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博大精深,古人都有哪些好的著作?
1、邹润安
邹润安(1790—1845年),名澍,子润安,江苏武进人,清代医药学家。有孝行,家贫绩学,隐於医。道光初,诏举山林隐逸,乡人议以澍名上,固辞。
澍通知天文推步、地理形势沿革,诗古文亦卓然成家,不自表襮。所著书,医家言为多。伤寒通解、伤寒金匮方解、医理摘要、医经书目,并不传。
所刊行者,本经疏证、续疏证、本经序疏要。谓明潜江刘氏本草述,贯串金、元诸家说,反多牵掣,故所注悉本伤寒、金匮,疏通证明。
而以千金、外台副之。深究仲景制方精意,成一家之言。一生勤苦自励,所著甚丰。其学识渊博,文理淹通,为世通儒。
2、叶天士
叶天士少承家学。祖父叶紫帆(一作子蕃),名时,医德高尚,又是有名的孝子。父亲叶阳生,名朝采,医术更精,读书也多,且喜欢饮酒赋诗和收藏古文物,但不到五十岁就去世了。
当时叶天士才十四岁。叶天士十二岁时随父亲学医,父亲去世后,就走江湖,家贫难为生计,便开始行医应诊,同时拜父亲的门人朱某为师,继续学习。
他聪颖过人,“闻言即解”、一点就通,加上勤奋好学、虚心求教,见解往往超过教他的朱先生。叶天士从小熟读《内经》、《难经》等古籍,对历代名家之书也旁搜博采。
不仅孜孜不倦,而且谦逊向贤;不仅博览群书,而且虚怀若谷、善学他人长处。叶天士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只要比自己高明的医生,他都愿意行弟子礼拜之为师。
一听到某位医生有专长,就欣然而往,必待学成后始归。从十二岁到十八岁,他先后拜过师的名医就有十七人,其中包括周扬俊、王子接等著名医家,无怪后人称其“师门深广”。
3、徐大椿
徐大椿,又名大业,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江苏吴江县人,生于清朝康熙三十二年(公元一六九三年),卒于乾隆三十六年(公元一七七一年)。他出生在书香之家。
曾祖父好古博学,积书甚富。祖父举博学宏儒,官翰林院检诗,纂修明史,是位饶有隐逸风格的词章之士,平生工于诗古文辞,在文苑中很有声名。
父亲徐养浩,考授州司马不成功,也是位读书人。徐大椿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长辈们寄以读书做官、承继祖业、克振家声的希望,那是自然的事。
然而,徐大椿却淡功名利禄,不屑八股文;相反,对经学和医学却产生了兴趣。后来他就自选了一条学医济世的道路。
徐大椿十四岁已对学时文感到厌烦。他老师启发说:“时文有止境,只有经学才是无止境的。”,于是他就一心扑在经学上,其中用心最多的是《易经》,旁及诸子百家。
专心致志地探求各种实用的学问,终于在诗、文、书、画、天文、历算,音律、击刺、算法、水利,尤其是医学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徐大椿家人多病,三弟患痞病,父亲遍请名医诊治,徐灵胎亲自制药,医理稍通。然而四弟、五弟相继不治而亡。父亲因此悲伤得病,终年医药不绝。
他深深感到医学的重要,也气愤于当时庸医之医术低下,于是愤而学医。他把家藏几十种医书拿来读,朝夕披览,日久通其义。
4、黄元御
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乾隆皇帝的御医,乾隆皇帝亲书“妙悟岐黄”褒奖其学识,亲书“仁道药济”概况其一生。
他继承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理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被誉为“黄药师”、“一代宗师”,清军四川军医馆——久真堂的祖师爷。
5、赵学敏
赵学敏(约1719-1805), 字依吉,号恕轩,浙江 钱塘(今杭州)人。其父曾任永春司马,迁龙溪知县。乾隆间(1736-1795)下沙大疫,其父延医合药,赖以生者数万人。
学敏与弟赵学楷,皆承父命读儒学医。学敏年轻时,无意功名,弃文学医,对药物特别感兴趣,广泛采集,并将某些草药作栽培、观察、试验。
博览群书,凡家藏星历、医术、药学之书,无不潜心研究,每有所得,即汇钞成帙,积稿数千卷。家有“养素园”,为试验种药之地,以察形性:有“利济堂”,是诊病疗疾之所。
兄弟寝食其间,治疗多效。族人赵柏云为走方医,出所用有效方授之,学敏又合平生所录奇方,著成《串雅内编》、《串雅外编》(1759撰)各四卷,其一千众条方或法。
乾隆三十(1765年),又成《本草纲目拾遗》10卷,全书按水、火、土、金、石、草、木、藤、花、果、谷、蔬、器用、禽、兽、鳞、介、虫分类,辑录《本草纲目》中未收载的药物共716种。
丰富了中药学的内容。为纠正《本草纲目》中的误记和疏漏,还在书首列“正误”一篇。又从民间收集很多秘方,与自己累积的验方汇编成《串雅内篇》、《串雅外篇》。
中国民主革命家、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应该是彻彻底底的上海人了他老家江苏省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一八七八年黄炎培出生在川沙镇的民居“内史第”沈宅。说起这“内史第’沈宅,可是大大的有名。多年前我曾专程到川沙镇游览过作为黄炎培故居—兰芬堂七十四弄一号的“内史第”。这是一座坐北朝南、占地约三百平方米的两层砖木结构院落,原为清咸丰九年(一八五九年)举人、内阁中书沈树墉的住宅。沈树铺是一位博学多才、能诗善画的学问鉴赏家又是一位古籍、书画、金石碑帖的大收藏家连文学家俞19都称他的收藏是“富甲东南’。其中最珍贵的是他于一八六三年所得的汉代熹平石经宋拓残片,原为“西怜八家’之一黄易收藏上有翁方纲、毕沉、孙凋如、王念孙等名家题跋。沈树al后又得孙承泽藏熹平石经残字,于是便在“内史第”内宅楼上专辟一室,名日“汉石经室”有何绍基、赵之谦等书法家为之作题记。
黄炎培的童年及青少年读书时期,基本都在“内史第’的书房汉石经室度过。因为黄家与沈家有着非常密切的亲戚关系:黄炎培祖父黄典漠是沈树墉的姐夫,外祖父孟庆曾是沈的妹夫,而沈树谕之子沈肖韵又是黄炎培的姑父,黄家四代都居此屋。黄炎培出生于此,“汉石经室”的大量碑帖、典藏古籍以及近代中外名著为他青少年时临帖读书提供了得夭独厚的条件。黄炎培十多岁时父母先后病段,虽然他九岁人私塾,儿时的识字做人受母亲的教育颇多,而对他影响的还是其姑父沈肖韵,黄炎培少时学问、道德以及爱国思想,多由其姑父引导。他写过一篇《题肖韵姑父遗像》诗,题记道:“川沙百年来文化中心,必推我姑父沈肖韵先生家,先生察承家学器识文艺,为时推重,与物无许,对之如饮醇醒。甲午后锐然以新知识授我后进。”由于阅读了大量的经史子集,熟谙诸多经典名篇,黄炎培二十一岁就中了秀才,二十三岁考人上海南洋公学特班,老师乃蔡元培、张元济等一流名家,同学中最知名的如李叔同等。但没多时南洋公学解散,他又应姑夫沈肖韵的函约,第一次参加了江南乡试,不料轻而易举地只此一次便中举了。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黄炎培虽然思想开明,接受新学,并不懈推行职业教育和民主革命,但他的旧学根底、八股文章以及书法功力都非常的深厚,这些主要得自其渊源家学的熏陶和他少年时的用功苦读。黄炎培的书法,用墨丰润,纵横自如,虽然其楷书也带有一点“馆阁体”之风,但略经变化,则巧拙相济写得雍容雅逸而不俗。晚年黄炎培曾写过一本自述体的回忆录《八十年来》,书中详记了他少年时代在内史第的汉石经室读书情景,虽然没提临池摹帖之事,但汉石经室内大量的珍稀法帖、名碑宋拓一定使他如鱼得水、大开眼界,若非整日沉浸其中、经年累月地潜心研习探求,安能造就他那圆润刚劲、儒雅自然的独特书风邹韬奋创办《生活》周刊时,“生活’两字即请黄炎培先生题写,他题后还分析道:“生’字有点倔强,敢于作艰苦奋斗;“活”字的“口”我将之放大了,说明大家有饭吃,也象征大家有话都可以说。
子张是孔子的学生,姓颛孙,名叫师,少孔子四十八岁。他到孔子这里直言不讳地说是来学习“干禄”的。什么是“干禄”?就是谋生,或者直白点说就是学做官。因为在古代俸和禄是两回事,“俸”等于现在的月薪,“禄”是指食物配给。禄位是永远的,古人更注重“禄”。做了官以后不但有俸,还有禄。“干”就是干进、干求,“干禄”就是如何拿到禄位。所以古有“千里来做官,为了吃和穿”的说法,可能也出自于此吧。
但时,孔子知道子张的想法后,并没有气得把他撵出去,而是传授他一套做官的方法。他说要做好一个官,必须知识渊博,要多听、多看、多积累经验,有怀疑不懂的地方则采取保留的态度。“阙”就是保留,等着到时候请教人家。同时讲话要谨慎,不要讲过分的话。如果不讲过分的话,不吹牛,那么就很少有过错。“多见阙殆”,就是做事要特别小心,不要盲目行事,三思而后行,这样处世就少后悔。那么一个人做到讲话很少过错,处世很少后悔,当然行为上就很少出差错。这样去谋生,去做官,肯定会成功,禄位的道理就在其中了。
孔子无论教什么人,都是从教人如何为人处世开始的,讲为政也是如此,但是要为政光懂得为人处世还不够。下面就是其他的要求。
哀公问孔子如何使百姓心服。这个“服”字,含义可说是服从,或是绝对服从,不敢反抗,这是重点。在中国政治道理中,所谓服与不服,在于德不在于力,靠权力使人服是霸术、霸道;凭道德使人自然顺服,才是王道。所以孔子在哀公问他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委婉地说明这个道理。他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这个“举”就是提拔,“举直”就是提拔直心直道而行的人,包括圣贤、忠诚、有才能的人。“错诸枉”的错等于措,就是把他摆下去,放下去,把那些狂妄的人安置下去,这样百姓自然就服了。相反,“举枉错诸直”,把狂妄的人提拔起来,或只用自己喜欢的人,而把好人打击下去,老百姓自然不服了。
这个道理也许大家都懂,但是对于一个在一定权位上的人来说,做起来并不容易。一个人如果能够真正做到公正廉明,则是一种最高的修养。所以我们说看戏容易做戏难,我们批评历史、批评别人容易,身为当局者时,就真不容易了。
“使民”,有使用民众,驱使民众的意思,作为当政者,可能出发点就有问题,我们暂且不去追究。“敬”是尊敬人,“忠”是忠于事,“劝”是教导的意思,与现在的“教育”同意。孔子对于季康子所提的问题,没有批评不对,认为都有道理。但是孔子告诉他,接近老百姓,内心要有真正的庄严情操,百姓对你自然就恭敬。如对人敬礼,只是表面的动作,而内心却实为不情愿,则敬礼的姿势都会不对,这样的敬礼有什么意义呢?因此要内心真的庄严,尤其对部下,对群众,有发自内心的庄严情操,部下对你自然就会恭敬。
“孝慈则忠”,真正去爱一个人,这个人对你自然尽忠,一个人如果对部下与群众,能付出如对待自己儿女一样的心肠,付出了真情,则没有不得到忠诚的回报的。如果没有这种慈孝,光是劝导教化是没有用的。“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提倡善举,如果部下不懂,不要讨厌他,要教他,因为你要作为他的长辈、老师,尽量教育感化他。
这就是孔子关于做官的方法和要求,做官首先要懂得为人处世,然后要举贤能、远小人,同时还要能真诚地对待部属,教育感化民众。
中医学博大精深,古人都有哪些好的著作?
本文2023-10-04 10:37:5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6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