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狗的演化过程
狗是由狼驯化而来的。早在狩猎采集时代,人们就已驯养狗为狩猎时的助手。因此,狗算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浙江余姚河姆渡等遗址,都发现了狗骨骼,足证其驯养历史之久远。
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狗形鬶,造型生动逼真,使我们得见新石器时代家犬的形态特征。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狗骨,头骨较小,额骨突出,肉裂齿小,下颌骨水平边缘弯曲,与华北狼有很大区别,说明人类驯养狗的历史确实很早。
一、犬类祖先
没有人确切知道人与狼第一次互动发生在什么时候。有科学家认为可能是在5万年之前,因为至少要花这么久的时间野狼才能发展出如今的基因差异。当时人与野狼分布在地球表面的许多地方,演化过程可能发生在好几个不同的地区。
有些学者则认为狼在14000年前,甚至可能在16000年前的亚洲东南部,就已经被人类从野生狼驯化为家畜、即狗,用来玩、打猎、看家护院。目前世界所有种类的犬都起源于约16万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南部驯养的狼。(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科学家彼得·萨弗莱宁确认了犬类的起源地点和时间) 。
二、驯化历程
犬的生物学起源可追溯到几千万年前,犬的驯化史大约在一万五千年前的中石器时代,甚至有科学家从遗传学的角度论证称,可能早在距今10万年前,犬就已被人类驯化。
人类首次破译犬的基因组是在2005年——甚至比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工具追踪犬类最早的家园还要早。早期研究在东亚发现了犬基因的高度多样性,并在许多乡村犬群里发现了其他一些关键性的标记,他们因此指出东亚地区是犬被人类驯养最早的地方。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人员分别从比利时和西伯利亚地区出土的两个距今至少33万年前的狗头骨表明,狗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被人类的驯服。
三、基因密码
在过去 14 万年中,经过不断地驯化,产生了400多种犬。每一种都具有独特的体格、皮毛颜色以及习性。为了发现造成犬的特定性状的基因突变,2009 年 Akey等分析了 10 个品种共 275 头家犬的基因组。此前的研究发现带来产生地特定特性的基因,诸如达克斯犬的短腿。
他们分析了一系列品种的犬,从而确定数个世纪的选择性育种对于整个犬基因组的影响。这组作者扫描了将近 300 头犬的遗传记录,包括小猎犬、博德牧羊犬、杰克罗素 犬、沙皮犬以及标准贵妇犬,并确定了选择性育种如何影响了这些动物的基因组。
作者发现了155 个不同的遗传位置可能在产生纯种犬的特性方面起到了作用,并提出这些信息可能为找到产生特定品种形状的基因提供线索。例如,这组科学家提出不同版本的 HAS2 基因可能为沙皮犬带来了它的独特的褶皱或光滑的外皮。相对于犬外貌特性的研究,生理特性的研究比较少。
2012 年 Chen 等对犬和狼的嗅觉受体基因家族进行分类及测序分析,发现由于驯养导致的生殖隔离,犬和狼中嗅觉受体基因进化的方向不一致,中国乡村犬中嗅觉受体基因序列比较保守。
Lindblad-Toh和Erik Axelsson一起对来自世界各地的12条狼,以及代表14个不同品种的60只狗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小组最终拿出了一个包含36个区域,总共122个基因的名单。其中一半的区域包含脑基因。其中有6个区域,10个基因与脂肪和淀粉消化相关。
具体来说,狗携带了额外拷贝的淀粉酶基因,相比于狼同类,它们现在生成这种蛋白的量要多28倍。此外,狗生成的麦芽糖酶-葡糖淀粉酶要多12倍,这是因为该酶基因发生了数个突变。第三种基因SGLT1突变提高了肠道糖吸收蛋白的功能。表明淀粉消化与狗的进化相关。
狗的雅号和别称如下:
雅称有黄羊,根据古今注上的记载,狗又名“黄羊”。黄耳,述异志记载:陆机有只专送书信的狗呼作“黄耳”,而苏轼的《咏犬》诗中也写到:“何当寄家书,黄耳定乃祖。”义畜,事物绀珠上记载:狗又称作“义畜”,也称作“家兽”。
虎酒,茅亭客话记载:凡是虎在吃食狗后,必有醉意,所以又称狗为虎之酒。豺舅,西阳杂俎上记载:豺见到狗时必跪,宛如跪拜之状,故称狗为豺舅。守门使,清异录上记载:狗擅长看守家门,所以称它为“守门使”,不是守门员就好。
别称有犬、地羊、乌龙、白龙,时珍曰:狗,叩也。吠声有节,如叩物也,或云为物苟且,故谓之狗,韩非云“蝇营狗苟”是矣。卷尾有悬蹄者为犬,犬字象形,故孔子曰:视犬字如画狗,齐人名地羊,俗又讳之以龙,称狗有乌龙、白龙之号。
狗
狗属于食肉目犬科动物。狗分布于世界各地。它们在群居时,也有“等级制度”,可以保持整个群体的稳定,减少因为食物、生存空间和异性的争夺而引起的恶斗和战争。狗具有领地习性,自己占有一定范围,并加以保护,不让其他动物侵入。
犬书,即用狗传递的书信,典出晋代写过著名文艺理论著作《文赋》的陆机。据《晋书·陆机传》和南朝梁任防《述异记》载,陆机原籍华亭,也就是上海松江,当年赴洛阳做官时将“黄耳”犬带在身边。远离故土,不免思乡心切,陆大人对“黄耳”犬说:“久无家信,你能送取吗?”“黄耳”犬听罢摆尾应允,陆大人便把信放人竹筒,拴系在犬的脖颈上,这只聪明的“黄耳”犬便出发了,一路南下,历尽艰辛将信送回老家,又将家信捎回。其间人要走五旬的路程,而“黄耳”犬往返才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唐代诗人李贺《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诗“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元张翥《余伯畴归浙东简郡守王居敬》诗“家信十年黄耳犬,乡心一夜白头乌”,都是用的这个典故。 古代的驿站,除了接待来往的官员,还负责传递文书、信函。到了700多年前的元朝,中国的邮驿通信已经非常发达。那时除“马驿”外,还出现了“狗驿”。狗跑得快,又能认路,不需人骑,只要在它身上缚一个装信的小袋,狗就能很快把信送到固定的地点。据宋代周密《癸辛杂识》记载:高丽以北自每年八月至来年四五月,“海水皆冰”。在这冰天雪地的日子里,商旅往来多有不便,这时“犬橇”可就派上用场了。这“犬橇”其实就是用狗拖动的雪橇。据《元史》记载,当时政府曾在辽阳一带设有“狗驿”共十五处,站户(即提供犬橇的人家)三百,犬“三千只”。每一架“犬橇”都用四只狗来拉动,其速度还是相当可观的。此外,现代军犬也被用来代替骡马拖运枪炮,因为它们身体体积较小,行动敏捷,还会卧倒在地,躲避流弹,所有这些,都是骡马所赶不上的。
博尔特跑不过大部分的狗类,非洲猎狗的速度能到66km/h,而世界上最快的狗能跑将近70km/h,而博尔特100米的最快速度为37578km/h。
但是小型宠物狗一般缺少运动,耐力较差,所以博尔特跑得过小型宠物狗。博尔特创造的百米纪录是9秒58,按照速度来计算,博尔特百米内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37公里。
狗奔跑起来的平均速度:
狗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一边狩猎一边生活,作为擅长跑步的动物被熟知。虽说根据犬种不同跑步的速度会有很大的差异,但大致的速度如下。
小型犬的平均奔跑速度为:20-25公里。
中型犬的平均奔跑速度为:30公里左右。
大型犬的平均奔跑速度为:35-40公里。
这样看来,狗的速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身体的大小而左右。能大致知道根据身体的大小奔跑起来的速度,不过如果想更详细地知道,需要看狗狗的特质和本性。
速度的差异取决于狗的类型:
例如,基本上称为猎犬的犬种都是以其快腿而闻名。由于具有狩猎所需的速度,耐力和力量的狗通常被选为猎犬,因此可以确信它们的跑起来很快。
此外,一些猎犬是由于狩猎目的而繁殖而生的品种。根据犬种的不同,可以说成为猎犬的过程略有不同,但“跑步”或“狩猎”的本能却不例外。
另一方面,因为与猎犬相比,人类所喜爱的“宠物狗”不习惯奔跑,可以说有很多狗基本上跑得很慢。然而,即使是小型犬有的犬种也可以以20公里或更快的速度奔跑,因此可以比人类跑得快。
最快的犬种是法老王猎犬,可以以70公里/小时的速度奔跑。顺便说一句,能够在人类中跑得最快的尤塞恩博尔特每小时约40公里。相比之下,你可以看到法老王猎犬的速度是有多快了。这种法老王猎犬是属于猎犬。
它可以远眺猎物,并可以捕捉猎物。它看起来像一个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犬种,众所周知,法老王猎犬的祖先在埃及壁画中是有出现过的。作为优秀猎犬的它看起来似乎很温柔,并且非常服从于自己的主人。
说说狗的演化过程
本文2023-10-04 12:17:3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6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