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中有那些药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4收藏

本草纲目中有那些药名?,第1张

《本草纲目》主要介绍了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收药1892种,附图1109种。主要有:

1、半 夏

中药名,又名三叶半夏,半月莲、守田、水玉等,又有水生和陆生两种,即所谓的水半夏和旱半夏。因其农历五月间成熟,恰巧是夏季过了一半,故名。半夏本是有毒的植物,作为中药可以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

2、紫 萱

紫萱,也就是耳熟能详的忘忧草,其实就是黄花菜。据《诗经》记载,古代有位妇人因丈夫远征,遂在家居北堂栽种萱草,借以解愁忘忧,从此世人称之为“忘忧草”。其入药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

3、桂枝

桂枝,别名:柳桂(学名:Cinnamomum cassia Presl)为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本品呈长圆柱形,多分枝,长30~75cm,粗端直径03~1cm。

表面红棕色至棕色,有纵棱线、细皱纹及小疙瘩状的叶痕、枝痕、芽痕,皮孔点状。质硬而脆,易折断。切片厚2~4mm,断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

4、麻黄

麻黄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来源为买麻藤纲、麻黄科、麻黄属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其性温,味辛、微苦,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可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等病症。

别名:草麻黄,华麻黄,拉丁文名:Ephedra sinica Stapf,麻黄科、麻黄属草本植物,高20-40厘米;木质茎短或成匍匐状。

有三种麻黄属的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与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为草本状灌木,采用部位为草质茎,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

5、薄荷

薄荷,土名叫“银丹草”,为唇形科植物,即同属其他干燥全草。多生于山野湿地河旁,根茎横生地下,多生于2100米海拔高度,但也可在3500米海拔上生长,是一种有特种经济价值的芳香作物。

全株青气芳香。叶对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后结暗紫棕色的小粒果。

薄荷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

-半夏

-紫萱

-麻黄

-桂枝

-薄荷

  《本草纲目》是一个伟大的世纪之作。《本草纲目》里面出了多种多类的要类资源。共有六种分别是虫,鳞,禽,介,兽,人。他不仅像百科全书一样介绍着各种各类的知识,还会介绍这些东西的药用价值。他不仅记载着草木,还有丰富的动物资源。本草干部不仅对草木的发展具有更巨大的贡献,还对动物的发展也有巨大贡献,他是中国的财富,更是世界的财富。

    《本草纲目》充分的利用了动物资源,为世界动物药带来新的革命。也发挥了动物在治疗治病的方面的作用。

    中国流行的吃啥补啥的说法,这个验证的《本草纲目》的动物资源的药用是可行的。例如牛肉它就可以安中益气,强骨建筋。牛的生殖器还可以壮阳补肾,特别用它来泡酒的话,喝了这个酒更加好,可以说喝了这个酒女人受不了,例如蛇还有是半身不遂较弱不能久立等症状。如果遇到那些比较珍稀动物的话,我们可以舍去他们或者找其他的替代品,例如熊胆,鱼翅,穿山甲我们要做到坚决地抵制,做到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本草纲目》是中国的瑰宝,如果里面记载东西不用的话,那么是不是有些可惜呢?我们不能浪费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我们应该把它发扬光大,对于那些说吃动物会伤害动物。我相信等你有病的时候需要救命的时候,你会想到只有救命,不会再想什么。但是人都有怜悯之心,动物也是有生命的,我们可以不伤害野生动物,我们可以把那些有药用价值的动物我们可以进行如果繁殖和饲养,用人工养殖的如药。

熊胆作为中国四大动物药材之首,入药已有几千年历史,素有“药中黄金”之美誉。《本草纲目》载:熊胆味苦、性寒,归肝胆心经,无毒,能清热、平肝、利胆、明目、杀虫。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熊胆具有清热解毒、抑菌抗炎、保肝护肝、利胆溶石、降脂降压、镇咳平喘、去翳明目、抗疲劳等多方面的药理功能,尤其是治疗胆囊炎、胆结石更是功效独特。随着科技的发展,作为中华瑰宝的熊胆的作用将会更加广阔。黑宝熊胆粉是国家级中药一类新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纯天然。黑宝熊胆粉是100%纯熊胆粉,其化学成份、理化性质、药理药效以及临床疗效等方面与野生熊胆完全一致。●有效成份含量高。国家部颁标准规定,熊胆粉中主要有效成份牛磺熊去氧胆酸含量不得低于23%,由于黑宝熊场采用科学饲养、全价营养方法及“养熊无管引流采胆”高新技术,从而保证了熊胆粉的质量,其有效成分牛磺熊去氧胆酸含量有的最高可达50%以上。成份:熊胆粉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碎片、颗粒或粉末,**至深棕色,有的呈深绿色或淡红色,半透明,有玻璃样光泽,质脆,易吸潮,气清香微腥,味极苦微回甜,有清凉感。功能主治:清热、平肝、利胆、溶石、明目。用于惊风抽搐,外治目赤肿痛,咽喉肿痛。《本草纲目》记载:熊胆具有清心、解热、平肝、利胆、溶石、明目、杀虫作用。现代药理、药效学的实验研究证实,熊胆的药理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1、利胆、溶石作用。能减少胆固醇生物合成,并能增加胆汁分泌量,提高胆汁溶解胆固醇能力,减少胆石形成率。用于胆囊炎、胆石症(胆固醇型)。2、抑菌、抗炎、抗过敏、利胆、解毒作用,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并能松驰总胆管和奥狄氏括约肌,促进胆法分泌。用于急、慢性肝炎、黄疸型肝炎、中毒性肝障碍、肝硬化。3、降血压,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强心肌收缩力和调节心律失常作用。用于动脉硬化、高血压、心绞痛、冠心病和心律失常。4、镇静、镇痛、抗惊厥、解痉作用。用于各类型癫痫病、预防和控制发作。以及产后风、小儿热盛惊风、抽搐。5、降血脂、降血糖作用,能降低血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小板粘附率、抑制血栓形成。用于高脂血症、血栓病、糖尿病。6、镇咳、祛痰、平喘、消炎作用。用于咽喉肿痛,上呼吸疺感染,急慢性支气管哮喘。7、抗菌、止痛、消肿、明目、去翳作用。用于疔毒恶疮、疮痈肿痛,痔、痔瘘、跌打损伤及目赤肿痛、暴发火眼、去翳、眼边溃烂等。8、对学习的影响。增强记忆,可改善各种记忆障碍,用于健忘、高强度脑力工作者。用法用量:03~1g,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研末或水调涂敷患处。不良反应:少数病人出现腹痛、腹泻及胃部刺激症状。禁忌:孕妇忌用贮藏:密封,避光,置阴凉干燥处。

 本草纲目·鳞部·青鱼原文及翻译

 鳞部·青鱼

 作者:李时珍

  气味

 肉:甘、平、无毒。

 胆:苦、寒、无毒。

  主治

 胆:

 乳蛾喉痹。用青鱼胆含咽。又方:用青鱼胆汁灌鼻中引起呕吐。

 赤目障翳。用青鱼胆频频点眼。又方:秀青鱼胆、黄连海螵蛸各等分,研匀点眼。又方:用黄连切片,加水熬浓成膏,去渣,加青鱼胆汁和源程序各市地片脑。密封收存,每日取以点眼。很见效。

 一切障翳。用青鱼胆、鲤鱼胆、青羊胆、牛胆各半两,熊胆二钱半,麝香少放,石决明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空心服,茶送下。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被称为四大珍稀名贵药材之首的是熊胆。

熊胆的采集最早采用杀熊取胆的方法,将熊杀死取出熊胆,于通风处阴干或置石灰缸中干燥。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必须杀死熊而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只有一熊一胆,来源稀少,售价昂贵,不能满足临床医疗需要。后在1985年从北朝鲜引入利用外科手术安装瘘管引流熊胆汁的实验方法,采用有管取胆汁,将取出的胆汁干燥后成熊胆粉。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不杀死熊,可以定期获取熊胆汁;缺点在于限制熊的活动,造成部分熊腹腔感染,给熊带来了痛苦。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活体无管引流熊胆汁技术获取熊胆汁,经过滤、干燥等步骤,即可制得熊胆粉。无管引流技术克服了有管引流的弊端,可以定期得到较多的熊胆汁,且对熊的正常生长发育无影响,痛苦也不大。

关于熊胆的历史

熊胆为民族中药文化传承之奇葩,居四大名贵中药(熊胆、虎骨、麝香、牛黄)之首,素有“药中黄金”之誉。在古代,熊胆因疗效佳,且只能猎熊取胆,所以是御用珍品,只有王公贵族才可享有。

早在1000多年前,唐代《新修本草》就已有熊胆入药的记载,之后的《本草纲目》《千金方》《食疗本草》等诸多中医药典籍里也均有熊胆入药的记载。目前,有150多种上市的中成药含有熊胆(粉),比较有名的如《中国药典》中收录的熊胆救心丸、复方熊胆滴眼液、熊胆痔灵膏等。

中医等亚洲传统医学认为熊胆汁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杀虫止血的功效。

熊胆只是一味普通的中药。中国传统医学的实际操作中,因症施药的情况下它能被许多中草药所取代使用。《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四大中医经典中所提到的病症中一些可以用其他中草药取代熊胆的药方,都会用到中草药来取代熊胆,这是古代社会对野生熊类资源的一种保护性举措。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熊胆的医药价值被逐渐证明并非不可替代;同时由于动物保护意识的觉醒,猎熊取胆的行为在近20年才逐步减少。

中华国医医药协会香港地球仁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至少有54种草药具有与熊胆相似的功效,包括:常春藤、蒲公英、菊花、鼠尾草、大黄等。

扩展资料

中西医:熊胆并非不可替代 活熊取胆应控制

中医利用熊胆的历史超过千年,而西医也有利用熊胆的历史。记者通过果壳网找到药学专家“窗敲雨”和临床医学研究生“箫汲”,他们均认为熊胆制品完全可以被人工合成制品替代。

“窗敲雨”介绍:熊胆中的主要成分是胆汁酸,包括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胆酸、去氧胆酸等,其他成分包括胆色素、氨基酸、胆固醇等,其中熊去氧胆酸是特有成分。“箫汲”则称:熊去氧胆酸是被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的唯一可用于治疗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的药物。而熊去氧胆酸在治疗胆石症上具有有效率较低,不能替代手术治疗的缺点。

两位现代医学专家均表示:现代医学并不使用熊胆或熊胆粉,因为可使用人工合成的熊去氧胆酸。而且,人工合成的熊去氧胆酸纯度高、杂质少、浓度完全可控,无论是疗效还是安全性都优于熊胆和熊胆粉。目前熊胆制品主要是中医在使用。在欧美,人工合成的熊胆制品已经成为上市药品。

-熊胆

人民网-中西医:熊胆并非不可替代 活熊取胆应控制 (2)

熊胆一直被中医视为珍贵药材,“活熊取胆”的技术传入中国后,养熊业兴起并得到快速的发展。在民间中医观念里熊胆是一种所谓的“中药”,一般采集的熊胆被做成胆粉。民间中医宣称熊胆粉有其他中药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止疼和消炎等神奇功效。中药中还有123个品种需要熊胆做原料,有183个企业需要用熊胆粉作药引。《本草纲目》中甚至声称,熊胆有退热清心、平肝明目等功能,是药食两用的佳品。

但到目前为止,国际医学界与生物学介尚未发现熊胆与其他动物的胆囊有什么明显的不同。通过有机化学实验分析,熊胆同其他哺乳动物的胆囊功能基本一致(即 消化系统的辅助器官)。熊胆分泌的胆汁除水成分外,60%为消化肝细胞,另有少量无机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其中消化肝细胞的生物活性会在离开生物熊体后30分钟内迅速丧失,死亡后的消化肝细胞会分解为普通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常温暴露状态下25小时内容易孳生真菌并开始分解为有机酸性物质。

因此,熊胆本身与其他动物的同类器官并无太大区别,也没有实际的药用疗效。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乌爹泥 1 拼音

wū diē ní

2 注解

乌爹泥

释名  亦名孩儿茶、乌垒泥。

制法:用细茶末装入竹筒中,坚塞两头,埋污泥沟中,日久取出,捣出,捣汁熬制,即成乌爹泥。原产地在云南一带。

气味  苦 、平、无毒。

主治

1、鼻渊(鼻孔里常流清涕)。用乌爹泥末吹进鼻孔。

2、牙疳口疮。用乌爹泥、硼砂等分,研末搽患处。又法:用乌爹泥、雄黄、贝母等分,研末,米泔洗净患处后涂搽。

3、下疳阴疮。用乌爹泥末,米泔洗净患处后,涂搽。又方:乌爹泥一钱,真珠一分,片脑半分,共研为末,涂搽。

4、痔疮肿痛。用乌爹泥、麝香,共研为末,和唾液涂搽。

5、脱肛气热。用乌爹泥二分、熊胆五分、片脑一分,共研为末,调人乳搽肛上。此方亦可治痔疮。

附方  此外,乌爹泥还有化痰生津、生肌定痛、止血收湿等作用。

古籍中的乌爹泥 《本经逢原》:[卷一土部]诸土

,治黄肿积块,酒服五钱,潞州者佳。孩儿茶,一名乌爹泥,性涩收敛,止血收湿,为金疮止痛生肌之要药。白

《本草纲目别名录》:[本草纲目释名]土部

土蜂窠(窠)蚁蛭土(蚁封)蚯蚓泥(六一泥蚓蝼)乌爹泥(乌垒泥孩儿茶)伏龙肝(灶心土)土墼(煤赭)甘

《药性切用》:[卷之五下土部]孩儿茶

一名乌爹泥。苦涩微寒,清膈化痰,收涩止血,为咽喉口齿专药。《药性切用》

《本草述钩元》:附论药品序次

。土部蚯蚓泥。纲目在粪坑底泥前。今次于后。盖与乌爹泥俱名泥。实非泥也。至纲目伏龙肝后。墨次之。今伏

《本草纲目》:[纲目第七卷土之一]乌爹泥

本草纲目中有那些药名?

《本草纲目》主要介绍了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收药1892种,附图1109种。主要有:1、半 夏中药名,又名三叶半夏,半月莲、守田、水玉等,又...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