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丸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化瘀丸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化瘀丸 化瘀丸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huà yū wán
2 处方柴胡30g,薄荷30g,栀子30g,归尾30g,红花30g,赤芍30g。
3 制法炼蜜为丸,每丸6g。
4 功能主治疏肝活血,化瘤消斑。主肝郁血瘀证。面部色素沉着,四肢皮肤有紫红色结节性皮疹,慢性紫红斑片,胁胀,月经提前,经血有血块,痛经等,脉弦滑,舌薄黄苔,可有瘀斑。常用于黄褐斑,女子颜面黑皮病,银屑病、酒渣、痤疮、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等。
5 化瘀丸的用法用量早、晚各服1丸。
6 摘录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
古籍中的化瘀丸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65.论胃病噎膈(即胃癌)治法及反胃治法
不敢用,则生者无论矣。不知水蛭性原和平,而具有善化瘀血之良能。若服以上诸药而病不愈者,想系瘀血凝结甚
《伤寒括要》:[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犀角地黄汤血。面黄大便黑。此方消化瘀血。按去瘀之剂。抵当汤丸最紧。桃仁承气汤次之。犀角地黄汤又次之。紧者。主
《本草述钩元》:[卷五石部]花乳石内伤血凝。胸膈板痛者。忌之。(仲淳)〔修治〕凡入丸散。以罐固济。顶火过。出火毒。研细水飞。晒干用。
《古方汇精》:[卷三妇科门]荞脂丸(八)威而不猛。)上将画边胭脂。煎浓汁。捣和荞麦净面为丸。如桐子大。每早服五钱。开水下。忌食猪肝羊《古方
《医学衷中参西录》:[二、药物]61.乳香、没药解《中药成方配本》方名癣药水组成土槿皮8两,百部2两,白及1两,樟脑1两,斑蝥1钱。主治一切顽癣。用法用量用笔蘸药水搽癣上,每日23次。制备方法上药用高梁酒5斤浸半月为度,约成溶液4斤。用药禁忌不可入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上海方)方名癣药水组成白及2两,百部2两,槟榔2两,雄黄2两,生川乌2两,蜈蚣20条,土槿皮4两,蛇蜕3钱,斑蝥3钱,烧酒8斤,白砒3钱。功效散风祛湿,止痒杀虫。主治癣疮。用法用量用毛笔蘸药水,搽癣疮上。制备方法上共研粗末,盛入袋内入烧酒中,浸期1月左右。用药禁忌忌水洗。不可入口。《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名癣药水组成白及5两,槟榔5两,紫荆皮5两,川椒5两,大风子5两,百部10两,斑蝥2两。功效杀虫止痒。主治一切癣症、干癣、湿癣、风癣、牛皮癣、松皮癣、脚气,皮肤病。用法用量用棉花浸湿,擦患处、每日12次。制备方法上用白酒192两,先入白及、槟榔煎30分钟,将药锅取下;候温再下荆皮、川椒煎10分钟,取下药锅;候温再下大风子、百部,将坛封口,浸泡1月,药力尽出方有效。于用药前3天将坛起封,再下斑蝥浸泡3天,速将药水滤清装瓶,每瓶重1两。用药禁忌谨防入口。三岁以下禁用。《中医外科学讲义》方名癣药水组成米醋20斤,百部、蛇床子8两,土槿皮10两,硫黄8两,白砒2钱,斑蝥2两,白国樟1两2钱,轻粉1两2钱。主治一切癣疮及鹅掌风。用法用量外搽,每日12次;或浸用(约浸20分钟)。
详见百科词条:癣药水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12:47:00 共60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用到中药豆瓣还阳的方剂 2 古籍中的豆瓣还阳 1 拼音
dòu bàn huán yáng
2 注解
豆瓣还阳
此药为景天科植物小山飘风(Sedum filipes)或山飘风(Sedum major)的全草。因这两种植物的叶片形状略像豆瓣,故得此名。也称之为“豆瓣菜”。
这两种植物在形态上有较大差别:小山飘风的花茎常分枝,直立或上升,高2030厘米;叶片较小,长2—3厘米;花紫色。山飘风的花茎不分枝或常基部分枝,高约10厘米;叶片较大,大的长约4厘米,小的长1.5—2厘米;花白色。分布于下谷坪、红坪、板仓、红河、关门山、长方、尼叉河、新华、大九湖、宋洛等地。生长于海拔900—2500米的山坡或林中巖石
该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月经不调、劳伤腰痛、鼻血、烧伤、外伤出血、疗痈等。
用到中药豆瓣还阳的方剂 鸡子丹一小孔,倾去黄白,即以上好辰砂为末(朱砂有毒,选豆瓣旧砂,豆腐同煮一日,为末),和块入卵中,蜡封其口
秦艽汤,清热解毒。治风热毒气,客于皮肤,遍身疙瘩,形知豆瓣,堆累成片,皮肤瘙痒。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
更多用到中药豆瓣还阳的方剂古籍中的豆瓣还阳 《外科证治全书》:[卷四]发无定处证(计四十证)
、俗名风乘疙瘩。)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由汗出乘风,或夜受露,风湿相搏而发外
《外科心法要诀》:[卷十四]发无定处(下)汗出中邪风,状类豆瓣扁形,日痒秦艽汤宜服,夜重当归饮服宁。注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发无定处]〔倍〕癗方歌〔倍〕癗汗出中邪风,状类豆瓣扁雷形,日痒秦艽汤宜服,夜重当归饮服宁。注此证俗名鬼饭疙瘩。
《温热论》:第九章·验齿酱瓣。阳血若见,安胃为主;阴血若见,救肾为要。然豆瓣色者多险,惟症尚不逆者犹可治,否则难治矣。此何故
《疡医大全》:[卷二十九癞癣部]门主论容颜是每个人非常重视的部位,尤其是年轻女性,更是对此“关怀备至”,若是颜面上出了问题,将带来无尽的烦恼。痤疮就是专爱“青睐”青年男女颜面的“恼人之痘”。
痤疮,俗称暗疮、粉刺,更多的人称它为青春痘,好发于15—30岁的青年男女。它是一种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以粉刺(白头、黑头)、丘疹、脓疮、结节、囊肿及疤痕为特征的皮肤损害。好发于颜面部,尤其是前额、双颊和颏部,也见于胸、肩胛间背部及肩部等部位,常常伴有皮脂溢出。由于痤疮常常损坏面容,使人感到痛苦,尤其对女性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
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实,痤疮是患者体内雄性激素分泌过多,刺激皮脂腺分泌过多的皮脂,因此痤疮患者的皮肤都比较油腻。由于过多皮脂潴留形成粉刺,并助长细菌繁殖,使脂肪酸增多,刺激毛囊管腔角化,阻塞毛囊管,引发炎症,从而形成痤疮。严重者愈后留有疤痕。
由于“青春痘”是由内分泌系统失调所引起的,相当顽固,虽然中西医疗法很多,至今尚没有一个较为满意的办法。常常久治不愈,反复发作,使人十分苦恼。
因为“青春症”的发作与疗效和生活中的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这里从生活的角度,尤其是饮食营养的角度来和你谈谈这个“恼人之痘”,因为饮食调治是防治痤疮的基本方法。
容易诱发的因素饮食因素油腻性食物摄取过多油脂是痤疮发作的重要原因。从前面的叙述可知雄性激素是引起青春痘的主要因素。皮脂是点燃青春痘的导火线,而饮食中的油脂又会刺激皮脂的分泌,所以高脂饮食会增加青春痘的发作。一个有趣的观察资料指出,生活在较原始部落的人,以传统食物为生时,很少见到青春痘,一旦改为西式饮食之后,得青春痘的机会就多了。
高糖类食物高糖类食品会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皮脂腺分泌增多,从而使青春痘接连不断。
腥发食物青春痘的成因很大一部分与过敏有关,腥发之物常可引起过敏而导致疾病加重,同时,腥发之物也常使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扩大而难以治愈。临床上常可见到进食腥发之物后原来快要消退的青春痘又“东山再起”,小疙瘩变成了大疙瘩,原来光亮的皮肤也会出现许多小疙瘩。
辛辣刺激之品此类食品性热,食后易上火,痤疮者本身属内热,服食这类食品无疑是火上加油。
补品补品大多为热性之品,补后使人内热加甚,更易诱发痤疮。有些家长生怕发育期的孩子营养不够,于是拼命进补,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做法。
其他原因精神因素精神因素也不可忽略。因为精神紧张、焦虑会造成内分泌紊乱,导致肾上腺分泌的雄性激素增多,同样可以诱发或加重青春痘。
面部皮肤清洁不良这也是造成青春痘加重的一个因素,面部清洁程度不好,易造成毛孔堵塞,不利于皮脂流失,引起发炎,加重青春痘的发作。
生 活 建 议生活调理坚定信心、坚持治疗痤疮是人体青春发育过程中的“副产品”,病程长,疗效慢,通常需坚持治疗半年以上,才能取得满意效果。所以你应有坚定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坚持治疗,会得到很好的控制,待青春期一过,大多自然痊愈。
避免精神紧张为本病焦虑、着急是不可取的。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对本病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清洁皮肤痤疮患者常为油性皮肤,平时可用温水、肥皂洗脸,也可用洗面奶、收缩水等,以暂时去除皮肤上多余的油脂。每天清洗患处3次,痤疮患者宜使用水溶性液态化妆品,忌用油脂类或粉质化妆品。一般应在外用痤疮药物后20—30分钟再使用化妆品。
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
饮食建议基本饮食原则基本饮食原则同样也是痤疮患者应遵守的原则。这里指的主要是饮食平衡和总热量限制。
努力找到你的敏感食物对有些患者来说,本病的发作与一些食品的摄入有着明显的关系,所以请你一定要注意找出使你颜面生痘的食物品种,这些食物也许在下列共同的诱发物之列,也许是你所独有的。
忌高脂类食物中医认为痤疮的成因是由饮食肥甘而引起。高脂类食物能产生大量热能,使内热加重。因此必须忌食这类食品,如猪油、牛油、羊油、奶油、肥肉、猪脑、羊脑、牛脑、猪肝、猪肾、鸡肝、鸡蛋黄等。
忌腥发之物腥发之物会加重痤疮,因此,腥发之物必须忌食,特别是海产品,如海鳗、海虾、海蟹、象皮鱼、带鱼等。贝壳类食物也属易发之品,如蛤蜊、淡菜、河蚌等。河鲜较海鲜好一些,可试食之,确定痤疮因何物所发,即可忌食。肉类中的性热之品也是发物,如羊肉、狗肉等。
忌高糖食物摄入高糖食物后,会使皮质腺分泌增多,因此必须忌食高糖食物,如白糖、冰糖、红糖、葡萄糖、麦芽糖、巧克力、奶糖、水果糖、水果罐头、冰淇淋、果酱、炼乳以及各种高糖制品等。
忌辛辣刺激之品此类食品食后易升火,所以患者平时应忌食辛辣刺激之品,如辣椒、辣酱、辣油、桂皮、姜、京葱、韭菜、洋葱、芥末、鲜辣粉等。
忌补品补品食后易使人内热加重,所以像人参、黄芪、鹿茸、紫河车等补品一概不能服用。
忌酒酒精能加重痤疮,因此一定要禁酒,特别是白酒。
你应该了解的营养素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A能促进上皮细胞再生,并能防止毛囊过度角化,减少粉刺的发生,在有些资料里表明,维生素A在青春痘的试验性治疗中疗效显著,数周内即可痊愈。但这是在服用很高剂量的前提下,安全量效果则不显著。但是高剂量的维生素A会产生副作用,所以维生素A用量通常是控制很严格的,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才可服用。针对这种情况有人以维生素E和维生素A同时使用来解决问题,因为维生素E可以减缓维生素A的分解速度。
即使这样,我也不希望读者自行服用维生素A,哪怕是安全量,除非你身边有认可这种治疗方法的医生来指导你服用。在这里提起它,只是想向大家提供这样一个信息。你平时可以多食一些富含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的蔬菜,如金针菜、胡萝卜、荠菜、菠菜等。“第二部分”中还会向你推荐更多品种。生活建议每天洗脸3次(患部)千万不可挤压青春痘莫用油质和粉质化妆品忌食油腻、腥发、辛辣食物多吃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请服用维生素B6保持大便通畅0.5%硫酸锌溶液是很好的选择,每日3次,每次30毫升药膳——用吃来治痘坚持是关键维生素B6一些临床报道指出,补充维生素B6可以减轻月经前的不适症状,包括突然冒出来的青春痘,例如,有106位年轻的妇女,在月经前和月经期间每日服用50毫克的维生素B6,一周后,72%的人青春痘都痊愈了。其道理在于B族维生素参与糖和脂肪的代谢,从而能起到皮脂腺分泌的调节作用。你平时可以多吃些富含这些维生素的食物。
矿物质锌锌在治疗痤疮中的作用,国内外资料均有报道,早在1983年《大众医学》杂志中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宝钢医院的孔祥瑞先生就已经告诉大家:锌——治疗痤疮的良药。可惜迄今为止,许多医院的医生在给痤疮病人的处方中都没有锌剂。
锌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查验人体锌含量有助于很多疾病的诊断和估计预后,用锌还能治好多种疑难杂症,因此锌被誉为“生命的火花”。对于治疗痤疮的作用在于锌对皮脂的代谢可能有直接作用,有人研究证明,缺锌可使正常人产生痤疮。因此锌能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使炎症消散,使皮脂腺分泌量减少,改善机体免疫状态及新陈代谢,加速细胞新生及修补创伤的作用,使痤疮好转以至痊愈。
根据中东各国、南北美洲及欧洲进行的调查表明,人群中锌的摄人量达不到推荐标准,有普遍缺锌的倾向。故而对服用适量的锌无须顾虑重重,可以放心使用,饭后口服硫酸锌溶液疗效最佳。剂量为0.5%硫酸锌溶液,每日3次,每次30毫升。
硒痤疮感染后,会形成白色脓疮。补充硒对治疗脓疮型痤疮似乎特别有效,可能是因为硒有抗感染的作用,当然提这样建议的材料没有更进一步讲述其中原理。因为硒与维生素E有着密切关系,所以这份材料建议硒和维生素E合并使用。营养治疗药膳药草中医认为“痤疮”乃肺热及湿毒风邪郁滞肌肤所致,所以中医话疗痤疮多采用清肺胃之热、解湿毒之品。常用的药物如下:
白芷在许多中医古籍中都对白芷治疗痤疮有描述,如“白芷,气温力厚,通窍行表,为是阳明经祛风湿之药。故能治阳明一切头面诸疾”、“白芷上行头目,能治如疮溃糜烂,排脓长肉”。老中医治疗痤疮的验方,即是以白芷为主要药物施治,疗效非常好。
川椒即我们做菜调味用的花椒,其性辛温有毒。含有磷、铁、川椒素、挥发油、植物固醇、不饱和脂肪酸等成分,具有温中祛寒、祛湿杀虫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腹内冷痛等,另其还有解郁结、除湿、能逐皮肤之死肌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痤疮。
薏米又称薏苡仁。其性甘淡微寒,是一味渗湿、清肺、排脓的常用药。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等营养成分,常用来治疗湿痹、水肿、肺痛、肠痈、淋浊、白带等一类湿性病症。也可用于痤疮食疗。药膳用法可煮粥。
枇杷叶它是止咳平喘药,常用来治疗肺热咳嗽、喘急等,在此通过其清肺热之功来治疗青春痘,可取一定疗效。
夏枯草夏枯草是一味常用的散郁结、清肝火要药,所主治的都是肝经热性病症,如目赤肿痛、头晕、头痛、瘰疬结核、痤疮等。含有水溶性无机盐,主要为氯化钾,其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海带其性咸寒,有消痰结散瘿瘤之功。其成分含有蛋白质、生物碱、氨基酸。此外还含有昆布素、碘、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物质。习惯上用其治疗粗脖子病。用于治疗痤疮可助痤疮疙瘩消散。
石膏石膏是硫酸钙的矿石,其性辛甘大寒。是中医清热要药,其成分含有硫酸钙、硫酸镁、硫酸铁等,习惯常用石膏治疗热性病症,如胃火亢盛的牙痛、头痛、牙龈痛;肺热之咳嗽气喘以及湿疹、痤疮、溃疡等。
药膳薏米绿豆汤绿豆20克,薏米50克。两物同煮成粥,加适量冰糖调和,每日分两次服。本方有清热利湿的作用。
枇杷叶石膏粥枇杷叶10克,菊花6克,生石膏15克,粳米50克。先将前三物水煎取汁,再放入粳米煮成粥后服食,每天一剂。本方有清除肺胃积热之功。
海带绿豆杏仁汤海带15克,绿豆10克,甜杏仁9克,玫瑰花6克(用纱布包上),红糖适量。将以上诸物同煮,去玫瑰花,喝汤,食绿豆、海带、甜杏仁,每日一剂。本方有解淤散结的功效。
夏枯草蜜粥夏枯草20克,粳米50克,蜂蜜适量。先煎夏枯草取汁,然后下粳米煮成粥,加蜂蜜调服,每日一剂。本方有凉血通腑的作用。
双仁粥薏苡仁30克,甜杏仁、海藻、海带各9克。将后三味加水适量煎煮,弃渣后加薏苡仁同煮粥食用。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散淤之功效。
桃仁荷叶粥桃仁、山楂、贝母各9克,荷叶半张,加水1000毫升,煎至600毫升,去渣后人粳米60克煮粥服食。具有升清阳活血化淤功效。
神经性皮炎为病症名。是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癣化为主症的慢性皮肤炎症。属祖国医学“顽癣”范畴。本病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平衡失调有关。
神经性皮炎(neurodermatitis)是一种局限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又叫慢性单纯苔藓。中医学称之为“牛皮藓”、“摄领疮”,因其好发于颈部,状如牛领之皮,厚而且坚而得名。如《外科正宗》说:“牛皮癣,如牛领之皮,顽硬须坚,抓之如朽木。”临床特点为皮肤苔藓化,肥厚粗糙,瘙痒剧烈,病程缓慢,反复发作,常数年不愈,愈后易复发。多发生于颈、肘、骶等部位,以皮肤瘙痒、苔藓化为特征。根据皮损范围大小,临床上可分为局限型和泛发型两种类型。本病常呈慢性,易于反复发作,多见于青壮年。其病因可能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有关。现代西医学治疗一般采用镇静或抗组织胺药、x线照射及封闭疗法等,但多不能根治。
神经性皮炎在中医学中称为“干癣”、“牛皮癣”、“摄领疮”等,又因其顽固易发而称之为“顽癣”。《诸病源候论》曰:“摄领疮,如癣之类,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著即剧,云是衣领揩所作,故名摄领疮。”《外科正宗·顽癣》也说:“牛皮癣如牛项之皮,顽硬且坚,抓之如朽木。”“皆属风湿凝聚生疮,久则瘙痒如癣,不治则沿漫项背。”历代医家临床上多用凉血清热疏风、养血润燥、健脾渗湿等法为主,并配合外治。一些医籍,如《儒门事亲》、《本草纲目拾遗》等还有用针灸方法治疗顽癣的记载。
现代中医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报道,始见于50年代中期,最初的文献多是用针灸疗法和外治法960年代,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内服配合外治的方法比较普遍;针灸治疗则以皮肤针的应用报道较多。70年代,一些新的穴位 疗法,如头针、穴位注射、水灌疗法等,中药局部注射也用于治疗本病,使临床疗效有所提高。自80年代以来,除了在临床上获得较大进展外,还开展了有关神经性皮炎防治的实验研究。如对神经性皮炎患者的脑电图检查显示,此类患者大多数表现为界限性异常和轻度异常脑电图,异常率为622%,远高于正常人对照组的异常率(274%)。有人通过对神经性皮炎的病因学疗法进行探索,认为精神因素在发病原因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对此病患者做说服教育以及避免再 ,可能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之一。对一组神经性皮炎病人进行针灸治疗前后的血浆亮氨酸脑啡呔样物质(LEKIS)含量测定,发现针灸治疗后血浆中LEKIS比针灸前有明显增高(P<001),而用药物治疗的患者血浆中LEKIS无明显变化。据统计,目前用中医中药方法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一般在90%左右。
详见百科词条:神经性皮炎 [ 最后修订于2015/6/24 14:49:28 共900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紫癜(purpura)为病名。《中医内科学》称紫斑,也有称为肌衄(见《医宗金鉴·失血总括》)、葡萄疫(见《外科正宗·葡萄疫》)者。是指以皮肤黏膜出现紫暗色斑块及其他部位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是小儿出血性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疾病。临床以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者为其特征。
《医宗金鉴·失血总括》:“皮肤出血曰肌衄”
《外科正宗·葡萄疫》:“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发在遍体头面……邪毒传胃,牙根出血,久则虚人,斑渐方退”
紫癜多发于学龄儿童,常见于西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等疾病。
详见百科词条:紫癜 [ 最后修订于2018/9/20 10:36:35 共613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皮腠指皮肤腠理,为人体卫外的屏障。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寒气及体,君子周密,民病皮腠。”
详见百科词条:皮腠 [ 最后修订于2016/1/21 16:17:08 共6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化瘀丸简介
本文2023-10-04 07:33:2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5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