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风内动可见:
肝风内动可见:
A. 横目斜视
B. 目睛微定
C. 双睑下垂
D. 瞳也扩大
E. 昏睡露睛
肝风内动可见横目斜视。
目睛微定,指病人两眼固定,不能转动,分为三种情况。
1 瞪目直视 指两眼目视前方而不转动,为精血亏损,筋脉失养,脏腑衰改所致,属病危。
2 戴目反折 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疭,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也。戴眼反折指两眼正视,不能转动的症状,常兼项强抽搐,角弓反张,多见于惊风,痉厥或为脏腑精气衰极而肝风内动之危候。
3 横目斜视:两目固定侧视,属肝风内动之危重证候,因足厥阴肝经系于目,肝风内动牵引目系故可见横目斜视,但也有先天者,应于区别。
瞳孔:正常人瞳孔圆形,双侧等大,直径为3-4mm,对光反应灵敏,眼球运动随意。
1 瞳孔缩小,多属肝胆火炽所致,或劳损肝肾,虚火上扰,亦可见于川乌、草乌、毒蕈,有机磷等中毒所致。
2 瞳孔散大,多属肾精耗竭,属病危。亦可见于杏仁中毒,或药物性瞳孔散大。
21 一侧瞳孔散大,可见于温热病热极生风证,中风,颅脑外伤或颅内肿瘤等病人属危候。
22 两侧瞳孔完全散大,为脏腑功能衰竭,阴阳即将离决,濒临死亡的重要揭示之 。
昏睡露睛:指昏昏欲睡,睡时胞睑未闭而睛珠外露的症状,属脾胃虚衰,或泄泻伤津和慢脾风的患风。
[FS:CONTENT_START]
肝风
某 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动变。甘酸之属宜之。(肝阴虚)
生地 阿胶 牡蛎 炙草 萸肉炭
王 阳挟内风上巅。目昏耳鸣不寐。肝经主病。
熟地炙 炙龟甲 萸肉 五味 磁石 茯苓 旱莲草 女贞子
曹 (三二)辛寒清上。头目已清。则知火风由脏阴而起。刚药必不见效。缓肝之急以熄风。滋肾之液以驱热。治法大旨如此。
生地 阿胶 天冬 元参 川斛 小黑豆皮
陈 (四五)操持烦劳。五志阳气。挟内风上扰清空。头眩耳鸣。目珠痛。但身中阳化内风。非发散可解。
非沉寒可清。与六气火风迥异。用辛甘化风方法。乃是补肝用意。
枸杞子 桂圆肉 归身 炙草 甘菊炭 女贞子
陆 (四二)肝风阳气。乘阳明之虚上冒。牙肉肿痛。议和阳熄风。
生地 阿胶 牡蛎 天冬 茯神 川斛 旱莲草 女贞子
凌 交节病变。总是虚症。目泛舌强。脊背不舒。溲淋便涩。皆肾液不营。肝风乃张。当宗河间浊药轻服。名曰饮子。
熟地(五钱) 咸苁蓉(八钱) 炒杞子(三钱) 麦冬(二钱) 云苓(一钱半) 川石斛(三钱)生沙苑(一钱) 石菖蒲(一钱) 远志肉(四分) 饮子煎法。
胡 缓肝润血熄风。
制首乌 杞子 归身 冬桑叶 三角胡麻 柏子仁 茯神 天冬 黑 豆皮 蜜丸。
某 高年水亏。肝阳升逆无制。两胁 如热。则火升面赤。遇烦劳为甚。宜养肝阴和阳为法。
九蒸何首乌(四两) 九蒸冬桑叶(三两) 徽州黑芝麻(三两) 小黑 豆皮(三两) 巨胜子(二两即胡麻) 浸淡天冬(去心一两)真北沙参(二两) 柏子仁(一两半去油) 云茯神(二两) 女贞实(二两)
上为末。青果汁法丸。早服三钱。开水送。
张 (氏)肝阳虚风上巅。头目不清。阳明脉空。腰膝酸 。议养血熄风。
菊花炭 熟首乌 牛膝炭 枸杞子炭 黑 豆 茯神
沈 冲气左升。当镇肝摄肾。(肝肾阴虚)
地黄 阿胶 萸肉 淡菜 茯苓
丁 (四三)因萦思扰动五志之阳。阳化内风。变幻不已。夫阳动莫制。皆脏阴少藏。自觉上实下虚。法当介以潜之。酸以收之。味浓以填之。偏寒偏热。乌能治情志中病。
熟地 萸肉 五味 磁石 茯神 青盐 鳖甲胶 龟版胶 即溶胶为丸。
朱 (妪)心中热辣。寤烦不肯寐。皆春令地气主升。肝阳随以上扰。老年五液交枯。最有痫痉之虑。
生地 阿胶 生白芍 天冬 茯神 小黑 豆皮
程 (氏)伏暑深秋而发。病从里出。始如疟状。热气逼迫营分。经事不当期而来。舌光如镜。面黯青晦。而胸痞隐痛。正气大虚。热气内闭。况乎周身皆痛。卫阳失和极矣。先拟育阴驱热。肝风不旋。不致痉厥。五日中不兴风波。可望向安。
生地 阿胶 天冬 麦冬 麻仁 生牡蛎
金 (女)温邪深入营络。热止。膝骨痛甚。盖血液伤极。内风欲沸。所谓剧则螈 。痉厥至矣。总是消导苦寒。冀其热止。独不虑胃汁竭。肝风动乎。拟柔药缓络热熄风。
复脉汤去参姜麻仁 生鳖甲汤煎药。
王 (氏)痛从腿肢筋骨。上及腰腹。贯于心胸。若平日经来带下。其症亦至。此素禀阴亏。冲任奇脉空旷。凡春交。地中阳气升举。虚人气动随升。络血失养。诸气横逆。面赤如赭[FS:PAGE]。饥不欲食。耳失聪。寤不成寐。阳浮。脉络交空显然。先和阳治络。
细生地 生白芍 生鳖甲 生龟甲 生虎骨 糯稻根煎药送滋肾丸(一钱半)
又 前用滋肾丸。痛缓。面浮跗肿。血气俱乏。内风泛越。经言风胜则动。湿胜则肿。阴虚多热之质。议先用虎潜丸。每服四钱。四服。
某 (五三)下元水亏。风木内震。肝肾虚。多惊恐。非实热痰火可攻劫者。
生地 清阿胶 天冬 杞子 菊花炭 女贞实
胡 久病耳聋。微呛喉中不甚清爽。是阴不上承。阳挟内风。得以上侮清空诸窍。大凡肝肾宜润宜凉。龙相宁。则水源生矣。
人参(一钱秋石一分化水拌烘干同煎) 鲜生地(三钱) 阿胶(一钱) 淡菜(三钱) 白芍(一钱) 茯神(一钱半)
又 阴虚液耗。风动阳升。虽诸恙皆减。两旬外大便不通。断勿欲速。惟静药补润为宜。照前方去白芍。加柏子仁。
又 大便两次颇逸。全赖静药益阴之力。第纳食未旺。议与胃药。
人参 茯神 炒麦冬 炙甘草 生谷芽 南枣
又 缓肝益胃。
人参 茯神 生谷芽 炙甘草 木瓜 南枣
周 怒动肝风。筋胀胁板。喉痹。
阿胶 天冬 柏子仁 牡蛎 小麦
吴 脉弦小数。形体日瘦。口舌糜碎。肩背掣痛。肢节麻木。肤腠瘙痒。目眩晕耳鸣。已有数年。此属操持积劳。阳升。内风旋动。烁筋损液。古谓壮火食气。皆阳气之化。先拟清血分中热。继当养血熄其内风。安静勿劳。不致痿厥。(阳升血热)
生地 元参 天冬 丹参 犀角 羚羊角 连翘 竹叶心(丸方) 何首乌 生白芍 黑芝麻 冬桑叶 天冬 女贞子茯神 青盐
某 (妪)脉右虚左数。营液内耗。肝阳内风震动。心悸眩晕少寐。(心营热)
生地 阿胶 麦冬 白芍 小麦 茯神 炙草
吉 (三五)心悸荡漾。头中鸣。七八年中频发不止。起居饮食如常。此肝胆内风自动。宜镇静之品。佐以辛泄之味。
如枕中丹。(风阳扰神)
王 (氏)惊悸。微肿。内风动也。
人参 龙骨 茯神 五味 煨姜 南枣
曹 肝胆阳气。挟内风上腾不熄。心中热。惊怖多恐。进和阳镇摄方法。
龟甲 龙骨 牡蛎 茯神 石菖蒲 远志
又 神识略安。夜不得寐。胸脐闲时时闪烁欲动。乃内风不熄也。进补心法。
生地 丹参 元参 茯神 枣仁 远志 菖蒲 天冬 麦冬 桔梗 朱砂
王 (氏)神呆不语。心热烦躁。因惊而后。经水即下。肉腠刺痛。时微痞。头即摇。肝风内动。变痉厥之
象(血去阳升)
小川连 黄芩 阿胶 牡蛎 秦皮
陈 (妪)虚风麻痹。清窍阻塞。(风阳阻窍)
天麻 钩籐 白蒺藜 甘菊 连翘 桑枝
包(妪)右太阳痛甚。牙关紧闭。环口牵动。咽喉如有物阻。乃阳升化风。肝病上犯阳络。大便欲闭。
议用龙荟丸。每服二钱。
又 肝风阻窍。脉象模糊。有外脱之危。今牙关紧。咽痹不纳汤水。虽有方药。难以通关。 当刮指甲末。略以温汤调灌。倘得关开。再议他法。另以苏合香擦牙。
郑 (三九)脉右弦。头胀耳鸣火升。此肝阳上郁。清窍失司。
细生地 夏枯草 石决明 川斛 茯神 桑叶
&[FS:PAGE]nbsp; 陈 夏季阳气暴升。烦劳扰动。致内风上阻清窍。口 舌强。呵欠。机窍阻痹不灵。脉数。舌胎。忌投温散。乃司气所致。非表邪为病也。(络热窍痹)
犀角 羚羊角 郁金 菖蒲 胆星 钩籐 连翘 橘红 竹沥 姜汁
又 清络得效。火风无疑。忌投刚燥。
犀角 羚羊 郁金 菖蒲 连翘 生地 元参 广皮 竹沥 姜汁
又 脉数面赤。肝风尚动。宜和阳熄风。
鲜生地 元参 羚羊角 连翘 菖蒲根 鲜银花 麦冬
汪 如寐舌喑。面赤亮。汗出。未病前一日。顿食面颇多。病来仓猝。乃少阴肾脏阴阳不续。厥阴肝风突起。以致精神冒昧。今七八日来。声音不出。乃机窍不灵。治法以固护正气为主。宣利上焦痰热佐之。若地冬养阴。阴未骤生。徒使壅滞在脘。急则治标。古有诸矣。挨过十四十五日。冀有转机。(痰热阻窍)
人参 半夏 茯苓 石菖蒲 竹沥 姜汁
江 左胁中动跃未平。犹是肝风未熄。胃津内乏。无以拥护。此清养阳明最要。盖胃属腑。腑强不受木火来侵。病当自减。与客邪速攻。纯虚重补迥异。(肝胃阴虚) 酸枣仁汤去[FS:CONTENT_END]
5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至真要大论》
早上好,周末好,已经看到群里有337位朋友了,你们真是太厉害了,我得赶紧准备了,所以今天我们就先分享“肝系统”的知识。这次讲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这里先解释什么叫“掉”。就是肢体的动摇叫做“掉”,头昏眼花叫做“眩”。头昏昏胀胀或者眼睛看不清东西。由内风引起的,都属于肝脏的疾病,都是内风引起的,都属于肝脏的疾病。
再重复一遍,就是各种因为内风引起的疾病。我们有内风和外风,外风就是你们看到的大风。那这个将来再讲“内伤七情外感六*”的“六*”,这是外风引起的疾病。那因为内风引起的疾病,表现为肢体的动摇和头昏眼花,多属于肝的疾病,厥阴风木。
为什么要先从这个“病机十九条”去讲解呢?将来还要去跟大家讲解五脏系统。所谓的这种对应关系就是中医的映射关系。中医会把这些症状直接描述成其中某一种证型症状。内伤的七情外感六*,然后都对应在五脏系统。在哪里诊察就在哪里治病,知道是肝的系统就在肝的经络上。去取穴位,知道是肝的问题就用那么芍药啊等等这些调肝。所以要首先把握证型辨证论治。从症状推导证型,对应到五脏系统诊治。
6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从今天开始我们家快一点速度,每天讲一个脏腑的系统。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之后我们就紧跟着讲这一句。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这句话的意思呢就是说,古人把肝脏的这种性质的比做将军,有勇有谋的将军。大家一定要记住就说将军有两个特质,第一他有勇,第二个他有谋。只有勇只会发脾气不能称之为大将。只有谋略,没有勇气冲锋陷阵,也不是一个大将。将军一定是这样的,就做这个有勇有谋。你看古来的大将,文天祥,辛弃疾,能文能武。能思考能带兵打仗。
大家经常讲:有头脑没脾气是高级的人物,有头脑有脾气的是二级的,没头脑但是有脾气的这个就不说了。所以的话呢大家我们要去反观自身。应该有谋略,但也有胆量去冲锋陷阵,这个时候我们叫有勇有谋,勇者不惧。这个里面的将来刚才提到一个词叫有胆量,肝和胆,是互相为表里的这个后面我们再讲。
肝的主要功能的是藏血和主疏泄。好啦!我们要记住的几句话就是 肝藏血,肝主疏泄。 这个是重点,一定要记住。那古人概括肝是“体阴而用阳”。体阴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肝的是储藏血液的器官。用阳的意思,就说它能够去疏泄全身气机。这个叫做 肝藏血,肝主疏泄,肝体阴而用阳 。
针灸之前先去开四关,就说在他的合谷和太冲上面先去扎针,把全身的气机先调整开。全身的气机充满以后再去针灸,得气会好一点,气血的运行会好一点。刘伟老师讲还可以用到胆的的丘墟穴。凡十一脏皆取于胆,这里边的一个观点就是:肝胆的气机疏泄。
贺普仁老先生治疗胆结石,一针透两穴的方法是丘墟透照海穴。
肝主疏泄的这个功能呢还反映了肝的生理特性是主升主动,尤其他讨厌抑郁。我们不让将军上战场打仗了,我们把他关在牢狱之中,这样是让将军最烦的一件事儿。
如果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全身的气机就会通畅。尤其是脾胃运化功能就会正常。人的心情舒畅,男女的生殖功能都会好,肝经络阴器。就是你的生殖系统的尤其是外阴上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一般都会跟肝有关系。有一次一个男生的外生殖器上红肿到即将要溃疡的状态。当时用龙胆泻肝丸,泄下注湿热。
有一款药名字是气滞胃痛颗粒,尤其是女性爱生气。更年期肝木克了脾土。用气滞胃痛颗粒去调肝,这个脾胃能够再去恢复他的胃动力。
肝的疏泄功能不可以不足但又不能太过,所以中国的文化都讲究讲究中庸,你一点脾气没有。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也不行。如果太过也不行,伤着别人伤到自己,叫: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
舒解不及就是舒解的不够,肝气郁结在肝系统里面,造成血瘀,情绪的不快,范英志老师就在讲:没有不肝郁的女子,每个女子都肝郁。另一方面的就是说肝疏泄太过的就会导致,肝气上逆。肝风内动!就会出现这个眩晕的症状,甚至的会出现半身不遂,半身不遂是由于风和痰引起的。所以要小心呐!血随气涌,甚至于溢出脉外。生气的人青筋暴起,有的太过了直接血管爆裂。
不论情绪郁闷还是说情绪的暴怒,就是一个是气郁一个是暴怒,他都是肝的问题。都会直接影响人的思维,这个时候人的智商会降低吗?所以不要生气,不要生气。
所以说肝的正常的疏泄和人的正常思维谋略是有密切关系的,所以呢,叫做谋略出焉。肝是将军之官谋略出焉。有一个上海的老师。我非常佩服他,非常喜欢他,他是疏肝派。中医有补肾,有补脾。他认为,肝是五脏六腑的契机。治疗肝病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的肝主疏泄,主藏血的特征来对调达肝脏。古人讲五脏只有肝是特别易动而难静的,而且肝一病马上就会牵连其他脏腑。
7 “肝者,罢极之本。”《素问·六节脏象论》
“肝者,罢极之本。” 疲倦的“疲”是疲劳的意思。这句话是说肝是导致疲劳的根本。原因有三个,一个是肝主筋。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肝主筋中筋的主关节。筋脉都是靠肝聚阳的。如果肝虚,肝血虚了呢,血虚不能养全身的器官脏器的。肝血虚肝虚了。筋脉就会失养,那筋脉失养全身的胳膊不能用力。
第二,肝体因而用阳。第三个调节血量。如果人静下来的时候那个血是回流到肝脏里面的,如果肝不藏血,那血液就不能够去推动到其他的地方。
肝藏血,主疏泄,体阴用阳。盛世多肝郁。没有不肝郁的女人。
社会生产加快,那这个过程当中的自然会产生意见的不同,人就会生气,肝气郁结在那儿。那怎么办呢?今天就要分享刮痧,刮肝区。
�
第四肋间往下走一点靠右的地方。在左右这一条刮痧,肝气就会舒畅肝郁的症状就会得到缓解,肋间也是治疗肝郁主要的生理位置。
肝经络阴器,肝经上达癫顶。另外,期门穴和章门穴。男生乳头下方两个手指的地方。你可以揉一下,如果痛,你就经常揉把它揉开,经络阻隔就会产生女性乳房肿块。
大腿的内侧有一个穴位叫做阴包。肝气不舒引起的失眠,按摩这里很有效。
太冲穴,我自己扎针二十分钟以后取出来脚会变得很轻松。
总结一下,肝主藏血肝主疏泄,体阴而用阳。盛世多肝郁,没有不肝郁的女子。肝经的不通畅,或者是暴怒都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不要发脾气。按揉期门、阴包、太冲。
-
肝为“罢极之本”,出自《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气血,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古文“罢”,《集韵》云:“罢或作罴”,即棕熊。《尔雅。释畜》曰:“罴,如熊,黄白文。注:似熊而长头高脚,憨悍多力,能拔树木。”《尔雅。翼》曰:“罴,则熊之雌者,力尤猛。”极,《说文》曰:“栋也”。徐曰:“极者,屋人之栋,今人谓高及甚为极义也。”综上所述,罢极是指力大而耐劳之义。肝为罢极之本,是指肝为人体力量强大至极并能耐受疲劳的根本。
肝为“罢极之本”主要表现在:其一,木曰曲直,筋主屈伸,同气相求,人体关节的曲伸、肢体的运动,由乎筋之驰张,筋之运动而形成的曲伸,类同“木曰曲直”之性,故筋之功能与肝有关。其二,肝藏血,血养筋。筋,即筋膜,其附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连结关节、肌肉,主司运动的组织,包括现代医学的肌腱、韧带等。故《素问。五脏生成》曰:“诸筋者,皆属于节。”筋之功能,依赖肝血之濡养,“食气于胃,散精于肝,气于筋”(《素问。经脉别论》),肝血充足,筋膜得养,关节运动灵活有力。故曰:“肝主筋”(《灵枢。九针论》),“肝生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肝藏筋膜之气也”(《素问。平人气象论》)。由于人之运动,由乎筋力,筋之充养,源于肝血。故肝血充足,则筋力强健,运动灵活,且能耐受疲劳,故《素问。五脏生成》曰:“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医门法律。肝脏赋》说:“人身运动,由乎筋力所为,肝养筋,故曰罢极之本。”张介宾在《类经。藏象类》中亦云:“人之运动,由乎筋力,运动过劳,筋必罢极。”若久行久动,则筋力疲惫,即所谓“久行伤筋”(《素问。宣明五气》)。若肝血亏虚,筋膜失养,则见肢体麻木,筋力减退,甚或屈伸不利,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膝者,筋之府也。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人至老年,筋力衰退,活动不便,易于疲劳,即是年老血亏,筋膜失养之故。故《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肝血亏虚,血不养筋,还可引起手足震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症;若邪热炽盛,侵入营血,灼伤津血,筋失所养亦可出现手足抽搐,甚至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症。以上两种病证,皆称为“肝风内动”,亦名“内风”。其病机虽不相同,一为“血虚生风”,一为“热极生风”,但其实质相同,皆为肝之津血亏虚、筋失所养所致。清代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六经方药》中说:“血虚生风者,非真有风也,实因血不养筋,筋脉拘挛,伸缩不能自如,故手足瘛纵,类似风动,故名曰暗风,通称肝风。温病后期多见此证,以热伤血液故也。”可见肝为“罢极之本”,是对肝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概括。
肝为“罢极之本”对于临床有关病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主筋,筋司运动,故由筋之运动失常而致的震颤、抽搐等症多与肝脏有关。临床上根据肢体运动、关节屈伸状况,可以诊察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如《景岳全书》所说:“凡阴虚血少之辈,不能营养筋脉,以致抽挛僵仆者,皆是此证。如中风之有此者,必以年力衰残,阴之败也;产妇之有此者,必以去血过多,冲任竭也;疮家之有此者,必以血随脓出,营气涸也。……凡此之资,总属阴虚之症,盖精血不亏,则虽有邪干,亦断无筋脉拘挛之症。”因此,临床所见,肢体蠕动、麻木不仁、不能不久行者,多属阴血亏虚,筋失所养。治应滋阴养血、柔肝熄风;若手足抽搐、全身颤动,甚或牙关紧闭、角弓反张者,多为热盛伤津、筋失所养,治当清热凉血、平肝熄风。
中医认为,风邪为百病之长,是外感病邪的先导。风邪具有「善行而数变」的特点,所谓「无常方」,即无常规。风邪客于人体,无处不及,或在皮肤,或在经脉,或在脏腑,为病变化多端。
五脏风
《素问·风论》(简称《风论》)云:「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皏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指口舌极焦燥),善怒吓,赤色,病甚则言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咽)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惰,四肢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炱,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
可见,五脏风病各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如肺风咳嗽短气,心风舌焦语言不利,肝风善怒,脾风四肢倦怠,肾风面部浮肿等。然不论其何脏风病,均有「多汗恶风」之症,这是风病突出的症状特点。
脑风
《风论》云:「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风邪侵入风府穴,循督脉而上入于脑,出现头巅疼痛之疾,便是脑风。此外尚有一种「首风」,由于沐浴汗出,风邪乘虚侵入头部、皮毛,《风论》所谓「新沐中风,则为首风」。症见头面多汗恶风,头痛不能外出。证与脑风相类。
内风
《风论》云:「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入房则内耗其精,汗出则外泄其气,气精两虚,风邪乘虚而入,是为内风。此「内风」是由精气内虚,风邪外入所致,它与后世所说的「肝风内动」完全有别。
漏风与泄风
《风论》云:「饮酒中风,则为漏风。」因饮酒之后而被风邪乘虚入中者,名曰漏风,亦称酒风,表现为「多汗,喘息,恶风,口干善渴,不能劳事」。《风论》又云:「外在腠理,则为泄风。」因风邪侵犯腠理,使毛孔疏张,肌表不固,乃至「多汗,汗出泄衣上,口中干,上渍,其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则(而)寒」。漏风与泄风症状基本相似,病因稍有差异。
劳风
《素问·评热病论》云:「劳风法在肺下……使人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从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也。」劳风是因劳而虚,因虚受风,风邪犯肺化热引起的恶风振寒、咳吐脓痰而兼喘促的病证。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则将此列为「风热候」。
疠风
亦称大风,即麻风病。《风论》云:「疠者,有营气热胕(腐),其气不清,故使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素问·长刺节论》又云:「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
疠风是由风邪客于皮肤肌肉,内侵血脉之中,郁而化热,使血败肉腐。
偏风与风痱
偏风又名偏枯,即半身不遂。张景岳谓:「偏枯者,半身不遂,风之类也。」偏风或由风邪侵入人体之一侧,致使营卫虚衰,肢体失养所致,《灵枢·刺节真邪》所谓:「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或为风中五脏六腑之俞穴,阻塞经脉气血所致,《风论》所谓「风中五藏六府之俞,亦为藏府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
风痱是指中风入深而致肢体不能随意运动,并兼神志不清的病证。《灵枢·热病》所谓「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
偏枯与风痱,均有肢体不能随意运动之症,然偏枯是半身不遂,其神志清楚,病邪较浅;风痱则是四肢不收,其神志欠清,甚则语言不利,病邪较深。
《楼氏纲目》云:「其偏枯,身偏痛,而言不变,志不乱者,邪在分腠之间,即仲景、东垣所谓邪中腑是也。痱病无痛,手足不收,而言喑志乱者,邪入于里,即仲景、东垣所谓邪中脏是也。」
一、肝、胆
《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疏肝散,抑郁胸闷太息短,胁肋胀刺两相兼,急躁易怒病在肝,经期不调乳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
《肝血虚证》
肝血虚证见雀目,头晕眼涩肢麻木,胁肋隐痛面无华,手足震颤难持物,行则肢摇立不稳,视物昏花足难步,甲枯舌淡脉弦细,草枣木瓜加四物。
《肝阴虚证》
肝阴虚证一贯煎,视物模糊两眼干,胁痛潮热或低热,盗汗唇燥口苦烦,舌红少津尿黄赤,便结咽干细数弦。
《肝胆湿热》
湿热之邪在肝胆,身目俱黄腹胀满,口苦胁痛带下黄,尿道灼痛尿黄短,纳呆舌腻脉数弦,龙胆茵陈用之痊。
《肝火上炎》
肝火上炎面目红,口苦咽干耳鸣聋,头痛眩晕烦易怒,胁肋灼痛耳流脓,舌红苔黄脉弦数,泻肝龙荟用之雄。
《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头晕眩,耳聋耳鸣口咽干,失眠健忘肢麻震,目涩舌红脉急弦,麻震天麻钩藤饮,晕眩杞菊地黄丸。
《肝风内动总歌》
肝风内动分四种,肝阳热血阴虚风,眩晕欲仆兼抽搐,手足震颤为特征。
(1)肝阳化风; 眩晕欲仆头胀痛,语謇肢颤头摇动,手足麻木履不正,卒然倒地人不醒,舌红白腻弦有力,镇肝熄风便有功。
(2)热极生风; 热极生风手足抽,颈项强直目上勾,角弓反张牙关紧,高热神昏躁狂求,弦数有力舌红绛,羚羊安宫可解忧。
(3)血虚生风; 血虚生风肢体麻,手足震颤面无华,眩晕耳鸣肉瞬动,肝血亏虚不荣甲,舌淡苔白脉弦细,阿胶鸡子最容恰。
(4)阴虚生风; 阴虚生风两病源,外感热病阴液干,内伤久病肝阴虚,筋脉失养病势缓,外感卫气营血辨,内伤肝阴虚内观
《胆郁痰扰证》
胆郁痰扰卧不宁,痰热乘胆是病情,失眠眩晕且惊悸,口苦呕恶兼耳鸣,胸胁胀痛苔黄腻,黄连温胆最有灵。 (脉弦滑略数)
《胆热壅滞证》
大柴胡汤胆热壅,往来寒热便不通,尿黄口苦呕不止,两胁拘急并且疼,舌红苔黄脉弦数,少阳发热此方宗。
《肝胆虚烦不寐》
肝胆虚烦难入睡,视物昏花气力亏,易惊多梦口干苦,总由肝阴血气亏,舌淡苔白弦细数,酸枣仁汤可入寐。
《寒滞肝脉》
寒滞肝脉见寒疝,少腹冷痛牵睾丸,阴囊收缩得热缓,晄白唇青形肢寒,舌苔白滑脉迟弦,当归四逆暖肝煎。
二、心
《心气虚 心阳虚 心阳虚脱》
心气心阳阳虚脱,心悸心慌自汗多,胸闷气短动尤甚,倦怠乏力共性和;面白舌淡脉虚弱,此是气虚养心瘥; 晄白憋闷形肢冷,阳虚保元起沉疴;大汗肢厥脉微绝,参附龙牡救阳脱。
《心血虚证、心阴虚证》
心血心阴亏虚证,心悸失眠与多梦,萎黄眩晕多健忘,此是血虚无热征,唇舌淡白脉细弱,四物龙牡朱砂等; 心阴虚证见心烦,颧赤潮热口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补心朱砂安神丸。
心气阴两虚证,炙甘草汤生脉散; 心气血两虚证,补气养血八珍汤; 心阴阳两虚证,炙甘草汤补阴阳。
《心火亢盛证》
心火亢盛口舌疮,心烦失眠肤生疡,苔黄脉数舌红绛,小便赤涩移小肠,热移小肠导赤散,清心泻火泻心汤。
《痰火扰心证》
痰火扰心神志狂,轻者失眠笑无常,胡言乱语面目红,打人毁物力倍常,舌红黄腻脉滑数,礞石铁落温胆汤。
《痰迷心窍证》
痰迷心窍证属阴,情志不遂痰蒙心,神识痴呆情抑郁,胸闷痰多喉中鸣,脉滑舌淡苔白腻,开窍导痰定痫丸。
《心脉痹阻证》
心脉痹阻胸憋闷,痛引肩背左臂甚,心悸时痛如针刺,舌质紫暗与面唇,细涩结代苔多腻,薤白血府逐瘀寻。
三、脾、胃
《脾气虚证》
纳少乏力脾气虚,气短懒言困四肢,面黄苍白舌质淡,脉弱参苓术草宜;食后腹胀便溏泻,脾不运化加半橘; 久泻久痢脱垂症,气虚下陷补中宜;出血诸疾脾失统,引血归脾功效奇。
《脾阳虚证 脾胃虚寒证》
脾阳虚证阳气衰,胀满冷痛并纳呆,喜温喜按四肢冷。便溏水肿或白带,泄泻理中温阳法,水肿实脾利水来。 (舌淡胖,苔白或滑,脉沉细迟无力)
《寒湿困脾证》
寒湿困脾色晦暗,纳呆呕恶口中粘,脘腹痞闷大便溏,头身沉重体困倦,淡胖白腻脉濡缓,胃苓藿香平胃散。
《湿热蕴脾证 脾胃湿热证》
面目发**如橘,脘腹胀满不思食,恶心呕吐厌油腻,口苦发热尿黄赤,大便不调脉濡数,茵陈甘露清利湿。 (皮肤发痒,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口苦口粘)
《胃阴虚证》
胃阴虚证脘灼痛,嘈杂似饥不欲食,干呕呃逆形体瘦,口燥咽干大便实,舌绛少津脉细数,滋阴益胃诸症辞。
《胃阳虚证 胃虚寒证》
胃脘隐痛呕清水,喜温喜按面白苍,神疲乏力手足冷,脉弱无力舌淡光,温中补气补虚法,方用黄芪建中汤。 (得食痛减,舌淡苔白,食少脘痞,口不渴)
《胃阴阳两虚证》
阴阳两虚口咽干,手足心热凉指端,胃脘灼热隐痛缓,神疲乏力身畏寒,舌红少苔脉细弱,黄芪建中益胃联。 (胃脘隐痛,时作时止,纳少嗳气,自汗盗汗)(或四君子汤合益胃汤或理中汤合沙参麦冬汤)
《胃热亢盛证 胃实热证 胃火》
胃火实热见吞酸,喜冷嘈杂食不完,齿衄牙龈肿溃烂,口臭溲赤大便干,舌红黄燥脉滑数,清胃凉膈玉女煎。 (拒按)
《寒邪犯胃证 胃实寒证 胃寒》
胃寒冷痛在胃脘,遇寒加重得温减,痛势急剧形肢寒,痞胀呕恶吐后缓,苔白沉紧或脉弦,温胃散寒良附丸。
《胃腑血瘀证》
胃腑血瘀脘刺痛,不移拒按夜里重,吐血色暗柏油便,面色黧黑唇色暗,舌质紫暗脉细涩,丹参膈下失笑散。 (加:九香虫三七红花乳没生大黄刺猬皮)
《肝气犯胃 肝气不和》
肝气犯胃脘胀满,疼痛连胁嗳吞酸,嘈杂呃逆欲呕吐,舌苔薄黄脉象弦,情志郁闷烦易怒,左金沉香降气散。
《食滞胃脘 伤食证》
食滞胃脘脘胀痛,嗳腐吞酸厌食重,呕吐便臭如败卵,脘腹胀满疼拒按,舌苔厚腻脉弦滑,保和枳实导滞丸。
四、肺
《肺气虚证》
咳喘无力肺气虚,体倦气短不足息,面白自汗易感冒,懒言气怯声音低,舌淡苔白脉无力,补肺汤可补肺气。
《肺阴虚证》
肺阴虚证咳痰少,潮热咳血咽干燥,颧红盗汗五心烦,形体消瘦午后潮,舌红少津脉细数,固金扶羸治虚劳。
《痰浊阻肺证》
痰浊阻肺嗽痰多,性粘色白易咯咳,气机升降痰浊阻,胸闷气短难平卧,痰鸣脉滑苔白腻,痰浊二陈三子瘥。
《风寒束肺证》
风寒束肺止嗽散,咳嗽发热微恶寒,舌苔薄白脉浮紧,鼻塞流涕白稀痰。
《寒邪客肺证》
寒邪客肺咳嗽喘,痰稀色白形肢寒,咳喘突发伴寒象,病程长而风寒短,舌淡苔白脉迟缓,苓甘五味化寒痰。
《水寒射肺证 饮停于肺》
咳嗽喘息痰沫多,渴不多饮难平卧,小便不利或不渴,触寒身疼恶寒做,舌苔白滑脉弦紧,温肺化饮青龙瘥。
《风热犯肺证》
风热犯肺痰黄稠,咳嗽口渴痛咽喉,微恶风寒身发热,目赤鼻塞浊涕流,尖红苔黄脉浮数,轻重桑菊银翘求。
《热邪壅肺》
咳嗽痰黄肺热壅,气喘息粗鼻扇动,咳吐脓血溲便结,壮热烦渴或胸痛,舌红黄腻脉滑数,清泻痰热平喘法, 桑白皮汤清肺热,肺痈苇茎桔梗合。(清肺热用麻杏石甘汤也可)
《燥邪犯肺》
燥邪犯肺燥证俱,燥少粘连咳不易,干咳无痰鼻咽干,胸痛咳血身热寒,脉数舌苔白或黄,润肺清燥救肺汤。
五、肠
《小肠气滞证》
小肠气滞腹痛急,痛引腰背腹胀气,矢气则舒疝牵阴,肠鸣止痛理气机,薄白沉弦或沉紧,天台乌药功效奇。
《大肠液亏证》
大肠液亏便燥结,阴亏热病伤津液,咽干口臭兼头晕,状如羊粪难以解,舌红少津脉细涩,麻仁润肠病可截。 (麻子仁丸 润肠丸)
《大肠结热证》
便秘身热结大肠,痞满燥实口舌疮,潮热谵语反恶热,手足汗出或发狂,焦黄芒刺脉沉实,大承气汤燥结荡。 (腹满硬痛拒按,大便硬秘或下利清水)
《大肠湿热证》
大肠湿热便脓血,赤白粘冻黄水泄,里急后重溲便赤,腹痛口渴肛灼热,舌红黄腻脉滑数,痢芍泄翁清湿热。 (芍药汤 白头翁汤)
《湿阻大肠》
泄泻腹胀肠湿阻,腹痛纳呆肠漉漉,湿注尿少口不渴,湿停胃逆恶心吐,舌苔白腻脉濡缓,胃苓藿香正气散。
《肠痈脉证》
肠痈右少腹痛剧,湿热积滞血凝聚,拒按灼热身发热,尿黄短赤身蜷卧,舌红苔黄脉弦数,大黄牡丹泄瘀热。
六、肾
《肾阴虚证》
肾阴虚证腰膝酸,眩晕耳鸣五心烦,颧红盗汗口咽干,形体消瘦难入眠,舌红少苔脉细数,六味知柏左归丸。 (齿摇发落,遗精早泄,女子崩漏或经闭不孕,杞菊地黄丸 大补阴丸 二 至丸)
《肾阳虚证》
肾阳虚证肢畏寒,精神萎靡腰膝酸,痿泄宫寒夜多尿,晄白耳鸣头晕眩,脉沉尺弱舌白淡,金匮肾气右归丸。 (舌淡胖,脉沉细迟或微细)
《肾阴阳两虚证》
腰膝酸软形肢寒,自觉内热头晕眩,乏力耳鸣咽干燥,不孕不育饮热兼,舌胖苔薄脉细弱,左归丸合右归丸。
《肾精不足证》
肾精不足发育缓,成人早衰性能减,精少经闭不孕育,身矮智低骨骼软,脉细无力舌瘦瘪,添精河车左归丸。
《肾气不固》
肾气不固见遗精,早泄夜尿带下清,遗尿尿频胎滑动,腰膝酸软或耳鸣,面白舌淡脉沉弱,桑螵补元煎秘精。 (桑螵蛸散 大补元煎 秘精丸)
《肾不纳气》
肾不纳气见气短,呼多吸少动则喘,神疲自汗腰膝酸,偏阴偏阳两症参,阳虚参蛤肾气丸,阴虚生脉六味丸。 (偏阳虚 自汗声低,面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浮无根;偏阴虚 面赤心烦口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肾虚水泛》
肾虚水泛面白苍,身肿尿少腹满胀,腰酸形寒肿没指,咳喘心悸舌淡胖,脉沉细迟苔白滑,温阳利水真武汤。
七、膀胱
《膀胱虚寒证》
膀胱虚寒缩泉丸,晄白腰酸形肢寒,舌胖白润沉弱迟,遗尿尿频夜尿痊。
《膀胱湿热证》
膀胱湿热尿涩短,尿频尿急痛不减,排尿灼热见砂石,尿血发热膀胱炎,舌红黄腻脉滑数,清热八正石苇散。 (湿热可致腰痛,清热利水通淋方用八正散;尿有砂石为主症者方用石苇散)
《膀胱湿浊证》
膀胱湿浊尿白浊,如脂如膏排尿涩,舌淡苔逆脉细数,荜泻六味真不错。(荜泻分清饮 六味地黄丸)
血府逐瘀汤证诀
头痛胸疼药无效,饮水即呛冒急躁,胸不任物或任物,天亮汗出呃声高,干呕晚发一阵烧,心跳心忙肝气病, 唇青舌白脉细涩,血府逐瘀诸症消。
气证(气滞 气逆 气虚 气陷 气脱)
气滞四磨加四逆,气逆五磨加四七,气虚本为四君子,气陷补中能升提,气脱四味回阳饮,加入参附龙牡剂。
血证(出血 血瘀 血虚)
出血槐花咳血方,小蓟饮子黄土汤, 瘀血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皆可尝,血虚养荣兼四物,当归补血简便方。
津液
津亏口渴便秘结,沙参麦冬共增液,津液积聚痰与饮,二陈五皮治各别。
伤寒六经辨证汤证诀
六经太阳属麻黄,中风有汗桂枝汤,阳明经证使白虎,腑实日晡承气汤,少阳宜和小柴胡,太阴入脾理中乡, 少阴阳虚四逆暖,阴虚阿胶鸡子黄,厥阴乌梅安蛔方。
温病汤证诀(卫气营血)
卫分银翘用辛凉,入气渴烦白虎挡,肺热壅盛为麻杏,腑实宜攻承气汤,热扰胸膈栀子豉,入胆蒿芩入少阳, 入营清营为转气,入血犀角兼地黄。
三焦辨证汤证诀
上焦入卫桑菊使,肺热银翘和麻杏,邪陷心包厥神昏,清宫送服安宫治,热入中焦白虎清,热结腑实承气攻, 湿热中焦热不扬,雷氏芳香化湿证,下焦伤肾劫真阴,复脉加减可回春,虚风内动多震颤,大定风珠是福音。
阴阳
阳盛清热使白虎,阴盛理中四逆阻,阳虚八味地黄丸,知柏地黄治阴虚,阴盛格阳假热象,四逆白通急煎服, 阳盛格阴四肢逆,承气荡热须急图,亡阳大汗参附暖,亡阴独参饮自苏。
表里
表寒荆防为败毒,表热银翘脉数浮,表虚桂枝能解肌,表寒麻黄恶寒除,里寒附子理中汤,里热口苦用白虎, 里虚十全可大补,表里俱病喘汗出,葛根芩连把病驱,里实承气能通腑,半表半里小柴胡。
寒热
实寒腹冷用良附,虚寒理中四逆扶,实热白虎或承气,大补阴丸虚热服。
虚实
气虚扶正用四君,血虚补血四物寻,虚实夹杂降气汤,真虚假实香砂君。
编辑:朱玉玺
肝风内动是中医病证名。指肝风不因外感风邪而动者。泛指因风阳、火热、阴血亏虚所致,以肢体抽搐、眩晕、震颤等为主要表现的症候,治疗应根据不同分型选则不同类型的药物。
肝五行属木,其类似于树木,遇风摇摆。帕金森、良性震颤、走路颤抖均可称为肝风内动。肝风内动的症状具体如下:
1、蠕动、颤抖,发怒时即为动肝风;
2、如症状严重,可表现为羊角风、抽搐,痉挛、高热惊厥,以及口眼歪斜、目睛上吊、角弓反张、手拳固握等。
肝其变动为握,开窍于目,表现为发怒时握拳、瞪眼。患者应平肝熄风潜阳。也可通过食物调理。
肝风内动证是指眩晕、震颤、惊厥等症状。根据肝肾阴虚的病因,可分为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四种类型。中风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阴虚、气虚、肝火旺盛、湿气过重。血瘀等都可能引起中风。
多表现为口角歪斜、严重者甚至半身不遂等等。
治疗:
1、对于急性出血性脑中风来讲,不论症状是否轻重,一旦发现不良情况,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关的药物治疗,积极的进行止血类药物,脱水降颅压类药物。改善脑循环到保护类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
2、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来讲,在六个小时以内,是可以通过急诊溶栓治疗进行。甚至也可以通过动脉溶栓或取栓治疗。
3、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过六个小时以上,及时复查头部ct和头部核磁,明确血管形态。积极的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治疗,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预防脑梗死的进一步发展。
4、对于慢性中风来讲,积极的康复治疗,如果有康复锻炼中心,积极的进行相关的针灸推拿理疗等,恢复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
肝风内动可见:
本文2023-10-04 02:45:4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5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