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类似“娉婷、嬿婉、妩媚、潋滟、晚晴”这样的名字,最好出自诗词、成语或其他古籍。女字旁的名字要多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求类似“娉婷、嬿婉、妩媚、潋滟、晚晴”这样的名字,最好出自诗词、成语或其他古籍。女字旁的名字要多,第1张

婀娜 [ē nuó]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轻盈柔美貌

百科释义

婀娜(ē nuó),亦作“妸娜”。形容柳枝等较为纤细的植物体态优美或女子身姿优雅,亭亭玉立。也形容女子轻盈柔美。 查看百科

英文翻译

Graceful

1 功武牧羊文言文的翻译

《汉书苏武传》

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注释:

1白:告诉。

2益:更加。

3降:使……投降。

4以为:把……当作。

5既:已经。

6羝:公羊。

7廪食:公家供应的粮食。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臣,匈奴理应供给吃的用的。

8雨:下雨(作动词用)。

9胁:用威胁的手段

10使:命令

11乃(乃幽武):就

12,乃(羝乳乃得归):才

13啮:嚼

14徒:迁移

15并:一起

翻 译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人认为很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等到公羊生产了小羊才准许苏武回国。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2 苏武牧羊文言文翻译

原文

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其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积五、六年,单于弟于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于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注释

1律:指卫律,原是汉朝大臣,投靠匈奴

2武:苏武

3幽:囚禁

4天雨雪:天落雪,雨,做动词用

5啮:咬、嚼

6尽:都

7羝:公羊

8廪食:食物供应

9节:符节,古代用来做凭证

10白:禀告

11始:才

12徙:迁徙

13并:一起

14绝:断绝

15以为:把……当作

16去:除去

17使:命令

译文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吃。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他是神仙,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回归汉朝。同时把他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单于断绝了他粮食供应,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牦牛尾毛全部脱尽。一共过了五、六年,单于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猎。苏武会纺制系在箭尾丝绳,矫正弓和弩,於靬王颇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品。

三年多过后,於靬王得病,赐给苏武马匹和牲畜、盛酒酪瓦器、圆顶毡帐篷。王死后,他部下也都迁离。这年冬天,丁令部落人盗去了苏武牛羊,苏武又陷入了穷困。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当世重之,迁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征匈奴为中护军,兵败受牵连,死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等。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3 扬词有哪些词语

扬的相关组词:飞扬、扬起、表扬 、颂扬 、悠扬 、飘扬、赓扬、张扬、抑扬 、称扬、显扬、扬厉、扬琴、轻扬等。

杨的基本解释:

杨[ yáng ]

1、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柔荑花序,种类很多,有白杨,大叶杨,小叶杨等多种,木材可做器物 :杨柳。

2、姓。

造字本义:

名词,高大常绿乔木,叶子狭长,花白色或褐色,雌雄异株,喜欢日照充足的湿热“杨梅天气”,果实在初夏成熟,紫红色或白色,表面有粒状突起,味酸甜可口。

古籍诗文中“杨柳”常隐喻情侣“男女”:由于杨树高大挺拔、且“杨”字与“阳”(阳刚)字谐音,古人常借用“杨”隐喻女子仰慕的阳刚男性;由于柳树形态柔曼优美、且“柳” 字与“留”(挽留)字谐音,古人常借用“柳”隐喻温柔深情的女子。

字形演变:

扩展资料:

文言版《说文解字》:杨,木也。从木,昜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杨,一种树。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昜”作声旁。

相关词汇解释:

1、朱杨[zhū yáng]

即赤杨。一种落叶乔木。

2、枯杨[kū yáng]

凋枯的杨树。

3、椴杨[duàn yáng]

即河北杨。落叶乔木,树皮白色,光滑,叶子卵圆形。木材轻软有弹性。

4、荆杨[jīng yáng]

荆州 和 扬州。亦泛指 长江 中下游地区。

5、杨枝[yáng zhī]

杨柳的枝条。旧俗于分别之际常折以送行。

4 连山和归藏的原文是怎样的

1、寡曰:不仁者夏后启是以登天啻弗良而投之渊寅共工队□江□◇ 501 2、天目朝=不利为草木赞=偁下□◇ 181(知北逰按:此简头有乾卦卦画) 3、肫曰昔者效龙卜为上天而攴◇ 323 4、蒙曰昔者□□卜□◇ 5、讼曰:昔者□□卜讼启□□□◇ 6、师曰:昔者穆天子卜出师而攴占□□□◇439 ◇龙降于天而□◇ ◇远飞而中天苍◇ 7、比曰:比之芣=比之苍=生子二人或司阴司阳不□姓□◇216 8、少督曰:昔者□小子卜亓邦尚毋有吝而攴◇206 9、履曰:昔者羿射陼比庄石上羿果射之曰履□◇461 10、柰曰:昔者考龙卜□□而攴占囷=京=占之曰不吉不柰之□◇11 11、否曰:昔者□□□◇ 12、同人曰黄啻与炎啻战◇182 ◇=咸=占之曰果哉而有吝□◇189 13、右曰昔者平公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神=老=占曰古有子亓□间漻四旁敬□风雷不◇302 14、大过曰昔者日月卜望□◇ 15、亦曰:昔者◇ 16、囷曰:昔者夏后启卜亓邦尚毋有吝而攴占◇208 17、井曰:昔者夏后启贞卜◇319 18、鼒曰:昔者宋君卜封□而攴占巫苍=占之曰吉鼒之芲=鼒之焠=初有吝后果述214 19、丰曰:昔者上啻卜处□□而攴占大=明=占之曰不吉□臣体=牝□雉=◇304 20、大过曰:昔者□小臣卜逃唐而攴占中=虺=占之曰不吉过亓门言者□◇523 21、临曰:◇ 22、灌曰:昔者夏后启卜◎(知北逰按:原字左酉右昜)◇ 23、卒曰昔者□卜出云而攴占◇ ◇卒曰:昔者屳卜出云而攴占囷=京=占之曰不吉卒◇305 24、复曰:昔者陼王卜复白雉□◇ 25、毋亡曰:出入汤=室安处而墅(原字上予下土)安藏毋亡◇471 26、瞿(知北逰按:原字左目右瞿)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 27、散曰:昔者◇◇□卜□散实而攴占大◇ 28、节曰:昔者武王卜伐殷而攴占老=考=占曰吉◇194 29、涣曰昔者高◇328 30、蹇□◇ 31、损曰◇ 32、咸曰◇ ◇咸曰□◇ 33、恒我曰:昔者女过卜作为缄而◇476 34、◎(知北逰按:原字上罒下左炎右匕,即夬卦)曰:昔者赤舄止木之遽初鸣曰鹊后鸣曰舄有夫取妻存归亓家◇212 35、□(知北逰按:此简头有姤卦卦画,此当即姤卦)曰:昔者◇5 36、兑曰:兑=黄衣以生金日月并出兽□◇ 37、丽曰:昔者上◇ 38劳曰:昔者蚩尤卜铸五兵而攴占赤□◇536 39、陵(知北逰按:此简头有谦卦卦画,此即谦卦)曰:昔者赤乌卜裕水通而见神为木出焉是啻◇503 40、介(知北逰按:此简头有豫卦卦画)曰北=黄鸟杂彼秀虚有樷者□□有□□人民◇207 41、归妹曰:昔者恒我窃毋死之□◇307◇□□奔月而攴占□□□◇201 42、渐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巫咸=占之曰不吉不渐于◇335 43、晋(知北逰按:原字上艹下晋。

下同)曰:昔者◇◇卜◎(知北逰按:原字左酉右昜)帝晋之虚作为□◇ 晋曰:昔者夏后启卜◎(知北逰按:原字左酉右昜)帝晋◇336 44、明夷曰:昔者夏后启卜成乘飞龙以登于天而攴占□□◇ 45、蜷(知北逰按:原字上 下虫,或释螣。此简头有既济卦画)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巫咸=占之曰不吉蜷亓席投之◎(知北逰按:原字左亦右谷)蜷在北为牝□◇213 46、□□(知北逰按:此简头有未济卦画)□□□攴卜□□□◇ 47、◎(知北逰按:原字从辶彖声,即遯卦)曰:◎旦(知北逰按:原字从艹)以入为羽不高不下即利初事有利□◇463 48、亦(知北逰按:此简头有蛊卦卦画)曰:昔者北□◇343 夜曰昔者北□夫=卜逆女◇ 49、□曰昔者北敢夫=逆女过而攴占□◇404 50、筮曰□之□筮盖之□□◇537 51、□(知北逰按:此简头有贲卦卦画)曰昔者◇ 52、中绝(知北逰按:绝字当是从糹包声,即中孚)曰:啻□卜◇317 53、大壮曰:昔者◇408隆卜将云雨而攴占囷京=占之曰吉大山之云降◇196 壮曰:昔者丰隆◇320。

5 《连山》、《归藏》两本书历史上有吗

有,因为近年出土《归藏》简。

王家台秦简《归藏》编号者一百六十四支,未编号的残简二百三十支,共计三百九十四支,总字数约四千余字。由于残缺过甚,至今尚未拼出一支整简,顺序也难以排定。

在这批竹简重,共有七十组卦画,其中十六组相同,除去相同数,不同的卦画有五十四种。卦画皆以一表示阳爻,以∧表示阴爻。

卦名有七十六个,其中重复者二十三个,实际卦名五十三个。此外,卦辞也有一部分重复。

竹简有两种,一种宽而薄,而另一种窄而厚。因此,我们推测,这批《归藏》有两种抄本。

秦简《归藏》的卦画皆可与今本《周易》对应起来,卦名也与传本《归藏》、不帛书《周易》及今本《周易》大部分相同。现摘录部分释文如下(本释文以录简头为主,重复者只录其一,但卦画和卦名可互相补充者则皆录下来。

释文大致按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之《六十四卦》的顺序排列,下面的编号为清理时的原始编号,上面的编号为临时序列号。竹简残断者以◇标出,字迹模糊、无法辨识者以□标出,通假字、异体字不另注明,但据文意明显有脱字者以补足。

本释文是刚清洗出来时所作的原始释文,未经仔细校对,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若有抵触,以将来正式出版为准): 1、寡曰:不仁者夏后启是以登天啻弗良而投之渊寅共工队□江□◇ 501 2、天目朝=不利为草木赞=偁下□◇ 181(知北逰按:此简头有乾卦卦画) 3、肫曰昔者效龙卜为上天而攴◇ 323 4、蒙曰昔者□□卜□◇ 5、讼曰:昔者□□卜讼启□□□◇ 6、师曰:昔者穆天子卜出师而攴占□□□◇439 ◇龙降于天而□◇ ◇远飞而中天苍◇ 7、比曰:比之芣=比之苍=生子二人或司阴司阳不□姓□◇216 8、少督曰:昔者□小子卜亓邦尚毋有吝而攴◇206 9、履曰:昔者羿射陼比庄石上羿果射之曰履□◇461 10、柰曰:昔者考龙卜□□而攴占囷=京=占之曰不吉不柰之□◇11 11、否曰:昔者□□□◇ 12、同人曰黄啻与炎啻战◇182 ◇=咸=占之曰果哉而有吝□◇189 13、右曰昔者平公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神=老=占曰古有子亓□间漻四旁敬□风雷不◇302 14、大过曰昔者日月卜望□◇ 15、亦曰:昔者◇ 16、囷曰:昔者夏后启卜亓邦尚毋有吝而攴占◇208 17、井曰:昔者夏后启贞卜◇319 18、鼒曰:昔者宋君卜封□而攴占巫苍=占之曰吉鼒之芲=鼒之焠=初有吝后果述214 19、丰曰:昔者上啻卜处□□而攴占大=明=占之曰不吉□臣体=牝□雉=◇304 20、大过曰:昔者□小臣卜逃唐而攴占中=虺=占之曰不吉过亓门言者□◇523 21、临曰:◇ 22、灌曰:昔者夏后启卜◎(知北逰按:原字左酉右昜)◇ 23、卒曰昔者□卜出云而攴占◇ ◇卒曰:昔者屳卜出云而攴占囷=京=占之曰不吉卒◇305 24、复曰:昔者陼王卜复白雉□◇ 25、毋亡曰:出入汤=室安处而墅(原字上予下土)安藏毋亡◇471 26、瞿(知北逰按:原字左目右瞿)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 27、散曰:昔者◇◇□卜□散实而攴占大◇ 28、节曰:昔者武王卜伐殷而攴占老=考=占曰吉◇194 29、涣曰昔者高◇328 30、蹇□◇ 31、损曰◇ 32、咸曰◇ ◇咸曰□◇ 33、恒我曰:昔者女过卜作为缄而◇476 34、◎(知北逰按:原字上罒下左炎右匕,即夬卦)曰:昔者赤舄止木之遽初鸣曰鹊后鸣曰舄有夫取妻存归亓家◇212 35、□(知北逰按:此简头有姤卦卦画,此当即姤卦)曰:昔者◇5 36、兑曰:兑=黄衣以生金日月并出兽□◇ 37、丽曰:昔者上◇ 38劳曰:昔者蚩尤卜铸五兵而攴占赤□◇536 39、陵(知北逰按:此简头有谦卦卦画,此即谦卦)曰:昔者赤乌卜裕水通而见神为木出焉是啻◇503 40、介(知北逰按:此简头有豫卦卦画)曰北=黄鸟杂彼秀虚有樷者□□有□□人民◇207 41、归妹曰:昔者恒我窃毋死之□◇307◇□□奔月而攴占□□□◇201 42、渐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巫咸=占之曰不吉不渐于◇335 43、晋(知北逰按:原字上艹下晋。下同)曰:昔者◇◇卜◎(知北逰按:原字左酉右昜)帝晋之虚作为□◇ 晋曰:昔者夏后启卜◎(知北逰按:原字左酉右昜)帝晋◇336 44、明夷曰:昔者夏后启卜成乘飞龙以登于天而攴占□□◇ 45、蜷(知北逰按:原字上 下虫,或释螣。

此简头有既济卦画)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巫咸=占之曰不吉蜷亓席投之◎(知北逰按:原字左亦右谷)蜷在北为牝□◇213 46、□□(知北逰按:此简头有未济卦画)□□□攴卜□□□◇ 47、◎(知北逰按:原字从辶彖声,即遯卦)曰:◎旦(知北逰按:原字从艹)以入为羽不高不下即利初事有利□◇463 48、亦(知北逰按:此简头有蛊卦卦画)曰:昔者北□◇343 夜曰昔者北□夫=卜逆女◇ 49、□曰昔者北敢夫=逆女过而攴占□◇404 50、筮曰□之□筮盖之□□◇537 51、□(知北逰按:此简头有贲卦卦画)曰昔者◇ 52、中绝(知北逰按:绝字当是从糹包声,即中孚)曰:啻□卜◇317 53、大壮曰:昔者◇408隆卜将云雨而攴占囷京=占之曰吉大山之云降◇196 壮曰:昔者丰隆◇320 《连山》作成后,藏于兰台(汉代宫中藏书之处),并在社会上流传。为了使人相信这的确是古传的易书,作伪者自然不敢吐露实情,后来刘歆被诛,其事益无人知晓,故桓谭见到了《。

6 “场”的多音字有哪些

一、场的拼音是chǎng和cháng,有两个读音。

二、场的基本释义:

[ chǎng ]

1、适应某种需要的比较大的地方:会~。操~。市~。剧~。广~。

2、舞台:上~。下~。

3、指某种活动范围:官~。名利~。逢~作戏。

4、事情发生的地点:现~。当~。在~。

5、指表演或比赛的全场:开~。终~。

6、戏剧中较小的段落,每场表演故事的一个片段。

7、用于有场次或有场地的文娱体育活动:三~球赛。

8、电视接收机中,电子束对一幅画面的奇数行或偶数行完成一次隔行扫描,叫做一场。奇数场和偶数场合为一帧完整画面。

9、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态,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实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依靠有关的场来实现。

[ cháng ]

1、平坦的空地,多用来翻晒粮食,碾轧谷物:打~。起~。~上堆满麦子。

2、集;市集:赶~。

3、用于事情的经过:一~透雨。

三、场的笔顺是横, 竖, 提,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 撇, 撇。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一、现场

[xiàn chǎng]

发生案件或事故的场所以及该场所在发生案件或事故时的状况:保护~,以便取证。

二、牧场

[mù chǎng]

放牧牲畜的大片草地:就在雪山群峰的围绕中,一片绮丽的千里牧场展现在你的眼前。

三、扬场

[yáng cháng]

把打下来的谷物、豆类等用机器、木锨等扬起,借风力吹掉壳和尘土,分离出干净的子粒。

四、赶场

[gǎn cháng]

赶集:每到逢场时节,苗族青年男女利用赶场展示自家农产品的机会,展示自己的爱意和真情。

7 一字开头的词语

一丁不识、一蹴而就、一举成名、一刻千金、一鸣惊人等。

1、一丁不识

解释: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自:《旧唐书·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译文:天下没有事,你辈挽着两大弓,一个字都不认得。

2、一蹴而就

解释: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出自: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译文:天下的学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3、一举成名

解释: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出自:刘向·汉《战国策·秦策》:“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

译文:然而,这一举动而霸业可成了。

4、一刻千金

解释:一刻时光,价值千金。形容时间非常宝贵。

出自:宋·苏轼《春夜》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译文:春天的夜晚,即使是极短的时间也十分珍贵,花朵散发出丝丝缕缕醉人的清香,在月光下摇曳着朦胧的倩影。

5、一鸣惊人

解释: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自:韩非·战国《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译文:虽然没有飞,飞必冲天;虽然没有鸣,在一定惊人。

蔚蓝

拼音wèi lán

释义:湛蓝、天蓝。

天蓝

拼音tiān lán

释义:晴朗的天空的颜色、蔚蓝、湖蓝。

湛蓝

拼音zhàn lán

释义:状态词,深蓝色(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雾霾蓝:即蓝莹莹形容蓝而透亮:类似晴朗天空的颜色的一种蓝色。

湖蓝

拼音hú lán

释义:形容一种灰蒙蒙的蓝色。

湖蓝

拼音hú lán

释义;形容一种灰蒙蒙的蓝色。

雾霾蓝

拼音wù mái lán

释义:雾霾下天空的颜色。

7 瓦蓝

拼音wǎ lán

释义:纯净但又璀璨的蓝色。

8 淡蓝

拼音dàn lán

释义:很浅,纯净的蓝色。

9 海蓝

拼音 hǎi lán

释义:像海水一样的蓝色。

10 青蓝

拼音:qīng lán

释义:很浅,很纯净的浅蓝色。

1、《中庸》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

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宋代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宋元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其主要注本有程颢《中庸义》、程颐《中庸解义》、朱熹《中庸章句》、李塨《中庸传注》、戴震《中庸补注》、康有为《中庸注》、马其昶《中庸谊诂》和胡怀琛《中庸浅说》等。

2、《春秋》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019年2月报道,从海昏侯墓出土简牍5200余枚,专家释读后发现包括《春秋》在内的儒家经典及其训传。

3、《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4、《史记》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5、《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古代文史典籍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 --歌德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用兵作战,有良好的时令天气,不如有良好的地理形势;有良好的地理形势,不如有民心归向,内部团结的人事条件。--孟子,战国

曲高和寡

曲调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少。用来比喻知音难得。又被用来比喻说话、写文章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难于为人接受。

出 处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征,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和,相应也。——《说文》

和,谐也。——《广雅》

音声相和。——《老子》

乐从和。——《国语·周语下》

倡予和女。——《诗·郑风·萚兮》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易·中孚卦》

与讴谣乎相龢。——《文选·王褒·洞箫赋》

和五声。——《吕氏春秋·慎行论》

颜色愈和。——《史记·魏公子列传》

言和而色夷。——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海上风和日暖。——刘斧《青锁高议》

春和景明。——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天稍和。——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久而乃和。——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和无寡。——《论语·季氏》

和氏璧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块璞玉,献给楚厉王、武王,王不识玉反断其左足和右足。到文王时卞和抱玉哭于荆山下,王使人剖璞,果真得到宝玉,名之谓“和氏璧”

得楚和氏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

和颜悦色 脸色和蔼喜悦

昏定晨省,夜卧早起,和颜悦色,事如依恃,正身洁行,称为顺妇。——汉· 荀爽《女诫》

大风 陆游

今年毒热不可支,白汗如雨愁纤絺。

皇天悔祸为一洗,秋风作意来如期。

声如怒涛撼坤轴,夜半折我南斋竹。

幽人晨起得奇观,凤尾襳袜一帘绿。

冬日读白集爱其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之句作 陆游

劲风东北来,茆屋吹欲裂。

出门有奇观,湖上千峰雪。

日高炊未具,岁晚衣百结。

士岂无一长,所要全大节。

和颜悦色 脸色和蔼喜悦

昏定晨省,夜卧早起,和颜悦色,事如依恃,正身洁行,称为顺妇。——汉· 荀爽《女诫》

大风 陆游

今年毒热不可支,白汗如雨愁纤絺。

皇天悔祸为一洗,秋风作意来如期。

声如怒涛撼坤轴,夜半折我南斋竹。

幽人晨起得奇观,凤尾襳袜一帘绿。

冬日读白集爱其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之句作

陆游

劲风东北来,茆屋吹欲裂。

出门有奇观,湖上千峰雪。

日高炊未具,岁晚衣百结。

士岂无一长,所要全大节。

在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上,诗词以其独特的情感寄托、丰富的描写内容、奇妙的韵律节奏让多少文人倾心于它们的创作,让多少百姓醉心于它们的品读。无数的价值寄托,无尽的情感宣泄凝结其中,直接表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文人精神。流行歌曲似乎难登大雅之堂,更难于古典诗词相提并论,一个似乎是太俗,一个又是那样的高雅。但作为大众文化的最常见的代表,我们之所以说它流行是因为它有着广泛的大众。流行音乐作为青年亚文化的流行歌曲似乎难登大雅之堂更难于古典诗词相提并论,一个似乎是太俗,一个又是那样的高雅。但作为大众文化的最常见的代表,我们之所以说它流行是因为它有着广泛的受众集中体现,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独特的情感选择与对当前社会的感触。流行歌曲是通俗的,但不一定是俗的。

因此不会有太多的人会主动地将唐诗宋词和流行歌曲联系在一起,会觉得那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一个好比高峰上的千年积雪,一个是汪洋中的滔滔江水,相隔着太遥远的距离。但正如滔滔江水实则来源于千年积雪的消融,唐诗宋词与现代的流行歌曲,其实也有着一个根源与发展的不可抹灭的关系。

一、诗词与流行歌曲的本质趋同

如果把唐诗、宋词称为唐宋时的流行音乐也不为过,更何况词更多的时候是配乐演唱的。说诗词与流行音乐的本质趋同是结合了一定的时代,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无论诗词还是流行歌曲都是一个时代文化的代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气质文化在诗词与流行歌曲中都有着明确的反映,而且是作为主流文化反映的。古典诗词在那个时代与流行歌曲具有共同的一个特点:流行。诗词流行音乐在抒情言志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均是抒情言志的良好的载体。人是需要情感表达的,更需要情感表达的良好方式。当一个人在诗词与流行音乐中读到自己相同的情感寄托,那瞬间的感动足以说明诗词、流行歌曲在情感表达方面对莫大作用。诗词、流行歌曲的本质是趋同,只不过音乐文学(歌词)还没有古典诗词一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这并不是说它永远不可能取得这样的地位、只是这需要历史的积累与时间的积淀。

二、古典诗词对流行歌曲的影响。

1、唐诗宋词直接成为流行歌曲的表现主题和内容,给了流行歌曲另一方表现空间,一方面考较着流行歌曲创作人对文化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流行歌曲的表现功能,且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层次。

流行歌曲展现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形形色色的情绪与心态。而作为当时朝代的流行歌曲,唐诗宋词的功能与意义恰好在在这个地方。尽管处于不同的时代,人们所经历的事物各有不同,由此洐生而出的情绪感受也会相去甚多,但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反应与情感,却并不受时代与地域的限制,因此,某些古人所经历的心理应变放在今日也同样可以适用,那么用以表现古人情感的诗词歌赋,同样也会是今人的心理映照。中国的古代文学大都非常讲究,在遣词造句,行文起势,叙事抒情上,自有一定规格,往往是字字珠矶,千古传颂。古诗词非常讲究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而从另一个角度上,结合到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往往是含蓄婉转,迂回曲折,动人不止,这些恰似当今诸多流行歌曲创作人所孜孜以求的一种境界,因此,许多音乐创作人,大胆地采用拿来主义,直接挑选经典的唐诗宋词,谱上曲,换一种角度来诠释千古佳句,这本身对他们也是一个挑战,对演唱人来讲亦是如此,因为听者会不自觉地拿曲作者的曲与演唱人的唱来与原诗相靠,看是否丝丝入扣,从而对创作者与演唱人的品质进行评判。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我觉得当属邓丽君。邓本身是以唱台湾小调起家,本身已有不少民族文化气息的濡染,加上台湾一批执着于传统文化的音乐人,共同泡制出许多与原诗同样经典的作品。邓曾经出版过一张名为<淡淡幽情>的个人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和多位宋代词作名家的经典作品,包括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永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由台湾声名卓箸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扬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再加上邓的内敛婉约清丽的唱腔,使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足以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有长久>,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的现代版诠释了。

2、唐诗宋词构成了现代流行歌曲创作的一个重要素材来源,并成为其创作的一种手段和表现方式。

文学创作素来讲究一个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从而提示其所表现主题的广泛性。许多现代的流行词作人,更是喜欢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典故或内容,将其展开或以其为思路加以演绎,继面展现一段现代的故事情感。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有两个人,一是台湾的琼瑶,她的很多歌词里都喜欢借用一些唐诗宋词中的名句,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庭院深深深几许”,“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等

另一个是大陆的陈小奇,他是大陆歌坛岭南派创作人中的领头人物。他有一个颇有吴市影响的“涛声依旧三部曲”,<涛声依旧>(毛宁)<白云深处>(廖百威)和<巴山夜雨>(李进),单从歌名上来看,已经是和古诗词扯不断的关联了。后来他又写了 <烟花三月>,<朝云暮雨>(均为吴涤清演唱),还有一首是毛宁的<大浪淘沙>,他是大陆词作家里古风最重的一个,喜欢将古诗词中的名句或典故经演绎与现代人的情感相结合而成歌词,由此而形成他独特的陈氏风格,也为中文流行歌词创作形成一个典范。

后来还有一个冯小泉,因为他本身是学后来还有一个冯小民族乐器的出身,所以对民族文化自然有很深的兴趣与植根,他的词作中也较多运用古诗词典故或名句,多是以古诗词来营造一种氛围,表现一种气魄,表达一种情怀,更偏重于一种社会责任和民族情怀的东西,比较熟悉的有<中华民谣>(“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之后,醉人的笑容里有没有,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还有<秋水长天>等。

3、从创作的形式上来看,唐诗宋词也为现代流行歌曲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思路,或是确立一另一种风格。

我觉得这也是整个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结果。很多现在的流行歌曲在写作形式上,仍不可避免地借鉴或套用或模仿了唐诗宋词的语言格式与风格。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提炼与表达手法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在主题表达上也无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是说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思,古典诗词往往具有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从而增添许多回味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

香港的很多词作家,他们的古文化功底相当深厚,从他们的作品中即可看出很多的用典,甚至用唐诗宋词的写作方式,规范来进行创作。首先是黄霑,最有名的是<笑傲江湖>的主题歌<沧海一声笑>:“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沈随浪只记今朝……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腻了一襟晚照……”,还有<射雕英雄传>里的一首<千愁记旧情>“红日/再不会升/热心渐似冰/彼此星沉天际/剩我低回血泪凝”,(<射>里还有一首<四张机>,手法相当规整“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不过这应算是金庸的作品了)。还有著名的<上海滩>“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幻作滔滔一片潮流”, 他的风格恰似一位笑傲江湖的大侠,豪情奔放,热情不羁。

另外还有卢国沾也是这类高手,他总是背负着家国情重,作品中很浓的民族情怀与历史评判的味道,这正是诸多唐宋名家为世人所景仰的品质。来看他的<万里长城永不倒>“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少女慈禧>“巾帼历次胜男儿/男女代代对峙/曾否推测过/明天举世/重由弱质再把持/”

再如许冠杰,也善用诗词典范来描绘世态人生“难分真与假/人面多险诈/”(浪子心声),“夜风凛凛/独回望/旧事前尘”(沉默是金),写情“曳摇共对轻舟飘/互传誓约庆春晓/两心相对影相照/愿化海鸥轻唱悦情调/艳阳下与妹相亲/望谐白首永不分/美景醉人心相允/绿柳花间相对缘份/泪残梦了烛影深/月明独照冷鸳枕/醉拥孤衾悲不禁/夜半饮泣空帐独怀恨”(双星情歌)

再看台湾方面,台湾方面的歌词创作更偏重于现代文体,更多关注风花雪月,但这也恰好是许多旧诗文的一个主要素材。最突出的我觉得还是琼瑶,她最擅用古诗旧典,来表现恋爱儿女的浪漫情怀。如“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在水一方),“时光留不住/春去影无踪/潮来又潮往/聚散苦匆匆/往事不能忘/浮萍各西东/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且拭今宵泪/留与明夜风/风儿携我梦/天涯绕无穷”(几度夕阳红)

小虫也有几首有名的作品,都表现出古诗词中的一些情怀,但距离唐诗宋词,已经有些距离了,更象元曲什么的。如他写给陈淑桦的<情关>“我本有心/我本有情/奈何没有了天/爱恨在泪中间/才能拥有这个梦”,<红楼梦>“昨夜红楼入梦中/多少伤心往事上心头/今晨醒来梦已空/徒留红楼在梦中/红楼,红楼/为何浓浓的红妆遮不住你的轻愁/红楼,红楼/你轻愁只因为人们将你遗漏”,还有给潘越云写的<红娘>“盼你来/盼到桃花谢又开/问天也不能明白/。。。/对望两相爱/心似祝英台/这应是天的安排”

除去形式上的模仿与借鉴,在歌词的写作手法上,现代的流行歌曲也是从唐诗宋词身上汲取了不少的营养。向讲究韵律感与意境美,这都是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了,唐诗宋词里更常用到的比兴手法,在现代歌词的写作中,例子那更是不胜枚举。

三、 流行歌曲相对于古典诗词的优势

尽管现代歌词的创作沿袭着古典诗词的创作的路子起步并发展起来的,然而,唐诗宋词与现代的流行歌曲毕竟还是不同时代的产物,毕竟表现出不同时代的语言和内容特征,并接受不同时代标准的审视与评判。

我们说文学是为了体现生活而存在的,那么任何的一种文化形式必然反映一个时期的生活现实,体现一个特定时代的特征。正如我们都说唐诗与宋词,而并没有泛称为唐宋诗词,就是因为它们分别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特征。而流行歌曲则显然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不同于唐也不迵异于宋,所以它与前二者之间,还是有着更多显而易见的区别,这也正是如今很少将他们主动放在一起比较的原因。

而流行歌曲更为通俗,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受众,其次留心歌曲的传播方式是古典诗词所不能比拟的,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发展,传播途径的多元化,流行音乐一定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流行音乐是当今时代的一个体现,但在文化内涵上仍有许多不足,当“妹妹坐船头”唱遍大江南北时,我们有理由相信流行音乐在主题、内容方面应该有较大的提高,近年来的流行歌曲逐渐的吸收古典诗词的一些元素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使得流行音乐通俗而不俗,品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然而作为中国瑰宝的古诗词却得不到高中学生的喜爱,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象的相去甚远 以前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还有的学生喜欢选取诗中的词作为自己的笔名或者是书斋的名字,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

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词更是深恶痛绝。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

(一)、造成现状的客观原因

1、在流行文化、快餐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阅读空间变小,阅读品位变低。

现在的高中生课业负担都非常重,再加上网络、电视、广播和流行音乐的冲击,学生课外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可谓少之又少。 我们经常看到有老师从学生那里没收到卡通、漫画、武侠或者言情一类的口袋书。经常性的阅读这些书,使得学生的语言水平深受其害,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品位难以提高,拿到高雅的古诗词就没精打采,无兴趣去读。

2、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不能吸引学生。

如第三册的《离骚》,就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古奥难懂,提不起兴趣。《离骚》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源头,距离学生的时代比较久远。虽然前面学生已经接触了《诗经》,但对于楚辞,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仍然是陌生的。从字面上看,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3、死板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热情

不少教师平时教上古典诗词,篇篇逐字逐句串讲,老师讲的多,学生自己体验的时间反而少;或者似乎把一堂古典诗词鉴赏课上成了一般的文言文教读课。而事实上古典诗歌不同于文言文,把教文言文常用的方法放到欣赏古典诗歌的课堂上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也难怪学生不喜欢。古典诗词鉴赏课要充分考虑文体的特点,既要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又要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造成现状的主观原因

1、“长一点的诗歌,学起来费时费力,又难懂,学了就忘”,这是一种畏难心理。许多同学看到课后“背诵”两个大字就顿生反感,让他们自觉静心背背古典诗歌是不容易。而实际上要想在嘻嘻哈哈的笑闹中轻松学好语文同样也是不太现实的,要想在学习中取得成效,本身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学古典诗词落伍了,不够现代”

古典诗词不是外语,而是我们民族古代的语言形式。学习古典诗词就是回望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源头,没有它,我们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不好好学习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我们就愧对于祖先,愧对于血管里流动的中华民族的热血。但学生主观上没有认识到这些,他们受流行文化的影响喜欢流行歌曲,却不知有许多歌词都是由古典诗词改编而来的。所以他们会觉得学古典诗词是“落伍”,跟不上时代。

3、“为了考试,我愿意在语文课堂上读读古典诗词,在课外我从来不读这些诗词”

这些学生很实际也很纯粹,他们学习古典诗词就是为了考试时的得分。抱着这种应试心理,学生就变得功利、浮躁,不肯静下心来多读多背,至多背几句“名句”“考点句”。

面对这种现象,应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先要让学生认识古典诗词的价值古典诗词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学习古典诗词,从语言的范例中学习语言,能丰富语文素养,培养语文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中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如今古诗词在现代歌曲中有所应用,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通过流行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歌唱,是传播诗词的功臣 歌唱则是根据既定的乐谱,把诗词依谱唱出声来。我们要写为诗词而歌唱的乐谱,仍须依赖音乐家。当然最好是懂得诗词的音乐家,像宋代的姜白石,这样的人才非常难得。最理想的办法是让诗人和音乐家密切沟通,培养音乐家们对诗词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好的音乐家,必定有丰富的艺术修养,先天上就该会有诗人的气质。因此,能为诗词谱写乐歌的作曲家,就是传播诗词的功臣

然而,时代在变,今人对音乐的感受程度和古人自然有很多的不同。比方说,姜白石是了不起的词人兼音乐家;他的词句,傲视古今,但是他写的音乐,若就现代的音乐观点而论,除了「古意」之外,未免失之单调。古意虽好,但是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人的音乐品味。今日工商业为主的社会,是很难造就像「小红低唱我吹箫」那样的环境和情调的。若是要靠他留下的古谱乐曲去推广宋词,恐怕很难被现代人接受。古谱有它们的历史和文献价值,但是却不能为推广传统诗词发挥多大实用。同样的道理,魏氏乐谱和碎金词谱等等古籍译出的乐谱,可以教导现代人学习古意,提示深含传统韵味的旋律,然而在现在我们迫切需要的「诗教」工作上,起不了多大作用。从欣赏古典诗词上来说,无情的现实,难以配合当时的情调,的确是现代人的悲哀。然而,我们如想挽救中国的传统诗词文化,还须面对现实。这个历史责任,就落在现代有民族文艺思想的音乐家们的身上

前人留下许多的诗词,多的是美不胜收的歌词资料。这些宝藏里的每首歌词,今人可以全首引用,或者截句接收,也可以利用前人的意境构句或词汇溶入自己的思想,应该可以谱出许多优美的歌曲。很可惜现代的中国音乐家们,能够去发掘这宝藏的人实在少得可怜。当然,作曲家若要利用这些优美的歌词,自己必须先能了解诗词的内涵,才不会写出不合词意的怪谱,白白糟蹋了前人宝贵的智慧结晶。所以,我认为中国的音乐家们,应该多读诗词。音乐院校的作曲系,应该把中国诗词列为必修科,无论学生们以后要作可唱的歌曲,或是写演奏的乐曲,有了诗词的内涵,对表现乐曲中的民族风格和弘扬中国文化,都有很大的益处。

不管怎么说,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唐诗宋词永远都会对现代包括今后的流行歌词创作中起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现代文化对古典文化的借鉴与沿袭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唐诗宋词会是流行歌词创作中一个不可舍弃的主题,一种取用不尽的源泉,一个无法回避的诱惑,从遣词用句,主题营造,意境铺陈方面,都为现代的创作者提供了很多好的思路。

而歌曲是诗词传播的触媒,诗词可以藉音乐的帮助,广为流传。唐宋前人的例子,很值得今人效法。乘着音乐的翅膀,载着优美的中国歌词,飞扬五洲四海,让普天下都唱中国歌曲,传诵千秋,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我衷心地希望现代的音乐家们,今后多多创作能歌唱中国诗词的曲子,不要再轻易错过中华诗词这个无尽的宝藏。先人留下的这些古典诗词是我们现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应该用好这些资源。幼年时期依靠音乐帮助所掌握和学到的东西让人难以遗忘、终生受益。衷心希望华人儿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愿中华古典诗词唱响神州!

1含有“云梦”的诗句有哪些

《题云梦亭》年代: 唐 作者: 崔橹

薄烟如梦雨如尘,霜景晴来却胜春。

好住池西红叶树,何年今日伴何人。

《宿云梦馆》年代: 宋 作者: 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云梦故城秋望》年代: 唐 作者: 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满庭芳·云梦南来》年代: 宋 作者: 汪莘

云梦南来,岷嶓东会,楼前天水苍茫。黄州太守,万里作金汤。淮上烟尘初敛,仍安集、耕陇渔乡。须知道,纶巾羽扇,不独数周郎。生朝,遥想处,雪消赤壁,春动黄冈。有新翻杨柳,细抹丝簧。竹外一枝更好,应回首、清浅池塘。看看也,天边凤诏,归侍赭袍光。

《云梦泽》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日旗龙旆想飘扬,一索功高缚楚王。

直是超然五湖客,未如终始郭汾阳。

2含有“云梦”的诗句有哪些

《题云梦亭》年代: 唐 作者抄: 崔橹薄烟如梦雨如尘,霜景晴来却胜春。

好住池西红叶树,何年今日伴何人。 《宿云梦馆》年代: 宋 作者: 欧阳修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云梦故城秋望》年代: 唐 作者: 戎昱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满庭芳·云梦南来》年代: 宋 作者: 汪莘云梦南来,岷嶓东会,楼前天水苍茫。

黄州太守,万里作金汤。淮上烟尘初敛,仍安集、耕陇渔乡。

须知道袭,纶巾羽扇,不独数周郎。生朝,遥想处,雪消赤壁,春动黄冈。

有新翻杨柳,细抹丝簧。竹外一枝更好,应回首、清浅池塘。

看看也,天边凤诏,归侍赭袍光。 《云梦泽》年代: 唐 作者: 杜牧日旗龙旆想飘扬,一索功高缚楚王。

直是超然五湖客,未如终始zd郭汾阳。

3请问"云梦惊鸿,月华流尽满帘风

&lt;望海潮&gt;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词作鉴赏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4关于思亲的唯美诗句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01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 02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03 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 04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05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王勃 06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0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08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09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 10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 1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12 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13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14 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徐淑 15 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

——萧子显 16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 17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 18风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0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1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2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 23共看明月庆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24浊酒一杯家万里,羌管悠悠霜满地 2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0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11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

5古代诗词中云梦一词有何典故

泽名。

古云梦泽历来 说法不一。一说为二泽,即“云”在长 江以北梦”居长江以南。

又说:“云梦”实为一泽,可单言“云”或“梦”。 按汉魏人记载,云梦范围并不大,大致在今湖北潜江县西南。

又按今人 考证,古籍中“云梦”并非专指以云梦”为名的泽薮,而是泛指春秋战国 时楚王的游猎区,大体包括整个江 汉平原和部分丘陵山峦。后多以“云梦”喻指荆湘之地。

宋•陆游《六月 十四日宿东林寺》:“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明•李梦阳 《赠何舍人斋诏南纪诸镇》江沱秋交多烈风,洞庭云梦俱眼空。”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