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降糖法疗效如何?
中医敷脐疗法又称“脐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劳动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中医敷脐其安全有效,简便易行,故备受历代医家的推崇,同时也深受广大劳动人民喜施乐用。什么是敷脐疗法呢?简而言之,就是将药物放在脐中(神阙穴),上面用胶布或纱布等覆盖固定,或者用药液涂抹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脐乃任脉要穴神阙穴所在,又为冲脉循环之处,为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江海。由于脐可通过经络,沟通上下内外诸经和五脏六腑。因此,敷脐适用范围很广,内、妇、儿、男科中多种疾病均可使用。今天,小编特分享76个中药敷脐疗法,仅供专业人士参考,非专业人士欲以使用,请在你当地中医师辩证指导下使用,切勿擅自使用。
1、疗小叶增生的外敷方法
小叶增生大概是女性朋友中最常见的疾病了。很多女性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常郁闷,便会发现自己一侧或两侧的乳房中出现了肿块,摸上去感觉硬硬的,又很有韧性,有点儿像摸橡皮块的感觉,用手去推还能推动,这就是小叶增生。关注公众号:穴道。其实小叶增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疾病,大多数患上此症的女性朋友会在发病数月或一两年后自行缓解,无需治疗。
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人是一直有着小叶增生的,虽然不痛不痒,但是乳房中有肿块,终究是一件让人心里不太舒服的事情,有些女性还总担心它会转化成肿瘤什么的,所以,我给大家提供一则可以帮助消除小叶增生的外治方法:把天麻打成粉填入肚脐内。
天麻或天麻片
穴位:神阙穴(肚脐)
方法:从药店买来成块的天麻或中成药天麻片,打粉后填入肚脐内,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天晚上贴,早晨取下。
友情提示:
配合逍遥丸,效果更好
2、胃气不足。
方法:取一粒健胃消食片或补中益气丸捣碎,填入肚脐,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小时,然后休息12个小时。
3、肚脐敷药治疗鼻炎
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2粒。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
4、自汗,盗汗,遗尿——用五倍子打成粉贴在肚脐上。
可用五倍子15克(或五倍子30克、朱砂3克),焙干研细,睡前敷于肚脐或涌穴上治疗盗汗。
5、失眠
桑葚子煮汤。还可用归脾丸,贴在肚脐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上,早上拿下来。
6、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
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封盖,12个小时以后取下。
夏天天气炎热,人们都喜欢吃生冷寒凉的瓜果、当时觉得很舒服,但时间久了,肠胃就容易受寒,呕吐或腹泻。很多人都找不到原因在哪儿,往往都是随便吃点什么止泻药就了事,殊不知,大热天过食寒凉之物所导致的肠胃问题可不是这么简单解决就万事大吉了,不注意的话,往往就此埋下了病根。
既能祛寒,又能祛火,一滴入脐,正好对付暑天之火和食物之寒,寒热两邪通吃,治疗夏天出现的肠胃问题,效果特别好。
7、前列腺肥大
白胡椒细辛各15克,研粉每次取药3克敷于肚脐处,外用麝香风湿膏盖上,3日换一次,10次为1疗程,后停2天继续1疗程,本方对前列腺肥大,小便淋漓难解而无湿热者,有较好的疗效。
8、失眠
取五味子、远志、石菖蒲各10克,枣仁20克,红药3克;或三七、丹参各10克,石菖蒲、远志、硫磺各20克,红花6克,共同研成细末,均用40度白酒调成稠膏状,涂满肚脐,外用胶布固定,每晚换药1次。
9、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用附子、细辛研磨成细末,加姜汁调成膏状外敷肚脐。附子性卒热,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功效。细聿性辛温,有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功效。凡辨证属于阳气虚弱、真寒假热、上热下寒的疾病,都可以用此法来治疗。糖尿病本病后期易出现四肢疼痛水肿、僵硬拘挛等表现,每到冬季则症状加重痛苦难忍。用以上药物敷脐治疗,每次12小时,2天1次。
10、内痔、外痔、混合痔等出现的便血、肿胀及疼痛
肛泰贴剂:其药物成分为地榆(炭)、五倍子、冰片、盐酸小檗碱、盐酸**碱等,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燥湿敛疮、消肿止痛之效,用于内痔、外痔、混合痔等出现的便血、肿胀及疼痛。肛泰贴剂需外用,洗净脐部(神阙穴,即肚脐眼)周围皮肤,擦干,然后将贴剂胶布撕开,将药片对准脐部粘贴牢固,一次1片,一日1次。
11、治疗高血压:吴茱萸敷肚脐,引火归元,补养脾阳
很多高血压患者都受够了长期吃药的罪,说到吃药就头疼。这时我往往建议他们去药店买川芎和吴茱萸各30克,打成细末,混合,每次取5克左右,填在肚脐里,用麝香壮骨膏固定好。结果很多人用过后发现,这个办法竟比什么降压药都灵,而且还感觉腿脚有劲,头脑清爽。
12、慢性病防治
药物由中药防风、黄芪、肉桂各等份组成,碎成细末敷脐。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神阙,趁湿填入药粉05克于肚脐内,外贴胶布盖住药物即可。3日换药1次,5~7次为一个疗程,可连续敷脐2~4个疗程。
13、治疗偏头痛
生石膏1克,白芷、川芎各0·5克。上药研末,置于神阙穴(肚脐),再以伤湿止痛膏封闭
14、肚脐埋药丸治便秘神效
大黄,玄明粉,生地,当归,枳实各30克,陈皮,木香,槟榔,桃仁,红花各15克将上药研成细粉,每用20克用蜂蜜调成膏贴肚脐2天一换,又本方有很好的泻下通便的作用,如果是气虚可加党参20克。
15、鼻窦炎
用艾叶和白酒捣成一厘米厚,三厘米宽的圆糊饼状,贴在肚脐上,不过十来分钟,鼻窦炎一般都是元气不足,寒凝鼻窍所致,而艾叶理气逐寒,通过白酒助力,定能把寒气驱散,恢复元气,特别是肚脐这个地方,对风湿,脾虚寒等症应该也有特效,所以记在此。不过便秘者不宜使用该法,酒最好用高粱酒泡过的药酒。
16、寒性体质
用桂圆肉一颗(新鲜的叫龙眼,干的叫桂圆),花椒六、七颗,加上那个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就行了。你不要小看我们的肚脐,肚脐会吸收的。胃病也好,各种病都好,身体需要就吸收进去了,不要的它不吸收。寒性体质,脸上长青春痘,痛经,腹泻,腰疼,喜好出汗的人,脾肾阳虚的人,常常感冒的人都可以一试。一周将有好的消息。
17、治痛经
取肉桂、炝姜、茴香各15克,研末,用米醋或黄酒调成糊状,敷于脐部,覆盖清洁消毒纱布l块,连用5~7天,痛经可愈。
18、治月经不调
取当归30克、红花15克、月季花15克,用茶叶水调,敷脐部。每次在月经之前1天敷脐,连敷5~7天,至月经干净为止。此方对少女月经不调疗效最好。
19、心肾不交,肚脐敷贴交泰丸
这个药来自于《韩氏医通》下卷,主要成分是黄连和肉桂,我们都知道,黄连是极其苦寒之药,而肉桂性热、温补,黄连苦寒以清心火,肉桂辛热以温肾阳,具体做法如下。黄连性寒,肉桂性热,将二者调和敷在肚脐里面,能够清心火,温肾阳,是治疗心肾不交的绝妙处方。交泰丸敷肚脐眼将适量的黄连末和肉桂末用蜂蜜调和为丸药,敷于肚脐里面,可使阴阳相接,心肾交合,所以取名为交泰丸,是自古以来治疗心肾不交的首选方药。每天晚上,将一丸药塞到肚脐里面,然后用纱布覆盖,用医用胶布固定,每晚换药1次。一般情况下,三天就可见到效果,再用四五天,坚持一个星期巩固疗效,便可以了。
20、早泄治疗敷脐法
露蜂房、白芷各10克,一起研细末,醋调成稀糊状,临睡前敷肚脐(神阙穴)上,外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每天或隔天敷药1次,连续3~5次,一般用药5~7天即可治愈。本方具有补肾固精、收敛止泄之效。还可用丁香10克、细辛6克、乙醇100毫升,浸泡3天后可用,房事前1小时用棉签蘸侵出液涂于龟头及冠状沟部,以降低末梢神经感性,提高房事时的射精阈值,从而起到延缓射精的作用。
21、咳嗽气粗,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黄,舌苔薄黄,脉浮滑。
麻黄10克,杏仁9克,生石膏15克,甘草6克。
主治:咳嗽气粗,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黄,舌苔薄黄,脉浮滑。
用法:将上药共研成细末,每次取药末3克,温水调黏糊敷脐部,外用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22、天冷不用愁中药敷脐暖身有奇效
使用本方后,就是在寒冷的冬天,你穿很少的衣服也不会冷,敷药的神阙穴(肚脐),会有一股暖流冲向全身,让人红光满面,精神倍增。
配方:花椒10克白胡椒60克肉桂20克附子5克炮姜10克陈皮5克;敷药时将神阙穴(肚脐)周围洗干净,把药末撒在神阙穴(肚脐)里,在用(麝香虎骨膏)胶布贴上即可。
23、治高血压
川芎20克、白芷20克、冰片2克
三味药,共研细末,用的时候,把药棉摊成薄片,取2克左右药粉,滴上几滴醋,不用太湿,包成一团,用最薄的一面,贴在肚脐上,外面白胶布(最好用创可贴,最便宜的就行,不容易过敏)固定,每天换一次,连用几天。
24、天冷不用愁暖身有奇方
刺激神阙穴(肚脐),调动人体功能,舒筋活血,让血液流速加快,增加人体热量,从而达到暖身的目的。花椒1g、胡椒4g、研末,密封备用;把药末撒在胶布(麝香虎骨膏更好)上,即可使用。贴一次7天左右有效。
25、敷脐疗法还能治疗慢性病
对失眠者可用珍珠层粉、丹参粉、硫黄等混合敷脐;慢性肾盂炎,用胡椒7粒,麝香06克研末后将药粉敷脐中,外盖胶布,10天换药一次,连敷3次,可使小便恢复正常。肝硬化腹水用利尿药无效时,可用芒硝60克、肉桂粉6克和匀敷扎脐部,能使小便量增加而腹水减少。高血压患者用朱砂6克,醋制白矾10克,降香6克混合研末敷脐,能使血压下降。小儿夜间遗尿,取7厘米长连须葱白3根,硫黄30克,共捣泥,睡前将药敷患儿脐上,用纱布覆盖,8-10小时后去掉,能防止小儿遗尿。
26、妇女痛经
肉桂10克,吴茱萸20克,小茴香15克,共研细末,酒调敷脐上,用胶布固定,然后放上热水袋加温。使用几次后便可治愈。
27、自汗、盗汗
五味子、五倍子各100克,共研细末,过筛,加白酒适量调匀,敷于脐中,用热水袋加温,每24小时换药1次。汗止药停。
28、前列腺增生
取大黄10克,黄柏10克,土茯苓15克,蒲公英15克,乳香6克,川牛膝10克,炮山甲10克,王不留行10克。上药共研细末,以30%二甲基亚矾适量调成软膏,装玻璃瓶备用。每晚取药膏涂满肚脐,用医用胶布覆盖固定。10天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一般一个疗程见效,3个疗程小便如常。
29、肚脐敷药治疗鼻炎
我用中药外敷神阙,没想到第一天晚上敷了半个晚上(半夜里女儿把药揭开了)之后,早晨起来,鼻子居然好多了。接下去连敷两个晚上。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2粒。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
30、利尿
用田螺肉4个、大蒜(去皮)5瓣、车前子(研末)10克,共捣如泥,做饼敷脐,纱布覆盖,包扎固定,敷药8小时后去药,每日1次。此法可以利尿,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一般3次可收效。
31、中药敷脐外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麝香15克;龙骨、附子、雄黄、乳香、没药、胡椒、小茴、青盐等分为末。将麝香入肚脐中,外用药末放麝香周边做圈围住,用槐树皮灸一百二十壮,中间不时的须换槐皮。
注意事项:治疗中需注意避免风寒,戒油腻、生冷、酒色。
32、治小腿肿
细辛粉末9-15g,和水或蜂蜜调匀成糊剂,贴于脐部,伤湿止痛膏固封,当天消肿。
33、前列腺炎
可以缓解因前列腺炎所导致的疼痛。还可以用于治疗冷凉腹痛,小儿腹泻,男女老少都可以使用,没有副作用。一个贴敷在肚脐上的小方子丁桂散:丁香03克。肉桂1克研粉(1:3)加食醋拌用手捏成团,贴敷在肚脐上,固定冷天7-8小时,热天3-4小时(每天一次,一般贴一周)
34、前列肥大
白胡椒15克,细辛15克,研末,取药3克,放脐窝中,外以麝香壮骨膏固封。3天换药1次,10次为一疗程,后停2天继续下疗程,(前列腺肥大,小便淋漓,难解而无湿热者有较好的疗效。
35、小孩腹泻
黑枣捣糊贴肚脐眼:除了发烧,小孩子还容易腹泻,这时候,可以把黑枣去核,捣成糊,贴在肚脐眼上,一晚上就有效果。如果是肚子痛,就拿胡椒粉和成糊,点上些醋,捏成小饼团,贴肚脐眼上。
36、自汗或盗汗
用药物敷脐,通过神阙穴调节心肺肾之阴气,泄阴火,固阴精,使心肾相交,虚火下移,营卫调和,腠理固密,汗出自止。张氏用朱砂3克,五倍子9克,共研细为末,备用。用时先将脐心洗干净,然后将药末放入脐中,用大块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治疗各种盗汗症收到满意效果。
37、水肿
对于一些久病不任克伐者,或汤药难进者,用药物贴脐治疗有预想不到的效果。杜氏根据脐乃人体出生前摄取天然清气和水谷精微,排泄代谢产物之通道,皮内血管丰富,通透力强之理,用制甘遂、冰片各6克,研细为末,填脐,外用麝香追风膏固定。用于治疗因心力衰竭而引起的下肢或全身浮肿,正气极虚而邪气炽盛的危重症,收到满意效果。认为该法能调达气机,使紊乱的升降出入功能恢复正常,水邪得去而正气不伤。
38、治疗肝硬化腹水
用麝香温脐散(麝香06克,阿魏、硼砂各6克,白酒500毫升,猪膀胱1具)外敷脐部,方法是将上药共研细为末,与白酒同放进猪膀胱内,用细线扎紧外敷脐部,固定3天即可见效。共治疗肝硬化腹水15例,其中14例显效,1例无效。
39、中成药脐疗治便秘
1)大黄片方取本品2粒研为细未,置伤湿止痛膏中央,外敷肚脐孔处,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适用于便秘,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心烦,舌红苔薄黄,或黄燥,脉滑数等。
2)补中益气丸取本品1粒,研为细末,敷于肚脐孔处,外用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7~10次。可温阳益气。适用于大便不一定干硬,或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短气,面色恍白,神疲肢倦,舌苔淡白,脉虚细等。
40、薄荷脑敷神阙,人就不会脾胃阳盛
多年的便秘和失眠,说话有口臭,脾气急。这是典型的脾胃阳(火)盛我就教了她一种简便易行的外治法:我让她买50克薄荷脑,研碎,每次取适量用纱布包好,填入肚脐,再用胶布固定。在填薄荷脑之前,先要把肚脐洗净。每三天换一次。这样,口气就会慢慢变得清新。
41、尿道发炎无法使尿排出
取蚯蚓两条,与少许食盐捣碎贴敷脐部,很快通尿。
42、治鼻炎——肚脐敷药
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2粒。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
43、小肠火、肚脐敷盐来按摩!(急性尿道炎)
小肠火、肚脐敷盐来按摩!(急性尿道炎),用自己的唾沫拌食盐,湿后放肚脐用手指转圈按摩,一分钟时间,症状就消失了,很灵验。小肠火就是尿急、尿频、尿时疼痛不舒服。这个偏方我听我们科室负责人说的,她说小时候就见母亲用唾沫沾盐研肚脐眼,问她母亲说是治小肠火的。后来她也用过说研着研着不知不觉症状就消失了。
44、治疗女性血瘀
把生姜捣碎,与黄酒调和,用膏药贴在肚脐上,可以治疗女性血瘀。注意贴膏药的时间不宜过长,防止刺激皮肤。
45、胃疼
香附5克,吴茱萸5克,金耳环5克,没有可用(细辛6克),带须根大葱,用法:碎粉用黄酒调匀,温热后贴于肚脐,用胶布固定,贴3-4小时,每日2次。(万家灯火瑶医教授)
46、胃下垂
吴茱萸4克,黑附子4克,升麻4克,生姜。用法:碎粉用黄酒调匀,温热后贴于肚脐,用胶布固定,贴2-3小时,每日2次,早晚。(万家灯火瑶医教授)
47、肿瘤(肺癌)
白芥子5克,胆南星5克,僵虫5克,杏仁5克。用法:碎粉用黄酒调匀,(用棉球吸饱药。温热后贴于肚脐,用胶布固定贴3-4小时,每日2次,(万家灯火瑶医教授)
48、一般失眠
千年陈樟3克,沉香3克,首乌5克,朱砂3克,莲子打成粉或打成泥,黄酒调匀,带须根大葱,温热后贴于肚脐,用胶布固定(万家灯火瑶医教授)
49、小孩便秘
黑白丑4克,甘遂4克,大黄4克。碎粉用黄酒调匀。带须根大葱,温热后贴于肚脐,用胶布固定贴3-4小时,每日2次,(万家灯火瑶医教授)
50、小孩尿床
硫磺4克,益智仁4克,带须根大葱,用法:碎粉用黄酒调匀,温热后贴于肚脐,用胶布固定,贴2-3小时,每日2次。
51、肾气不足阴虚手足热:盗汗
女贞子,益智仁打成粉,贴于肚脐。
52、治疗胃溃疡
海螵硝4克,一点血4克,水田七4克。带须根大葱,用法:碎粉用黄酒调匀,温热后贴于肚脐,用胶布固定,贴3-4小时,每日2次。(万家灯火瑶医教授)
53、气血亏虚所致的眩晕
黄芪、五味子各10g,研为细末,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可健脾益气,适用于气血亏虚所致的眩晕。
54、治阳痿效果很好
吴茱萸30克,细辛10克,共为细末用上药适量,加温水调成糊状,每晚睡前敷于脐部,用胶布同定,晨起取下。治疗期间忌房事。
55、尿毒症
新鲜牛胆汁与荞麦面和匀,敷在肚脐神阙穴上,3次而愈
56、遗尿病
白术、白芍、白矾、硫磺、甘草各等份,上药共研面葱汁调糊,敷于脐上3-5日再换一次。
57、高血压的家庭调理
吴茱萸10克,川芎5克,白芷15克,王不留行15克。共研末,加浓茶汁调匀,敷于脐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3日一换。
58、治疗手脚冰凉、怕冷的偏方
1克花椒粉、4克胡椒粉混合后拌匀,取适量填肚脐里,尽量塞满,外用风湿用的胶布固定住,三天换一次。也可以用适量黄酒调匀,搓成丸放肚脐里,外用胶布固定。一定要密封好,不能外露。此方老幼皆宜,而且对肠胃不好也大有益处。
59、鲜姜贴肚脐治婴幼儿拉稀
婴幼儿拉稀久治不愈,可把鲜姜剁成碎末,放在一块药布上,贴在肚脐处,用橡皮膏粘牢即可,此法立竿见影,屡试不爽。
60:糖尿病
用1只牛苦胆汁将荞面10克调糊状,(放冰箱储放)贴在肚脐上,用胶布固定好,每日换1次,约30天。
61:尿频尿急用花椒热敷肚脐
准备一点大粒盐、花椒和大料,把它们放进微波炉里热一下,然后取出用纱布包好,以能承受的温度热敷在自己的肚脐及关元穴(脐下3寸)处。只要长期坚持,许多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都会得到好转。
62:心肾不交导致失眠
腰部以下总感觉发冷,而且最近心烦意乱,手心发热,经常感觉口干舌燥,晚上也睡不好觉,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从他的症状来看,很明显是心肾不交导致失眠,交泰丸敷肚脐眼将适量的黄连末和肉桂末用蜂蜜调和为丸药,敷于肚脐里面,每天晚上,将一丸药塞到肚脐里面,然后用纱布覆盖,用医用胶布固定,每晚换药1次。一般情况下,三天就可见到效果,再用四五天,坚持一个星期巩固疗效。
63:治疗高血压
吴茱萸10克,川芎10克,辛夷10克,冰片5克,共研细末。+用药前将神阙穴(肚脐)擦洗干净,取散粉4~5克纳入脐中,外敷敷料胶布固定,3~4天换药一次。
64:糖尿病
金匮肾气丸水调为膏贴敷于脐下。具有温肾补阳的功能,辨证用于肾阳虚证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降糖效果。药理实验表明金匮肾气丸中的山茱萸具有降糖作用。
65:头疼
生石膏1克,白芷、川芎各0·5克。上药研末,置于神阙穴(肚脐),再以伤湿止痛膏封闭。
疗效此方治疗偏头痛56例,收效迅速。
66:脱肛、脱垂、疝气
五倍子人参或黄芪熬水用毛巾沾湿热敷把药研沫用膏药贴肚脐。
67:痔疮
五倍子(大剂量)、黄芪、茄子根熬水热敷或洗痔疮部位研沫做成药丸用蜜蜡作糖衣,或用朱砂做衣,直接口服,作用在直肠,效果显著。
68:血寒
少女宫冷血寒,婚后女人寒风袭宫。都用肉桂、牛膝或熟地熬水热敷,或研沫贴肚脐。
69:五更泻
天亮鸡叫去厕所,水土湿润、脾盛阳虚。用山豆根、白头翁贴肚脐或熬水热敷。
70:阳痿
用阳起石研沫贴肚脐或熬水热敷。
71:肝气胀满
肾寒、肝火盛。用陈皮、青皮、沉香研沫贴肚脐或熬水热敷。
72:小儿厌食
有虫子的。用使君子炒熟,十五岁前儿童用实际年龄加一粒,口嚼。不许喝茶,喝茶解药,不许吃大油即肉制品。
73:青春痘
用菟丝子炒熟,一部分研沫贴肚脐或热敷,一部分洗脸。
74:咳嗽
有痰很黏稠的,属火,用贝母研沫贴肚脐。有清痰的,属寒,用川贝研沫贴肚脐。空腔咳,用覆盆子或女贞子或山药研沫贴肚脐或熬水热敷。
75:膀胱炎、前列腺炎、泌尿系统疾病、轻度淋病
用车前草(顽固病症用车前子)、金银花、菊花、木贼熬水热敷,烫肚脐,但不能烫出泡。
76:感冒一贴灵
[药物]麻黄、香薷各15克,板蓝根、蒲公英各10克,桔梗12克
[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粉,大人一般用量约35克,儿童用量约1克,将药粉倒入肚脐中心,然后用一般麝香止痛膏贴敷固定,勿令药粉漏掉。
[疗效]此方治疗感冒2000例,痊愈1960例,无效15例,显效25例。
可根据用量自行加减
白虎汤:生石膏50克,知母20克,炙甘草5克,粳米10克,清热生津,主治气分热盛证。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临床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牙龈炎、以及小儿夏季热、牙龈炎等属气分热盛者。
六一散:滑石30克,甘草5克,清暑利湿,主治感受暑湿所致的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
荆防败毒散: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桔梗、川芎各10克、甘草5克。疏风解表、败毒消肿,祛痰止咳。用于外感风寒初起,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胸闷咳嗽,痰多色白,苔白脉浮,及一切疮疡肿毒,肿痛发热,左手脉浮数者。加入木香、黄连,可清热导滞,对于痢疾初起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加入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可清热解毒,用以治疗疮疡初起。加入苦参、蝉蜕、薄荷、牛蒡子,可祛风止痒,用以治疗皮肤病。
藿香正气散: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5克,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各10克,藿香15克,炙甘草15克。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或四时感冒属湿滞脾胃,外感风寒者。
川芎茶调散:川芎10克,白芷5克,羌活5克,细辛3克,防风5克,薄荷20克,荆芥10克,甘草5克,绿茶5克。疏风止痛。用于外感风邪所致的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各9克,甘草6克,石膏24克。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症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者。临床上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合并肺炎等属表证未尽,热邪壅肺者。
清瘟败毒饮:生石膏200克,生地25克,水牛角150克,黄连15克,生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各5克。清热解毒,凉血泻火。主治温疫热毒,气血两燔证。症见大热渴饮,头痛如劈,干呕狂躁,谵语神昏,视物错瞀,或发斑疹,或吐血、衄血,四肢或抽搐,舌绛唇焦,脉沉数,可沉细而数,或浮大而数。临床常具有解热,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抗炎,镇痛,镇静,抗菌,抗病毒,保肝,解毒,强心,利尿等作用。若斑一出,加大青叶,并少佐升麻,大便不通,加生大黄;大渴不已,加石膏、天花粉;胸膈遏郁,加黄连、枳壳、桔梗、瓜蒌。
黄连解毒汤:黄连15克,黄芩、黄柏各10克,栀子15克。清热解毒。主治三焦火毒证。症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或身热下利,或湿热黄疸;或外科痈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临床常用于治疗败血症、脓毒血症、痢疾、肺炎、泌尿系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等属热毒为患者。便秘者,加大黄泻下焦实热;吐血、衄血、发斑,加玄参、生地、丹皮以清热凉血;黄疸者,加大黄、茵陈清热祛湿退黄;疮疡肿毒者,加蒲公英、连翘以清热解毒。
白头翁汤:白头翁15克,黄柏20克,黄连20克,秦皮20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热毒痢疾。症见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临床常用于治疗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等病毒偏盛者。若外有表邪,恶寒发热者,加葛根、连翘、银花以透表解热;里急后重较甚,加木香、槟榔、枳壳以调气;脓血多者,加赤芍、丹皮、地榆以凉血和血;夹有食滞者,加焦山楂、枳实以消食导滞。
普济消毒饮:酒黄芩、酒黄连各15克,陈皮、生甘草、玄参、柴胡、桔梗各6克,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各3克,僵蚕、升麻各2克。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主治大头瘟。症见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而黄,脉浮数有力。临床上用于治疗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等属风热邪毒为患者。若大便秘结者,可加酒大黄以泻热通便;腮腺炎并发睾丸炎者,可加川楝子、龙胆草以泻肝经湿热。
银翘散: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薄荷18克,荆芥12克,淡豆豉15克,牛蒡子18克,桔梗18克,竹叶12克,芦根18克,生甘草15克。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口干咳嗽,咽喉疼痛,小便短赤。
桑菊饮:桑叶15克,菊花6克,杏仁12克,连翘9克,薄荷5克,苦桔梗12克,甘草5克,芦根12克。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症见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临床上用于治疗感冒、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等属风热犯肺或肝经风热者。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膏、知母以清解气分之热;舌绛,暮热甚燥,邪初入营,加元参,犀角以清营分热;在血分者,去薄荷、苇根,加细生地、玉竹、丹皮各6克;肺热甚,加黄芩,渴甚者,加天花粉以生津止咳;咽喉红肿疼痛者,加玄参、板蓝根清热利咽;咳嗽咳血者,加白茅根、茜草根凉血止血。
槐花散:炒槐花12克,焙侧柏叶12克,荆芥穗6克,麸炒枳壳6克。清肠止血,疏风行气。主治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证。症见便前出血,或便后出血,或粪中带血,以及痔疮出血,血色鲜红或晦暗,舌红苔黄脉数。临床上用于治疗治疗痔疮、结肠炎或其他大便下血属风热或湿热邪毒,壅遏肠道,损伤脉络者。便血亦可应用。若便血较多,荆芥可改用荆芥炭,并加入黄芩炭、地榆炭、棕榈炭等,以加强止血之功;若大肠热甚,可加入黄连、黄芩等以清肠泄热;若脏毒下血紫暗,可加入苍术、茯苓等以祛湿毒;便血日久血虚,可加入熟地、当归等以养血和血。
桂枝汤: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9克,大枣3枚,炙甘草6克。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疏散风寒;体质素虚者,可加黄芪益气,以扶正祛邪;兼见咳喘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
麻黄汤: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6克,炙甘草3克。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以化痰止咳平喘;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以宣通鼻窍;若夹湿邪而兼见骨节酸痛,加苍术、薏苡仁以祛风除湿;兼里热之烦躁、口干,酌加石膏、黄芩以清泻郁热。
小青龙汤:麻黄9克,芍药9克,细辛3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桂枝9克,五味子6克,半夏9克。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里饮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临床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若外寒证轻者,可去桂枝,麻黄改用炙麻黄;兼有热象而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黄芩以清郁热;兼喉中痰鸣,加杏仁、射干、款冬花以化痰降气平喘;若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苍耳子以宣通鼻窍;兼水肿者,加茯苓、猪苓以利水消肿。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治表证发热,少阳证,肝郁气滞,气虚下陷,脏器脱垂,退热截疟。1、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常与防风、生姜等药配伍,如正柴胡饮。若外感风寒,寒邪入里化热,恶寒渐轻,身热增盛者,柴胡多与葛根、羌活、黄芩、石膏等同用,以解表清里,如柴葛解肌汤。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等症,可与菊花、薄荷、升麻等辛凉解表药同用。现代用柴胡制成的单味或复方注射液,对于外感发热,有较好的解表退热作用。若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本品用之最宜,为治少阳证之要药,常与黄芩同用,以清半表半里之热,共收和解少阳之功,如小柴胡汤。 2、治肝失疏泄,气机郁阻所致的胸胁或少腹胀痛、情志抑郁、妇女月经失调、痛经等症,常与香附、川芎、白芍同用,如柴胡疏肝散。若肝郁血虚,脾失健运,妇女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胁肋作痛,神疲食少,脉弦而虚者,常配伍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等,如逍遥散。 3、治疟疾寒热,常与黄芩、常山、草果等同用。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1、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咽痛,可单味使用,或与金银花、荆芥等疏散风热药同用;若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常与玄参、马勃、牛蒡子等同用。2、治时行温病,发斑发瘆,舌绛紫暗者,常与生地、紫草、黄芩同用,如神犀丹;若用治丹毒、痄腮、大头瘟疫,头面红肿,咽喉不利者,常配伍玄参、连翘、牛蒡子等,如普济消毒饮。
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主治1、肺痈吐脓,肺热咳嗽2、热毒疮痈3、湿热淋证,小便淋沥涩痛4、湿热泻痢。1、治痰热壅肺,胸痛,咳吐脓血,常与桔梗、芦根、瓜蒌等药同用;治肺热咳嗽,痰黄气急,常与黄芩、贝母、知母等药同用。 2、治外痈疮毒,常与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等同用;亦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 3、治小便淋沥涩痛,常与车前草、白茅根、海金沙等药同用。
穿心莲: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主治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肺热咳喘,肺痈吐脓,咽喉肿痛,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温疹瘙痒,痈肿疮毒,蛇虫咬伤。1、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可单用,如穿心莲片;亦常与金银花、连翘、薄荷等同用。2、治肺热咳嗽气喘,与黄芩、桑白皮、地骨皮合用;治肺痈咳吐脓痰,与鱼腥草、桔梗、冬瓜仁等药同用;治咽喉肿痛,与玄参、牛蒡子、板蓝根等药同用。3、治胃肠湿热,腹痛泄泻,下痢脓血者,可单用,或与苦参、木香等同用;治膀胱湿热,小便淋沥涩痛,多与车前子、白茅根、黄柏等药合用;治湿疹瘙痒,可以本品为末,甘油调涂患处。亦可用于湿热黄疸,湿热带下等证。4、治热毒壅聚,痈肿疮毒者,可单用或配金银花、野菊花、蚤休等同用,并用鲜品捣烂外敷;若治蛇虫咬伤者,可与墨旱莲同用。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主治痈肿疔疮,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热毒血痢。 1、治痈疮初起,红肿热痛者,可单用本品煎服,并用药渣外敷患处,亦可与皂角刺、白芷配伍,如仙方活命饮;用治疔疮肿毒,坚硬根深者,常与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同用,如五味消毒饮;用治肠痈腹痛者,常与当归、地榆、黄芩配伍,如清肠饮;用治肺痈咳吐脓血者,常与鱼腥草、芦根、桃仁等同用,以清肺排脓。 2、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身热头痛,咽痛口渴,常与连翘、薄荷、牛蒡子等同用,如银翘散;本品善清心、胃热毒,有透营转气之功,治热入营血,舌绛神昏,心烦少寐,配伍水牛角、生地、黄连等药,如清营汤;治暑温,发热烦渴,头痛无汗,与香薷、厚朴、连翘同用,如新加香薷饮。 3、治热毒痢疾,下利脓血,单用浓煎口服即可奏效;亦可与黄芩、黄连、白头翁等药同用,以增强止痢效果。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湿热泻痢,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痈肿疖疮,目赤牙痛,消渴,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1、治湿热阻滞中焦,气机不畅所致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常配苏叶,如苏叶黄连汤,或配黄芩、干姜、半夏,如半夏泻心汤;治胃热呕吐,配石膏,如石连散;治肝火犯胃所致胁肋胀痛、呕吐吞酸,配吴茱萸,如左金丸;治脾胃虚寒,呕吐酸水,配人参、白术、干姜等,如连理汤。2、治泻痢要药,单用有效。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配木香,如香连丸;治湿热泻痢兼表证发热,配葛根、黄芩等,如葛根黄芩黄连汤;治湿热下痢脓血日久,配乌梅,如黄连丸。3、治三焦热盛,高热烦躁,配黄芩、黄柏、栀子,如黄连解毒汤;治高热神昏,配石膏、知母、玄参、牡丹皮等,如清瘟败毒饮;治热盛伤阴,心烦不寐,配黄芩、白芍、阿胶等,如黄连阿胶汤;治心火亢旺,心肾不交之怔忡不寐,配肉桂,如交泰丸;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之吐衄,配大黄、黄芩,如泻心汤。4、治痈肿疔毒,配黄芩、黄柏、栀子同用,如黄连解毒汤;治目赤肿痛,赤脉胬肉,配淡竹叶,如黄连汤;治胃火上攻,牙痛难忍,配生地黄、升麻、牡丹皮等,如清胃散。5、治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证,常配麦冬,如消渴丸,或配黄柏,以增强泻火之力,如黄柏丸;治肾阴不足,心胃火旺之消渴,配生地黄,如黄连丸。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胎动不安。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1、治湿温、暑湿证,湿热阻遏气机而致胸闷恶心呕吐、身热不扬、舌苔黄腻者,常配滑石、白豆蔻、通草等,如黄芩滑石汤;治湿热中阻,痞满呕吐,配黄连、干姜、半夏等,如半夏泻心汤;治大肠湿热之泄泻、痢疾,配黄连、葛根等,如葛根黄芩黄连汤;治湿热黄疸,可配茵陈、栀子。2、治肺热壅遏所致咳嗽痰稠,可单用,如清金丸;治肺热咳嗽气喘,配苦杏仁、桑白皮、苏子,如清肺汤;治肺热咳嗽痰多,配法半夏,如黄芩半夏丸。3、治火毒炽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常配大黄用,如大黄汤;治其他出血证,如配地榆、槐花,用治血热便血;治崩漏,配当归,如子芩丸。4、治火毒炽盛之痈肿疮毒,常与黄连、黄柏、栀子配伍,如黄连解毒汤;治热毒壅滞痔疮热痛,则配黄连、大黄、槐花等。5、治血热胎动不安,可配生地黄、黄柏等药用,如保阴煎;治气虚血热胎动不安,配白术用,如芩术汤;治肾虚有热胎动不安,配熟地黄、续断、人参等药用,如泰山磐石散。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主治湿热带下,热淋涩痛,湿热泻痢,黄疸,湿热脚气,痿证,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生黄柏苦燥性寒而沉,泻火解毒、燥湿作用较强,多用于湿热痢疾、黄疸、热淋、足膝肿痛、疮疡肿毒、湿疹等。盐黄柏苦燥之性缓和,滋阴降火、退虚热作用较强,主治阴虚发热、骨蒸盗汗、遗精、足膝痿软、咳嗽咯血。酒黄柏苦寒之性降低,免伤脾阳,并借酒升腾之力,引药上行,善清上焦之热,用治热壅上焦之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及赤白带下。黄柏炭清湿热之中兼具涩性,多用于便血、崩漏下血。1、治湿热下注之带下黄浊臭秽,常配山药、芡实、车前子等,如易黄汤;若治湿热下注膀胱,小便短赤热痛,常配萆薢、茯苓、车前子等,如萆薢分清饮。2、治泻痢,常配白头翁、黄连、秦皮等药用,如白头翁汤;若配栀子用,可治湿热郁蒸之黄疸,如栀子柏皮汤。3、治湿热下注所致脚气肿痛、痿证,常配苍术、牛膝用,如三妙丸。若配知母、熟地、龟甲等,可治阴虚火旺之痿证,如虎潜丸。4、治阴虚火旺,潮热盗汗、腰酸遗精,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并配生地黄、山药等,如知柏地黄丸;或配熟地黄、龟甲,如大补阴丸。5、治疮疡肿毒,内服外用均可,如黄连解毒汤以本品配黄芩、黄连、栀子煎服;又如二黄散以本品配大黄为末,醋调外搽;治湿疹瘙痒,可配荆芥、苦参、白鲜皮等煎服;亦可配煅石膏等份为末,外撒或油调搽患处,如石黄散。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主治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热毒疮疡,烧烫伤,瘀血诸证,湿热痢疾、黄疸、淋证。生大黄泻下力强,故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力减弱。酒制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宜用于瘀血证。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证。1、治阳明腑实证,常与芒硝、厚朴、枳实配伍,以增强泻下攻积之力,为急下之剂,如大承气汤;若大黄用量较轻,与麻仁、杏仁、蜂蜜等润肠药同用,则泻下力缓和,方如麻子仁丸。2、治里实热结而正气虚者,当与补虚药配伍,以攻补兼施,标本并顾。3、治热结而气血不足者,配人参、当归等药,方如黄龙汤;如热结津伤者,配麦冬、生地、玄参等,方如增液承气汤;若脾阳不足,冷积便秘,须与附子、干姜等配伍,如温脾汤。4、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常与黄连、黄芩同用,如泻心汤。5、治上消化道出血,现代临床单用大黄粉,有较好疗效。6、治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证,与黄芩、栀子等药同用,如凉膈散。7、治热毒痈肿疔疮,常与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同用。8、治肠痈腹痛,可与牡丹皮、桃仁、芒硝等同用,如大黄牡丹汤。9、治乳痈,可用与粉草共研末,酒熬成膏的金黄散。10、治口疮糜烂,多与枯矾等份为末擦患处。11、治烧烫伤,可单用粉,或配地榆粉,用麻油调敷患处。12、治妇女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者,常与桃仁、土鳖虫等同用,如下瘀血汤。13、治妇女瘀血经闭,可与桃核、桂枝等配伍,如桃核承气汤。14、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与当归、红花等同用,如复元活血汤。15、治肠道湿热积滞的痢疾,单用一味大黄即可见效,或与黄连、黄芩、白芍等同用。16、治湿热黄疸,常配茵陈、栀子、如茵陈蒿汤;治湿热淋证者,常配木通,车前子、栀子等,如八正散。
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 1、益母草配香附:益母草主入血分,长于活血调经;香附主入气分,长于疏肝解郁两药伍用,使气顺血行,活血行气化瘀之功增强。适用于血瘀气滞之月经不调、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等。2、益母草配仙鹤草:益母草长于活血调经,祛瘀生新;仙鹤草长于收涩止血,兼能扶正。两药配伍,通涩并用,通不破泄,涩不留邪,相反相成,共奏祛瘀调经止血之功适用于瘀血阻滞所致崩漏下血、月经过多、产后恶露不止等。3、益母草配红花:益母草祛瘀生新,调经止痛;红花善行血滞,活血止痛。两药伍用,活血祛瘀,调经止痛作用增强。适用于瘀血所致的腹痛、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行及跌打损伤,瘀血伤痛等。4、益母草配当归:益母草长于活血调经,祛瘀生新,行血而不伤新血;当归长于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补血而兼能和血。两药伍用,补而不滞,活而不破,共奏活血养血调经之功。适用于血虚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下血等。
杜氏降糖法疗效如何?
本文2023-10-04 02:27:1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5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