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文言文就能无障碍的阅读古籍了吗?文言文的精髓在什么地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3收藏

学会文言文就能无障碍的阅读古籍了吗?文言文的精髓在什么地方?,第1张

学会文言文就能无障碍的阅读古籍了吗?这个问题因人而异。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都是文言文写作的。我们阅读这些宝贵的古籍,肯定是需要文言文功底的。但是光是学会了文言文,阅读古籍还是有困难的。因为古籍距离我们年代久远,又因为古人在引用,转述别人的观点的时候往往比较随意,并不是依据原文内容来引用的。这与我们现在的学术论文引用有天壤之别。我们在阅读时,不能仅仅认为学会了文言文就能阅读古籍。文言文的精髓在于他的一些特殊句式,重点实词的多种意思。掌握了特殊句式,积累了足够的词义才算是基本掌握了文言文。

要想学会文言文之后无障碍阅读古籍,还需要在基本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外,仍然需要借助前人的注释。比如《孟子》一书对《诗经》的引用。孟子在《孟子》中引用《诗经》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诗经》原来的意思。如果我们按照我们现代的阅读习惯,那就是每段话都很懂,但是不知道在表达什么?这需要历代专家学者的解读,比如对于《孟子》我们可以阅读东汉赵歧的《孟子》注,还有南宋朱熹的《孟子章句》,以及近代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而对于其他古籍也是如此。

一些古代特有的文化现象也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这类文化现象很繁琐,学无止境,我们需要大量的积累。所以即使懂了文言文,也不一定能看懂古籍。如何能看懂这些古籍呢?我们就需要翻阅前人的注解。在前人了解的基础上,多方考证,最终会得到满意的答案。(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

古籍修复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非常耐心。

我们知道估计不仅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同时也有很高的文化传承价值,在修复古籍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古人的智慧,学习到古人像我们传承的知识。目前很多大学已经开设了古籍修复这个专业,市面上也有很多学习古籍修复的课程。古籍修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既需要一个人有足够的文化修养,同时也需要有专业的古籍修复的知识。

一、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

有一名女孩子在短视频上发布了很多关于古籍修复的视频,虽然视频的时间非常短,但点击率已经达到了1600多万次。网友们非常好奇古籍修复,同时也觉得古籍修复非常有文化价值。目前这名女孩儿已经开设了古籍修复的工作室,现在可以独立修复很多破损的书页。

二、古籍修复需要学习专业知识。

虽然古籍修复看起来只不过是把破损的古籍补到一起就可以了,但因为这些古籍本身就已经存在残缺,也非常脆弱,所以非常需要专业手段来清理。对于那些破损已经非常严重的古籍来讲,有些时候甚至需要重新用纸浆来填充。古籍修复目前有很多专业的课程,只有出师以后才能上手。

三、古籍修复也需要足够的耐心。

当我们想要修复一张书页的时候,可能书写的大小本身并不大,但如果想彻底修复好这个书页,可能需要数天的时间。古籍修复是一件非常考验耐心的事情,也需要相关人员有足够的文化功底,门槛比较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古籍修复就是从最大程度上还原古籍本身的内容,让古籍能够重新呈现在大家面前。

网上好象没相关信息,以下是个人理解:

文献知识是古籍整理的基础和必要工具,更是整理好古籍的前提与必要条件。

说文献知识是古籍整理的基础和必要工具,是因为:没有文献上的历史记载,古籍的整理用什么做依据,最基本的按朝代、按地区分类就不可能做到,没有历史依据的整理只可能是破坏,不可能达到保护性目的;一些古籍可能有缺损、残缺,要修补、整理就要有相关知识,知道缺失了什么才能知道该补什么,又该到哪里去找这些可以补上的信息,这时候,文献就是很好的查阅资料,没有文献,就好比航海中的船只没有罗盘,它是指引古籍整理的必要工具。

做同样一项工作,不同的人来做也能区分出好坏,古籍整理也是这样,要整理好古籍,没有丰富的文献知识做后盾,在碰到问题时不可能及时、准确地做出反应,甚至可能会破坏原有的古籍信息,因此文献知识又是整理好古籍的前提与必要条件。

提到《周易》,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易经》、八卦,算命、占卜。学《易》的人一般也的确是从《易经》、八卦学起,先学阴阳、五行,象、数、义、理,再学《系辞》、《彖》、《象》……

  整个学习的过程是非常累的一件事,而且学到最后一般不外乎是这么三个结果:

  一是耐心不够,只看过叁、两本书,学了一、两家的东西就自以为懂了的人,开始用那小半桶水在那里荡:帮人家择个八字、看个风水、起个卦,或者自以为是地持这一家之说去反对其它的各家各派。反正是老子学的最正确,天下第一,地上无双;

  二是读书认真,好追根溯源的人,发现越学矛盾越多,越学越糊涂,解又解不开,放又放不下,最后干脆丢开。爷们不学了;

  三是博览群书,记忆超群又“大肚能容”的人,最后得出一个“易道广大,无所不包”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结论出来混饭吃。这也是易学界的大佬、专家、权威们的基本功。有了这个基本功也就可以收徒了,反正你问不倒我这个导师。至于究竟懂没懂,只有自己心里有数。

  当然,古今中外像本木匠一样不知天高地厚地敢站出来拍胸说:老子真的是懂了的人虽然也不少。但大多数的人,包括这些拍胸的人及以此为职业的学者们大都还是比较谦虚的,都会在私下或在心里说:《周易》真的是不好学,搞不懂。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和中国佛学研究的哲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我国的文学成就,就像这把扇子:用文言文写成的,是扇子轴上面这一块;用白话文写成的,是扇子轴下面这一块——你说要不要学?叶圣陶先生的比喻  叶老是从数量上说明文言文在我国文学成就中所占的地位,其实,我国文言文的作品不但数量多,而且远比近现代作品质量高。可以这么说:近现代诗歌,没有超过过唐诗、宋词的;近现代小说,没有超过“四大名著”的;近现代散文,没有超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的;近现代的哲学思想,没有超过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

况且,学习文言文还有下述作用。

首先,可以直接了解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我国历代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史料,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比任何国家都要丰富。但是,如果你不懂文言文,你就根本无法接触这些史料。

第三,我国古代典籍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这个宝库中充满了黄金、白银、珍珠、玛瑙、美玉、钻石……甚至是比这些宝物宝贵得多的宝物,而且这些宝物可以随便拿,随便用,愿拿多少拿多少,不但不算偷,不算抢,你“偷”多了,“抢”多了,还会受到赞扬,因为这叫做继承文化遗产。这些宝物就是可供现代科学研究使用的古代典籍。但是,如果你不懂文言文,则根本无法进入这一宝库,更别说取得其中宝物——文言文是进入这个宝库的钥匙。

举个例子来说:古籍中有大量记载洪水、干旱、地震、日食、月蚀、彗星等的资料,这对该领域科学研究是极为宝贵的资料。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就是通过搜集和研究这样的古籍资料写出《中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研究》。而国外气象学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气象记录也只有一百多年的,根据一百多年的资料,怎可能研究五千年的气候变迁呢?所以竺可桢的研究成果让国外同行大为惊异,大为羡慕,但又没有办法仿效,因为他们没有这样丰富的古籍资料可用。

借用古籍,可以进行多方面的科学研究,而且不仅是人文方面,也包括自然科学,例如关于“UFO”的研究,因为宋代的《梦溪笔谈》中就有“UFO”的记载。不信你去查这本书的卷二十一《异事》,其中说,宋朝的嘉祐年间,扬州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颗明珠,非常大……”请原谅我只提供这么一点点线索,不再继续引用和翻译,你要想知道详细,请去看原著——那可需要学懂文言文哦。

学会文言文就能无障碍的阅读古籍了吗?文言文的精髓在什么地方?

学会文言文就能无障碍的阅读古籍了吗?这个问题因人而异。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都是文言文写作的。我们阅读这些宝贵的古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