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虎骨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3收藏

古籍中的虎骨散简介,第1张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虎骨散处方虎胫骨(酥炙二两)。天麻、木香、羌活、川芎、黄蓍、蒺藜(炒去刺)、青皮(炒去白)、大腹皮、桂心、槟榔、沉香、白茯苓(去皮)、核桃仁(去皮尖炒)、山芋、葛根、海桐皮、五味子、败龟板(醋浸炙)、白藓皮,各一两。甘草(炙半两)、肉苁蓉(酒浸焙一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半)。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风,腰脚疼痛,下注脚膝,行步不得;或肿痒,或在两膝肿疼痛,久疗不瘥,渐致足胫细小少力。用法用量每服二钱匕,空心临卧温酒或盐汤调下。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虎骨散处方苍耳子(微炒)、骨碎补、自然铜(酒淬细研)、麒麟竭(细研)、白附子(炮)、赤芍药,各三两。当归(去苗)、肉桂(去粗皮)、白芷、没药、防风(去苗),各三分。牛膝(去苗酒浸一宿)、五加皮、天麻(去芦)、槟榔、羌活(去芦),各一两。虎胫骨(酥炙)、败龟(酥炙),各二两。炮制上件捣罗为末,入研药匀。功能主治治风毒邪气,乘虚攻注皮肤骨髓之间,与血气相搏,往来交击,痛无常处,游走不定,昼静夜甚,少得眠睡,筋脉拘急,不能屈伸。一名乳香趋痛散。用法用量每服一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候。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卷十:虎骨散处方虎骨(涂酥炙黄)2两,败龟(涂酥炎黄)2两,生干地黄(焙)2两,何首乌(去黑皮)1两1分,芍药1两1分,蚕沙(醋炒)1两1分,羌活(去芦头)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延胡索1两,当归(锉,焙)1两半,芎1两半,牛膝(酒浸,切焙)1两半,白芷1两半,秦艽(去苗土)1两半,威灵仙(去土)1两半,槟榔(锉)1两半,皂荚子(炒)2两。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风,身体疼痛。或手足(疒帬)痹。腰股沉重,牵曳不随。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空心温酒调下,1日3次。如不饮酒,用童便1盏半,薄荷1握,

详见百科词条:虎骨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4:02:13 共624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中药里面有很多种类型的药物,除了我们常见的中草药,也就是植物药之外,还有很多动物药,而动物药除了用动物身体的一些部位之外,可能还会用到动物的分泌物等等,比如蚕沙就是一种动物分泌物。那么,一般蚕沙都有哪些入药的功效呢?

中药名蚕沙chansha

别名蚕砂、晚蚕沙、蚕矢、原蚕屎、晚蚕矢。

英文名FaecesBombycis。

来源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moriL幼虫的干燥粪便。

动物形态雌雄成虫全身皆密布白色鳞片。体长16~23厘米。翅展39~43厘米。头部较小。复眼1对。口器退化,下唇须细小。触角呈羽毛状。翅2对,前翅位于中胸部,呈三角形,较大;后翅生自后胸,较小;翅面有白色鳞片。雌性腹部肥硕,末端钝圆;雄性腹部狭窄,末端稍尖。幼虫体色灰白色至白色,胸部第2、3节稍见膨大,有皱纹。腹部第8节背面有一尾角。

产地分布为人工饲养,一年可繁殖3代。分布于全国各地,以长江以南为主。

采收加工夏季收集二眠至三眠时排出的粪便,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颗粒状六棱形,长2~5毫米,直径15~3毫米。表面灰黑色或黑绿色,粗糙,有6条明显的纵沟及横向浅沟纹。质轻脆,手捏易成粉末。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辛。归肝经、脾经、胃经。

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和胃化浊。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临床应用用量10~15克,纱布包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细末调敷患处。用治风湿痹痛、肢体不遂、风疹瘙痒、吐泻转筋、闭经、崩漏。

药理研究实验表明,蚕沙具有抗癌及光敏作用;经日光照射的蚕沙对小鸡具有钙化骨骼的作用;其水提液具有抗牛凝血酶作用,可显著延长人血纤维蛋白质凝聚时间。

化学成分含叶绿素衍生物、植醇、β-谷甾醇、羽扇豆醇、麦角甾醇、蚕沙酮、有机物、灰分、游离醇类和烃类等化学成分,以及蛋白质、18种氨基酸和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E。

使用禁忌胃肠虚弱者慎服,血不养筋、手足不遂者禁服。

配伍药方

①治风湿痛,或麻木不仁:晚蚕沙30克,煎汤,临卧和入热黄酒半杯同服。(《现代实用中药》)

②治风缓麻痹,诸节不遂,腹内宿痛:蚕沙炒黄,布袋盛,酒浸内服。(《寿世青编》)

③治风瘙瘾疹,遍身皆痒,搔之成疮:蚕沙一升,以水二斗,煮取一斗二升,去滓。温热得所以洗之,宜避风。(《圣惠方》)

④治干湿癣:蚕沙120克,薄荷15克。上为末,生油调搽之;湿者干掺之。(《卫生宝鉴》祛湿散)

⑤治带状疱疹:蚕沙30克,雄黄12克。共研末,用香油调敷患处。(《广西药用动物》)

⑥治月经久闭:蚕沙120克(炒微黄),无灰酒一壶。重汤煮熟,去滓。温饮一盏。(《内经拾遗方论》蚕沙酒)

⑦治吐血,衄血,大便下血:蚕沙30克,炒黑成炭,研末。每日2~3次。每次3克,开水送服。(《广西药用动物》)

⑧治血淋:晚蚕沙,研为末,每于食前酒送下6克。(《普济方》)

喝药时间

1、利水渗湿药清晨服用

清晨空腹宜服用具有滋补作用尤其是滋补肾阳的药物,在早餐前服用,以利于滋补药物的充分吸收;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用,可使药物迅速进入胃肠,并保持较高的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利水湿药、催吐药亦宜清晨空腹服用。

2、益气升阳药午前服用

上午宜服用益气升阳药、发汗解表透邪药。李东垣认为:“午前为阳之分,当发汗;午后阴之分,不当发汗。”还强调益气升阳药在午前服用。益气升阳药之所以午前服用,乃“使人阳气易达故也。”

3、宁心安神药睡前服

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以及有积滞、胸膈病等,服药后宜仰卧;有头、口、耳病等,服药后宜去枕而卧;有左右两肋病症时,服药后应按药性的升降作用选择睡姿,如药性升发,应择健侧卧,如药性沉降,应择患侧卧。

4、驱虫药隔夜服用

宜服用驱虫药,如乌梅丸一般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1次,空腹状态下服用驱虫中药,以利于药物的充分吸收,便于将虫体杀死排出体外。

5、泻下药饭前服用

泻下药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其治疗病位在下(肠道、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宜饭前服用,以使药性下达,因为在空腹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进入肠道,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6、治疗脾胃药餐间服

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

7、治疗心肺中药饭后服用

治疗心肺的中药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治疗病位在上(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疾病,宜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健胃药及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如甘露消毒丹等),宜饭后服用,这样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物,也宜在饭后服。

目录 1 拼音 2 《医学入门》卷八 21 组成 22 主治 23 仙酒的用法用量 3 《三因》卷二引窦朝议经进方 31 组成 32 功效 33 主治 34 仙酒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36 用药禁忌 4 《扶寿精方》 41 组成 42 主治 43 仙酒的用法用量 44 制备方法 45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仙酒 1 拼音

xiān jiǔ

2 《医学入门》卷八 21 组成

苍术2两,枸杞1两,当归1两,川芎1两,白芍1两,陈皮1两,天麻1两,晚蚕沙5钱,五加皮5钱,杜仲5钱,枳壳5钱,半夏5钱,肉桂5钱,防己5钱,牛膝5钱,桔梗5钱,木瓜5钱,白芷5钱。

22 主治

虚寒筋骨酸痛,腰脚无力。

23 仙酒的用法用量

酒浸服。

3 《三因》卷二引窦朝议经进方 31 组成

牛蒡根1斤,牛膝1斤,秦艽2两,鼠粘子2两,枸杞子(炒)1斗,苍术(蒸烂)2斤,防风2两,蚕沙2两,大麻子(炒,别研去壳)1升,桔梗2两,羌活2两。

32 功效

延年益寿。

33 主治

大风及偏风一切风疾。

34 仙酒的用法用量

日进3服,每服1大盏,温服。

35 制备方法

上锉散,无灰酒2斗,净瓷瓶内浸7日,开时不得对瓶口。

36 用药禁忌

忌面食并鱼肉动风物。

4 《扶寿精方》 41 组成

天麻半斤,当归3两,枳壳2两,枸杞2升,牛蒡子半斤,牛蒡根1斤,天麻子1升,牛膝2两,秦艽2两,苍术2两(去皮,米泔浸,瓦器蒸熟),羌活2两,防风2两,桔梗2两,晚蚕沙2两。

42 主治

手足拘挛,半身不遂。

43 仙酒的用法用量

无灰酒23斗,瓦罐浸7日,勿令面近酒,恐气触目有伤。每日空心、午、夜各温进1杯。

44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45 用药禁忌

忌鱼、面3个月。

古籍中的仙酒 《万病回春》:[卷之四]补益

二十一日。取出热服,早晚各饮一、二盏。数日见效。仙酒方一用小麦六十四斤,一半炒熟,入新布口袋内悬井中

《普济方》:[卷一百十五诸风门]诸风杂治

捏作饼子。每服三五饼子。细嚼。茶酒送下。不拘时候仙酒方(一名窦侍御遇仙酒出卫生家宝方)治诸风疾。并大

《万病回春》:[卷之四]汗证

师曰∶以汗出时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服二仙酒。二仙酒黄(蜜炒)白芍(酒炒,各五钱)桂枝(三钱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一·万病总疗万病第一]大排风散

也。须高良姜、紫葳,止六十四味,名芫花散,一名登仙酒,又名三建散。按∶后加减法中有远志,而此方中无,

《普济方》:[卷二百六十八杂录门]制酒法

古籍中的虎骨散简介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虎骨散处方虎胫骨(酥炙二两)。天麻、木香、羌活、川芎、黄蓍、蒺藜(炒去刺)、青皮(炒去白)、大腹皮、桂心、...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