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校书文言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3收藏

刘向校书文言文,第1张

1 《说苑》刘向 文言文 翻译

孔子曰:“存亡祸福,皆在已而已,天灾地妖,亦不能杀也。”昔者殷王帝辛之时,爵生乌于城之隅,工人占之曰:“凡小以生巨,国家必祉,王名必倍。”帝辛喜爵之德,不治国家,亢暴无极,外寇乃至,遂亡殷国,此逆天之时,诡福反为祸至。殷王武丁之时,先王道缺,刑法弛,桑谷俱生于朝,工人占之曰:“桑谷者,野物也;野物生于朝,意朝亡乎!”武丁恐骇,侧身修行,思先王之政,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明养老之道;三年之后,远方之君,重译而朝者六国,此迎天时得祸反为福也。敬妖孽者天所以誓天子诸侯也;恶梦者,所以警士大夫也。故妖孽不胜善政,恶梦不胜善行也;至治之极,祸反为福。故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夫福生于隐约,而祸生于得意,齐顷公是也。齐顷公、桓公之子孙也,地广民众,兵强国富,又得霸者之余尊,骄蹇怠傲,未尝肯出会同诸侯,乃兴师伐鲁,反败卫师于新筑,轻小嫚大之行甚。俄而晋鲁往聘,以使者戏,二国怒,归求党与助,得卫及曹,四国相辅期战于鞍,大败齐师,获齐顷公,斩逢丑父,于是戄然大恐,赖逢丑父之欺,奔逃得归。吊死问疾,七年不饮酒,不食肉,外金石丝竹之声,远妇女之色,出会与盟,卑下诸侯,国家内得行义,声问震乎诸侯,所亡之地弗求而自为来,尊宠不武而得之,可谓能诎免变化以致之,故福生于隐约,而祸生于得意,此得失之效也。(《说苑》

孔子说:“人的存亡与祸福,都决定于自身,天灾地祸,不能使人灭绝。”当年殷王帝辛主政之时,一只小雀在城角生了一只乌鸦,懂预测的人占卜后说:“平凡细小孕生巨大,国家必定有福泽,大王的威名将更显著。”帝辛沉迷在小雀带来的吉兆中,荒废政事,不治理国家,残暴到了极点,外敌于是到来,殷国就这样灭亡了,这就是违逆天意,福泽反化作祸患到来。殷王武丁当政之初,先代君王治国的法则被废弃,刑法遭到毁坏,桑树和谷物长在朝堂上,懂预测的人占卜后说:“桑谷,是长在野外的东两,现在长在朝堂,意味着国家要灭亡。”武丁惶恐不安,于是戒慎自身提高品行,思慕先代君主的仁政,使被灭亡的诸侯国重新兴起,承续已断绝的世祀,推举隐居的贤人,申明奉养老人的做法;三年之后,远方的诸侯国君,十分高兴,前来朝拜的有六个诸侯国,这就是顺应天意得祸反变为福。因此,怪异不祥的事情,是上天用来告诫君主和诸侯国君的;恶梦,是上天用来告诫士大夫的。因此,怪异不祥的事物,不能战胜仁政,恶梦胜不了美好的品行;至为用心地治理国家,祸患就会变为福泽。所以太甲说:“天造的灾祸,还可以避开,自己制造的祸患,是不能够逃避的。”

福泽在不得志中产生,祸患在目的已达到之后出现,齐顷公就是这样的。齐顷公是齐桓公的子孙,他当政之初,土地广阔,百姓众多,军队强大,国家富裕,又有桓公称霸时余下的尊崇,骄矜傲慢,从不肯会见诸侯;还发兵攻打鲁国,回来的时候又在新筑打败卫国的军队,既轻侮小国又傲视大国,行为十分嚣张。不久晋国与鲁国前来问候致意,齐国竟拿使者来开玩笑,晋鲁二国发怒,寻求盟友相助,得到卫国与曹国的支持,四个国互相帮助,约定在鞍这地方开战,狠狠地击败齐国的军队,抓获了齐顷公,斩了逢丑父,于是齐顷公非常震恐,依仗逢丑父的欺诈,得以奔逃回国。回来后,齐顷公悼念死者慰问病者,七年不沾一滴酒,不吃肉,置身子琴瑟箫管之外,远离歌姬美女,拜会并与诸侯结盟,屈居诸侯之下,在国内施行仁义,声望远播到各诸侯国,以前失去的土地,未曾索取却自送上门,尊荣的地位不用武力就得到,可以说能够屈曲自勉于是变辱为荣,所以说,福泽在不得志中产生,祸患在目的已达到之后出现,这是成功与失败的功效。

2 文言文刘向《说苑》翻译

孔子说:“人的存亡与祸福,都决定于自身,天灾地祸,不能使人灭绝。”当年殷王帝辛主政之时,一只小雀在城角生了一只乌鸦,懂预测的人占卜后说:“平凡细小孕生巨大,国家必定有福泽,大王的威名将更显著。”帝辛沉迷在小雀带来的吉兆中,荒废政事,不治理国家,残暴到了极点,外敌于是到来,殷国就这样灭亡了,这就是违逆天意,福泽反化作祸患到来。殷王武丁当政之初,先代君王治国的法则被废弃,刑法遭到毁坏,桑树和谷物长在朝堂上,懂预测的人占卜后说:“桑谷,是长在野外的东两,现在长在朝堂,意味着国家要灭亡。”武丁惶恐不安,于是戒慎自身提高品行,思慕先代君主的仁政,使被灭亡的诸侯国重新兴起,承续已断绝的世祀,推举隐居的贤人,申明奉养老人的做法;三年之后,远方的诸侯国君,十分高兴,前来朝拜的有六个诸侯国,这就是顺应天意得祸反变为福。因此,怪异不祥的事情,是上天用来告诫君主和诸侯国君的;恶梦,是上天用来告诫士大夫的。因此,怪异不祥的事物,不能战胜仁政,恶梦胜不了美好的品行;至为用心地治理国家,祸患就会变为福泽。所以太甲说:“天造的灾祸,还可以避开,自己制造的祸患,是不能够逃避的。”

福泽在不得志中产生,祸患在目的已达到之后出现,齐顷公就是这样的。齐顷公是齐桓公的子孙,他当政之初,土地广阔,百姓众多,军队强大,国家富裕,又有桓公称霸时余下的尊崇,骄矜傲慢,从不肯会见诸侯;还发兵攻打鲁国,回来的时候又在新筑打败卫国的军队,既轻侮小国又傲视大国,行为十分嚣张。不久晋国与鲁国前来问候致意,齐国竟拿使者来开玩笑,晋鲁二国发怒,寻求盟友相助,得到卫国与曹国的支持,四个国互相帮助,约定在鞍这地方开战,狠狠地击败齐国的军队,抓获了齐顷公,斩了逢丑父,于是齐顷公非常震恐,依仗逢丑父的欺诈,得以奔逃回国。回来后,齐顷公悼念死者慰问病者,七年不沾一滴酒,不吃肉,置身子琴瑟箫管之外,远离歌姬美女,拜会并与诸侯结盟,屈居诸侯之下,在国内施行仁义,声望远播到各诸侯国,以前失去的土地,未曾索取却自送上门,尊荣的地位不用武力就得到,可以说能够屈曲自勉于是变辱为荣,所以说,福泽在不得志中产生,祸患在目的已达到之后出现,这是成功与失败的功效。

3 文言文翻译 选自刘向《新序》

齐宣王盖大屋子(意译为大宫殿),大得足以覆盖数百亩地。

堂上有三百间屋子。凭借偌大的齐国,盖了三年却未能盖成,群臣中没有敢进谏的人。

香居问齐宣王说:“晋王放弃先王的礼乐,去做*乐,臣斗胆问荆国是有君主的么?”宣王说:“是没有皇帝的”“臣斗胆问荆国是有臣子的么?”宣王说:“是没有臣子的”香居说:“现在君王盖大宫殿,三年没能盖成,而群臣中没有敢进谏的人。敢问大王是有臣子的么?”宣王说:“是无臣子的。”

香居说:“臣请求回避。”小步快走着往外走。

宣王说:“香先生留步,为什么这么晚才向寡人进谏?”于是诏来尚书说:“记下,寡人不遵从先王教诲,盖大宫殿,香子让寡人停止了这种做法。”。

4 求《战国策》刘向书录的译文

请各位高手给翻译下面这段文字

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因而矣。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传相方向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亲,夫妇离散,莫保其命,闵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 ,竟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当此之时,虽有道德,不得施谋;有设之强,负阻而恃固;连与交质,重约结誓,以守其国。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是以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代、厉之属,生从横短长之说,左右倾侧。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然当此之时,秦国最雄,诸侯方弱,苏秦结之,时六国为一,以傧背秦。秦人恐惧,不敢窥兵于关中,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然秦国势便形利,权谋之士,咸先驰之。苏秦初欲横,秦弗用,故东合从。及苏秦死后,张仪连横,诸侯听之,西向事秦。是故始皇因四塞之固,据崤、函之阻,跨陇、蜀之饶,听众人之策,乘六世之烈,以蚕食六国,兼诸侯,并有天下。杖于谋诈之弊,终无信笃之诚,无道德之教、仁义之化,以缀天下之心。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上小尧、舜,下邈三王。二世愈甚,惠不下施,情不上达;君臣相疑,骨肉相疏;化道浅薄,纲纪坏败;民不见义,而悬于不宁。抚天下十四岁,天下大溃,诈伪之弊也。其比王德,岂不远哉?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夫使天下有所耻,故化可致也。苟以诈伪偷活取容,自上为之,何以率下?秦之败也,不亦宜乎!

5 刘向,师旷劝子文言文

典故:师旷劝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译文:

晋国的平公(皇上)向师旷问道:“我今年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师旷说:“为什么不在晚上点燃火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愚昧的臣子怎么敢戏弄他的君王啊!我听说:‘年少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年青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年老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蜡烛照明的光亮。’点燃蜡烛照明,和在黑暗中摸索哪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

注释:

1师旷:字子野,春秋晋国人,著名乐师,目盲。

2于:向。

3欲:想。

4暮:晚,迟。

5炳烛:点燃火把、火炬。先秦时期有无蜡烛,尚有争论,但本文中应理解为照明工具,当时称烛,即是火炬。

6安:怎么。

7戏:戏弄。

8盲臣:我,师旷双目失明所以故称盲臣。

9何不:为什么不。何,为什么。

10炳烛之明:像点燃火烛的光亮。

⒒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12哉:象声词

13好:善于

14善:好

15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之君

6 苏秦刺股 文言文翻译

苏秦是洛阳人,学习合纵与连横的策略,劝说秦王,给秦王的信有十封以上但都没有被采纳,资金缺乏,穷困潦倒地回家了。到了家,他的妻子不为他织布,他的嫂子不为他做饭,他的父母亲也不把他当作儿子。

苏秦于是叹气说:“这些都是我苏秦的错啊!”于是就发愤读书。他说:“哪有劝说国君而不成功的人呢?”读书快要打瞌睡的时候,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了脚。最后终于联合了齐、楚、燕、赵、魏和韩国反抗秦国,佩戴了六国的相印。

原文:

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愤读书,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据《战国策》改写)

扩展资料:

苏秦刺股出自《战国策》,创作背景:

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

因此,《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因其书所记录的多是东周后期时诸国混战,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把这本书名为《战国策》,而该时期亦因此被史家称为战国时代。

苏秦刺股的启示:

如果想要把事情做成功,就要下定决心,目标明确。要肯吃苦,肯努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亲戚的表现反映出,人心向背,在苏秦落魄时,并没有给予他帮助,世态炎凉,但这同时也是苏秦下定决心发奋读书的原因之一!

文言知识

释“股”。“股”不是指 ,而是指大腿。上文“引锥自刺其股”,意为“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又,《狼》:“屠自后断其股”,意为“屠夫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又,“流矢贯其股”,意为“乱箭穿透了他的大腿”。

战国末年,出现了研究“纵横之术”的纵横家。所谓“纵”,指“合纵”,它的代表者为苏秦。他主张把东方六国——齐、楚、燕、赵、魏、韩联合起来,抗击秦国。

所谓“横”,指“连横”,它的代表者为张仪,他主张以秦国为中心,运用远交近攻的策略联合东方的某些国家,攻击另外一些国家,采用“各个击破”的策略。最终“合纵”失败,秦国通过连横的方式,击败了六国,统一中国。

西汉经学家刘向、刘歆父子介绍 五刘向(公元前 77 年一公元前 6 年 ) ,字子政本名更生,西 汉时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 文学家。刘歆(约公元前 53 年一公元 23 年) ,字子骏,后改名 为秀,改字为颖叔。刘歆是刘向的儿子,他是西汉时期的古文经 学家、目录学家、天文学家。刘向父子都在西汉 中为官,并 且也都曾得到过皇帝们的器重。但他们的仕途之路并非一帆风 顺,时有贬抑,刘歆还因参与谋杀王莽事件而事败自杀。他们父 子二人最卓著的贡献则是在目录学史上的成就。刘向写成了我国 第一部解题式目录书《别录》 ,刘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图书分类, 完成目录学著作《七略》 ,对我国图书目录学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刘向是西汉皇族楚元王刘交的 4 世孙。从楚元王刘 交到刘向的父亲刘德,均喜爱读书,有学识。刘向自小 就在这样一个显贵之家、书香门第成长起来,受到了良 好的教育。 20 岁的时候他担任谏大夫的职务。在位的汉 宣帝,广泛招揽有名气的儒学者和有异常才能的人到身 边听候差用。刘向因为熟知儒家学说,精通辞章的写 作,得以同王褒、张子侨等人一起进见皇帝以应策问, 献上赋颂数十篇,深得汉宣帝的赏识。

汉宣帝特别迷信神仙方术。刘向为了投其所好,便 把家中有关这方面内容的两本书呈献给汉宣帝。这两本 书就是《枕中鸿宝》 、 《苑秘书》 ,是刘向父亲刘德在受 命审理淮南王刘安谋反案时得到的。刘向把书献上,并 说按照书所记的方法,可以炼出黄金来。汉宣帝听了十 分高兴,立即令人依照书中的方法炼金。结果,不但金 子没有炼出来,反而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财力。汉 宣帝闻讯后龙颜大怒,把刘向打入死牢,听候处斩。 刘向邀功不成,反而引来杀身之祸。刘向的父亲刘 德和他哥哥阳城侯刘安民为刘向的事奔走,并上书愿意 将封邑的一半献出来替刘向赎罪。汉宣帝考虑到刘向的 人才学识十分难得,便赦免了他。 刘向崇信神仙方术,是受当时的社会风气影响造成 的。刘向经过这次劫难之后,便把精力转向对儒家经典 的研究。但汉元帝继位之后,刘向又因用阴阳灾异来推论时政的得失,再次身陷狱中,免官多年。由此可见, 刘向受当时社会上神仙方术的影响之深。但刘向为官尽 忠尽职,敢于批驳不良行为。他曾因弹劾宦官专权误国 而遭免官。在汉成帝时,曾多次上书指正时弊,提出许 多有利于统治的建议,深得成帝的赞赏。但由于外戚把 持朝政,所以刘向并没有因此得到提升,政治上影响甚 微。

于是,刘向就埋头学问,专心著述。 影响深远的成就 汉宣帝喜欢 《 梁》派的 经学(对 春秋》一书, 由于师传不同,解释不同,被分为三派,即: 《左氏春 秋》 、 《公羊春秋》和《 榖梁春秋》 ,被称为“春秋三 传” 。并由此派生出今、古文之争) ,他因此选人跟从博 士江公孙学习《榖梁》 ,刘向也被选人其中。这样,刘 向得以系统地学习《榖梁》派经学,为自己成为精通古 文经学的大师铺平了道路。后来,刘向作为《榖梁》派 代表之一,参加与另一经学派《公羊》派在石渠阁的辩 论,榖梁》派在辩论场上大获全胜。刘向亦因此得到 重用,但好景不长,不久就免官闲居。刘向利用闲居家 中的时间,大量地阅读书籍,专心著述。这样,刘向虽 然在政治上时遭贬抑,但他得以潜心进行学术活动,所 以刘向一生著述丰富。无论在经学方面,还是在文学方 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成为西汉时期的经学家和文 学家。但他最突出的贡献,还是带领儿子刘歆总校国家 图书,编制图书目录方面取得的成就。 刘歆自小就天资聪颖,领悟能力很高。他不仅精通 《诗》 、 《书》 ,还写得一手好文章。汉成帝召他为黄门 郎。诏与父亲刘向对西汉 所藏图书进行校对、整理。

刘向整理图书的方法,首先是广泛地搜集不同版本 的书,积累丰富的资料,将所能收集到的资料均拿来校 对、整理。其次是利用所搜集来的资料,把同一本书的 不同的版本,拿来相互比较,确定最为接近原文和正确 的文句。最后把确定下来的图书认真誊清,作为定本。 刘向这种整理古籍的方法,多为后世采用,开创了我国 校雠学的先声。 刘向对整理好的图书,进行编制目录工作。他对每 书都写有叙录。叙录主要是介绍该书的篇目、内容以及校定的过程。刘向为图书所写的叙录,为后世对图书的 评价树立了典范,影响很大。最后的工作,就是按图书 的内容进行分类,然后编制目录。刘向生前已经大部分 完成了此项工作。在他死后,他的儿子刘歆用了二三年 完工作,写成时间完成了他的《七略》一书。 《七略》 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目录。而刘向生前所写的《别录》则 是我国目录学之祖。 《七略》是刘向父子集两代人的心 血完成的。 七略》不仅是一本记载书目的重要工具书, 同时,对我国目录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编 制书目多遵循《七略》的体系。 刘歆的结局 刘歆与父亲一道,总校国家图书,并进行编目,这 不仅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刘 歆在此期间,涉猎广泛,遍读群书。他对古文经学甚为 偏爱,曾建议为《左传》 、 《毛诗》 、 《周礼》 、 《古文尚 书》等古文经设立学官,但遭到今文经博士们的反对。 于是他就写文章责备太常博士,引起了群儒的反感,加 之他又得罪了当时的执政大臣,便被调出京师刘歆简介,到地方 上出任太守。直到王莽执掌朝政大权时,开始设立古文 经学博士,刘歆才得以回到京师任职。 由于王莽喜好古文经学,而刘歆恰好擅长古文经学, 因此受到王莽的器重。王莽篡位做了皇帝之后,任命刘歆 为他的国师,并进封为嘉新公。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刘 歆,虽然得到王莽的提拔和重用,但王莽的篡位行为在他 看来是大逆不道的,在感情上无法接受。因此在公元 23 年,他参与谋杀王莽的计划,事情败露,自杀身亡。 刘歆尽管在政治上最终是失败的,但他在文化上的 成绩却很卓著。他不仅是西汉的古文经学家、目录学 家刘歆简介,同时他在天文、律历方面也卓有贡献,著有天文学 著作《三统历谱》流传于世。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战国策》一书,记载了战国时代各国的历史事实和故事传说,有史料价值,也有文学价值。至西汉末年,书中篇简有零乱缺失情况,刘向遂加以整理,定为三十三篇。尔后,历代传抄传刻,又多有讹误。虽然经过学者多次校注、辑补或改编,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何建章教授研究此书多年,曾参考有关书籍一百多种,以他渊博的历史知识和深厚的训诂学修养,前结前人的整理成果,写成《战国策注释》,提出了自己大量的心得体会。

刘向校书文言文

1 《说苑》刘向 文言文 翻译 孔子曰:“存亡祸福,皆在已而已,天灾地妖,亦不能杀也。”昔者殷王帝辛之时,爵生乌于城之隅,工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