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诗词有什么特点?你喜欢他的诗词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1收藏

李商隐的诗词有什么特点?你喜欢他的诗词吗?,第1张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在晚唐时期极具特色,可以说是晚唐极为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文字极力追求美感,凝练前人的文学创作,从而融合出极富个人色彩的诗歌内涵,而他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其一是情感表达深沉凄苦;其二是意象运用繁多;其三是对于时政的针砭。一、情感表达深沉凄苦

李商隐的诗歌往往具有着悲戚邈远的情感取向,他内心的愁绪与悲凉、人生境遇的坎坷和动荡以及感知的敏锐和细腻,造就了他诗歌的这一特色,内心的忧愁和矛盾之感丰富了他的诗歌内涵。比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叹,触景生情,内心的坎坷溢满于诗歌之中;比如“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表达了诗人一生无所依傍的苦楚。

二、意象运用繁多

李商隐在诗歌之中往往会运用大量的意象或是典故,在借用这些文字抒发自身情感、表达诗歌内蕴之时,更增添了一种深层次的感受,让诗歌披上了一种朦胧的美感。

而在这样意象和典故的加持之下,让他的诗歌更具一种隐含的意味,让诗歌的意旨掩埋在文字之下,虽然难以理解,但极具美感。就如他所写的《锦瑟》,其中的内涵极为难解,但同时也呈现出了一种别样的美感。

三、对于时政的针砭

虽然李商隐的诗歌多关注于自身,但他同样也有美刺干政之诗,通过对古人的描写,或是讽刺或是怀念,来反映到当下的社会之中,表达对于社会的失望,表达自身的无奈之情。一如“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一如“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都是借古讽今之诗,通过对历史之中君王的描写,来反映到当下的社会现实。

李商隐的词讲究文饰,多引用典故,读起来就显得艰深晦涩,但是他的诗词却在这和谐声律之中代入个人感情,形成共鸣,所以就算他的诗起来晦涩,依然有一波又一波的人,前扑后继的去喜欢、去欣赏,从而流传至今。

文饰之西昆体孔子曾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古时诗词多讲究韵律,孔子这话的意思大概是说一篇韵文,如果不用其他文字加以修饰,是很难流传开的。而李商隐的诗词多追求“西昆体”,正是讲究文章之美,不仅音调声律要和谐,修辞对仗都加以雕润,给人整饬出一篇艰深的诗词,正因为这样,本来西昆体慢慢被人所放弃,偏偏李商隐在这片天地中整顿出不一样的感。他在修辞的装饰之中,与内容平衡的极好,融入感情,避开了西昆体那种华丽外壳之中空空无物的缺点,引据经典却不让人觉得卖弄才学,而是融入内容之中,这种表达方式加上缠绵的描写,自然让人欲罢而不能,深陷于其中。

《锦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所写诗词之中最费解的一首,写于其妻亡故之后,词藻华丽,通篇感情悲慨,大量引用了”庄生梦蝶”“沧海珠泪”还有”杜鹊泣血”“蓝田美玉”等经典故事,追忆往昔,从听觉到视觉上的升华,表达了自己那伤感而幽深的情感,似咏物却抒情,似是而非的情怀勾人心弦。

李商隐的一生,亦是坎坷不平,心中自我郁结之处,这些情感他赋加到诗中,用以文饰点缀,平衡内容与词藻之间,虽艰涩却饱含情思念怀,不知你对他的诗词有什么不同的理解呢?

由古至今,我们人类对情感的需求都是非常强烈的,而情感有时也会让我们感到孤独。为啥这么说?其实,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作客他乡。特别在古代,由于交通和通讯不像现在那么发达,极为不便利,让很多流浪在外、作客他乡的人们都倍感孤独。

其中,古代颇有文采的诗人们也是羁旅他乡的一个群体,他们面对着这种孤寂,创作出一首首千古诗篇来表达他们心中的羁旅情思。比如,李白最为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对于表达羁旅情思这种情感的诗句,描写得感人肺腑的就是出现在晚唐时期的《滞雨》,它是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五言绝句,是他作客长安期间所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主要描写描写了在秋雨绵绵的一天夜晚,李商隐坐在床边,看着这缓缓落下的雨滴,因孤独而不能寐,李商隐心中突然升起的思乡之情。全诗虽然篇幅极为短小,只有短短四句,但读来却令人动容。

《滞雨》李商隐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我们来看看第一句“滞雨长安夜”,李商隐在诗词的开篇就交代了时间和地点,意思是在说,这场雨在长安的深夜中下了很久很久久。“滞雨”一词,不仅点题,还起到了一种渲染和烘托诗人孤独处境的作用。我们常说“独在异乡为异客”,这种孤独的处境,加上一场难以停歇的深夜秋雨,无论是谁,都很容易产生对家乡家人的思念。

所以,李商隐紧接着就在下一句中说到“残灯独客愁”。意思就是,独自面对着残灯的李商隐,产生了一种身为异乡旅客的浓浓乡愁。“残灯独客”可以说是对李商隐的场景描写,看着这句话,我们可以想象出,在一盏灯油即将燃尽的孤灯之下,坐着一个孤独的异乡客子,脸上满满都是思乡的愁容,令无数读者读来都倍感孤寂。由此可见,这个孤寂的场景配合上“滞雨”的秋夜,共同营造出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意境,让读者感同身受。

紧接下来的一句“故乡云水地”,从字面上看,其实是在说诗人的故乡,它在云水弥漫之地。虽然这句诗看上去像是李商隐对故乡的回忆,但其实它是虚写,并不是他故乡实际的模样。因为“云水地”,本身看上去就很模糊朦胧,它不仅可以指代故乡在多云多水弥漫的地区;可以

在说

诗人自己与故乡之间,有着云重水复的遥远阻隔,难以回到他日夜思念的家乡;还有一种解释就是描述的是李商隐自己行云流水般难以捉摸的乡愁思绪。

最后一句“归梦不宜秋”,李商隐用一个“归”字,直接抒发了他对故乡的浓浓思念。只是这种思念给他带来的不是喜悦,而是难以排解的乡愁。简单来说,诗人最怕他的归乡之梦出现,因为秋夜本身就是伤感之时,如果还要泛起归乡情思,更是极为枯寂。纵观古代那么多诗歌,有很多羁旅之作都描写了归乡之梦,诗人们不得回乡,便把他们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回到故乡的梦境中,以此舒缓自己心中的悲凉。

李商隐在这里所说的“不宜秋”,其实并不是专门指秋天,而是这种带有浓厚乡愁的回乡之梦,不仅仅是秋天,在春天、夏天、冬天无论哪个时节而言都是不宜的。李商隐恰恰是运用了正话反说手法,有种不言神伤之妙。

我们往深处去看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意思应该说的是“最宜”,即归乡之梦就应该在这样秋雨绵绵的深夜做。正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本身就是最容易让人感到孤独,让人产生乡愁的季节,此时不做归乡之门,又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姚培谦曾经在《李义山诗集笺注》中评价李商隐这首诗:“大抵说愁雨,皆在不寐时,此偏愁到梦里去”。就是在夸赞李商隐能够通过窗外景色环境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心中无限的乡愁情思,并且这种无限的乡愁就算是在梦中也和窗外的秋雨一样绵绵不绝。

最后纵观一下李商隐的整首诗,其实就是在讲他作客他乡时的孤独悲寂的情思。作客他乡可以说是我们人生最孤独的一个经历,无论对于出外念书的学生,还是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滞雨》中所蕴含的情感都能激发出他们的共鸣,乡愁乡思本来就能够打动无数人,何况加上作者借诗句所表现的孤独寂寥之感呢。

风格: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与杜甫相似,李商隐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而且常常每句读用典故。他在用典上有所独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有时读了整首诗也不清楚目的为何。而典故本身的意义,常常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

人物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作品主题: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开始时醉心于李贺那种奇崛幽峭的风格和南朝清倩流丽的诗体,他有意加以仿效而写了许多歌唱爱情的诗篇。但大和九年(835年)的“甘露之变”,使他目睹了朝官大量被杀、宦官擅权的血淋淋的黑暗政局,思想和创作都发生了转变,写下了不少批判黑暗现实的政治诗。如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愤怒声讨了宦官的罪行,称颂了敢于反对宦官专权的将领,热切盼望铲除宦官、恢复皇帝的权力的《重有感》。又如有意效法杜甫《北征》的长篇政治诗《行次西郊一百韵》。

主要特点: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品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此外李商隐将含蓄、朦胧的表现手法运用到了极致,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锦瑟

李商隐 〔唐代〕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

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是当时的我茫茫然不懂得珍惜。

注释

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庄生”句:《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望帝”句:《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蓝田:《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只是:犹“止是”、“仅是”,有“就是”、“正是”之意。

惘然:失意的样子;心中若有所失的样子。

赏析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诗运用象征、隐喻的手法,创造性地发展了传统的“比兴”方法。“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想象一下: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诗人也一边在感慨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他对逝水流年的喜悦追忆,暗示自己才华出众而年华流逝。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诗的首联以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借助对形象的联想来显现诗人内心深处难于直抒的千般情怀以及诗人沧海一世所有不能明言的万种体验,点明“思华年”的主旨,这是对传统比兴手法创造性的发展。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诗中间两联,最能体现李商隐引典精辟、譬喻精深的持点。李商隐以“庄生梦蝶”的典故入诗,又巧妙地设计了两个字:“晓”与“迷”,深层喜悦譬喻溢于言表。“晓”早晨也,喻人的一生则是青年时代。“晓梦”:青春美梦,年轻时立下的宏伟大志,色彩斑斓的喜悦理想。“迷”迷恋,沉溺也不放弃,不可割舍,不懈地追求喜悦。诗人设字绝妙精巧,赋予典故以新的喜悦哲理,让读者有感于物.有悟于心:使诗句产生了影视效应,再现了诗人为不可割舍的理想进行了不懈追求,无奈却挣扎于权势争夺之中,左右为难受尽欺凌终不得志,到头来只是一场悲苦的梦幻而已。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对《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悼念追怀亡妻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侍儿之笔。《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一般为二十五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一说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十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的诗词有什么特点?你喜欢他的诗词吗?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在晚唐时期极具特色,可以说是晚唐极为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文字极力追求美感,凝练前人的文学创作,从而融合出极富个人色...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