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同尘是怎样的心境 和光同尘的出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3收藏

和光同尘是怎样的心境 和光同尘的出处,第1张

1、和光同尘在心境上多显现为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具备和光同尘心境人,通常在宇宙中与自然是和谐的关系,其特点是静,其工作是疏导,所寻找的是如何认同、如何把复杂变为朴素和太初,会找到事物的本质,因此多是服从现实并把问题客观化,减少自身的疏忽,与世无争。

2、出自《道德经》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道德经》第五十六章: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上善若水、天长地久和光同尘出自于《道德经》。

“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它的字面含义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样, 可以滋养与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任何东西。

“天长地久”出自《道德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意思为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

“和光同尘”是一个成语,一般理解为一种不露锋芒和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也有人将其理解为“与光合二为一,化为俗世的尘土一样,随着时代的变化来施展自己的才能”。

《道德经》中的原文是“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本意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具体体现。

1、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意思是做人要与光合二为一,能够化为尘土一般,随着时代的变化顺应自然改变,同时实现自身的才华。

2、和光同尘,与时舒卷出自《晋书·宣帝纪论》:“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解释为:与光合二为一,化为俗世的尘土一般,随着时代的变化来施展自己的才能,温和的光芒与尘土一样不张扬,顺应时势,屈伸舒缓,敛鳞藏翼蓄志待时,随时关注风云变幻。这句话最早应该出自《老子》。

《晋书·宣帝纪论》:“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道德经》第四章和第五十六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和生产工作总结、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用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本意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也是一种处世态度,“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需“和光同尘”。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和光同尘是怎样的心境 和光同尘的出处

1、和光同尘在心境上多显现为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具备和光同尘心境人,通常在宇宙中与自然是和谐的关系,其特点是静,其工作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