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理论知识指导:肺炎喘嗽心阳虚衰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2收藏

中医儿科理论知识指导:肺炎喘嗽心阳虚衰证,第1张

证候突然呼吸急促,心慌动疾,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青灰,额汗不温,或精神萎靡,气短息微,四肢厥冷,右胁下肝脏增大,舌质紫暗,苔薄,脉细弱疾数,指纹青紫,可达命关。

辨证本证多发生于痰热闭肺证的极期阶段,以婴幼儿多见,为邪毒炽盛,损伤心阳,心阳虚衰所致。肺气闭塞,累及于心,心血瘀阻,故突然呼吸急促,心慌动疾,烦躁不安;心阳虚衰,温运无力,则面色苍白,四肢厥冷,额汗不温;血脉瘀滞,则面色青灰,唇甲发绀;肝为藏血之脏,血郁滞于肝脏,则肝脏增大;舌质紫暗,苔薄,脉细弱疾数,指纹青紫,可达命关,均为心阳虚衰之象。

本证以突然呼吸急促,心慌动疾,面色苍白或青灰,四肢厥冷,肝脏增大,脉细弱疾数为特征。本证病情危急,需立即抢救。

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主方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验方)

常用药人参、附子、龙骨、牡蛎、白芍、甘草。

本证为肺炎喘嗽的危急变证,治疗的当务之急是挽救垂危的心阳,气阳虚衰可用独参汤或参附汤少量频服以救急,还可用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若气阴两竭,可加用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以益气养阴救逆。若出现面色青灰,肝脏增大等血瘀征象,可加丹参、红花活血化瘀,或加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

答案:A

肺炎喘嗽后期阴虚肺热证用沙参麦冬汤,肺脾气虚证用人参五味子汤,肺炎喘嗽变证中的心阳虚衰证用参附龙牡救逆汤。顿咳初咳期用桑菊饮或杏苏散,痉咳期用桑白皮汤,恢复期肺阴耗损证用沙参麦冬汤,恢复期脾胃气虚证人参五味子汤。

证候发热轻,恶寒重,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不红,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辨证本证因外感风寒,郁闭肺络,肺气失宣而致。见于肺炎喘嗽的初起阶段,常发于严寒季节。临床有风寒证表现,发热轻、恶寒重,如患儿喜蜷缩母怀,年长儿常自诉恶寒身痛,呛咳不爽,呼吸气急,要注意与风寒咳嗽区别。小儿感受风寒之邪后容易化热入里,因此,本阶段比较短暂,临证时必须注意由寒化热的病机转化。

本证以风寒表证伴呛咳不爽,呼吸气急,气促、鼻煽较轻或不显为特征。

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主方华盖散加减。(《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常用药 麻黄、杏仁、苏叶、苏子、陈皮、茯苓、白前、枳壳。

痰多气促,加莱菔子、白芥子、半夏化痰降逆;恶寒身痛,可加桂枝、白芷、荆芥温散表寒;如寒邪外束兼内热郁里,伴有发热口渴、面红心烦,加黄芩、桑白皮兼清郁热;风寒化热闭肺,按风热闭肺证辨证治疗。

从事中医温病学和中医儿科学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26年,主要研究方向为温热病病机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小儿肺系疾病研究。创新开展温病热郁瘀相关病机理论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数理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擅长将温病理法应用到临床各科。主持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标准化项目“小儿感冒中医诊疗指南”、“小儿艾滋病中医诊疗指南”、“麻疹中医诊疗指南”、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项目“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病毒性肺炎热郁痰瘀病机理论研究”、教育部国家级重点学科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开放课题项目“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小儿肺炎病机理论研究”、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温病热郁瘀相关病机理论的实验研究”、“十一五”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温病学》网络课程建设研究”、“十一五”广西教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医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广西中医药管理局科技专项“广西无症状HIV感染者中医证候学调查研究”、广西中医学院重点课题“阳气怫郁理论及其实验基础研究”等研究工作。参与“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评价方法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民间医药的挖掘整理及评价研究”、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广西与东盟国家传统医药交流合作的现状和对策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标准化项目“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指南”、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广西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完成“基于关联规则的病毒性肺炎热郁痰瘀病机理论研究”,获得中医儿科学专业医学博士学位。参编著作6部、参编本科及研究生教材5部,撰写学术论文50篇公开发表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期刊。

概  述 

1.定义 肺炎喘嗽是小儿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病证,临床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涎上壅,甚则涕泪闭塞,张口抬肩,摇身撷肚为主要特征。

2.发病情况

⑴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最常见;

⑵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婴幼儿多见;

⑶ 一般预后良好。年龄较小、体质差者,患病后容易反复,迁延难愈。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的虚弱患儿及感邪重者病情多重。

3.命名及历史沿革

清朝以前无肺炎喘嗽之命名,但有类似肺炎喘嗽发病及症状的描述。清代谢玉琼著《麻科活人全书》始有肺炎喘嗽这一命名。虽然是就麻疹期中出现肺闭喘嗽症状所立的一个证候名称,但“肺炎喘嗽”这一病名延用至今。

病因病机 

病因

1 外因:感受风邪。

2 内因: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抵抗力差。

病机

肺炎喘嗽的形成,主要由于外邪侵犯于肺,使肺气郁阻,日久生热,肺热熏蒸,将津液变为痰浊,痰阻肺络,壅塞气道,不得宣通,因而上逆所致。其病位主要在肺,常累及脾,亦可内窜心肝。其病理机制主要是肺气郁闭之演变,痰热是主要的病理产物。在疾病的过程中,由于温邪的侵袭,容易伤阴。若正气不足,而致邪毒内陷,更可出现各种危急的证候,以致病情缠绵不愈。

诊  断 

概括为:热、咳、喘、煽。

1 发病较急,轻证仅有发热咳嗽,喉间痰鸣;重证则呼吸急促,鼻翼煽动。

2 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发绀;若高热不退,则出现神昏痉厥,狂躁不安诸症。

3 肺部听诊可闻细湿啰音,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4 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

5 实验室检查,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若由病毒引起,则白细胞总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辨风寒风热   辨痰重热重   后期辨气虚阴虚   辨常证与变证

治疗原则 初期以宣散为主,使邪从表解; 中期以涤痰开闭,清热定喘为主; 后期以益气养阴,扶正祛邪为主; 若出现变证宜清心开窍,或平肝熄风,或回阳固脱。

分型论治

1常证

⑴ 风邪闭肺

▲风寒闭肺

主要证候 发热无汗,呛咳气急,不渴,痰白而稀,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不红,指纹青红,多在风关,脉象浮紧而数。年长儿童常诉恶寒体痛。

治法 辛温开肺,化痰止咳。

方药 三拗汤合葱豉汤。

概 述

肺炎喘嗽是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涎上壅、甚则涕泪闭塞、张口抬肩、摇身撷肚为其临床主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小儿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病。

肺炎喘嗽是儿科常见的外感热病之一,冬春二季尤为常见,三岁以下的婴幼儿更易发病。本病的预后一般与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受邪轻重及护理适当与否有密切的关系。

在中医文献中有咳喘、痰喘、肺闭(或肺痹)、马脾风等名称。肺炎喘嗽的命名,首先见于谢玉琼《麻科活人全书》,是对麻疹期中出现肺闭喘嗽等证而言。

病因病机

本病外因责之于感受风邪,内因常由于小儿气血未盛,形体未充,肺脏娇嫩,卫表不固,抵抗病邪能力较差而致。[图示]

风寒外束、肺失宣降,则肺气上逆而出现咳嗽、气促、喉中痰鸣。

风热犯肺,化火灼津,炼液成痰,痰热壅于气道,痰随气逆,往往壮热烦渴,喘嗽多痰,甚则痰声漉漉。

脾虚湿盛,痰涎内生,郁久化热,痰热互结,阻塞气道,出现高热、烦渴、喉鸣痰涌、呼吸气促。甚则痰火相煽,内陷心肝,可伴见神昏、狂乱、抽搐等变证。

正气不足,邪气内陷,肺气闭塞,心血瘀阻,久可导致心阳不振之变,甚则心阳暴脱。

一般护理

保持室内清新,阳光充足,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卧床休息,保证患儿充足睡眠,治疗及护理尽量集中进行。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痂、鼻涕及口腔积物。较大患儿要鼓励其咳嗽排痰,或可用雾化吸出稀释痰液,或用吸引器吸出,切勿滥用镇咳剂。

饮食宜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食物,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及其他不易消化的食物。有呼吸困难、紫绀时,哺乳可稍停片刻,给予吸氧,待紫绀缓解后再哺乳。呛咳重者可用滴管或小勺慢慢喂,以免进食用力呛咳加重。

腹胀者可在腹部热敷、按摩或采用葱熨疗法、肛管排气等。

注意观察病情,并作记录。特别注意心阳虚衰、邪陷心肝等危证的发生。

辨证施护

本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病机以外邪闭肺,痰热内蕴,肺失清肃,气逆痰壅为主。治疗多以清热化痰,肃肺定喘为原则。

常证 ┃风邪犯肺┃痰热闭肺┃正虚邪恋┃     变证

常证 → 风邪犯肺

1 症 状 护治原则 代表方 护 理

风寒闭肺 发热无汗,呛咳气急,痰白而稀,舌苔薄白,指纹青,多至风关,脉浮紧。可伴恶寒、全身痠痛。辛温开肺三拗汤合葱豉汤或用华盖散加减1.室内温暖,阳光充足,注意保暖。

2.汤药宜热服,药后进热饮,并加盖衣被,以取全身微汗,并避免吹风。

3.高热时可用温水擦身,或针刺大椎、曲池、合谷等穴以散寒退热。

风热闭肺轻证可见发热恶风,咳嗽气促,微有汗出。口渴痰多,咽部红赤,苔薄黄,脉浮数。重证见高热不退,咳嗽频频,气急鼻煽,喉中痰鸣,口渴烦躁,面色红赤,小便黄少,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浮数而滑。轻证宜辛凉轻剂,宣肺化痰。重证宜辛凉重剂,化痰定喘。轻证用银翘散加减,重证用麻杏石甘汤加减1.室温宜偏低,患儿要卧床休息。衣被不宜过多,汗出当避风。

2.汤药宜温凉服。多饮水或清凉饮料,如梨汁、藕汁、荸荠汁、萝卜汁以生津止渴。

3.高热者,可针刺大椎、风池等穴或点刺放血。或物理降温,必要时可用中药退热,如紫雪丹、羚羊退热散等,禁用冷敷法。便秘者,于汤剂中加清热通便药,或用大黄泡水,使热从下泄。

肺炎是指肺实质的炎症,按病因可分为细菌性、霉菌性、病毒性和支原体性肺炎。临床常见的是细菌性肺炎,其中约90%~95%是由肺炎球菌引起。临床有突发的寒颤、高热、咳嗽、血痰、胸痛等症状。肺炎的诱发因素有受寒、病毒感染、酒醉、全身麻醉、镇静剂或麻剂过量等。这些因素会削弱全身抵抗力和会厌的反射作用,破坏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减损细胞吞噬作用,使致病物能轻易地吸入而引起感染。此外,心力衰竭、有害气体的吸入、长期卧床的肺水肿、肺淤血,以及脑外伤等都有利于细菌的感染和生长繁殖,导致肺炎。

方一白头翁汤

出处《伤寒论》

组成白头翁16克,黄连6克,黄柏6克,秦皮9克。

功用发汗解表,止咳平喘。

主治大叶性肺炎。症见:高热汗出,气促痰鸣,痰色铁锈,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方解白头翁、秦皮凉血解毒;黄连、黄柏燥湿清热。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方二活肺汤

出处《新中医》

组成丹参30克,毛冬青30克,桃仁15克,赤芍15克,牡丹皮15克,生地黄20克,川芎10克,柴胡9克,红花9克,枳壳9克,甘草6克。

功用活血化瘀,清热化痰。

主治病毒性肺炎。症见:发热,头痛,乏力,咳嗽咯黄痰,胸闷气急,发绀,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肺听诊可听见湿性罗音。

方解丹参、赤芍、牡丹皮、毛冬青、生地黄凉血解毒;桃仁、川芎、红花活血化瘀;柴胡、枳壳开提肺气。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方三清肺化痰汤

出处流传民间

组成银花12克,连翘12克,薄荷6克(后下),荆芥6克,杏仁10克,冬瓜仁12克,生苡仁12克,桃仁6克,黄芩10克,浙贝母10克,芦根20克。

功用清热化痰。

主治肺炎。

方解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杏仁、冬瓜仁、生苡仁、桃仁、浙贝母、芦根、黄芩清化痰热;薄荷疏风清热;荆芥辛温解表。

用法先将药物用水浸泡30分钟,再在火上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之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分服。

按语加减若热甚加石膏;口渴加花粉;气喘加桑皮;便秘加大黄;痰稠加金荞麦。

方四退热平喘汤

出处流传民间

组成麻黄6~15克(先煎),生石膏30~90克(先煎),芦根30~60克(先煎),杏仁10~15克,银花15~30克,连翘15~30克,黄芩15~30克,生苡仁30~60克,前胡10~15克,苏叶10~15克,蝉蜕6~9克,柴胡15~30克,甘草6~10克。

功用清泄肺热,宣肺平喘。

主治大叶性肺炎。

方解麻黄、生石膏、杏仁宗麻杏石甘汤之意,宣肺泄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黄芩、生苡仁、前胡清热化痰;芦根润肺生津;苏叶辛温解表;蝉蜕清火利咽;柴胡引药上行,解肌退热。

用法先煎生石膏、麻黄、芦根30分钟,同时将余药浸泡30分钟后,合一起再煎30分钟,每剂煎2次,滤取药汁300毫升。每日1剂,分3次温服;病重者,每日2剂,分4~6次温服。

按语便秘加大黄;恶心呕吐加竹茹、半夏;高热昏谵加安宫牛黄丸;高热抽搐加羚羊角、钩藤、白芍,药后取微汗,无汗加重药量,汗多则下次减量,热退则麻,杏、苏、柴等当随之而减。辛温之品不可多服,以免汗多伤津,反助里热。

方五贝龙银黄汤

出处《甘肃中医》

组成银花30克,连翘10克,知母10克,浙贝母10克,地龙10克,甘草10克,黄连5克。

功用宣肺平喘、清热化痰。

主治支气管肺炎。症见壮热烦渴,喉鸣痰涌,咳嗽喘憋,甚则鼻翼煽动,颜面口唇发绀。

方解支气管肺炎属于中医“肺炎喘嗽”,肺气郁闭是其主要病理机制,痰热是其主要病理产物。方中银花、连翘辛凉透表,清热解毒,重用银花,意在清热解毒,抑制细菌、病毒。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药理实验证实其对多种细菌和各型流感病毒均有一定抑制作用,特别是组成复方后抗菌效力明显提高。知母清热滋阴;浙贝母、地龙、甘草化热痰利咽喉,其中地龙解毒力强,并有显著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和镇静抗惊厥的作用,对肺炎喘嗽欲内陷厥阴之变证有防微杜渐的作用。方中银花、连翘、知母、黄连是针对“热”字而设,贝母、地龙、甘草是针对“痰”字而用,诸药化瘀清热,功效颇佳。

用法水煎分次温服,每日1剂。

方六龙虎汤

出处《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组成麻黄5克,生石膏10~15克,知母10~15克,杏仁10克,地龙10克,甘草15克。

功用清热解毒,止咳祛痰。

主治支气管肺炎。

方解龙虎汤为麻杏石甘汤、白虎汤加地龙而成,其中生石膏、知母对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有广谱治疗作用;杏仁、甘草祛痰止咳;麻黄、地龙、甘草具有抗过敏、解痉定喘作用。诸药配伍,既有清热解毒抗感染,又有止咳祛痰定喘,标本兼治的综合功效。

用法水煎分次温服,每日1剂。

方七麻杏芩柴汤

出处《新中医》

组成麻黄5~10克,川贝母5~10克,天竺黄5~10克,牛蒡子5~8克,桔梗5~8克,知母5~8克,法半夏6~8克,苦杏仁6~10克,柴胡8~10克,黄芩10克,茯苓10克,连翘10~15克,板蓝根10~15克,石膏20~50克。

功用清泄肺热,宣肺平喘。

主治支气管肺炎。

方解小儿肺炎因风热犯肺、阻遏肺气者,治疗上应针对病因选用辛凉清热解毒的药物,在这一前提下,解决肺气壅郁及少阳气机失和最为关键。麻杏石甘汤以辛凉宣肺为主,而小柴胡汤则以枢转少阳气机为要,两方合用则肺气宣通,少阳气机枢转正常,从而使全身气机升降开合的功能恢复正常。另方中连翘、板蓝根辛凉透邪清热;牛蒡子、桔梗宣肺利咽;知母、川贝母、天竺黄清热化痰止咳;法半夏、茯苓燥湿化痰。

用法水煎分次温服,每日1剂。

方八肺炎合剂

出处《新中医》

组成生石膏30克,炙麻黄9克,桑白皮12克,瓜蒌21克,青天葵12克,天竺黄12克,苦杏仁9克,桃仁9克,地龙12克,甘草6克。

功用清泄肺热、涤痰宣肺、止咳平喘。

主治支气管肺炎。

方解方中石膏清气泄热,甘寒生津;青天葵清泻肺中壅塞之气,性味甘凉无毒,祛邪而不伤正,苦杏仁、麻黄宣肺透邪,平喘止咳;加大黄旨在上宣肺气,下通腑气,一宣一通,气机通畅,则肺气得舒,痰热可泄;桑白皮、天竺黄、瓜蒌清肺豁痰;地龙祛风解痉平喘;桃仁活血化瘀,且可止咳平喘;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配伍,则热清气平,肺降有权,喘咳自止。本方辛宣清热,旨在顿挫热势,保存正气。

用法浓煎取汁90~120m1,分2~3次服,每日1剂。水煎分次温服,每日1剂。

方九沙参麦冬汤加味

出处《河北中医》

组成沙参8~12克,麦门冬8~12克,百合8~12克,桑叶6~10克,白扁豆6~10克,杏仁6~10克,桔梗6~10克,地骨皮6~10克,百部6~8克,甘草3~6克。

功用滋阴润肺,清肺化痰。

主治支气管肺炎,气阴两虚型。

方解小儿肺炎,风热毒邪虽是主要致病因素,然温热之邪易伤津耗气,加之小儿阴常不足,因而临床所见,无论在肺炎初期、中期、恢复期均有不同程度阴伤之象。故不能一概而论地清热解毒、降逆平喘。肺为一身之华盖,朝百脉,喜润恶燥,为病最多,治其大法唯有清润。故以桑叶、地骨皮清泻肺热,止咳平喘;百合、沙参、麦门冬、玉竹滋阴润肺;山药、白扁豆益气养胃;杏仁、炙枇杷叶润肺化痰;百部、桔梗清肺化痰。本方适用于气阴两虚型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运用随证加减:热重阴伤者加生石膏12~18克,竹叶6~10克;久病阴伤者加太子参6~10克,山药、白术各6~8克;痰多者加桑白皮、炙枇杷叶6~8克。

用法水煎取汁100~200毫升。分2~3次服,每日1剂。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西医 31 肺炎的分类 311 细菌性肺炎 312 病毒性肺炎 313 支原体肺炎 32 病原学 33 诊断 34 治疗措施 35 预防调养 4 中医 41 症状 42 单方验方治肺炎 43 针灸疗法治肺炎 44 推拿 治肺炎 441 方一 4411 选穴 4412 操作方法 4413 病例 442 方二 45 饮食疗法治肺炎 46 肺炎患者饮食禁忌 5 参考资料 附: 1 肺炎相关药物 2 古籍中的肺炎 1 拼音

fèi yán

2 英文参考

lung fever

pneumonia

pneumonic fever

pneumonitis

pulmonary feverpulmonitis

3 西医

肺炎(pneumonia)通常是指肺的急性渗出性炎症,为呼吸系统的多发病、常见病。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肺炎死亡率占呼吸系统急性感染死亡率的75%。在我国,各种致死病因中,肺炎占第5位。

31 肺炎的分类

肺炎可由不同的致病因子引起,根据病因可将肺炎分为感染性(如细菌性、病毒性、支原体性、真菌性和寄生虫性)肺炎,理化性(如放谢性、吸入性的类脂性)肺炎以及变态反应性(如过敏性和风湿性)肺炎。由于致病因子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炎症发生的部位、累及范围和病变性质也往往不同。炎症发生于肺泡内者称肺泡性肺炎(大多数肺炎为肺泡性),累及肺间质者称间质性肺炎。病变范围以肺小叶为单位者称小叶性肺炎,累及肺段者称节段性肺炎,波及整个或多个大叶者称大叶性肺炎。按病变性质可分为浆液性、纤维素性、化脓性、出血性、干酪性、肉芽肿性或机化性肺炎等不同类型。

311 细菌性肺炎

1.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病变起始于肺泡,并迅速扩展至整个或多个大叶的肺的纤维素性炎。多见于青壮年,临床表现为骤然起病、寒战高烧、胸痛、咳嗽、吐铁锈色痰、呼吸困难,并有肺实变体征及白细胞增高等。大约经5~10天,体温下降,症状消退。

2.小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主要由化脓菌感染引起,病变起始于细支气管,并向周围或末梢肺组织发展,形成以肺小叶为单位、呈灶状散布的肺化脓性炎。因其病变以支气管为中心故又称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主要发生于小儿和年老体弱者。

312 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常常是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患者多为儿童,症状轻、重不等,但婴幼儿和老年患者病情较重。一般多为散发,偶可酿成流行。引起肺炎的病毒种类较多,常见的是流感病毒、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等,也可由一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并可继发细菌感染。病毒性肺炎的病情、病变类型及其严重程度常有很大差别。

313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mycopla al pneumonia)是由肺炎支原体(mycopla a pneumoniae)引起的一种间质性肺炎。支原体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共有30余种,其中多种可寄生于人体,但不致病,仅有肺炎支原体能引起呼吸道疾病。各种肺炎中约有5%~10%乃由肺炎支原体引起。主要经飞沫感染,秋、冬季节发病较多,儿童和青年发病率较高,通常为散发性,偶尔流行。患者起病较急,多有发热、头痛、咽痛及剧烈咳嗽(常为干性呛咳)等症状。胸部检查,可闻干、湿啰音。X线检查,肺部呈段性分布的纹理增加及网织状阴影。白细胞计数有轻度升高,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痰、鼻分泌物及咽喉拭子能培养出肺炎支原体。

32 病原学

1、烧伤后肺的防御功能消弱:严重烧伤病人早期神志处于抑制状态,反复使用镇静脉剂和手术麻醉等均抑制咳嗽反射;烧伤后通气过度,作气近内插管、气管切开均损伤粘膜纤毛系统;烧伤后肺巨噬细胞对细菌的清除力受抑制,头面部烧伤和吸入性损病人,早期局部肿胀,分泌物增加,会厌关闭不全,细菌易吸入肺内。以上几种因素使肺成为易感器官。

2、吸入生肺炎:烧伤后胃肠功能紊乱,胃潴留,病人神志不清,反射迟钝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3、吸入性损伤:吸入性损伤破坏了气道清除细菌的功能,坏死的气道内膜又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

4、血行播散性肺炎:多继发于败血症或其他脓毒病灶,如脓肿、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

33 诊断

肺部可听到呼吸音粗或干湿性罗音,可有高热,确诊主要依靠拍胸片。

34 治疗措施

1、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呼吸道湿化,气管切开的患者注意切开处的护理。

2、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创面感染、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软组织脓胀是血源性肺炎的常见原发病灶,在治疗肺炎的同时,必须对原发病灶进行积极的处理。

3、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把痰培养作为选择抗生素的依据,烧伤后并发肺炎属于一种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大部分是绿脓杆菌、肺炎杆菌和耐药金葡菌,选择抗生素时可做参照。

35 预防调养

①平时注防寒保暖,遇有气候变化,随时更换衣着,体虚易感者,可常服玉屏风散之类药物,预防发生外感。

②戒除吸烟,避免吸入粉尘和一切有毒或 性气体。

③进食或喂食时,注意力要集中,要求患者细嚼慢咽,避免边吃边说,交食物呛吸入肺。

4 中医

肺炎是由肺炎双球菌感染所致,常因外感风邪,劳倦过度,导致肺失宣降,痰热郁阻而发病。临床表现的特点为:起病急,寒战、高热,咳嗽、咳痰,胸痛、气急、呼吸困难、发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41 症状

咳嗽气急,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较难咳出,咳时胸痛,发热,口干欲饮水,面红,舌红,苔黄腻,脉滑数。[1]

42 单方验方治肺炎

①鱼腥草、鸭跖草、半枝莲各30g,水煎服,每日1至2剂。用于肺热证。

②穿心莲、十大功劳各15g,橘皮6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用于痰热证。

③蚤休、败酱草、大青叶、矮茶风各30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用于肺热证。

④鱼腥草30g,桔梗15g,生石膏60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痰热证。

⑤肉桂、丁香、川乌、草乌、乳香、没药、红花、当归、川芎、赤芍、透骨草,做成10%油膏敷背,每2日1次。用于肺炎吸收消散期。

43 针灸疗法治肺炎

体针:常用穴为肺俞、膈俞、尺泽、鱼际、太渊、内关。配用穴为大椎、曲池、合谷、孔最、委中、太溪、三阴交、十二井、膏肓俞。病情进展期,每日针2次,泻法,留针30分钟。恢复期,每日针1次,平补平泻。

水针:取肺俞、风门、曲池、丰隆。用青霉素40万单位/2ml(先皮试)合链霉素0125g/2ml,每穴各注05ml,每日1~2次。亦可采用其它肌肉注射用抗菌素或抗菌中药注射液作穴位注射。

44 推拿 治肺炎 441 方一 4411 选穴

肩井、定喘、大椎、足三里、丰隆、涌泉、肺俞、脾俞、大肠俞。[1]

4412 操作方法

双手握空拳,双 替叩击肩井穴和上背部,约1分钟。再用双手虚掌交替拍定喘、大椎穴约1分钟。双手握空拳,不宜握实拳,交替叩击用力宜轻,动作有弹性,叩击穴位有酸胀感。双手虚掌交替拍,用力宜轻,动作有弹性。叩足三里、丰隆,擦涌泉,用掌面或双足相互擦足心涌泉穴,有热辣感为佳。患者俯卧位,术者用左右结构:㨰法施术于背部膀胱经,重点在肺俞、脾俞、大肠俞穴操作,以酸胀感为度,再以掌根按揉膀胱经的上述穴位,操作5分钟。[1]

4413 病例

陈某某,男,13岁。咳嗽3天,发热1天,体温39℃,咳声频繁,呼吸急促,面红口干,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曾服西药治疗,症状未减轻。查体:咽充血,扁桃体稍有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细小湿啰音。X线透视示:肺纹理增粗,右下肺见小片状影。诊断:急性支气管肺炎。遂以上法治疗7天。10天后复诊,咳止,热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X线透视:心、肺、膈未见异常,痊愈。[1]

442 方二

以下方法对呼吸急促、持久干咳、单边胸痛有效[2]:

①用拇指按揉大椎1分钟,力度要轻。

②用中间三指的指腹轻轻按压膻中1分钟。

③用两手拇指抵住风池,左右同时按压1~3分钟。

④用拇指指端按揉尺泽3分钟,力度适中。

45 饮食疗法治肺炎

①贝母粥;先以粳米100g和砂糖适量煮粥,待粥成时,调入川贝母粉末5~10g,再煮二、三沸即可,上、下午温热分食。用于咳嗽咯吐粘痰不爽者。

②竹沥粥:粳米50g煮粥,待粥将成时,兑入竹沥50~100ml,稍煮即可,早晚或上下午温热分食。用于咯吐脓痰或间有神志欠清者。

③苏子粥:苏子15~20g,捣烂如泥,用水煮取浓汁,去渣,入粳米50~100g,冰糖适量,同煮成粥,早晚温热服食。用于咳嗽气喘者。

④大蒜粥;紫皮大蒜30g,去皮,将蒜放沸水中煮10分钟后捞出,然后将粳米100g,放入煮蒜水中,煮成稀粥,再将蒜放入粥内,同煮片刻即成,早晚温热服食。用于肺炎霉菌感染者。

⑤银杏石苇炖冰糖:白果20粒,去壳、衣、捣破,与石苇30g同放瓦锅中,加水2碗,煮至1碗,去渣,入冰糖15g,溶化,饮服。用于咳嗽、咯痰、气喘者。

⑥百合糖水:百合60~100g,加糖适量,水煎,饮食。

⑦川贝雪梨煲猪肺:川贝10g,雪梨2个,猪肺250g,雪梨去皮切块,猪肺切块漂去泡沫,与川贝同放入砂锅内,加冰糖少许,清水适量,慢火熬煮3小时后服食。用于阴虚痰热者。

⑧山药粥:干山药片45~60g(或鲜山药100~120g)粳米100~150g,同者粥,早晚温热服食。用于气虚痰浊者。

46 肺炎患者饮食禁忌

发热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以流质、半流质为好,如粥类、米粉、藕粉、果汁、绿豆汤等,且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恢复期间退热后可进食润肺生津食物和肉类,如牛奶、蛋、鱼汤、瘦肉汤、丝瓜、荸荠、银耳、沙参、玉竹、山药、扁豆、蜂蜜等。[1]

中医儿科理论知识指导:肺炎喘嗽心阳虚衰证

证候突然呼吸急促,心慌动疾,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青灰,额汗不温,或精神萎靡,气短息微,四肢厥冷,右胁下肝脏增大,舌质紫暗,苔薄,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