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图书馆的荣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3收藏

鄂尔多斯市图书馆的荣誉,第1张

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在多年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中,形成了搜集、整理、提供、反馈一体化的综合性信息服务体系。年接待读者8万人次,图书流通3万多册次,解答读者咨询240人次,创办了《科技信息》、《决策参考》、《信息之窗》等多种小报,无偿寄发全市各类型用户,为全市各级党政、企事业单位领导、基层农牧民乃至下岗职工提供了大量具有科学依据和参考价值的文献信息。此外,图书馆还利用馆藏文献开办了电话预约、送书上门和下乡为农牧民举办科普教育等多种信息服务工作。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先后受到表彰30多次,1994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明图书馆,1998年被评定为国家二级图书馆,2000年全国知识工程小组授予“读者喜爱的图书馆”称号。被中国文化部授予“文明图书馆”等称号,并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在你另一个同一问题贴上的回答在修改时总是输入不进去,改了好几次结果被限制了,就改在这里了

第一个问题:1、肤色多样。2、姿态各异。3、品性优良。

(解题:第二段提到皮肤颜色和各种动作姿态,第三段讲马的性情与蒙古民族性格的关系,所以很好概括。)

第二个问题:马是蒙古民族游牧生活和生产中的得力助手,是民族生命力的代表。

(解题:这是在考查对中心句的理解,也不难)

你需要详细和了解,不知道和这道阅读题有什么关系。找了一些资料提供给你。资料二中有一些话我更正一下,马尼宏杆的主要用途是祭祀两侧的苏鲁德(苏力德)而并不是禄马风旗。不过,说禄马风旗有崇拜马的意思是对的,并不是所有的马尼宏杆上都会有禄马风旗,但苏力德是肯定要有的。禄马风旗的旗子上在印上马的图案之前,要念整整一天的经,那相当于汉族说的请神了。我是鄂尔多斯人,生活在苏力德文化之乡乌审旗,所以知道一些。

资料一:

蒙古族与马有着不解之缘,在蒙古族的生活和情感领域中无不涉及马。马是蒙古族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生活的伴侣,也是蒙古人装饰、描绘、赞美的对象。对蒙古族游牧社会及其历史发展而言,马之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马政说的是养马之政教,包括马的驯养、放牧、繁殖、使用及市场等事宜的组织管理及有关制度、政令等。据史料记载,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蒙古族马业相当发达。蒙古族建立元朝政府后完善了马业的管理制度,健全了孳生保护的措施。从那时开始有了管理马的机构、管制、税赋等。

马是蒙古族进行贸易的主要交换产品。蒙古人生活所用的日用品主要通过马市与内地交换获得。为此,元朝时在天山县、沙井府、集宁县设有互市的榷场。当时,上都是草原著名的商业城市,城里聚集着来自中原、中亚及欧洲的商人,以金属器皿和日用品换取牲畜和畜产品。

马经常被当做蒙古族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祭品。蒙古人每到祭敖包、山河之神和祖先时必须以马为祭品。如在祭祀成吉思汗活动中必须选用黄膘大骒马为牺牲,以此表达对他的敬意。蒙古族还经常把马用于占卜,常根据被杀马匹的肝脏形状来判断年景、丰歉和时运。此外,蒙古人也常用马鬃、马尾以及马齿预卜未来。

神马,蒙古语称为“翁衮”马,是指天马。人们视翁衮马为神灵,为它设有专门的草场,人畜均不得冒犯。神马不准乘骑,不准使役,不准套驯,不准买卖,不准鞭打,不准咒骂,不准转送。当它衰老时,必须经过官方的授权,才能寻找替代者。蒙古人认为神马是上天赐予的,上天派神马管理马群,有神马管理,畜群才得以安宁。

文学艺术总是要反映现实、复制现实的。赞马是蒙古族祝赞词的重要内容之一。每逢那达慕举行赛马时,对获得冠军的马都要诵赞词。不少赞马词都是触景生情、即席编诵,并没有严格固定的格式和词句。在其他场合中,也免不了要举行赞马仪式。对蒙古族青年男女结婚时所乘之马,对参加各种集会的贵宾所乘之马,对宾客所乘之马,对套马时所乘之杆子马,对刚问世的驹马等都要举行赞颂仪式。

在数量浩瀚、色彩斑斓的蒙古族民间文学中,对于马有着多姿多彩的生动描绘,骏马则有超凡的智慧和神力。马踏大地,灰尘飞扬弥漫,其威势犹如雷霆万钧之力,不可阻拦。蒙古史诗中的马形象都具神奇色彩。它们能飞、能变、能语、能为英雄出谋划策、未卜先知、救助英雄,这一切都表现出了它的神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英雄与骏马成为一个相互依赖的完整的统一体。人和马的和谐,甚至超越了人与人的关系。

以家畜为话题的蒙古谚语中有关马的谚语数量最多,所反映的内容广泛而深刻。蒙古谚语中有“蒙古人没有马,就像没有手脚”、“好马从驹起,好人从幼起”等谚语。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蒙古族人民由于对马格外青睐,所以对马的习性、品格、价值了解得很透彻,创造了许多表现马及与马有关的词语。蒙古语中关于马的年龄、性别、声音、动作的词语很多。蒙古语词汇中有不少动植物、昆虫、天体等称谓均与马有关。事实上,与马有关的词汇在丰富性、使用频率和语言的渗透性等方面都要高于其他动物。

蒙古人能歌善舞,蒙古族民歌丰富多彩。其中与马有关的民歌就有千百首。他们通过民歌来歌颂马的功绩,赞美马的毛色,赞美马与人的亲密关系,形容马奔跑的速度与姿态,感谢马给予蒙古人的恩惠。蒙古族音乐中也体现了对马的挚爱之情。马头琴素有“蒙古族音乐的象征”的美誉。其琴首以马为标志,琴箱上萦以马皮,弓弦则是用马鬃、马尾做成的。马头琴能弹奏出马的嘶、鸣、叹、哀等各种声音。蒙古族舞蹈中的许多动作均来源于马,或与马有关。蒙古族地区流行甚广的“牧马舞”、“祭马舞”采用的就是马步。舞者模仿马的各种姿态、动作,腿部动作有跃马跳、左右翻腾跳、勒马仰身翻等,动作如马般或轻盈舒缓,或飞奔腾越。

资料二:

蒙古族确实以马背上的民族俗称,他们放马、崇马、训马、骑马,蒙古族有一句谚语:“歌是翅膀,马是伴当”。蒙古族跟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和谐的关系,甚至是一种互助和朋友的关系,他们认为马是一种义畜,所以他们把马看得非常高贵。在动人的蒙古族民歌里面,很多都是歌颂骏马,还有很多松词、赞词里面也都歌颂了马。崇马的习俗可以从蒙古族的史诗—《江格尔》里得到很充分的体现。还有一个很鲜明的标志,因为我刚从鄂尔多斯回来,在鄂尔多斯现在还保留着一种很古老的习俗,就是他们在固定的居住房屋面前,要树立一个玛尼宏杆,这个杆子实际上两个杆子,两个杆子的上面有一个三叉之类的东西,称为“苏鲁德”。在两个杆子之间有一个横的绳子,这个绳子上就拴着五颜六色的旗帜,这个旗帜上印刻着马的形象,这就称为“禄马风旗”。我认为这个就是他们崇马的一个很有力的见证,这个“禄马风旗”上刻着一个飞奔的、鬃毛扬起的跃跃欲试的马的形象,据我调查他们就在节日里,特别是蒙古族过年的时候要祭祀“禄马风旗”,因为在马尼宏前面搭一个一米宽的小型祭台,每一家都有。在这个祭台上,他们可以燃起香火,在祭台的前面可以供奉祭品来供奉“禄马风旗”。这个是他们崇拜马的一个象征。

我问他们,他们说他们在每年过年的时候要祭祀,另外如果是有老人去世的时候,他们要把这个旗帜往下降一些,有的地区过去在文献资料上写,生孩子的时候他们要更换,可是这次调查的时候,他们没有说。这可以看出他们崇马、爱马的一个象征,他们为什么这样崇马、爱马呢?我觉得跟蒙古族的久远的信仰有关,因为蒙古族古代信仰萨满教,对天也就是腾格里的崇拜处于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

我觉得这里有一个过程,最早他们可能是对自然的天的崇拜,其中包括对天体的崇拜,比如包括太阳、月亮、日月星辰这样的崇拜。后来由于对天的本体崇拜发展成为他们创造的天神的形象,这个天神的形象后来又发展有99个天神,可以说这是一个很繁复的庞大天神体系。而他们为什么这么崇拜天呢?就是因为他们认为天是他们的幸福的源泉,天神关乎着牲畜的繁殖,也关乎着人的生育。所以它是幸福的源泉,那么这样根深蒂固很久远对天神的崇拜跟马有什么关系呢?蒙古族有一个很久远的传说,就是当时蒙古的草原没有马,绿色的草原上没有马,结果有一个天上的女神看到了以后,觉得非常遗憾,说这样一种很聪慧的动物,奔跑的非常快的动物没有赐给人类,所以她把头发上的钗拔下来,这样就化成了在绿缎般的草原上涌现出奔跑的马群。因此,在蒙古人的观念里,马是天上赐给人的一种神骘。所以蒙古族崇拜马和天神信仰我认为存在一定的关系。

另外,萨满教里面拿的萨满法器上会出现一个马头,像一个手杖的东西。因为在萨满教有灵魂的观念,就是说马可以是把人的灵魂由此界渡到彼界的一个工具,好像一个是灵魂之舟。所以我认为在古代萨满教里就崇拜马,实际上其他民族也有这样情况,像纳西族。像蒙古族著名的长篇叙史诗成吉思汗两匹骏马里,这个马完全和人处于同等的地位,成吉思汗可以跟马对话,马可以离开人,离开了成吉思汗,然后又回到成吉思汗身边,这完全是和人平等互助的关系,最后达到互相沟通。成吉思汗的骏马一开始埋怨成吉思汗的苛刻,所以离开了成吉思汗,最后样当之后又回到成吉思汗的身边。建立了一种人与马之间平等互助的关系,可以看出蒙古人崇马的一个表现。

马使蒙古族能够驰骋天下,马使蒙古族能够统一他的内部,元代是靠马上得之,并赢得了世界的荣耀。

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

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扩展资料

内蒙古黄河灌区,是中国著名的大灌区之一。其范围西起乌兰布和沙漠东缘,东至呼和浩特市东郊,北界狼山、乌拉山、大青山,南倚鄂尔多斯台地,包括河套、土默川、黄河南岸灌区。跨伊克昭盟、巴彦淖尔盟和呼和浩特、包头、乌海3市的19个旗(县、区)。

土地总面积2891万亩,现有耕地1878万亩,灌溉面积936万亩,农业人口201万,人均耕地93亩,其中水地47亩。

宁夏引黄灌区,是我国四大古老灌区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灌溉历史。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是宁夏主要粮棉油产区,也是全国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

灌区涉及青铜峡市、永宁县、银川市、贺兰县、平罗县、陶乐县、惠农县、石嘴山市及中卫县、中宁县、吴忠市、灵武市等4个县(市)的引黄灌溉部分,计12个县(市)和20多个国营农、林、牧场。

汾河灌区,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面积分布在汾河两岸,北起太原市北郊上兰村、南至晋中地区介休县洪相村,长约140km,东西宽约20km,西以太(太原)汾(汾阳)公路和磁窑河为界,东以太(太原)三(三门峡)公路和南同蒲铁路为界。

灌区跨太原、晋中、吕梁三市,12个县(市、区)共56个受益乡(镇)的488个村,全灌区控制土地面积2055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5684万亩。设计灌溉面积14955万亩,受益面积约占全省水地面积的近十分之一,是山西省最大的自流灌区之一。

参考资料

黄河(中国第二长河)_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概况:

一、区域条件

乌审旗位于鄂尔多斯市东南,地理坐标为北纬37°38′54″–39°23′50″,东经108°17′36″–109°40′22″。东北部、北部与伊金霍洛旗、杭锦旗接攘,西北部、西部与鄂托克旗交界,西南部与鄂托克前旗毗连,南部与陕西省靖边县、横山县为邻,东部与陕西省榆林市相依,东北部分地段与陕西省神木县相靠。全境东西最宽处104公里,南北最长处194公里,总面积11645平方公里。旗人民政府所在地达布察克镇,位于旗境内中部,北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450公里,南距陕西省省府西安500公里、西距宁夏回旗自治区首府银川市400公里、东距山西省省府太原市420公里。乌审旗处在晋陕蒙宁四省的结合部和中心区。

二、自然环境条件

乌审旗是鄂尔多斯高原的组成部分,处在毛乌素沙地的中心腹地,因此高原沙地是该旗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渐度倾斜,海拔一般在1100—1400米之间。乌审旗又处在毛乌素沙地和黄土高原结合区,有波状黄土梁和沙土梁,有剥蚀堆积形成的沙丘、内陆湖、冲积湖平原,从而形成梁、滩、沙丘相间分布的基本地貌状况。

乌审旗属温带极端大陆性气候,受蒙古高压影响极大,西北冷空气控制时间长,降水少,干旱多风,蒸发强烈,日照充足,无霜期偏短。年降水量350—400毫米(南部略少于北部),第三季度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年蒸发量约2592毫米。无霜期140天—150天。年平均气温6℃–8℃,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7℃和零下33℃;7月平均气温22℃,1月平均气温–94℃,平均气温年较差为21℃–23℃,最大日较差14℃。平均年日照时数2860小时,积温年均值为2621℃。

乌审旗南部有无定河、纳林河、海流图河、白河等4条较大的河流,均为黄河一、二级支流,无定河为黄河一级支流,流经南部80公里,流域面积2060平方公里。境内共有大小湖泊56个,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地区。境内地下水储量丰富,分潜水、承压水两大类型,可开采储量37335万立方米。

乌审旗分布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其中高等植物69科、24属、408种,植物中禾本科、菊科、豆科占的比例较高,共94属、149种。全旗各类有林面积1935万公顷。野生经济植物中,药用植物有229种、60科,野生含油植物10余种,食用野生植物2种,盆景制作常绿灌木沙地柏1种。在独特的气候和沙地环境中,主要生长着沙蒿、沙柳、沙柏为代表的沙地植物特别茂盛,在滩地和沼泽地生长着草坪、芦苇、蒲草、芨芨草为代表的多种优质牧草。整个乌审旗草原的地表覆盖度达到80%左右,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很高观光价值的沙地疏林草原。

三、社会文化条件

乌审旗从公元1649年(清顺治六年)建旗至今已有356年的历史了。今天乌审旗,拥有11645平方公里的面积和94648人口,下辖1个苏木、5个镇。乌审旗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35000年前,中国北方三大人类文化之一的“河套人”就发祥于乌审旗境内,孕育了举世闻名的萨拉乌苏文化。自从汉唐,一至到宋元为止,整个鄂尔多斯高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乌审旗范围内。十六国时期,匈奴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其国都统万城就在乌审旗境内;北朝、隋唐的夏州治所就在统万城,而且唐在此又建立夏州节度使,夏州都督府管辖夏、银、绥、宥等州。唐未宋初的党项族首领李继迁担任定难军节度使,治所住在统万城,后来李继迁父子主要以夏州为基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西夏王朝;元朝在今乌审旗境内设置仅次于行省的察罕脑儿宣慰司都元帅府和行枢密院,而且元世祖忽必烈的三儿子安西王座镇察罕脑儿。元朝灭亡之后,乌审旗为北元鄂尔多斯部长期居住地,1635年蒙古鄂尔多斯部归附后金,清1649年置鄂尔多斯右翼前旗,俗称乌审旗,隶属伊克昭盟。

鄂尔多斯部,做为蒙元时期的宫庭部落,从古至今最完整地保留和传承着蒙古民族民俗文化,其祭祀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居住文化、礼仪文化、婚丧嫁娶、歌舞等,在整个蒙古民族民俗文化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而得到公认。鄂尔多斯民俗文化在蒙古历史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鄂尔多斯文化圈中乌审旗成为该文化的核心区,蒙古三大经典历史文献之一《蒙古源流》作者萨冈彻辰是乌审旗人,蒙古文学世匠贺希格巴图也是乌审旗人,更可喜的是乌审旗蒙古人至今保留着能歌善舞,赋诗诵词的文化传统,成为文化人才最多和向外输送文化人才最多的旗县。

乌审旗又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旗,席尼喇嘛领导的“独贵龙”运动起源于乌审旗,成为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武装推翻封建政权的道路具有划时代意义。乌审旗也是中国***在鄂尔多斯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第一个党小组和建立第一个县级党组织的所在地,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全自治区最早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之一。

历史是旅游业的根,文化是旅游业的魂。乌审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乌审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2003年以来,乌审旗委、旗政府提出“以建设民族文化大旗,拉动乌审旗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构想,明确了大力发展工业支柱产业,农牧业基础产业、文化旅游朝阳产业、城镇建设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成为在全市范围内第一个将文化产业提高到了与工、农、牧业并驾齐驱的重要位置,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四、社会经济条件

乌审旗境内的矿产资源丰富,现发现的主要矿产有:盐、碱、芒硝、天然气、石油、泥炭、方沸石、紫陶土、膨润土、白垩土、石英砂等。长期以来乌审旗以农牧经济为主,工业起步于70年代,现已成为乌审旗的支柱性产业,逐步由“一枝独秀”的天然碱化工向天然气能源、有机化工和天然碱精细化工拓展转变。特别是进入“九五”未期以来,随着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乌审旗工业进入了高速增长期,长庆第二净化厂、第三采气厂、第四净化厂、长呼管输工程、伊化甲醇厂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落地实施,以风积沙浮法生产微晶玻璃、方沸石综合开发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的苏里格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为自治区级开发区,并被确定为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示范基地。

改革开发以来,乌审旗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4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亿元,较上年增长267%,其中一产41亿元,较上年增长267%;二产106亿元,较上年增长432%;三产43亿元,较上年增长132%,三大产业比例由2003年的258:509:233调整为2004年的216:558:226。财政收入完成19亿元,较上年增长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7800元和4200元,较上年增长1347元和765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亿元,较上年增长314%。

乌审旗今后的工作设想是:到2005,GDP达到3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0000元和5000元。到2010年,GDP达到7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000元和10000元,四项指标人均占有量进入全市前列。

五、区域交通条件

没有现代交通就没有现代旅游。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乌审旗和周边区域交通有了空前的改善。乌审旗的公路建设成就巨大,目前共有四条公路从旗政府所在地达布察克镇呈放射状与周边连接,与经过乌兰陶勒盖镇的乌——榆(林)公路、乌——察(汉淖尔)公路,构成了以达布察克镇为中心的公路辐射网络,北部经过浩勒报吉乡的巴新线、南部由榆林到纳林河第二净化厂的公路等,都构成了辅助性的公路构架。省级、旗县级公路逐步实现高等级化,通乡苏木和周边重点进出口公路实现黑色化,通村、嘎查公路实现网络化,已经形成点线衔接,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全旗现有公路里程2095公里,截至2001年底,全旗共有班线客车60辆,营运路线60条,旅客乘降点120个,完成客运量1095万人次,日均客流量300人次。

旗委、旗政府和旗交通局还积极争取资金,投入1890多万元进行了旅游专线的建设。全长22公里的敖河线(河南乡境内的红境滩至大沟湾)油路以及巴图湾至统万城油路都已于2004年10月竣工,这两条旅游专线的建设标准均匀为平原微丘区三级油路。旅游专线的开通,为开发萨拉乌苏文化遗址、巴图湾旅游区、统万城遗址等自然、人文景观开辟了通道,为拉动该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到2010年,全旗公路总里程力争达到100条共2000公里,其中油路30条共1000公里,一级公路3条420公里,二级公路6条300公里,所有苏木乡镇油路达到三级以上标准,所有嘎查、村全部通等级公路,其中50%通四级以上油路,30%通三级砂石路,20%通三级粘土路,100%的农牧业社通公路。随着乌审旗天然气工业和化工工业的迅猛发展,连接210国道和307国道的高等级(一级)公路即将兴建,该公路自北向南纵贯全旗境内,将极大地改善全旗的交通状况。

乌审旗周边的高速公路正在快速建设之中;乌审旗南界有银川至靖边的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东界有东胜至榆林的高速公路年内将建成通车,北界有东胜至石咀山的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西界有达镇至鄂托克乌兰镇和达镇至鄂前旗敖勒齐镇的等级公路早已建成通车。

铁路建设有了新亮点,2005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在发文核准批复了内蒙古自治区东胜至乌海铁路项目,项目总投资为238亿元,建设期25年,该铁路将从乌审旗北部呈东西向横穿,从而结束了乌审旗不通铁路的历史。2005年,东胜至石嘴山铁路建成后,将穿越浩勒报吉乡,境内总长27公里,浩勒报吉乡将成为一个中型货运中转中心。到2010年,全旗力争建成2个二级以上的开放站。

乌审旗的东南角和东北角各有一个飞机场,榆林机场距离达镇90公里,可起降中型飞机,已开通北京、西安的航班;鄂尔多斯机场正在建设之中,2006年正式起用,距离达镇160公里,届时将开通呼和浩特、北京、太原、西安等航班。这两个机杨完全可以成为乌审旗的对外空港。

1.盆地概况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在牧马人的酒壶里。鄂尔多斯盆地在哪里?在黄河那亲亲的怀抱里。

鄂尔多斯盆地又称陕甘宁盆地,包括陕西省大部,甘肃省东部,宁夏大部,以及内蒙古和山西的一部分。四面环山,南为秦岭山脉,北为阴山山脉,东为吕梁山脉,西为贺兰山、六盘山。南北长约700千米,东西宽约500千米。

滚滚黄河与鄂尔多斯有不解之缘,黄河从西边进入盆地后,沿着盆地的西边、北边、东边绕了一个大圈圈,然后在盆地东南角的潼关离开了,“鄂尔多斯”一词也与黄河有关。“鄂尔多斯”是蒙语,意为“河南之地”,指的是包头以南被黄河圈绕的这片土地。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为沙漠草原,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是天然的大牧场,横穿沙漠也是新兴的旅行项目。南部是黄土高原,毛主席诗词中的“原驰腊象”就是说的黄土高原。南北分界大致是在北纬38°。

这条地质家称谓的三八线不但是地貌的分界线,也是地质构造的分界线,这条线以北主要是气田,以南主要是油田。这是否巧合?不得而知。大自然留给人们的悬念太多了。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重要地区,盆地内有许许多多的文化遗迹。鄂尔多斯盆地也是富含油、气、煤的地区,分布在陕甘宁的油田延绵数千里,北部的天然气远输北京,而神府煤田属世界八大煤田之列。

2.地质演化鄂尔多斯盆地在距今4亿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积了大量的生物灰岩,为日后的陕北天然气生成提供了物质来源。到3亿年前,海水逐渐向南退去,盆地成为内陆海,其间形成了一些生煤地层。到2亿年前的三叠纪,变成了与海隔绝的大湖,湖的中心在庆阳、志丹县一带,后来形成的石油多集中在当时的湖边三角洲一带,像如今的安塞油田就是。到15亿年前,湖盆消失,盆地内由大大小小的河流组成了河网体系,水量充分、气候温暖、阳光明媚、森林茂盛。现今在陕北的川道中能见到高大的古树化石,盆地内的煤矿主要是这时期的植物埋在地下后变成的。

在距今一千多万年的新生代时期,盆地内的大河变窄变浅,成为一片沼泽地,大量动物聚集繁殖。如今盆地内遍布着虎、象、马、牛、鹿、狗、羊、鼠等古动物化石,著名的黄河古象就是在甘肃庆阳地区出土的,这里盛产中药材“龙骨”就是各类动物的骨头化石,“龙牙”就是动物的牙齿化石。

随着时间的推移,盆地逐渐抬升沼泽变成了平原,温湿的气候变成干旱的气候,加速了沙漠化的进程。但直到百年前,盆地大部分仍是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植被覆盖着,仍有虎豹等动物存在。现今,只有子午岭等少数地方还留存有茂密的森林植物。

3.人文史迹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重要地区之一,这里不但是周秦汉唐的政治经济中心,又是古代的戍边要地,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史迹。

盆地内有黄帝陵、周先王陵,南部有秦始皇陵、汉茂陵、唐昭陵(唐太宗墓)、乾陵(武则天墓),西部有西夏王陵,北部有成吉思汗陵。这些都反映着当时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

盆地自古多要塞,是守土戍边的重要地区。秦朝派太子扶苏和大将蒙恬镇守绥德。唐诗名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无定河就位于绥德与榆林之间,向西是历史上的三边地区(靖边、安边、定边)。宋代名相范仲淹曾经略延安、庆阳一带,镇守在庆阳。沿平凉北上可经过杨六郎把守的三关口,再往北有传说中的穆桂英点将台。

盆地内更有革命圣地延安。当年毛主席率红军翻越六盘山进入陕北,与刘志丹胜利会师,这里成为党中央所在地,“东方红”的歌声就是从这里唱起来的。

Vista氢商业

“摇粒绒是我穿过的最轻薄舒适又保暖的衣服。”

我穿着99元摇粒绒衫通勤的第二天,办公室就多了几只 同款美羊羊 。正当我们一人一句要把摇粒绒吹捧上天时,坐在角落里的大Boss终于忍不住了:“ 你们是没穿过羊绒衫吗?

羊绒衫和摇粒绒哪个更好更保暖?

答案呼之欲出,我和美羊羊们却一同陷入了沉默。

毕竟羊绒衫给我的印象就是“ 奢侈 ”、“ 凡尔赛 ”,我知道它好但我消费不起,穿穿摇粒绒对我来说就够了。

但当我手捧枸杞保温杯,在供暖不太足的办公室瑟瑟发抖时,也有点犹豫,是不是该咬咬牙, 搞件好点的羊绒衫穿了

“我要舒适,而非禁锢”

因为制取复杂,交易以克论价,且产量比羊毛低很多,这几年,羊绒一跃成为最富有“ 中产感 ”的衣服原材料,并获得了“ 软黄金 ”的雅号。

为了亲自体验把“软黄金”穿在身上的感觉,领导说给我报销,我不争气地只能想到一个羊绒牌子——“温暖全世界”的国货之光 鄂尔多斯

虽然在我心里,鄂尔多斯就是个 大妈牌 ,跟三枪牌内衣是一对好搭档。

图源:网络

但当我打开鄂尔多斯的官网,竟然看到 刘雯 在冲我微笑?

如今的鄂尔多斯啥气质呢?请上眼:代言人刘雯的上身图,扑面而来的高级感!

经过一番研究,我发现鄂尔多斯旗下有个品牌叫“ 1436 ”,咱要重点唠唠。看官网介绍 优雅高端 ,是月薪2万的我要绞尽脑汁才能想出的话术。

“1436”其绒细软珍贵,堪称稀世之珍:仅采撷周岁阿尔巴斯小山羊(内蒙古独有的珍稀物种)肩部与体侧的珍稀小山羊绒,每一公斤原绒中,仅2克能达到1436的严苛要求。

“1436”这个品牌 定位顶奢 ,据说和一件羊绒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的 Loro Piana 站在同一个竞争Level。

一想到那么贵领导能报销骗人的,我立马杀到了店里。

天仙上身图

北京国贸商城的“ 1436 ”坐落在 卡地亚 的楼上,周边环绕着的 净是 Gucci、SAINT LAURENT、同仁堂咖啡店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大牌。

走进门店的时候,恰好有两位 拎着铂金包、保养有道 的中年姐妹花在shopping,我开始还有点担心“1436”的柜姐会是 阶层扫描仪、富人验钞机 ,对我视若无睹,爱答不理。

图源:小红书@周小晨Kiki

出乎我意料之外,柜姐像见到亲女儿一样热情地接待了我,还主动向我介绍起了鄂尔多斯及“1436”之间的羊绒区别,并贴心地询问我的穿衣风格和喜好。

当我推开试衣间的门,好家伙, 衣架、落地镜、沙发凳应有尽有 ,甚至和我自个家的房间差不多大。

我精挑细选了一件高贵典雅的时装款羊绒裙,本想多少能沾点赫本气质,但朋友毒舌这不就是 阿富汗女性头巾耷拉在脖子上的一件护士服

把图发到编辑部群里,橘总说想起了她 初中教导主任 。待我公布了价格,她慌忙改口说其实远看也挺像 章泽天 的。

眼见我要空手而返,柜姐为了留住我的心,拿出了最新一季的明星产品,我轻轻一摸,柔软的触感就像在抚摸婴儿的肌肤,忍不住想往脸上贴。

但看着这 番茄炒蛋的配色 接近五位数的吊牌价 ,我冷静下来摆摆手,含蓄地表示 不太喜欢 ,又加了句下次带我妈来逛逛,就客气地离开了。

好在鄂尔多斯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开设了 五条品牌线 ,分别是 “1436”、“ERDOS”、“鄂尔多斯 1980”、“BLUE ERDOS”和“erdos KIDS”,听着就犯晕,但 说白了,钱才是决定你去哪里消费的关键因素。

鄂尔多斯旗下的年轻品牌“BLUE ERDOS”,就向我这种兜里没多少钱的年轻女孩招着小手, 我终究还是没能逃出鄂尔多斯的宇宙。

于是,在顶奢“1436”衣服都不敢多试的我,去了均价千把块的BLUE ERDOS,一口气 试了七八件羊绒衫,最后价格都懒得问了就买好了单。

试问,谁能抵挡住这种浑身通透的感觉?

图源:BLUE ERDOS官网

虽然一分价钱一分货,千把块的羊绒衫哪比得上顶奢?不过它依然能满足我的需求: 需要舒适,而非禁锢。

但俗话说得好,再好的东西也会有缺点。自从入手了两件羊绒衫后,我发现 它就是个难伺候的主,越贵的越难伺候。

比如说,羊毛衫 起球 是个国际难题。

有姑娘觉得,咱们有 毛球修剪器 嘛,嘎?

但我带薪摸鱼一上午想做点功课,先是五花八门、功能各异的修剪器让人眼花缭乱:

图源:小红书@lunatic_157

再是各路“专业人士”支招,犹如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但看多了只让我心里更加没谱,深怕一个不小心就把羊绒衫扯出个小洞来。

高贵的羊毛衫要 怎么洗 ,彻底难倒了我这个生活经验为0的小白。

懒人的首选肯定是花钱解决问题。

于是我打电话咨询了北京某连锁干洗店,对方向我保证只要打包送到店里,不仅给我洗得干干净净的,还会给我去毛球。但当我询问如果一件 价值过万的羊绒衫洗坏了会不会赔偿 时,对方却缄默其口了。

这不禁让我联想起之前一个新闻:

有位**花35000买了件香奈儿上衣,洗了褪色。找客服投诉,客服说, 不好意思,我们的产品从来不考虑洗涤。

当我苦恼着怎么才能伺候好高贵的羊绒衫主子时,偶然间刷到的一条微博给了我灵感:

快要过年了,还没准备年货。

我决定就把羊绒衫送给我妈伺候了。

“老钱气质的富贵花,居然和我穿得这么像?”

虽然羊绒衫难伺候,但喜爱羊绒衫的名人,可不在少数。

众所周知, 亦舒女士 对于 开司米(羊绒衫)和平底鞋的搭配 是奉为圭臬,笔下有品又有型的女主角,基本都是照着这个穿搭路数来的。

影版《流金岁月》(1988)

剧版《流金岁月》倪妮

从小耳濡目染,老钱气质的富贵花们, 最爱的也是羊绒衫。

90年代传奇港女 章小蕙 就极力推荐 羊绒品牌Loro Piana ,用她的原话来说, 穿Loro Piana是一辈子的事,是世上少有爸妈小孩可以一起逛店,两三代人同穿的品牌。

富豪精英们也爱它,在 LVMH集团的太子安托万 的一张 全家合影 中,每个人身上都有Loro Piana的单品。

虽然有很多名人大腕都喜欢穿Loro Piana,可这些照片却一张都没有出现在官网上显摆。

只有 古董车、马术比赛、帆船赛事 才是Loro Piana的菜。正所谓我越骄傲,就越低调。

近两年Loro Piana最大的动作,还是2019年邀请 奥斯卡获奖导演吕克·雅克 拍摄了纪录片《羊绒:秘境之源》, 全片没有一句对白,只有一个孤独的牧人和一群洁白的山羊。

图源:反裤衩阵地,吕克·雅克就是《帝企鹅日记》的导演

可以说Loro Piana就是一个典型的 闷头赚有钱人的钱 的老牌奢侈品公司,就像其中文译名 诺悠翩雅 ,有着 林语堂年代的信达雅 。它的产品策略和营销手段,在如今这个广泛推崇要用潮流抓住年轻消费者、积极开展数字化营销的时代, 看似是一股逆流。

但实际上,年轻的新贵们却选择主动拥抱了Loro Piana,因为LP满足了他们更深层次的欲望。

首先,Loro Piana的VIP客人被称为“ 游牧精英 ”,即像 空中飞人一样满世界旅行和出差 ,一周处在三个不同季节和四个不同时区乃是家常便饭。

根据《金融时报》专栏作家Grace Cook的说法, “如果你试着躺在如云朵一样柔软的针织衫里出过一次差,以后就不会再有兴趣穿别的衣服登机了。”

因此,Loro Piana羊绒一直是游牧精英出差和度假的首选。

LVMH集团的太子妃坐飞机穿的就是全套Loro Piana

其次,成为Loro Piana的VIP,如同进入了一个 鉴赏家俱乐部 ,在这里的,都是同一个圈子的人。《金融时报》报道称,在LP为VIP举办的私密社交活动上,这些呼吸着金字塔顶端空气的精英们 只过了15分钟,就会开始交谈、互换名片。

有分析师估计,在LVMH持股后,Loro Piana的销售额 几乎翻了一倍 。而为这个品牌近年增长做出贡献的人群,除了我们熟悉的 硅谷巨子扎克伯格们,还有中国的年轻富豪们。

在国内,Loro Piana这个品牌的知名度也随着 时尚 博主、KOL们的一再安利而水涨船高,大家都知道了有种好东西叫羊绒衫,尤其要价上万的更好。

安吉丽娜朱莉 in Loro Piana

纵观国内羊绒市场,国产羊绒品牌巨头也一早就走起了 中高端化路线

ICICLE之禾集团2013年在收购MaxMara代工厂后就 坚持高端 ,涨价速度惊人, 如今定价直逼MaxMara

还在 巴黎 开设了旗舰店,坐落在乔治五世大街。后来成了ICICLE 之禾巴黎线,设计部门在巴黎,国内做加工。

ICICLE巴黎旗舰店

羊绒大王 鄂尔多斯集团 则进入了 多品牌经营时代 ,虽然BLUE ERDOS另辟蹊径,走年轻化亲民路线;但旗下其他品牌都定位于 中产阶级以上的品质人群

2018年,ERDOS还在 北京太庙 办了场秋冬大秀,邀请了 自家代言人刘雯和袁泉 等明星大腕来站台。

2018年ERDOS太庙大秀

羊绒巨头走中高端化,消费者也 非常买账

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中产女性消费报告》显示,消费升级趋势下中产女性对服饰材质要求更高,羊绒消费旺盛。2018年, 羊绒衫单品单价增长187%。

但有个问题,羊绒衫为啥越贵越受欢迎?

高端羊绒衫的好处一是暖和但轻薄柔软,二是 质地看起来 有档次

当你进入室内,脱下你的大衣,身上仍然穿着一件有底气的好衣服, 这让你腰杆子都挺直了 。许多毛衣或廉价羊绒衫一看就知道是便宜货,即使款式时新,也掩饰不了糟糕的质地,刺啦刺啦静电弄得人都炸毛了。

而且,大多数质地上乘的羊绒衫都 没有明显的logo ,看起来低调又透着几分不平凡。

近几年在 国产影视剧 里,从唐晶到苏明玉,有点钱,有点品味,有点小资气质的职场女精英们都喜欢穿高端羊绒衫。

说到这里还有个笑话,电视剧《三十而已》中, 王漫妮 穿了个Loro Piana,剧外被扒出挂牌价少则在一两万人民币,多则在五万元以上。

大家就都不买账了, 说你一个普通柜姐凭啥能穿得起那么贵的羊绒衫?

所以说,穿高端羊绒衫背后其实隐藏着这么个心理:

当你的Power已达到无需考虑身份的 社会 认同时,你才会转而把“穿什么最舒服”这个最本质的问题回答到极致。

而这种 看似毫不用力 ,反而 在无形中展示了自己凡尔赛的身份

暴发户用力过度的打扮VS老钱的日常出街打扮

哪怕坐在你面前的是个 曾征战纳斯达克和硅谷的亿万富翁 ,你上下扫了两眼, 他好像套着件你爸平时遛弯最爱穿的套头毛衫

如果他正巧接了个电话,嘴里蹦出来几个词诸如“IPO、四十亿”, 你指定觉得这人在 装13

这是我Boss最迷的华尔街金融大鳄鲍比,出自美剧《亿万》

但这就是真正的凡尔赛,凡,而不为人知。

真正的有钱人不会让你从穿着上看出他到底有多少钱,他们绝不买大LOGO,穿顶奢还会专门把标撕了。

但这些他们也早就穿烦了,他们最喜欢的就是羊绒衫,因为羊绒衫才能让他们大隐隐于市。

也许有钱人最终的目标,就是穿得像你爸。

为此,他们付出了毕生的努力。

参考文献:

《How Loro Piana serves ‘nomadic elite’ with 7,000 cashmere coats》金融时报

《抢上游,找用户,Loro Piana还得有点新鲜感》第一 财经 周刊

《鄂尔多斯羊绒离世界第一Loro piana还有多远?他们的官网告诉了我们答案》只谈 时尚 电商

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的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二十多万平方公里。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亦称史前文化。红山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在发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骨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

1石器时代

这一时期的石器特征为:磨制石器和细石器共存,有打制石器,有四边起棱,横截面呈长方形的磨制石斧、石耜,并出现了磨光石铲,细石器有石镞和骨柄刀的石刃。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院的骨柄石刃刀代表这一时期制刀工艺的水平,石刃加工精致,反映其经济生活为农牧结合兼营狩猎。

2青铜时代

人类从新石器时代步入青铜时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相当于中原商代晚期到西周初期时始,广阔的北方草原地带就已经出现品类复杂、独具草原风格的青铜器群,它们与中原地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明显的区别,这些青铜器是我国北方地区发展起来的草原游牧文化的反映。由于这一文化在许多方面又与欧亚大陆草原地带其他文化有相似之处,因而引起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的关注。由于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这一草原游牧文化也必然因时代、地域的不同而有差异,有的学者将这一文化的青铜器统称为“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有学者则称之为“中国北方青铜器”。透过造型独特精美的“鄂尔多斯青铜器”折射出了北方草原游牧文明发展的文化积淀,反映出畜牧、游牧文化的是便于“骑马”使用的短兵器、小型工具和随身佩带的装饰品以及马具等。

这里必须提及的中国古代金属兵器中,以刀、剑的历史最为久远。中国出土的最早的青铜刀,是甘肃东乡林家出土的马家窑文化之青铜小刀,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而迄今发现最早的青铜短剑,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伊金霍洛旗朱开沟遗址出土的,相当于商代前期。在“鄂尔多斯青铜器”中青铜短剑有早期剑柄均装饰为镂空的圆球或扁球形的铃首以及圆雕的动物形象;中期(触角式首)短剑柄端的造型多为写实性很强的回首双鸟;晚期短剑剑柄的装饰则由抽象的动物进一步简化为双环或单环形”。短剑柄首的部分,大都有孔钮。这些孔钮应该具有很大的实用性,我们推测是为了短剑的佩带而有意设置的,也就是说,这类短剑的佩带可能大多采取单环系绳直接悬挂于腰带上的办法。另外,有相当部分的短剑佩带颇为讲究,专门配置有木质的或青铜质的剑鞘。

内蒙古集宁凉城县毛庆沟墓地60号墓发掘出土报告有:“墓主人为成年男性,出土有腰部的一件双鸟纹青铜饰件及鸟形青铜带口,左侧胯部一件‘触角式首’青铜短剑及青铜环等。这些遗物分布的位置明显表明,青铜短剑是依靠铜环附着在由双鸟纹青铜饰件和鸟形带扣组成的腰间,而其间十分清晰地悬挂着一把小刀,这也可作为一种佐证”。腰带左下侧是青铜环,右下侧是“触角式首”青铜短剑。此物的配置与前述同出一辙,是北方草原猎牧民族生活用具的写照。由此得出,由于器物自身的特点以及使用者服饰、习惯、爱好等的不同,不同地域的居民在佩戴短剑时便往往会形成自己特有的习俗,并相互影响,代代相袭。流逝的只是岁月,不变的是文化精髓。单环系绳直接悬挂的方法,非常适合于长度短小的刀、剑。由于将绳索直接系于腰带上不便于取下挂上,因此,古猎牧人在绳索的一端再系上一颗较大的珠子,这样,既增加了佩剑的美观程度,使用起来也较方便,在佩戴或卸载时只需稍一用力,便可瞬间完成。两千多年前北方草原猎牧人的青铜短剑持有者的这种佩戴方式,如今在蒙古草原上的牧民中依然沿用。

3铁器时代

由于铁比青铜坚硬,铁器的使用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铁器在秦汉时期进一步推广,到东汉最终代替了青铜器。在欧亚大陆草原,早期铁器时代的游牧民族创造了富有特色的斯基泰文化和萨尔马泰文化。斯基泰文化以粗犷的斯基泰野兽纹饰著称,同属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鄂尔多斯青铜器”折射出了斯基泰文化的造型独特与精美。

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发展到这一时期,生活工艺饰品中代表性的刀具饰品当属蹀躞带。蹀躞带是一种源自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腰带,是以皮革制成,它与一般皮带的不同之处是在皮带上装有多个金属制成的饰牌,每个饰牌下连着一个小吊带,吊带下有金属小环。这种小环是专为系佩杂物而预备的。因为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平时生产、生活所必需物品,都要随身携带,帐具、炊具等大型器物多拴挂于马、驼身上,而一些小型器物用具如刀、剑、弓矢、针筒、手巾、解锥、磨刀石等,则只能佩在个人身边,这种缀以小环,挂以杂物的皮带,就被称之为蹀躞带。

魏晋时期起蹀躞带开始在中原地区传播,到隋唐盛行,此后一直延续到宋、辽、金,至明代还依然有零星留存。据《旧唐书·舆服志》记载:“上元元年八月又制:一品以下带手巾、算袋、仍佩刀子、砺石,武官欲带者听之。”“景云中又制:令依上元故事,一品以下带手巾、算袋、其刀子、砺石等许不佩。武官五品以上佩蹀躞七事,七谓佩刀、刀子、砺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袋等也。至开元初复罢之。”唐代初年,朝廷曾借鉴北方民族服饰,规定文武官员束蹀躞带,但所佩带的游牧生活物件亦属装饰之用。后来改为文武官员在腰带上佩鱼袋和香囊,蹀躞带的形制在中原逐渐消失。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出土的一件唐代突厥蹀躞带此带系黄金所造,并附佩刀二把,为突厥贵族带饰,纹饰反映了突厥人在草原上的狩猎生活情景,是研究隋唐时期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突厥人的生活习俗非常珍贵真实可靠的资料。

二把佩刀尺寸稍有区别,图中右侧刀长度仅一尺左右,是金柄金鞘刀,右侧稍短, 是玉柄金鞘刀,两刀金鞘做工精致,刀身细长,煅制而成,均为单面刃刀形。刀柄和鞘均为筒形,外表通体无雕錾图案装饰,整体简洁美观大方。其形制与清末民国时期在蒙古及满洲人中使用的刀具相差无几。显然,这就是“蹀躞七事”里的“佩刀”和“刀子”,其中稍长的应是“佩刀”, 稍短的则是“刀子”。

现藏于日本奈良正仓院北仓四号至九号仓中的十数把隋唐时期统称“刀子”的实物珍品,正仓院《国家珍宝帐》中清晰地记载有关 “刀子”这个称呼和概念。实物中大部分是隋唐时期或同期的日本产物。在正仓院,还藏有一对名为“银饰嵌宝石唐短刀”的传世刀具,《国家珍宝帐》记载此为“橘夫人奉物”,是由圣徳太子妃从唐朝购得再奉纳给寺院的,其形制与正仓院标明是圣武天皇用具的两把短刀完全一致。藏品中还有一种“刀子”,则均为数口小刀共入一鞘,部分带有木头筷子。这些“刀子”,无论是鞘外装形制和结构,还是刀本身形制及长度,都与圣武天皇两刀及“银饰嵌宝石唐短刀”有明显差异,显然是另一类刀具。这些“刀子”的外鞘形制都很特殊,刀子的长度都仅有10厘米左右,均有多个收纳空间来收纳刀具及筷子,其中凡名为“十合鞘御刀子”的,一般是六把刀子,连收纳的筷子在内,合计十样物品;“三合鞘御刀子”则只收纳三把刀子,这一类刀具显然是进餐时使用的物品。笔者认为,这些刀具应都是隋唐时期流入日本的刀具,都是适用于游牧民族猎牧生活和饮食习惯的用具,而非农耕文化的产物。与我国出土的蹀躞带上的刀具,及近代蒙古族、满族使用的带筷子刀具极为相似。而随身的火石袋,更是游牧民族猎牧生活的必备品,近现代蒙古族中还有不少人依然佩带此物。

《辽史·仪卫志二》也记载着,五品以上武官蹀躞带七宗常带:佩刀、磨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袋、乌皮六合靴。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出土的几件蹀躞带中有件几乎与突厥人所佩饰带是一脉相承的蹀躞带。悬挂于驸马腰部的两把佩刀,一是琥珀柄银刀,一是玉柄银刀,两刀均配有鎏金银鞘,刀身细长,光亮锋利,煅制而成,均为厚背单面刃。刀柄和银鞘做工精致,两银鞘都是用一块长条薄银片打制而成,即将银片卷曲成筒形,外表通体鎏金,整体装饰美观大方。在辽代绘画及墓室壁画中, 契丹人的服装通常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裤脚放靴筒内。腰外系蹀躞带,上挂金玉、水晶和琥珀等饰件,还有随时可用的火石、筷子、小刀等。男性大多都在腰带左下悬挂刀具等。这也充分说明了北方游牧民族契丹人的猎牧生活的一个侧面。而《旧唐书》所记,“蹀躞七事”中“佩刀”应解释为礼仪及护身用所佩戴刀具,“刀子”则是日常生活及进餐使用的小刀具。

13世纪初,成吉思汗及他的子孙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1263年,忽必烈定都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东),后改为避暑“夏宫”。至元八年(1271),忽必烈汗入主中原建立大元帝国,至正九年(1272)定都燕京,称为大都(今北京)。蒙元时期亦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一次大融合。由于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及历史的原因,蒙元时期留下的可供研究参考的实物非常稀少,只能从现存的非常珍贵的文字及实物资料来推断这一时期的生活道具的形制特色。上述元上都因遭历代破坏,留下的只是残垣断壁一片瓦砾,考古工作者从遗址中发现了三尊祭祀石雕人像(如图5),从三件实物“元人石像”来分析,蒙元时期的服饰饰品基本保持了辽、金北方游牧民族衣着风范:长袍左衽、窄袖,腰系蹀躞带,只是在服装的胸、肩、背部添加了装饰性的图案,蹀躞带下部用于悬挂用具的“蹀躞七事”条带删繁就简,只剩下悬挂佩刀、刀、手巾、解锥、香囊、磨刀石等物件了。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元世祖出猎图》为元代刘贯道所画,绢本,纵:1829厘米,横:1041厘米。刘贯道生卒年不详,活跃于13世纪后半期,大概在元世祖至元年间(1264—1294)在世。此画作于1280年,表现元世祖忽必烈汗出猎的场面。共画骑马者数人,或张弓射雁,或手架猎鹰,或绳携猎豹,皆为马上行猎之状。图中人物、马匹无论衣着、装备皆刻画精细,表情神态自然生动,其中骑黑马、身穿白裘者,应为元世祖,与世祖并驾的女子,似为皇后,其余八人,应是侍从。在画面右下角有手执黑缨枪,头戴蓝飞鹰帽,背向的骑马者,其腰带右下悬挂香囊和小刀物件。尚有中亚黑奴一名。

明朝承接了蒙元的全部,从朱氏皇族的生活习惯及服饰上可窥见一斑。 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明代绘画精品《明宣宗行乐图》,绢本,设色,纵211厘米,横353厘米。疑为明画家商喜之作。

《明宣宗行乐图》画面无款印。 此图表现了明宣德皇帝出行游猎的场面,人物众多,描绘细致。画中一队人马出宫苑入林郊,浩浩荡荡。坡岗上树茂花繁,溪水潺潺,林木间飞鸟走兽成双成对。宣宗居队伍之首,身材魁梧,体态雍容,头戴蓝色黑貂皮尖顶圆帽,身着红色窄袖衣,外罩**长褂,足蹬白靴,腰系蹀躞带,带左下悬挂香囊和佩刀等。据文献记载,明初皇帝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骑射出行时的冠服仍保留有金、元遗制,图中宣宗的装束证实了文献的记载,确实具有“胡服”的特色。尖顶圆帽源自元代的“笠子帽”,无领无袖的大褂在元代称“比甲”,是射猎服。宣宗的形象略大于其他人,这是古时人物画常用的手法,以突出主角的尊崇地位。宣宗身后随从众人面貌各异,皆长袍左衽、窄袖,服装的胸、肩、背部有装饰性的图案,腰系蹀躞带,其中多人蹀躞带下悬挂香囊和小刀物件。此画画法工细,设色浓丽,鞍马人物的组合穿插生动有致,显示出宋元北方草原鞍马人物画之纪实性的表现手法。作品构图严密,景物起伏错落,穿插有序,背景与人的比例并不完全符合自然,体现了中国古代画家对空间概念的独特理解。

清代为女真的后人满洲人所建,沿袭融入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服装依然长袍左衽、窄袖,腰系蹀躞带或绸布带,王公贵族的服装在胸、肩、背部保留了装饰性的图案,蹀躞带所挂物件为实用的刀筷及火镰。民间男子在腰间还挂有褡裢、扇套、香囊、小刀、眼镜盒等物品,既有装饰意义,又有实用价值。这一时期虽然蹀躞带变得简约或以绸布取代,但在刀具及火镰的工艺制作上,花样繁多、工艺精湛,在细节上不断创新趋于完美,是蒙古刀传承和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从各大博物馆及民间收藏的清代刀具来看,这一时期贵金属加工工艺相当成熟,镶银错金,嵌石刨玉,无不呈现多彩华丽、精雕细琢、玲珑剔透之美感。

这一时期的蒙古刀刀身一般采用优质钢打制,长十几厘米至数十厘米不等。刀柄和刀鞘有钢制、银制、木制、牛角制、骨头制等多种,有的还填烧珐琅,镶嵌宝石。而且更加注重实用,刀鞘增加了可插象牙或驼骨筷子孔的部分。刀柄和刀鞘表面精美的图案、花纹造型大多采用铸炼、捶打、编结、雕镂、錾刻、镶嵌等各种工艺。所用各种古老纹样有云纹、犄纹、火纹、卷草、八宝、盘肠以及花草、龙凤、花鸟鱼虫、动物、植物等,图案无所不包,精美异常,美仑美奂。

zhong123113 | 我的消息(0/0) | 百度首页 | 百度空间 | 退出 喀左之窗喀左综合信息大全 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 |好友 查看文章

蒙古姓氏源流2007-04-26 15:31喀喇沁蒙古族今天大多都采用汉姓,多数人往往并不知道,其实我们这些汉姓都是从蒙古姓氏改过来的,大约一百年前的事情吧。而且,一般都不是乱改的,往往都是取得蒙古姓氏的首音,比如乌梁海氏改为乌氏,博尔只斤氏改为鲍氏,包氏,宝氏等。下摘录部分喀喇沁蒙古姓氏,希望更多的同胞找回自己的蒙古姓氏。

喀喇沁旗:(校注蒙古纪闻)

博罕岱氏-------------------------(今姓杨)

莽努特氏-------------------------(今姓何)

齐默特氏--------------------------(今姓陈)

札哈齐特氏————————————(今姓于)

新楚特氏—————————————(今姓章)

额勒图特氏————————————(今姓白)

博鲁特氏——————————(今姓陈,也有姓李)

哈尔努特氏———————————(今姓韩)

札拉楚特氏———————————(今姓陶姓秦)

兀良哈氏————————————(今姓乌)

博尔吉锦氏———————————(今姓鲍)

高姓蒙古人源流

鲍玺的《蒙古姓氏》中,列出了三个蒙古姓氏改汉姓为高氏,分别为郭尔罗斯(汉姓:高,郭,何);翁牛特(汉姓:高,包,敖);温德日格庆(汉姓:高)。

郭尔罗斯为蒙古科尔沁万户属部之一,今吉林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郭尔罗斯前旗)与黑龙江肇源县(郭尔罗斯后旗)为郭尔罗斯部落的主要聚居区,散居各地的郭尔罗斯人以部落名为姓氏,部分改汉姓为高氏,郭氏,何氏。

郭尔罗斯或作豁罗剌思,与弘吉剌特和亦乞剌思两部落同源,同属蒙古迭尔列勤部落。相传三部始祖与天女相爱结合,并生有三子。此事激起天庭大怒,三子被下令自天庭扔下人间,天母不忍,以金器相托降入人间,此三子即为郭尔罗斯,弘吉剌特和亦乞剌思三部落的祖先。 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郭尔罗斯部成为成吉思汗二弟哈萨尔的属民,构成科尔沁万户的一支。

翁牛特部落为成吉思汗三弟哈赤温的属民,主要分布于仅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散居各地的翁牛特人以部落名为姓氏,部分改汉姓为高氏,包氏,敖氏。

翁牛特部落的驻牧地最初在今兴安盟绰尔河流域,临部因其为成吉思汗三弟哈赤温的属民,故称之为“王古兀特因亦日根”,译为诸王之部众。王古兀特为翁牛特的异译。翁牛特,兀良哈(乌梁海),兀济叶特组成山阳万户,明人称之为兀良哈三卫,构成了北元蒙古汗国的三大势力之一,兀良哈三卫与东蒙古(鞑靼)和西蒙古(卫拉特)三足鼎立。蒙古达延汗时代,东蒙古复兴。其后,东蒙古各大万户(如察哈尔万户与喀喇沁万户)东迁并吞并了兀良哈三卫。另外,东蒙古内部还曾有过一支强大的翁牛特部落,也为哈赤温的属民。驻牧地在今内蒙古河套地区,在其首领毛里海太师的统治之下曾经相当强大,与当时称霸蒙古的喀喇沁万户博来太师战事不断。毛里海太师最终打败了博来太师,雄居蒙古政坛。但好景不长,科尔沁人刺杀了毛里海太师,其后翁牛特部落也渐渐衰落而不为人知了。

温德日格庆,只知道他为察哈尔的一个分支,具体的源流不详。今辽西地区曾为察哈尔八旗的主要驻牧地,后来察哈尔首领布尔尼反清起义失败,察哈尔八旗被迁往今锡林浩特与乌兰察布一带。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察哈尔人留在辽西,并成为喀喇沁(喀左),土默特(朝阳)或蒙古贞(阜新)的一支。

<

鄂尔多斯市图书馆的荣誉

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在多年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中,形成了搜集、整理、提供、反馈一体化的综合性信息服务体系。年接待读者8万人次,图书流通3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