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五大蜀王是谁?
秦朝以前的五代蜀王分别是: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
古蜀王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国度,它大概形成于3000年前。它的历代蜀王好像都只存在于神话传说之中,没人知道他们是否真实存在,但各种史料典籍中关于它们的传说却没有断过。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要属李白《蜀道难》中提到的“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事实上,古史传说中不止蚕丛和鱼凫两代蜀王,它一共历经了五代。每一代蜀王都在自己的时代造福着古蜀地的人民。
一、蚕丛
蚕丛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蜀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载: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
蚕丛是位养蚕专家,据说他的眼睛跟螃蟹一样是向前突起的,头发在脑后梳成“椎髻”,衣服样式向左交叉。最早蚕丛居住在岷山石室中。后来为了养蚕事业,他率领部族从岷山到成都居住。
蚕丛是中国华夏第一个把山上野蚕变为家蚕的人。他"衣青衣,劝农桑,创石棺",以其伟大的胆略和超群的智慧,在成都平原发展生产和经济,铸就了古蜀国的历史辉煌。蚕丛教民养蚕的故事广泛流传于川西地区,多地建有蚕神庙,供人祭祀。
二、柏灌
历史上对于柏灌的记录非常少,实际上它是古蜀国前期部落氏族社会时期的一个阶段,柏灌氏羌族。
柏灌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二代蜀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述:蚕丛之后,王曰柏灌。扬雄也写道,"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灌,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去"。柏灌墓传说在温江区寿安镇。
三、鱼凫
鱼凫氏是古史传说中继蚕丛、柏灌之后第三代蜀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述,柏灌之后,一次王曰鱼凫。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于湔。清代《读史方国记要》载:县(温江县)北十里,相传古鱼凫所都。
在广汉三星堆第三期所出的大批器物上不仅有鸟图案,而且同时还有鱼图纹饰。这一变化则反映出三星堆第三期文化与鱼族密切相关,或者说,它反映出鱼凫氏取代柏灌氏的历史事实。鱼凫王墓传说在温江区寿安镇。
四、杜宇
杜宇是古史传说中继蚕丛、柏灌、鱼凫之后第四代蜀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载:“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巴蜀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皇、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
杜宇在巴蜀地区被奉为“农神之主”,民间有杜宇死后化为子鹃鸟的传说。李商隐《锦瑟》云:“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里所展示的正是一幅笼罩着哀怨凄迷气氛的图画,象征着化为望帝冤魂的杜鹃。”
五、开明
开明是古史传说中继蚕丛、柏灌、鱼凫、杜宇之后第五代蜀王,又称鳖灵。传说为荆(今长江中游一带)人。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述,杜宇时“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皇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禅位于开明···开明位号曰丛帝。开明传十二世,开明五世自梦鹿移,乃徙治成都。”公元前三百一十六年,开明蜀国为秦所灭。
“九州”是中国的别称之一。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yǎ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尚书·禹贡》:“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
九州的划分
划分一
豫州,起自中原、黄河下游,涉及河南、山东,为肥沃而硬的黑
土。
徐州(又名正东青州),起自黄海、泰山、淮河,涉及山东、江苏、安徽,地为红色粘土。
冀州,起自黄河壶口,涉及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区,地为白壤。
兖州,起自黄河下游、济水,涉及河北、河南、山东,地为黑壤。
青州(又名东北幽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东半岛,地为肥沃白壤。
扬州,起自淮河、黄海,涉及江苏、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地为潮泥土。
荆州,起自荆山、衡山,涉及、湖北、湖南,地为潮湿泥土。
梁州(又名正西幽州),起自华山、黑水,涉及陕西、四川、甘肃、青海,地为黑土。
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地为黄壤。
划分二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
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
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
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
荆州(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
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
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划分三
豫yu州、青州、徐州、扬州、荆jing州、梁州、雍yong州、冀ji州、兖yan州。
豫州 字音同禹,地处中原,为河南的简称。华夏文明起源于河南,大禹依靠洛阳洛水中,神龟背驮的"洛书"才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所以豫州排在首位,当之无愧。
青州 青为东方的代称,青州居东方。东岳泰山居于五岳之首,所以把九州比作“九宫格”,豫州居中,其他八州便如同八卦代表八个方位,而青州居东,便是除豫州外的首位,根据九州所处的地理位置,按照
顺时针方向从豫州至青州开始,依次为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
豫州,中原。河南
青州,山东半岛。黄河以南,泰山及其向东。
徐州,河淮平原。泰山以南,淮河以北。
扬州,淮河以南,长江下游。
荆州,湖北以及长江中游
梁州,秦岭以南与四川盆地。
雍州,关中与陇西。甘肃和陕西一带。
冀州,河北平原与山西高原。
兖州,黄河与济水之间。
古代的九州名词解释
1、古代分中国为九州。对于九州的具体分布说法不一,比较常见的九州划分为:冀、兖、徐、青、扬、荆、豫、雍、益九州。《尚书·禹贡》作:冀、兖、徐、青、扬、荆、豫、雍、梁;《尔雅·释地》有幽、营州而无青、梁州;《周礼·夏官·职方》有幽、并州而无徐、梁州。[4]
2、用“九州”泛指天下,全中国。《楚辞·离骚》:“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二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郭沫若《赞雷锋》诗:“二十二年成永久,九州万姓仰英烈。”[5]
3、指大九州,将全世界分为九州,中国属于其中一州。战国邹衍称中国为赤县神州,谓“ 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汉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淮南子·地形训》:“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申土。”杨树达以为所举九州,自正中冀州与《禹贡》九州之冀州偶同外,馀皆名号差异;其称东南神州,与邹衍所称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者相合;疑该篇乃取自邹衍之书,所举九州之名即邹衍所称之九州。见《积微居小学述林·邹衍九州考》。
汉代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据唐代训诂学家颜师古解释:“八荒,乃八方荒芜极远之地也。”那么,四海呢?《尔雅·释地》说:“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也有人认为,“四海”是围绕“九州”四面的海。《礼记·祭义》则具体提到了“东海”、“西海”、“南海”、“北海”为“四海”,只是没有明确海域。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则说“四海一也”,认为“四海”是连为一体的。
“五湖”的'说法也很多。《水经注·沔水》认为“五湖乃长荡湖、太湖、射湖、贵湖、滆湖”。而唐司马贞则认为“具区(即太湖)、洮滆、彭蠡、青草、洞庭湖”是为“五湖”。不过,近代人却把“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太湖”、“巢湖”称做“五湖”。
4、人皇九州
《华阳国志》记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洛书》曰:人皇始出,继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为九囿,人皇居中州,制八辅”。《三皇本纪》记载“人皇九头。乘云车、驾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
人皇是古蜀国的开国之君,九州是古蜀的九个行政区,分别由人皇兄弟九人管理。西汉扬雄《蜀都赋》记载:“蜀都之地,古曰梁州”,可见中州就是梁州,梁州就是首都,梁州称为“蜀都”。
古籍记载关于九州的说法
《禹贡》称九州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尔雅》按殷制,称九州为冀、幽、兖、徐、营、扬、荆、豫、雍,分冀为冀、幽两州;
《周礼》按周制,称九州为冀、幽、并、兖、青、扬、荆、豫、雍,分冀为冀、幽、并三州。按《尚书·尧典》的说法,虞舜在禹治水之后,又就禹指九州,分治幽、并、营三州,合为十二州。
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
——《尚书·禹贡》
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史记·楚世家》
惟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申土。
——《淮南子·地形训》
九州的详细划分
冀州
冀州,大禹治水冀州始,天下之中州,天子之常居。《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其中即有冀州,位列九州之首,包括今山西省全境、河北西北部、河南北部、辽宁南部、内蒙的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等地区。
兖州
兖州(今河南省的东部、山东省的西部及河北省的南部一带地方。)
青州
青州,”海岱惟青州“,大体指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东半岛的一片区域,地为肥沃白壤。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自东晋始,历经隋、唐、宋、金、元、明等封建王朝,长达一千六百多年,虽建制仍频,然青州一直为州、府、郡、道、路的治所,是山东境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6]
徐州
徐州,范围大致在今淮海地区。《尚书·禹贡》记载:“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东原厎平。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厥篚玄纤、缟。浮于淮、泗,达于河。”《尔雅·释地》:“济东曰徐州。“
徐州(今江苏省北部和山东省的东南部)
扬州
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广东、福建、海南、广西六省的土地)[7-9]
荆州
荆州,在荆山﹑衡山之间。《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荆山在今湖北南漳县。荆州大体相当于今湖北一带,由荆山之下直到衡山(大别山)之南。荆州“厥上惟涂泥,厥田为下中,厥赋为上下”。这是指出荆州土壤大致类似扬州,惟土壤肥力为下中,比扬州高一级,为九州土壤肥力中的第八级,田赋属第三级。汉朝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范围扩大。辖境相当于湘鄂二省及豫桂黔粤一部分;汉末以后辖境又逐渐减小。东晋定治江陵,为当时及南朝长江中游重镇。
荆州(现两湖,两广部分,湖南,贵州一带)
梁州
梁州,《尚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
扬雄《蜀都赋》:蜀都之地,古曰梁州。禹治其江,渟臯弥望,郁乎青葱,沃壄千里。
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四川、云南一带。)
雍州
雍州,《尚书·禹贡》:“ 黑水西河惟雍州 。
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内蒙的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
豫州
豫州,荆河惟豫州。伊、洛、瀍、涧既入于河,荥波既猪。导菏泽,被孟猪。厥土惟壤,下土坟垆。厥田惟中上,厥赋错上中。厥贡漆、枲,絺、纻, 厥篚纤、纩,锡贡磬错。浮于洛,达于河。
兖州,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澭、 沮会同。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坟, 厥草惟繇,厥木惟条。厥田惟中下,厥赋贞, 作十有三载乃同。厥贡漆丝,厥篚织文。浮于 济、漯,达于河。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韩非子·喻老》中写道:“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21世纪初在我国成都发现的金沙遗址,一经公开,举世皆惊。在金沙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极有价值的珍贵历史文物,不但大幅度拓展了古蜀文明的起源,更是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谜团。
01
在金沙遗址中出土的大量象牙,就是一个令众多考古工作者和历史学家极为感兴趣的研究项目。2001年,两座埋藏着象牙的葬坑,在金沙村被发现。由于在此之前,我国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别的地方发现过象牙,但当时由于缺乏经验以及保护措施,那些象牙由于环境的突然改变,最终全部毁损,令人扼腕叹息。所以在对待金沙遗址出土的象牙时,考古工作者们格外慎重,挖到一半便变了脸色:表示应该赶快埋掉。
▲金沙遗址内出土的象牙
一般来说,象牙能够作为雕刻材料,其材质极其细腻结实。但是深埋于地下两三千年的象牙,却已经不再是这样,它们由于长时间埋藏在地里,所以富含大量水分,强度变低。一旦出土便会快速失水导致急剧变形,最后甚至一碰就碎,完全失去了研究的价值。
▲博物馆内的象牙
为了将这些象牙妥善保存,考古工作者们连夜紧急召开会议,终于商讨出一套方案,将这些象牙完好无损地运送到了考古研究所。但是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在接下来的发掘工作中,一批又一批数量巨大的象牙陆续被发现,总数多达几百上千根。这样大量的象牙在考古中被发现,极为罕见,金沙遗址也成为世界上发现象牙最多的文化遗址。
02
这些象牙到底从何而来呢?目前在考古界主要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说这些象牙是通过贸易从古印度辗转而来。第二种说法是,这些象牙很有可能是在上古时代,云贵一代的古国送来的贡品,这就说明早在那个时候,成都地区就已经是云贵川一片的经济文化中心。第三种,《山海经·中山经》有这样的记载:“岷山,江水出焉……其兽多犀、象、多夔牛。”这说明很有可能在那个时代四川地区生活着大量亚洲象。到底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还需要考古工作的进一步研究才能最终确认。
▲亚洲象照片
那么,为什么这些象牙会被埋到祭祀坑中呢?考古工作者认为,象牙在那个时候是一种财富的象征,古蜀国人之所以将他们大量埋葬于祭祀坑中,是用于献祭给神明以求保佑。也有一些专家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认为这很有可能是一种巫术,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战胜邪灵或者敌人。其实在金沙遗址不止发现大量的象牙,还有数量更为巨大的鹿角和野猪獠牙,它们的具体用途至今依然是一个谜,有待考古工作者的进一步研究和发现。
03
不过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需要考古工作者们立即处理,如此数目量巨大的象牙,在保存上是一个大难题。如果全部发掘出来,要将它们完好保存,需要耗费巨资。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就算耗费了巨资,也很有可能没办法将它们完好无缺地保存下去。
▲金沙遗址内的象牙
最终在经过讨论和研究后,考古工作者们挖掘到一半的时候,决定停止发掘所有象牙,许多已经发现的象牙就地回填。做出这种决定,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象牙,说句题外话,这就是考古发掘和盗墓最大的区别,盗墓的最终目的是获取钱财,盗墓者根本不会关注这些文物的保存情况。而考古发掘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保护和研究,在不能确保这些象牙能够保存的情况下,考古工作者们宁愿将他们就地掩埋。
▲专家考古照片
金沙遗址中有数吨象牙的存在,这些象牙所带来的谜团都还没有解开。而这些谜团仅仅是金沙遗址中的一小部分,整个金沙遗址,无处不透着神秘。当然,这些神秘主要是因为人们对那个时代的历史和习俗都了解得太少的原因。在缺乏古籍记载的情况下,想要了解历史,就只有凭借考古工作。
结语
在考古工作的研究中,对于一件文物的保护都至关重要,如果肆意破坏,那无疑也是在破坏着历史。所以考古工作者以极为谨慎的态度对待这些象牙。现在比起20年前来,考古技术和科学技术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在不久的将来,考古工作者们的工作有更为先进的仪器辅助。目前金沙遗址还有大量区域未曾发掘,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还会有更令人惊喜的发现。
古代五大蜀王是谁?
本文2023-10-04 07:17:1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5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