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首是2020年回归第100件流失文物,我国的文物到底流失了多少?
在过去的150年里,中国有多少文物流失在海外,现在在哪里?恐怕确切的数字永远是个谜。我国政府、学者和有识之士一直致力于海外文物流失的调查。然而,由于条件的限制,这种调查远远不够理想。据我国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全世界47个国家的200多座建筑中,中国文物不少于100万件,都是优秀文物,大部分在旧中国流失海外。
中国古代文物在海外流失的主要渠道有三个:一是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从中国抢走的;二是一些当时来中国的外国人从中国偷的;第三,外国人勾结当时的反动军阀和奸商,以极低的价格购买,走私出境。早在1840年,列强就把中国文物列为文化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拉开了中国近代文物的巨大损失。1860年,英法联军野蛮掠夺并焚毁圆明园。圆明园四五十个大殿里装饰着无数的紫檀家具,陈列着大量的国内外稀世珍宝,包括家具、织锦、地毯、商周青铜器、陶器、漆器、牙雕、玛瑙、琥珀、水晶、木雕、宝石、字画、钟表、古籍等。
目前,大英博物馆收藏有3万多件中国历代珍本,其中包括东晋时期最早的《妇女史谚》。法国枫丹白露的中国馆还收藏了3万多幅著名的中国画、珍贵的玉器、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制品。
与此同时,一些外国探险家以科学考察的名义掠夺了大量中国文物。根据统计,1856—1932年间,俄、英、德、法、日、瑞典、美国等国先后对西北地区进行过66次访问,每次访问都掠夺了大量中国文物。在以往的调查中,尤以斯坦因和伯希和在敦煌藏经洞掠走的文物最多。斯坦因盗窃的9000多卷油画和500多幅油画,部分被藏在大英博物馆,部分被藏在大英图书馆,部分被藏在印度事物部图书馆。其中六千多种经书和画册被伯希和偷走,主要收藏在法国国家图书馆。一年多来的劫掠,加上国内某些军阀、奸商和愚民的偷盗,中国文物被大量偷运出境,海外的中国文物也日益丰富。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文物走私在海外形成了规模,单是从香港走私出去的文物数量就难以想象。据报道,在香港,制作储藏文物盒子盆的师傅们忙得不亦乐乎,有时一个月赚得超过五六十万港元。80年代后的香港,继伦敦、纽约后,凭借内地的大量走私,迅速成为世界第三大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
另外,卢浮宫是法国收藏中国文物最集中的地方。仅其分支机构吉美博物馆就收藏了数万件中国文物,其中包括12万件历代陶瓷,在海外博物馆的中国陶瓷藏品中排名最高。卢浮宫还收藏了6000多件中国精品瓷器和200多幅唐宋绘画。近年来,中国政府和私营企业积极追求和挽回世界各地流失海外的文物,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相对于流失在海外的数百万文物,能够回归祖国的文物却少之又少。
帛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尽管帛书与竹简处于同一时代,影视中也动不动就帛书传信,看似中国应该有很多帛书,但如果从文献角度来说,实际上迄今考古出土的帛书仅有二种:一种是汉帛书,主要是马王堆帛书,另外一件汉帛书发现于敦煌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只有30个字;一种是战国帛书,唯一一件就是楚帛书,也是唯一的完整帛书,且图文并茂。马王堆帛书与楚帛书最为珍贵,堪称帛书中的皇者。
其中,汉帛书发现于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共有28种12万余字,记载了《周易》、《丧服图》、《春秋事语》、《九主图》、《黄帝书》、《老子》、《筑城图》、《五星占》和《相马经》等;战国楚帛书发现于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记录了我国最早的创世神话,但遗憾的是却被美国人抢走。
1942年,中华大地还处于抗日战争的烽火之中,湖南长沙一座战国时期的楚国墓葬遭到盗掘。
2300年来,这座楚墓没有遭到破坏,原封不动得保存着随葬品,其中包括一把剑、一把鞘还有一些残碎的纺织品,其中就有一块写满了字的破布。盗墓贼将墓中宝物一扫而空,随即将之卖给了古董商,但盗墓贼没有发现纺织品的价值,于是将之全部作为废品顺手送给了古董商唐鉴泉。
然而,盗墓贼没有想到的是,这些纺织品中的一块破布却是整个楚墓中最有价值的文物,更是中国文化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发现之一。
古董商拿到破布之后,也没有觉得价值有多大,只是将之随手放在一个竹篓里,下面还有很多破碎不堪的帛书小块,且帛书上充满了泥土和污秽。
当时,湖南著名的古董商兼业余历史学家的蔡季襄,无意中获悉之后,迅速以3000元法币将帛书和其它文物买下。随即小心清洗之后,将帛书展开,并对其进行临摹和研究。
但由于当时日本侵华,四处烧杀抢掠,蔡季襄带着家人加入逃亡大潮,他把楚帛书放在铁管中保存。在逃亡过程中,蔡季襄和家人遭遇了日军。残暴的日军强暴了蔡季襄的妻子和女儿,最终妻子和女儿跳河自杀,蔡季襄带着四个儿子继续逃亡。
人生突然遭遇如此大变故,让蔡季襄非常痛苦,或是为了让自己忘掉悲伤,蔡季襄将精力全部投放到了楚帛书的研究之中。
1944年,蔡季襄将帛书的研究成果印成书,名为《晚周缯书考证》,第一次向外界披露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的著作,这也是楚帛书第一次向学术界露出真容。
楚帛书上下高385厘米,左右宽462厘米,中心是书写方向互相颠倒的两段文字,一段13行,一段8行,可分为甲、乙编,全篇共有900多字。内容大致是在天地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混沌状态之时,先有伏羲、女娲二神,结为夫妇,生了四子,并没有伏羲女娲是兄妹之说。四子成为四神之后开天辟地,演化万物,建立人间秩序,制定历法等。总之,楚帛书记载的伏羲女娲创世神话,要比我们熟知的盘古创世更精细,可谓是中国最早的创世神话,因此这一帛书的珍贵程度可想而知。就上世纪40年代而言,楚帛书更是中国唯一一件帛书。
由于楚帛书历史久远,长期埋在地下,其中不少文字模糊不清,需要拍摄红外线照片,才可能显示出文字。但当时处于抗战时期,大后方又没有这一技术,蔡季襄只能无可奈何。
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从殷墟甲骨、敦煌遗书、西夏文献等等,无论提到哪一件中国的传统文化古籍都是让人羡慕无比的瑰宝。
当阿里达摩院利用数字化技术,在四川大学的文史专家们的牵线搭桥下。终于在汉典重光平台上回归了首批数字化的古籍,包含40余种宋元刻本、写本,共有20万页。让我们不禁看到了新的希望。
我国古籍流失最严重是主要原因是战乱。当时许多所谓的外国科考队趁着混乱的局势,肆无忌惮的盗挖、偷运、走私、贸易。导致殷墟甲骨、敦煌遗书、西夏文献等众多古籍珍本纷纷流落海外。更有甚者连流落何方都无从得知。让国人为此感到心痛不已。
而在全球许多博物馆内都可以看见这些中国古籍的身影。让我国著名学者郑振铎曾经发出无奈的感慨:“史在他邦,文归海外”。国家政府对这些流失海外的古籍也极其高度重视,但是在国际环境影响下,我国想要全部追回这些古籍原件的难度非常大。有很多时候也是凭着爱国人士的一腔热忱通过拍卖、捐赠等方式让古籍回家。
这些古籍都是我们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见证,是我国发展的历史载体。对我们国家的历史发展研究提供了更详尽清楚的路径。为了避免这些古籍再次流失遭受毁坏。我国许多地方都成立了专门的古籍保护研究院,除了运用传统的修补技艺来修补受损的古籍外。还通过数字化这种科学技术让这些珍贵的古籍得到长久的保存。每一本能传承至今的古籍都是无数前人耗费心血或牺牲生命保留下来的,而我们必须更好的将这些传承给后世子孙们。
佛首是2020年回归第100件流失文物,我国的文物到底流失了多少?
本文2023-10-04 07:17:0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5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