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防伪是历代造币业的重要技术,古代的纸币是如何防伪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纸币防伪是历代造币业的重要技术,古代的纸币是如何防伪的?,第1张

伴随着雕版印刷术的产生,唐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被称为飞钱,到了宋代前期称为交子。

不过最初的这种纸币并不参与市场流通,相当于现在的存折,或者说是商业信用凭证,上面记载着提钱的地方和钱币的数目。

这时的纸币防伪措施比较简单,仅仅是在纸币上刻简易图案、画押、盖图章等。到了北宋前期,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纸币,交子由商业信用凭证变成了官方法定货币。为了防止不法分子制造伪钞,各个朝代均采取了一些防伪措施。

首先是选用优质纸制钞,并管制制钞材料。

官方选用当时制作工艺非常先进的川纸作为纸钞材料。川纸是四川成都特制的楮纸,这种纸全部用楮树皮制作,在用来做纸币材料时,还必须进行专门的砑花处理,使防伪图案成为暗纹,这种暗纹只有在光照射下才能显现,类似于现代纸钞的水印。

《宋史·食货志》记载,钞用川纸,“物料既精,工制不苟,民欲为伪,尚或难之”。到了元朝,主要用桑皮纸、榆皮纸作为纸币材料,功效基本一样。为了杜绝私人伪造,官方还对这种纸钞材料进行管制,禁止其在市场流通。如宋代制造楮纸时,由朝廷派来的京官监制,抄纸工人也全都纳入政府编制,严禁民间私造。

随着印刷术的提高,防伪技术融入了大量的先进印刷技艺。

宋代的交子采用了多色套印技术进行防伪,用红、蓝、黑三色套印花纹图案,使作伪者不易临摹仿制。到了元代,利用铜版印刷技术印刷纸币,其印刷质量要优于之前的木版印刷质量,且铜版印刷费用高,纸币更不易作伪。

明朝采用彩色套印技术和金属活字技术印刷,技艺更加先进,增加了仿制的难度。与印刷术提高相对应,纸币中的防伪图案、图章也越来越复杂,增加了制作伪钞的难度。

如北宋的交子印有结构复杂的图案以及花纹边框,元代在其基础上还增加了钱贯图案,明钞和清钞都印有防伪的龙文图案。各朝的纸币银票(民间金融机构发行的私钞)加盖有官方印章,如北宋纸币上都印有三种不同颜色的六颗印章,元钞共盖有五枚印章,有一段时期,甚至加盖皇帝的印玺。

清代的晋商银票还采用了加盖防伪印章的办法,制成了微雕章,比如小小的一方印章内刻的是整篇《兰亭集序》,十分精细,实在难以防造。这些图章的加盖,既增加了纸钞的权威性,又增加了伪造的难度。

总结:

古时的纸币,还采用了密押防假技术。所谓密押,就是按照一定加密方法生成的一段没有规律的数据。北宋初期,交子的使用就有“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的规矩,“隐密题号“就是一种原始的密押防假技术。清代的晋商将这种防伪技术运用到了极致,如日升昌号就在九十五年间使用了三百套密押,这种防伪技术的运用,保证了银票的可靠和安全。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统治者忽必烈(元世祖)于1271年所建,1279年灭南宋,定都于大都(现北京市),1368年八月由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陷元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失去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之后,在漠北的元君臣仍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北元于1388年天光帝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袭杀后(一说1402年鬼力赤即位后)去国号。1635年末代蒙古帝国大汗林丹汗归降皇太极彻底终止。

元朝建立之前的蒙古

蒙古高原地区的众多蒙古部落原为金朝的臣属少数民族,随着金朝的逐渐衰落,蒙古的势力也开始壮大起来,逐渐脱离金朝政权的统治。金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族领袖铁木真通过残酷战争统一了蒙古高原各蒙古部落。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铁木真被各部落推举为“成吉思汗”,建立政权于漠北,国号“大蒙古国”(Yeke Mongghol Ulus),即大蒙古帝国。建立大蒙古国后,不断发动征服战争扩张其疆域,1217年灭亡西辽、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进攻到伏尔加河流域。于1225年东归,1227年又灭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对西夏的远征中病逝。蒙古军队的对外战争具有征服性质,为了减少蒙古军队的伤亡,加快战争的进度,蒙古军队在战争期间对敌人采取了残酷而野蛮的政策。向蒙古军队投降的地区遭受的破坏相对较小,而大量敢于英勇反抗的地区破城之后人口被屠杀和奴役,无数财产被掠夺损毁。战争的结果是建立起了疆域空前广阔、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影响力盛极一时的庞大帝国,基本实现了世界一统、天下大同的格局,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但是应该看到,这一系列的征服战争给包括中国在内的欧亚大陆众多古老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众多民族受到了残酷而不公正的民族压迫,难以记数的人口和财产在战火和随后的瘟疫、饥荒及自然灾害中损失,对战火涂炭地区而言也是少有的黑暗时期。整个蒙古帝国的持续时间是从1206年到1635年。

元朝的建立

汗王蒙哥1259年在四川去世后,其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开始争夺汗位。1260年3月,阿里不哥在宗王阿速台等大多数蒙古正统派的支持下于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通过“忽里勒台”大会即大汗位。与此同时,忽必烈与南宋议和后返回开平(今内蒙古多伦),在中原儒臣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集会自称大汗。1260年4月,忽必烈设立中书省,总管国家政务。1260年5月,忽必烈颁布《即位诏》法令,并建元中统。由于忽必烈在中原汉地自行集会称汗,并且推行汉法,明显违背了蒙古传统,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统派的强烈不满,忽必烈与阿里不哥随即展开了四年的汗位战争。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败投降,忽必烈定为一尊,但他推行的“行汉法”主张却造成许多蒙古贵族的不满,拒绝归附忽必烈汗国,结果导致其他几个蒙古汗国纷纷敌对,忽必烈的政权遂只包括“中国”(并非完全今天意义上的中国)与蒙古高原地区,从此蒙古帝国不复存在。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公布《建国号诏》法令,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国号为“元”。这是蒙古政权由世界性大帝国转为中原王朝的分水岭,蒙古政权之前对中原地区推行的是极具游牧性质的掠夺式统治,中原地区仅是其属地的一部分,到忽必烈时才转型为以中国为主体的王朝,且在这之前“元”之名尚未出现,故“元朝”的建立应由此算起。

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在刘秉忠规划下,建都于中原的大都(今北京市)。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陷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俘虏5岁的宋恭帝及谢太后。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了南宋最后的抵抗,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赵昺投海而死,南宋灭亡。

之后,元军曾进攻过周边一些地区,如越南和日本等,其中以试图征服日本的战争最为著名,通常认为台风(日本人称之为“神风”)是造成元军失败的最大原因。

元朝中期

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对孔子的家族、弟子等加封了种种称号。

大德十一年(1307年),成宗死,前太子真金之孙海山即位于元上都,是为元武宗。并立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约定兄终弟及,同时又约定爱育黎拔力八达死后,帝位复归武宗之子和世剌。

至大四年(1311年),仁宗即位,但违背前约,封和世剌为周王,令其出镇云南,而改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

延佑二年(1315年),元仁宗下令恢复科举制度,将儒家学说中的程朱理学定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元朝(以及其后的朝代)的官方思想。

延佑七年(1320年),仁宗死,硕德八剌即位,是为元英宗。

至治三年(1323年),元英宗下令编成并颁布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条。

至治三年,英宗从南返途中,驻跸南坡,被权臣铁失等人杀死。谋乱诸王大臣拥立当时镇守漠北的前太子真金之孙也孙铁木儿即帝位,改元泰定,是为泰定帝。

泰定五年(1328年),泰定帝死。丞相倒剌沙在上都奉泰定帝之子阿剌吉八为帝,而与此同时,元武宗的旧部重臣燕帖木儿与河南行省丞相伯颜则分别秘密向漠北和江南遣使,同时迎接周王和世剌与其弟图贴睦儿。结果,图贴睦儿先至元大都,遂于天历元年(1328年)自立为帝,是为元文宗。而和世剌抵达和林后,也宣布即位,是为元明宗。文宗表面上表示愿意退位,奉兄为帝,两人遂相会于上都之南,文宗毒死明宗后称帝。

至顺三年(1332年),文宗卒。临终下诏立明宗子为帝。权臣燕帖木儿为了控制朝政,故意舍长立幼,立懿璘质班为帝,是为元宁宗,但宁宗即位未及一月就病逝,其兄妥欢贴睦尔才得以即立,是为顺帝。

至正三年(1343年),元惠宗下令修撰辽史、金史、宋史三史,至1345年修成。

元朝的灭亡

元朝后期,统治者不断向人民收取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人民被压迫被掠夺更为严重。早在泰定二年(1325年)就发生了河南赵丑厮、郭菩萨领导的起义。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发生的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同时元朝统治阶级内部却依旧在为争权夺利而互相征战,由此加速了元朝灭亡的进程。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起义军首领朱元璋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统一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开始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协助下,于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的统治结束。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之后,在漠北的元君臣仍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北元于1388年天光帝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袭杀后(一说1402年鬼力赤即位后)去国号。

元朝的统治

中央机构:

中书省,领六部,主持全国政务。

枢密院,执掌军事。

御史台,负责督察。

地方行政机构:

行省,行省是朝廷委派重臣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的派出机构,“行中书省”的简称

军事机构:

宿卫军队,由皇帝或亲信大臣直接节制。担任京城(大都和上都)防卫的军队是侍卫亲军。

三十馀卫,卫设都指挥使或率使,隶属于枢密院。

镇戍军,负责镇守全国各地。军队包括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等。

忽必烈时代,蒙古统治集团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夫争国家者,取其土地人民而已。”战争破坏因而日益减少。“保守新附城壁,使百姓安业力农”的方针获得部分实施。在中原汉地,元政府也采取一些相应措施来扭转长期战乱所造成的残破局面,元朝社会经济由战时的衰敝状态渐臻恢复乃至一定程度的发展。这种恢复乃至发展,在全国各地区呈现出颇为明显的不平衡性。蒙古统治者仿效金朝在用人方面先女真、次渤海、次契丹、次汉儿的作法,分全国居民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等。迄今所知,元朝政府并没为四等人的划分颁布过专门的法令,但却反映在有关他们政治、法律地位以及其他权利和义务方面的诸多不平等规定中。儒生在参预国家治理方面失去了宋金时那种优越的地位,加上元政府在赋税方面优遇儒户的规定经常不得贯彻,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实际利益不能不受到很大损害,以至当日戏台上有“一官二吏、九儒十丐”的谑语。元王朝的统治秩序,仍然是在封建的社会关系、并保留了部分奴隶制度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民族属性成为阶级划分的重要依据,民族压迫政策激化了民族之间和阶级之间的矛盾。蒙古、色目贵族通过赐田、战争掠夺以及强占兼并等手段,成为占有大片田地的封建地主,汉人和南人中的官僚、军阀,不得不依附征服者的政治势力而扩大自己的封建权益。

在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对汉人的刑罚是残酷的,杀死一个汉人只需付一头驴的罚款。到了元朝,其刑法明文规定:蒙古人即使把第三等“汉人”和第四等的“南人”殴打致死,也只需“断罚出证”,并付罚款和埋葬费;而汉人/南人即使被殴打也不得反抗,而是只能向官府提告,若反抗而使蒙古人致死,则是死刑。(这段也有争议,需要更多的论证)

元朝作为一个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在经过对欧亚广大地区的征服后,在文化思想领域也主动或被动地吸收集合了多种文明长处,因此,整个元朝统治时期充满了“汉法”与“色目法”的主导地位之争。

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不仅在中华文化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诸多领域出现了新的飞跃,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文化的发展进程,开创了中国各民族文 化全面交流融合的新局面,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元朝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空前繁荣,使不同地区、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文化双向交流加速。中国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技术传入阿拉伯和欧洲,推进了这些地区的文明进程。阿拉伯的医学、天文学、农业技术,欧洲的数学、金属工艺,南亚的雕塑艺术等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元代中西文化交流信息量之大、传播范围之广、对未来历史影响之大,都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可以说,中西方文明成就第一次出现了全方位共享的局面。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为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过贡献,在中国王朝序列中,尽管该政权存在的时间较短,但它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还是非常重要的。

13世纪初,蒙古族统治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征服战争,先后消灭西夏、金、大理、吐蕃、南宋等政权,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空前统一,形成了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的有利环境,中国多民族文化并存的格局进一步得到肯定。自春秋时代开始,中原地区所形成的“夏夷”之说,强调“尊夏攘夷”、“以夏变夷”的思想,对各民族之间的平等交往形成障碍。例如在史学领域极具影响的“正闰”说,主张“四夷不得正统”,将北方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权,与“窃国”、“篡国”者并列,纳入非“正统”序列,事实上对其他民族政治文化形成排斥。由于元朝亦属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为了确立自身地位的合法性,需要努力扭转这一传统观念。在编纂《辽》、《宋》、《金》史时,三史都总裁官、中书右丞相脱脱力排众议,“独断曰:‘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议者遂息。”这一举措结束了自辽朝灭亡后200多年的“正统”之辩,同时也在中国史学史上,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的名义肯定了各民族政权的合法地位。其意义正如韩儒林先生所总结的那样:“这一决定确定了三史以平等看待的基本原则,它符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客观实际,也符合辽、金、宋三朝互不相属的历史状况,因而是正确的,所以脱脱对三史的贡献不能忽视。”

元朝统治者实施的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使古代中国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气象。蒙古族文字产生于这一时期,并沿用至今;北方游牧民族历史上第一部用本民族文字撰写的历史著作《蒙古秘史》诞生;在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元朝政府官员的民族成份最为复杂;元朝也是中国统一王朝史上第一个多民族文字并用的王朝;《辽史》、《宋史》和《金史》,是廿四史中仅有的、由多民族史家共同编修的史籍,也在中国史学史上首开一朝官修三朝历史之先河,为后世保存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原文化在边疆民族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儒家经典著作被翻译成蒙古文出版,漠北、云南等偏远地区首次出现了传授儒家文化的学校;中国首次出现了由中央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国性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机构——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蒙古、契丹、女真和色目人中间涌现出一大批汉文著述家;西域各民族文化进一步向中原社会流传,藏传佛教在中原得以传播,海南黎族的木棉种植和纺织技术推动了中国棉纺业的发展;在宽松的政治文化氛围下,各民族间的交融也进入又一个高潮期,契丹、女真、党项等民族悄然融入到蒙古族、汉族和周边其他民族之中,而一个全新的民族——回回族在中华大地上诞生。对于元朝各种文化和谐并存的局面,中世纪欧洲“四大旅行家”之一的鄂多利克,曾感慨地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奇迹”。

由此可见,元朝的建立,打破了此前历史上出现过的人为的文化屏蔽现象,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现实得到普遍认可,“四海为家”、“天下一家”的观念深入人心,多元一体格局在统一的环境里变为事实。

与大多数中国封建王朝相比较,元朝时期思想文化观念有两个特点是十分显著的:其一是兼容,其二是“不尚虚文”。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元朝的文化环境表现出兼容务实的特征。

元王朝的文化兼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没有从官方角度提出“避讳”制度的王朝;它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思想文化禁锢制度较少的王朝之一,据统计,元代的文化禁令仅是明清两朝的几十分之一;它还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唯一明确提出宗教信仰自由的王朝,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宗教在中国都有活动场所和信徒,这在当时的整个欧亚大陆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文化现象。

兼容的文化氛围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元曲(散曲和杂剧)就是在此环境下形成的。今人把元曲与唐诗、宋词并列,视之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一些学者认为元曲之所以在元代诞生并繁荣,主要得益于元代北方少数民族伦理道德的影响和文化政策的宽松,“使得社会思想能够较多地摆脱传统规范的束缚”自由创作。

儒家文化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孔子在元代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使其美誉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孟子等历代名儒也获得了崇高的封号;元朝在中国历史上首次专门设立“儒户”阶层,保护知识分子,“愿充生徒者,与免一身杂役”。元代的民众普及教育超过了前代,书院达到400余所,州县学校的数量最高时达到24400余所。

务实的精神推动了文化与社会实践的互动。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处在封建社会上升阶段,有着较为迫切的发展要求。因此与宋代相比较,元朝务实的文化精神是十分显著的。元朝的奠基人忽必烈主张“应天者惟以至诚,拯民者惟以实惠”,强调“务施实德,不尚虚文”。据此,他提出了“科举虚诞,朕所不取”,废止了科举制度,在人才选拔上强调才干,而不单纯是“以文取胜”;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科学文化在政府的扶持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由政府组织的一系列大规模的天文实测活动,使中国在很多天文学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如黄道夹角的科学数据、星辰的数量、历法等);在地理学方面,《大元一统志》开中国官修地理总志之先河,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篇幅最大的一部官修地理志书;元代编修的方志达到160种,数量超过了宋代;元政府还组织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对黄河河源的实地科考;在农业技术及农学普及方面,南北东西农作物广泛交流,各地农业技术(如生产工具)取长补短,棉花种植在元代得到全面推广,很多农作物得到普及。政府加强了农业科技的总结和普及工作,司农司编辑的《农桑辑要》是中国古代政府编行的最早的、指导全国农业生产的综合性农书,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是中国月令体农书中最古的一部,王祯的《农书》是中国第一部对全国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农书;在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元代发明了金属活字、转轮排字法和套色印刷术。此外,元政权对医学、造船业、陶瓷制造和水利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元朝以及四大汗国等政权的产生,使13世纪之后的欧亚政治格局发生重大的变化,东亚、中亚和西亚地区昔日林立的诸多政权顷刻间消失,欧洲的部分地区也纳入蒙古汗国的统治之下。毫无疑问,残酷的战争,剧烈的社会动荡,曾给欧亚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但是,征服战争以及随之建立的蒙古政权,在客观上带来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它使欧亚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壁垒被打破。蒙古族统治者鼓励通商的开放政策,便利、安全的驿站交通,拉近了欧亚之间的距离,使各种文化之间的直接对话成为现实,缩短了欧亚大陆区域之间因发展不平衡以及由于地理空间和人为封闭造成的文明进程的差距。交流让中国认识了世界,世界也认识了中国,东西方之间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世界文明史由此进入了新的时代。如果从中国文化史角度观察,元王朝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优惠的通商政策、通畅的商路、富庶的国度、美丽的传说,使元朝对西方和阿拉伯世界的社会各界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上都、大都、杭州、泉州、广州已具有国际化都市的色彩,泉州港成为国际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旅行家、商人、传教士、政府使节和工匠,由陆路、海路来到中国,他们当中的部分人长期旅居中国,有些人还担任政府官员。据统计,这些人分别来自波斯、伊拉克、阿速、康里、叙利亚、摩洛哥、高丽、不丹、尼泊尔、印度、波兰、匈牙利、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亚美尼亚、阿塞拜疆、阿富汗等国。归国后一些人记录了他们在中国的见闻。正是这些游记,使西方人第一次较全面地掌握了中国和东方的信息,一个文明和富庶的中国真实地展示在世界面前。这些信息改变了欧洲人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学术界普遍认为,马可波罗等人的著作对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元朝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由宋代的50多个增加到140多个。海路到达非洲海岸,陆路往来直抵西欧,统一的环境为国际间、地区间的交往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史称“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邻家”。在大量阿拉伯人、欧洲人涌向东方的同时,中国人的视野也更加开阔,对周边国家、中亚、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了解更加清晰,足迹甚至延伸到西亚和西欧。人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和介绍,不再局限于道听途说,而大多是亲身经历。如汪大渊的《岛夷志略》一书,所记印度洋沿岸和南海各国史实“皆身所游览,耳目所亲见,传说之事,则不载焉”。该书记录了数百个地名,以及各地的山川险要、气候物产、人物风俗,与我国的经济、文化交往情况等等,多属前人未载内容。类似的文献还有《西游记》、《西游录》、《北使记》、《西使记》、《真腊风土记》、《异域志》等,反映了元代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新认识和开阔的文化视野。

元朝的疆域

元朝统一全国后,强盛时期的疆域是:北到蒙古、西伯利亚(一说到达北冰洋),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元朝总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千米;若到达北冰洋,则超过2200万平方千米。

全国划分为中书省和11个行中书省,以及总制院(1288年更名为宣政院)所管辖的吐蕃地区。

元朝帝王年表

一、蒙古国时期

庙号 谥号 汗号 姓名 统治时间 年号

太祖 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成吉思汗 孛儿只斤铁木真 1206年~1227年 无

睿宗(元世祖追尊) 监国景襄皇帝 也可那颜孛儿只斤拖雷摄政 1227年~1229年 无

太宗 英文皇帝 窝阔台汗 孛儿只斤窝阔台 1229年~1241年 无

称制 昭慈皇后 乃马真脱列哥那摄政 1241年~1246年 无

定宗 简平皇帝 贵由汗 孛儿只斤贵由 1246年~1248年 无

称制 钦淑皇后 斡兀立海迷失摄政 1248年~1251年 无

宪宗 桓肃皇帝 蒙哥汗 孛儿只斤蒙哥 1251年~1259年 无

二、元朝时期1271年~1368年

庙号 谥号 汗号 姓名 统治时间 年号

世祖 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薛禅汗 孛儿只斤忽必烈 1260年~1294年 (中统1260年~1264年,至元1264年~1294年)

成宗 钦明广孝皇帝 完泽笃汗 孛儿只斤铁穆耳 1295年~1307年 (元贞1295年~1297年,大德1297年~1307年)

武宗 仁惠宣孝皇帝 曲律汗 孛儿只斤海山 1308年~1311年 至大

仁宗 圣文钦孝皇帝 普颜笃汗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1312年~1320年 (皇庆1312年~1313年 延佑1314年~1320年)

英宗 睿圣文孝皇帝 格坚汗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1321年~1323年 至治

无 (泰定帝) 也孙铁木耳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1324年~1328年 泰定

无 (元顺帝) 阿里加巴孛儿只斤阿刺吉八 1328年 天顺

文宗 圣明元孝皇帝 札牙笃汗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1328年~1329年

1329年~1332年 天历

1328年~1330年至顺

1330年~1332年

明宗 翼献景孝皇帝 和西拉古图土孛儿只斤和世琜 1329年

宁宗 冲圣嗣孝皇帝 宜林奇葆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1332年 至顺

惠宗 顺帝 图干铁木耳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 1333年~1368年 (至顺1333年 ,元统 1333年~1335年,至元1335年~1340年,至正1341年~1370年)

三、北元(1368年元朝灭亡后)时期(1368年~14世纪末或15世纪初)

庙号 谥号 汗号 姓名 统治时间 年号

惠宗 顺帝 图干铁木耳孛儿只斤妥欢铁木儿 1368年~1370年 至正1341年~1370年

昭宗 和孝皇帝 闭里可图汗 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 1370年~1378年 宣光

平宗 宁孝皇帝 乌萨哈汗 孛儿只斤脱古思铁木儿 1378年~1388年 天光

北京一直有着深厚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所以,这里自然有很多书店。来这里旅游,不妨去逛逛这些书店。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北京有哪些受欢迎的书店吧!

甲骨文悦读空间

清代,西城区宣武门以南被称为“宣南”,金石收藏家王曾在此发现甲骨文。考虑到其文化内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北京阅读大使、甲骨文阅读空间创始人何超将书店命名为“甲骨文”。

在640平米的空间里,绿植、花卉、文创产品和各种装饰完美结合。

不仅如此,店内还有70平米的儿童阅读空间,用来讲故事,和孩子一起阅读分享。成人阅读面积达到200平方米。复古风格的陈设和各具特色的文创产品营造了温馨的阅读环境。

开放时间:10:00-21:00

地址:西城区下斜街1号院东二楼

2010年11月至2010年11月,中国书店迎来65岁生日。中国书店,创建于1952年,合并了111家民营古玩书店,成为北京古玩书业的代表和传承者,被誉为“北京传统文化的守护者”。

为推进全民阅读和书香北京建设,中国书店于2015年7月在盐池大厦开设了首家24小时店,两年间举办了100多场文化活动。中国书店的名字是郭沫若老师题写的。邓拓和启功为该店题词、作诗。

中国书店已经成长为集旧书保护、传承与流通、古籍出版与拍卖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企业,正在成为北京传统文化消费的主阵地。

中国书店还举办古籍书展等展览,一度成为北京重要的文化景观之一。每个书市都是书的海洋,人数庞大,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读者。此外,它还开设了北京唯一的京味书店和民俗博物馆。

地址:西城区琉璃厂东街115号

中国书店(琉璃厂店)

北京首家24小时深夜自习室,知识分子必去的文化地标之一。当他们进去的时候,他们想在里面泡一整天。

书店内部三层,地上两层。一楼是畅销书和杂志,二楼是咖啡店。底层是各种书库,是读者的天堂。

一楼靠窗的桌椅总是被人占着,有人在密密麻麻的过道里坐下,还在津津有味地看着。

永远收不到手机信号的地下室,总是挤满了读书人的楼梯。三联韬奋书店,位于龙符寺,一直是具有北京特色的人文地标,也是三联书店出版社的门面和接待室。

虽然这里也做畅销书推荐,但是味道还是不错的,很多书都让人想拿起来看,让人觉得很开心。装订精美的书籍排列在柜子里,看起来五颜六色,像徐志摩诗中的彩虹梦。

书店占地1400平方米,藏书近9万种,每年举办数十场文化活动。装修中洋溢着浓郁的阅读氛围,“一进去就想泡一整天”是大多数读者的心声。

开放时间:24小时

地址: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东四街)

三联韬奋书店

玉凤书店是一家特色的女性书店,出售和出租女性书籍。书店的定位是知识女性,店面设计和选书都有一种温柔的“她”气质。门口的地毯上刻着“让你的脚停留,让你的心行走”的口号,落地玻璃上刻着“雨枫书屋”。紫色的窗帘,优雅的吊灯阅读空间安静舒适。

书店老板徐春雨认为,男人读书和女人读书有很大的区别,女人更喜欢细腻有感情的文字。经过不断的思考和尝试,裕丰书店把书分为三类:女人写的书,女人需要读的书,为女人写的书。

书店采用“借卖”会员卡模式。作为一名m

开放时间:10:00-22:00

地址:昌平南环月辉万科广场西侧6楼电话010-60743302

风枫书馆

作为国内最大的外文出版社的书店,外国语书店是很多外语学习者心中的圣地。有各种原版书籍,也有专门的外文书籍。

外国语书店的儿童区也很有特色,有精致的老少皆宜的绘本,有趣的原创童书,丰富的音频产品。反光的天花板延伸了家长和孩子阅读的空间,色彩清新的室内设计增加了孩子的兴趣。可想而知,如果有主题活动,会特别热闹。

看累了,就来二楼的咖啡厅。宽大的布艺沙发可以随意午睡。就像《老友记》里,你可以和朋友在这里坐一下午,喝杯咖啡,无话不谈。

开放时间:9:00-19:00

地址:海淀区西北三环中路2号

商务印书馆已经有120年的历史了。1924年,东方图书馆建成,馆藏珍贵图书46万册。当时被称为“亚洲最大的图书馆”。三楼图书馆“涵芬楼”寓意“善本书香,知识芬芳”。前身为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资料室。

1932年,当日本轰炸机突袭上海时,东方图书馆被放火焚烧。涵芬楼有5000多本善本,存放在银行的地下仓库里,保存了下来。

2003年汉楼在北京街头重生,其文化底蕴延续至今。选书不同于其他老书店,可以找到很多稀有有趣的外文书籍翻译版本,比如美国人罗伯特考夫曼写的《纽约客漫画全集》,英美作家合著的《父子之间》。

店名的牌匾是启功老师题写的。玻璃橱窗内,读者驻足行走,在玻璃上留下自己的影子,仿佛看到了东方图书馆的另一个角落。爱书人温柔而饥渴地触摸着书页,百年社会的芬芳穿越时空在这里绽放。

地址:东城区王府井大街36号

外研书店

新华社主管的中国新闻书店,诞生于1984年。书店的名字由中国著名记者穆青题写,是中国唯一一家大型新闻专业书店。

书吧在二环,地铁旁边,靠近新华社,交通很方便。是媒体人、读者、各界朋友学习、开会、交流的好地方;是传媒、智力、融资的大平台;是一所没有围墙的传媒大学。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西街

涵芬楼

在杨梅竹谢杰上,有一家有情怀的模范书店,把前门的热闹挡在门外,给爱读书的人提供一个安心读书的地方。这里曾经有七家出版社,包括世界出版社、中正出版社、明凯出版社、广益出版社、环球出版社、大众出版社和中华出版社。很多文人,沈从文,鲁迅等。喜欢四处逛逛和看书。

走在杨梅竹的斜街上,一股强烈的民国风吹在脸上。店内有店主夫妇用优质传统纸制作的古籍笔记本,也有很多触感极佳的线装书。

在样板书店看书会产生一种“轻奢”感。古籍、雕版印刷模具、花茶、民国家具,书房里的小东西,从手提笔记本到文具镇纸,无一不是精美绝伦,充满时代感。

电子邮件:mofanshuju@sina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杨梅竹谢杰31号

中国新闻书店

侨福坊草地二楼与绿草地隔着一层玻璃,中信书店四个大字在头。书籍按顺序堆放,旁边是咖啡吧,有时会飘来香味。

中间的架子上还有一些艺术仿制品和油画,陶瓷的艺术造型别具一格。如果你想在繁忙的商场里找一个安静的角落,这里绝对是你的首选。

开放时间:10:00-13:00-14:00-22:00

地址:东大桥9号侨福坊操帝购物中心

字体这是一家综合性书店,有很高的文学氛围

环境极好。一楼大部分空间是书的海洋,小部分是休闲咖啡厅。一个特殊的螺旋楼梯会把你带到二楼。二楼不大,但却是休息的地方。灯光和环境很和谐,墙上挂了一些画。

还有一个小讲台,周末会在这里举办一些活动。书的种类也很符合店家的风格,台版和港版都能找到。

地址:海淀图书城西街35号3号楼1层

模范书局

美国网站评选出全球最美的20家书店,其中两家在北京,分别是波普兰绘本图书馆和老书虫书店。

老书虫书店是北京最活跃的外文书店、图书馆、餐厅,也有人认为它只是一个藏书丰富的咖啡馆。

因为在这里不仅可以看书还可以点餐,各种简餐让人流连忘返。书店里有16000本书,大部分是来自不同英语国家的英文原版书。书籍可以购买,可以用会员卡借阅,也可以直接在店里阅读。

地址:朝阳区三里屯南路4号楼(工体路口)

中信书店(侨福芳草地店)

单向街不仅是书店,还是咖啡馆、出版机构、文化沙龙组织者。圆明园的单行道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如今的单行道,在保护固有宁静的同时,也准备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来这里,阅读,思考,充实自己。

地址:没有。北京市朝阳区蓝瑟湾11号楼左岸RS-16

言几又书店

北京东城区当代MOMA就有这样一家店。从外面看,大大的落地窗,几个黄褐色的英文字母“Kubrick”摆在角落里,踏入房间,几个沙发随意摆放,里面是一排排绿色的书架。平日里,很难看到熙熙攘攘的客流。

可以说是与周围高大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格格不入,安静的氛围赶不上周围行人匆匆的脚步。这里,从香港远道而来的库布里克书店,是多元文化的聚集地。

地址:东直门香河园路1号当代MOMA北区

老书虫

豆瓣书店,位于蓝旗营(中科易科大厦)丁字路口东南,与万圣节书店一街之隔,是一栋楼一层的狭小套房,外间约50平米。书架被分成几个空间,爱书人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比肩,但里间只有15平米,专门卖二手书。

地址:海淀区成府路262号

收集这些书店的信息。如果你来北京旅游,不妨来这些书店了解一下我们不知道的世界!

助印玉历宝钞的地方可以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

线上:可以通过一些网络平台进行助印,例如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或者通过一些专业的印刷平台进行助印,例如印家网、印务之家等。在这些平台上,你可以上传需要印刷的文件,并选择印刷的规格、材质等参数,然后选择支付方式并提交订单,一般会在一定时间内收到印刷好的宝钞。

线下:可以去一些专业的印刷店进行助印,例如一些大型的印刷公司、文化用品店等。在这些店里,你可以选择需要印刷的文件,并告诉工作人员需要的规格、材质等要求,然后交付一定的费用,一般也会在一定时间内收到印刷好的宝钞。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线上或线下进行助印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有信誉的平台或店铺,以确保印刷质量和安全。另外,玉历宝钞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物品,需要尊重、珍视,不要将其用于不当用途。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