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中医者怎么入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1收藏

自学中医者怎么入手?,第1张

首先可以购买一些与中医相关的书籍,尤其是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另外近代一些名家的医学相关著作也都可以阅读,像刘渡舟的《注解伤寒论》,网上也可以搜到相关的中医专家的公开课视频,也可以看一下。学中医也要学方子和药物,可以去看药物的图谱,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是不错的选择,通过看图谱可以识别多种药材,平常身边也可以发现许多药材呢!也可以参考一些古代名家的诊疗记录的书籍,一般都会有医案记录,有病人病情临床症状的陈述,随后也都附带着临证处方,虽然书上有相关疾病的处方治疗,但是不建议自学中医者自行开方用药,毕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医学培训,即使是在读的中医专业学生也不会随便给人用药,还是要安全用完药为好。

中医专业的学习一般也是先从中医基础理论开始,自学的话也可以上网搜索一下相关书籍,掌握基本知识,中医的学术名词,也有助于更深一步的学习。学习中医不可急于求成,必须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学习中医可能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当我们读中医古籍名著时,经常会有在读文言文的感觉,也有许多是繁体字的书籍,要潜心阅读,循序渐进。

弱字没有繁体字。

弱是一个汉字词语,拼音是ruò,释义为力气小,势力小,效果(由某种动因或原因所产生的结果;后果(效果)程度越浅)与“强”相对。

基本字义编辑

1气力小;势力差(跟“强”相对):软~。衰~。他年纪虽老,干活并不~。

2年幼:老~。

3差;不如:他的本领不~于那些人。

4丧失(指人死):又~一个。

5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表示略少于此数(跟“强”相对):三分之二~。

中医术语编辑

中医弱 ①虚弱,不强壮。《灵枢·五变》:“何以知五脏之柔弱也。” ②柔软,松弛。《灵枢·五变》:“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 ③脉象名。脉搏软而无力。《灵枢·禁服》:“脉大以弱,则欲安静,用力无劳也。”《素问·平人气象论》:“长夏,胃微软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 ④指人的婴幼时期。《素问·上古天真论》:“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⑤指卑湿。《素问·异法方宜论》:“南方者……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

古籍解释编辑

《康熙字典》

寅集下弓字部弱 ·康熙笔画:10 ·部外笔画:7

《唐韵》而勺切《集韵》《韵会》日灼切,𠀤音若。《玉篇》尫劣也。《释名》委也。《增韵》懦也。《书·洪范》六极,六曰弱。《传》尫劣。《疏》尫劣𠀤是弱事,为筋力弱,亦为志气弱。郑康成云:愚懦不毅曰弱,言其志气弱也。《礼·曲礼》二十曰弱冠。《疏》体犹未壮,故曰弱也。《释名》二十曰弱,言柔弱也。

又孅弱,体柔貌。《司马相如·子虚赋》妩媚孅弱。

又弱行。《左传·昭七年》孟絷之足,不良弱行。《注》跛也。

又水名。《书·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山海经》海内昆仑之墟,弱水出西南隅。《史记·大宛传》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注》索隐曰:魏略云弱水在大秦西。𤣥中记云:天下之弱者,有昆仑之弱水,鸿毛不能载也。

又衰也。《左传·昭三年》姜族弱矣。而妫将始昌。

又败也。《释名》衂也。《左传·襄二十六年》颉遇王子弱焉。《注》弱,败也。言为王子所得。

又丧也。《左传·昭三年》又弱一个焉。

又繁弱,弓名。亦作蕃弱。《左传·定四年》封父之繁弱。《注》繁弱,大弓名。《孔丛子·公孙龙篇》楚王张繁弱之弓。《司马相如·子虚赋》弯蕃弱。《注》文颖曰:蕃弱,夏后氏之良弓名。 《说文》本作𢐅。

大家都知道,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个重点中医院校嘛,所以中药、中医、针灸、护理等等专业的专业课肯定都是必不可少的了,这已经是没有什么悬念的了。但是有一些课程真的是在我进入大学之前,我从没想到过会学习到的。这些课程既有趣又能让我们学到知识技能和锻炼身体。

1、启明实验班

17年学校办了一个启明实验班,从报名到考核,最后选择了40个左右的人组成这个班级,班级开展速读速记、气功、悬针等课程。三种课程都是我之前没接触过的,开始的时候,感觉每个课都很神奇,很玄幻。就拿速读速记来说,老师教我们的不是我们平时见到的那种方法。他开始的时候让我们盯着三种图案看,一直看,直到脑子放空,看出图案中的变化。然后又让我们快去浏览一些重复的汉字,能看多少看多少,速度要快,而且不要特意去记。最后让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浏览文章,记下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开始的时候我很不适应,但渐渐地,就这样反复训练,竟然让我的速读速记的能力渐渐提高。

2、医古文

我不得不说,这是一门对于学习中医很有用,但是很难学,又很有趣。我们从汉字的起源开始学起,后面又从汉字结构、音韵、部首和词意学到了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等等,让我们对汉语的源远流长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与感悟,同时对于我们学习中医古籍非常有帮助。

3、特色体育课

如果说每天的学习很累,很枯燥的话,那么放松有趣的来了,就是体育课上的一些特色课程。首先,除了那些体育项目,易筋经、八段锦、太极拳这些对于锻炼身体以及养生方面都是很好的选择,通过学校老师的精心讲授、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对于其中的精妙也能领悟得更透彻。我们学习之后又教给家人朋友,让他能也能身体得到放松,还能以此来养生。除此之外,初级剑是我最喜欢的啦,因为小时候看了太多的武侠剧,从小就有一个剑客梦,拿到剑的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心里满足了,练习的动作,招式真的非常酷,我相信有很多人也是会很喜欢的。

北京中医药大学还有很多的特色课程我还没有说到呢,希望喜欢的小伙伴可以亲自来体验哦!

你好!首先祝你身体健康!以下我来给你谈谈关于“拯救”中医的问题。

拯救中医药,必先祛除文化“自虐”。废除中医之论,如今回望,已是百年之身。

一百多年前那些西风东渐的岁月里,比尖船利炮、舶来商品更易打动闭塞的中国的,是对急性病见效迅速的西医,那是中国人认识西学的开始;随后,西风化雨让中国的现代化意识疯长,此时最早一批被唾弃的“糟粕”里就有中医。

对于中医的认识和态度,隐含着对于与中医血脉相连的文化传统的认识,隐含着我们对于人自身的认识。

不久前,由朝鲜医家在400年前根据中医名家的学说以汉文编就的《东医宝鉴》,将由韩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作为世界记忆工程的一项。被误传的“韩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好像并未特别强烈地刺激那些陷于中医存废的吵嚷声中的人们。

对于最近的中医存废之争,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中医“痼疾”的探讨,新华社播发的一篇报道称:拯救中医药,必先祛除文化“自虐”。

这篇稿件引述上世纪80年代德国慕尼黑大学波克特教授的话说:“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诚对待,没有确定其科学传统地位而进行认识论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学探讨,所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

□ 不仅是中医之痛

1879年,国学大师俞樾(号曲园,是章太炎、吴昌硕的老师)发表了惊世骇俗的《废医论》,旗帜鲜明地主张“废除中医”。

随后,一批近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包括孙中山、胡适、梁启超、严复等人的“废医”主张,更是言辞激烈,事隔近百年,杀伤力仍在。

严复认为中医缺乏实际观察和逻辑推理,将中医药归为风水、星相算命一类的方术;陈独秀说:“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梁漱溟认为,中医只是“手艺”,“没有客观的凭准”;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对中医中药的讽刺更是影响深广--“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就连曾因病受中医惠泽的胡适也说:“回头想想我们家里的阴阳五行的‘国医学’,在这个科学的医学史上能够占一个什么地位。”

民国时期有一场更大规模的中医抗争运动。1929年,国民党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在当时的卫生部副部长刘瑞恒的主持下,提出了“废止中医案”,最终因受到社会强烈抵制而未果。

“妓女、吸毒和中医问题都解决了。”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曾在民国倡导“废除中医”的余云岫,在当了政协委员之后,把中医和妓女、吸毒等问题相提并论。

这些在今天听起来仍嫌刺耳的极端之论,诞生于“天朝大国”快速坠落时强烈的危机感:中国要摆脱落后挨打,必须“脱胎换骨”,兴西学,弃旧学。到五四运动时期,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潮更加汹涌。就在这些意图建立“新世界”、断然弃绝旧文化的声浪中,基于文化自信的民族自信也悄然失落。

传统文化作为中医生存的土壤越来越受到削弱,中医与自身的传统断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中医存废困境,不少专家学者呼吁,要拯救中医,先要拯救传统文化。

长期关注中医药发展战略的科技部专家贾谦认为,是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医学教育使中医质量下降,是近百年来对西方文化的几乎全盘接受让中医学元气大伤。而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柳长华教授说,对于中医的误解源于整个世界传统文化的衰弱,在经济全球化的强烈冲击下,这已不仅仅是中医之痛。

□“秀才学医,笼中抓鸡”

“不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是很难理解中医的。”

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文化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孔令宏教授这样说。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做:“秀才学医,笼中抓鸡。”古时候秀才科场不利,往往转而学医,很容易上手,因为中医与儒学、道学、易经八卦、阴阳五行甚至武术茶道、琴棋书画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传统文化知识背景的人学习中医相对容易。

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道、释三种流派思想长期融合而来的,这三派思想,都对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强调人与自然界协调统一的“天人合一”观,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直接缔造了中医学的基本框架,为中医学的发展找到了出发点与归宿。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五行相贯的藏象学说,阴阳互根的治疗原则无不打上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烙印。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学科博士生导师张其成教授也认为,诞生于古代中国的中医药学,其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中国古代其他文化的关系同根同源,本为一体。

然而一棵树即使再茂盛,当它根基下的土壤营养不足时,它也会慢慢衰败凋敝。

张其成说,从科举制度废除至今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传统文化所受到的打击接连不断,诸如废孔废经、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汉字的简化以及近一个多世纪用西方哲学来“科学阐释”改造中国古代思想等等,加上现代科学的冲击,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到某种程度的中断,这也对中医发展产生了致命的影响。

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日益边缘化,天文、地理、农学、算学等等也在逐渐淡出时代舞台,成为历史的陈迹。只剩下国画、京剧等寥寥可数的难兄难弟与中医同病相怜,一起被称作“国粹”,也一起经历着今天现代化科技的“洗礼”。

中医的古代典籍都是用文言文和繁体字写就,今天学习中医的人要读懂中医典籍必须有很好的古文功底,否则就要使用现代人改造与解释过的古籍。经过白话翻译的中医古籍,其间不知经过多少人的加工,曲解在所难免,再加上很多点校古籍的人士古文功底难称人意,如此情况下,今天中医古籍整理混乱、参差不齐也就不难想象,以之指导临床,“关公战秦琼”的现象在所难免。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对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也逐渐陌生,尤其是对原有的书面语言文言文更是缺乏必要的掌握。在大多数人看来,以文言文写就的中医药书籍无异于“天书”。这些由文言文记录的中医思想,成为了摆在现代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传统文化离中医越来越远,中医离传统文化也越来越远。”张其成不无悲哀。

□ 拯救没落的文明

为保护中医,我国近年开始酝酿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决定将中医理论、诊法、疗法、方剂、中药等八项内容“打包”,向联合国申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孔令宏认为,中医在现代科学和现代文明中易受伤害。现代科技以西方为主导,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背景有别于西方范式,在传统文化退居次要位置的今天,中医难免会和现代科技产生冲撞。

大多数中医反对论者对于中医的最大诟病莫过于它的不科学性。孔令宏认为,科学的标准是多元的,并不能单纯以可重复性、可检验性作为标准。对于中医提出的一些问题,西医也同样会面临,比如药物的副作用反应。片面的夸大中医的害处,纯粹是崇洋媚外的心理作祟。

张其成认为,中医是中国的原创医学,也是当前最有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并带动我国医学科技领先世界水平的古老医学技术,中国人应该珍惜,从理论思维的角度去加以有效的总结,而不是一味地搬用西方人的逻辑分析工具去否定它、摧毁它。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应该并行不悖,如鸟之两翼,共同成为当代中医发展的推动力。”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采纳为答案。

从古代为寻常百姓治病救人的中医、到现代的中医,中医已经发展2000多年了,如今传承到了我们这一辈人的手里。与前辈相比,我们所能做的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如果我想要当中医,应该怎么做才能学好中医专业呢?

一、拥有中医的知识储备

很多人认为只要通过高考,进入一个和中医有关的大学,那么他就是一个合格的中医人了,其实远远不够。因为我们国家对大学的中医教育还停留在应试的阶段,对于一些古代的医学史,先秦古籍国家是不够重视的。所以医学生可以自己去阅读一些古代的书籍,阅读之前的中医人文理念,还有他们对中医理论的研究成果,体验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二、对中医学术的态度

因为医生是面对生命和健康的一个职业,所以他们在看病写处方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所以如果想学好中医,平时应该是一个严谨谨慎的人,让病人产生信任用药的时候也准确无误。作为一个中医人,一定要真实和客观,不能事实差不多,用这个药行用那个药也行,一定要做事严谨。

三、好好掌握繁体字

很多人说现在都流行简体字了,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义务教育也是用简体字写的。但是准备学习中医的青年人学好繁体字是一个基本功,因为当他们去阅读一些古代医学古籍的时候,上面都是繁体字,没有简体字。一定要认识繁体字,才能领会这些医学著作的内涵,而且繁体字也是中华民族的正宗文字,和中医一样流传了几百年,所以要学好中医就要先学好繁体字,也同时也能好好的领悟中国的优秀文化。

医古文,是一门研究中国传统中医药典籍的学科。学好医古文对于中医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她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古籍的记载的内容,也可以帮助我们对于中国汉字的发展与演变有更深刻的了解。而学好医古文的首先就是学会辨认繁体字。

如  达〔达〕带〔带〕单〔单〕当〔当、当〕

党〔党〕东〔东〕动〔动〕断〔断〕对〔对〕队〔队〕尔〔尔〕发〔发、发〕丰〔丰〕(3)风〔风〕冈〔冈〕广〔广〕归〔归〕龟〔龟〕国〔国〕过〔过〕华〔华〕画〔画〕汇〔汇、汇〕会〔会〕几〔几〕 夹〔夹〕 戋〔戋〕 监〔监〕 见〔见〕 荐〔荐〕 将〔将〕 节〔节〕尽〔尽、尽〕 进〔进〕 举〔举〕

积的繁体字是积。

积,jī,是形声字,从禾绩声,本义为谷物堆积。《说文》,“积,聚也”;《周礼》,“委积膳献,饮食宾客赐之”;郑玄注,“少曰委,多月积”。引申出累积、停滞、积极、乘积等。积也是中医病名,《金匮要略》,“积者脏病也”。

释义

聚集;使逐渐增多:积累|积蓄|日积月累。长时间逐渐形成的:积习|积劳成疾|积重难返。中医指因某些东西滞留体内而得的病:奶积|食积。算术乘法的得数:乘积|2乘以2的积是4。

学习繁体字

学习繁体字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中文的演变历史,也能够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不仅如此,掌握繁体字还能够让你更容易阅读和理解一些古籍和文献。所以说,学习繁体字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呢!

另外,学习繁体字也可以提升你的字词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繁体字,你可以更准确地使用一些汉字,丰富你的词汇量,让自己的表达更加生动有力。而且,掌握繁体字还能够让你在写作和阅读方面更有优势,更能够体现你的个人特色。

所以,学习繁体字不仅能够让你更好地了解中文的演变历史,还能够提升你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真是一个既有趣又有用的选择呢!

扩展补充:

学习繁体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毅力。你可以通过参加繁体字课程或者使用一些学习软件来帮助你学习。另外,多读一些繁体字的书籍和文章,也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掌握繁体字。

记住,学习繁体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坚持下去的决心。相信只要你努力学习,一定能够掌握繁体字,让自己的中文水平更上一层楼!

自学中医者怎么入手?

首先可以购买一些与中医相关的书籍,尤其是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另外近代一些名家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