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秘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2收藏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秘方,第1张

一中 药 (至宝和胃汤)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辨 证,大多属于脾胃升降失调、水饮停滞胃脘,兼有肝气郁结。按此辨证结果对 症 下药。

二秘方——鸡 枞 菌豆腐汤

豆腐200克,鸡 枞 50克 大葱3克,酱油2克,大蒜2克,盐2克,植物油15克

咸鲜味 1鸡 枞 菌用热水浸泡2小时,洗净后沥 干水分,切成小片。 2豆腐切成小块。 3锅内放油烧热,放入鸡 枞 菌,加适量蒜,炒热后加入适量冷水用武火煮沸,5分钟后再放豆腐,在沸后加入葱、酱油、盐即可。

三饮食:宜进低脂高蛋白饮食,如牛奶、豆类和鱼类。避免油腻过饱饮食,宜少量多餐。

饮食要清淡,应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避免饮酽茶、烈酒、浓咖啡和进食辛辣、过冷、过热和粗糙食物。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伤寒论》方之茵陈蒿汤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茵陈蒿汤的用法用量 44 方解 45 临床运用 451 加减法 452 使用禁忌 46 现代适应证 461 急性黄疸型肝炎 462 钩端螺旋体病 463 胆囊炎 47 茵陈蒿汤的药理作用 471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472 抗炎、抗氧化损伤及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473 保肝利胆作用 474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75 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476 对肿瘤的影响 477 参考资料 48 歌诀 49 出处 5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方之茵陈蒿汤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茵陈蒿汤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56 出处 6 《幼幼集成》卷四方之茵陈蒿汤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茵陈蒿汤的用法用量 65 出处 7 《证治准绳·幼科》集八方之茵陈蒿汤 71 组成 72 制法 73 功效及主治 8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方之茵陈蒿汤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茵陈蒿汤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86 出处 9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茵陈蒿汤 1 拼音

yīn chén hāo tāng

2 英文参考

yinchenhao decoc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erbae Artemisiae Capillariae Decoctio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茵陈蒿汤同名方剂约有五首,其中《伤寒论》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茵陈蒿18g、栀子12g、大黄6g,具有清热利湿退黄之功效。主治湿热黄疸。为治疗湿热黄疸之主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乙型肝炎、胆结石、胆囊炎、钩端螺旋体病、肠伤寒、肺炎、蚕豆病引起的溶血性黄疸等属湿热黄疸者。

4 《伤寒论》方之茵陈蒿汤

该方剂具有强大、广谱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特别是对肝炎病毒、钩端螺旋体有抑杀作用,因此对急性黄疸性肝炎及钩端螺旋体病应有一定治疗作用。同时又具有强大的利胆和促进胆红素代谢作用,因而不仅对上述两种适应证,而且对胆囊炎、胆石症也应有一定的免疫作用。临床可以试用。[1]

41 处方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2]。

茵陈蒿18克 栀子15克(劈)大黄6克(去皮)

茵陈蒿18g、栀子12g、大黄6g[3]

42 功能主治

茵陈蒿汤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色鲜明如橘子,腹微满,口中渴,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沉实或滑数。[3]

茵陈蒿汤功能清热利湿退黄[4]。治湿热黄疽,一身面目尽黄,**鲜明,发热,但头汗出,身无汗,口渴,腹微满,大便秘,小便短赤等;近代也用于治疗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结石、钩端螺旋体病等[4]。

43 茵陈蒿汤的用法用量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2]

先以水煎茵陈,后纳余药再煎,去滓,分三次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4]。

上三味,以水12升,先煮茵陈减600毫升,纳二味,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复减,黄从小便去。

44 方解

方中茵陈疏肝利胆,清热利湿而退黄;栀子清湿热、利三焦,引湿热从小便出;大黄降泄郁热,配茵陈、栀子通利大小便,使湿热之邪从大便出[4]。

黄疸有阴、阳之分,阳黄责之于湿热,阴黄责之于寒湿。本方为治湿热黄疸之主方,其病因皆缘于湿热交蒸,热不得外越,湿不得下泄,湿邪与瘀热郁蒸于肌肤,故而一身面目俱黄,小便不利。治宜清热利湿,逐瘀退黄。方中重用茵陈为君药,以其善能清热利湿退黄,为黄疸之主药。臣以栀子清热降火,通利三焦,引湿热自小便而出。佐以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导瘀热由大便而下。3药合用,以利湿与泄热相伍,使二便通利,前后分消,湿热得行,瘀热得下,则黄疸自退。[5]

黄疸之发生与消退,和小便通利与否有密切关系。小便不利,则湿热无从分消,故郁蒸发黄;小便通利,则湿热得以下泄,而黄疸自退。[5]

45 临床运用

茵陈蒿汤为治疗湿热黄疸之主方。凡临床上出现以全身发黄、**鲜明、小便不利、苔黄腻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3]

451 加减法

若兼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呕恶者,加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以和解少阳,和胃降逆;如兼有恶寒、身痛、无汗等症,可加麻黄、杏仁、连翘以解表散邪。若黄疸较重、热势较甚者,可加大青叶、板蓝根、黄芩、虎杖、白茅根等以除热退黄。如胁痛较重者,可加郁金、川楝子、延胡索等,以疏肝行气止痛。如湿热黄疸,病情恶化,出现高热,烦躁,甚则神志不清、抽搐、出血等,属热毒内陷,可加牛黄、丹皮、赤芍、郁金、黄连、羚羊角等以凉血解毒。[3]湿热黄疸又有湿重于热与热重于湿的区别,若湿多于热者,加茯苓、泽泻、猪苓以利水渗湿;热多于湿者,加黄柏、龙胆草等以清热祛湿;若胁痛者,可加柴胡、川楝子以疏肝理气。[6]

452 使用禁忌

茵陈蒿汤方中大黄为苦寒泻下药,久用或大量应用易伤正气。阴黄证不宜用本方。孕妇慎用。[3]

46 现代适应证

茵陈蒿汤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乙型肝炎、胆结石、胆囊炎、钩端螺旋体病、肠伤寒、肺炎、蚕豆病引起的溶血性黄疸等属湿热黄疸者。[3]

茵陈蒿汤适用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钩端螺旋体病等所引起的黄疸,属湿热内蕴者[6]。

用于治疗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结石、钩端螺旋体病等[4]。

461 急性黄疸型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大多是由肝炎病毒经消化道传播的一种传染病,常见的有甲、乙、丙、丁、戊、庚6种肝炎病毒感染所致,但其他如巨细胞病毒等也可感染。其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有学者认为是病毒直接损伤肝脏,但大多数认为是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或二者共同作用导致肝细胞肿胀、坏死,胆小管壁上的肝细胞坏死,导致管壁破裂,胆汁反流入血窦,肝细胞肿胀压迫胆小管使胆小管内胆栓形成,肿胀的肝细胞还可压迫胆管使胆汁瘀积,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以及胆红素摄取、结合、排泄障碍均可引起黄疸。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差,厌油腻,黄疸和肝脏肿大。[6]

462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通过皮肤接触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鼠和猪是主要传染源。钩体经皮肤侵入人体后,经淋巴系统或直接进入血液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毒血症状群,即为钩体败血症。之后钩体广泛侵入机体所有的器官组织,毒素与器官组织相互作用以及多种细胞因子进行参与造成毛细血管损伤所致的功能紊乱。此时肝脏细胞变性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肝内胆汁淤积;肾脏可出现间质水肿、肾小管退行性变,严重者出现肾小管缺血性坏死;肺部广泛点状出血,严重者呈肝样实变;脑细胞、骨髓等其他器官也出现相应病理改变;钩体病后期则主要是机体变态反应所致损伤。临床据侵犯器官部位、多少、程度、时间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分感染中毒型、黄疸出血型、肺出血型、肾功能衰竭型、脑膜脑炎型。[6]

463 胆囊炎

胆囊炎是胆囊发生的急性化学性或细菌性炎症。胆道感染与胆石症互为因果关系,胆石症可引起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淤滞,细菌繁殖而致胆道感染,胆道感染的反复发作又是胆石形成的重要因素。其主要病理变化是胆囊管梗阻,胆囊肿大,压力升高,黏膜充血水肿、渗出增加;进一步发展为化脓性胆囊炎和坏疽性胆囊炎,如果反复发作,胆囊中脓液进入胆管和胰腺管可引起胆囊炎或胰腺炎,也可引起胆囊穿孔,或穿破到十二指肠等器官形成胆囊胃肠道内瘘。[6]

47 茵陈蒿汤的药理作用

实验研究显示,茵陈蒿汤具有利胆、排石、保肝、降脂作用[4]。

茵陈蒿汤能增加胆汁流量,降低oddi's括约肌张力;能非常显著地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对血清胆红素亦有一定的作用;能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相对浓度,从而对胆囊结石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3]

471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茵陈蒿汤抗菌、抗病毒、抗真菌及抗寄生虫作用比较广泛和强大,其中栀子、大黄对乙型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3味中药对钩端螺旋体均有抑杀作用。[7]

君药茵陈煎剂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枯草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能完全抑制人型结核杆菌生长;同时茵陈挥发油对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许多真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ECHO11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高浓度茵陈煎剂还能抑杀钩端螺旋体,同时煎剂及挥发油对猪蛔虫及人蛔虫还有麻痹作用。臣药栀子对金**葡萄球菌、卡他杆菌、淋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毛癣菌、黄癣菌、小芽孢癣菌等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水煎剂对钩端螺旋体及血吸虫也有杀灭作用;对柯萨奇B3病毒有抑制作用,对HBVDNAP(乙肝病毒DNA聚合酶)也有抑制作用。佐药大黄对多种致病菌均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尤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淋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枯草杆菌较为敏感;同时对肠道厌氧脆弱杆菌有抗菌活性;对大多数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乙肝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对阿米巴原虫、 滴虫等也有抑杀作用。大黄抗病原微生物的有效成分为大黄素、大黄酸及芦荟大黄素,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病原微生物代谢及核酸合成。[7]

472 抗炎、抗氧化损伤及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君药茵陈具有抗炎消肿作用,同时拮抗细胞内Ca2+超载,减轻Ca2+超载引起的细胞损伤。臣药栀子也有抗炎作用。佐药大黄对炎症的水肿、渗出、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白细胞游走等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大黄能清除超氧阴离子、H2O2和其他活性氧,抑制脂质过氧化;大黄素还可抑制白三烯B4生物合成,激活单核细胞分泌肿瘤TNFα和IL1、IL6、IL8,同时抑制内毒素诱导的上述炎性因子的分泌,亦能协调植物血凝素(PHA),激活单核细胞分泌IL2及INFα。[7]

473 保肝利胆作用

茵陈蒿汤3味药均具有一致的保肝、利胆作用,临床实践也确实证明该方剂的上述作用,用于黄疸性肝炎疗效显著。[7]

君药茵陈煎剂及茵陈色原酮,6,7二甲氧基香豆素及黄酮成分,对试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能减轻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脂肪变及坏死程度,降低血清转氨酶活性;茵陈煎剂能使肝微粒体中的P450含量增加,具有诱导肝药酶的作用;还能抑制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减少葡萄糖醛酸分解,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此外茵陈中含有锌、锰等微量元素,而锌参与200多种酶的合成,锌、锰直接参与机体的核酸、糖、脂肪、蛋白质代谢;茵陈能有效保护肝细胞膜完整性,促进肝细胞再生;茵陈煎剂、水提取物以及挥发油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可使胆石症病人胆汁流量明显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含量降低,预防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其有效成分为茵陈香豆酸(A、B),6,7二甲氧基香豆素,色原酮,黄酮,二炔酮等10多种茵陈成分,这些成分能扩张胆管,收缩胆囊,加速胆汁排泄;羟乙基苯乙酮等还能增加胆汁中胆酸、胆固醇的分泌,臣药栀子水煎剂能促进胆囊收缩,加速胆汁排泄,栀子浸液能抑制胆红素生成,降低血中胆红素含量;栀子醇提取物和藏红花苷、栀子苷、栀子素等均能促进胆汁分泌,栀子具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其水煎剂对暴发型肝炎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使血清胆红素、ALT、AST显著降低;栀子正丁醇提取物对Anie所致的肝组织灶性坏死、胆管周围炎及片状坏死等病理变化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佐药大黄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能减轻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等病理改变,能促进肝细胞RNA合成及肝细胞再生, 人体产生干扰素,抑制肝炎病毒繁殖,抑制HBsAg,降低肝纤维化,促进肝血流增加,改善微循环,从而降低AST及ALT,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大黄还能疏通肝内毛细胆管,促进胆汁分泌,从而改善管胆汁淤积,加强胆红素排泄;能促进胆囊收缩,松弛Oddi's扩约肌,使胆汁排泄量增加;还具有显著的泻下和利尿作用,因而可有效地阻断胆红素肝肠循环,促进胆红素代谢,具有十分显著的降低血清胆红素作用。[7]

474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茵陈可从多方面提高免疫功能,茵陈中的咖啡酸有升高白细胞数目的作用,茵栀黄注射液有诱生和促进干扰素作用,复方茵夏兰汤可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提高T细胞活性。大黄可显著提高免疫功能,可促进肠黏膜单核细胞内钙释放,又可促进外钙内流,因此对肠黏膜细胞可能发挥多种免疫调节作用,对脑细胞也有相似的效果,对巨噬细胞也有此作用;大黄素能协调植物血凝素激活单核细胞分泌IL2及IFNγ;大黄还能保护骨髓细胞免受免疫抑制剂的破坏。[7]

475 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茵陈具有明显的解热、镇静、镇痛作用。臣药栀子具有明显而持久的降温作用,又具有显著的镇静、镇痛作用。大黄则仅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7]

476 对肿瘤的影响

茵陈蒿汤君、臣、佐3味药均有抗肿瘤作用[7]。

君药茵陈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对AFB1诱发的活体细胞遗传损伤有很好的拮抗作用,对腹水癌细胞和移殖MethA细胞有抑杀作用,对致癌剂黄曲霉素B1致突变作用有显著抑制作用,而且呈剂量效应关系,对亚硝酸钠等诱导的SD食道上皮增生性病变及骨髓微核病变有抑制作用。臣药栀子对S180肉瘤细胞及腹水癌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佐药大黄恩酮多糖衍生物、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对黑色素瘤、乳腺癌、腹水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d儿茶素能抑制淋巴肉瘤的生长,大黄能抑制癌细胞代谢、呼吸,又能抑制癌细胞DNA、RNA蛋白质合成,对宿主正常组织无影响。[7]

477 参考资料

对中毒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 《山西医药杂志》1975(3):79~93,四氯化炭中毒性肝损伤的大白鼠,在接受茵陈蒿汤治疗后,肝脏细胞的肿胀、气球样变、脂变与坏死,均有程度不等的减轻。肝细胞内蓄积的糖元与核糖核酸含量有所恢复或接近正常,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下降,这就为茵陈蒿汤的退黄作用与治疗肝炎,提供了形态和功能的基础。

48 歌诀

茵陈蒿汤大黄栀,湿热阳黄此方施。[3]

49 出处

《伤寒论》

5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方之茵陈蒿汤 51 方名

茵陈蒿汤

52 组成

茵陈蒿1两,赤芍药1两,甘草(炙,锉)1两,木通(锉)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黄耆(锉)1两,大黄(锉,炒)2两。

53 主治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方之茵陈蒿汤主治黄汗,身体热不退,大小便不利。

54 茵陈蒿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如人行10里再服。以大小便通利为度。

55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56 出处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6 《幼幼集成》卷四方之茵陈蒿汤 61 方名

茵陈蒿汤

62 组成

茵陈蒿1钱5分,川黄柏1钱,黑栀仁1钱,灯心10茎。

63 主治

《幼幼集成》卷四方之茵陈蒿汤主治头汗至颈而还,将欲发黄。

64 茵陈蒿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滚,热服。

65 出处

《幼幼集成》卷四

7 《证治准绳·幼科》集八方之茵陈蒿汤 71 组成

茵陈、栀子仁各一两,大黄、芒硝、木通、寒水石各半两[4]。

72 制法

为细末,每服一钱,水煎,去滓服[4]。

73 功效及主治

功能清热利湿退黄[4]。治小儿发黄,身如橘色[4][4]。

8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方之茵陈蒿汤 81 方名

茵陈蒿汤

82 组成

茵陈蒿半两,山栀子(去皮)半两,柴胡(去苗)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桔梗(炒)半两,牡丹皮半两,贝母(去心)半两,荆芥穗(去梗)半两,升麻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切,焙)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麻黄(去根节,煎去沫,焙)半两,细辛(去苗叶)1分。

8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方之茵陈蒿汤主治瘅疟。发作有时,但热不寒,头痛不安,通身俱黑,大肠秘积,小便黄赤。

84 茵陈蒿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煎1沸,急泻出,临发热头痛时,去滓热服,仍须食后。但此疟只发热,并初发时先壮热者,可服。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8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86 出处

在中医里属于肝胆犯胃的范畴,肝胆横逆导致胃失和降是实证,因主要病因在于肝胆,治疗也是以疏肝为主,和胃降气为目的,中医理论是八纲,即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些病症较难用寒热,虚实,表里来严格区分界定,即使是总纲的阴阳也有时会出现半阴半阳的状态,如少阳证因狗肉不易消化,且属于热性,你不适和食用,同时也要少吃鸡蛋,油性重的食品,你发病时是属于热证,因肝胆横逆,肝气不疏而致郁结生热,用逍遥丸治疗方便见效快,一般几小时即能症状消失,但要继续服用几天

你的提问十分执着,证明你是相信中医者。当代,在许多人不信中医的大环境中,已经是难能可贵者矣,所以笔者在此回答你吧!

可是,用中医理论予以解答,是件十分繁杂的工作,一时半会地很难说得透彻呢。若要周全地写出来,就是一篇论文也,此时之内容,对于一位行外仁仕者,又会是一头雾水耶。你说是吗?

“幽门水肿是西医说法”言之有理!幽门系胃囊向着小肠一端之未尾者也。“幽门水肿”理属中医——症名——胃胀、胃痛之列。

中医之症——表面可见或感觉得到的症状者也。症者又有其根源,此间所言之“症的根源”,中医术语则谓之——证——也。医工由“症”查找到“症的根源”之全过程,中医术语则谓之“中医辨证”。

你之提问,就是“中医辨证”了——医工根据(对患者进行“四诊”)所得到的信息,进行追根索源之分析,最后找到“症”之所以发生之真切的原因也。由此便能回答你之提问矣。

就事论是来 简答 之。

中医理论之一中,有“五行相生、相克”之论。以你之提问具体言之乃:

1,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互为表、里关系。即胃者受纳食物——主外,类似夫君在外赚钱;脾者消化胃所受纳之食,转变成精微(营养)——主内,类似贤妻持家。“幽门水肿”——就是脾没有将胃所受纳之食全部转变成精微,反而是将极少的一部分转化成了中医谓之的“饮”(即废弃在体内的水液谓之“饮”)。

2,中医理论又有“胃为肾之关”。即胃者相当于肾(即体内主管水液周流之”部门总管“,中医术语谓之“肾主水”)官的“开关”(输水管线中的开关,或闸阀者)。“胃关”既然“水肿”,则闸阀失灵或欠灵敏,于是乎“肾官”不是少了水,就会是多了水,从而体使体内之水液周流有一些乱套矣。体内水液周流既然有了一些乱了套,那么,俗言曰:“文(人写字)不能少一点,武(人作战)不能少一撇(匹马)”,一定有某部门因少了水而产生邪火;亦一定有某部门多了水而泛滥成灾。你之症正是胃内水患成灾而见到“幽门水肿”也。故,此“水患成灾”就是你的“幽门水肿”之第一种致病因素矣。

3,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阴肾经亦是互为表、里关系。相当于空战中的一对长机(肾经)与僚机(肝经)。上叙第2项已言明“使体内之水液周流乱套”,即长机肾者受到了“机内故障”之威协,僚机被逼得亦要乱套也。于是肝经因少了水而产生内热而无疑矣。肝经内热就能宣泄到胃,中医术语谓之“肝火犯胃”哉。此“肝火犯胃”正是本文第2项所言过的邪火者也,亦正是你的“幽门水肿”之第二种致病因素矣。

一片巴掌是拍不响的。有了上叙的第一、二种因素,你的“幽门水肿”亦就不足为怪哉。

须知,上叙的第1、2、3项之因果关系,已经构成了一道封闭了的园圈。要从何处进入治疗,就是医工智慧所发挥也。

从你提问之中,可得知你亦是业医者也。就供你参考了。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症候:经常胃部饱胀,饭后加重,有胃痛,拒冷食,呕吐、反酸、打嗝、烧心、恶心、便秘、无食欲、容易上火等,典型特征是口苦、胸胁胀满。 

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比较容易常见,西医上主要是幽门不紧,胆汁从胆囊经幽门反流到胃体,因此通过胃镜可以查看到胃液混有**液体,更甚者经食管反流到口中,因此容易感觉口苦。中医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主要病因是肝火上炎,犯胃后随胃气上逆,直至口中苦味。

微生态调节剂奘灵水苏糖是利用生物技术从植物中提取的功能性双歧因子。能以40-103倍速度增殖双歧杆菌,抑制有害菌增长,迅速改善人体微生态环境平衡,重构胃肠道自然的防御屏障。对慢性肠炎,浅表性胃炎具有良好的功效!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秘方

一中 药 (至宝和胃汤)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辨 证,大多属于脾胃升降失调、水饮停滞胃脘,兼有肝气郁结。按此辨证结果对 症 下药。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