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旅游景点介绍 灵宝旅游景点大全景点排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5收藏

灵宝旅游景点介绍 灵宝旅游景点大全景点排名,第1张

灵宝市朱阳风景都有哪些

佛山省级森林公园位于灵宝市朱阳镇境内,东至两岔河村七亩地到东寨沟山脊,西至河南省与陕西省界处,南至佛山山脊,北至北涧河。地理坐标为东径110°28′34″—110°33′31″,北纬34°18′25″—34°22′16″,规划总面积2246公倾。公园内山高林密,古树参天,原始森林一万余亩,因海拔1900余米与朱阳镇区温差十度左右,是天然氧吧,避暑圣地,珍稀动植物随处可见。自然景色秀美,奇峰竟秀,景观资源丰富,有奇峰、深谷、飞瀑、幽窟、流泉。人文景观资源丰富,禅林寺院,古城遗址,和尚塔群,许天官摩崖石刻,古朴传神,蔚为壮观。李自成屯兵遗址等名胜古迹隐映其中,为原始森林的幽深与神奇增光添彩。真是深山藏古寺,古木隐禅林。

禅林寺 始建于晋,初建朱阳寺上村寺沟峪西南山顶,毁于火,现仍存一间石房,宋大观五年建于寺沟峪山谷中,又由于火灾,第三次迁于寺上村东端。1987年被灵宝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禅林寺石碑记载,在晋安帝隆安年间,公元397年,远公禅师在庐山东林寺结社礼禅。为普渡众生,法派高僧去游至桃林南乡之伏山,因爱其山水,便定居于此,建禅林寺,修身讲法,为民祈福。随后历代修缮,规模逐渐宏大。寺中香火不断,山中游人如织,于是便将“伏山”叫做佛山了。在当时中原佛教中形成了“东有少林寺,西有禅林寺”的格局。

辘轳关 又名辘岭关,位于朱阳镇老虎沟西,建于宋大观5年(1110年),并建禅林寺。据清光绪二年(1876年)《灵宝县志》记载:县南180里至辘轳关,抵陕西洛南县界。明尚书许论《辘轳关》诗曰:“山路崎岖类如井,车难方轨马难行,一夫据守能坚壁,群寇何由得进兵。”为古今兵家必争之地。灵宝有“北函谷,南辘轳”之说。1944年,为阻止日军西进,国民党165师曾驻守于此。

李自成屯兵处 位于朱阳镇佛山境内,明崇祯七年(1634年)一清顺治二年(1645年),在这十多年中,李自成把此地作为大本营,出朱阳、攻灵宝、占阌乡,破潼关,都在此发兵。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南原大战惨败,从朱阳辘轳关进入商洛进行休整发展,现有藏马峪、枪马峪地名、天然饮马石槽、碗大马蹄印为证。

摩崖石刻 共有6处,5处位于朱阳镇寺上村东南寺沟峪,两岸石崖上。一处在寺上村,朱家峪口河中。它们是明代许家四尚书:许进、许论、许_、许诰4人的题记。据说是随着禅林寺声名远扬,来此游山玩水、求仙拜佛者络绎不绝。因此留下了许多摩崖石刻,如明代重臣、做过兵部尚书的许论等人,也曾游览于此。这些摩崖刻字,既有北碑朴素刚健的气势,又有南贴潇洒飘逸的风骨,是研究历史、临习书法的绝好教材。

鱼窟寺 位于朱阳镇运头村西涧河南岸。古寺大部已废,唯留鱼窟亭、砖石桥洞。鱼窟亭主体为明代建筑。该亭建在临河的一座悬崖之巅,木架结构,悬顶式亭房,呈四方形,高5米,进深4米,挑角四檐,柱头檐板上刻有鱼形斗拱,四角鱼形耍头,鱼龙形雕刻琉璃房脊,房瓦为历代重修使调换的琉璃瓦呈褐灰色杂瓦。座北向南,四面空开。1956年被灵宝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鹿古洞 佛山原始森林位于灵宝市朱阳镇西北,在佛山云顶峰下,有一座白鹿古洞。相传东晋时期,远公禅师在庐山东林寺结社,广交天下名士,谈经论道,弘扬佛法。

新四军烈士亭 位于犁牛河村部。1947年新四军战士被朱阳保安团杀害,当地人民为了缅怀先烈,修建了烈士亭。后因风雨沧桑已倒塌,2009年灵宝市人民政府拨18万元进行修复

灵宝峡是在陕西省么?为何常常被人误以为是河南省的?

现在的人们在闲暇之余,出门游玩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这样能够让自己疲惫的身心充分获得放松,还能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对于旅游景点的选择,大家通常都喜欢前往知名旅行地,陕西地处中国的中心位置,跟河南距离较近,而且两个省份还是中华文明发祥地,正是这些原因,使得两个省份之间的往来变得更加密切了。

陕西有一旅游景点取名为“灵宝峡”,大部分游客在听到这一名字时,都会误认为是河南省灵宝山中的景点,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陕西的灵宝峡跟河南的灵宝并不是同一地点,灵宝峡地处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香泉镇。

宝鸡市的交通一直都很便利,随着现在交通设施的不断改进,由宝鸡到灵宝峡的交通一具特别便捷,所以大部分游客都喜欢以自驾游的方式前往灵宝峡游玩。灵宝峡全程足有十里地,而且全部都是峡谷风景,峡谷内溪流很多,因此特别适合游客们夏季前去散心,这里除了景致较美以外,还能在炎炎夏日感受到丝丝凉意。

游客来到灵宝峡以后,能够看到月牙湖以及麦垛山,再加上灵宝天玺等等旅游景点,这些旅游景点地处灵宝峡核心位置处,所以游客们每次来到灵宝峡时,看到的旅游景点自身感觉就很惬意。灵宝峡属于丹霞地貌,在陕西省可以说是数量不多的峡谷之一。之所以会被誉为丹霞地貌,是因为地势险峻峡谷两旁的山势非常陡峭,山体色泽为赤红色,由于山体常年遭到风雨侵蚀,因此远远看去,像是专门用刀斧砍成似的,而且是那种大自然形成的天然之美。

灵宝峡水源很丰富,山上也能看到绿油油的植被,使得灵宝峡成了游客们都很喜欢前往的夏季避暑胜地。灵宝峡谷的形成,是因为沙砾岩层在河水长期侵蚀下,形成的陡峭峰壁,走近峡谷以后,能够明显看到位于峭壁上数量较多的孔洞。天然形成的自然景象,特别美。灵宝峡还是陇州八景之一,而且还是陇中向关中的重要通道。

据当地人称,灵宝峡是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跟长孙皇后一起生活过的地方。峡内景观看上去即神奇又险峻,温度适宜,就算到了夏季,也完全感觉不到炎热。游客们来到这里之后,可以游作为观光、探险、避暑胜地。很多游客看到灵宝峡的奇特景观以后,都会赞叹不已,你们是否曾经错把陕西灵宝峡,当成河南景点了呢?

西北第一峡——灵宝峡

灵宝位于三省交界,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你知道哪些灵宝的美食小吃?

灵宝是三门峡下辖市,位于晋陕豫三省交界,南依秦岭,北濒黄河,是河南省著名的旅游城市,市内有多个旅游景点,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到此游玩。灵宝还是远近闻名的美食之都,有许多美食小吃很受欢迎,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到了灵宝有哪些美食小吃是不容错过的。

1、灵宝羊汤

羊肉汤是灵宝的传统小吃,几乎灵宝人没有不喜欢喝羊肉汤的。灵宝羊肉汤经过多道工序烹制而成,其选料讲究,调味丰富,羊肉汤汤汁乳白,不腥不膻,香醇不腻,味道鲜美。灵宝人喜欢喝羊肉汤配上烧饼或者玉米面黄馍一起吃,对灵宝人来说,羊肉汤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情怀,一种饮食文化,是永远离不开的。

2、脂油烧饼

油脂烧饼又称油脂饼,是灵宝的一种大众名点,也是灵宝比较有名的一种小吃,配上羊汤一起吃,那是相当的美。油脂饼外形是扁圆形的,有多层,每一层都很薄,旋纹相套,咬开后层次分明,外酥内软,浓香扑鼻。

3、石子馍

石子馍是灵宝地方名吃,可以单独吃,也可以夹凉粉一起吃。石子馍是把发酵面加盐,揉成条状的面块儿,再用手拽成拳头大的面团。将面团擀成巴掌大饼坯,再将饼坯放进装满豌豆大小的石子锅里。锅里的石子早在面团变作饼坯之前就预热好了,借着石子的温度,在白白的圆饼上烙出一个个小小的、焦黄的印子,待熟后,抖落石子,便成了石子馍,伴着茴香、花椒的香味,石子馍就能吃了。

4、烧饼夹肉

烧饼夹肉是灵宝的传统名点之一,和潼关肉夹馍有着一拼。烧饼可以选择脂油烧饼,有很多层,肉一般选择的是猪肉,最好吃的是猪肘子,配上师傅的专门做的汤料,吃到嘴里的感觉很棒。烧饼夹肉的饼酥黄焦脆,清香爽口,里面的肉肥而不腻,入嘴即化。

5、一生凉粉

灵宝一生凉粉又名益生凉粉,是灵宝的特色地方小吃,已有几百年历史,全国独一无二。一生凉粉精选上等绿豆经过多道工序熬制而成,晶莹光亮,柔软有弹性,带有浆水特有的味道,可凉拌,也可热炒,味道都很可口。

6、甑糕

甑糕算是西安名吃,在灵宝也是相当受欢迎,算是当地脍炙人口的小吃之一。灵宝甑糕配以灵宝毛头枣,糯米柔软而细腻,渗入红枣或蜜枣的香甜,色泽鲜艳,味道醇厚,轻轻一咬,满口的甜香软腻,非常过瘾!

7、羊肉糊卜

羊肉糊卜是晋陕豫三角地区流行的一种特色小吃,这个名字外地人听起来可能不解其义,其实说简单些,就是类似于羊汤烩饼之类。把烙成七成熟的白面薄饼切成丝条状,加鲜羊肉汤煮烩,再调以香油、葱花、辣椒等调料。吃起来香辣可口,油而不腻,又有营养,很受当地人的欢迎。

8、大刀面

大刀面是灵宝地区的风味小吃,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之所以称为大刀面是因为切面的刀特别大,很像铡刀,把面擀成一尺多宽的薄面皮,折叠成十余层,用大刀切成面条。大刀面又分为细面、宽面、闪刀面等,配上调好的臊子和应季的蔬菜,以酸辣口味为主,非常好吃。

以上8种灵宝的美食小吃味道都很不错,到灵宝的朋友一定要找找尝尝,相信你也会喜欢上这些灵宝味道的。当然,灵宝的美食小吃还有不少,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我是孤尘一粒沙,致力于给大家推荐各地美食,喜欢我就关注我,你的关注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

三门峡旅游景点

1、三门峡黄河公园

三门峡黄河公园位于三门峡市城区北部,东起茅津渡,西至209国道,南接北环路,北至黄河滩涂。公园总面积11168亩,其中陆地面积3668亩,水域滩涂面积7500亩,由东向西呈带状分布,长约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总体布局为“一带、三区、八大节点” 。

2、仰韶文化博物馆

仰韶文化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保护区,于2011年11月7日正式开馆,该馆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于一体,为国内首家仰韶文化专题博物馆。

3、燕子山森林公园

燕子山森林公园位于灵宝市境内,2006年12月27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定名为河南省燕子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4776公顷。公园主峰海拔1497米,平均海拔1080米。

4、小秦岭国家地质公园·娘娘山风景区

小秦岭国家地质公园·娘娘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区西南, 又名女郎山,是小秦岭山脉最东端。娘娘山总面积60余平方公里,公司拥有28000亩的林权证,景区最高海拔为1563米,属花岗岩地貌,它完整保存着距今25-30亿年拆离断层构造的地质遗迹,现已探名的矿藏达38种。

5、函谷关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位于豫_晋三省交界、河南省西大门灵宝市境内,辖区面积165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太初宫、道圣宫、道家养生园、藏经楼、瞻紫楼、鸡鸣台、碑林、蜡像馆、博物馆、关楼、函关古道等20余处。

函谷关历史上有两座:秦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汉关东移至洛阳新安县,西距秦关150公里。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三门峡灵宝秦汉小镇

秦汉文化特色光影小镇位于广东省五华县华城镇狮雄山秦汉文化遗址区域。该县与广州市锐丰音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00亿元,拟在10年内分期建设南越文化秦汉古寨、客家文化长廊、光影互动景区、休闲宜居生态社区、光影音乐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等,以文化产业为主导,联动农业、工业、演艺设备行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现新技术与客家传统文化的融合。 2020年,灵宝市地区生产总值4287亿元,增长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13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3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143:499:358。

1灵宝市,河南省辖县级市,三门峡市代管。 位于河南省西部边缘, 总面积3011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灵宝市常住人口656571人 [28] 。截至2020年,灵宝市下辖10镇,5乡。汉,置胡县。1993年,撤销灵宝县,设立灵宝市。灵宝市是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

21986年, 三门峡市在全国率先推出的“黄河游”特色旅游项目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向海内外推出的14条旅游专线之一。 黄河三门峡大坝 、中流砥柱 、乘船游黄河等11处景点入选国家级旅游线,三门峡也因此而形成了以黄河游、大黄河漂流、虢国遗址博物馆为龙头,以黄河为主线,以三门峡大坝、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荆山黄帝铸鼎原、陕州风景区、宝轮寺塔、仰韶村文化遗址为主体的旅游景区(点)体系。

3三门峡地处中原豫、晋、陕三省交界处,豫西重镇,是1957年伴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的兴建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著名景点有仰韶村文化遗址、庙底沟文化遗址、豫西大峡谷、虢国上阳城与虢国墓地、函谷关等。豫西大峡谷:位于三门峡市卢氏县,是以瀑布群、潭池群为特色,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登山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自然风景区。主要有大淙潭瀑布、濯足池、白龙瀑、挡箭石、潭中井、三叠潭、饮马槽、双龙潭、情人池、水帘瀑、刘秀湖等30多个景点。

函谷关景点介绍

函谷关景点介绍:

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又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地方。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地处“长安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之中,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1992年,灵宝市政府按照原古关图形,投资重建了关楼。2000年函谷关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首批为AAA景区。 目前,已成为知名旅游景点,是一处融道家文化和战争文化于一体的人文游览区。主要景点有太初宫、道圣宫、道家养生园、藏经楼、瞻紫楼、鸡鸣台、碑林、蜡像馆、博物馆、关楼、函关古道等20余处。

扩展资料: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该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

函谷关历史上有三座:秦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汉关东移至洛阳新安县,西距秦关150公里。另一处叫做魏关,遗址距秦关北5公里处,但在建设三门峡拦洪大坝时已被淹没不复存在。

秦关,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人民网-函谷关风景区风光迷人

-函谷关

张道陵(34—156),原名张陵,字辅汉。东汉沛国丰人(今江苏丰县),留候张良九世孙,生于吴之天目山。通达五经,曾入太学,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任巴郡江州(今重庆) 令。后弃官隐居北邙山(今洛阳北)。汉章帝、汉和帝征沼皆不就。与弟子王长杖策入淮,经 鄱阳(今波阳),溯流至云锦山(今贵溪龙虎山)炼丹,修长生之道,三年丹成。闻巴蜀诊气为害,遂与弟子赴四川鹤鸣山(一作鸽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传道。

永和六年(141年)造作道书二十四篇,自称“太清玄元”,奉其道者,须纳五斗米,时称“五斗米道”。汉安帝元年(142年)张陵托言太上老君亲降,授“三天正法”,命为“天师”。同年又授“正一科术要道法文”,“正一盟威妙经”,重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又托言太上老君于汉安帝二年下二十四治(布化行道的地区机构):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嘱天师张道陵奉行布化。张陵以符水、咒法为人治病。并授民取盐之法,后人称“陵井”(用咸井水熬盐)。百姓得其益,奉之为天师,弟子户达数万。进而设立祭酒,分领其户,有如宰守;并立条制,使诸弟子随事轮流出米绢器物樵薪等;不施刑罚,以善道治人。使有疾病者书记生身以来所犯之罪,手书投水中,与神明共盟,不得复犯罪,以生死为约。

张陵奉《老子五千文》、《太平洞极经》为主要经典,并著《老子想尔注》,宣扬人君按“道意”治国,则太平;循“道意”治民。民即寿考。

陵死,传子衡,称嗣师。衡死,传子鲁,称系师。

张鲁字公棋(一216),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益州牧刘焉任张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同击汉中太守苏固。后鲁又杀修并其众,割据汉中,推行五斗米道,执行政教合一。“张鲁少膺祖训”,在辖区内设义舍,为路人免费提供食宿,对犯法者宽有三次,而后再犯才处以刑罚。以靖舍为民思过之处,增饰“三官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和服罪之意,作书三通:其一上之天著于山;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并依月令执行春夏禁杀;又禁酒,史称“民夷便乐之”。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汉中,张鲁避走巴中,后封存库藏以降。曹操嘉奖张鲁的善 意,“遣使致慰”,拜张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迁还中原。张鲁诸子皆封为侯,其中第兰子 张盛“克志精修”封为都亭侯不就。张鲁便命其嗣教,将经策印剑传给张盛,嘱托说:“龙虎 山祖师玄坛在焉。其地天星照应,地气冲凝,神人所都,丹灶秘文藏诸岩洞,汝宜住宣吾化”。由是龙虎山道教绵延干百年。

早期道教的主要教派。俗称“五斗米道”,也称“天师道”。后以“正一道”或“正一天师道”称世。延续至今,与全真道并称道教两大道派。由沛国丰人(今江苏丰县)张道陵(即张陵)于汉顺帝永和六年(141)左右在蜀中创立。张陵将其道传给儿子张衡,张衡又传其子张鲁。三人被后世道教称为“三张”。后世世一子绍位,称“张天师” 。

“五斗米道”名称的由来,缘于早期加入的信徒应出米五斗。“天师道”名称的由来,缘于崇奉“天师”(基本上是张天师)。“正一”意为“从正以修道”,据《云笈七签》等,“正一”是从正以修道,伐诛邪伪,统承三天,佐国育民;“正一盟威”意为与神盟威,《正一修真略仪》:“由心而正,心正则神精不亏,与我为一,然后全明之明,合五灵之本,故能死生无变于己,何邪异之所能干?由是焕张群阴,威伏六贼,是谓正一盟威。”

正一道是在道家思想学说影响下,改造(或吸收)了一部分原始宗教巫鬼信仰,并结合古代燕齐神仙方士文化等内容而产生的。尊老子为“教祖”,奉《道德经》、《正一盟威妙经》、《太平洞极之经》及祖天师张陵所撰的《老子想尔注》(此书一说为张鲁托名所著),阐发教旨:“重生道、教人道、行真道。”重斋醮、符箓,属符箓派;在以后发展中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道派的符法新说,科醮礼仪,内丹炼养等,颇有融道教精华于一炉之意,并对佛教禅宗、儒家的心学理学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是最初的道教也是流传至今的道教派别。“正一”两字,有时甚至是道教代称。

正一道道士可居家务道,也可出家修道,并未有特别的限定。

1、张陵创道的事迹历史记载很少,据《三国志‧张鲁传》、《后汉书‧刘焉传》等史书记载:张陵于顺帝时入蜀,学道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中,造作符书,向百姓传教。受其道的出五斗米,当时被官方称为“米贼”。张衡仅是提及,事迹较详的是张修和张鲁。

《三国志‧张鲁传》注引鱼豢《典略》说:“光和(公元178-184)中,汉中有张修,修为五斗米道……修法略与角同(注:即教病人扣头思过,饮符水)加施静室,使病人在室中思过。又让人为奸令祭酒,祭酒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习,号为奸令为鬼吏,主为病人请祷,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于天著山上、其一埋于地、其一沉于水,谓之三官手书,使病者家出米五斗,又号称五斗米师。”

张修为五斗米道在汉中的一个首领,“黄巾起义”时,曾率领道徒响应,后来第三代天师张鲁袭杀张修,自领汉中,因百姓信行张修之道,便在其基础上加以增饰。教入道者“作义舍,以米肉置其中以供行人。又教使自隐,有小错过者当治道(即修路)百步则罪除。又依月令,春夏禁杀,又禁酒”。

张鲁自号师君,初来修学道者叫鬼卒,学道较久而虔诚者叫祭酒,各领道众,多的叫治头大祭酒。张鲁在汉中实行政教合一制度,雄据巴汉近三十年,民夷便乐,至建安二十年(公元215)投降曹操,五斗米道也随之传往北方中原地区。

2、五斗米道北迁后,汉末,张鲁之子张盛(第四代天师)不受曹魏爵,《元史 释老志》载“正一天师者,始自汉张道陵。其后四代曰盛,来居信州龙虎山”。还居江西龙虎山,开“正一宗坛”,尊张道陵为“正一天师”;天师后裔子孙世居山中,遂为天师道传播中心,渐以“天师道”名世。以后随着晋的统一,它又向东南沿海传播,从而遍及全国。

西晋武帝(265-290在位)年间巴蜀出现了陈瑞领导的一支民间道团,据《华阳国志 大同志》,咸宁三年(277),陈瑞因“鬼道惑民”,而上至太守下至平民又多信奉之,故被益州太史诛杀。陈瑞教团与与天师道大同小异,属天师道的极端支派,被称为“鬼道”。

晋惠帝元康八年(296年),随张鲁北迁的五斗米道徒、?族(西南少数民族,字为“上宗下贝”)首领李特一家,率领流民队伍回蜀,受到新任益州刺史、同是五斗米道徒的赵?(字“病字壳里边钦字”)的厚遇。两者一拍即合,永康元年(300)赵?据蜀叛乱,因互相疑忌,赵?被李特赶出成都,遭部下杀害。后李特也被西晋官兵逼出成都。

李特于太安元年(302)再次举事,次年(303)二月李特兵败被杀,其弟李流及其子李雄继续作战,得五斗米道徒、蜀中大地主范贤(即范长生)家族之助,李流于九月病故后,李雄继为首领,十二月攻入成都,晋永兴元年(304)十月,李雄称成都王,国号“大成”,后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306年称帝,尊范贤为国师。308年拜范贤之子范贲为相。至东晋永和三年(347),成汉始亡。后范贲继续作战,直至晋永和五年(349)才被平定。

东晋最有名的五斗米道组织是五斗米世家钱塘杜氏家族所创,后学“冥纸灰”今从任继愈先生主编之《中国道教史》说,名之为“杜子恭道团”,创始人为杜子恭。道团的法术、制度等,与五斗米道大略一致,当时“东土豪家及都下望族,并事之为弟子”,杜子恭大约死于东晋武帝(373-396在位)末年,接代他的是孙泰家族。

晋末孙泰、孙恩(世奉五斗米道),于隆安二年(398年)率领道徒起事,事败孙泰被杀,信徒认为是蝉蜕登仙,次年(399)孙恩攻克会稽(今浙江绍兴),自号“征东将军”,称其道徒为“长生人”,浙东八郡应者云集,后于元兴元年(402)兵败,孙恩投海,信徒企望成为“水仙”,随他投海者达五百多人。

天师道在此汉末魏晋的活跃,还直接促成或间接影响了其他早期道派的产生,如如三国时在吴国广泛传播李家道,其道法祝水神符为人治病,与天师道极为类似;如稍后的清水道,其法即称为张天师家奴所创,可说是天师道的支派;还有许多鲜见史传的道团教派,相信都与天师道有关,这些,后来或者消失或者亦并入天师道。

3、进入南北朝时期,一些早期道派“太平道”“于君道”等,因受统治者打击而显衰落,而新兴教派“灵宝派”“上清派”等,又正处于开始发展阶段;虽有一些象张忠、王嘉这样的神仙道士,但只是以师徒相受形式成的松散道教集团,而以道教箴纬的名义,各地不同人等托名“李弘”又都转瞬覆没;此时天师道仍不失为道教的一面旗帜,基本上也是道教的代称。

但是,由于政治动乱,天下势力分割,加上信徒总多,又缺乏有威望的张天师传人,僻处江西龙虎山的天师道总部对下属各“治”的祭酒、道官显得鞭长莫及,天师道内部组织陷入严重混乱、《老君音诵诫经》有:“道官祭酒愚暗相传各祭酒”,这使一些素质低下者得以当上祭酒、首领,任意鱼肉信徒;更严重的是有的还“自署治箓符契、攻错经法、浊乱清真”,导致“奸怨非法、诈惑万端”;还有曲解天师道的理论如“房中术”等者,以致“*风大行,损辱道教”;并且下层道民屡屡利用道教组织,托名李弘(老君化名)、刘举名义发动起义,历代不绝,使道教受各分割统治势力、王朝的严密注意。

有鉴于此,不少高道先贤立志改革、整理道教,北朝时期的寇谦之与南朝的陆修静是当时的佼佼者。他们对道教的贡献,实际上毫不逊色于之前的张道陵以及之后的王重阳:

寇谦之(365—448在世)利用太上老君降授的《云中音诵新科之戒》(又名《老君音诵诫经》,〈老〉是〈云〉的摘抄本)、老子玄孙李谱文降授的《录图真经》对天师道进行坚决的改革,对早期道教的教义和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吸取儒家五常(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观念,吸融儒释的礼仪规戒,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的道教教理教义和斋戒仪式,并改革道官职位的世袭制度,主张唯贤是授,信守持戒修行。 他重视道教斋醮仪范,为道教增订了诸多斋仪和仪式,亦为后世道教斋仪奠定了基础。经寇谦之改革后的天师道,既得到下层信徒的支持,也适合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一时阴霾尽除,朝野随者无数,后人称经寇谦之改革后的天师道为“新天师道”,或“北天师道”。

陆修静(406—477在世)历游名山,迹遍天下,他将长期收集的道教典籍整理校刊,编定为道教最早的道经总目《三洞经书目录》。并彻底地整理天师道:即改造道教组织、收集整理道教经典、建立完善斋醮仪式。由于他祈祷有验、救世有功,得到了普遍的欢迎,更因为他丰富并整理了道学的许多典籍理论,使随之而来的道教新教派得到或多或少的启发,故“上清派”“灵宝派”皆奉其为宗师之一。经陆修静清整后的天师道世称“南天师道”。

这段时期,“五斗米道”的称呼基本上被“天师道”所取代。受寇谦之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在陆修静丰富并整理有关典籍理论后,灵宝派、上清派开始兴起,并迅速传播全国,这样,以后正一道派的符箓三宗初步形成。

4、隋唐时期,是道教全面走向鼎盛的时期,这充分体现在道观的兴建、斋醮仪式的健全、民间朝廷的信奉等方面上。道教的宗教势力得到大面积的扩展。道教派别日趋繁荣,相对于楼观、灵宝、上清和丹鼎道派以及富有哲理的玄学派的异常兴旺,天师道却少见有影响人物。历任裔张天师者,也未有多少理论发挥及思想著作。

这一时期各道派都重视经戒、法箓传授,经戒、法箓传授的风气,是沿袭原五斗米道的传统。基本上这些传授的最初阶段,都得先由天师道的正一经戒、法箓授起,也即是说,贩依道教之途,一般都得经过天师道,而后,逐级修炼,才能最终升上灵宝、上清的高层法师。从这里可看出,天师道仍然是道教的基础。5、进入宋金元时代。道教势力发展迅速,并达到鼎盛,新兴道教与传统派别交相辉映。当时北方的金朝形成了三大新兴教派:“大道教”、“太一教”、“全真道”,其中“全真道”是流传至今的道教两大派之一;南方的宋朝国土上也出现了“金丹道”、“净明道”等新教派。入元前后,天师道与传统的灵宝派、上清派,以及新兴的大道教、太一教、全真道、金丹道、净明道、清微派、神宵派、东华派、天心派、武当派等各道派互相影响,借鉴吸收,为天师道教义,教制,修炼方法带来很大变革与发展机会,并确立了道教之首的领导地位。

裔张天师传人在此时期颇得上层青睐: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诏第二十六代天师张正随“真静先生”,并说他“跻世仁寿”;第三十二代天师张守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公元1159)入京设醮,祷有灵验;宋理宗嘉熙三年(公元1239),更敕命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即天师道本山龙虎山、上清本山茅山、灵宝本山阁皂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正一天师道从此遂为统领上清、灵宝等江南诸符箓道派的地位。元世祖又命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主领江南道教事”,元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张宗演弟子张留孙赐号“玄教宗师”,并创立玄教。

元成宗大德八年(公元1304)授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正一教主,统领三山符箓。”江南诸道派遂统称“正一”道,以龙虎山正一天师为代表。

此时期天师道吸收融合了其他道派的符箓及修炼法,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是其中最为突出者,也是历代天师的佼佼者。他精于神宵雷法与内丹修炼,提出“心”为万法之宗,论述心神,无恶与符法的关系,认为人身有“精气、元气、元神”三宝,称只要把握自身的元神即可通天,摈弃他法,是谓“破妄”。他的思想著述不少,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大大的丰富了天师道的修炼内容及符箓法术。董处谦、吴闲闲等学林灵真的灵宝东华法,董处谦又传东华法于三十九代天师张裔成,张修文兼修全真内丹,净明道四祖赵宜真也先学正一道,等。

总之,天师道已融会吸收了各道派的精华,又确立了统领江南道教诸派的地位,与北方新兴起的全真道并称道教两大派至今。在此时期后,后人也习惯将“天师道”为代表的各符箓派总称呼为“正一”道。

6、经元末明初的整合,明清两代道教正式定型,主要归为两大道派:以符箓法术为主的正一道,以修炼内丹为主的全真道。但是,这也是一个道教逐步走向衰落的时代。

明初,太祖朱元璋即把道教分为正一、全真,他认为全真道独为自己,而正一道可以益人伦、厚风俗,故明代从明太祖洪武初期即命正一天师掌管天下道教事,而正一道诸派中,始终是天师派为首为主。后在整个明王朝,历任帝王基本上皆尊正一道为道教正统,正一道特别受上层的恩宠。直至清初仍沿用明旧例,清代乾隆后,整个道教在形式上渐呈衰落至今——正一道更是如此。

在此时期,正一也有高道论述,如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曾以符水之术名世;如有道门硕儒之称的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明洪武十年(公元1385) 祈雨于神乐观,即刻应验。他是历代天师中最博学者之一,也是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后唯一有才华的正一天师,曾受命编辑《道藏》,并有不少著述留世。张宇初的道教学说大略可归纳为:1、申明道统源流,上攀先秦道家;2、内炼为本、性命双修;3、三教同源、佛道融合的性命说;4、内炼为本的斋醮道法;5、继承借鉴全真教风,清整戒律清规。明世宗(公元1522—1620在位)时,正一道士邵元节以符箓祈禳显贵,但无甚著述理论;清代,正一天师道道士娄近垣也曾闻名于一时,可惜对本派的符箓道法无所阐扬,又为了迎合雍正的禅宗思想,把道教炼气养真称为“皆妖妄之人借以谋生之术”。

张宇初虽有重振道教的决心,可惜更多的裔张天师碌碌无为,甚至“坐不法”,如第四十六代天师张元吉,因“素凶顽”,夺良家子女、取人财物、杀人行凶而被充军;如第四十八代天师贿赂官员。崇桢十四年(公元1641),诏第五十二代天师张应京入朝祈禳,张天师上表请加三官神封号,因不许,未成行。这些都受到朝臣的不满及打击了信徒的宗教热情,也严重影响了正一天师道、甚至是整个道教的形象,使道教在人们心目中日渐贬值。

此时期的正一道未有更多的理论内容,内部上自身腐化,外部其他民间宗教的争夺地盘以及儒释两教的攻讦等原因,正一道、甚至整个道教走向没落,乾隆时已成为“诗、画”之资,他有御诗:“颓波日下岂能回,二氏于今自可哀,何必辟邪犹泥古,留资画景与诗材”。

7、至现代,正一道仍有茅山、灵宝、清微、净明等诸派之分,但仍以天师道为代表,习惯上,天师道也称为正一道。宗坛江西龙虎山。符箓三山为龙虎山、茅山、阁皂山。

主要参考文献:

《正一修真略仪》

《云笈七签》

《三国志‧张鲁传》、

《后汉书‧刘焉传》、

《明史》

《道门十戒》

《老君音诵诫经》

《道教大辞典》

《辞海》1999

《华阳国志》

《晋书》

《资治通鉴》

《中国道教史》卿希泰主编

《中国道教史》任继愈主编

灵宝天君度人经

   人道渺渺,仙道茫茫。

   鬼道乐兮,当人生门。

   仙道贵升,鬼道贵终。

   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

   高上清灵美,悲歌朗太空,惟愿天道成,不欲人道穷,北都泉苗府,中有万鬼群,但欲遏人算,断绝人命门,阿人歌洞章,以摄北罗酆,束诵妖魔精,斩馘六鬼峰,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1灵宝函谷关古诗词

咏史诗·函谷关

年代:唐 作者:胡曾 体裁:七绝 类别:怀古

寂寂函关锁未开,田文车马出秦来。

朱门不养三千客,谁为鸡鸣得放回?

:函谷关 作者:宋之问 朝代:唐 体裁:七律

函谷关

至人□□识仙风,瑞霭丹光远郁葱。灵迹才辞周柱下,

祥氛已入函关中。不从紫气台端候,何得青华观里逢。

欲访乘牛求宝箓,愿随鹤驾遍瑶空

函谷关

何去西牛寻老聃,关楼南望起东山。

垂披发髻看多少,道德五千君又还。

年代:唐

作者:岑参

作品: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

君不见函谷关,崩城毁壁至今在。树根草蔓遮古道,

空谷千年长不改。寂寞无人空旧山,圣朝无外不须关。

白马公孙何处去,青牛老人更不还。苍苔白骨空满地,

月与古时长相似。野花不省见行人,山鸟何曾识关吏。

故人方乘使者车,吾知郭丹却不如。请君时忆关外客,

行到关西多致书。

2描写灵宝一处景物的作文50字谢谢

我的家乡是河南豫西地区的灵宝市。你来过吗?如果没有,我就来给你当一回小向导吧。

我们灵宝有三大宝:苹果、黄金和大枣。我们最喜爱吃的水果要数苹果了,我们吃的苹果原产于灵宝的寺河山,它吃起来香脆可口,就像蜜一样甜,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哦!

我们灵宝的风景名胜很多,有千古雄关、道家之源——函谷关,碧波万顷、风景迷人的鼎湖湾,拥有原始生态林的亚武山,更有景致奇特的娘娘山!娘娘山上保存有原始地质面貌——石瀑布,值得一看!关于娘娘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

相传古时候,天上的太上老君在炼丹时选中了这座山,于是,他把他的拐杖这座山头上。谁知王母娘也看中了这个风水宝地,她把她的绣鞋埋在了神杖的下面。后来,两人为此吵闹不休,都告到了玉皇大帝跟前,玉皇大帝碍于情面,将这座宝山判给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就点化了山脚下的一户人家。那户人家生了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那三个女儿长大之后都不愿嫁人,还说是这座山养育了她们,要嫁给这座山。王母娘娘看她们很诚心,就使她们羽化成仙,并封她们分别为天母娘娘、地母娘酿和人母娘娘,这座山也被人们称作“娘娘山”。

我们灵宝的宝多景好,小吃更是有名:羊肉糊卜、馍加凉粉、南瓜面片儿汤……听着都流口水吧?

来吧,朋友,来这风水宝地,感受一下这里人们的热情吧!

3关于石头的诗句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 《石灰吟》

意为: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2、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 曹雪芹《题自画石 》

意为:喜爱这一拳石头,生得自然灵动、七窍玲珑。

3、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杜甫《八阵图》

意为: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4、佳人成古石,藓驳覆花黄。——刘方平《望夫石》

意为:佳偶良人成了一座座古石,苔藓除去了又长,花开了又败。

5、青石一两片,白莲三四枝。——白居易《莲石》

意为:在水中有一座两座碧绿的石头,白莲也开了三四朵。

4灵宝的来历作文500字

灵宝的风景特别的美。

春天,在马路的两旁,那里有樱花在朵朵开放,金水湖、养生园里的环保人员在花园里种下了各种各样的树,有茉莉树,有杨树,有梅花,也有桃花树,这些树开满了鲜花,香气沁人心脾,人们闻到了淡淡的清香,都想在这些美丽的树旁边合影留念。

夏天的晚上,金水湖桥上和湖水边的霓红灯五彩缤纷,交相辉映,非常壮观和漂亮,一闪一闪的像一艘彩色的列车在快速行进,吸引了无数的游人,在湖边乘凉和观赏,一阵微风吹来,有一种很爽的感觉。站在高处眺望灵宝的夜景,万家灯火通明,不管是高楼大厦还是住宅小区都掩映在灯火之中,美丽极了!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灵宝的特产苹果和大枣丰收了,苹果又大又红又甜,吃起来甜脆可口,红红的大枣胖大个圆、,吃起来很甜很甜,金**的柿子挂满了枝头,让人一见就忍不住想尝尝,这时大雁们就要往南方飞走了,枫树的叶子像火一样红,白杨的叶子也变黄了,秋风扫落叶,枫叶落在地上像铺了一块红色的地毯。

冬天来了,雪花飘起来了,纷纷扬扬的在空中飞舞,大地铺了白白的银装,孩子们就活跃起来,有的在打雪仗,有的在堆雪人,也有的孩子在滑雪,真是热闹极了,一些小动物松鼠、青蛙、在洞里呼呼地睡大觉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灵宝一年四季景色诱人,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5关于“嘉峪关”的诗句

1、《关山月》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2、《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3、《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e69da5e6ba907a686964616f31333431346332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4、《嘉峪关前长城近处远望》

清代:于右任

天下雄关雪渐深,烽台曾见雁来频。

边墙近处掀髯望,山似英雄水美人。

译文:嘉峪关的雪越来越深,在烽火台经常看到大雁。在墙的附近摸着胡子向远处眺望,山看起来像英雄,水像美人。

5、《出嘉峪关感赋四首·其一》

清代:林则徐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译文:嘉峪关把守严格,万里征召而来的人驻扎在关下。城阁连接一片,城墙斜压,云彩低空飘荡。天山高险陡削,遥望茫茫大海,眼神迷离。谁说崤函有着千年的险峻,和它比只不过是一团泥。

6关于嘉峪关的诗句

描写嘉峪关的诗词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出塞》--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塞上

胡宿

汉家神箭定天山,烟火相望万里间。

契利请盟金匕酒,将军归卧玉门关。

云沈老上妖氛断,雪照回中探骑闲。

五饵已行王道胜,绝无刁斗至阗颜。

闻山海古榆关,今日行经眼界宽;万顷洪涛观不尽,千寻绝壁渡应难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马上望祁连,奇峰高插天。西走接嘉峪,凝素无青云。(明陈棐《祁连山》)

七古嘉峪关秋望

边塞暮雨催霜秋,黄花泼香竞野畴。

最是烽堠经世面,长烟落照立云头。

浪淘沙嘉峪关

雪舞冻云低,变幻熊罴。飞檐重阁比天齐。铁马冰河闻柝斗,风掣旌旗。

叹赏一砖泥,远望安西。丝绸古道旅人稀。梦上昆仑寻隐士,再论禅机。

七绝咏嘉峪关

关山南北共争雄,云压缭垣雪压峰。

黄昏宿燕归来晚,怨锁双扉鸣漠风。

古风嘉峪关吟(二首)

秋登嘉峪关

天高云谈远

仰视古关隘

犹聆壮士面

俯拾残箭镞

顿觉体生寒

伊吾古天地

思绪怅茫然

茫茫戈壁缈缈天

遥想迁客泪不干

叹服先贤投笔志

驼铃声里夕阳圆

七律咏嘉峪关

胡杨已老叶仍青,沙枣花开香满庭。

种柳千丛欺大漠,驰峰万里揖长城。

钢花更比春花艳,古月岂如今月明?

莫道河西焦苦地,楼台处处阻云行!

破阵子游嘉峪关

万里长城西起,边陲锁钥雄浑。

悬壁纵伸山脉里,策马挥鞭第一墩。

轻蹄重辙痕。

战鼓咚咚又击,呐声阵阵欣闻。

天地静观奇布阵,铁马金戈气势存,

沙场壮士魂。

卜算子嘉峪关

百丈伟雄关,

楼角悬星斗。

万里城垣远接天,

垣上飞云走。

秋夜月如钩,

风雪长相守。

昔日狼烟不再看,

牧笛东风柳。

7关于行云的诗句

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陶渊明

垂露晚犹浓,清风不易逢。——钱起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孟浩然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李白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陆游

赣江西畔从今日,明月清风忆使君。——晏几道

美人才子传芳信。明月清风伤别恨。——欧阳修

行云

覆水不可收,行云难重寻。——李白

逝水良已矣,行云安在哉。——元稹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辛弃疾

梦里行云还倏忽,暗中携手乍疑迟。——徐铉

九陌逢君又别离,行云别鹤本无期。——刘禹锡

日日双眉斗画工,行云飞絮共轻狂。——晏几道

8关于云和山的古诗有哪些

山:

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2欲渡黄河冰塞川,经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杜牧《山行》

4信步上鸟道,不知身忽高。 近空无世界,当楚见波涛。 顶峭松多瘦,崖悬石尽牢。 猕猴呼独散,隔水向人号。 《登山》许棠

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6终日昔昏醉梦间,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又得浮生半日闲。《登山》李涉

7焚香扫地待诗成, 一笑登山依杖行 爱替青天管闲事, 今朝几多白云生。《登山》袁枚(清)

云:

1、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唐·李商隐《咏云》

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3、好雨不雨风不风,徒倚穹苍作岩险。——唐·齐己

4、兴云感阴气,疾足如见机。——唐·刘禹锡《观云篇》

5、灵山蓄云彩,纷郁出清晨。——唐·陆畅

6、彩云惊岁晚,缭绕孤山头。——散作五般色,凝为一段愁。——唐·李邕《咏云》

7、伫立增远意,中峰见孤云。——唐·崔何《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岭上云》

8、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大梁白云起,氛氲殊未歇。——唐·李峤《云》

10、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

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

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

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

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

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

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

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

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

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9形容阴阳的诗句有哪些

1、《望岳》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 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2、《沁园春·神水华池》

年代: 宋 作者: 张元干

神水华池,汞铅凝结,虎龙往来。问子前午后,阳销阴长,自然炉鼎,何用安排。灵宝玄门,烟萝真境,三日庚生兑户开。泥丸透,尽周天火候,平步仙阶。蓬莱。直上瑶台。看海变桑田飞暮埃。

无翻译

3、《西江月·四序常如转毂》

年代: 宋 作者: 张抡

四序常如转毂,百年须待春风。江梅何事向严冬。早有清香浮动。只为六阴极处,一阳已肇黄宫。阴阳迭用事何穷。此是乾坤妙用。

无翻译

4、《永遇乐·个个修行》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个个修行,人人咽纳,谁悟真道。曲径多岐,旁门小法,误了人多少。容成岂是,神仙究竟,采药谩多炉灶。忽一朝,脱却桶底,性根坏倒。争如内观,无为清净,学取本来庄老。匹配阴阳,抽添铅汞,八卦为端表。人生如梦,流年似箭,回首也须闻早。贪迷恋,春花秋月,何时是了。

无翻译

5、《阁夜》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

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

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

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

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东晋末年的灵宝经称,灵宝经本是“秘篆文”,世人不能通晓。元始天尊令天真皇人把篆字转写成隶书。传说东吴时,道士葛玄在会稽上虞山精思念道,得到光妙音、真定光等真人垂降,授予灵宝经。葛玄把灵宝经传授郑隐,郑隐传授葛洪,葛洪再辗转传授给葛巢甫,葛巢甫传授予任延庆与徐灵期,大行于世。它坚持佛教只是元始天尊教法的一个分支,灵宝经是高于佛教的,是宇宙中最高的道。早期灵宝派甚至试图将佛教徒纳入其经教的传授范围。而灵宝经的这种思想既与毗湿奴的第九化身有关。东晋后期的灵宝经一面强调灵宝经高于佛教,一面表明佛教也是元始天尊教法的一支,佛经和沙门亦须礼敬。在南北朝末期和初唐的佛道之争中,佛教中人断章取义地征引灵宝经,声称道经也教人归皈佛教,以攻击道教。自南北朝末期起,道士逐渐删改灵宝经中推崇僧人和佛教的文句,以免屈居人下。因此敦煌抄本中的灵宝经残篇,部分涉及佛教的文句与现存《正统道藏》中相应道经的段落有所不同。

古今《灵宝经》在北周、元代先后遭禁毁。

明代计成著作《园冶》,亦名《园牧》,是我国古代造园理论专著。其中所提\“巧在因借,精在体宜”之原则,对后世颇有启发,影响深远。《营造法式》我国古代建筑学专著,北宋李诫奉敕编修,共36卷。《天工开物》我国古代第一部综合介绍工业农业技术的专著。明代宋应星著。共18卷,分3编。《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农业科学著作。北魏贾思勰撰。10卷,92篇。《梦溪笔谈》北宋沈括撰。26卷,后增《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全书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

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17类,凡609条,10余万字。该书受到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被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它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道教上表,只要你能凑请的到,基本所有的神都可以的 道教上表 人物列表 盘古氏-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三清:

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 又名太上道君

道德天尊 又名太上老君(西游记里也称为太上道祖)

六御

中央玉皇大帝 妻:王母娘娘,又称为 西王母

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

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

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西方太极天皇大帝 (手下:八大元帅,五极战神(天空战神,大地战神,人中战神,

北极战神和南极战神))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五方五老:

  南方南极观音

东方崇恩圣帝

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即东王公,名金蝉氏,号木公)

 北方北极玄灵斗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诸天的摩利支天)

中央黄极黄角大仙

中央天宫仙位表

千里眼 | 顺风耳 | 金童 | 玉女 | 雷公 | 电母(金光圣母) |

风伯 | 雨师 | 游奕灵官 | 翊圣真君 | 大力鬼王 | 七仙女 | 太白金星 |

赤脚大仙 | 广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 | 玉兔 | 玉蟾 | 吴刚 | 天蓬元帅 |

天佑元帅 | 九天玄女 | 十二金钗 | 九曜星 | 日游神 | 夜游神 | 太阴星君 |

太阳星君 | 武德星君 | 佑圣真君

托塔天王李靖 | 金吒 | 木吒(行者惠岸) | 三坛海会大神哪吒 | 巨灵神 |

月老 | 左辅右弼 | 二郎神杨戬 | 太乙雷声应化天尊王善王灵官 | 萨真人 |

真人(张伯端) | 文昌帝君 | 天聋 | 地哑

三官大帝:天官 | 地官 | 水官

四大天王:

增长天王、持国天王、多闻天王与广目天王

四值功曹:

值年神李丙 | 值月神黄承乙 | 值日神周登 | 值时神刘洪

四大天师:

张道陵、许逊(字敬之,号许旌阳)、邱弘济、葛洪

四方神

青龙孟章神君、白虎监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执明神君。

四渎龙神

黄河 | 长江 | 淮河 | 济水河神

马赵温关四大元帅:

马元帅 又名马天君,又称华光天王、华光大帝

赵元帅 即武财神赵公明,又名赵玄坛

温元帅 温琼,东岳大帝部将

关元帅 关羽。

五方谒谛:金光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

五炁真君:

  东方岁星木德真君 | 南方荧惑火德真君 | 西方太白金德真君 |

北方辰星水德真君 | 中央镇星土德真君

五岳

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 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 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

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 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

(五岳帝君:东岳帝君,名金虹氏,东华帝君弟。其它四岳帝君为东华帝君的四个

儿子。) 及 碧霞元君

五斗星君:

  东斗星君 | 西斗星君 | 中斗星君 | 南斗星君 | 北斗星君

六丁六甲:

六丁为阴神玉女 | 丁卯神司马卿 | 丁已神崔巨卿 | 丁未神石叔通 |

丁酉神臧文公 丁亥神张文通 | 丁丑神赵子玉 |

六甲为阳神玉男 | 甲子神王文卿 | 甲戌神展子江 | 甲申神扈文长 |

甲午神卫玉卿 | 甲辰神孟非卿 | 甲寅神明文章

南斗六星君

第一天府宫: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宫:司禄星君

第三天梁宫:延寿星君

第四天同宫:益算星君

第五天枢宫:度厄星君

第六天机宫:上生星君

北斗七星君:(《狮驼国》中的北天七皇)

北斗第一阳明贪狼星君

北斗第二阴精巨门星君

北斗第三真人禄存星君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

北斗第五丹元廉贞星君

北斗第六北极武曲星君

北斗第七天关破军星君

(《狮驼国》中的北斗七星君为北斗星君的另一个称号:天枢、天璇、天玑

、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合起来又称为斗魁或璇,后三星组成斗柄,称杓

八仙:

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张果老

增长天王手下八将:庞刘荀毕、邓辛张陶,其全名为

刘俊、荀雷吉、庞煜、毕宗远;

邓伯温、辛汉臣、张元伯、陶元信(四目)

九曜星

金星 | 木星 | 水星 | 火星 | 土星 |

罗睺(蚀星) | 计都星 | 紫炁星 | 月孛星

十二元辰

子丑寅卯等

二十八星宿

亢金龙、女土蝠、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

牛金牛、氐土貉、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獝、奎木狼、

娄金狗、胃土彘、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井木犴、

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三十六天将

蒋光 | 钟英 | 金游 | 殷郊 | 庞煜 | 刘吉 | 关羽 |

马胜 | 温琼 | 王善 | 康应 | 朱彦 | 吕魁

方角 | 耿通 | 邓伯温 | 辛汉臣 | 张元伯 | 陶元信 |

荀雷吉 | 毕宗远 | 赵公明 | 吴明远 | 李青天 | 梅天顺 |

熊光显 | 石远信 | 孔雷结 | 陈元远 | 林大华 | 周青远 |

纪雷刚 | 崔志旭 | 江飞捷 | 贺天祥 | 高克

(三十六天将的版本是最多,以上仅供参考)

地上天仙表

姜子牙(亦为东华帝君,估计是木公的接班人)

蓬莱三仙:

福禄寿三星,福神天官大帝,另一说是西汉杨成,又一说中是唐阳城

  财神赵公明、(一说比干范蠡为文财神);

  寿星南极仙翁,女寿星:麻姑

真武大帝,又名九天降魔祖师、玄武元帅。

龟蛇二将(又名太玄水精黑灵尊神、太玄火精赤灵尊神)

小张太子与五大神龙

黎山老母、镇元子

龙王:东海龙王敖广 | 南海龙王敖钦 | 西海龙王敖闰 | 北海龙王敖顺 | 井海王

神霄派诸神

紫微北极大帝

玉清真王(南极长生大帝)--元始天王第九子

神霄八帝(多为道教虚构),玉清真王与神霄八帝合起来又称为神霄九宸大帝

东极青华大帝、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黄帝)、九天雷祖大帝等。

(太乙天帝、六天洞渊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韩真君、采访真君)

九司三省与北

灵宝旅游景点介绍 灵宝旅游景点大全景点排名

灵宝市朱阳风景都有哪些佛山省级森林公园位于灵宝市朱阳镇境内,东至两岔河村七亩地到东寨沟山脊,西至河南省与陕西省界处,南至佛山山脊,...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