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史记》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1收藏

典籍里的中国——《史记》,第1张

典籍里的中国——《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共计一百三十篇,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约三千年的历史。

《史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以人物为中心,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到刺客游侠、贩夫走卒……在他笔下塑造的英雄人物个性鲜明、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个个可歌可泣,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千秋功过,皆在青史,每个历史人物都如同镜鉴。我们在舜和禹的身上学会了恭谦仁爱的美德;在越王勾践身上学到了卧薪尝胆的隐忍;

在孔子故里追慕先贤;在汨罗江畔感受屈原的家国情怀;在乌江之畔看到了项羽的英勇,也反思他的败亡。山河是一部史书,壮游如同读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以史观成败、鉴得失、明是非、知兴替”,在血脉和文脉传承中找到民族的根与魂。因为这部青史的开创性记述,全球华人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炎黄子孙”。临别一幕撒贝宁动情道:“请受炎黄子孙一拜!”瞬间击中内心!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重视记录和传承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我们为什么要写史?因为我们要述往事,以观成败,鉴得失,明是非。我们为什么要读史?因为我们要在血脉和文脉传承中找到个人、民族的根与魂。

经典语录: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史记·殷本纪》

从善如流,施惠不倦。—《史记·楚世家》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史记·孔子世家》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管晏列传》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史记·商君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史记·游侠列传》

典籍里的中国包括的典籍如下:

1、《尚书》被称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华夏文明很多始创性的论述从《尚书》开始。流传了两千多年,无论是尧舜禹上古德政、鼎定九州,还是夏商周民望兴替、礼仪之邦,都在讲述着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构建古老文明的知识体系。为何读《尚书》:读《书》而知先贤治政之本,读《书》而知朝代之兴废之由,读《书》而知个人修身之要。

2、《天工开物》中国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梳理了一百三十多种生产技术和工具,在对古代各项生产技术的系统总结中,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周易》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中华元典。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一部典籍历经三位圣人、跨越三个时代。相传上古伏羲留天地之象,中古文王演《易经》之道,近古孔子及弟子后学注《易经》而成《易传》,经传合一,终成《周易》。

4、《孙子兵法》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兵书,被称为百代谈兵之祖,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本框架,也开创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先河。

5、《论语》是孔子思想的反应。今天读《论语》,实际上就是如何做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何能够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

最近几年,我国越来越注重中华古典文化的传承。不管是在综艺节目还是电视**当中,都有对于中国文化的宣传和传承。类似于中国诗词大会,中国地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等,这些综艺节目都是我国对于中华民族经典文化传承的支持。而在大年初一又一档传承我国经典文化的节目,播出了这就是《典籍里的中国》。

不知道大家在提到我国的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呢?是我国的神话故事,还是我国优美的诗词歌赋?我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漫长历史的文化强国,传承下来的书籍典籍也是非常之多。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或多或少都与一些典籍有过交流,那么你是否还记得这些典籍?是否了解过这些典籍背后的故事呢?《典籍里的中国》他就讲述了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一部又一部流传千古的典籍是如何被创作出来,如何流传到现在的。这个节目最吸引我的一点在于,在节目之中,作为读书人的我们,可以与古时候互熟人进行一场“跨越千古”的“古今对话”。

《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讲述的是被称为“史书之源”的《尚书》。这本书传承了2000余年,构建了我国最基本的知识体系,同时,这本书也是最早被翻译流传到西方的典籍之一。这部典籍主要记载着尧舜禹夏商周时期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以及人物所代表的历史智慧。节目期间吸引我的是主持人撒贝宁与伏生的对谈,有一句话深深的戳中了小编的泪点,“华夏为何是一体?自古就是一体”。是啊,从古到今,我国一直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独立的民族,及时遇到过危机,但最后我们都挺了过来,而典籍就是我们在这一次又一次困难当中,承载着我们在困难中学到的知识,记录了在困难当中,我们中华民族不屈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在故事当中最感动我的是伏生保护《尚书》的故事,他的儿子为保护点即死于兵劫,妻子为保护典籍病逝。在我看来,他们保护的并不只是一部典籍,同样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文明和信念。

书籍当中记载着先代贤者的迅捷和精神文化,而这些文化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食粮,正是这些精神上的支撑,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生生不息,流传至现在。《典籍里的中国》记述的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那么你愿意去了解这些典籍之中的故事吗?

《典籍里的中国》第一季正式收官,整一季中由当代的读书人撒贝宁带领观众们一步一步走进古代文人的生活。在这一季节目中,每一期节目都相当有文化内涵,而且也引起了大家对古代文学解读的热潮。我认为《典籍里的中国》很有可能还会录制第二季,毕竟它的收视率那么高,而且还能够让大家了解更多古典文学家的想法。

一、《典籍里的中国》简述

《典籍里的中国《这一档综艺节目主要讲述的是后辈人跟老子、孔子等古代文人志士的对话,同时会让主持人带领现场观众一起走进《传习录》这一部经典之作,让大家了解其中知行合一的真谛。在最后一期节目中围绕着古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的哲学传习录进行展开,让大家了解一下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的思想。不管是最后一期还是往期的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总是能够让大家看到不同时代的对话,也引起了很多文人志士的思考。

二、《典籍里的中国》还会有第二季吗?

我认为《典籍里的中国》这一档综艺节目还会有第二季,因为它第一季的时候所介绍的文学思想还是有些缺乏的,必须要通过第第二季的节目才能够完完整整的将古代文人的一些思想讲述给现代的文人志士听。除此以外,这一档节目也是满满看点的,不同时代的对话能够引起人的思考,也能够激起人的学习之心。况且就目前来看,典籍里的中国这一档综艺节目的收视率还是相当可观的,我认为不管是节目组还是卫视频道的工作人员,没理由不拍第二季。

三、结语

典籍里的中国这一档综艺节目播出之后,反响是非常好的,有不少网友称,这一档节目中,每一期都有点燃文化,而且也有触动人的情感,甚至还会掀起一股中华典籍传承和解读的热潮。

应该说,这集是目前十集里比较差,甚至是最差的一集了。

第一,本集和周易本身的关系几乎没有,唯一和周易有关的,就在于伏羲、文王和孔子出场,以及无数遍的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

就好像周易就这两句话一样。

如果面对一个读过周易的人来说,远远不够。

如果面对不知道周易的人来说,看完这集也不会知道《周易》到底是什么。

第二,本集浓郁的为三代圣、为文王圣的“复古主义”和“崇古主义”令人作呕。

文王伐崇、武王伐纣,完全被塑造成一个全知全能的圣人,爱人民如爱自己一般,“顺应天道”‘“为民请命”。完全无视历史事实,完全跳过奴隶制制度直接将三代和周代商视为“完美政治时代”。我很怀疑制作组的人是不是***员,是否接受过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教育。

第三,另外一个无视历史事实的说法就是周代商的目的是“建立大一统王朝”。甚至之前《史记》那集认为炎黄联盟是我国大一统王朝的开端。

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史观,以及尊孔复古的崇古主义倾向,太值得警惕了。

但对于《周易》,编辑人员本身没有成功读懂原文,必然只是运用传统观念中的解说、而传统中的解说多是以朱熹、胡适这些"《易》本是卜筮之书"论为主,中国哲学研究和中国社会这方面的教育难有岀头之日,不容乐观。

《周易》,应该是《典籍里的中国》中的主体内容,必须要以成功读懂《周易》原文的能力讲《周易》,才能使中国哲学研究走向世界,才能为世界"孔子学院"带来生机和活力,《典籍里的中国》才能为新时代传递正能量,成为不朽之作。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处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孔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才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离去了两千多年,他创立的学说在中国古代占据统治地位,成为中国的文化主流,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在近现代,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他的学说遭受知识界的精英们强烈批判,几乎是毁灭性打击。在二十世纪,在人们对人自身问题的深度思考与反省时,他的思想学说引起了各国专家学者们的注意。

典籍里的中国——《史记》

典籍里的中国——《史记》《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共计...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