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故事:阴兵殇魂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2收藏

志怪故事:阴兵殇魂,第1张

唐朝乾元年间,书生裴玉赴京赶考,行至濮州地界,见前面出现了一座大山,拦住去路,那山巍峨高耸,延绵数十里,十分雄伟。

山脚下一条羊肠小道延伸至山中,山路崎岖,看起来并不怎么好走。此时空中乌云密布,遮住日头,天色暗淡,似乎想要下雨,裴玉犹豫不决,不知是否该继续前行,恐被大雨误在山中。

然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也无处落脚停顿,他只好硬着头皮向山中行去,希望能尽快走出山去,寻家客栈住宿。

进了深山,他顺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前行,也不知走了多久,山中渐渐起了一层薄雾,整座山都被笼罩在氤氲的雾气里,天色阴沉的可怕,四周影影绰绰,看不真切,雾气里,林木枝叶随风晃动,犹如张牙舞爪的妖魔,显得格外阴深可怖。

山林里不时发出窸窸窣窣声响,裴玉生性胆小,这时不禁有些害怕起来,悔不该当初硬要进山,他胆战心惊的走着,唯恐那浓雾中忽然窜出些豺狼猛兽来,身后陡然传来雾气凝结成的水珠滴落的啪嗒声,使得他心头一颤,他感觉身后仿佛有人在跟着他,不禁回头看了看,却只看到一片白茫茫的雾气。

心中忐忑,他不禁加快了脚步,又往前走了一段路程,忽听到前面传来阵阵嘈杂声响,像是有很多人的样子。这荒山野岭的,他正惴惴不安,能遇到人,自然让他倍感欣喜,正想要寻人结伴而行,忽的又好似想起了什么,顿时一怔,觉得有些不对劲,这深山之中,怎么可能会有人呢?况且听声音人数还不少,莫不是自己听错了?

他往前复行数十步,那声音越发的清晰起来,夹杂着人的厮杀声、兵器的碰撞声、战马的嘶鸣声、角鼓争鸣,金鼓连天,混做一团。

难道……裴玉一怔,难道前面是有士兵在打仗?这个念头一冒出来,他又摇了摇头,当今天下太平,四海晏清,又怎会起兵戈?

那这声响到底是怎么回事?裴玉心中疑惑,顺着声音往前寻去,越往前走,他心中越是震惊,前方金鼓齐鸣,声势震天,显然是有兵士在作战,只是前面的景象被雾气遮掩住,远远望去,一片白茫茫的,却是什么都看不到。

裴玉只顾着往前看,却是没有留意脚下,不知什么时候竟然走到了一山坡处,忽觉脚下一空,失去了重心,身子不由得向前跌,摔倒后顺着山坡向下滚去。

也亏得他福大命大,虽然摔得鼻青脸肿,七荤八素,却是并无大碍,他挣扎着刚想要爬起来,这时只听得耳旁传来金戈之声,抬头一看,顿时惊住了,只见此处乃是一山谷,谷中杀声震天,有两队人马正在厮杀,战场中的兵士们个个悍不畏死,眼神中透着决绝,大声怒吼着,手持刀剑向着敌人砍去。

两队人马也不知在此厮杀了多久,谷中已如同一个修罗场,残肢遍地,血流成河,而在这尸山血海中,兵士们踏着同伴的尸体厮杀,毫不畏惧,更无一人退缩。

此时天上下起了瓢泼大雨,然这雨水亦是无法将战场中的血腥之气冲淡分毫,地上流淌着的雨水已被鲜血染红,竟将整个山谷染成一片血红。

裴玉被战场中血腥的场景吓呆了,浑身颤抖不已,想要赶紧逃离这儿,却怎么也拔不动腿,他胆战心惊的望着厮杀中的士兵,有些士兵被砍掉了手脚,他们捡起断掉的手脚安插到自己身上,继续作战,浑然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一般。

看到这诡异的一幕,裴玉更加的惊恐,这景象实在让人难以置信,这还是人吗?他一时间被吓的呆若木鸡,脑中一片空白,许久才慢慢恢复过来。

来不及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裴玉现在只想逃走,他咽了口唾沫,定了定心神,小心翼翼穿过刀光剑影,躲避着士兵们,蹑手蹑脚向着山谷外面逃去,幸好那些士兵像是看不到他一样,只顾着厮杀,无人理会他。

然就在他即将走出山谷的时候,一个士兵手中拿着大刀径直向他冲来,他被吓的瑟瑟发抖,惊慌之下,跌倒在地。那士兵杀气腾腾,脸上神情凶悍,顷刻间便已来到他面前,手中已举起泛着寒光的大刀。

裴玉一时间被吓得魂不附体,心道自己今日怕是在劫难逃,然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那士兵竟然从他身上一穿而过,径直向着身后的一个敌人砍去。

刹那间,裴玉只觉一阵阴风吹过,顿觉浑身冰凉,如坠冰窟,他打了个寒颤,见自己并无大碍,也顾不得细想这些怪异之事,匆忙爬起身来向着山谷外逃去。出了山谷,亦不敢停下脚步,想起先前见到的景象,仍是后怕不已。

裴玉慌里慌张的冒雨前行,雨越下越大,他觉得身上也越来越冷,也不知是受到了惊吓还是淋雨着凉,脑中昏昏沉沉,他跌跌撞撞,深一脚浅一脚的前行,也不知走了多久,终于下了山,此时他已是精疲力尽,幸好山脚下有一小村子,他欲到村中寻一户人家借宿。

失魂落魄的进了村子,他敲开一户人家的房门,此时再也支撑不住,身子一软,昏倒过去。

待醒来时已是翌日清晨,他发现自己正躺在床上,身旁守候着一老者,老者说他昨日昏倒在了自家门口,便将他带回了家中照顾,裴玉慌忙起身道谢,却觉头重脚轻,浑身发冷,头昏目眩之下,竟险些摔倒,老者忙将他扶住,说举手之劳罢了,要他不必多礼。

老者询问他是哪里人氏,为何会昏倒在自家门口?裴玉便将自己赴京赶考,途经深山遇两军交战之事和盘托出。

老者听后眉头紧锁,说你竟见到了山谷中的那些士兵,怪不得会患病昏倒了。裴玉见老者这么说,似乎是知道些什么,便向老者询问那些士兵是怎么回事。

老者叹了口气,说你见到的那些士兵啊,他们根本就不是人。

“不是人?”裴玉一愣,想起发生在战场中的诡异场景,这才明白过来,惊诧说道:“难道他们是……”

老者点了点头,“他们啊,是鬼!你所看到的,是阴兵在交战。”

老者告诉裴玉,村子附近的那座山叫崖山,崖山中的那个山谷叫崖谷,这崖谷曾是两百多年前陈齐两国争战之地,彼时江山未统,各国战乱频繁,陈齐两国曾在崖谷中有过一次交战,虽然交战人数不多,战况却极为惨烈,两国士兵皆奋勇杀敌,悍不畏死,最后双方人马竟同归于尽,战尽了最后一兵一卒。

或许是那场大战实在过于惨烈,战士们沉浸在杀戮中无法自拔,尽管已经死去,魂魄却由于强大的执念不肯离开,仍旧徘徊于战场上,日复一日的奋勇杀敌,却不知自己已经死去,再也不能回到故里。

逢阴雨天,或是清明鬼节等阴气重的时候,那些阴兵交战的景象便会显现出来,若是被人看到,那人往往便会有厄运,轻则大病一场,重则病入膏肓,丢了性命也不罕见。

所以我们这的人都对崖山避而远之,无人敢前往,唯有一些路人不知内情,误入了崖山,见到阴兵交战的场景,皆被吓得魂飞魄丧,有些胆小之人,当即便被吓得疯疯癫癫,失了神志,纵使侥幸逃下了山,多半也会大病一场,是生是死,全凭个人造化。

裴玉听的惊骇不已,怪不得自己身子有恙,还只当是感染了风寒,原来是见了阴兵之故,老者的话虽让人难以置信,但裴玉熟读文史,对当年陈齐两国发生在此地的崖谷之战也有所知,且因那一战战况空前惨烈,使得他记忆犹新,老者所言,应是不虚。

念及自己赴京赶考,尚未展露才华,便身染重疾,生死难料,裴玉不禁悲从中来,面露哀容。老者见此忙劝慰他,让他不必过于担忧,安心在自家养病,或许过个三五日,病便痊愈了。

裴玉对这善心老者很是感激,一再道谢。

一晃过了几日,裴玉身上的病不仅没有痊愈,反而日益加重,浑身上下寒冷无比,盖上几层被子仍被冻得瑟瑟发抖,身子也日渐衰弱,已是病入膏肓。

他觉自己时日无多,悲不自胜,日日以泪洗面,老者见他如此,心有所感,也是为他哀叹不已。

然天无绝人之路,也是他命不该绝,这日老者家中来了一个借宿的道人,俗话说医道不分家,这道人擅岐黄之术,得知裴玉身患重病,便来替他瞧病,而裴玉此时已是油尽灯枯,行将就木。

老者将裴玉遇阴兵交战之事告诉了道人,道人搭眼一看,便已知晓裴玉病症的缘由,他说裴玉乃是被煞气所冲,阴气侵体,故才浑身寒冷难耐。

道人取驱邪符箓置于水中,喂给裴玉喝下,裴玉顿感周身和暖,阴邪之气被祛除,渐渐苏醒过来,明白是道人救了自己,感激不尽。

道人已知悉崖谷阴兵之事,便欲好人做到底,超度阴兵,以免路人受害,老者听了自是喜不自禁,他说他们村子里的人也被这崖山中的阴兵所困扰,不敢上山采药,如果真能超度阴兵,真是一件天大的功德。

道人说这超度阴兵须得等到阴气旺盛,阴兵显现的时候。一晃过了两日,终于等到了一个阴雨天,此时裴玉的身子也已无大碍,便与老者一起跟随道人来到崖谷,谷中果然又是金鼓齐鸣,众兵士们厮杀在一起,喊声震天。战场中血肉横飞,到处都是残肢断臂,到处都是身首异处的“人”,有些阴兵被砍掉了头颅,身子却仍耸立不倒,双手挥舞着兵器,似是仍想奋力杀敌。整个山谷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血腥味。

道人见此,眉头紧蹙,想必是也没料到这谷中景象竟会惨烈至此,他向前几步踏入战场,设坛作法,脚踏天罡步,手舞七星剑,口诵往生咒,阵阵法音回荡在山谷之中,让人闻之心生宁静平和之感,那些阴兵听后也是一怔,然却仅仅愣住了瞬息,便又厮杀在了一起。

道人的法咒越念越急,然对那些阴兵们却收效甚微,道人累的满头大汗,无奈停了下来,老者见此,上前询问道人是怎么个情况。

道人叹息说道:“这些阴兵们煞气冲天,戾气太盛,杀心不收,连我也超度不得。”

老者询问当该如何。

道人说道:“若要超度这些阴兵,须得止住他们的厮杀,让他们的戾气逐渐平息下来,杀心不再,方可超度,至于该如何做,我却一时也没什么好的主意。”

老者听罢思忖许久,仍是一筹莫展,这时裴玉忽开口说道:“兵士们打仗讲究击鼓鸣金,击鼓为进,鸣金为退,这金便是指的钲,其音与锣近似,我们何不敲锣退兵?”

道人点了点头,说此法甚妙,这些阴兵们在此厮杀百年,神志已丧,唯执着于打仗杀敌,怕是也只听得进金鼓之音。他让老者回村中取来两锣,与裴玉各自站在两军阵后,同时敲锣退兵,那些阴兵果然着了道,纷纷撤回自己阵地。

道人趁机再次设坛作法,诵咒渡魂,然却仍是毫无作用,只见那两方阴兵虽不再交战,却仍是双手紧握刀戈,彼此怒目而视,血红的双目中充满仇恨,似是要将对方生啖活吞。

道人叹息说道:“这些阴兵在此厮杀百年,杀心之盛,煞气之旺,非一时罢战所能平息,他们神志已失,唯留有杀敌执念甚重,报国信念不灭,故不肯离去,超度不得,若要超度,还得让他们恢复神志,摒弃执念,放下仇恨,心无杀意,如此方可。”

裴玉思忖了片刻说道:“兵者最思故里,在外面行军打仗,心心念念的总是回归故乡,回到妻儿亲人的身边,我们何不以乡音唤醒他们的神志?陈国人尚西曲,齐国人好吴歌,我们可将这两种曲调分别唱于他们听,当可恢复他们神志。”

道人听后说此法可行,只是却不好找这擅音律之人。

老者笑道:“这却是不难,我们村中便有一人,过去曾在戏班待过,擅唱乐曲,闲来无事,常唱些小曲给我们听,唱的那叫一个好,我与他相交甚笃,可将他喊来。”

老者言罢,便下了山,不一会儿带来一清瘦之人,那人听闻道人要超度阴兵,十分钦佩,欣然同意给阴兵唱曲之事,他进到崖谷,先后吟唱了表述离乡之情的西曲与吴歌,曲调哀婉悲伤,动人心弦,一曲乡音,让人肝肠寸断。

但见那些阴兵双目中的血红尽隐,狰狞的面容渐渐恢复了正常,他们茫然站在崖谷中,眼中神色显得有些呆滞,似乎在努力的想起什么。

道人此时口诵明心咒,帮助他们恢复神志,片刻之后,只见那些阴兵们纷纷嚎啕大哭,神情悲戚,他们记起自己已死,再也无法回到故里了。

“他们还如此年轻,有些脸庞稚气未脱,不过弱冠之岁,便已战死沙场,他们死时,或许家中尚有等待孩子归来的母亲吧!难怪乎如此悲戚,不知他们可曾后悔?”

裴玉长叹了一口气,想要去劝慰他们,却一时又不知该如何开口。

然没过多久,崖谷中士兵们的哭声便停了下来,他们哭红肿的眼中充满了决绝,脸上带着无畏,他们已死,再无后顾之忧,杀气在他们身上弥漫开来,他们之间的战斗,不死不休,死,亦不休。

两方兵士剑拔弩张,风雨欲来,整个山谷中一片死寂。

裴玉见这又要打起来,心中很是焦急,情急之下便跑到了两军之间,大声喝道:“诸位将士为国捐躯,现今已是英灵,何不就放下生前之事,化干戈为玉帛,平息仇怨,往生去呢?”

“你是何人?为何敢大胆拦于阵前?”一方阴兵中走出一将士厉声说道:“我等生为齐兵,死亦为齐鬼,生前为国杀敌,精忠报国,使得陈国贼兵不敢犯我边境,佑得百姓不遭人辱戮,死后亦要杀尽陈鬼,使之再无冒犯我齐国之心。”

此话言罢,陈国阴兵义愤填膺,大骂齐兵不知廉耻,说岂不是你们齐国冒犯在先?攻我城池,略我土地,使得我陈国百姓流离失所,饿殍满地。

齐兵则又反驳说那些城池土地难道不是三十年前被你们陈国强行吞并?身为齐国男儿,收复领土,讨回失地岂非正义之举?

两方兵士互相斥责,唇枪舌战,不到片刻,便又欲起兵戈。

这时裴玉忽开口说道:“往事已矣,陈齐两国皆已灭亡,你们又在为何而战?”

此话一出,两方兵士皆怔住了,齐齐望向裴玉,眼中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裴玉又说道:“诸位战亡后成为英灵,整日厮杀,已失神志,故不知岁月,当今已是李唐天下,距诸位战亡时已过去了两百余年,朝代更迭,陈齐两国也早已灭亡多年。”

那些阴兵们听到裴玉的话这才醒悟过来,顿时嚎啕大哭,故国已亡,信念已塌,他们心中凄楚不已。

“那……当年的陈齐之战到底谁胜谁负?”一阴兵开口问道,其他阴兵也都望着裴玉,等待着他的回答。纵使故国已丧,他们还是想要知道自己国家当年的战况。

“陈齐两国当年并未分出胜负,而是休战了,甚至后来为抵御他国,两国交好,签下了不战之约。”

“怎会!”阴兵们听到这个消息皆是一愣,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态。

裴玉长叹一声,不知该如何将这件荒唐史事讲给这些为国捐躯的忠魂们听,亦是不知该不该讲给他们听。

他停顿许久,终于还是开了口,徐徐说道:“当年的陈齐之战,名义上是因齐国欲收复失地攻打陈国而起,然据史书所载,真实原因乃是齐国当时朝廷腐败,苛捐杂税繁多,以至国内百姓四处揭竿起义,齐国政权不稳,皇帝遂对外开战,以移民愤,化解矛盾,引火国外。

此举虽令百姓的日子雪上加霜,却能保住政权,两国交战,寻个正义的名头,稍加引导,国之百姓群情激奋,一致对外,护国之心大增,纵使衣食无着落,日子过的再凄苦,饿蜉载道,也只会怪罪敌国,不会再怨及国君。此时若再有那揭竿起义之人,便会被视为叛国之徒,遭万民唾弃。”

陈齐之战打了近两年,两国死伤无数,齐国皇帝见已达到目的,遂欲休战,遣使者为陈国皇帝献上异域美貌歌姬数名,以偿其过,陈帝好美色,帝心大悦,加之年事已高,雄心已逝,苟图安乐,便应其所求,两国休战。

其后两国皆张贴黄榜,言天子深知连年征战使得大好河山生灵涂炭,百姓民不聊生,深感黎民之苦,知民心向靖,故谋不战之法,行太平之道,与敌休战,休养生息,以创太平盛世。

陈齐百姓彼时皆已饱受战乱之苦,闻两国休战,止住兵戈,纷纷喜极而泣,言天子体恤民心,为圣明之君。”

顿了顿,裴玉叹了口气又对那些阴兵说道:“崖谷之战的时候,陈齐两国已是定下休战之约,或许是这崖山太过偏僻,亦或是你们人数不多,朝廷无暇顾及,万民同乐之时,休战的消息却是忘记传达给你们,以至于使你们枉死,实是一件悲事。

后来据史文所载,当地民众曾为你们建碑立传,以慰英魂,可后来由于陈齐两国交好,共御他国强敌,祭祀两国交战士兵恐有伤国策,故朝廷下令又将碑文拆毁。”

众阴兵听罢皆神色悲愤,泣不成声,他们死的何其冤枉,为国征战,赴死沙场,本以为捍卫的是国,是家,是身后的亲人,是死得其所,死的壮烈,却不曾想自己只是国君稳固政权的棋子,被随意舍弃,何其的悲哀。

一阴兵喃喃自语,百战身死,两百余年的厮杀,到头来又是为了什么?自己这些人,又算是什么?他缓缓蹲下身子,哭的难以自己,信念的坍塌,让他心中无比的凄楚。

“你们是英雄。”裴玉上前说道:“身怀家国之情并为之而战死者,不是英雄又是什么?你们并没有做错,是当年的朝廷,当年的国君,辜负了你们。”

那些阴兵望着裴玉,没有说话,眼神中却充满了感激。

“往事已矣,前世之事,又何必为之伤怀呢?不如放下那些前尘旧事,亦放下苦楚,往生去吧!”

众阴兵世间已无留恋,亦无执念,遂皆点头同意。

道人再次设坛施法,诵咒渡魂,阴兵们的身影渐渐变得淡薄起来,最后消失不见。

此事已了,裴玉告别了道人与老者,继续赴京赶考。

多日之后,裴玉皇榜高中,得了一湘州通判的官职,湘州距崖山不远,他赴任之后,故地重游,来到崖山拜祭了死去的众将士,并让人为他们建碑立祠,唤名为殇魂祠。

鄱阳儿 宋朝时鄱阳(今江西鄱阳)南乡有一个村民,他的妻子在淳熙十年(1183)生下了一个男婴,这个男婴儿从头顶到脚底都与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也是个大胖小子,家里非常高兴。可是奇怪的是,这个男孩两条胳膊下各生有三条手臂,形状非常怪异,让人看了心里特别害怕、恐惧不已。他母亲认为这是个怪物,于是就把他放进水盆中,准备溺死他。 不过,奇怪的是那个男孩突然在盆中翻身坐起,他母亲不死心,又把他按入水中,而且害怕他再起来,又在他身上加条木凳压着,不过这个男孩力大无穷,岂是木凳就能压住的,只见他又掀翻凳子坐起身来。按下、起来,又按下、又起来,如是三番。结果小男孩的奶奶看不下去了,毕竟是自己的亲孙子,于是就对儿媳说:「 ”这个小孩估计是神仙化身而来的,我们暂时先把他养着,看看以后会怎么样。” 于是家里人给小男孩洗洗澡、穿穿衣服,养了起来。后来这个小男孩长得日益强壮。以至于到八九岁时,家人让他放牛的时候,他与别人家的孩子起了争执,打了起来,他就抡起六个胳膊与人家对打,可想而知,两个胳膊怎么能打过六个胳膊,那个揪头发、那个挥拳头、那个扇脸,也是没谁了。 原文 鄱阳南乡民妻,淳熙十年生男子,从顶至足皆与人无异,而两肘各有三臂,轩轩可畏,母恶其怪,即渍诸水盆中。俄翻身起坐,又拓入水,加一木髡压之。复推凳而起。祖母在旁,恻然曰:「 ”此恐是神部中来,且试养育,看长大后如何。”道沐浴施襁褓。日以益壮,及八九岁时。放牛于野,他家童稚或与争忿,则六臂齐举奋击,莫能抗敌。今十五岁矣。 金丹 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市)有一座道观,名字叫做赤松观,相传是九天玄女炼丹的地方。据说丹元炼成的时候,共有三粒,用一粒用于祭天,一粒用于祭地,都理在一处隐蔽的地方,剩下一粒当然留给玄女自己吃了,也不知此事已有多少年了! 宣和(1119-1125)年间的时候,有个道士独坐在竹林里的亭子里,他所养的一只善鸣鸡在竹根下啄食一个像龙眼一样的东西,那个东西很大并且有一种异样的光彩,道士感觉很奇异,急忙起身夺了过来,那个丹丸香气袭人,而且象铁石一样的重,心想估计这就是所谓的神丹吧,但不敢吞服。就用一个容器悄悄的藏了起来,放在观里的三清殿前,如果人家想看,他就在焚香之后把锁打开来出示给人看,这样过了将近一年。 不知怎么,这枚丹丸被一位云游道士抢走了,他在像前用水吞服,由于没有抢得过来,道士就急忙喊来众人想把他抓起来,可是哪个云游道士飘然行走在池塘的水面上,快步如飞,根本抓不到。第二天,又有人看到他坐在水底,水都不断上涌,象煮沸的一样,过了十天那人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是什么人?又到什么地方去了! 道士怅然若失,很是懊悔,就打来水把盛丹丸的器皿洗了,然后把这些水喝下,从此,道士的脸就像小孩一样,嘴唇红像朱砂一样红,右手软如绵,到了九十多岁时,还都强健无病。关键那只啄了仙丹的鸡也活了三十年之久。 原文 婺州金华赤松观,相传为九天玄女炼丹之所。云丹始成时,凡三粒,以一祭天,一祭地,皆瘗于隐所,一以自饵,盖不知几何世矣!宣和间,某道土独坐竹轩,见所养善鸣鸡,啄龙眼于竹根下,甚大而有光彩,急起夺得之,香气袭人,重于铁石,意其所谓神丹也,未敢服。密贮以器,置三清殿前,愿见者则焚香启钥以示之,既期年矣!后为游士攫取,以像前供水吞之,夺不可得,亟呼众擒之,已飘飘然行池水上,运卡如飞。明日,或见其坐水底,水皆甬弗,旬日方去,莫知为何人,何听之也!道士怅然自悔,犹汲水涤盛丹器饮之,自是面如童颜,唇赤如朱,右手软如绵,年九十,尚强健无恙。鸡亦活三十年

鬼怪故事也被称为“齐谐”故事或者“夷坚”故事。“齐谐”和“夷坚”分别语出《庄子·逍遥游》和《列子·汤问》。可以说中国很早就有了写鬼怪之人。

战国时代的鬼怪书主要有:

《归藏》

《黄帝说》(40篇)

《汲家琐语》

《穆天子传》

《山海经》(郭璞注)

《禹本纪》

《伊尹说》(27篇)

……

两汉时期的鬼怪书主要有:

《汉武洞冥记》(郭宪著,四卷六十则)

《汉武故事》(班固著,存一卷)

《汉武内传》(班固著,存一卷)

《括地志》

《列仙传》

《神仙记》

《神异经》(东方朔著,一卷)

《十洲记》(东方朔著,一卷)

《蜀王本纪》

《徐偃王志》

《玄黄经》

《虞初周说》(943篇)

《异闻记》

……

六朝时期的鬼怪书日益增多,主要有:

《博物志》(张华著,400卷)

《集灵记》(颜之推著)

《旌异记》(侯白著)

《列异传》(魏文帝著,3卷)

《灵鬼志》(荀氏著)

《灵异记》

《冥祥记》(王琰著,10卷)

《齐谐记》(东阳无疑著,7卷)

《神仙传》

《神异记》(王浮著)

《拾遗记》(王嘉著,10卷)

《述异记》(祖冲之著,2卷)

《搜神后记》(陶潜著,10卷)

《搜神记》(干宝著,20卷)

《续齐谐记》(吴均著,1卷)

《宣验记》(刘义庆著)

《研神记》

《异林》(陆氏著)

《异苑》(刘敬叔著,存10卷)

《幽明录》(刘义庆著,30卷)

《冤魂志》

《甄异传》(戴祚著)

《志怪》(祖台之著)

……

唐代的鬼怪小说得以发展,主要有:

《博异志》

《补江总白猿传》(1卷)

《传奇》(裴铏著)

《独异志》

《古镜记》(王度著)

《河东记》

《集异记》

《秦梦记》(沈亚之著)

《湘中怨》(沈亚之著)

《续玄怪录》(李复言著,10卷)

《宣室志》

《玄怪录》(牛僧孺著,10卷)

《异梦录》(沈亚之著)

《游仙窟》(张文成著,1卷)

《酉阳杂俎》(段成式著,20卷)

《酉阳杂俎续集》(段成式著,10卷)

《枕中记》(沈既济著,1篇)

《周泰行记》(韦瓘著)

……

宋代的鬼怪故事主要有:

《太平广记》(344种,含鬼40卷)

《稽神录》(徐铉著,6卷150事)

《江淮异人录》(吴淑著,3卷)

《乘异记》(张君房著)

《括异志》(张师正著)

《洛中纪异》(秦再思著)

《幕府燕闲录》(毕仲询著)

《睽车志》(郭彖著,5卷)

《夷坚志》(洪迈著,420卷)

《唐太宗入冥记》

金元时期的鬼怪作品有:

《潮海新闻夷坚续志》

《诚斋杂记》

《续夷坚志》

《子不语》

……

明代神魔小说等作品盛行,主要有:

《汴京勼异记》

《封神传》(许仲琳著,100回)

《后西游记》(6卷40回)

《剪灯新语》

《剪灯余话》

《三宝太监西洋记》(罗懋登著,100回)

《涉异志》

《四游记》(吴元泰《上洞八仙东游记传》、余象斗《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杨志和《西游记传》)

《松窗梦话》

《西游补》(董说著,16回)

《西游记》(吴承恩著,100回)

《续西游记》

《庚巳编》

《语林》

……

清代鬼怪小说则主要有:

《幽冥夜谈》余问天

《池上草堂笔记》(梁恭辰著,24卷)

《遁窟谰言》(王韬著,12卷)

《耳食录》(乐均著,12卷,《二录》8卷)

《耳邮》(俞樾著,4卷)

《后聊斋志》(王韬著)

《蕉轩摭录》

《客窗偶笔》(金捧阊著,4卷)

《聊斋志异》(蒲松龄著,8卷431篇)

《里乘》(许奉恩著,10卷)

《六合内外琐言》(黍食余裔孙,20卷)

《觅灯因话》

《平妖记》

《三异笔谈》(许元仲著,4卷)

《淞滨琐话》(王韬著,12卷)

《淞隐漫录》(王韬著,12卷)

《挑灯新录》

《闻见异辞》(许秋垞著,2卷)

《昔柳摭谈》(冯起凤著,8卷)

《洗愁集》(邹弢著,8卷)

《谐铎》(沈起凤著,10卷)

《新齐谐》(袁枚著,24卷,续10卷)

《夜谭随录》(和邦额著,12卷)

《夜雨秋灯录》(宣鼎著,16卷)

《翼驹稗编》(汤用中著,8卷)

《蟫史》(屠绅著)

《印雪轩随笔》(俞鸿渐著,4卷)

《萤窗异草》(浩歌子著,3编12卷)

《影谈》(管世灏著,4卷)

《右合仙馆笔记》(俞樾著,16卷)

《阅微草堂笔记五种》(纪昀著,《滦阳消夏录》6卷、《如是我闻》4卷、《槐西杂志》4卷、《姑妄听之》4卷、《滦阳续录》6卷)

<>

孟婆庄

兰蕊,是邯郸有名的乐伎,她还有个孪生妹妹名叫玉蕊,和当地的葛生有啮齿之盟。葛生家贫,妓院的鸨母索要的赎身费又很昂贵,葛生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而兰蕊平素结交的达官贵人很多,所得赏金也很丰厚,于是私下里都悄悄交给葛生,以作为玉蕊的缠头费,葛生因此对其非常感激。只是没过多久兰蕊得了重疾,不长时间就病亡了,葛生没了她的援助更加落寞,非但不敢上门提亲,即使是想去妓院和玉蕊欢聚一宵也因囊中羞涩不能如愿,时间长了心中郁闷之气不能消散,以致于最后也得了疾病而亡。

一缕幽魂投到冥府,阎王怜其无辜,判令让他重新投胎为人。葛生随着众鬼魂走至一处,发现前面有一个绿萝搭就的棚子,棚子下面铺着一块大石作为案几,上面放着数个大瓮,瓮中都是**的汤水,在棚前还聚集着数百男女,都争着用水瓢舀水喝。葛生走至此处也很口渴,于是上前便欲舀水喝,正在此时忽见一女子从棚后走出,葛生一看,居然是已死的兰蕊。兰蕊一见他就很惊讶,问他怎么会来此地,葛生就源源本本以实相告,兰蕊对他道:“君以情死,我的妹妹又岂能独生啊!”说毕不禁泪如雨下。

葛生此时口渴难忍,就拿着水瓢想要去饮水,兰蕊一见急忙摇手阻止他。葛生便问其缘故,兰蕊待众鬼都散去才道:“你不知道吗?这里就是孟婆庄。孟婆今天为寇夫人上寿去了,所以让我暂为代管。你如果喝了此汤则会记忆全失返生无路。现在趁着还没有饮用,为何不寻路早归,和我的妹妹遵循前约成为佳偶。”葛生道:“旧约难循,重生也无益。你说该怎么办?”兰蕊道:“我来帮你想办法吧。”说毕便将他带至棚后,见有数排石瓮堆在墙角。

兰蕊指着这些石瓮对葛生道:“这些瓮里装的有益智汤,饮者都能才思敏捷;有长寿汤,喝下去便会长寿,还有和气汤,喝了便会时常欢喜不知悲伤。”葛生问道:“那刚才众鬼所饮是何汤?”兰蕊笑道:“那是焦心火滴泪泉熬制成 的混沌汤 啊。”兰蕊走至一个石瓮旁用水瓢舀起瓮中之汤,让葛生喝下去。葛生问这汤叫什么名字,兰蕊道:“这是元宝汤。你之所以乐死恶生,全是因为因为少了此物。”葛生接过水瓢勉强喝了几口,感觉味道苦臭实难下咽。

兰蕊在旁道:“这等龌龊物,原不宜入文人之腹。但是我让你喝此汤只是为了让你能扬眉吐气,所以也不算俗。”葛生听罢面有难色,迟迟不肯再饮,兰蕊又道:“劝君更尽一杯酒,恐怕西出阴关无故人了。”葛生一听不由莞尔,于是又勉强喝了半瓢。兰蕊见状道:“可以了。”说毕便领着葛生出了棚子,给他指明了回去的道路让他赶紧归家。此时葛生已死五日了,因为家里没有钱,所以连棺木也买不起,只好将尸体停放在床上,只有他的母亲再旁看守。

正在悲泣间,忽见葛生的尸体一跃而起,大呼腹痛,低头狂吐势如泉涌,犹如水银泻地一般。葛生随即找来锄头在吐过的地方挖下去,只见数尺深得地方全是银子,有几万两之多。葛生拿着银子便去了鸨母那里,此时玉蕊得知葛生死讯已经悲痛的绝食三日了,葛生就对玉蕊说了冥府之事,玉蕊闻听大喜。葛生又拿出银子付了身价钱,将玉蕊娶回家中。因感念兰蕊的恩德,又将她的灵柩移出厚葬。后来葛氏子孙繁衍,每年春秋都要祭扫兰蕊之墓,将此立为家规。

另版孟婆庄

在清人王有光《吴下谚解》的“孟婆汤”中,也有一段关于鬼魂被灌迷魂汤的描写:

人死之后,首先经过的是孟婆庄。众役卒押送鬼魂从孟婆庄的墙外走过,至阎王殿去接受审问。判定后,则将生前旦L录入转回册中。凡是被判转世投胎的鬼魂,就再从孟婆庄走回去。

孟婆庄的门口有一个老婆婆站在那儿招呼来者,步上阶梯,进入里面。

庄内全是雕梁画栋、朱栏石砌;屋内,触目皆是精致华丽的粮],有珠玉做成的帘子,厅中还瞻F一面玉雕的大桌子。

待来者入屋后,老婆婆便叫出三个女孩子来,这三个女孩子分别是孟姜、孟庸与孟戈。三人都穿着红色的裙子和垂着绿袖的上衣,个个如花似玉、貌赛天仙,而且轻声细语地呼唤郎君,还以手拂净席子请来者坐下。

来者坐下后,丫鬟便送上茶水。三个美女环伺在侧,皆以纤纤玉指亲奉送茶,玉环叮叮脆响,阵阵奇香袭人,在如此情境中,实在很难拒绝不喝。

才一接过茶杯,便觉目眩神驰,轻辍一口,只觉清凉无比,其能解渴,不禁一饮而尽。喝到底忽见有一匙左右的浊泥在杯底沉着,待抬眼一看,发现原本貌美迷人的美女和老婆婆都成为僵立的骷禳。

走出门外一看,原先的雕梁画栋尽成朽木,如置身荒郊野外,并忘却生前一切事物。

就在惊慌失措、痛苦不已的当头,忽然大哭堕地,成了一个甚么都不知道的小婴孩。

  志怪故事的背景设定,往往是在路途中。晚唐裴铏所著《传奇》中的这一则比较典型:唐文宗开成年间,书生卢涵家住洛阳,有庄园在万安山脚下,此日返回庄园,走了十多里地,看到一片柏林,边上有新房数间。过后,日头行将落山,卢涵上马,见房前有一女子,梳双鬟,有媚态,自称为某将军守坟。卢涵搭讪,女子称家中有好酒,愿赠之。不一会儿,捧古铜酒杯而出,与卢涵共饮,并歌一曲:“独持巾栉掩玄关,小帐无人烛影残。今日罗衣今化尽,白杨风起陇头寒。”卢涵觉得该歌阴气森森。此时天色已晚。酒喝没了,女子说回屋添酒。卢涵跟在后面,往屋里窥视:见屋梁上悬着一条黑色的大蛇,蛇身垂下,女子持刀正刺,血落杯中,即化为酒。卢涵战栗,仓皇下马,只听那女子在后面慢声轻呼:“须留郎君一夜,不得去……”卢涵当然跑了。他只遇见这一个鬼。所以,跟卢涵比起来,上面要出场的客人公窦不疑就可怜多了,只管他不怕鬼。窦不疑是开唐大将窦轨之孙。窦轨追寻 起兵,战功累累,是 生性最严酷的将军,作战时,部下若稍显惧怕 敌人,即当场被窦轨下令斩首;平常里,部下若少有懒惰,也多受重刑乃至杀害 。所以,窦轨的部下见到他后,无不胆战心惊。这种厉害之气遗传到他孙子窦不疑这里,他被以为是 胆子最大的人:武德罪人孙窦不疑,为中郎将,告老归家。家在太原,宅于北郭阳曲县。不疑为人勇,有胆力,少而任侠,常结伴十数人,斗鸡走卒,樗蒲一掷数万,皆以意气相期。而太原城西南数里,常有道鬼,身长二丈,每阴雨昏黑后多出,人见之或怖而死。诸少年言曰:“能往射道鬼者,与钱五千。”余人无言,唯不疑请行,迨昏而往。众曰:“此人出城便潜藏,而夜绐我以射,其可信乎盍密随之”不疑既至魅所,鬼正出行,不疑逐而射之,鬼被箭走。不疑追之,凡中三矢,鬼自投于岸下,不疑乃还。诸人笑而迎之,谓不疑曰:“吾恐子潜而绐我,故密随子,乃知子胆力若此。”因授之财,不疑尽以饮焉。明日,往寻所射岸下,得一方相,身则编荆也,其傍仍得三矢,自是道鬼遂亡,不疑亦从此以雄勇闻。及归老,七十余矣,而意气不衰。天宝二年冬十月,不疑往阳曲,从人饮,饮酣欲返,主苦留之。不疑尽令从者皆留,己独乘马,昏后归太原。阳曲去州三舍,不疑驰还。其间则沙场也,狐狸鬼火丛聚,更无居人。其夜,忽见道左右皆为店肆,连延不绝。时月满云薄,不疑怪之。俄而店肆转众,有诸男女,或歌或舞,饮酒作乐,或结伴踏蹄。有童子百余人,围不疑马,踏蹄且歌,马不得行。道有树,不疑折其柯,长且大,以击。歌者走,而不疑得前。又至逆旅,复见二百余人,身长且大,衣服甚盛,来绕不疑,踏蹄歌焉。不疑大怒,又以树柯击之,长人皆失。不疑恐,以所见非常,乃下道驰。将投村野,忽得一处百余家,房屋甚盛,不疑叩门求宿,皆无人应,虽甚叫击,人犹不出。村中有庙,不疑入之,系马于柱,据阶而坐。时朗月,夜未半,有妇人素服靓妆,突门而入,直向不疑再拜。问之,妇人曰:“吾见夫婿独居,故此相偶。”不疑曰:“孰为夫婿”妇人曰:“公即其人也。”不疑知是魅,击之,妇人乃去。厅房内有床,不疑息焉。忽梁间有物,坠于其腹,大如盆盎。不疑殴之,则为犬音。自投床下,化为火人,长二尺余,黑暗照射,入于壁中,因尔不见。不疑又出户,乘马而去,遂得入林木中憩止,天晓不能去。会其家求而得之,已愚且丧魂矣。舁之还,犹说其所见,乃病月余年。(《纪闻》),

 志怪故事的背景设定,往往是在路途中。晚唐裴铏所著《传奇》中的这一则比较典型:

 唐文宗开成年间,书生卢涵家住洛阳,有庄园在万安山脚下,此日返回庄园,走了十多里地,看到一片柏林,边上有新房数间。过后,日头行将落山,卢涵上马,见房前有一女子,梳双鬟,有媚态,自称为某将军守坟。卢涵搭讪,女子称家中有好酒,愿赠之。不一会儿,捧古铜酒杯而出,与卢涵共饮,并歌一曲:“独持巾栉掩玄关,小帐无人烛影残。今日罗衣今化尽,白杨风起陇头寒。”卢涵觉得该歌阴气森森。此时天色已晚。酒喝没了,女子说回屋添酒。卢涵跟在后面,往屋里窥视:见屋梁上悬着一条黑色的大蛇,蛇身垂下,女子持刀正刺,血落杯中,即化为酒。卢涵战栗,仓皇下马,只听那女子在后面慢声轻呼:“须留郎君一夜,不得去……”

 卢涵当然跑了。他只遇见这一个鬼。所以,跟卢涵比起来,上面要出场的客人公窦不疑就可怜多了,只管他不怕鬼。窦不疑是开唐大将窦轨之孙。窦轨追寻起兵,战功累累,是生性最严酷的将军,作战时,部下若稍显惧怕 敌人,即当场被窦轨下令斩首;平常里,部下若少有懒惰,也多受重刑乃至杀害 。所以,窦轨的部下见到他后,无不胆战心惊。这种厉害之气遗传到他孙子窦不疑这里,他被以为是胆子最大的人:

 武德罪人孙窦不疑,为中郎将,告老归家。家在太原,宅于北郭阳曲县。不疑为人勇,有胆力,少而任侠,常结伴十数人,斗鸡走卒,樗蒲一掷数万,皆以意气相期。而太原城西南数里,常有道鬼,身长二丈,每阴雨昏黑后多出,人见之或怖而死。诸少年言曰:“能往射道鬼者,与钱五千。”余人无言,唯不疑请行,迨昏而往。众曰:“此人出城便潜藏,而夜绐我以射,其可信乎盍密随之”不疑既至魅所,鬼正出行,不疑逐而射之,鬼被箭走。不疑追之,凡中三矢,鬼自投于岸下,不疑乃还。诸人笑而迎之,谓不疑曰:“吾恐子潜而绐我,故密随子,乃知子胆力若此。”因授之财,不疑尽以饮焉。明日,往寻所射岸下,得一方相,身则编荆也,其傍仍得三矢,自是道鬼遂亡,不疑亦从此以雄勇闻。及归老,七十余矣,而意气不衰。天宝二年冬十月,不疑往阳曲,从人饮,饮酣欲返,主苦留之。不疑尽令从者皆留,己独乘马,昏后归太原。阳曲去州三舍,不疑驰还。其间则沙场也,狐狸鬼火丛聚,更无居人。其夜,忽见道左右皆为店肆,连延不绝。时月满云薄,不疑怪之。俄而店肆转众,有诸男女,或歌或舞,饮酒作乐,或结伴踏蹄。有童子百余人,围不疑马,踏蹄且歌,马不得行。道有树,不疑折其柯,长且大,以击。歌者走,而不疑得前。又至逆旅,复见二百余人,身长且大,衣服甚盛,来绕不疑,踏蹄歌焉。不疑大怒,又以树柯击之,长人皆失。不疑恐,以所见非常,乃下道驰。将投村野,忽得一处百余家,房屋甚盛,不疑叩门求宿,皆无人应,虽甚叫击,人犹不出。村中有庙,不疑入之,系马于柱,据阶而坐。时朗月,夜未半,有妇人素服靓妆,突门而入,直向不疑再拜。问之,妇人曰:“吾见夫婿独居,故此相偶。”不疑曰:“孰为夫婿”妇人曰:“公即其人也。”不疑知是魅,击之,妇人乃去。厅房内有床,不疑息焉。忽梁间有物,坠于其腹,大如盆盎。不疑殴之,则为犬音。自投床下,化为火人,长二尺余,黑暗照射,入于壁中,因尔不见。不疑又出户,乘马而去,遂得入林木中憩止,天晓不能去。会其家求而得之,已愚且丧魂矣。舁之还,犹说其所见,乃病月余年。(《纪闻》)

作为开唐罪人,窦轨官位煊赫,做到右卫大将军、洛州都督、酂国公,到了其孙窦不疑这里,就差点了。窦不疑七十多岁时告老还乡,在此之前的官职是中郎将,一个低级文官。这是唐玄宗天宝初年的事。窦不疑出借太原后,旧街坊都说,不怕鬼的窦不疑又回来了。他以胆大著称,小时就很著名 ,那时他性格顽嚣,与人斗鸡走卒,日夜豪赌,一掷千金,全凭少年心气。过后,太原西南数里外,传说有鬼出没,据目击者称:鬼身高二丈,多抉择阴天雨夜显形。行人撞上,多惊慌而死。一次,有人拍下五千钱,说,谁敢夜行射鬼就给他些钱。周围少年无人敢应声,唯窦不疑举手。贵族出生 的他,当然不缺钱,玩的就是心跳,他要叫众人见识一下本人的胆量。此日傍晚 ,窦不疑独行射鬼。众少年聚在身后交头接耳:如果窦不疑出城后潜藏起来,回来告诉咱们他已射鬼,难道就置信他吗不如在其后面悄悄跟随,以看毕竟 。窦不疑离开鬼出没的中央,还没站稳,就创造 该鬼在前面浅笑,窦不疑顺手一箭,正中鬼身,鬼惊叫一声,带箭疾走。窦不疑紧追不舍,又连射两箭,皆中鬼身。鬼被追得穷途末路,一头扎进河岸下,转天创造 ,那是一个“方相”。何为方相《周礼》中有如下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方相在 现代的 中是驱鬼之神,其貌狰狞,头上有角,嘴出獠牙,样子比鬼还恐惧 。却说如今窦不疑退休回乡,已七十多岁,但意气不减少年时。唐玄宗天宝二年即公元743年冬十月,窦不疑去太原左近的阳曲县。唐朝时的太原在晋阳,后 开国,消灭北汉,毁了这座始建于 时代的古城。后在阳曲境内新建太原城,即今天的太原。接着说窦不疑,他去阳曲拜访旧友,聚宴畅饮,甚是欢快 。及至夜深,窦不疑告辞。客人苦留,说天色已晚,夜路多险,不如住一宿,明早再行。窦不疑大笑:“我窦不疑虽已年过七旬,但雄心尤在,何惧夜路!吾少年射鬼,令其无路可逃,大唐天下谁人不知今君以夜路风险为由,令我留宿,堪称笑谈!不如这样,叫我的随从都留下,我本人单马出借太原!”客人苦劝不得,只好从命。但他没想到,这一别竟是永别!阳曲离太原不足百里,窦不疑下马后,辞别客人,一个人融入茫茫夜色。三晋大地,古来风波激荡,多战场。从太原到阳曲,一路不长,但多孤魂野鬼,甚是荒寒。只说这一夜,窦不疑独马而行,走着走着,恍惚中看到前面路两旁有不少店铺,绵延 不绝。过后明月在天,云层轻浮,看得逼真,窦不疑很奇特 。由于这条路他总走,平日里基本没有这些店铺。正在疑心着,那店铺变得更多了,望不到头。此时,在他眼前,突然转出不少男女,或饮酒,或歌舞,很愉快。很快又有一百多个童子出现,围着他的马转圈,脚下踩着拍子。窦不疑定睛看,那些童子的面容仿佛都一样。他心一沉,侧身折树枝,驱逐那些小孩。他想尽快来到这是非之地。,

 作为开唐罪人,窦轨官位煊赫,做到右卫大将军、洛州都督、酂国公,到了其孙窦不疑这里,就差点了。窦不疑七十多岁时告老还乡,在此之前的官职是中郎将,一个低级文官。这是唐玄宗天宝初年的事。

 窦不疑出借太原后,旧街坊都说,不怕鬼的窦不疑又回来了。他以胆大著称,小时就很著名 ,那时他性格顽嚣,与人斗鸡走卒,日夜豪赌,一掷千金,全凭少年心气。过后,太原西南数里外,传说有鬼出没,据目击者称:鬼身高二丈,多抉择阴天雨夜显形。行人撞上,多惊慌而死。一次,有人拍下五千钱,说,谁敢夜行射鬼就给他些钱。周围少年无人敢应声,唯窦不疑举手。贵族出生 的他,当然不缺钱,玩的就是心跳,他要叫众人见识一下本人的胆量。此日傍晚 ,窦不疑独行射鬼。众少年聚在身后交头接耳:如果窦不疑出城后潜藏起来,回来告诉咱们他已射鬼,难道就置信他吗不如在其后面悄悄跟随,以看毕竟 。窦不疑离开鬼出没的中央,还没站稳,就创造 该鬼在前面浅笑,窦不疑顺手一箭,正中鬼身,鬼惊叫一声,带箭疾走。窦不疑紧追不舍,又连射两箭,皆中鬼身。鬼被追得穷途末路,一头扎进河岸下,转天创造 ,那是一个“方相”。何为方相《周礼》中有如下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方相在现代的中是驱鬼之神,其貌狰狞,头上有角,嘴出獠牙,样子比鬼还恐惧 。

 却说如今窦不疑退休回乡,已七十多岁,但意气不减少年时。

 唐玄宗天宝二年即公元743年冬十月,窦不疑去太原左近的阳曲县。唐朝时的太原在晋阳,后开国,消灭北汉,毁了这座始建于时代的古城。后在阳曲境内新建太原城,即今天的太原。接着说窦不疑,他去阳曲拜访旧友,聚宴畅饮,甚是欢快 。及至夜深,窦不疑告辞。客人苦留,说天色已晚,夜路多险,不如住一宿,明早再行。窦不疑大笑:“我窦不疑虽已年过七旬,但雄心尤在,何惧夜路!吾少年射鬼,令其无路可逃,大唐天下谁人不知今君以夜路风险为由,令我留宿,堪称笑谈!不如这样,叫我的随从都留下,我本人单马出借太原!”

 客人苦劝不得,只好从命。但他没想到,这一别竟是永别!阳曲离太原不足百里,窦不疑下马后,辞别客人,一个人融入茫茫夜色。三晋大地,古来风波激荡,多战场。从太原到阳曲,一路不长,但多孤魂野鬼,甚是荒寒。只说这一夜,窦不疑独马而行,走着走着,恍惚中看到前面路两旁有不少店铺,绵延 不绝。过后明月在天,云层轻浮,看得逼真,窦不疑很奇特 。由于这条路他总走,平日里基本没有这些店铺。正在疑心着,那店铺变得更多了,望不到头。此时,在他眼前,突然转出不少男女,或饮酒,或歌舞,很愉快。很快又有一百多个童子出现,围着他的马转圈,脚下踩着拍子。窦不疑定睛看,那些童子的面容仿佛都一样。他心一沉,侧身折树枝,驱逐那些小孩。他想尽快来到这是非之地。

王僴 唐朝开元末年,有个叫王僴xiàn的人去考通事舍人。 进京城后,在皇宫西门外一棵槐树下歇息。 忽然听见宣读诏书的声音,接着来了几个骑马的人,看样像是宫中的使者,他们对王僴说:「 ”王舍人,奉命传你!” 王僴弄不清他们是谁,只好仓促的骑上马随他们而去。 跑了半天,进了华岳庙。使者让王僴呆在另一个院里,并警告他说:「 ”不许偷看。”然后就进去了。 王僴正呆坐着,忽然传来阵阵拷打和哭叫声,就跑去偷偷看,一看竟是自己的妻子被吊在树上拷打。 王僴没有办法,只能痛苦地站在那里看着。 不一会儿那使者转来,见王僴满面悲然,问是为什么,王僴忍不住哭了起来,说出刚才看见的事。 使者说:「 ”本来打算把你留在这里,现在你妻子已死,就不能留你了。若再延误时间,你妻子就没救了。你快回去开棺材,这里马上放她回去。” 说罢让左右赶快牵马送王僴回去。 不一会,牵来一只狐狸,王僴顾不上许多,只好骑上狐狸。 那狐狸跑起来竟象风一样快,两天就到了家。 原来是王僴的魂骑着狐狸回来了,而王僴本人则不能说话了。 魂到家后,立刻打开棺材,看见妻子已经复活。 妻子问王僴:「 ”你怎么回来了?”全家分外高兴。 过了十几天,王僴本身才回到家。 据说王僴回来后十几天不会说话,直到他的魂说了一句:「 ”王僴回来了。” 魂和肉身才合到了一起。 原文王僴者,少应通事舍人举。开元末,入京。至阙西,息槐树下,闻(闻原作为。据明钞本改。)传诏声。忽见数骑,状如中使,谓僴曰:「 ”为所宣传,真通事舍人矣。”因以后骑载僴。僴亦不知何人,仓卒随去。久之,至华岳神庙中。使置僴别院,诫云:「 ”慎无私视。”便尔入内。僴独坐,闻棒杖楚痛之声,因前行窃窥。见其妇为所由系颈于树,以棒拷击。僴悲愁伫立,中使出,见惨怛而问其故。僴涕泗,具言其事。使云:「 ”本欲留君,妻既死,理不可住。若更迟延,待归之后,即不能救。君宜速还开棺,此即放妻活。”乃命左右取驿马,送王舍人。俄见一狐来,僴不得已,骑狐而骋。其疾如风,两日至舍。骑狐乃其魂也,僴本身自魂出之后,失音不言。魂既至家,家人悲泣。僴命开棺,其妻已活,谓僴曰:「 ”何以至耶?”举家欢悦。后旬日,本身方至。外传云:「 ”王郎归!”失音已十余日。魂云:「 ”王郎至矣。”出门迎往,遂与其魂相合焉。(出《广异记》) 刘可大 唐朝天宝年间,有个叫刘可大的秀才进京考举人,途中遇见一个衣冠华丽的少年公子,手里拿着弹弓,后面有很多随从。 少年对刘可大很友好,在一起走了好几天。 到华阴县时,少年说自家的庄园在县城东面,约秀才去住两天,秀才就跟去了。 一看庄园房舍非常宏伟,少年安排秀才在前厅室内歇息后就出去了。 秀才从中门向后院大厅里偷偷一看,见一个大官模样的人正在厅里问案,后院有很多囚犯,很多犯人正在被拷打用刑,一片悲惨的哭叫声。 秀才怀疑这里大概不是人间,心里恐惧,想赶快离去。 这时那少年回来了,发现秀才已偷看了后院的情景,质问道:「 ”刚才不是告诉你不许偷看,你怎么不听?牵累了你怎么办?现在既然你已经看见,我也就不瞒你了。我父亲就是华山神。不过你我既然是朋友,我会使你得到好处的,你不必怕。” 不一会要开饭了,少年对左右说:「 ”去拿些人间的食物,给刘秀才吃。” 于是拿来了酒饭,相对边饮酒边欢叙,招待得无微不至。 秀才请出少年查一查自己今生官运如何,今年能不能考中。 少年就命一个穿黄衣的官去查。 黄衣官查后说:「 ”刘秀才明年可以考中进士,今生可以做七任官。” 秀才心急,苦苦请求今年就考中作官。 黄衣官说:「 ”如果今年考取,只能当一任县尉小官,请您珍惜自己的前程。” 刘可大仍然苦苦央求,少年只好为他把本子改了。 那黄衣官员边走边遗憾地说:「 ”这人真是,屡次央求,可惜要减自己的官路。” 刘可大怕鬼神说的话不一定准,固执地去求那少年,后来因为这样竟失去很多官职。 明年可大辞别那少年,到京城赶考,结果是只当了个荥阳县的县尉,过了几年就死了。 原文刘可大,以天宝中举进士,入京。出东都,途遇少年,状如贵公子,服色华侈,持弹弓而行,宾从甚伟。初与可大相狎,数日同行。至华阴,云:「 ”有庄在县东。”相邀往,随至庄所。室宇宏壮,下客于厅。入室良久,可大窃于中门窥觑,见一贵人,在内厅理事。庭中囚徒甚众,多受拷掠,其声酸楚。可大疑非人境,惶惧欲去。初少年将入,谓可大慎无私视,恐有相累。及出曰:「 ”适以咨白,何尔负约?然以此不能复讳,家君是华山神,相与故人,终令有益,可无惧也。”须臾下食,顾从者,别取人间食与刘秀才。食至相对,各饱,(饱原作保。据明抄本改。)兼致酒叙欢,无所不至。可大求检己簿,当何进达,今年身事复何如。回视黄衫吏为检。有顷吏云:「 ”刘君明年当进士及第,历官七政。”可大苦求当年,吏云:「 ”当年只得一政县尉。相为惜此,可大固求之,少年再为改。吏去,屡回央央,惜其减禄。可大恐鬼神不信,因再求之,后竟以此失职。明年辞去,至京及第,数年拜荥阳县尉而终。(出《广异记》)

嘉陵江巨木  阆州城靠近嘉陵江。 江的边上有一根乌阳大木头。 大木头长一百多尺,粗细将近总长的一半。 这木头在水上漂荡冲撞已经多年了,谁也不知它是哪里来的。 阆州的老年人相传说,是尧帝的时候发大水,把这根木头冲到这里来的。 也没有什么根据的。 襄汉节度使渤海人高元裕,大和九年从中书舍人迁任阆州牧,来到不久就见过这根大木头,觉得很稀罕。 忽然有一天,江边的官吏又来报告说,那江中的大木头,从来都是头向东,昨夜无缘无故地翻然向西了,高元裕便更加惊奇。 他立即就和同僚们径直赶到江边观看。 于是就广泛召集摆船的,再吸收一些军吏群民,用大绳子挂住那大木头往岸上拽。一开始还没什么阻碍,随着大伙的一拖,那木头就出水登岸了。但是出水大半以后,它就屹立在那里不动了。 即使是一千个人一百头牛,也不能拽动它。 人们的力气竭尽之后,它就又恢复原样了。 从此,它便在风吹日晒之下,僵卧在沙滩上。 有的和尚想要把这根大木头做成大柱子,有的州吏想把大木头锯开,做木雕的原材料。 高元裕因为此木奇伟异常,所以全没同意。 他常打算把大木头送还到江里去。 但是考虑到要许多劳力,就犹犹豫豫一直没有定下来。 开成三年正月十五日,高元裕依照先例到开元观烧香,同僚官吏全部到了,高元裕想趁人多力众共同拉动那木头。 于是就又弄来不少大绳子,召集了不少有力气的人,准备把大木头送还江中。 就在大家将一鼓作气拉它的时候,它却借着众人的声势,好像自己转移,很轻易地就又回到水里去了。 在它离江水还有一尺来远的时候,轰然一声巨响,上百条大绳子全都迸断,像斩断一样。 那大木头则沿着漩涡沉没了。 江面上立刻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寂静。 高元裕派了几个善潜水的人下到水底观瞧。江水很清澈,一根头发也看得清。 善潜水的人们在水底观察了许久才出来,都说:「 ”水里另有东西方向两根木头,大小和刚才下去的那根没什么两样,刚才下去的那根南北向摞在那两根木头上。高元裕环视在座的人们,没有不惊骇的。 从此那木头再也没人看见过。 过了些日子,高元裕出任谏议大夫。 皇命送到之日,就是高元裕动身赴任之时。 如果前几天那大木头没有被弄回江中,高元裕的新命令送到之后,他就会留意于自己的升迁,使那大木头仍然躺在那里。 原文阆州城临嘉陵江。江之浒有乌阳巨木,长百余尺,围将半焉。漂泊摇撼于江波者,久矣,而莫知奚自。阆之耆旧相传云:尧时泛洪水而至。亦靡据焉。襄汉节度使勃海高元裕,大和九年,自中书舍人牧阆中。下车未几,亦尝见之,固以为异矣。忽一日,津吏启事曰:「 ”江中巨木,由来东首。去夜无端,翻然西顾。”高益奇之,即与宾僚径往观焉。因广召舟子,洎军吏群民辈,则以大索羁而出之。初无艰阻,随拖登岸。太半之后,屹而不前,虽千夫百牛。莫能引之。人力既竭,复如前时。自是日曝风吹,僵然沙上。或则寺僧欲以为窣堵波之独柱,或则州吏请支分剞劂,以备众材。高以奇伟异常,皆莫之许。每拟还之于江,但虑劳人,逡巡未果。开成三年上元日,高准式行香于开元观,僚吏毕至。高欲因众力,得共牵复其木焉。及至,则又广备縻索,多聚勇力。将作气引拽之际,而巨木因依假籍,若自转移,轻然已复于江矣。拒江尚余尺许,歘然惊迸。百支巨索,皆如斩截。其木则沿洄汨没,径去绝江。上及中流,寂然遂隐。高遣善泅者数辈,遽往观之。江水清澈,毫发可见。善游者熟视而回,皆曰:「 ”水中别有东西二木,巨细与斯木无异。适自岸而至者,则南北丛焉(「 ”焉”原作「 ”马”,据明抄本、许本改)。”高顾坐客,靡不骇愕。自是则不复得而见矣。有顷,高除谏议大夫。制到,详其授官之日,即高役功之辰也。向使斯旬朔未获移徙,高之新命既至,则那复留意乎转迁,俾之仍旧。(出《集异记》) 石中金钗 夏侯孜是宣宗朝的山陵使。 他负责开掘真陵的施工,工程浩大。 凿皇堂凿到一丈多深的时候,从坚石缝中,得到半股折断的金钗,一巴掌那么长。其余的半股还衔在石缝中。 石工就将它取出来交给夏侯孜。 夏侯孜因为寝园离得很近,他觉得这事不大正常,就隐瞒下来,没有向皇上奏明。 原文夏侯孜为宣宗山陵使。开真陵,用功尤至。凿皇堂,深及袤丈,于坚石中,得折金钗半股。其长如掌,余尚衔石中。工乃扶取以献孜。孜以寝园方近,其事稍异,因隐而不奏。(出《唐阙史》) 生足石 段成式的众随从讲过,段成式小时候曾经毁掉一个鸟巢,从中得到一块黑色石头,像鸟蛋那么大,又圆又滑,很是可爱。后来偶然把这块小石子儿扔到装醋的坛子里,忽然发觉那石子儿会动。 慢慢地,见它长出四条像皇冠飘带一样的腿来。把它举起来,四条腿也随之缩回去。 原文段成式群从有言,少时尝毁鸟巢,得一黑石,大如雀卵,圆滑可爱。后偶置醋器中,忽觉石动。徐之,见有四足如綖。举之,足亦随缩。(出《酉阳杂俎》) 杨妃袜 唐玄宗率兵马来到马嵬坡,命高力士在佛堂梨树前把杨贵妃勒死了。 事后马嵬坡的一位老妇人拾到一只袜子,说是杨贵妃的袜子。 打此路过的人都要求看看这只袜子,老妇人就收费,一百钱一人次,赚钱无数。 原文玄宗至马嵬驿,令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梨树之前。马嵬媪得袜一只。过客求而玩之,百钱一观,获钱无数。(出《国史补》)

鱼腹官印 唐朝时,有个叫李琮cóng的官员,曾经在湖南当观察使。 当地有个渔民从河中打捞上来了一条鲤鱼,足有几尺长,贡献给他。 李琮就吩咐家里的厨子去给炖了。 厨子将鲤鱼的肚子剖开后,竟然在里面发现的一方官印,上面用篆书刻着「 ”衡山县印”。 李琮拿过那印信看了之后确定那是朝廷颁发的正规官印,大为惊异。 他当即就叫来了文书官吏,让他拿来衡山县最近递交上来的各种文书查看。 打开几卷一看,发现这些文件上竟然该有官印,篆书的笔画也很分明,于是就找了个借口叫来了衡山县的县令,并通知他一定要带着官印前来! 不久衡山县令就到了,李琮要过来他的官印一看,果然是新刻的。 于是他就屏退了堂上其他的官吏仆人,质问县令究竟是怎么回事? 县令赶紧就趴在地上承认了罪责:「 ”下官不慎,原来的官印被恶人给偷走了,丢失官印是砍头大罪,小人和属下的官吏害怕被斩,所以就偷偷的找来了工匠,又仿造了一方新印!现在您知道了,只有等死的份儿了!” 李琮低头沉思了片刻,觉得这县令可怜,于是就将这件事给隐瞒了过去,将他拿来的仿造印信当面摔碎。 县令更是惊恐万分,转而又见李琮从桌案上的盒子了拿出了一方印信,递给了县令。 县令战战兢兢的跪在到了近前接过去,低头一看,竟然是自己官印,惊异万分! 李琮做了个虚的手势,说:「 ”拿回去,切勿对其他人讲!” 县令赶紧磕头拜谢,这才喜笑颜开的抱着官印走了。 这件事除了李琮家的厨子,再没有第四个人知道。 究竟这官印是如何跑到鲤鱼肚子里的,也无从得知! 原文李琮为湖南观察使。渔者献鲤鱼一头,长数尺,琮命家人烹之。鱼腹得印一面,文曰「 ”衡山县印”。琮令厅吏索衡山县近文书,看其印篆分明,乃遣召衡山令,使携印来。及到阅之,果然新铸也。琮屏人诘之,宰邑者伏罪首曰:「 ”旧印为恶人窃去,某与主吏并忧刑戮,所以潜命工匠为之。今则唯俟死命也。”琮悯之,为贲其事,碎新印,令赍旧印归县。罕有知之

志怪故事:阴兵殇魂

唐朝乾元年间,书生裴玉赴京赶考,行至濮州地界,见前面出现了一座大山,拦住去路,那山巍峨高耸,延绵数十里,十分雄伟。 山脚下一条羊肠...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