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远古的传说越多越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3收藏

关于远古的传说越多越好,第1张

上古华夏逐共工(1)

伏羲时期,在华夏有一个长于耍阴谋诡计的部族叫做共工氏。共工氏在天上对应这一个坏水神,叫共工,它人面蛇身,有红色的头发,性情十分凶恶,嗜杀成性。共工手下有两个恶名昭彰的恶神:一个是长着九个脑袋的相柳,它也是人面蛇身,全身青色,性情残酷贪婪,专以杀戮为乐;另一个是长的凶神恶煞一般的浮游,也是一个作恶多端的家伙。

共工氏的人说话好听的很,天花乱坠,但做起事来邪僻,表面上恭敬,实际上无法无天。共工氏的头子叫康回,生的髦身朱发,铁臂虬筋,身高一丈有余,力大无穷。康回为人表面恭敬但内心狡诈,阴谋百出,只是碍于伏羲的大威大德而暂时隐忍为上。伏羲离去后,华夏之民尊奉女娲,康回因此嫉恨,倚仗自己封地的地势高险,决滔天洪水危害中原,致使华夏天地间一片汪洋。女娲忍无可忍,决定引领华夏之民铲除共工。

共工氏由于熟悉水性,因此与华夏之民对阵时总是用水攻打头阵。女娲运用她的七十种神通变化,先将康回之地查了个一清二楚。之后就叫华夏百姓预备芦苇五十万担;大量的大小石快;长短木头一百根;特长木头二十根,每根木头上面,女娲亲自动手雕上一个鳌鱼的形状。又挑选精壮百姓二千名,在一座高山上每天练习快速冲刺,冲上山顶又冲下来,冲刺的速度越快越好,再挑选一千名擅长潜泳的百姓,在水中练习长期潜伏。同时,女娲运用神力,向挑选的百姓传授秘诀,百姓顿时欢欣鼓舞,技艺大增。女娲又取些泥土,将它捏成人的形象,大大小小加起来,捏出来的人达数千之多。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康回就率部向华夏之民进攻了,依然是洪水为开路先锋。女娲叫华夏百姓将五十万担芦苇取出一半,用火化为灰烬,之后又令百姓将烂泥和草灰搅拌均匀,每人一担,挑起来向洪水泛滥的地方冲去,用泥灰填充积水之地。同时女娲在后面运用神通,将共工氏灌过来的洪水都倒灌回去,康回的水功遂被击破。之后,康回率领部众冲杀了过来,这时女娲所捏的几千个泥人竟然活了起来,个个快速长大,大的长到五丈以上,小的至少也有三丈,人人手执兵器,迎向共工氏。康回的共工氏本来就没有见过多少世面,哪见过泥人变活人这一人间神景,先是目瞪口呆,后是一个个惊惶失措,狼狈的向共工氏之地逃去。

这时,女娲立即吩咐那一千个练习潜水的百姓:“康回这回逃去,必定拣险要的地方守起来,它一定在大陆泽,和它的老家昭余大泽一带躲起来,那里它筑有大堤,为防它决堤灌水,你们一遇到有堤防的湖泽,就用我为你们预备的木头在湖的四周先用四根长木一直打到地底,再用几根短木打在旁边,他就决堤不动,因为大海之中,鳖鱼最大,力也最大,我已经到海中与海神商量好了,将几个鳖鱼的四足暂时借用,所以那木头上刻的,不但是鳖鱼的形状,它的精神也在其中。”众百姓听了欣然前往,女娲又带上那二千在山上炼冲刺的百姓,先将泥人缩小,让百姓带上泥人、石头等物,一路赶去,在大陆泽和昭余大泽彻底击败了康回。

康回只身逃跑,那二千个久练冲刺的华夏之民,从四面八方将其团团围困,最后将其生擒。百姓将康回擒来献给女娲,女娲亲握昆吾之剑,历数其罪而杀之。

就这样,在女娲神力、智慧的相助下,华夏之民才免于了灭绝种类之大祸,重新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上古华夏逐共工(2)

华夏尧帝时期,天下洪水泛滥,在鲧治水不成功的情况下,尧派鲧的儿子禹去治理洪水。

大禹领着百姓治水,一直将黄河治理到邙山东头,再向东的河道就不好治了,因为有共工在作怪捣乱。

共工是个坏水神,性情凶狠,处事蛮横,专与华夏之民作对。它经常在心血来潮时,施展神力,呼风唤雨,用洪水伤害天下的百姓,把一个好端端的华夏弄的一片汪洋。百姓们哭天叫地,苦熬日月。

大禹找到共工,劝说其不要再呼风唤雨,发洪水坑害百姓,给华夏之民留条生路,积些德行。共工根本不听大禹的好言相劝,说:“我发我的水,和你有啥关系?”大禹不愿再理这号灵魂低劣之坏神,只好水里来,水里去,顶风冒雨,察看地形,寻找黄河向东的出路。

共工一看大禹一心要治住洪水,疏导黄河,让华夏之民过上正常的生活,顿时火冒三丈,几乎将自己的全部神力都使了出来,中原一带的洪水于是四处漫溢,到处横流,洪水更大了。

大禹东奔西跑,费尽了力气,地上的水却越聚越多,黄河水也是四处八方乱窜。有共工捣乱,黄河没法疏导,大禹忍无可忍,决心带领华夏之民驱逐共工。

大禹把随他治水的应龙、黄龙、白龙、苍龙都叫来,并鼓励华夏之民一起出战。共工由于四处作恶,早就声名狼藉,百姓听说大禹要赶走共工,纷纷前来参战。大禹带着大家在水中拦住共工,双方撕杀起来。

整整大战了一个月,大禹带华夏之民轮流上阵。共工渐渐疲惫不堪,败下阵后,仓惶而逃,大禹穷追不舍。共工看着自己在劫难逃,便向大禹下跪,发誓永远不再侵犯华夏,再不发水行恶了。大禹心一软,放走了共工。

大禹率华夏之民赶走共工后,一鼓作气,把洪水排完,又马不停蹄的把黄河疏导到东海,并用太行山的石头,在黄河两边筑起又高又厚,十分坚固的堤岸。

上古华夏逐共工(3)

颛顼帝为华夏上古时期五帝(黄帝、帝喾、唐尧、虞舜、颛顼)之一,被称为北方水德之帝。颛顼帝为人仁德、智慧,当时世,四方慕德而服,鸟兽尽皆感化。

颛顼帝自幼受叔父少昊的熏陶,特别爱好音乐。当他听到八方来风掠过大地发出熙熙凄凄锵锵的声音时,感觉十分悦耳,便让八条飞龙仿效风声而长吟,命名为《承云曲》,专门用来纪念黄帝。他又突发异想,令扬子鳄做音乐的倡导者。扬子鳄鸣声如鼓,背上披有坚厚的鳞甲,成天躺在池沼底部的洞穴内睡觉,对音乐向来生疏。但它接令后不敢怠慢,立刻翻转笨重的身躯仰卧,挥动粗大的尾巴敲打鼓凸的灰肚皮,发出的声音果然嘹亮。人间受到颛顼帝的影响,用扬子鳄的皮来蒙鼓。这种鼓十分贵重,叫鼍鼓。

颛顼帝时期,人们的道德已经发生了变化。颛顼帝直属的北方三十六州道德高尚,而其它地方道德已经不行了。“君臣富贵皆由德而生”,因此,原本不停运转的太阳、月亮和星星开始被牢牢拴在天穹的北边,固定在北方三十六州上空。

上古时期,华夏之民敬神拜天,因此就有很多现在人想象不到的福分。那时天、地虽也分开,但距离较近,而且还有天梯相通,这天梯即是各地的高山与大树。天梯原为神、仙、巫而设,但人间的智者、勇士,却能凭着智谋和勇敢攀登天梯,直达天庭。那时候,凡人有了冤苦之事,可以直接到天上去向天帝申诉,神亦可以随便至凡界游山玩水,人与神的界限不是很明确的。后来由于地上蚩尤叛乱,对神不敬,扰乱天庭。为此颛顼帝命令孙儿重和黎去把天地的通路截断,以维持宇宙秩序。

大力神重和黎接旨,运足了力气,一个两手托天,一个双掌按地,吆喝一声,一齐发力,托天的尽力往上举,按地的拼命向下压,天渐渐往上升,地渐渐向下沉,本来相隔不远的天地就变成现在这样,遥遥而不可及了,高山、大树,再也起不到天梯的作用了。从此,托天的重为南正,专管天地鬼神之事;按地的黎为火正,专管人间之事。

颛顼帝还制定出各种礼仪制度来维护社会道德,规定妇女在路上遇见男人必须先回避,不然要拉到十字大街上示众,还规定兄妹不准通婚,并让百姓按时祭祀祖先和天地鬼神。颛顼帝的为人道德、智慧,使四方慕德而服,鸟兽尽皆感化。

据《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颛顼帝的辖区非常大。“北至于幽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木砥属。”

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颛顼帝的大德智慧,使善者从之,却使邪恶及无法无天的共工恨之,共工妒忌的简直发了狂,便纠集一些同样鼓吹无法无天而对颛顼帝不满的坏神组建成一支军队,轻骑短刃,突袭天国京都。

颛顼帝闻变,泰然自若,一面点燃七十二座烽火台,召四方诸侯疾速支援;一面点齐护卫京畿的兵马,亲自挂帅,前去迎战。

大战开始后,颛顼帝率军将共工部众从天上追逐到凡界,再从凡界厮杀到天上,几个回合过去后,颛顼帝的部众越杀越多,人形虎尾的泰逢驾万道祥光由和山赶至,龙头人身的计蒙挟疾风骤雨由光山赶至,长着两个蜂窝脑袋的骄虫领毒蜂由平逢山赶至;共工的部众被杀的人仰马翻,几乎全军覆没。共工辗转杀到西北方的不周山下,身边仅剩一十三骑。不周山的奇崛突兀,顶天立地,挡住了这伙贼寇的去路。这不周山是一根撑天的巨柱,是颛顼帝维持宇宙秩序的主要凭藉之一。这时,颛顼帝率军从四面八方冲来,喊杀声、劝降声惊天动地,天罗地网已经布成。共工到死还想坏一把,不顾一切后果发泄怨恨,他向不周山撞去。在轰隆隆、泼喇喇的巨响声中,那撑天拄地的不周山竟被它拦腰撞断,横塌下来。

天柱折断后,整个宇宙便随之发生了大变动,西北的天穹失去撑持而向下倾斜,使拴系在北方天顶的太阳、月亮和星星在原来位置上再也站不住脚,身不由己的挣脱束缚,朝低斜的西天滑去,成就了我们今天所看见的日月星辰的运行路线。另一方面,悬吊大地东南角的巨绳被剧烈的震动崩断了,东南大地塌陷下去,成就了我们今天所看见的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以及江河东流,淡水与海水混合的情景。

不周山被撞断后,天就塌下半边来,还露出很多大窟窿;地面也裂开了,出现一条条的深坑裂缝。在天崩地裂的情况下,山林燃烧起熊熊大火,地底喷出了滔滔洪水,周围也窜出了各种凶猛野兽,大地就象一个人间地狱。

天神女娲,看到自己创造出来的人受到这样的苦难,痛心极了。为了让人们重新过上自然的生活,女娲决定去修补残破的苍天。

这是一件极其困难繁杂的工作,女娲先在江河拣了许多五色石子,又用大火把石子烧了九天九夜,炼成红、黄、蓝、白、黑五色混和的石浆,然后一勺一勺的把石浆灌进天上的窟窿,把崩裂的地方修补好。

随之的工作,便是要把天撑起来。女娲用一只大乌龟的四只脚,用来代替天柱,竖立在大地的四方,把天空象架帐篷似的撑起来。柱子很结实,天空再也不会塌下来了。

女娲又赶走了到处为患的凶禽恶兽,又用芦草烧成的灰去填塞洪水。天补好了,地也填平了,华夏之民又重新过上了自然幸福的生活。

伏羲教人捞鱼的传说

伏羲兄妹来到人间以后,世间一天比一天热闹起来了。可是,那时候的人跟我们现在的人大不相同。那时候的人由于到处都是森林,空地极少,因此无法种庄稼,食物主要是靠打猎及摘取树上的果子。那时的地球环境比现在要纯净的多,水果比现在种类多,个头也比现在同类水果要大的多。但仍然不够吃用,人们就用打猎等方法来补充食物。那时上天给人很多获取食物的方法,这些方法不是研究出来的,而是上天给的。

据说,上天让伏羲也发现了一种获取食物的方法,那就是用网捞鱼。过去没有“打鱼、捉鱼”这些对立名词,只有“捞鱼”这种融洽概念。

有一天伏羲闲来无事,走到河边一转悠。走着走着伏羲偶尔抬头一看,看见一条又大又肥的鲤鱼,从水面上跳起来,蹦起好高。一会儿,又是一条鲤鱼跳起来;再隔一会儿,又是一条。这下引起了伏羲的注意。他想:这些鲤鱼又大又肥,弄来吃不是很好吗!他打定了主意,就下河去捞鱼。等了好大工夫,伏羲捞到一条又肥又大的鲤鱼。伏羲很高兴,就把鲤鱼拿回去了。回来的路上,伏羲又从上天那得到了吃鱼的方法,那就是用火处理。那时的人们都有功能,一伸手指就来火,人们的道德很高,不会随便用火做不该做的事情。只是到了后来,人们开始用火做坏事,上天才把火这种功能从人体上给拿走了。

跟伏羲在一起的众人们,看见伏羲捞来了鱼,也都跑来问长问短。伏羲当众用火将鱼烤了,把鱼撕给他们吃,大家吃了,都觉的味道不错。伏羲对他们说:“既然鱼好吃,以后我们就动手捞鱼,好帮补帮补生活。”众人当然赞成,当下都跑到河里去捞鱼。捞了一个下午,差不多每人都捞到了一条,还有捞三、四条的。这下子大家都欢喜的了不得了,把鱼拿回去美美的吃了一顿。

后来,上天又给了伏羲一些捞鱼的方法。

有一天,伏羲又是闲来无事,躺在树底下,眼望着天出神。

这时候,他看见两枝树枝中间,有个蜘蛛在结网。左一道线,右一道线,一会儿就把个圆圆的网子结好了。蜘蛛把网结好后,过了一会儿,远远飞来了一些蚊子、苍蝇等,很快都粘在网子上了。蜘蛛就用这些所得饱餐了一顿。

伏羲看见蜘蛛结网,心里突然开了窍。他跑到山上找了一些葛藤来当绳子,象蜘蛛结网那样,把它们编成了一张粗糙的网,然后又砍了两根木棍十字形绑到网上,又拿了一根长棍绑到中间,网就做好了。他把网拿到河边往河里一放,隔了一会儿,把网往上一拉,哎哟,网里净是些欢蹦乱跳的鱼。这个办法真好,比起用手捞鱼不但捞的多,人还不用下水了。

伏羲就把结网的方法教给众人。从此以后,众人就都晓得用网来捞鱼了,一直到现在人们还是用网来捞鱼。

神农尝百草

远古之时,人们对疾病不知道该如何治疗。当时天下瘟疫流行,死了很多人。

神祗神农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开始进山遍尝百草。《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道:“神农氏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据说当神农在深山遇到茂盛的草木时,就用神鞭抽打,直到打出津液;然后他再亲口尝一尝,便可知道其性味。

四川民间一直有这样的传说,说神农尝百草,尝到一种断肠草,因此死掉。其传说在《淮南子•修务训》也可以找到佐证,书中记述道:“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黑暗传》中亦明确写道:“神农尝草遇毒药,腹中疼痛不安宁,急速尝服解毒药,识破七十二毒神。要害神农有道君,神农判出众姓名,七十二七逃了生,三十六种还阳草,神农采回救黎民,毒神逃进深山林。至今良药平地广,毒药平地果然稀……”。可以想见,当时的神农氏为了寻找到可以食用的食物和草药,以进行人工种植,冒着中毒的危险,尝了无数种花草果实。因为神农氏是水晶肚子,所以可以看到药是如何起作用的,所以才能迅速化解药毒。

最终神农氏终于找出了那些可以吃和不可以吃的物种,以及哪些物种可以作为药物。其中上等药一百二十种,可以养生,食之延年益寿;中等药一百二十种,可以养性,食之补虚助气;下等药一百二十五种,可以治病。神农氏来到人世间为中国人建立起了相当完整的医药基础,后世几千年来中药的发展,事实上,都是建立在神农本草的基础上。因此,神农氏还被尊为中国的医药之祖,民间称之为“药王菩萨”。

天梯

天梯,顾名思义就是地上之人通往天国的阶梯。那么它是否真的存在呢?传说,在颛顼帝之前,天和地相距并不遥远,还有道路可以从地面到达天庭或者从天庭来到地面,这就是最初的“天梯”。清代龚自珍的《定庵续集•癸壬之际胎观》中说:“人之初,天下通,人上通,旦上天,夕下天,天与人,旦有语,夕有语。”可见,当时人、神曾经有过共存时期。神给人留下了上天之路。但是人间什么人可以登上这部天梯呢?大概除了那些仙人、具有大德之人外,就是象黄帝这样的修行之人吧。传说黄帝修成之后,天忽然开了,降下一条黄龙迎接他。黄帝与随身的近臣七十多人一起跨上黄龙,白日升天。

而自黄帝之后开始有“绝天地通”的传说,即人神分隔。传说随后的颛顼帝派遣重、黎两位臣子隔断了通天之路。人从此登天变的更为困难了。

那么,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梯以何种方式存在的呢?一种是山,一种是特定的大树。

作为山的天梯,第一当属昆仑山。《淮南子•地形篇》说:“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上乃神,是谓太帝(天帝)之居。”这一段把从昆仑山登天的过程,讲述的非常详细。

其次,通天之山是肇山。《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华山青水之东,有山名肇山。有人名日柏高,柏高上下于此,至于天。”

再次是登葆山,《山海经•海外西经》说它是“群巫所从上下也”。这些巫人上下天庭,大概主要是向民众传达神意吧。

除了上述作为天梯的山之外,还有树作为天梯的,目前确知的是建木。

《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箧,其木曰建木。在寞窳弱水上。”《山海经•海内经》又载:“有九丘,以水络之……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日建木,百仞无枝。(上)有九榍,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嗥爰过,黄帝所为。”《淮南子•地形篇》也说:“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也就是说,这种称为“建木”的树乃是通天之树。他生长在都广之野,据说是天地的中心。到了中午,太阳照在树顶上,连一点影子也看不见;站在这里大吼一声,声音很快回消失在虚空中。从古籍的描述中,可知这种树形状也生的奇怪:细长的树干笔直的伸入云霄,两旁不生枝条,只在树的顶端,生了一些弯弯曲曲的树枝,盘绕起来象伞盖。拉它的树干,就会有扯不断的树皮掉下来,象缨带,又象黄蛇。

这座位于天地中心的天梯,传说是黄帝造的,成为上天或下地的天梯。

在后世的民间传说中,也可以寻找到天梯的痕迹。比如黄梅戏《天仙配中,就有这样的说辞:“董郎,你看这两块顽石,一块高来一块低,好似为妻上天梯。”

在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中也流传着不同的天梯神话。比如壮族《卜伯的故事》说,过去天地是可以上下的,后来雷王为了防范卜伯,把天升高起来,只留巴赤山上的日月树作为天梯沟通天上地下。布依族古歌《辟地撑天》说,地上人用大楠竹把天地连接起来,顺着它可以登天。这里的日月树、大楠竹都起天梯的作用。水族《月亮山》故事说,水族山乡有座高高的月亮山,顺着这座山可以爬到天上,引得天女到人间。

当远古的天梯已然消失后,今天的人们将以何种方式回归天国呢?也许上天早已安下了新的天梯,就看我们是否愿意攀登了。

“绝地天通”的传说

上古时期,作为五帝之一的黄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建立自已姓氏的有十四人。嫘祖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青阳被封为部族首领,居住在江水;另一个叫昌意,也被封为部族首领,居住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传说一日她看见瑶光之星穿过月亮,像一道美丽的彩虹,心有所感,后来就有了身孕,生下了儿子高阳。高阳有圣人的品德。黄帝升天后,就由高阳即帝位,这就是颛顼帝。

颛顼帝即帝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遣天神重和黎把天和地之间的通道截断。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虽然天和地相距九万里,但是人们还是可以沿着天梯一步一步登天,天上的神仙也可以由天梯下到人间。传说中的天梯一种是山,一种是特定的大树。山有昆仑山、肇山和登葆山,树乃是建木。这样,天上人间偶然也有往来,人和神之间还有着某种交流。

但是后来有一个叫蚩尤的恶神来到人间,蛊惑苗民作乱,祸乱人间。黄帝为了使善良的百姓不受伤害,便和蚩尤展开了一场规模巨大、历时长久的战斗。在神仙九天玄女的帮助下,黄帝战胜了蚩尤。颛顼接受了蚩尤变乱的教训,觉的神和人不分出界限,可以相互往来,弊多利少,于是命重、黎两人把天地间的通路隔断,叫人上不了天,叫神也不能再随便下地了。

重和黎遵命行事,一个把天托起来,尽力往上推;一个把地按住,努力朝下压。这样一来,本来相隔还不是特别远的天地,从此就相隔遥远了。天地分开之后,颛顼就命令天神重专门管理天,而命令天神黎专门管理地。黎后来有一个儿子叫做噎,他协助父亲管理日月星辰的运行顺序,以免错乱。后来,噎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神话中的时间之神。

绝地天通之后,虽然天上的神还可以通过法力下凡,但地上的人却再也没有办法上天去了。

幻人

梁孝元帝萧绎所著的《金楼子》一书记载了关于“幻人”的传说。

在西周穆王时期,其最西边有一个国家中的人被称为“幻人”,他们能在水里和火中自由行走,能穿过墙壁石头,也能翻山倒海,还能将一座城池移走。

穆王听说后,就请了一位“幻人”来到西周王朝,为他建了“中天”之台,让歌伎为他演唱,每日为他准备最精美的食物,每月还给他送上最华美的衣服,但是“幻人”还是不愿意留在穆王的宫殿。

“幻人”于是领穆王来到了自己的宫殿。“幻人”的宫殿都是用金银修建的,并用珠玉装饰,无论是闻到的气味,还是食用的食物,都非人间所有。穆王看过后,对自己的皇宫十分厌恶。“幻人”遂将穆王的宫殿全部换成了他所羡慕的样式。穆王非常高兴,决心放弃俗务,出去云游。后来穆王也终于得道成仙。

从上述记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幻人”是远远高于人类的。从其所具备的本领看,“幻人”或许是那些得道成仙之人吧。

小人国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小人国呢?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名著《格列佛游记》中就生动描述了小人国的故事。但那毕竟是小说。事实上,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曾经有小人、大人和与今天的我们一样高的人共存的时期。在古人遗留下的古籍中,一直不乏对小人的记述。

《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在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个小人国,名字叫“靖人”。“靖”是细小的意思。据说他们的身高只有九寸。

《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有个小人国,叫焦侥国,国中之人都姓“几”,以粮谷为食。还有一种小人叫“菌人”。据说他们的身高只有三尺。

《山海经•海外南经》也记载:在焦侥国的东面,还有个小人国,叫周饶国。他们住在山洞中,虽然身材短小,身高大概只有三尺,但和常人一样穿衣戴帽,而且生性聪明,能制造各种精巧的器物;此外,他们还会耕田种地。

《国语•鲁语》说:“焦侥氏长三尺,短之至也。”《史记•大宛传》正义引《括地志》说:“小人国在大秦的南边,人才三尺,在耕地的时候,害怕为禽鸟啄去。

记录三国时期魏国发生的事情的《魏志•东夷志》描述了一个小人国,身高只有三、四尺;《拾遗记》记载了一个叫陀移国的国家,国中百姓只有三尺高,但却可以活上万年;传说它是周饶国的异名;《神异经》记载,西北荒中有小人,长一寸,穿朱红色的衣服和头冠;还有一个鹤国,国中的小人长七寸,海鹄看见这些小人就会把他们吞下去。唐朝的《法苑珠林》卷八说:“焦侥国人长三尺,眉眼俱全,但生活在山洞中。”《述异记》则说:“大食王国的西海中,有树上长小人,身高六七寸,见人就笑。如果动他们的手、足,不小心摘下一枝,他们就会死去。《西游记》中第二十四、二十五回描述的孙悟空和猪八戒偷吃的人参果大概就是从这里来的。

大人国

一直以来,人们在探询着是否存在着大人国和小人国。事实上,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曾经有小人、大人和与今天的我们一样高的人共存的时期。在古人遗留下的古籍中,一直不乏对大人的记述。

《山海经》中就有几处记载了大人国。《山海经•海外东经》说:“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削船”是驾驶船的意思,也就是说,一个大人坐在那里划船。

《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东海之外,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臂。”这段话描述的是:一个大人蹲在形状象堂室的平坦的山顶上,张开双臂。《山海经•大荒北经》说:有一个大人之国,都姓釐,吃谷物。

晋朝人张华撰写的《博物志•外国》记载:在离会稽(今绍兴)四万八千里的地方,有一个大人国,据说要养育三十六年,大人的孩子才能长大。他们能行风雨但不能走,属于龙类。这同《山海经》中记述的大人有了些不同。另据《博物志•异人》记载:龙伯国人,长三十丈,生万八千岁而死;大秦国人,长十丈;中秦国人,长一丈;临洮人,长三丈五尺。上述这些人自然都属于大人了。

《国语•鲁语》说:防风,是汪芒氏的君主;在虞、夏、商时称为汪芒氏,在周时为长狄,今为大人。焦侥氏身高只有三尺,是非常矮的人;而大人的身高则十倍于小人,大概高为三丈,十分惊人。据说防风被杀后,光是他的一节骨头,就要用一整部车运送。防风之后的大人为长狄。《春秋•文公十一年》说:长狄兄弟三人,十分厉害,瓦石都不能伤害他们。有一个善射的人,射中了他们的眼睛,他们的身子倒下后,足有九亩地那么大。《神异经•东南荒经》也记载了一对“并高千里”的朴父夫妇。

想象一下,在如此高的巨人面前,今天的人是何等的矮小啊。

“刑天”的含义

刑天,又写作“形天”,是“断首”的另一种说法。事实上,刑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无名神祗。传说他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当黄帝因为德行深厚而取代炎帝得天下后,刑天便拿着斧头来找黄帝,决心与黄帝一争高下。

黄帝与刑天各施本事战在一处,最终黄帝斩下了刑天的脑袋,镇在常羊山下。不服气的刑天就以双乳作为眼睛,以肚脐作嘴巴,手里拿着盾牌和斧头继续舞动着。因为他没有了脑袋,所以人们称他为“形天”,意思是“形体夭残”。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读山海经》一诗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大意是歌颂精卫和刑天不屈的精神。据说从此之后,“形天”被写作了“刑天”,亦成为勇猛将士的象征。

三皇

  ①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 ②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 ③伏羲、祝融、神农(同上); ④伏羲、神农、共工(同上); ⑤伏羲、神农、黄帝(《古微书》)。 (6)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三字经》) (7)天皇、地皇、泰皇 (《史记》) (8)天皇、地皇、人皇(民间传说)

五帝

  

[1] (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 (2)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3)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4)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5)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一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6)黄帝(轩辕)、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农)、白帝(少昊)、黑帝(颛顼)(五方上帝)

大部分的意见是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称为“三皇”,少昊、颛顼、帝喾、尧帝(唐尧)、舜帝(虞舜)称为“五帝”,这些说法起源于春秋战国。

因为三星堆有许多珍贵的文物,这是保护文物的一种方式,也也许是为了保护文化不被破坏,但是有很多好的研究值得一看。

三星堆文化真的很特别,但没有什么可以隐瞒的。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德阳镇,是古蜀文化的一个阶段,与中原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三星堆遗址是一个令人震惊的考古发现。在四川腹地和长江流域,文明曾经辉煌繁荣。它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黄河流域中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根据三星堆遗址考古学文化阶段序列表,三星堆遗址的第一阶段是4800至4000年前,大致相当于灿聪时代,相当于“五帝”时期,这是古蜀文明的起源阶段。考古中发现了古城遗址,出土了陶器和碧,锥等小型玉器。三星堆遗址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母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源泉,就像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文明一样。出土文物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遗产,也是整个人类文化的遗产。

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金、青铜器,青铜器与当时的中原文化有很大的不同。铜树种类繁多,有““若木”等。每一枝上都有青铜太阳鸟、古蜀王坎昆雕像、金杖、金面罩等,它们神秘、新颖、制作精巧、造型各异。

此外,三星堆没有古籍记载,三星堆文明是昙花一现,增加了三星堆文明研究的难度!总之,三星堆太神秘了,很难研究。

(清闲老道·上古神话·第52期)

相信我们每个人在孩提之时,都听家中长辈讲过一些代代相传的神话故事,比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八仙过海等等。

在那个时候,我们小小的脑袋里大概都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这些神通广大的神仙到底是怎么来的?

其实关于这个疑问,神话故事里有多种说法,比如《西游记》、《东游记》等神话名著里就介绍了多种成仙之法,有吸收日月天地精华成仙的,猴哥就是其中佼佼者,乃是一块开天辟地时期的仙石孕育而成 ;

或者苦心修炼成仙,如来曾说玉帝历经一千七百五十劫,每一劫相隔十二万九千六百年,按这个说法推算,玉帝可能是三叠纪时期的人。。。再或者服食仙果、仙药,如王母娘娘的蟠桃、黄中李、不死果,还有镇元子的人参果、张果老吃的首乌根都在其列。

不过在上古神话里,成仙似乎变得更为轻松,因为在那个年代,不同的地域都有一种连接天地之间的桥梁--天梯。比如《山海经》、《淮南子》、《吕氏春秋》等古代典籍提到的建木,书中说这建木遮天蔽日,生于天地之间。

上古时期的大神,黄帝、伏羲都曾通过攀爬建木而往来于人间与天庭之间。而《伏羲考》则描绘了一根神奇的葫芦藤。

此藤的种子是雷公的牙齿,结出的大葫芦曾帮助伏羲与女娲从滔天的大洪水中存活了下来。而葫芦藤则越长越高,最后与天庭接壤,儿时的伏羲兄妹俩还常常顺着葫芦藤爬到了天庭之上玩耍。

这些天梯是为上古大神们往来天地间准备的通道,但凡间也有不少具备大智慧的勇敢之人,他们不甘庸庸碌碌的活着,于是干冒奇险,顺着天梯攀爬而上。历经磨难,有少部分人成功到达天庭,也获得了叩响仙门的机缘。

如此,疑问产生了,如果按照上古的说法,登顶天梯就能成仙,总有一天,漫山遍野都是神仙,为何后来的神仙却越来越少呢?此事却与一方天帝颛顼(zhuān xū)有关。

传说颛顼一战打败水神共工以后,如愿登上天帝之位。颛顼是一位注重礼法的天帝,《史记 五帝本纪》曾说他“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当颛顼发现越来越多的百姓通过攀爬天梯上达天庭以后,深感忧虑。他命他的两个孙子将天地间的所有通道隔断。这两人一个叫重,一个叫黎,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大神。只见重双手托天,而黎则双手按地,两位大神各自发出一声大吼,天地渐渐拉开了距离,时间一长,大地上的人们再也上不了天了,只有神仙可以下来。

如此一来,神仙和凡人之间逐渐拉开了距离。后来大神黎的儿子“噎”,在大荒极西之地的日月山上建立了一处“天门”,帮助父亲管理日月星辰,天地间的次序也逐渐完善了。

参考资料:

《山海经》、《淮南子》、《吕氏春秋》、《国语 楚语》、《史记 五帝本纪》、《伏羲考》等。。。

关于远古的传说越多越好

上古华夏逐共工(1)伏羲时期,在华夏有一个长于耍阴谋诡计的部族叫做共工氏。共工氏在天上对应这一个坏水神,叫共工,它人面蛇身,有红色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