刘邦与项羽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4收藏

刘邦与项羽的历史故事有哪些?,第1张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霸王举鼎

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24岁的项羽和叔父项梁在江南起兵。为了扩大力量,项梁派项羽去联络桓楚一起反秦。桓楚趾高气扬地说:"你能敌万人,我们就服你,院中有一大鼎,足千斤,你能举得起吗"项羽先让桓楚手下4名健壮的大汉一起举鼎,然而大鼎却像生了根似的丝毫未动。然后,他自己撩起衣襟,大步走到鼎前,握住鼎足,运起力气大喝一声"起"!生根似的大鼎被高高举起,而且三起三落。于是,桓楚满口答应,合兵从羽起义。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取而代之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今江苏苏州),项羽也随众人前往观看。观望中,项羽不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刘邦和项羽的故事——先发制人

陈胜起义后,会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他于公元前 209 年 9 月召见项羽时说:"现在是灭秦的好时机。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则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点共同起兵。"出身贵族的项羽岂肯委身于人下,按照计划,项羽杀死了声称"先发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开树起了起义大旗。刘邦和项羽的故事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破釜沉舟,以一当十

公元前 208 年,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为了表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项羽率军断秦军粮道,与秦军进行了九次激烈的较量,"楚战士无不以一当 十"。秦损兵折将,项羽乘胜追击,逼使章邯率其残部投降。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在鸿门(今陕西临潼附近)设宴招待汉高祖。在宴会上,项羽的谋士——亚父范增几次示意项羽击杀汉高祖,但项羽因不忍而不予理会。于是,范增便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想借机刺杀汉高祖。汉高祖的谋臣张良看到形势紧迫,就出外召樊哙说:"现在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常在沛公。"于是樊哙带剑拥盾进入宴会厅,指斥项羽不守信义,项羽被樊哙的气势所折服,汉高祖借机脱离险境。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沐猴而冠

灭秦之后,项羽引军入咸阳,大肆烧杀,咸阳火三日不绝。谋臣劝项羽说:"关中山河四塞险阻,土地肥美,可以作为霸王之都。"而项羽以"富贵不归故里,如同夜间穿锦绫走路,没有人知道"为借口加以拒绝。劝他的人感叹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项羽闻听此言,就杀了说这话的人。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四面楚歌

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汉高祖军队围得水泄不通。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乌江自刎

西楚霸王项羽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1、鸿门宴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在咸阳。项羽率军攻破函谷关,驻在鸿门准备袭击刘邦。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结交项羽的叔父项伯从中给予调解。宴会上,项羽的谋士范增让项庄舞剑,意图刺杀刘邦。但项伯拔剑掩护住刘邦,而刘邦的部将樊哙带剑执盾闯入,这才让刘邦得以脱险。

2、霸王举鼎

秦朝末年,项羽和叔父项梁在江南起兵,为了扩大力量,项梁派项羽去联络桓楚一起反秦,但桓楚趾高气扬地让项羽举鼎,项羽先让桓楚的4名健壮大汉一起举鼎,然而大鼎却丝毫未动。然后,他自己握住鼎足,大鼎被高高举起,而且三起三落,于是,桓楚满口答应,合兵从羽起义。

扩展资料

项羽的相关诗词:《题乌江亭》

一、出处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二、原文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三、译文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先预料。有忍辱负重的胸襟气度,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男儿。

当年的西楚霸王,如果能凭着胸怀壮志、才能出众的江东子弟,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有朝一日东山再起也未必是不可能的事。 

四、赏析

《题乌江亭》这首咏史诗,杜牧把这种浪漫的想象和虚写表达出来,尽管暗含着无奈的抑郁和痛苦,更浸透着浓厚的现实忧患意识和报国愿望,表现出深深的爱国之情。

在这首诗中,杜牧告诉后人一个重要的人生哲理:要想成就大业,绝不可刚愎自用,意气用事,不可为一时失败所挫。要以平常心看待胜败,“包羞忍耻”,善于总结失败的教训,把握好机遇,必能“卷土重来”。 

一、楚汉相争中的两大主角

项羽和刘邦在中国历史上,是楚汉相争中的两大主角,项羽是锐不可当的27岁霸王,刘邦是年逾50的垂老之人;项羽乃名将之后,刘邦为默默无名的农家子弟;项羽受过严格的大将训练,刘邦本身非将才,集结的亦多乌合之众;后项羽宰制天下, 声势如日中天,而刘邦仅被封为汉王,所据之地偏远险阻。然而,历史的转轮却出现了强弱悬殊的戏剧性大逆转:项羽以32岁的英年兵败自刎,全盘皆输;刘邦则承袭了秦始皇的大一统格局,尽收天下,开创了绵延四百年的汉朝。这场被称为「猛狮与胡狼」之争的历史对决,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又为何会成为后人一再回顾的经典教训?

二、他们共同特点是敢作敢为,化危机为转机

他们共同的的特性:有敢作大梦的大器量、不在乎世俗评价的大胆行为、过人的包容力和忍耐力、化危机为转机的能力。但为什么他们的际遇有如天壤之别?

项羽——缺乏耐心,眼高手低,但他自信心强,做事积极。

刘邦——我行我素,喜欢吹牛,但他慷慨好施,善交朋友。

项羽的失败,正是过份依赖军事的结果。他出生将门贵族,崛起于秦始皇大秦帝国动荡之际,他拥有用兵如神的军事天赋,在短短三年内,率领五国联军直入秦都咸阳,终结了大秦帝国,以霸王之名威震宇内;他凭着天赋的军事才能和严格的军事训练,在他二十七岁起,就逐步立下惊人的战功;他用兵别有洞见,敢于行险,善于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凝聚士卒的心,形成强大实力。他本应成为秦始皇之后下一个掌控天下的人,然而,与年长一倍、出身草莽的刘邦对峙争峰数年后,在「楚汉争霸」中,却让他尝到一败涂地的四面楚歌滋味。他虽善战,政治谋略却不敌老谋深算的刘邦,灭秦之后一连串失策的扰民、焚宫、封王、杀义帝等举动,引发了四起的民怨及诸王叛乱,终于让长于收买人心的刘邦羽翼丰满,布下牢不可破的圈套,霸业昙花一现,功败垂成。却出现全盘皆输的大逆转

刘邦高明的地方在知人善任,宽宏大量,宁愿斗智而不斗力。这正是刘邦能够从风起云涌、诡谲多变的时代里脱颖而出的原因。

三、项羽失败的原因

一、缺乏谋略和视野,不具备政治家

读 司马迁《史记》得知: 项羽,是一位英雄。天生神力,"吴中子弟皆惮之"。其志向博大高远。他很讲信义,只因允诺了项伯"善遇"刘邦的进言,他不顾亚父"示之者三",于鸿门宴上放走了罗网中的刘邦。当兵败乌江时,他拒绝登上乌江亭长的救生船,面对身后的丛林干戈,他笑对死亡,气概何其豪迈。英雄项羽最终自刎死掉了耳畔怆然响起悲歌一曲:"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折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至死将失败的原因归之为时运不济。然而,真的只是时运不济使然吗?

有人说:项羽最大的失误,就是在鸿门宴上未听从谋士范增之言,以至放"虎"归山,招致最后的失败。这一失败看出项羽是一个在政治上看不清方向认不清真假的人,又在险境中不能急中生智,化险为易的人,怎么能领导众人走向成功呢?

二、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

1、目光短浅、自满自得 足勇少智、缺乏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

细读史书可知,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他空有高志却目光短浅;爱慕虚荣,不乏自满自得的小农意识;凡事勇在先,智在后,残忍有余,仁善不足;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这就决定了他的一生,只宜做一名叱咤风云的将军,却不具备一种帝王的胸怀。他真正的失误不在于杀没杀刘邦,而是误在自身不能克服的性格弱点上,就算他于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以后也一样会败于张邦、王邦、李邦。

2、残忍有余,仁善不足;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且看一下《史记》中的几个小片断:

新安。章邯率部归降。项羽不是对降兵善加督导,化为己用,反因害怕降卒不服而"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

新丰鸿门。闻刘邦欲关中称王,项羽大怒,欲以四十万大军击压刘邦十万军。刘邦恐,急笼络项羽季父项伯,卑曲称臣,高颂项王。项羽显然沾沾自喜,颇以为得意,遂听从项伯言而"善遇"刘邦。这就有了鸿门宴上范增"数目项王"而"项王默然不应"的千古遗憾。

入关后。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令"秦人大失望"。

既灭秦。有人劝说项羽:"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此时却心怀东归意,说:"人富贵了不回归故乡,就如同穿着好衣服在夜里行走一样,谁能知道呢?"劝者见项羽目光如此短浅,不由意冷心灰,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闻之,大怒,"烹说者"。

汉二年冬。因封侯不当,田荣起兵反叛。项羽平叛后,"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

这样的例子不必一一列举下去。

项羽的性格弱点贯穿了一生的始终,他似乎并无意加以改变,这对一个有着远大抱负和理想的英雄来说,是他的致命伤。他的成长过程,只是一部勇猛成长史,却忽略了对更高层次人格的追求和塑造。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失败,不过是一名强悍的勇士而已。

四、刘邦取胜的原因:

一、以名人为榜样,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努力追求人生的高度,这是刘邦战胜项羽的最重要原因。

1、工于心计,善于吸引他人为己所用

请看刘邦。他天生狡黠、油滑,爱吹牛皮,颇象个混混儿。他的出身极其普通,其名子不为世人知这与项羽的名将后裔身份。在一贯重视光环和背景的人们心目中,刘邦显得黯淡,这使得二人在刚起兵的时候,刘邦只能落个从属的地位。但刘邦自有他的一套。狡黠和油滑自然不是领导者的气质,沛公却善于不断拔高自己。他自比"信陵君",从而给自己定出了人生的高度。他常不自觉地模仿信陵君的处世、行为方式,为自己的性格添加了理性和工于心计的优秀的一面,这使得他的人生成为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一生。他也因此受到乡里人士的敬重。

刘邦从信陵君那里学到了很多优良品,例如,他学到了用笼络手段壮大力量的方法。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善于根据情势揣摸人的心理,润滑人际关系,有较强的凝聚力,能够吸引他人为己所用。

史记载:刘邦先行入关后,项羽闻讯,欲击之。是时,刘邦自忖以十万军不敌项羽之四十万军,乃急笼络项羽季父——项伯,恭敬地"以兄事之",并"奉卮酒为寿",与之约为婚姻。项伯遂感于厚爱,力劝项羽"善遇"刘邦,并于鸿门宴上拔剑与项庄对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使得范增的杀"邦"计划全盘落空!

从表面看,刘邦似乎无甚特殊才能,但其麾下人才济济,萧何、韩信、陈平皆忠诚效命,连自视甚高的张良也敬佩的对人说:"沛公殆天授也"。以一个平民出身的"浪子",团结着一大批才高气傲的谋士、将军为之效力,岂一般的手段所能致?

二、宽容、仁慈、有大胆量。

与项羽"诸所过无不残灭"之举相反,刘邦做事较有分寸。楚国长老皆赞曰:"沛公,长者也。"史记载:汉元年十年,沛公兵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项羽兵败死后,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

三、遇事冷静,喜用智不斗力。

楚汉久相持未决,项羽曾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斗力。"以己之短敌彼之长,这样的傻事,刘邦自然不会做。

攻打宛城时,为免强攻损兵之弊,刘邦听从陈恢的建议,许原宛守为殷侯(相当于现

四、为实现大谋,坚忍克己。

刘邦入关后,从樊哙、张良谏, 封秦重财物于府库,不取分文。并当众宣布:"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同时派人到各县乡村广而告之。秦人大喜,献上牛羊酒食犒劳军士。沛公又推辞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这样秦人更加高兴了,唯恐沛公不为王。这一点,聪明的范增看的十分清楚:"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刘邦的本性也是贪财好色的,但是为了达成目标,他变得很能克制自己。这与项羽每攻城破镇后遂"收其货宝妇女"形成鲜明的对比。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为了做成大事,刘邦常能忍受相当的痛苦,做出惊人之举。楚汉荥阳对峙时,项羽欲烹刘邦之父以迫其退兵,刘邦竟说:我们已约为兄弟,我父亲即你父亲,如果要烹你父亲,"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羽惊怒,要胁计划因之破产。

总结起来,争霸中的项羽与刘邦俱怀统一江山的大志,项羽禀赋优于刘邦,可惜的是他不注重自我管理,动辄怒、大怒,遇事率性而为,毫无克制,这是成功的大忌。相反,刘邦在起初表现平平,但他善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断以高标准来完善和要求自己,培植优秀品质,克制天性中的不良成份。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值得深悟之。

人生在世,谁无理想?谁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谁不渴望自己成功。我们不妨以项羽为鉴,学一学刘邦,探索人生成功之道。

反秦武装力量最强的有两支部队,一是首举义旗的陈胜领导的农民武

装,一是项梁响应陈胜而发动楚人起事的项梁领导的武装。

而陈胜、项梁都

以失败告终,项羽继承项梁事业并领导原楚兵,农民武装则大多归刘邦领导。

项羽战河北,刘邦战河南,终于推翻暴秦,接着两人争天下。

本来项羽比刘

邦强大得多,为什么刘邦终于取胜,并开创了西汉王朝呢?项羽失败的理由

已如上述,现着重分析刘邦得胜的原因。

1乱世出草泽英雄

古时,人民一般来说是安份守己的,而人民造反,大多是被统治者逼出

来的。

陈胜等揭竿起义正是因此。

二世六年七月,下诏遣发贫民九百人到渔阳

(今北京郊区密云县)去戍守,并令当天就出发。

这支队伍由陈胜任屯长,

还有两都尉监管。

适天下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不能按限期到达,而失期,

按秦法都要斩头。

这些被暴秦压榨得活不下去的农民,久已积愤在胸,陈胜

与其好友吴广商议,认为既然要死,不如造反以求生。

他俩便设计杀了监管

他们的两都尉,并将造反求生的意图告知所属戍卒,大家当然赞成。

于是,

大家在陈胜领导下起来造反了,攻城略地,各地被压迫的农民纷纷来参加,

占据陈时,已有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众人立陈胜为王,号为张

楚。

这星星之火一点,到处燃起燎原之火,各阶级的人反秦的越来越多。

刘邦也是因官逼民反,不得不反。

刘邦原当泗水亭长,他经常为县押着

夫役去骊山筑秦始皇陵墓。

有一次送夫役到半路,夫役多逃亡,他自料到骊

山时必跑光了。

这样,他是要被斩头的。

于是,他召集大家饮酒,对夫役们

说:“大家都走吧,我也要逃避他乡了。

”其中有十余名壮者愿跟随他。

陈胜起义时,刘邦已聚众近一百人了。

在沛县椽、主吏肖何、曹参的策划和

樊哙的参预下,刘邦率领其徒杀了沛县令,造反起来了。

还有黥布、彭越等人也是被暴秦所压迫而起来造反的。

黥布,姓英氏,

是个普通平民,犯暴秦刑法,受处在脸上刺字的刑罚,这种刑叫做黥,故称

黥布。

他被送往骊山筑秦始皇陵墓。

当时参加筑陵墓的有数十万人之多,因

不堪受压迫,便结伴逃亡,在江中为盗。

后黥布率其徒众投奔项梁的反秦队

伍,项梁死,归属项羽。

黥布率领的骊山之徒因受压迫最深恨秦也最深,在

救巨鹿和其他反秦的战斗中打先锋,拼死战斗,常常以少胜多。

而楚兵勇冠

诸侯,实赖英布率领骊山之徒的英雄奋战。

彭越原在巨野泽中捕鱼为生,因

受苛政所逼,铤而走险,结党为盗。

秦末大乱,彭越聚众到万亲人。

在楚汉

相争中,彭越和黥布先后投奔刘邦麾下,在打败项羽军中战功卓著,都被立

为王。

这些草泽英雄是在乱世中才能出现的,他们也因在乱世才能称王或成就

帝业。

在当时诸多乱世英雄中,开始陈胜的力量最强,影响最大,正如司马迁

所说:“一夫作难而七庙堕”,亡秦的序幕是他揭起的。

虽然由他首举义旗

而掀起反秦战火,但他终兵败身死,不能实现其亡秦壮志。

究其原因有三:

一是陈胜起事时,秦军力尚未削弱,可以集中力量镇压陈胜领导的农民军。

二是农民军初起,战斗经验不足,其中自说懂得兵事的,只不过是曾在项燕

军里占吉凶的周文,陈给他将军印西向击秦,由于人心所向,到函谷关时已

有车千乘,卒数十万。

兵虽多,因是乌合之众,被秦大将章邯所破,陈胜被

其车夫庄贾所杀。

三是脱离群众和用人不当。

(《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被内奸所害后,农民军大多汇集于刘邦的麾下,刘邦实际上成为陈

胜的继承者。

刘邦后来能入关和战胜项羽,这与客观形势发生变化有关。

胜虽败,他掀起的反秦风暴,严重削弱了秦的力量,而尔后各阶级组成反秦

队伍,从四面八方向暴秦冲击,使秦军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因此,刘邦所

处的地位比之陈胜有利得多。

特别是,项羽率领楚军救巨鹿,牵制秦军主力,

刘邦才得以顺利入关。

由于项羽和刘邦两军打击,终于消灭秦军,推翻暴秦。

而刘邦之所以能打败项羽,就刘邦其人和汉军而论,是因刘邦本人及其将相

以及汉兵经过长期的战争实践和千锤百炼,战争经验日益丰富,战斗实力日

益强大。

尤其是刘邦本人善于御将、懂得争取人心和能集众智成大事,故他

远比项羽高明得多。

这便是他能打败项羽成就帝业的主要原因。

下面将具体

评述。

2实战中不断成长

世界上没有生而知之的人,只有学而知之的人。

任何英雄俊杰之所以成

为英雄俊杰,都需要经过学习——实践——学习。

只有如此的反复,人的才

智才日益丰富,成就才越来越大。

汉朝的开创者刘邦和开国功困都是这样成

长起来的。

刘邦原是个无赖,他不事生产,酗酒好色,是个“说大话,少成事”(肖

何话)的人。

其人喜交游,慷慨大度。

这种人如在太平盛世,可能成为帮派

首领,估计没有更好的前程;恰好他生逢在秦末乱世,苛政逼他投入反秦的

战争。

在战争洗礼中,他的劣根性的一面得到一定的改造,优点即喜交游、

慷慨大度的一面得到发挥,能聚众容人。

随着队伍的不断扩大,野心也就大

了。

他在咸阳看到秦始皇时说:“大丈夫当如此也”,是对皇帝高贵威武的

羡慕,入关后就有当皇帝的雄心壮志了。

初时,他看见秦宫殿豪华,美女如

云,他好色酗酒的本性又发作,想留此享乐,后纳樊哙、张良之谏,以图天

下为重,才还军霸上。

这说明,刘邦这时已把争天下放在首位,只要对此有

利的话都听,有利于此的事都干,他成熟了。

韩信原是个游手好闲的人。

他是淮阴人,贫而无行,故没有被推荐到政

府去做事。

又不会生产和经商,尝寄食于亲戚朋友家,人多讨厌他。

淮阴城

有一个卖猪肉的无赖青年对他说:“你这么高大,好带刀剑,实是装模作样

以掩盖你胆小。

”又当众辱他说:“你不怕死就用剑刺我;你怕死,就从我

的裤裆下爬过去。

”韩信注目看这无赖一会儿。

就趴在地下从他的裤裆下爬

过去。

全市人都笑韩信胆小怕死。

当时,韩信落魄到向人讨吃,未免有自卑

感,且因此杀人没有必要,而这无赖还有一群恶棍想帮,他力敌不过,只能

忍辱。

但像韩信这样游手好闲的人,如果不是乱世,或在乱世而不投入反秦

队伍,他肯定不会成为军事家,可能成为流氓。

而一个人的变化有时是难于

预料的,“士别三日,刮目相视”,不能用老眼光看人。

楚大将龙且就是从

韩信过去甘受辱的事看不起他,结果自己倒霉。

韩信曾在项梁反秦队伍当兵,

后又在项羽手下当郎中(侍卫),一直到项羽入关。

在这比较长时间里,韩

信在战争实践中得到锻炼,特别是他在楚军最高统帅项羽身边工作,从中学

习项羽的指挥作战的才能,接受秦、楚战争的经验教训,正因具有如此良好

的条件,使他逐渐成长,后来已能向项羽提出作战方略。

因项羽不采纳而投

汉。

肖何与之谈话,甚为敬佩。

后来在楚汉战争的实践中,他的军事才能不

断增长并得到充分发挥,成为一代名将。

汉军中的谋士、武将,除张良在未投汉前得黄石公授予《大公兵法》而

有作战谋略外,其他大都是平民百姓,且都是社会最下层出身。

如樊哙是狗

屠,周勃是吹鼓手,灌婴是布贩,患敬是车夫。

这些人,原来毫无战争经验,

对军事一窍不通,后来能成为汉的主要将领,还不是在战争实践中成长的。

樊哙当他屠狗卖肉时,他不会想及天下之事。

可是,在协助刘邦打天下后,

他所做所想的已能从图天下这个大局出发,故刘邦留恋秦宫和美女而不想离

开时,他严厉批评刘邦这是走亡秦的老路。

在助刘邦打天下中,他忠心耿耿,

奋不顾身,在鸿门宴上刘邦危急时,他拥盾侧身冲入,慷慨陈辞,使项羽无

话可说,才使刘邦脱身归去。

樊哙己从一个计较斤两的屠狗之徒成为以天下

为己任的将领了。

周勃这个在丧事混饭食的吹鼓手,不只他人就是他自己也

不会想到他成为将相。

而在反秦和楚汉相争中,不断的战争实践,使他成为

一个卓越的将领,屡立战功,是刘邦最信任的大将之一,后来升为太尉,官

到丞相。

至于陈平,是一个“盗嫂受金”品行不端的读书人。

也许他从书本中已

懂得兴亡之理,而后来他成为刘邦的杰出谋士,也是他长期从事反秦斗争中

学到本领之故。

肖何、曹参也只不过是县吏,开始也不懂得治国治军,在为

刘邦打天下,肖何功居第一,曹参战功最大,后都位列丞相。

如果不参加战

争实践,决不会有此丰功伟绩,也不会位极人臣,其成就也是有限的。

在推翻暴秦以图天下中,逐鹿中原的英雄俊杰不知有多少。

而最后刘邦

得其鹿,固然与刘邦领导有方有关,但如果只靠刘邦一个,即使他有三头六

臂或才干超人,也难得天下。

显然,刘邦能得天下,正因他这个集团有许多

杰出的人材,正因有这个人材群体,他操纵的战争机器,才能运转自如,指

挥随意,即使在屡战屡败的劣势下,也能顶得住,坚持到最后胜利。

3因人因势御将相

作为一个领导者,不只要善于用人,也要善于御人,而用人和御人是相

辅相成的,不能偏颇。

如果能用人而不能御人,人将不听其指挥,会造成分

裂:御使人而不能用人,人将不服而背离。

因此,要使人心服而紧紧团结其

在周围,必须巧妙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

刘邦就有这种天才。

说是天才,并

非说天生便有,而是说其人素质较好,智商较高,经过实践或别人启发,他

易于领会,或自我揣摩无师自通。

刘邦能用并能驾御韩信便是个典型的例子。

韩信归汉后,刘邦只给他当

治粟都尉,即管理粮饱小官,没有发现他是个奇才。

只有肖何与他交谈,认

为他是个大将之才,故韩信未被重用而逃亡时,肖何立即前往追他回来。

肖何的竭力推荐,刘邦拜他为大将,从一个管理粮饷的小官一下子提升为大

将,这不能不使全汉军惊奇。

这种机遇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对于韩信来说也

是出乎意料之外,不能不感激无涯,竭智尽力为刘邦打天下。

刘邦虽放手让

韩信充分发挥其军事才能,但对他有戒心,常常加以适当控制,特别是在韩

信实力强大的时候。

如刘邦曾派张耳随韩信东向征伐,韩信军先后破魏、代

军,刘邦就派使抽调其精兵到荥阳以拒楚。

这样既可增强荣阳守军力量,又

防止韩信力量过大会出现尾大不掉的意外事。

刘邦在成臬被项羽围急,刘邦

逃出渡河到修武,修武是韩信、张耳军的驻地,刘邦一早自称汉使突入帐中,

韩信、张耳还未起床,即在其卧外夺其印符,召集诸将。

信、耳才知刘邦到,

大惊。

刘邦夺两人军,令张耳守赵地,任韩信为相国,收赵兵以击齐。

刘邦

就是这样既信任韩信,又常常控制其军为己用。

刘邦打败项羽登上帝位,也

出于对韩信的戒备,便以游云梦计擒韩信,削其王位,降为淮阴侯。

有一次,

刘邦与信谈及诸将将兵的才能,刘邦问信:“我能将多少兵?”信答道:“陛

下不过能将十万兵。

”刘邦说:“那么您呢?”答:“臣将兵,多多益善。

刘邦笑说:“多多益善,你为什么被我擒了?”信答道:“陛下不能将兵,

而善将将,所以信为陛下所擒。

”(《史记·淮阴侯列传》)这说明,韩信

是承认刘邦有御将的才能的。

对背楚归汉的黥布恩威并施,也显示了刘邦御将的巧妙手腕。

刘邦利用

九江王黥布与项羽的矛盾,便派随何去说黥归汉。

黥布到,刘邦却在床上洗

脚时召见,布看见刘邦如此傲慢待他,大怒,悔来,想自杀。

黥布出,到安

排他所住的地方,见内帐、车辆、饮食都跟汉王一样,又大喜过望。

刘邦坐

在床上洗脚时召见黥布,是有意给他个下马威,以显示两人政治地位已不同。

因为黥布和刘邦都同时被项羽封为王,两人地位是一样,现在黥布来投刘邦,

彼此有君臣之分,故先施之以威,以明彼此地位。

接着又施之以恩,在生活

上待之如己,即给予王的优厚待遇。

在刘邦的恩威并济下,黥布既安于下属

之位,又甘心效力。

项羽知黥布背楚归汉,立即派项伯收九江兵,将黥布妻

子都杀了。

布派人到九江,其心腹将率数千人归汉,从此,黥布死心塌地事

汉以击楚,屡立战功,对打败楚起了重要的作用(《史记·黥布列传》)。

对于肖何,既给予重任,又暗中防备,但其手段很巧妙,使肖何小心谨

慎,屡以行动表明其忠。

肖何任县吏时,刘邦有事,常得肖何袒护。

刘邦起

事,肖何是谋主,及刘邦为汉王,以何为丞相。

刘邦与项羽争天下,肖何留

守关中,供粮供兵无缺。

关中成为刘邦的根据地,肖何是否忠心,关系到汉

的成败,故刘邦时时派人到关中慰劳丞相肖何,实暗中观其动静。

肖何知刘

邦对自己有所疑,便派自己子孙、兄弟及宗室数十人到前线服役,刘邦才放

心。

信任又控制,给恩惠又施之以威,这就是刘邦用人、御人的妙术。

4民心将心都归汉

“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人们常说而公认的一条规律。

而在战时,所

谓“人心”,主要指民心、将心、军心,这“三心”是互相联系又密不可分

的。

得民心,战争需要的人力、物力就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得将心,将校才

为之拼命沙场。

而兵还不是人民的子弟,得民心其子弟当然为之效死;而兵

能否打仗还不是由将带出来,得将心就能训练一支勇敢的队伍。

故说得民心

和将心,也就得军心,军队就乐于战死,胜利在望。

相反,如果不得民心、

将心,也就不得军心,就使人力、物力不得补充,将领不愿效命,军队不想

打仗。

这样,不败何待。

项羽反秦,得楚人之心,六国人之心,故能率领六国诸侯军推翻暴秦。

但在胜利的同时,他所过无不残灭,逐渐失去人心,特别是秦人对他的怨恨。

刘邦与他不一样,他胜利进军入关,既不扰秦人,也不增加秦人的负担,连

秦人自动送来的慰劳品,也婉言拒绝,原任官职的照旧,连降王子婴也保护

起来。

对于暴秦的苛政峻刑尽除去,只与秦父老约法三章,即杀人者死,伤

人及盗抵罪。

而项羽刚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入关后,不只杀降王子婴,还到处

屠杀烧掠,纵火把秦官烧成一片焦土。

两相对比,一仁一暴就极其明显。

人拥护刘邦而怨恨项羽是必然的了。

在楚汉相争中,秦人怕项羽取胜,他们

将大遭殃,故倾尽全力支持刘邦。

刘邦虽屡战屡败,而秦人供应的人力、物

力源源不断,使刘邦一次又一次挨过难关,最后打败了项羽。

能否得将心是胜败的关键。

项羽重用人是局限于他项氏宗族和妻子的亲

属,如此划线,在这圈子里的人才当然是有限的,而圈子外虽有人才也就不

能用了。

韩信和陈平都是奇才,韩信是归刘邦后立大功被刘邦称为“战必胜,

攻必取”的大将才;陈平归汉后曾六出奇计为刘邦取天下安天下。

而这两人

原是楚营里的人,项羽对他们言不听,计不从,于是便背楚归汉。

韩信归汉

后屡立奇功,被任为齐王,手握重兵,到后来成为楚汉之间举足轻重的人物。

这时,汉军日益强大,项羽恐惧,便派盱眙人武涉往说韩信。

他说:“天下

人因苦秦久了,故合力反秦。

破秦后,项王计功割地,分土封王,以休士卒。

今汉王举兵向东夺人之地,破三秦后率诸侯兵攻楚,其意非尽吞天下不罢手,

其不知足如此之甚。

汉王是不可靠的,他几次落到项王的手中,项王怜而活

之,但他一脱身便背约,复攻项王,其人不可信如此。

今足下虽自以为与汉

王厚交,为之尽力用兵,终要被他所擒。

足下得以至今不彼他暗算,正因项

王尚在,需要你为他打天下。

当今二王相争,胜败定于足下,足下右投则汉

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项王今日亡,明日必轮到足下。

足下与项王有故,何

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而王之?今失此良机,一定要为汉攻楚,难道是

智者所做的事吗!”尽管武涉分析形势,说明利害,韩信不为所动,婉言加

以拒绝。

他说:“我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策不用,

故背楚归汉。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统率数万大军,他解衣衣我,推食食

我,言听计从,我才有今天的地位。

汉王如此亲信我,背之不祥,我虽死也

不易心。

”韩信表明对汉王的生死不易的忠心,实是当时汉将心归汉王的反

映。

5集众智以成大事

楚汉久相持未决胜败,项王要求与汉王独战以决雌雄。

汉王笑说:“我

宁斗智,不能斗力。

”以两人智比,项王智不逊于汉王,为何汉王“宁斗智”?

这是因为项王自负独断独行,不纳智者之策,而其个人智有限,故多失计;

汉王兼听纳谏,集众智成大智,故乡得计。

项氏世世为楚将,代代有家传兵

法,项羽叔父项梁主曾以兵法传授项羽,项羽打起仗确有一套本领,在垓下

决战前,他亲身领导的战役几乎是战无不胜,也因此自负不凡,不仅对身边

的郎中韩信几次上策不屑一顾,连老谋深算的范增多次献计也当耳边风,因

而屡失战机。

使刘邦能屡败屡起,最后置他于死地。

刘邦起事之前,是个酗

酒好色的无赖之徒,父亲是个农夫,当然无家传兵法,对打仗是外行;他又

不读书,也就不能接受前人的经验教训,不懂得兴亡之理。

但他有个显著的

长处,就是虚心听取别人的计策。

故能集众智成大事。

刘邦在战争实践中,也懂得些行军打仗之事,但“运筹帷幄”非其所长,

往往作出错误的决策。

由于他对张良、陈平等谋士言听计从,故能及时纠正

错误,实行正确的决策。

如刘邦率军西向攻秦,因秦将坚守宛城,攻不下,

刘邦率军越宛城西进。

张良谏说:“沛公虽急欲入关,但秦兵尚多,拒险而

守,难于攻破。

今不下宛城,如越城西向,宛守军从后追击,前面秦兵拦击,

前后夹攻,将处于危机。

”于是,刘邦于夜间率军从他道回来,更换旗帜,

天黎明时,包围宛城三周,守将要自刎,其舍人陈恢止之,便往见刘邦,说:

“宛城认为降必死,故皆坚守。

汉军强攻,死伤更多。

为足下计,最好的降,

封其守将官职,使其留守,引其甲士西进。

其余城池知优待投降将士,必争

开门投降,汉军将通行无阻。

”刘邦说:“好!”乃封宛城守将为殷侯,封

陈恢为千户。

刘邦率军西进,无不下者。

而汉军所过,军纪严明,不掳掠屠

杀。

于是,先诸侯军进入关中(《史记·高祖本记》)。

刘邦被项羽急围于荥阳,便与郦食其谋议削弱项羽权力。

食其建议:“秦

灭六国,其后人无立锥之地。

如汉能立六国之后,其君臣百姓必感恩戴德,

必支持汉而反楚。

”刘邦表示同意,便叫人刻印,派食其前往分封六国后代。

食其还未启程,张良从外来到,项羽将食其主张分封事相告,张良说:“天

下游士离乡别井来投汉,拼死立功,所盼望的是想得封侯赐邑,今复立六国

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谁与您取天下。

楚强,六国必从之,那会附属

于汉。

用立六国之谋,汉大事完了!”这时,刘邦正在吃饭,听了张良的话

气得吐出来,大骂道:“竖儒,几败乃公事!”立即叫人销毁印章(《史记·留

侯世家》)。

6抓战机进行决战

在楚汉相争后期,楚汉两军在荥阳东北广武对峙。

这时,彭越在梁地,

神出鬼没袭楚后方,绝其粮道;韩信破齐后起兵击楚。

项羽恐惧,乃与刘邦

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归。

张良、陈平认为是消灭项羽良机,让其东归

是纵虎归山。

刘邦便进兵追项羽,到阳夏南驻军,待韩店、彭越军到击楚军。

到固陵,仍未见韩信、彭越应约前来。

楚击汉军,大破之。

汉军复入壁,深

堑坚守。

刘邦势孤,毫无办法。

后用张良计:从陈县以东到海滨的土地封给

韩信,唯阳以北的土地纣给彭越,并调黥布率兵来会战。

韩信、彭越得封地

立即听令会师于垓下,刘邦终于打败了项羽,开创西汉王朝,登上了皇帝宝

座。

韩信(?~前196)

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陈胜、吴广起义后 ,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 ,后从刘邦。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韩信著有兵书3篇,已失传。

项 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反秦义军重要领袖 、名将 、楚军统帅。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少学兵法,素有勇力。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观始皇巡游威仪,认为‘彼可取而 代也‘(《史记;项羽本纪》)。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助叔父项梁杀秦会稽郡守,起兵响应陈胜。项梁死,归楚怀王节制。三年冬,率楚军主力5万人渡 河(黄河)救赵,大败秦军,解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之围。继迫秦将章邯举军投降。拥众数十万,名震诸侯(见秦末农民战争)。不久,坑杀降卒20万人于新 安(今属河南)。入关后,焚宫室,收财宝、妇女,大失人心。汉王元年(前206)春,挟灭秦之功,封18个诸侯,使分踞各地。自号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今 江苏徐州),占有梁、楚九郡。二年冬,使人杀怀王。诸侯叛离,齐国田荣率先举兵,项羽乃亲自率兵击齐将田荣等,烧杀掳掠,激起齐民反抗。楚汉战争之初,不 察刘邦意图,未予严密防范,以致刘邦顺利东进。四月,由齐地领精兵3万人奔袭,大败已占领彭城的刘邦及诸侯联军,几乎生擒刘邦。其后,与汉军长期鏖兵,一 克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两夺成皋(今荥阳西北),迫刘邦仓皇逃遁。终因不善筹谋,不纳良策,逐渐失去优势和主动。四年八月,议和东归,复大败刘邦追兵 于固陵(今淮阳西北)。后被合围于垓下(今鹿邑东,一说今安徽灵璧东南),决战失利,溃围而出。至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犹指挥28骑两次冲击由数千名 汉军组成的包围圈,杀数十人。五年十二月,退至乌江(今和县境),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不愿渡江躲避,下马步战,杀汉兵上百人,负伤10余处,最后从容自 刎,时年31岁。项羽作战勇悍,长于突击,自言‘身经九十余战,所当者破,未尝败‘(《前汉纪》卷三)。

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字季。秦朝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谥号高皇帝。刘邦出身农家,早年当过亭长,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刘邦在沛县聚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公元前206年十月进抵霸上。秦王子婴投降,秦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因此受到人民的欢迎。项羽击溃秦军主力后,也引兵入关。

听说刘邦已定关中,项羽大怒,进驻鸿门,欲攻刘邦。刘邦因兵力不敌,听从张良的意见,亲至鸿门,卑辞言好。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刘邦不甘心亡秦的胜利果实被项羽独占,率军东出,发动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战争前期,刘邦处于劣势,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汉王五年冬,刘邦约韩信、彭越等人率军进围楚军于垓下。项羽率部突围,至乌江自刎。当年二月(按西汉前期以十月为岁首,同年二月在十月之后),刘邦即帝位,初建都洛阳,不久迁至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即位后,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如减轻田租,什五税一,“与民休息”,凡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等,继续推行秦代按军功授田宅的制度,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加重租税等,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他还剪除异姓诸侯王以加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他认为秦代不分封子弟招致孤立败亡,于是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他还接受娄敬强干弱枝的建议,把关东六国的强宗大族和豪杰名家10余万口迁徙到关中定居。

秦亡以后,漠北的匈奴乘机南下,重新占据了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地区)。汉初,匈奴不断侵扰汉的边郡,高祖六年(前201),韩王信投降匈奴。次年,刘邦亲自率兵前往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3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陈平计谋,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脱险。此后,刘邦不得不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刘邦年轻时放荡不羁,鄙视儒生。称帝以后,他认为自己是马上得天下,《诗》、《书》没有用处。陆贾说:“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乎?”刘邦于是命陆贾著书论述秦失天下原因,以资借鉴。他命萧何重新制订律令,即“汉律九章”。刘邦晚年宠爱戚姬及其子赵王如意,疏远吕后,几次想废黜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惠帝)而立如意。但因大臣反对,只好作罢。高祖十二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而逝世。

问题一:关于项羽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项羽是我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和他有关的许多事迹后来逐渐演化为成语。在一人身上发生这么多的成语故事,实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取而代之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今江苏苏州),项羽也随众人前往观看。观望中,项羽不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

先发制人

陈胜起义后,会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他于公元前 209 年 9 月召见项羽时说:“现在是灭秦的好时机。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则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点共同起兵。”出身贵族的项羽岂肯委身于人下,按照计划,项羽杀死了声称“先发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开树起了起义大旗。

破釜沉舟 以一当十

公元前 208 年,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为了表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项羽率军断秦军粮道,与秦军进行了九次激烈的较量,“楚战士无不以一当 十” 。秦损兵折将,项羽乘胜追击,逼使章邯率其残部投降。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在鸿门(今陕西临潼附近)设宴招待汉高祖。在宴会上,项羽的谋士――亚父范增几次示意项羽击杀汉高祖,但项羽因不忍而不予理会。于是,范增便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想借机刺杀汉高祖。汉高祖的谋臣张良看到形势紧迫,就出外召樊哙说:“现在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常在沛公。”于是樊哙带剑拥盾进入宴会厅,指斥项羽不守信义,项羽被樊哙的气势所折服,汉高祖借机脱离险境。

沐猴而冠

灭秦之后,项羽引军入咸阳,大肆烧杀,咸阳火三日不绝。谋臣劝项羽说:“关中山河四塞险阻,土地肥美,可以作为霸王之都。”而项羽以“富贵不归故里,如同夜间穿锦绫走路,没有人知道”为借口加以拒绝。劝他的人感叹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项羽闻听此言,就杀了说这话的人。

四面楚歌

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汉高祖军队围得水泄不通。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问题二: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 呵呵

釜:古代的一种锅;舟:船。砸碎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战斗到底。破釜沉舟成语故事: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项羽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项羽在全军渡黄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正是这样已无退路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并包围了秦军和截断秦军外联的通道。楚军战士以矗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

问题三: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 A 隔岸观火 B 暗度陈仓 C 背水一战 D 破 隔岸观火:三国曹操

暗度陈仓:暗渡陈仓是楚汉之争时的故事,讲的是刘备。项羽倚仗兵力强大,违背谁先入关中谁为王的约定,封先入关中的刘邦为汉王,自封为西楚霸王。刘邦听从谋臣张良的计策,从关中回汉中时,烧毁栈道,表明自己不再进关中。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将军,他命士兵修复栈道,装作从栈道出击进军关中,实际上却和刘邦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趁守将不备,占领陈仓。进而攻入咸阳,占领关中。

背水一战:汉高祖时期,韩信破釜沉舟:

楚王派项羽带领二十万楚军前去救赵。项羽先派英、蒲两位大将率两万人做先锋,然后,自己率主力渡河。渡过了河,项羽命令将士,每人带三天的干粮,把军队里的饭锅全砸了,把渡河的船只全凿沉了。他对将士说:“我们‘破釜沉舟’,有进无退,三天之内,一定要打退秦军!否则只有饿死在这里!”  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一个人抵十个,十个人抵百个,越战越勇,终于把秦军打得大败而逃。

所以选D。

问题四:关于项羽的成语和故事有哪些? 取而代之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今江苏苏州),项羽也随众人前往观看。观望中,项羽不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

先发制人

陈胜起义后,会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他于公元前 209 年 9 月召见项羽时说:“现在是灭秦的好时机。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则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点共同起兵。”出身贵族的项羽岂肯委身于人下,按照计划,项羽杀死了声称“先发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开树起了起义大旗。

破釜沉舟 以一当十

公元前 208 年,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为了表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项羽率军断秦军粮道,与秦军进行了九次激烈的较量,“楚战士无不以一当 十” 。秦损兵折将,项羽乘胜追击,逼使章邯率其残部投降。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在鸿门(今陕西临潼附近)设宴招待汉高祖。在宴会上,项羽的谋士――亚父范增几次示意项羽击杀汉高祖,但项羽因不忍而不予理会。于是,范增便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想借机刺杀汉高祖。汉高祖的谋臣张良看到形势紧迫,就出外召樊哙说:“现在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常在沛公。”于是樊哙带剑拥盾进入宴会厅,指斥项羽不守信义,项羽被樊哙的气势所折服,汉高祖借机脱离险境。

沐猴而冠

灭秦之后,项羽引军入咸阳,大肆烧杀,咸阳火三日不绝。谋臣劝项羽说:“关中山河四塞险阻,土地肥美,可以作为霸王之都。”而项羽以“富贵不归故里,如同夜间穿锦绫走路,没有人知道”为借口加以拒绝。劝他的人感叹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项羽闻听此言,就杀了说这话的人。

四面楚歌

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汉高祖军队围得水泄不通。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解释: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臣多多益善耳。”

成语:楚界汉河

解释: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出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六回:“霎时间烟焰冲霄……仿佛枪林弹雨,依稀楚界汉河。”

成语:霸王别姬

解释:姬:指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解释: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给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成语:张良借箸

解释:张良:西汉时刘邦的谋臣。箸:筷子。张良借(刘邦的)筷子为他筹画指点。比喻出谋划策。

成语:胯下之辱

解释:胯下:两条腿之间。从胯下爬过的耻辱。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

问题五:跟项羽有关的成语典故 多多益善

duō duō yì shàn

[释义] 益:更加;善:好。越多越好;不厌其多。

[语出] 《史记・淮阴侯列传》:“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近义] 贪多务得 贪得无厌[反义] 不忮不求 清心寡欲

[用法] 用作褒义。

[例句] 一个人身上不可能没有缺点而都是优点;但优点应该~。

[英译] The more the better。

[成语故事]

刘邦称帝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不久,刘邦接到密告,说韩信接纳了项羽的旧部钟离昧,准备谋反。于是,他采用谋士陈平的计策,假称自己准备巡游云梦泽,要诸侯前往陈地相会。韩信知道后,杀了钟离昧来到陈地见刘邦,刘邦便下令将韩信逮捕。押回洛阳。回到洛阳后,刘邦知道韩信并没谋反的事,又想起他过去的战功,便把他贬为淮阴侯。韩信心中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刘邦知道韩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要他评论 一下朝中各个将领的才能,韩信一一说了。当然,那些人都不在韩信 的眼中。刘邦听了,便笑着问他:“依你看来,像我能带多少人马”“陛下能带十万。”韩信回答。 刘邦又问:“那你呢”“对我来说,当然越多越好!”刘邦笑着说:“你带兵多多益善,怎么会被我逮住呢” 韩信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忙掩饰说:“陛下虽然带兵不多,但有驾驭将领的能力啊!” 刘邦见韩信降为淮阴侯后仍这么狂妄,心中很不高兴。

后来,刘邦再次出征,刘邦的妻子吕后终于设计杀害了韩信。

问题六: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成语典故有那些? 垓下之围、四面楚歌、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楚河汉界、江东父老

问题七:与项羽有关的成语典故是 四面楚歌

sì miàn chǔ gē

[释义] 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

[语出] 梁启超《中国国会制度私议》:“殆陷于四面楚歌之中;反恃解释条文以持其说。”

[正音] 楚;不能读作“cǔ”。

[辨形] 楚;不能写作“触”。

[近义] 腹背受敌 山穷水尽

[反义] 安然无恙 旗开得胜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定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见“腹背受敌”(329页)。

[例句] 我们利用有利地形;又调来几支队伍;使敌人陷于~的绝境;不得不缴械投降。

[英译] be utterly isolated

[成语故事]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儿,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问题八: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 “破釜沉舟”这一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丁。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原文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

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折叠编辑本段译文

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长江西岸的乌江浦)。乌江亭长把船停靠在岸边等候项羽,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土地千里,民众数十

刘邦与项羽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霸王举鼎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24岁的项羽和叔父项梁在江南起兵。为了扩大力量,项梁派项羽去联络桓楚一起反秦。桓楚...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