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莲子的别称 还有藕的别称
莲子的别称:莲房、薂、蕳、白玉蝉、石莲子、湖目、玉蛹、蓬籽、蓬蓬瓤等
藕的别称:蔤、蓉玉节、玉笋、玉藕、光旁、雨草、玲珑腕、玉玲珑、玉臂龙等
莲花的别称:荷花、藕花、水芙蓉、芙蕖、菡萏、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官仙子、玉环、水灵芝等
此外,荷花各部位的器官亦有很多的专用名,如:
荷叶:别称有莲叶、蕸、风盖、翠盖、荷衣、碧圆、莲田、荷钱等;
莲梗:别称有茄、芰茄等。
古代有一首啰嗦诗《咏莲》:
水官仙子玉环滑,
蓬籽幻成君子花
湖目蓬瓤浮玉蛹,
凌波仙子奏莲茄。
这是一首号称天下第一哕嗦的诗歌诗中反反复复说的就是一物:莲子(荷花)。我们知道,"莲子"除了叫"湖目、玉蛹"外,还叫"蓬籽、蓬蓬瓤";"荷花"也叫"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官仙子、玉环、水灵芝"等。"莲藕"则有"玉玲珑、玉臂龙"等的别名。上首诗则全都是利用莲子(荷花)的别称或别名重复罗列而成的,可谓真哕嗦!
1 采莲子的古诗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别的七、与莲有关的诗歌1、古诗十九首(其六)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赠送)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2、西洲①曲(南朝乐府民歌)忆梅下②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③。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④飞,风吹乌桕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⑤。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⑥彻底红⑦。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⑧。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⑨。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注释①〔西洲〕地名,未详所在。
它是本篇中男女共同纪念的地方。②〔下〕落。
落梅时节是本诗中男女共同纪念的时节。③〔鸦雏色〕形容头发乌黑发亮。
鸦雏,小鸦。④〔伯劳〕鸣禽,仲夏始鸣。
⑤〔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⑥〔莲心〕和“怜心”双关,就是相爱之心。
⑦〔彻底红〕就是红得通透底里。⑧〔望飞鸿〕有望书信的意思,古人有鸿雁传书的传说。
⑨〔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此二句似倒装。意思是秋夜的一片蓝天像大海,风吹帘动,隔帘见天便觉似海水荡漾。
一说这里把江称为海,“海水”即指江水。〔悠悠〕渺远。
天海寥廓无边,所以说它“悠悠”,天海的“悠悠”正如梦的“悠悠”。 〔君〕指住在江北的爱人。
3、《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摘录(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4、绝句漫兴(其七)(杜甫)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5、采莲曲(朱湘)小船呀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
/日落,/微波,/金丝闪动过小河。/左行,/右撑,/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绿水呀相伴,/清净呀不染尘埃。/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拍轻,/桨声应答着歌声。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不见呀蚕茧,/丝多呀蛹裹中央?/溪头/采藕,/女郎要采又夷犹。
/波沉,/波升,/波上抑扬着歌声。莲蓬呀子多,/两岸呀榴树婆娑,/喜鹊呀喧噪,/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采莲,/耳鬓边晕着微红。/风定,/风生,/风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花芳,/衣香,/消溶入一片苍茫;/时静,/时闻,/虚空里袅着歌音。
咏莲古诗词选辑青阳渡 晋·乐府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 南朝·梁·沈约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夏歌 南朝·梁·萧衍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采莲曲 南朝·梁·萧纲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咏芙蓉 南朝·梁·萧纲圆花一蒂卷,交叶半心开。影前半照耀,香里蝶徘徊。
欣随玉露点,不逐秋风催。咏同心芙蓉 南朝·梁·朱超青山丽朝景,元峰朗夜光。
未及清池上,红蕖并出房。日分双蒂影,风合雨花香。
鱼惊畏莲折,龟上碍荷长。云雨流轻润,草木隐嘉祥。
徒歌涉江曲,谁见缉为裳。咏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莲花 唐·郭震脸腻香熏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为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采莲曲 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曲池奇 唐·卢照邻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折荷有赠 唐·李白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采莲曲 唐·李康成采莲去,月没春江曙。
翠细红袖水中央,青荷莲子杂衣香。云起风生归路长。
归路长,那得久,各回船,两摇手。咏露珠 唐·韦应物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盆池 唐·韩愈莫道盆池作不成,藕梢初种已齐生。
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
且待夜际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重台莲 唐·李绅绿荷舒卷凉风晓,红萼开萦紫莳重。
双女汉皋争笑脸,二妃湘浦并愁容。赋得芙蓉出水 唐贾 谟的舒芳艳,红姿映绿萍。
摇风开细浪,出沼媚清晨。翻影初迎日,流香暗袭人。
独披千叶浅,不竞百花春。鱼戏参差动,龟游次第新。
涉江如可采,从此免迷津。新荷 唐李群玉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
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
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赠荷花 唐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
2 关于采莲的诗句张祜 相和歌辞·读曲歌五首 不见心相许,徒云脚漫勤。摘荷空摘叶,是底采莲人。
崔国辅 相和歌辞·采莲曲 玉溆花红发,金塘水碧流。相逢畏相失,并著采莲舟。
庾抱 和乐记室忆江水 遥想观涛处,犹意采莲歌。无因关塞叶,共下洞庭波。
崔国辅 采莲曲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相逢畏相失,并著采莲舟。
王维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莲花坞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李白 越女词五首(越中书所见也)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岸草连荒色,村声乐稔年。晚晴初获稻,闲却采莲船。
刘方平 采莲曲 落日晴江里,荆歌艳楚腰。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顾况 溪上 采莲溪上女,舟小怯摇风。惊起鸳鸯宿,水云撩乱红。
张祜 读曲歌五首 不见心相许,徒云脚漫勤。摘荷空摘叶,是底采莲人。
霍总 采莲女 舟中采莲女,两两催妆梳。闻早渡江去,日高来起居。
韩偓 效崔国辅体四首 罗幕生春寒,绣窗愁未眠。南湖一夜雨,应湿采莲船。
张籍 相和歌辞·乌栖曲 西山作宫潮满池,宫乌晓鸣茱萸枝。吴姬自唱采莲曲,君王昨夜舟中宿。
皇甫松 采莲子二首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张籍 乌栖曲 西山作宫潮满池,宫鸟晓鸣茱萸枝。吴姬采莲自唱曲,君王昨夜舟中宿。
徐凝 乐府新诗 一声卢女十三弦,早嫁城西好少年。不羡越溪歌者苦,采莲归去绿窗眠。
施肩吾 赠女道士郑玉华二首 明镜湖中休采莲,却师阿母学神仙。朱丝误落青囊里,犹是箜篌第几弦。
施肩吾 遇越州贺仲宣 君在镜湖西畔住,四明山下莫经春。门前几个采莲女,欲泊莲舟无主人。
何希尧 操莲曲 锦莲浮处水粼粼,风外香生袜底尘。荷叶荷裙相映色,闻歌不见采莲人。
许浑 夜泊永乐有怀 莲渚愁红荡碧波,吴娃齐唱采莲歌。横塘一别已千里,芦苇萧萧风雨多。
李九龄 荆溪夜泊 点点渔灯照浪清,水烟疏碧月胧明。小滩惊起鸳鸯处,一双采莲船过声。
和凝 宫词百首 云行风静早秋天,竞绕盆池蹋采莲。罨画披袍从窣地,更寻宫柳看鸣蝉。
和凝 句 波上人如潘玉儿,掌中花似赵飞燕。(《采莲曲》,以上并见《乐书》)
陈陶 赋得古莲塘 阖闾宫娃能采莲,明珠作佩龙为船。三千巧笑不复见,江头废苑花年年。
3 描写“采莲”的诗句有哪些1、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唐代《采莲曲》
译: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2、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白居易·唐代《采莲曲》
译: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3、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李白·唐代《采莲曲》
译:夏日的若耶溪傍,美丽的采莲女三三俩俩采莲子。隔着荷花共人笑语,人面荷花相映红。
4、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欧阳修·宋代《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译:明净的秋水畔,一位美丽的江南少女正在采莲。轻盈的罗袖,玉腕上时隐时露的金钏。
5、小姑织白纻,未解将人语。大嫂采芙蓉,溪湖千万重。——李白·唐代《湖边采莲妇》
译:小姑子在家纺织苎麻布,还不知道与人打交道。大嫂子去湖里采芙蓉,曲溪宽湖,荷叶千万重。
6、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贺知章·唐代《采莲曲》
译:别说春天已经结束花草都凋谢完了,另有人在水流中央采摘菱叶和荷叶呢。
7、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皇甫松·唐代《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
译:湖光秋色,景色宜人,姑娘荡着小船来采莲。她听凭小船随波漂流,原来是为了看到岸上的美少年。
8、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皇甫松·唐代《采莲子·菡萏香莲十顷陂》
译:荷花的香味飘满了几里外的山坡,采莲女子贪玩而忘了采莲。
9、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张潮·唐代《采莲词》
译:幸亏碰上了已经相识的邻家女子,两只莲舟并在一起,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
10、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佚名·南北朝《西洲曲》
译: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4 关于采莲的诗词莲曲二首
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体裁:七绝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
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芙蓉:即荷花。
一群采莲姑娘身穿和绿色荷叶一样颜色的罗裙,粉红的荷花映照着姑娘们鲜艳的脸庞。她们混杂在池塘中难以发现,听到姑娘们的歌声,才知道有人出来的一番景色。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5 古诗 采莲子 其二采莲子(其二)
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 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 遥被人知半日羞。
这首清新隽永的《采莲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风物人情画,富有民歌风味。
诗题《采莲子》,可是作者没有描写采莲子的过程,又没有描写采莲女的容貌服饰,而是通过采莲女的眼神、动作和一系列内心独白,表现她热烈追求爱情的勇气和初恋少女的羞涩心情。
“船动湖光滟滟秋”,“滟滟秋”,指湖光荡漾中映出的一派秋色。水波映出秋色,一湖清澈透明的秋水可以想见。“秋”字,不仅写出湖水之色,更点明了采莲季节。“湖光”映秋,怎会泛起“滟滟”之波呢?是因为秋风乍起绿波间?还是因为水鸟掠过湖面?都不是,而是因为“船动”。这里,作者没有交代是什么“船”,也没有交代船怎样“动”,因而对读者来说,这些都还是谜。
直到第二句,作者才通过“贪看年少”点明诗篇写的是个采莲女子,同时通过“信船流”,交代船动的原因。原来有一位英俊少年把采莲女吸引住了,她出神地凝视着意中人,以致船儿随水飘流而动。这种大胆无邪的目光和“信船流”的痴情憨态,把采莲女纯真热情的鲜明个性和对爱情的灼烈渴求,表现得神形毕肖。
湖水滟滟起波,姑娘心里也荡起层层波澜。突然,姑娘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岸上的小伙子抛掷过去。这个充满戏谑、挑逗和爱慕的一掷,进一步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江南水乡姑娘大胆热情的性格。南朝以来,江南地区流行的情歌,常不直接说出“爱恋”、“相思”之类的字眼,而用同音词构成双关隐语来表示。
“莲”谐音“怜”,有表示爱恋之意。姑娘采用了传统的谐音包含的双关隐语,巧妙地表露自己的情思,饶有情趣,富有江南民歌的特色。
那么,莲子抛中没有?小伙子是恼是喜?可有什么表示?这些作者都故意避开了,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而把笔锋深入到采莲女的内心。没想到抛莲子的逗情举动远远被人看见了,多难为情啊!姑娘红着脸,低着头,羞惭了大半天,心里埋怨自己太冒失了,为什么不等没人时再抛呢?这“无端”两字透露出姑娘复杂而细腻的心理状态。“半日羞”的窘态,则展现了一个初恋少女特有的羞怯,诗中主人翁的形象因而更丰满可爱。
这首诗清新爽朗,音调和谐,既有文人诗歌含蓄委婉、细腻华美的特点,又有民歌里那种大胆直率的朴实风格,自然天成,别有情趣,颇见作者纯圆浑熟的艺术造诣。
(曹旭)
6 古诗 采莲子 其二采莲子(其二) 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 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 遥被人知半日羞。 这首清新隽永的《采莲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风物人情画,富有民歌风味。
诗题《采莲子》,可是作者没有描写采莲子的过程,又没有描写采莲女的容貌服饰,而是通过采莲女的眼神、动作和一系列内心独白,表现她热烈追求爱情的勇气和初恋少女的羞涩心情。 “船动湖光滟滟秋”,“滟滟秋”,指湖光荡漾中映出的一派秋色。
水波映出秋色,一湖清澈透明的秋水可以想见。“秋”字,不仅写出湖水之色,更点明了采莲季节。
“湖光”映秋,怎会泛起“滟滟”之波呢?是因为秋风乍起绿波间?还是因为水鸟掠过湖面?都不是,而是因为“船动”。这里,作者没有交代是什么“船”,也没有交代船怎样“动”,因而对读者来说,这些都还是谜。
直到第二句,作者才通过“贪看年少”点明诗篇写的是个采莲女子,同时通过“信船流”,交代船动的原因。原来有一位英俊少年把采莲女吸引住了,她出神地凝视着意中人,以致船儿随水飘流而动。
这种大胆无邪的目光和“信船流”的痴情憨态,把采莲女纯真热情的鲜明个性和对爱情的灼烈渴求,表现得神形毕肖。 湖水滟滟起波,姑娘心里也荡起层层波澜。
突然,姑娘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岸上的小伙子抛掷过去。这个充满戏谑、挑逗和爱慕的一掷,进一步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江南水乡姑娘大胆热情的性格。
南朝以来,江南地区流行的情歌,常不直接说出“爱恋”、“相思”之类的字眼,而用同音词构成双关隐语来表示。 “莲”谐音“怜”,有表示爱恋之意。
姑娘采用了传统的谐音包含的双关隐语,巧妙地表露自己的情思,饶有情趣,富有江南民歌的特色。 那么,莲子抛中没有?小伙子是恼是喜?可有什么表示?这些作者都故意避开了,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而把笔锋深入到采莲女的内心。
没想到抛莲子的逗情举动远远被人看见了,多难为情啊!姑娘红着脸,低着头,羞惭了大半天,心里埋怨自己太冒失了,为什么不等没人时再抛呢?这“无端”两字透露出姑娘复杂而细腻的心理状态。“半日羞”的窘态,则展现了一个初恋少女特有的羞怯,诗中主人翁的形象因而更丰满可爱。
这首诗清新爽朗,音调和谐,既有文人诗歌含蓄委婉、细腻华美的特点,又有民歌里那种大胆直率的朴实风格,自然天成,别有情趣,颇见作者纯圆浑熟的艺术造诣。 (曹旭)。
7 形容采莲的诗句西洲曲
作者佚名朝代南北朝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本草纲目》中记载说荷花,莲子、莲衣、莲房、莲须、莲子心、荷叶、荷梗、藕节等均可药用。荷花能活血止血、去湿消风、清心凉血、解热解毒。莲子能养心、益肾、补脾、涩肠。莲须能清心、益肾、涩精、止血、解暑除烦,生津止渴。莲叶能清暑利湿、升阳止血。藕节能止血、散瘀、解热毒。荷梗能清热解暑、通气行水、泻火清心。其主要使用配方为:
1 治高血压:1莲子心1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2莲子心6克,远志6克,草决明12克,水煎服。3莲子心9克,远志6克,酸枣仁12克,水煎服。
2 治肺热咳血:1鲜荷叶、根、茎或节30-60克,水煎服。或加鲜白茅根30克,水煎服。2藕片30-60克,丝瓜络15克,白茅根30克,水煎服。
3 治小儿腹泻:藕节4个,石榴花15克,麦芽6克,水煎服
4 治大便下血:藕节40克、白果(去心)30克,水煎服。或藕节15克、白果30克,研末,开水冲分3次服。
5 治小儿遗尿:鲜莲子60克,怀山药15克,水炖服,或加猪腰子一对,水炖服。
6 治疮毒:鲜荷花适量和食盐少许,捣烂敷患处。
7 治带下:1 莲子心30克、枸杞30克、猪小肠适量,水煎服。2 莲子60克、芡实60克,鲜荷叶1叶,加适量糯米煮粥,再加白糖适量食。
8 治习惯性流产、孕妇腰痛:1 莲子肉30克,炖猪肚食或同糯米煮粥食。2 莲子肉30克、苎麻根15克、米60-120克,煮粥,去苎麻根,随意食,每日食3次,服至足月。
9 治盗汗:莲子(去心)7粒,黑枣7只,浮小麦30克,水煎服,连服三天。
禁忌:莲子,大便燥结者忌服。莲须,小便不利者忌服。荷叶、莲须等忌铁器。
1、莲花的传说故事篇一
荷花相传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当初玉姬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
西湖秀丽的风光是玉姬流连忘返,忘情的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用用莲花宝座将玉姬打入湖中,并让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
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鲜花。荷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花叶清秀,花香四溢,泌人肺腑。有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
2、莲花的传说故事篇二
位于澄海界内的莲花山,俊秀挺拔,风光秀丽。莲花山南麓的半山腰,有一个地方叫“陈金巷”,这里并不是住着人家的街道,而是一道天然的峡谷,周围只有乱石和赤土。
“陈金巷”又叫“铜金巷”,常年是寸草不生,赤土裸露,宛如铜色,故名。传说,当年有一个叫林监丞的官员,嫉妒潮州人杰,存心使坏,要大破潮州风水。
一天,他来到莲花山,但见山岚秀色,主峰红光焕发,误认为其是一支“通天蜡烛”。便自忖道:自古以来,水火相克。要灭这通天蜡烛,须以水浇灭。于是命令士兵挖地掘泉。
谁知不挖则已,一挖,但见山摇地动,风云突变,吓得林监丞慌了手脚,士兵也面面相觑。情急之中,林监丞将他随身所带的朱砂笔奋力一掷,只见山峦中裂开—条褐色小道。
林监丞便带着随从从小道逃命去了。“铜金巷”后来又被称为“陈金巷”,也有一段故事。相传南宋时期,陈吊眼拥兵10万,在闽粤一带抗击元兵,并在莲花山设立了一个据点。
派他的胞妹陈金花驻守在铜金巷这—要塞上。由于“陈”、“铜”潮音相同,因而她的士兵及当地百姓就把这条狭长的峡谷称为“陈金巷”。后来相沿成俗,便都写成“陈金巷”。
3、莲花的传说故事篇三
在澄海县境北端与饶平县交界处,有一座海拔500多公尺的莲花山,五峰高耸,形如莲花。山巅有一座仙翁庙,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这里时兴“圆梦”民俗。
相传这座庙里的仙翁能示人以梦,预卜人之休咎。重阳节正适逢仙翁诞辰,据说这一天“圆梦”最灵验。重九前之一夕,各地善男信女都备带香烛供品,登莲花山卜梦圆愿。
登山圆梦的人须心正意诚,才能得好梦兆。从农历九月初一日起便要戒荤用素,止房事净身;九月初八日登山前必用井心水伴石榴花枝净体,穿新衣服。
登山祭拜仙翁后,当晚需露宿于仙翁庙外的大石块或山坡地上,入睡受仙翁示梦,晨起拜谢仙翁而回。梦兆是人们原始信仰之一种,被当作是事物发生前或结果的预报。
但潮汕人对梦兆的看法很独特,往往像猜谜一样,把梦中显示的情景当作谜面,预报的结果要像谜底一样另作一番别解。例如梦见在路上拾到金银财宝等东西都被当作坏事。
相反在梦中踩到一大堆粪便就认为能获得财利。由于这种心态的支配,这些善男信女到仙翁庙圆梦,不管梦见什么,都会往好处去猜想。不灵验则归咎于心未正意未诚所致。
因而使这一民俗久传不衰。澄海人历来把“海底捞针”的民间故事传为仙翁庙圆梦的佳话。相传清康熙辛卯年(1711年),澄邑苏湾都秀才陈春英将赴乡试,诚恐怀才不遇。
于重阳节日往仙翁庙圆梦,梦中仙翁示语曰:“此科得中,正如海底捞针。”春英一觉醒来,反复斟酌,大失所望,郁郁不乐,想改变主意不去赴试了。
科期将近,秀才们都认为春英才学过人,错失良机太为可惜,遂邀他同往,春英只得勉强成行。赴省城应试,行装不免要收拾一番。贤淑的妻子为他缝补衣衫时,叫春英取来插在门扇上的针。
这根针恰好插在门联“韩潮”“苏海”的“海”字上,他蓦地悟解了仙翁示语,高兴得跳起来说:“佳兆、佳兆!”这一年,陈春英果然中了解元。自此重阳节登莲花山圆梦的人更不胜数计。
4、莲花的传说故事篇四
传说古时湘潭县白石铺的紫荆湖,湖边山上有一个莲花寨,这一带归寨主马万财所有。他雇用了一个叫王玉的后生为他种莲子。王玉为人勤劳诚实,白天替寨主种莲。
晚上为寨主看守山上的林木。为了守护的方便,他在山上搭了一个茅草棚安身。王玉种莲藕结实多,颗粒又大,为寨主赚了不少的钱,这一干就是几十年。
王玉渐渐地人老了,他没有娶妻生子,人老了,变成了孤苦老人。一天,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茅棚,当他揭开锅盖时,发现锅里已有热气腾腾的饭菜,还有一碗他十分想吃的白糖莲子汤。
他也顾不得多想,就美美地吃了起来。这之后他力气大增,神清气爽,仿佛年轻了好多岁。以后接连数日,天天如此。他决心弄个明白。一天,他提早收工,躲在茅草棚附近的树丛里。
看有什么人来。忽然一阵芳香飘来,莲池中飘起两片翠绿的大荷叶,接着长出一枝未开的莲花,莲花渐渐开放,花蕊中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满面粉红,像莲花一样美丽,身材窈窕。
上穿粉红衣,下系翠绿裙,光彩照人,从莲花上走下来,上了岸,走进茅草棚去了。不一会儿,茅草棚飘出饭菜的香味。一会儿,姑娘又拿出他脏衣服,在池中洗干净。
傍晚,那姑娘从茅棚中出来,走到池边,手一招,池中又出现先前的那朵大莲花。姑娘走进莲花之中,霎时,荷叶莲花沉下水去。
这样又过了好几天,王玉觉得人家天天帮自己做事,连谢都没有谢一声,太对不住莲花仙子了。有一天,莲花走进茅草棚后,王玉也跟了进去,他在门口咳嗽了一声。
姑娘听见人声,立马要走。王玉挡住说:“我知道你是莲花仙子,天天帮我做事,我只想当面谢你一声,没有别的意思”。姑娘说:“我不是莲花仙子,是莲花仙子的弟子,叫金莲花。
池塘里的莲花都是我的好姐妹。莲花仙子感谢你精心照料我们姐妹,又见你孤身一人,生活困苦,派我来帮助你”。说完要走了,王玉也不强留。
只是叹了一声气说:“我一个孤老头子,要是有你这样一个孙女就好了,希望你以后常来”。金莲花同情地点了点头,飘然而去。一天金莲花又来了,并告诉王玉。
说是莲花仙子同意将她给老人做孙女,以后便再也没有回去了。金莲花女善良、勤劳,又心灵手巧,还会做一些好看的荷藕莲制品。她每天做好饭菜等爷爷回来吃。
将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给爷爷穿。后来,他们砍了一些木头,盖了一栋小巧玲珑的木房子。每年,池塘里长出茂盛的莲花,结的莲子又大又好,成熟期得早,寨主看王玉得了孙女。
想知是仙人所助,发了善心,划出一片池塘给王玉,让王玉挑到市上去卖,生活过得富裕起来。从此,种莲逐渐在白石铺一带多了起来,这是在湘潭白石铺一带关于莲子的传说。
这一传说,与道教的尊崇和赞美莲花的思想相符,道教称莲花为仙花,称莲藕为灵根。旧时,在白石铺一带,道教盛行,有好几处道观。
5、莲花的传说故事篇五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大明湖的最好写照。漫步湖畔,但凡垂柳飘拂,红荷点波,景色如诗似画。看到红荷绿柳,人们自然会想到有关柳荷的美丽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湖边有一对青年男女痴心相爱,男的叫杨柳,女的名荷花。小伙子英俊潇洒,姑娘如花似玉。杨柳诚实勤劳,荷花美丽聪慧。
她们自小便在一起游戏玩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长大以后,便互生爱慕之情,且情深意笃,曾互指湖水为誓:非君不娶,非君不嫁。
两家的家长也认为他们是天生的一对,准备待筹备妥当之后,择日为他们完婚,结成百年良缘。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湖畔有一官宦人家的恶少,垂涎荷花的美貌,生出歹心。
一日趁荷花家中无人,带人抢走了荷花,欲行不轨。杨柳闻讯,追来救人。恶少指使家丁对杨柳动武,杀死了杨柳,他含恨倒在了明湖畔。
荷花见状,悲痛欲绝,挣开众人之后,纵身跳入湖中,殉情自尽了。他们死后,湖畔杨柳被害的地方,长出了茁壮的柳林;湖中荷花自尽的地方,生出了艳丽的红荷。
柳枝拂水,向着荷花点头。红荷挺立,朝着柳枝传情。湖民们说:这是杨柳和荷花的化身,她们活着不能在一起,死后要日日厮守相聚。
谁知道莲子的别称 还有藕的别称
本文2023-10-04 01:50:3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4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