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的杨秀清真的想反洪秀全自己独大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4收藏

太平天国的杨秀清真的想反洪秀全自己独大吗?,第1张

1856年9月,太平天国天京事变爆发,韦昌辉在洪秀全的指使下杀死东王杨秀清及其部下2万余人。杨秀清的被杀,直接决定了太平天国的生死存亡。

那么,杨秀清被杀的原因是什么呢?

流传得最广的说法有几点: 一是杨秀清专权,飞扬跋扈。二是杨秀清借天父下凡杖责洪秀全。三是杨秀清逼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

然而,历史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杨秀清这个造反的黑锅究竟要背多久?这个太平天国权力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究竟有多悲哀?

一 杨秀清的功绩不仅仅在“天父下凡”挽救了拜上帝教,杨秀清是拜上帝教的早期教主

1847年,冯云山率拜上帝教在广西桂平捣毁甘王庙被当地团练王作新抓捕入狱。拜上帝教群龙无首,准备作鸟兽散。

机智的杨秀清挺身而出,上演了一出“天父下凡”的好戏。拜上帝教避免了分散的命运,杨秀清也从此步入太平天国领导核心。

对这次“天父临凡”事件的影响,杨秀清后来在《天怜迈理书》中所说:“当其时奥迢兄弟姐妹多被妖人恐吓,若非天父下凡教导作么恐伊等心无定见,安得不忘却奥迈,差入鬼路乎”(《近代史丛刊·太平天国》)

在冯云山入狱后,杨秀清带病多次深入教众之中,救济教众、扶危帮困,拜上帝教徒都称其为“禾乃师”、“赎病主”。因此,有大批的农民加入拜上帝教。拜上帝教的人数在冯云山入狱时,仅有2千余人。冯云山出狱后,拜上帝教人数已经达到了1万多。

二 洪秀全回到紫荆山后,杨秀清借助“天父临凡”巩固了洪秀全的地位

不久之后,冯云山出狱。洪秀全也从广东回到了紫荆山。然而,对于这个在紫荆山呆了没几天的外来户洪秀全,拜上帝教徒们根本不买账。在拜上帝教徒眼中,冯云山才是灵魂人物,其次是得到“天父”垂怜能够代替“天父”发言的杨秀清。

就在此时,杨秀清主动为洪秀全正名,多次借助“天父临凡”来证明洪秀全的教主地位。

例如:杨秀清对教众说道:“天父生全为尔主,何不尽忠妄修前?”又“天降尔王为真主,何用烦愁胆心飞?”,在金田起义之后,杨秀清又借“天父临凡”说道:“我差尔主下凡做天王,他出一言是天命,尔等要听,尔等要真心扶主顾王,不得大胆放肆,不得怠慢也。”

洪秀全的地位就是杨秀清这样一次次的“天父下凡”奠定起来的,杨秀清对洪秀全、对太平天国一心一意。如果他真的要篡权,为何还要把地位让给洪秀全?自己凭借着“天父代言人”的身份和在教众中的影响力,做个名副其实的教主是轻而易举的。

中国和其他国家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就比如农民起义。放眼望去,整个中国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自陈胜吴广开始就没有断过,尤其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更是达到了鼎峰。

由于统治阶级的疯狂剥削,底层农民已经无法忍受,杨秀清也曾经是这其中的一员。走投无路之下,杨秀清加入了当时由洪秀全组织起来的拜上帝教。

一开始,他只是个无名小卒,受命营救入狱的另一位教派创始人冯云山。当时教派环境恶劣,大家都犹如无头苍蝇,杨秀清瞅准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借口自己被天父上身,成功将大家聚拢在了一起,一致对敌,成功战胜了清军。

杨秀清这种方式不但赢得了教众的支持,也得到了洪秀全和冯云山的认可,认为这种方式值得一用,也能让大家更加团结。杨秀清得到默许后,就开始一直以天父上身为由,成功拉拢了一大批忠诚的手下。之后的金田起义,杨秀清也同样靠着这招立下大功。

正因为如此,太平天国正式成立之后,作为天王的洪秀全论功行赏之时便立杨秀清为东王,直接掌管天国军队的指挥权,逐渐成为天国实际的掌权人,而洪秀全则成为精神领袖,完全成为了一个傀儡。

杨秀清在当上实际掌权人之后,带领部队立下了几场大功,顺利将清军的包围圈突破,在天国里的威望越来越高,深受将士们的敬仰,而杨秀清也在这个时候逐渐开始骄傲自满,不将其他各王放在眼里,连洪秀全都开始瞧不起。

就以杨秀清和韦昌辉之间的过节来说,他们二人之间本身就有一些矛盾,杨秀清趁着韦昌辉的父亲在外,故意制造自己被顶撞,要把韦父杖打一百大板,任谁劝说都没用。韦昌辉听闻此事,立马赶了过去,恳求杨秀清既然必须惩罚,那就让自己代替父亲受罪。

这些正好中了杨秀清的下怀,立马答应了韦昌辉的请求,将韦昌辉打得皮开肉绽,脸面也丢尽,这二人之间的矛盾彻底进入水火不容的地步。

这不只是个个例,杨秀清找众王的事常常发生,不仅如此,就连洪秀全都成为了他立威的对象。那日,杨秀清去天王府,要求洪秀全亲自出门迎他。洪秀全照做,仍然被杨秀清以下人不尊重他为由,要杖打他。即使在场的人都在求情,但杨秀清又开始借口天父上身,驳斥众人,杖打了洪秀全。

为何众王被欺负成这样都不愿意联合起来对付杨秀清呢?尤其是洪秀全,还是太平天国的***,也依然不敢反抗。原因就在于他们在建立太平天国之后就一直想着纵情享乐,不想再拼搏,而杨秀清则是打手,需要他负责率领军队抵御清兵。所以,杨秀清也就越发猖狂了。

但是杨秀清连洪秀全都敢打,其他各王随意欺负,却偏偏不敢打石达开,这又是为何?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石达开和其他各王不一样,他也是在前方杀敌的大将,手握重权,领导的军队还是天国最强悍的力量,杨秀清都不一定打得过他。

石达开不但是一位猛将,也深受老百姓爱戴。他的队伍纪律严明,因为自己出身就苦,所以看到底层百姓,都会积极施舍,不允许军队欺负百姓,在老百姓的眼里,他的地位比杨秀清高得多。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杨秀清虽然有事没事要找茬,但这并不是他的兴趣,他之所以这样,就是要打压各王,将权力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石达开虽然握有重权,但是他一心打仗,不参与政事,威胁不到杨秀清。

  如果你要问世上最早的哲学,最早的数理和符号逻辑,最早指出宇宙人生奥秘的学问是什么?那么,可以肯定地回答你,就是中国的《易经》。据不完全统计,仅现存的1911年以前的《易》类古籍,就有2000多部,而民国以来,专著、论文又年逾一年,难以确数。吕绍纲编《易学大辞典》收入1911年至1991年易学专著140多部,论文1230多篇,至于1991年以后,论著论文的数量又更多了……

  学术界认为,《易经》是我国远古先民的一种科学,一种符号逻辑,代表了数理的,宇宙生命、个人生命的启迪作用,是叙述太阳系统的宇宙中,日、月运行的一个大法则。所以,《易经》居于《诗》、《书》、《礼》、《乐》、《春秋》等群经之首。对中国的哲学、史学、文学、艺术、伦理、宗教以及天文、历史、数学、医学、气功等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享有极高地位。《易经》身为中华文化的最高元典,它的来龙去脉及作者素来成为颇具争议的焦点。古今中外,谈“易”者多如牛毛,很多人都以为《易经》有如天书,很难理解。虽说中国人认识中国的字,去研究中国的学问,看起来是件非常简单的事,但《易经》却让多少学士熬白了头发,然而对其八卦本义却难识其真面目。

  迄今为止,易学界对“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般是以阴阳爻线来理解的。如以“老阴与少阳,少阴与老阳”来组合而成。它们分别与阴爻或阳爻结合之后形成:老阴是地上的阴阳,其“坤”与“艮”均为地上的自然物;少阳是天地阴阳,其“坎”为地上、“巽”自天生的自然物;少阴亦是天地阴阳。“震”为天上阴雷,“离”乃地上阳火;老阳是天地阴阳。即“兑”为地上之阴,“乾”为天上之阳。

  从天地乃是对称的两仪看,属于天地阴阳对称的卦象只有三组:少阳、少阴、老阳。按理而言,“老阴”亦应为一天一地抑或老阳亦应为天上一对阴阳才对。但都不是。如此说来,《易经》八卦肯定在那里出了问题。判断《易经》的阴阳八卦,其依据不能仅仅靠爻线,因为八卦除了阴阳爻线之外,还有卦名代表的象征意义。而《易经》阴阳八卦字的代表意义自古以来就没有组成天地两仪,一直出现着天上三个自然物:乾(天)、震(雷)、巽(风),地上五个自然物:兑(泽)、离(火)、艮(山)、坎(水)、坤(地)的矛盾。所以,历史上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不得不提上《易经》研究的议事日程:《易经》八卦的真正本义到底是什么意思?现已知道的《易经》八卦的象征意义是其真正本义吗?即便是依靠卦画勉强能够分成两仪、四象、八卦,它们是合理的吗?而且,分成它们的象征物,是《易经》八卦的真正含义吗?不管是古代的孔子、邵雍、朱熹,还是现当代的易学家,谁也没有解决好这些问题。

  《易经》基本卦的8个卦名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8个卦名分别代表不同的意思:“乾”代表天,“兑”代表沼泽,“离”代表火,“震”代表雷,“巽”代表风,“坎”代表水,“艮”代表山,“坤”代表地。由于易学界对《易经》八卦的本义不了解,不清楚,对其本义又可派生出以下象征意义:

  乾为天、为首、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果木,等等(按:乾为阳爻,阳刚十足,怎么“为寒”、“为冰”)。

  坤为地、为母、为斧、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文、为众、为柄、为黑,等等(按:坤为地,怎么又可指代人、物、性情和颜色)。

  震为雷、为龙、为长子、为足、为马鸣、为反生庄稼、为玄黄,等等(按:震为雷,为何又可派生为人了)。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为寡发、为白眼,等等(按:巽为风,怎可又指代万物)。

  坎为水、为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为马脊美、为下首、为薄蹄、为曳、为通、为月、为盗、为木多坚心,等等(按:坎为水,是美好的象征,怎么又可以为盗呢)。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为兵、为人的大腹、为蟹、为鳖、为蚌、为龟、为木的上槁,等等(按:离为火,属于阳气较旺的东西,由于有一阴爻,就可代指水中之物和女性,特别是代表电,古代电即雷,既有代表雷的“震”,为何离还要代表电呢)。

  艮为山、为路径、为小石、为门阙、为果、为寺、为指、为狗、为鼠、为鹿唇、为坚木之节,等等(按:此象征勉强与指代物有关)。

  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妾、为羊、为毁折,等等(按:《易经》本为卜噬之书,都是巫的爻辞,为何兑又“为巫”了呢?其余7个卦名,难道又不与巫有关吗)。

  显而易见,易学界由于对《易经》八卦的本义茫然不知,特别是占卜的巫者占噬得卦,其卦对某一占卜的事物灵验,于是就认为可指代某事物,方才造成了上述的若干矛盾。

  根据《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的原理,《易经》八个卦名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只有天(乾)、雷(震)、风(巽)、地(坤)、泽(兑)、火(离)、水(坎)、艮(山)8种。这就说明,八卦卦名既是上古时代的发音,也是上古时代“乾”为天,“兑”为沼泽,“离”为火,“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艮”为山,“坤”为地的意思。从《易卦》“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的定理看,《易经》八卦所代表的自然物属于天上的只有天(乾)、雷(震)、风(巽)三种;而代表地上的自然物却有地(坤)、泽(兑)、火(离)、水(坎)、艮(山)五种,按照“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哲学原理,则天上的自然物是三种,地上的自然物是五种,天地两仪本身就不对称,怎么可以生成两仪,又何以生成四象和八卦呢?

  笔者认为,《易经》八卦的代表字并非汉字汉意。否则,为什么《易经》八卦不直接写“天”等自然界的象征物,而是用“乾”代表天,用“离”代表火,用“兑”代表泽,用“震”代表雷,用“巽”代表风,用“艮”代表山,用“坎”代表水,用“坤”代表地或人,让后人费尽心血去猜去想,去不断地比照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寻找其真正的象征意义。这就说明,《易经》八卦的代表字是一种用汉字记音的少数民族语言。笔者在著作《山海经考古》和《易经原始》时,用上古汉语与壮语语音语义对照的研究方法解读了《易经》八卦,用壮语发音的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易经》八卦,除了“兑”之外,均可一一对应乾(天)、离(火)、震(雷)、巽(风)、坎(水)、艮(山)、坤(地)的象征意义。而且,“兑”在壮语中为“霜雪”的意思,当“霜雪”降临落地,融化后则可变为沼泽。如此,“霜雪”是天上的东西,它与乾(天)、震(雷)、巽(风)并列为天上四物,正好与离(火)、坎(水)、艮(山)、坤(地)的地上四物对称而生成两仪。在《易经》八卦所代表的地理方位中,“兑”在秋位,正是坤卦所说“履霜,坚冰至”的写照。在现实生活中,秋霜降临,冬天也就不远了。由此可见,《易经》八卦的本义与壮语的意思无异,《易经》八卦的代表字为先汉文字记录先越语音的《洛书》。所谓《易经》源于《洛书》而《洛书》今不得见,其实,《洛书》是先汉文字记录先越语音的一种表现形式,研究易学的人天天都可以看到《洛书》,只是不知道其中的奥妙罢了。

  《易经》八卦与先越语言有联系,更是与越人后裔壮族的鸡卜巫术有着源远流长、千丝万缕的不解之缘。《史记·封禅书》记载,越人的鸡卜巫术曾于汉武帝时期进入宫廷。而在此之前,先越之民的鸡卜巫术早在夏代之前就很盛行。在《山海经·中山经》中,就有不少中原一带以鸡祭祀的记载,夏商时期的祭祀用鼎叫“鸡彝”或“鸟彝”,青铜鼎上刻有鸡的图案,都可以作为当时使用鸡卜巫术的证明。经与出土文物、汉壮语音语义对照解说和太极图分解……笔者可证“八卦”代表字原本就不是汉语,从而得出汉字记录先越之民语音的结论。崇鸟的先越之民把鸟称之为“洛(骆)”,以类鸟的鸡骨作为占卜的工具,故有《易经》源自《洛书》之说。后人采用以汉字记音的方法,对先越之民的《洛书》进行改造,在鸡卜巫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连山》、《归藏》而后是《易经》。

  当然,《易经》这部“群经之首”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挖掘和探索,但只要我们深入研究,通过《易经》揭示人生的真谛,道出世间的哲理,就能让远古先民在易经的智慧,数千年不变,历久而弥新,使浩瀚宇宙的千变万化尽在当代人的掌握之中……(黄懿陆)

太平天国的杨秀清真的想反洪秀全自己独大吗?

1856年9月,太平天国天京事变爆发,韦昌辉在洪秀全的指使下杀死东王杨秀清及其部下2万余人。杨秀清的被杀,直接决定了太平天国的生死存亡。...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