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绍琴:中医治疗肾病的体会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7收藏

赵绍琴:中医治疗肾病的体会,第1张

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尿毒症,虽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但这个病治疗很难,可缠绵几十年,有时由慢性肾炎逐渐发展到尿毒症,治疗起来难度就更大。现在新的方法很多,可以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等,但预后非常不好,特别是换肾之后出现排异就更麻烦了。目前中医的认识多数认为是以肾虚为主,或是肾虚基础上兼有湿热或血分、气分的郁滞。所以中医的治疗多离不开滋养、滋补、填补、强阳等方法。通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我认为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甚至到了尿毒症,绝对不是单纯的肾虚,因此提出“切勿以补肾为主”的观点,这个认识是我从反复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从三十年代对于水肿或肾炎,多半是按“风水”的方法治疗,效果不好。四十年代用过补中益气来利尿利水,用益气通阳效果也不很明显。在五十年代曾用六味丸、八味丸填补,效果也不理想。六零年以后,试用了清热化湿的方法,好象比以前纯粹用补药补肾有进步。从七零年以后自己就改用了以清热化湿、活血化瘀的方法,绝对不用填补、滋补、温阳这些药,效果比较满意,尤其是年轻的患者疗效更好。从八零年以后,也就是近十几年来,在尿蛋白,管型之外,甚至尿素氮、肌酐升得很高的尿毒症也进行摸索治疗。一些尿素氮超过100一200mg/dl的病人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的同时,用减少透析服中药或纯用中医中药来进行治疗,最后达到不透析就用中医中药来进行治疗而且取得很好的疗效。肾病的治疗在理论与临床上都有很重要的价值观,现将这一问题的认识作如下探讨。

一、 中西医对肾脏的不同认识

中西医对肾脏的认识是不一样的,中医的肾不是西医解剖的肾脏。中医认为肾内藏元阴元阳,是水火之脏。左为肾,右为命门,为五脏六腑之根。它的经脉络于膀胧,与膀胧互为表里。肾主藏精,肾是藏精的一个脏器,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根本都在肾,为生命活动之根,故称为先天之本。肾主五液,维持和调节体内水液的平衡。肾主骨、生髓,以使骨坚齿固;肾脏充实,脑充髓生,精力充沛。而现代医学认为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一个实质器官,它参与尿液的形成,并调节体内的水液代谢,维持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同时还有内分泌的功能。由于肾素的影响和肾上腺的关系,与血压升高的关系比较密切,肾素与肾上旁腺的刺激,所以肾脏病血压多高。由此可见,中西医对肾脏的认识是不同的。西医所说的肾脏的功能只相当于中医肾功能的一部分。事实上中医所说的肾的功能很复杂,因此肾病也绝非简单地以虚实而论之,不是一个单纯的肾虚、阴不足、阳不足,而是由于各种不同原因造成的肾的功能失常。

二、 肾炎与肾虚的证治有异

中医的肾虚可以通过肾阴、肾阳、肾精、脑、髓、骨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突出表现的是性功能衰退,可以分为肾气不足、肾精亏损、肾阴于足、肾阳虚。临床表现如腰酸、腿软,阳萎、早泄、遗精、脱肛、久泄等。一般认为,腰为肾之府,腰酸就是肾虚,腿软也是肾气不足、阳萎是肾虚,早泻是肾虚,遗精是肾虚,脱肛是肾虚,久泄是肾虚,肾虚的范围很广然,然这些是不是都是肾虚呢?这是值得讨论的。若认为阳萎、早泄等这都是肾虚,治疗就应当补肾,补肾就应用补药,什么鹿茸、肉桂、参附……;久泄、脱肛好象也是这样。但从诊断学角度来看,诊断一个病,必须根据脉、舌、色、症,肾虚脉多是沉弱、沉迟、虚软。脉沉弱中医认为是虚,脉沉迟,沉则主里,迟则阳不足也是虚。舌淡胖苔白且滑润,舌胖多有齿痕,怕冷,盗汗,大便经常塘泄,喜温喜暖,总之全是一派虚损不足。现代医学对肾炎的认识,主要认为是双侧肾小球发生炎症性改变,本质上是免疫力低下,有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有慢性肾炎急性发作,也有由其它诱因使慢性肾炎的症状加重等。诊断肾炎、肾病必须要看尿中的蛋白、管型、上皮、红白细胞等的变化,或血中的尿素氮、肌酐等升高,形成一个很明显的现代医学叫的氮质血症,血中的尿素氮越高,危险性也增加,就是尿毒症。肾炎的感染途径是比较多的,有因上呼吸道感染而下行的,也有因经常尿路感染而上行的,以尿路上行到肾盂、肾盏,再到整个肾形成肾的炎症。那么肾炎的临床表现如何辨证呢?这是决定肾炎疗效的关键。诊断肾炎除必须根据脉、舌、色、症以外,还要看尿的异常和血肌酐、尿素氮的变化。临床体会,以慢性肾炎发展到尿毒症,临床大多表现为脉弦滑细数,沉取尤甚,舌红质绛,必烦急躁,大便干结,小便黄少,或伴有神疲乏力,舌淡滑润,时有下肢浮肿,甚至全身浮肿,纳谷不香等症状。再加客观检查如尿蛋白升高、出现红白血球,或血肌酐、尿素氮亦升高等。如果我们由于成见,不能详审细参,细致研究,单纯注重舌淡滑润,下肢浮肿,纳谷不香,再加上一般肾炎的症状,就可能轻意辨为脾肾阳虚,而投以八味丸、左归饮、右归饮,或大量附子、肉桂等,这就等于抱薪救火,病无愈期。

肾病脉沉,沉脉主里病,又是气脉,也主水蓄;脉沉濡或沉软,主湿浊痰饮。若肾炎病人诊之为沉濡之脉,反映痰饮湿滞蕴蓄中焦,或湿滞下注。按之弦滑细数,弦主肝郁,滑脉为痰,数脉是热,完全是痰火郁热;细脉为阴伤,因此重按乃有弦细滑数之感,实质上反映出肝郁痰火内蕴不解,结合舌绛又干红起刺,必心烦梦多,大便干结,就可以诊断血分郁热。湿阻气机,三焦不利,周身气血流行不畅,经络失调,故见神疲乏力,腰酸腿软;湿郁于内,气机受阻,肠腑传导失常,而见大便稀塘,此便溏绝非脾虚、肾虚,所以不可按虚论治,此乃湿郁之象,而不能将湿郁与肾虚混为一谈。总之辨证要着眼于热郁于内、湿阻不化,这种湿热混合,谁多谁少,谁主谁辅,是错综复杂而非单纯一二。治疗当以清透、化湿、活血、通络等方法。所以肾病的治疗,不是一个方一个症或几个方几个药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依据临床上的脉、舌、色、症及化验检查等全面综合分析,辨证施治。

三、 关于中医治疗肾病的探讨

由于肾病(包括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最显著的症状就是水肿,其治疗方法,《内经》中讲到用“平治于权衡,去苑陈莝……开鬼门,洁净府”等原则,开鬼门—发汗,洁净府一一通里、利尿。《金匮要略》明确提出:“治水肿者,腰以下者当利小便,腰以上者当发汗而愈。”到了明清以后,又用八味丸、六味丸补命门、温火。所以总的看来,治疗水肿不外乎发汗法、利尿法、滋阴法、温补法等,但效果都是不满意。笔者也曾用过补土、温肾、祛湿、发汗、利小便之法,药如六味丸、八味丸、参等白术散、越婢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五皮饮、真武汤等,结果都不那么理想。由此可知,我们大家都没有跳出肾病或肾炎水肿,就是肾虚的思想圈子,也没跳出治疗水肿发汗、利小便、补肾、补肾阴、补肾阳等这些方法。而大家都是在些基础上变变方,变变法,加加减减,企图用一个方法来治疗这个错综复杂的病是不可能的。

七十年代起,本人不断 探索 ,并抛弃旧说,在辨证中强调脉、舌、色、症与客观化验指标相结合,详细地分析错综复杂的症状,总结出一整套新的辨证治疗方法,疗效显著,不但是肾炎、肾病综合征,对于尿毒症的早期疗效也很满意。 如患者脉濡软,腰酸周身乏力,舌苔白腻,此为湿郁气机不畅;心烦梦多,小便短赤,这是热郁于内;舌绛且干,尖部起刺,此系热郁营分而阴分又伤,同时舌胖质淡而尖部红绛,此时热郁湿阻,气机不畅等。 如此复杂多端。而绝非单纯肾虚一途(必须强调辨证)。 在治疗上,一定要强调热郁者清透;湿阻者芳化;热郁伤阴者,一方面宣透,另一方面注意甘寒育阴;湿热内蕴者,日久波及血分,应以清化湿热,凉血化瘀等。若乱投温补等于“抱薪救火”。

四、 肾病的饮食调养

肾炎或肾病临床表现除水肿外就是蛋白尿 、蛋白的丢失,大家都知补充蛋白,让病人吃蛋白、打蛋白、输蛋白、输血等,其结果是没有成功。所以肾病的饮食调养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五十多年临床体会,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过程,如果采用现代补蛋白的观点,或用补肾强阳的方法肯定是失败的。因此治疗慢性肾炎,必须强调饮食禁忌。 如禁食一切辛辣刺激食物,同时蛋白脂肪高的食物也要注意,这些食品都是增加人体热量;饮食的数量也要控制,每天不得超过半斤粮食,以减轻由于炎症而肿大肾脏的负担。同时要求病人吃新鲜蔬菜,新鲜蔬菜维生素多,热量低,易消化。其道理乃甘甜肥厚助湿增热,辛辣刺激化火伤阴,加重热郁,阻碍气机通畅。 从现代医学讲蛋白质是含氮的化合物,这些唔知道的排泄大多是要经肾小球滤过排出,食用多了,氮和废物产生增加,就要加重已病肾脏的负担,机体得不到应有的一个样补充,反而不利病情恢复。 另外要加强锻炼,参加轻微的活动,动则阳气升,静则阴气长,每天散步两个小时,散步有助于尿素氮的排泄和代谢废物的排出,有利于恢复肾功能,防止肾萎缩。 事实证明,饮食禁忌和功能锻炼是治疗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同道们参考。

我们生活中的食物有很多,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价值,有的食物吃了会补充身体的营养,有的食物吃了能预防疾病,相信很多人应该都吃过羊肉,那你们知道食用羊肉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下面,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食用羊肉的注意事项。

1、吃羊肉的禁忌事项

1、部分病症忌食羊肉

如果是经常患有咽喉干痛、牙龈肿痛者、口苦、烦躁、口舌糜烂、眼睛红以及腹泻的人,或者是服用中药的药方中有石菖蒲何半夏的人一定不能吃羊肉。

2、不宜与醋同食

酸味的醋具有收敛作用,不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与羊肉同吃会让它的温补作用大打折扣。

羊肉不宜与醋同食

“羊肉不能和醋共食,因为羊肉火热,功能益气补虚;醋中含蛋白质、糖、维生素、醋酸及多种有机酸,其性酸温,消肿活血,应与寒性食物配合,与羊肉不宜羊肉性温热,具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补肾壮阳等功效。

醋性温不宜与羊肉这类温热食品相配

醋性温,有开胃、活血、杀菌等作用,其中所含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醋酸、乳酸、琥珀酸等多种有机酸,与寒性食物相配效果较好,而不宜与羊肉这类温热食品相配。羊肉与食醋搭配不仅会削弱两者的食疗作用,还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3、不宜与南瓜同食

中医古籍中还有羊肉不宜与南瓜同食的记载。

这主要是因为羊肉与南瓜都是温热食物,如果放在一起食用,极易“上火”。

羊肉与南瓜同食会导致身体不适

同样的道理,在烹调羊肉时也应少放点辣椒、胡椒、生姜、丁香、茴香等辛温燥热的调味品。

羊肉是人们最喜欢的滋补御寒食品,尤其是一锅热腾腾的涮羊肉能勾起人们很大食欲。营养师提醒,吃羊肉应合理搭配,如果与醋、南瓜等同食不但无法进补还会导致身体不适,引发疾病。

4、忌与西瓜同食

吃过羊肉之后如果进食西瓜额话,肥城容易伤元气。

羊肉忌与西瓜同食

原因是因为羊肉的性味甘热,而西瓜却是性寒,属于生冷之物,两者属于两个极端,因此进食之后不仅大大降低了羊肉的温补作用,且有碍脾胃。

5、忌与茶同食

茶水是羊肉的“克星”。

羊肉忌与茶同食

这是因为羊肉中蛋白质含量丰富,而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吃羊肉时喝茶,会产生鞣酸蛋白质,使肠的蠕动减弱,大便水分减少,进而诱发便秘。

6、忌与红豆一起吃

羊肉和红豆相克,如果同食,会引起中毒。

羊肉忌与红豆一起吃

红豆性味甘、咸而冷,能利水消肿,利小便,解热毒,通乳汁;羊肚性温,味甘,具有健脾益胃、补虚祛损、涩汗止尿、促进食欲之功效。二者性味与功效皆有所背,所以不宜同食。

7、忌与梨一起吃

羊肉+梨=腹胀痛,同吃会影响营养成份吸收。

羊肉忌与梨一起吃

如果以为吃完羊扒后再吃一个清凉可口的梨可以清心润肺,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吃完后你会即时腹痛难忍。

8、忌与栗子一起吃

羊肉和栗子二者都不易消化,同炖共炒都不相宜,甚至同吃可能还会引起呕。

羊肉忌与柚柑一起吃

9、忌与柚柑一起吃

羊肉与柚柑同吃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柚柑属于热性水果,与羊肉同吃容易助热生火。

10、忌与辣椒一起吃

辣椒中富含维生素C(每克可含维生素C达198毫克)。

羊肉忌与辣椒一起吃

而羊肝内含的金属离子,可将其中的维生素C破坏殆尽,削弱了辣椒应有的营养价值。另外,羊肉也不应与其他含丰富维生素C的食物同吃。

11、忌与豆酱一起吃

豆酱系豆类熟后经过发酵制成的,性味咸寒,具有解除热毒之功效。

羊肉忌与豆酱一起吃

但羊肉系大热动火之物,与豆酱的功能恰好相反,两者长期同吃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者引发痼疾。因此吃羊肉时,不要蘸豆酱。

2、羊肉的功效及作用

1、治脾胃久虚,全不思食:精羊肉(去筋膜,薄批切)三斤,陈皮三分,小椒二分,葱十根。先以水高肉二指已来,同煮水尽,去陈皮等,只取肉慢火焙干;次入人参(去芦头)神曲(炒)、大麦_(炒)各二两。上同为细末,用生姜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不拘时候,温酒或米饮送下。(《御药院方》代谷丸)

2、治胃寒下痢:羊肉一片,莨菪子末一两。和,以绵裹之纳下部。(《外台秘要》)

3、治腰膝疼痛,脚气不仁: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草果五个,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上件一同熬成汤,滤净,下香粳米一升,熟回回豆子二合,肉弹儿木瓜半斤,取汁,沙糖四两,盐少许,调和。或下事件肉。(《饮膳正要》木瓜汤)

4、治肾气,强阳道:白羊肉半斤。去脂膜,切作生。以蒜齑食之,三日一度。(《食医心镜》)

5、治下焦虚冷,小便频数:羊肉四两,羊肺一具,细切,入盐、豉,煮作羹,空心食之。(《寿世青编》羊肉羹)

6、治消渴,利水道: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草果五个。上件同熬成汤,滤净,用瓠子六个,去瓤、皮,切掠,熟羊肉,切片,生姜汁半合,白面二两,作面丝同炒,葱、盐、醋调和。(《饮膳正要》瓠子汤)

7、治老人虚损羸瘦:羊肉二斤,黄芪(生锉),人参(去芦头)、白茯苓各一两,枣五枚,粳米二合。先将羊肉去脂皮,取精者肉,留四两切细,余一斤十二两,以水五大盏,并黄芪等,煎取汁三盏,去滓,入米煮粥,临熟,下切了生肉更煮,入五味调和,空心食之。(《养老奉亲书》)

8、治产后腹中痛,及腹中寒疝,虚劳不足: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金匮要略》当归生姜羊肉汤)

9、治产后腹中绝伤,寒热恍惚,狂言,脏气虚:甘草、芍药各五两,通草三两,羊肉三斤。上四味咀,以水一斗六升,煮肉取一斗,去肉纳药,煮取六升,去滓。分五服,日三夜二。(《千金方》甘草汤)

10、治崩中去血,积时不止:肥羊肉三斤,干姜、当归各三两,生地黄二升,上四味咀,以水二斗煮羊肉,取一斗三升,下地黄汁及诸药,煮取三升,分四服。尤宜羸瘦人服之。(《千金方》)

11、治虚寒疟疾:羊肉作_饼,饱食之,更饮酒暖卧取汗。(《纲目》引《姚僧坦集验方》)

12、治目为物所伤,睛现胬肉:精羊肉二两。薄切片,炙令微热,烫目。勿令大热。

13、治寒冻肿痒:羊肉、葱(并切细)各半斤。上二味,以水五升,煎至三升,去滓温洗,日三两度。(《圣济总录》)

蛇床子Cnidium monnieri(L)Cuss,别名野胡萝卜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多数,自根茎生出,高可达60厘米,基部匍匐生根,简单或分枝,四棱形,具浅槽,常染紫红色,极密被白色平展刚毛,下部较疏,节间伸长,比叶片长很多。叶三角状卵圆形,长约12-2厘米,宽约1-17厘米,先端钝或锐尖,基部圆形或近浅心形,边缘为圆齿状锯齿,上面榄绿色,被白色纤毛,近边缘较密,下面较淡,主沿各级脉上被白色纤毛,余部有不明显小凹腺点,侧脉4-5对,与中脉在上面微凹陷或近平坦,下面带紫红色,明显隆起;叶柄极短,长1-3毫米,常带紫红色,密被白色平展刚毛。

轮伞花序多花密集,半球形,花时连花冠径达35厘米,生于茎、枝顶部,向上聚集;苞叶叶状,下部的略超出花萼,向上渐变小,呈苞片状,苞片针状,具肋,与花萼等长或略短,被白色平展缘毛及微小腺点,先端染紫红色。花萼圆筒状,开花时长约9毫米,13脉,外面主要沿脉上被白色刚毛,余部满布微小腺点,内面在喉部以上被白色疏柔毛,果时基部稍一边膨胀,上唇3齿,齿长三角形,多少外反,先端短芒尖,下唇2齿,齿与上唇近等长,三角形,先端长芒尖。花冠粉红色,较大,长15-2厘米,内面在下唇下方具二列柔毛,冠筒十分伸出,基部宽15毫米,自伸出部分向上渐扩大,至喉部宽达5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雄蕊4,前对较长,均延伸至上唇下,几不超出,花药卵圆形,2室,室略叉开。花柱微超出上唇片,先端不相等2浅裂,裂片扁平。花盘平顶。

子房无毛。小坚果倒卵形,长约1毫米,宽约09毫米,褐色,无毛。花期7-9月,果期8-11月。

分布范围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草地、路旁、灌丛中及林下,海拔1300-3200米。模式标本采自云南丽江。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此外,广西、四川、陕西、山西亦产。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归肾经。

功效温肾壮阳、散寒祛风、燥湿杀虫。临床用名蛇床子。

中医古籍相关论述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除痹气,利关节,治颠痫,恶疮。

《名医别录》:味辛、甘,无毒。主温中下气,令妇人子藏热,男子阴强,久服好颜色,令人有子。

《药性论》:君,有小毒。 治男子女人虚湿痹, 毒风2痛,去男子腰痛,浴男女阴,去风冷。大益阳事。主大风身痒,煎汤浴之差。疗齿痛及小儿惊痫。

《日华子本草》:治暴冷,暖丈夫阳气,助女人阴气,扑损瘀血,腰胯疼,阴汗,湿癣,四肢顽痹,赤白带下,缩小便。

《开宝本草》:味苦、辛、甘,平,无毒。温中下气,令妇人子藏热,男子阴强。久服轻身,好颜色,令人有子。

《汤液本草》:《本草》云: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除痹气,利关节,癫痫恶疮,温中下气,令妇人子脏热,男子阴强。好颜色,令人有子。一名蛇粟、蛇米。恶牡丹、巴豆、贝母。

《本草纲目》:蛇床乃右肾命门、少阳三焦气分之药,神农列为上品,不独补助男子,而又有益妇人。世人舍此而求补药于远域,岂非贱目贵耳乎?

《本草经疏》:蛇床子味苦平,《别录》辛甘无毒,今详其气味,当必兼温燥,阳也。故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除痹气,利关节,恶疮。《别录》温中下气,令妇人子脏热,男子阴强。久服轻身,令人有子。盖以苦能除湿,温能散寒,辛能润肾,甘能益脾,故能除妇人男子一切虚寒湿所生病。寒湿既除,则病去身轻。性能益阳,故能已疾,而又有补益也。

《本草新编》:味苦、辛,气平,无毒。治阴户肿疼且痒,温暖子宫,疗男子阴囊湿痒,坚举尿茎,敛阴汗,却癫痫,拂疮疡,利关节,主腰膝胯痛,祛手足痹顽,治产后阴脱不起,妇人无娠,尤宜久服,则功用颇奇。内外俱可施治,而外治尤良。若欲修合丸散,用之于参、芪、归、地、山茱之中,实有利益,然又宜乎阴寒无火之人,倘阴虚火动者,服之非宜也。

或问蛇床子外治实佳,内治未必得如外治。不知蛇床子内、外治无不佳也。吾言其内治之,益绝阳不起,用蛇床子一两、熟地一两,二味煎服,阳道顿起,可以久战,大异平日,非内治之尤佳乎?以之修合丸散,尤有久力。可见,蛇床子煎丸并用,无不佳妙。不可谓外治佳,内治不佳也。

或问蛇床子除熟地同用之外,何药更可并用?曰:蛇床子同黄芪各一两,兴阳倍于用熟地,推之而当归可并用也,推之而白术可并用也,推之而杜仲可并用也,推之菟丝子可并用也。或健脾,或安神,或益血,要任人善用之何如耳,安在不可出奇哉。

或疑蛇床子乃外治之药,可妄言内治乎,试之杀人之咎将安归?曰:蛇床子实可内治,而世人以外治,而掩其内治之功,予所以表其奇也,岂好异哉。

《本草分经》:辛、苦,温。强阳补肾,散寒,祛风燥湿,杀虫,治男妇前阴诸疾及子脏虚寒、疮癣风湿之病。为肾命三焦气分之药。

现代药理研究

1  蛇床子对滴虫性阴道炎有治疗作用。

2  蛇床子有类似性激素样作用,使卵巢及子宫重量增加,并能影响睾丸类固醇代谢,进而促进睾酮生成。

3  蛇床子总香豆素能激活平滑肌和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的调节单位,使肌肉松弛,因而有平喘作用。

4  蛇床子总香豆素有一定的祛痰作用。

5  蛇床子有抗菌、抗真菌作用。

6  蛇床子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7  蛇床子有局麻、镇痛作用。

8  蛇床子有抗变态反应、抗诱变作用。

9  蛇床子能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各项指标。

10  蛇床子有抗骨质疏松作用。

11  蛇床子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12蛇床子能改善脑功能,促进实验性肾阳虚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何首乌(学名:Fallopia multiflora (Thunb) Harald),又名野苗、交藤、交茎、夜合、地精、桃柳藤、赤葛、九真藤、芮草、蛇草、陈知白、马肝石、九真藤、疮帚、多花蓼、紫乌藤、夜交藤等。是蓼科蓼族何首乌属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块根肥厚,长椭圆形,黑褐色,有雌雄二种(赤,白二种)。性喜高温高湿。 生山谷灌丛、山坡林下、沟边石隙。产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华东、华中、华南、四川、云南及贵州。其块根入药,可安神、养血、活络,解毒(截疟)、消痈;制首乌可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是常见贵细中药材。

中医古籍相关论述

《本草纲目》:何首乌,足厥阴、少阴药也。白者入气分,赤入血分。肾主闭藏,肝主疏泄。此物气温,味苦涩。苦补肾,温补肝,能收敛精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冬诸药以上。气血不和,则风虚痈肿瘰疬诸疾可知矣。此药流传虽久,服者尚寡。嘉靖初,邵应苍真人,以七宝美髭丹方上进。世宗肃皇帝服饵有效,连生皇嗣。于是何首乌之方,天下大行矣。宋怀州知州李治,与一武臣同官。怪其年七十余而轻健、面如渥丹,能饮食。叩其术,则服饵首乌丸也。乃传其方。后治得病,盛暑中半体无汗,已二年,窃自忧之。造丸服至半年余,汗遂浃体。其活血治风之功,大有补益。其方用赤白何首乌各半斤,米泔浸液,竹刀刮去皮,切焙,石臼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空心温酒下五十丸。亦可末服。

《药鉴》:气微温,味苦涩。疗头面风,消诸痈肿。长筋骨而悦颜色,益气力而止心疼。久服添精,令人有子。与血药同用,能黑须发。与利药同用,能收痘疮。佐白芷,又止痘疮作痒。君寄生,又驱风疾作痛。大都多年肥大者为美。忌萝菔。

《景岳全书》:味甘涩微苦,阴中有阳,性温。此其甘能补,涩能固,温能养阳。虽曰肝肾之药,然白者入气分,赤者入血分,凡血气所在,则五阴之脏何所不至?故能养血养神助气,壮筋骨,强精髓,黑须发,亦治妇人带浊失血、产后诸虚等疾。第其性效稍缓,暂服若不甚显,必久服之,诚乃延年益寿,滋生助嗣之良剂。至如断疟疾,安久痢,活血治风,疗痈肿瘰疬、风湿疮疡、及一切冷气肠风宿疾,总由其温固收敛之功,血气固则真元复,真元复则邪自散也。故唐之李翱著有《何首乌传》,即李时珍亦曰此物不寒不燥,功在地黄、门冬之上,诚非诬也。服此之后,须忌生萝卜并诸血败血等物。

《本草分经》:苦,甘,温。补益肝肾,涩精气,养血,化虚痰,乌须发,消痈肿,疗疟痢。补阴而不滞不寒,强阳而不燥不热,为调和气血之圣药。

《本草思辨录》:何首乌种分赤白,故气血兼益。藤夜交昼疏,故具阖辟之长。味厚入肾,涩入肝,苦则坚,温则补。陈修园但知其为苦涩,而于益气血具阖癖之所以然,则未之见,其必有施之不当而为所误者矣。

修园于首乌能止久疟久痢则韪之,而一归于少阳,则知犹未知。夫久疟不止,势必损及于肝,肝病肾亦病。肾者三阴之枢也,欲枢转而止疟,自当补肝与肾。肝主疏泄,久痢则疏泄太过,肾亦失蛰封之职,亦必以补肝肾为要。修园既以首乌苦涩而短之,安得更有直折之威生发之气如彼云云者,称骥以力而不免于盐车之辱,此可为太息者也。

刘潜江以《开宝》主瘰疬、痈肿、头面风疮、五痔、心痛,为效在气血之结而经脉为壅。黑髭发、悦颜色、长筋骨、益精髓,为效在气血之劣而形器有损。二者证绝相悬,而首乌并建厥功。正与阖辟之理相合,可知《开宝》非浪许也。

首乌之用,生熟迥殊,其已久疟消肿毒,皆是用生者。又消肿毒用赤不用白,补肝肾则以黑豆拌蒸,赤白各半,皆法之不可不讲者。

张石顽云:今人治津血枯燥,大肠风秘,鲜首乌数钱煎服即通。其滋水之速,与肉苁蓉润燥通大便相仿佛。此亦修园所思议不到者,要之生熟之异用,所关甚巨,必不容忽耳。

现代药理研究

1 何首乌能减慢心率,增加冠脉流量,有一定的强心作用,有明显的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并可保护缺血心肌,改善氧的代谢平衡。

2 何首乌能提高机体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降低血浆中的LPO(过氧化脂质)的含量,并能提高老年机体DNA 修复能力,从而有延缓衰老作用。

3 何首乌能增加免疫器官重量,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增加血浆cAMP含量,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能使肾阴虚慢性气管炎病人痰液中免疫球蛋白的IgA显著升高。

4 何首乌不但能使肾上腺重量增加,还有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

5 何首乌可使老年大鼠血中甲状腺素的含量增加,有使肝糖元积累升高的作用。

6 何首乌能促进肠管运动,可抑制过氧化脂质的产生及其对肝细胞的破坏,从而有保肝作用。

7 何首乌对红细胞的生成有促进作用,可增加骨髓造血干细胞,以及粒-脾系细胞产生率、骨髓细节系粗细胞、外周血网织红细胞。

8 何首乌有抗肿瘤作用。

9 何首乌有骤减神经的时值,促进神经兴奋,增加肌肉时值,使肌肉麻痹的作用。

10 何首乌有促进生长、缩短幼年的作用。

11 何首乌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如果月经正常的话,那我们的排卵期应该也是正常的,所以说如果自己平时月经周期稳定,也可以通过此检测自己的排卵周期。但是如果我们月经周期正常,但是仍然没有排卵的话,那可能是自己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建议我们去医院检查一下。那么月经正常但是排卵纸测不到强阳是怎么回事呢

月经正常但是排卵试纸测不到强阳怎么回事

 排卵试纸会出现测试误差的,建议您最好可以通过超声来监测卵泡的发育情况,是否是正常的建议多注意观察。如果平时月经周期规律的话,那么排卵期可能也是相对固定的,排卵试纸由个人操作或结果存在一定误差,建议最好去医院进行B超检查检测排卵情况,建议最好在排卵期进行性生活以增加怀孕几率。

 排卵是个随机时间点,排卵后卵子活1——2天。可以坚持用排卵试纸1天3次帮助测定排卵日,不要晨尿。早孕检测一般在月经日子之后的7~10天检测比较准,如果阴性,则没怀上,你16号测,检测的早了点。经常检测排卵,总是若即若离,似是而非,把握不住到底排了没有。如果是这种情况,一般会是两种可能,一种是检测问题,还需要加强检测。第二种可能,也是我遇到过的案例,就是输卵管堵塞。这种情况下,通过B超是可以检测到卵泡的形成个数和大小,但确判断不了排了没有。

 因为,卵子在卵巢里形成后,一般在20MM左右成熟,会排除卵巢,进入输卵管弧部,即输卵管的子宫端,等待精子的到来。这个时候一般是48h,再之后,无受精的卵子会进入子宫,无受精卵着床,子宫内膜增厚,就形成月经。如果经过半年左右尝试受孕,并经常检测排卵情况,还是没成功。考虑检查输卵管是否畅通。发生输卵管堵塞的案例,在现在比较多。这时候要专门检查、处理。一般月经周期正常的,不代表输卵管就畅通,堵塞的可能性存在。如果检测卵泡成长都正常,长期尝试受孕不果者,就有很大可能是输卵管不畅通,及早处理,然后再受孕,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月经不正常怎么调理回来

 一、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个别女性在月经期有下腹发胀,腰酸,乳房胀痛,轻度腹泻,容易疲倦,嗜睡,情绪不稳定的现象,都属正常,不必过分紧张。

 二、注意卫生,预防感染,注意外生殖器的卫生清洁,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避免过劳。

 三、防止过度节食,戒烟戒酒,注意自己的饮食结构,多吃瘦肉,谷类,绿叶蔬菜以及含钙丰富的食物,不要吃生冷,保持心情舒畅,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四、注意内裤要柔软,通风透气性能要良好,要勤洗勤换,换洗的内裤要放在阳光下晒干。

 五、不宜吃生冷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饮开水,保持大便通畅。

 六、长期月经不调也要注意饮食调理,如果症状没有改善,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明确病因。

 月经不正常,这是很多女性都会有的问题,也不用过度担心,月经不正常跟很多因素有关,特别是跟女性的心理因素有关系,如果女性压力过大的话,很容易导致月经失调,所以平时一定要有愉快的心情,不要过度,压力大,同时也注意饮食,尽量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最好不要熬夜,多注意休息,不要让自己的内分泌失调。结合自己的情况,做个妇科b超和性激素六项检查,确定月经不调的原因之后,才可以正确的进行治疗。平时一定注意营养的均衡,不要过于受寒凉的刺激,允许的话,可以去找中医辨证调理一下身体的气血。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比超或者是宫腔镜,根据检查结果再考虑针对性用药治疗。

 去医院做B超检查看看子宫内膜情况,如果正常可以口服黄体酮催经,再就是在月经期查性激素六项看看有无内分泌失调的情况好对症治疗。建议月经来的时候查一个激素六项看看,如果有异常这个是要进行周期调理,或者可以中药调理,不管是那种建议先查激素。

 一般正常月经推迟一个星期内是正常的,月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生理,环境,内分泌紊乱心理的原因如果偶尔出现一次不要过于担心,但是经常出现月经不规律的情况就要引起重视了。需排除有无妇科炎症,子宫内变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炎等建议及时到医院检查,明确病因,以便及早治疗。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包括服用一些中成药或者是直接用中药熬汤饮用。中成药:像逍遥丸、乌鸡白凤丸、八珍丸、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丸、归脾汤等。中药方剂:血府逐瘀汤、开结汤、四物汤、吴茱萸汤等都是常用于治疗月经不正常的方剂,不过因为月经不正常的原因因人而异,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赵绍琴:中医治疗肾病的体会

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尿毒症,虽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但这个病治疗很难,可缠绵几十年,有时由慢性肾炎逐渐发展到尿毒症,治疗起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