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窒·肺经蕴热证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2收藏

鼻窒·肺经蕴热证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定义 4 鼻窒·肺经蕴热证的症状 5 关于鼻窒 6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鼻窒·肺经蕴热证的穴位 2 治疗鼻窒·肺经蕴热证的方剂 3 治疗鼻窒·肺经蕴热证的中成药 4 鼻窒·肺经蕴热证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鼻窒·肺经蕴热证 1 拼音

bí zhì ·fèi jīng yùn rè zhèng

2 英文参考

nasal obstruction disease with pattern of heat amas ent in lung channel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鼻窒·肺经蕴热证(nasal obstruction disease with pattern of heat amas ent in lung channel)是指肺经蕴热,以鼻塞时轻时重,或交替性鼻塞,鼻涕色黄量少,鼻气灼热,鼻黏膜充血,下鼻甲肿胀,表面光滑、柔软有弹性,伴口干、咳嗽痰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数等为常见症的鼻窒证候[1]。

4 鼻窒·肺经蕴热证的症状

鼻塞时轻时重,或交替性鼻塞,鼻涕色黄量少,鼻气灼热,鼻黏膜充血,下鼻甲肿胀,表面光滑、柔软有弹性,伴口干、咳嗽痰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数[1]。

5 关于鼻窒

鼻窒(nasal obstruction disease;chronic rhinitis)为病名[2]。是指以经常性鼻塞为主要表现的鼻病[1]。本病男女老幼均可发生,无季节性和地区性,在受凉受湿后症状更加明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鼻病[3]。

鼻窒一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大暑以行,咳嚏,鼽衄、鼻窒。”《刘河间医学六书·素问玄机原病式》卷一说:“鼻窒,窒塞也。”又说:“但侧卧上窍通利,而下窍闭塞。”指出了鼻窒的主要症状特点[3]。但历代文献有将鼻窒与伤风鼻塞相提并论,互为不分[3]。本词条仅针对慢性鼻塞而言[3]。

鼻窒相当于西医的慢性鼻炎[3]。

详见鼻窒条。

6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鼻炎灵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鼻炎灵 1 拼音

bí yán líng

2 处方

苍耳子(捣)60g,白芷60g,辛夷60g,冰片粉6g,薄荷霜5g,芝麻油500ml,液状石腊1000ml。

3 制法

将前3味与芝麻油同放锅内,浸泡24小时,加热,待炸成黑**捞出,再下余3味药,搅匀,冷却后过滤,分装眼药水瓶内。

4 功能主治

疏风祛湿,芳香透窍,清热消肿,化瘀止痛,滋润粘膜,收缩息肉。主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息肉等。症见鼻粘膜充血,或干燥萎缩,鼻塞流涕,嗅觉失灵等。

5 鼻炎灵的用法用量

用时仰头滴鼻,每次滴1~2滴,日滴12次。

6 摘录

《古今名方》

古籍中的鼻炎灵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一百二十穴玉龙歌]目热

心血炎上两眼红,好将芦叶搐鼻中。若还血出真为美,目内清凉显妙功。内迎香∶在鼻孔内,用芦叶或箸叶作卷

《儒门事亲》:[卷六风形]因风鼻塞四

常于炎暑时风快处,披露肌肤以求爽,为风所贼,三日鼻窒,虽坐于暖处少通,终不大解。戴人使服通圣散,入

《古今医案按》:[卷八瘴气]黄茅瘴

烂。而时令蒸郁。其性上炎。一种郁勃之气。入虚人口鼻。即患瘴闷。轻者用平胃藿香正气散。重者苏合丸、七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果部下]子

津,制亢极之阳光,消炎蒸之暑气,又降三焦实火。治鼻中出血,又牙宣牙龈出血,用子核连仁,烧存性,调水

《原机启微》:[卷之上]*热反克之病

目录 1 拼音 2 《中医耳鼻喉科学》:滴鼻灵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滴鼻灵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滴鼻灵 1 拼音

dī bí líng

2 《中医耳鼻喉科学》:滴鼻灵

21 处方

鹅不食草650克 辛夷花150克 盐酸麻黄素375克 葡萄糖粉15克

22 制法

前二味水煎二次,将药液混和,浓缩成15升,加入麻黄素、葡萄糖粉,过滤消毒,瓶装备用。

23 功能主治

行气消肿,通鼻利窍。主鼻渊、鼻窒、鼻鼽等所致鼻窍不利。

24 滴鼻灵的用法用量

滴鼻,每鼻2~4滴,一日二至四次。亦可穿刺注入上颌窦。

25 摘录

《中医耳鼻喉科学》

古籍中的滴鼻灵 《奇效简便良方》:[卷一头面]偏正头风

生萝卜汁二匙仰卧滴鼻中。左痛滴右,右痛滴左,左右皆痛俱滴。《奇效简便良方》

《本草备要》:[鳞介鱼虫部]鳝鱼

云∶鳖血、鸡冠血和伏龙肝,并治口),滴耳治耳痛,滴鼻治鼻衄,点目治痘后生翳(时珍曰∶鳝善穿穴,与蛇同

《外治寿世方》:[卷四儿科]患黄

韭根捣汁。日滴鼻中。取黄水出。愈。(或用黄胆门黄蜡纸筒方治之稳而且妙)小儿客忤。发作有时。取母月衣覆

《本草从新》:[卷二草部]马兰

鼻衄痔疮。(喉痹口紧、马兰根叶捣汁、入米醋少许、滴鼻孔、或灌喉中、取痰自开。)《本草从新》清·公元1

《药性切用》:[卷之六中鱼部]鳝鱼

目录 1 拼音 2 通鼻膏的别名 3 处方 4 功能主治 5 通鼻膏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7 《圣惠》卷三十七 71 方名 72 通鼻膏的别名 73 组成 74 主治 75 通鼻膏的用法用量 76 制备方法 77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通鼻膏 1 拼音

tōng bí gāo

2 通鼻膏的别名

辛夷膏(《普济方》卷五十六)。

3 处方

白芷15克 芎藭15克 木通15克 当归23克 细辛23克 莽草23克 辛夷30克

4 功能主治

治鼻孔窒塞,香臭不闻,妨闷疼痛。

5 通鼻膏的用法用量

上药细锉,以猪脂500克,煎令白芷色黄,绵滤去滓,盛于不津器中。候冷,绵裹枣核大,纳鼻中,一日换三次。

6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

7 《圣惠》卷三十七 71 方名

通鼻膏

72 通鼻膏的别名

辛夷膏

73 组成

白芷半两,芎藭半两,木通半两,当归3分,细辛3分,莽草3分,辛夷1两。

74 主治

鼻窒塞,香臭不闻,妨闷疼痛。

75 通鼻膏的用法用量

候冷,绵裹枣核大,纳鼻中,日换3次。

76 制备方法

上锉细,以猪脂1斤,煎令白芷色黄,绵滤去滓,盛于不津器中。

77 附注

辛夷膏(《普济方》卷五十六)。

古籍中的通鼻膏 《普济方》:[卷五十六鼻门]鼻塞气息不通(附论)

生姜二钱切作片子。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通鼻膏(一名辛夷膏)治鼻塞窒。香臭不闻。妨闷疼痛。盖

《太平圣惠方》:[卷第三十七]治鼻塞气息不通诸方

黄。绵滤去滓。盛治鼻窒塞。香臭不闻。妨闷疼痛。通鼻膏方。白芷(半两)芎(半两)木通(半两)当归(三

《千金翼方》:[卷第三·本草中木部上品]辛夷

,生须发,去白虫。久服下气轻身,明目增耐老。可作膏药用之。去心及外毛,毛射人肺,令人咳。一名辛矧,

《本草征要》:[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二)鼻科用药

服。(作浴汤,治遍身瘙痒。疮疥采根叶熬服,名万应膏。)《本草征要》明李中梓公元13681644年

《名医别录》:[上品·卷第一]辛夷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定义 4 鼻窒·肺脾气虚证的症状 5 证候分析 6 鼻窒·肺脾气虚证的治疗 61 方药治疗 611 治法 612 方药 613 中成药 62 草药治疗 63 外治法 64 针灸治疗 641 针刺 642 艾灸 65 饮食疗法 66 穴位 67 其他疗法 671 下鼻甲注射法 672 灼烙法 7 关于鼻窒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鼻窒·肺脾气虚证的穴位 2 治疗鼻窒·肺脾气虚证的方剂 3 治疗鼻窒·肺脾气虚证的中成药 4 鼻窒·肺脾气虚证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鼻窒·肺脾气虚证 1 拼音

bí zhì ·fèi pí qì xū zhèng

2 英文参考

nasal obstruction disease with spleenlung qi deficiency patter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鼻窒·肺脾气虚证(nasal obstruction disease with spleenlung qi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肺脾气虚,以鼻塞时轻时重,或呈交替性,涕白而黏,遇寒冷时症状加重,鼻黏膜及鼻甲淡红肿胀,伴倦怠乏力、少气懒言、恶风自汗、咳嗽痰稀、易患感冒、纳差便溏、头重头昏,舌淡苔白,脉浮无力或缓弱等为常见症的鼻窒证候[1]。

4 鼻窒·肺脾气虚证的症状

鼻窒·肺脾气虚证患者鼻塞时轻时重,或呈交替性,涕白而黏,遇寒冷时症状加重,鼻黏膜及鼻甲淡红肿胀,对滴鼻灵、麻黄素类滴鼻液较敏感[1][2]。

全身症状可见头部微胀不适、倦怠乏力、少气懒言、恶风自汗、咳嗽痰稀、易患感冒、纳差便溏、头重头昏,舌淡苔白,脉浮无力或缓弱[1]。

肺气虚者,全身症状可见咳嗽痰稀气短,面色㿠白,舌质淡红,苔白薄,脉缓或浮无力[2]。

脾气虚者,全身症状可见食欲欠佳,大便时溏,体倦乏力,舌质淡,苔白或稍厚,脉缓弱[2]。

亦有全身症状不明显者[2]。

5 证候分析

肺脾气虚,卫气不固,邪滞鼻窍,故鼻塞[2]。

阴阳相对,阳气偏盛对则症状轻,阴气盛时症状重,故鼻塞时轻时重,侧卧上窍通,下窍塞[2]。

证属虚寒,故鼻内肌膜肿胀色淡,流涕清稀[2]。

因于肺脾气虚,卫阳不同,不能抵御外寒,故遇寒时症状加重[2]。

肺气不足则气短[2]。

肺不布津,聚而生痰;肺气上逆,则咳嗽[2]。

气虚则面色咣白[2]。

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或浮无力,均为气虚之证[2]。

脾虚,运化失常,则食欲欠佳,大便时溏[2]。

脾气虚弱,故体倦乏力,舌质淡,苔白或稍厚,脉缓弱[2]。

6 鼻窒·肺脾气虚证的治疗 61 方药治疗 611 治法

补益肺脾,通散鼻窍[2]。

612 方药

补中益气汤(李杲《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加减处方;党参15克,云苓15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柴胡10克,升麻12克,辛夷花10克,白芷10克,五味子12克,甘草6克。水煎服。若咳嗽痰多者,可加杏仁12克、苏梗10克、法夏10克。涕多者,加藿香10克、佩兰10克。鼻塞较甚者,加苍耳子10克、路路通15克。

以肺气虚为主者,宜补肺益气、祛风教寒为主,可选用温肺止流丹[备注]温肺止流丹(《疡医大全》):人参、荆芥、细辛、诃子、甘草、桔梗、鱼脑骨加五味子、白术、黄芪等治疗:温肺止流丹以细辛、荆芥疏散风寒,人参、甘草、诃子补肺敛气,桔梗、鱼脑石散结除涕,加用五味子、白术、黄芪以补气散寒[2]。

以肺气虚为主者,也可用参苏饮[备注]参苏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苏叶、葛根、前胡、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桔梗、枳壳、木香、生姜、大枣加减治疗[2]。

以脾气虚为主者,宜健脾渗湿,祛风通窍,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备注]参苓白术散(《太早惠民和剂局方》):炒扁豆、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淮山药、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炙甘草加石菖蒲、苍耳子、藿香等治疗:参苓白术散以党参、茯苓、白术补脾胃之气,淮山药、炒扁豆、莲子、薏苡仁健脾渗湿,助以石菖蒲、苍耳子、陈皮祛风行气通窍[2]。

613 中成药

补中益气丸,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水蜜丸每次5~10克,水泛丸每次6克,每日2~3次。

陈夏六君子丸,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3次。

62 草药治疗

用棉根20g,丝瓜藤、辛夷花各10g,水煎服或研末冲服,每次10g,每日2次,以益气通络透窍。或可用五爪龙、千斤拔、岗稔根、山白芷、豆豉姜等煎水服,以温补祛寒[2]。

63 外治法

可用辛温通窍,祛见散寒的药物[2]:

1)碧去散或鱼脑石散吹鼻,每天3~4次[2]。

2)鹅不食草(95%)、樟脑(5%),研末和匀,瓶装密封,用时以薄绢包裹药末少许塞鼻,每天换药一次[2]。

3)以草茇、大白南星研末,炒热包裹,温熨囟前[2]。

64 针灸治疗 641 针刺

取迎香、合谷、上星穴。头痛配风池、太阳、印堂、中等 ,留针15 min,每日或隔日1次[2]。

642 艾灸

取穴人中、迎香,风府、百会,肺气虚者配肺俞,太渊,脾虚者配脾俞、胃俞、足三里[2]。灸至局部发热为度,隔日1次[2]。

65 饮食疗法

辛夷花煲鸡蛋:每次可用辛夷花10~20克,鸡蛋2只,加清水适量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饮汤吃蛋。

川草白花婉鱼头:川草3~9克,白芷6~9克,大鱼头 l个,炖服。

66 穴位

用双手中指或食指点压双侧迎香穴、上迎香穴、承泣、四白、风池,每穴点压 l~2分钟。每日2~3次,每次30~60分钟。

67 其他疗法 671 下鼻甲注射法

毛冬青渡注射下鼻甲,按常规表麻后,取毛冬青液2 ml,进行下甲注射,每两天1次,3次为一疗程[2]。注射方法参见下鼻甲注射法条。

672 灼烙法

表麻后用烙铁或高频电刀,蘸上麻油,烧灼下鼻甲,每7—10日灼烙1次,3次为一疗程。本法主要适用于鼻甲肥大,凹凸不平,经他法治疗久而不愈者。

7 关于鼻窒

鼻窒(nasal obstruction disease;chronic rhinitis)为病名[3]。是指以经常性鼻塞为主要表现的鼻病[1]。本病男女老幼均可发生,无季节性和地区性,在受凉受湿后症状更加明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鼻病[2]。

鼻窒一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大暑以行,咳嚏,鼽衄、鼻窒。”《刘河间医学六书·素问玄机原病式》卷一说:“鼻窒,窒塞也。”又说:“但侧卧上窍通利,而下窍闭塞。”指出了鼻窒的主要症状特点[2]。但历代文献有将鼻窒与伤风鼻塞相提并论,互为不分[2]。本词条仅针对慢性鼻塞而言[2]。

鼻窒相当于西医的慢性鼻炎[2]。

详见鼻窒条。

8

黄仁、神水、瞳神、胞生痰核、漏睛、暴风客热、金疳、胬肉攀睛、椒疮、火疳、聚星障、凝脂翳、肝虚雀目、云雾移睛、视瞻昏渺、中血堂、耳郭痰包、耳郭流痰、旋耳疮、耳疖、耳疮、耵耳、风聋、脓耳、耳疳、鼻窒、鼻槁、鼻鼽、鼻渊、喉痹、乳蛾、喉痈、梅核气、急喉风、急喉喑、喉菌、牙痈、《诸病源候论》、劳瘵、传尸、《丹溪心法》、《景岳全书》、痰湿壅遏、痞满、纳差、《兰室密藏》、《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濡泻、洞泻、消渴、溏糜、飧泻、鹜溏、《难经》、钠呆、《济生方》、《沈氏尊生书》

-----------------好多生僻字,不想打了,你看着给吧,500个,太多了!!!!-----------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银翘辛夷汤的用法用量 5 备注 6 摘录 7 《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引冷柏枝方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银翘辛夷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银翘辛夷汤 1 拼音

yín qiào xīn yí tāng

2 处方

银花9克 连翘12克 辛夷3克 山栀3克 黄芩3克 桑叶9克 荆芥6克 薄荷3克 桔梗6克 生甘草3克 丝瓜藤10克

3 功能主治

散风清热解毒。治鼻渊。风热上乘,肺失宣利,热毒壅盛,熏蒸鼻窍,鼻流浊涕或黄脓涕,腥臭气秽,粘稠不易擤出,鼻塞不通,嗅觉不灵,头疼昏胀,眉棱骨痛,或发热微恶寒,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4 银翘辛夷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5 备注

方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与荆芥、桑叶、薄荷同用,疏散肺热,透达表邪;黄芩、山栀,清泻肺火,解毒凉血;辛夷入肺经而善通鼻窍;丝瓜藤性凉可化痰湿,又通鼻络;桔梗引诸药入肺经,直达病所;甘草调和诸药。共为轻清上行,解毒通窍之剂。

6 摘录

《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

7 《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引冷柏枝方 71 方名

银翘辛夷汤

72 组成

银花9g,连翘12g,辛夷3g,山栀3g,黄芩3g,桑叶3g,荆芥6g,薄荷3g,桔梗6g,生甘草3g,丝瓜藤10g。

73 主治

鼻窦炎。

74 银翘辛夷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古籍中的银翘辛夷汤 《汤头歌诀》:[泻火之剂]苍耳散

脑,则鼻流浊涕为渊。数药升阳通窍,除湿散风,故治之也。〕《汤头歌诀》清汪昂公元16441911年

《慈幼新书》:[卷二杂症]鼻

移热于脑,脑寻窍于鼻而出涕,浓而臭为实热症,当归汤治之,鼻流不臭清涕,经年不瘥,为肺气虚寒之候,治

《惠直堂经验方》:[卷二口齿门]牙痛立止方

辛夷花椒蜂房防风(各等分)上药。煎汤漱之。立止。又方蟾酥(一分)冰片(少许)上研细末。擦之神效。又方

《医方集宜》:[卷之六鼻门]治法

臭不闻呼吸不清则为鼻窒之症宜用菖蒲散离泽通气汤辛夷汤增损通气散鼻者因肺经有积热或平素饮酒使热气熏蒸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九鼻门(附论)]鼻通治方

鼻窒·肺经蕴热证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定义 4 鼻窒·肺经蕴热证的症状 5 关于鼻窒 6 参考...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