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的叶茎怎么吃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2收藏

板蓝根的叶茎怎么吃,第1张

摘要:板蓝根是一味中药,因为具有良好的疗效,所以几乎家家都会常备板蓝根颗粒。不过板蓝根可不是只有制成品,又新鲜的板蓝根还有板蓝根根茎。那么,这些板蓝根怎么吃效果最好呢?其实,板蓝根有很多吃法。新鲜的板蓝根叶子可以伴着吃,板蓝根根茎可以研磨之后泡茶喝。当然,你也可以用来做板蓝根药膳。下面就一起来看下板蓝根的吃法介绍吧。板蓝根的叶子新鲜板蓝根的叶子的作用

板蓝根的叶子就是平常所用到的大青叶,主要作用就是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增强免疫、抗菌、抗病毒。用于热病高热烦渴;神昏;斑疹;吐血;衄血;黄疸;泻痢;丹毒;喉痹;口疮;痄腮。

新鲜板蓝根的叶子怎么吃

凉拌板蓝根叶子

材料:板蓝根叶子,洋葱一个切丝、红心萝卜半个切丝、薄荷叶。

调料:盐、糖(少许)、鸡精粉、白醋、1至2滴香油、蒜泥适量。

做法:

1、板蓝根叶子、将洋葱一个切丝、红心萝卜半个切丝、薄荷叶。

2、将所有材料放入冰箱里冰镇8至10分钟。

3、将材料加入以上调味料拌匀即可。

蒜蓉板蓝根

材料:板蓝根叶子,几瓣大蒜,盐少许。

做法:

1、把板蓝根的蔫掉和过于老的叶子去掉,把完整的嫩叶放在洗菜盆里,撒上清洗盐(小苏打+食盐)泡制几分钟去除农药。

2、叶子清洗后滤干水分备用,切好蒜蓉。

3、热锅,刷一层橄榄油,放入蒜蓉炒香后加一点水防止粘锅。

4、蒜蓉炒香后放入板蓝根,翻炒至熟即可出锅。

板蓝根茶

材料:板蓝根叶子,开水。

做法:‘

1、将板蓝根叶子洗净,用开水冲烫一遍,捞起控水。

2、再往叶子中加入开水泡几分钟即可。

板蓝根的根茎

板蓝根的根有什么功效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主治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板蓝根怎么吃

1、板蓝根治痘疹出不快

板蓝根50克,甘草15克(锉,炒)。上同为细末,每服25克或5克,取雄鸡冠血三两点,同温酒少许,食后,同调下。

2、板蓝根治红眼病

板蓝根30克、蒲公英9克、生甘草6克,加水煎服,可以预防红眼病。蒲公英9克、野菊花6克、板蓝根9克、黄连3克,煎水,熏洗,每日3~4次,对治疗暴发性红眼病效果极佳。

3、板蓝根治流行性感冒

板蓝根50克,羌活25克。煎汤,一日二次分服,连服二至三日。

4、板蓝根治流脑

板蓝根、大青叶煎剂,对脑膜炎双球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用大青叶、板蓝根各25克、甘草15克,煎水饮,连服3~5日,对流脑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5、板蓝根治腮腺炎

板蓝根30克,煎水服用,连服5天,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腮腺炎发热肿痛时可用板蓝根30克、野菊花15克、银花10克,煎水饮,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板蓝根30克、贯众1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天。

板蓝根食疗偏方

板蓝根汤

材料:板蓝根叶子、根,油,盐,味精。

做法:

1、在板蓝根苗长到15-20cm的时候,可以将板蓝根连叶带根洗净。

2、煮开水放入板蓝根的叶子和根,像煮白菜一样。

3、几分钟后放点油、盐、味精就可以了,稍有苦味。

板蓝根茶

材料:板蓝根20克。

做法:

1、使用工具将板蓝根研为粗末。

2、将研制好的粗末放入茶碗,用沸水冲泡即可。

板蓝根炖猪腱

材料:板蓝根8克、猪腱60克、姜1片、蜜枣半粒。

做法:

1、清洗猪腱,切成大片。

2、用水冲洗一下板蓝根片,然后把所有材料放入炖盅内。

3、猛火炖3小时,保温至饮用时再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板蓝根禁忌

1、忌烟酒、辛辣、鱼腥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板蓝根凉茶>>

板蓝根泡面>>

板蓝根选购存储

板蓝根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1cm表面淡灰**或淡棕**,有纵皱纹及支根痕,皮孔横长。根头略膨大,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气微,味微甜后苦涩。板蓝根以平直、坚实、粉性大、粗壮者为佳。根细小、软不宜选购。存放阴凉干燥处,防霉。

摘要:大青叶即大青叶片,是一味中药。大青叶的功效有很多,具有治疗热毒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疮痈肿毒等症的作用。一般来说,大青叶没有什么禁忌,不过脾胃虚寒者忌服。当大青叶制成复方大青叶片时则有较多的禁忌事项,如乙醇中毒、胃溃疡,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肝病患者禁用,抑郁症患者不宜使用,严重肺功能不全、哮喘史者禁用。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大青叶的功效作用和使用禁忌方面的知识吧。大青叶片的功效与作用

1、治疗感冒发热、腮腺炎以及流脑等疾病

若是身体患有了上述所说的疾病,那么建议使用大青叶来治疗疾病。将五钱左右的大青叶和海金沙根一起和清水煎煮,每天服用两剂就可以了,不要贪多身体很快就可以恢复健康。

2、治疗温毒发斑

若是身体由于体内热毒严重并且没有顺利的排出体外,特别是发汗的情况很不好,那就容易出现温毒发斑的情况了。若是出现那了这种疾病应该将大青叶、甘草、阿胶、豆豉一起用清水煎,最后过滤服用。每天坚持科学使用,大约一周的时间久可以令身体清热解毒疾病快速远离疾病了。

3、防治流脑以及乙脑

乙脑以及流脑容易出现在婴幼儿的身体上。这个时候就应该发挥出大青叶泡水喝的功效了,建议将大青叶和黄豆按照1比2的比例准备,然后用水煎煮服用,连续服用一周的时间就可以恢复了。

4、治疗热病不解以及痢疾

将四两的大青叶和甘草、赤石脂、阿胶等中药材一起准备,然后一斗的清水煎煮药液,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具有治疗热病不解的作用,也被大家称之为大青汤。

5、治疗无黄疽型肝炎

若是身体患有了这种疾病,建议将大青叶和丹参以及几枚红枣一起煎煮,然后服用药液。这种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在我国的山东被广泛的使用,效果还很不错。

6、治疗红色或者是紫色是的麻疹

若是身体患有了麻疹,并且患病部位的颜色是呈现**或者是紫色,建议将大青叶泡水服用或者是熏洗患处,对于麻疹都有着非常不错的疗效。建议将大青、知母、石膏、地骨皮、淡竹叶、生地、元参等中药材一起煎煮服用,对于多种麻疹都有非常不错的疗效。

7、治疗风疹

若身体出现了风疹这种疾病,建议将新鲜的大青叶捣烂之后涂抹在患处,能够有效的清除恶血。使用大青叶不仅能够治疗风疹,对于丹毒也有很不错的疗效。

8、治疗热头痛

将三两的大青叶和栀子、犀角等准备好,然后切片一起放入锅中煎煮,每天三次服用。这种疗法不仅效果好对于身体没有副作用,身体也不需要注意一些特别的禁忌。

9、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糜烂以及面红发热的情况

服用这种中药材之后能有效的治疗一些咽喉肿痛以及口舌糜烂的情况。建议将大青以及升麻、地黄一起研磨成粉末,然后过滤,用开水送服,能够有效的治疗疾病。

10、治疗小儿赤痢

将新鲜的大青叶捣烂之后过滤出汁水,然后给小孩服用,身体能够快速恢复健康。

11、治疗疟疾

将新鲜的大青叶捣烂之后获得汁水,在和白酒一起冲服。大青叶泡水喝的功效并不少,对于身体的保健效果也很好,科学的使用对于多种疾病有着很不错的疗效,特别是具有治疗疟疾的很好功效。

12、治疗肺炎高热喘咳患者服用

将新鲜的大青叶捣烂之后服用,也可以加入适量的蜂蜜进行调和。除此之外,也可以将新鲜的大青叶和蜂蜜调和之后炖煮服用,每天两次,能够令体质越来越好。

复方大青叶片的禁忌

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对异戊巴比妥、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过敏者禁用。

2、乙醇中毒、胃溃疡,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肝病患者禁用。

3、严重肺功能不全、哮喘史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4、血卟啉病史、贫血者禁用,血糖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禁用。

5、抑郁症患者不宜使用。

白头翁味苦,性寒;归胃、大肠经;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效; 主治热毒痢疾,鼻衄,血痔,带下,阴痒,痈疮,瘰疬 (1)白头翁为治阿米巴痢疾的要药,单用较大剂量,即有效果。常用成方白头翁汤,即以本品为主药,配合黄连、黄柏、秦皮而成,既可用治阿米巴痢疾,也可用治菌痢。 (2)毛艮科白头翁的茎叶与根作用不同,具有强心作用,有一定毒性,使用时必须注意。 仙鹤草是蔷薇科草本植物龙牙草 的地上部份。 性味与归经:苦、平。归肝、肺、脾经。 功效:止血,补虚 贯众 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 的带叶柄基部的干燥根茎。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山区,习称“东北贯众”或“绵马贯众”。秋季采挖,洗净,除去叶柄及须根,晒干。 切片生用或炒炭用。 药性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脾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应用 1.风热感冒,温毒发斑。本品苦寒,既能清气分之实热,又能解血分之热毒,凡温热毒邪所致之证皆可用之,常与黄连、甘草等同用,如贯众散(《普济方》)。单用本品或配桑叶、金银花等可防治风热感冒;若与板蓝根、大青叶、紫草等药配伍,又可用于痄腮、温毒发斑、发疹等病证。 2.血热出血。本品味苦微寒,主入肝经,有凉血止血之功,主治血热所致之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等证,尤善治崩漏下血。如《本草图经》治衄血,可单味药研未调服;若与黄连为伍,研末糯米饮调服,可治吐血,如贯众散(《圣济总录》);治便血可配伍侧柏叶;治崩漏下血可与五灵脂同用。 3.虫疾。本品有杀虫之功。用于驱杀绦虫、钩虫、蛲虫、蛔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可与驱虫药配伍使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治疗烧烫伤及妇人带下等病证。 用法用量煎服,45~9g。杀虫及清热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服用本品时忌油腻。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 地榆 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长叶地榆S officinalis Lvarlongifolia(Bert) Yu et Li的根。前者产于我国南北各地,后者习称“绵地榆”,主要产于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等地。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药性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应用 1.血热出血证。本品味苦寒入血分,长于泄热而凉血止血;味兼酸涩,又能收敛止血,可用治多种血热出血之证。又因其性下降,故尤宜于下焦之下血。用治便血因于热甚者,常配伍生地黄、白芍、黄芩、槐花等,如约营煎(《景岳全书》);用治痔疮出血,血色鲜红者,常与槐角、防风、黄芩、枳壳等配伍,如槐角丸(《和剂局方》);用治血热甚,崩漏量多色红,兼见口燥唇焦者,可与生地黄、黄芩、牡丹皮等同用,如治崩极验方(《女科要旨》)。本品苦寒兼酸涩,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涩肠而止痢,对于血痢不止者亦有良效,常与甘草同用,如地榆汤(《圣济总录》)。 2.烫伤、湿疹、疮疡痈肿。本品苦寒能泻火解毒,味酸涩能敛疮,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可单味研末麻油调敷,或配大黄粉,或配黄连、冰片研末调敷;用治湿疹及皮肤溃烂,可以本品浓煎外洗,或用纱布浸药外敷,亦可配煅石膏、枯矾研末外掺患处;本品清热凉血,又能解毒消肿,用治疮疡痈肿,无论成脓与否均可运用。若初起未成脓者,可单用地榆煎汁浸洗,或湿敷患处;若已成脓者,可用单味鲜地榆叶,或配伍其他清热解毒药,捣烂外敷局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解毒敛疮多生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酸涩,凡虚寒性便血、下痢、崩漏及出血有瘀者慎用。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鞣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妇人乳痓痛,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疮。” 2.《本草纲目》:“地榆,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止血,取上截切片炒用,其梢能行血,不可不知。杨士瀛云:诸疮痈者加地榆,痒者加黄芩。” 3.《本草正》:“味苦微涩,性寒而降,既消且涩,故能止吐血、衄血,清火明目,治肠风血痢及女人崩漏下血,月经不止,带浊痔漏,产后阴气散失,亦敛盗汗,疗热痞,除恶肉,止疮毒疼痛。凡血热者当用,虚寒者不相宜也。作膏可贴金疮,捣汁可涂虎、犬、蛇、虫伤毒,饮之亦可。”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地榆根部含有地榆苷Ⅰ、Ⅱ、A、B、E等及酚酸类性化合物,尚含少量维生素A。止血主要成分为鞣质。 2.药理作用:地榆煎剂可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生地榆止血作用明显优于地榆炭;实验表明,地榆制剂对烧伤、烫伤及伤口的愈合有明显的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减轻组织水肿,且药物在创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收敛作用,可减少皮肤擦伤,防止感染,有利于防止烧、烫伤早期休克和减少死亡发生率。体外实验表明,地榆水煎剂对伤寒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及钩端螺旋体等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痢疾杆菌作用较强。 3.临床研究:用地榆30g,醋适量。以醋煎地榆,放置一夜,次晨温服之,每日1剂。治疗崩漏43例,总有效率为95%(山东中医杂志,1991,3:53);用地榆、艾叶各10~30g,大黄6g(后下),煎服,每日1剂,3~7天为1疗程。治疗菌痢80例,总有效率为963%(湖北中医杂志,1994,4:32);另据报道,本品还可用治伤寒、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肛裂、烫伤等田七又名「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多年生草本,药用其地下茎。它原系山野自生,很早以前就被发现和采用,后转为人工栽培。因为这种植物一般每株有三条叶柄,每条叶柄上往往有七张叶子,故通称「三七」。据清代《归顺州志》说,「三七……以田州产者为最良」,清代《百色厅志》卷三也说,因三七实出自田州,故「俗名为田七」。 田七是一种名贵药村,是具有独特功能的人参属中的优异品种。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述,田七「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有「金不换」之称。清代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贵》称:「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人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本草纲目》中还说,田七「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料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并说,「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咬虫伤」痢」,「大肠下血,妇女血崩,产后出血,产后血多,男妇赤眼,无名痈肿,虎咬虫伤」等。 据药物分析,田七主要含六种皂甙和谷甾醇、胡萝卜甙、黄酮类化合物。皂甙是人参的主要成分,对增强体力,改善心肌氧代谢,提高动物缺氧的耐受力很有作用。古药书说田七「功同人参」确非虚妄之词。谷甾醇和胡萝卜甙能降血脂,而黄酮类化合物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增加血管弹性的有效成分,因而常食田七,不仅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疗效,而且对冠心病、心绞痛有预防功能。无病的人服用后可起预防冠心病和滋补强壮作用。 田七要根据使用目的来决定用法。服法不同,功效迥异。一般说,生田七能使血管收缩,是治跌打刀伤的特效药,确可达到药到血止的效果。把田七粉,用酒调成糊状,敷於疮疽上,可起到散血消肿作用。内服田七要根据病情作不同的服法:散血、止血、止痛应服生田七;补血、补身则服熟田七。

目录 1 拼音 2 出处 3 拼音名 4 大青的别名 5 来源 6 原形态 7 生境分布 8 性状 9 化学成份 10 大青的药理作用 11 毒性 12 炮制 13 性味 14 归经 15 功能主治 16 大青的用法用量 17 注意 18 附方 19 各家论述 20 大青的临床应用 21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大青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大青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大青 大青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dà qīng

2 出处

大青始载于《别录》,《新修本草》、《本草图经》等古代本草均有记载。在形态描述方面,仍推《纲目》与《植物名实图考》的记述较为详细。《纲目》云:"大青,处处有之。高二三尺,茎圆,叶长三四寸,面青背紫,对节而生。八月开小花,红色成簇,结青实,大如椒颗,九月色赤。"《植物名实图考》云:"今江西、湖南山坡多有之。叶长四五寸,开五瓣圆紫花,结实生青熟黑,唯实成时,花瓣尚在,宛似托盘…&helli

3 拼音名

Dà Qīnɡ

4 大青的别名

大青叶、臭大青

5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大青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redendrum cwtophyllum Turcz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6 原形态

大青,灌木或小乔木,高110m。幼枝黄褐色,被短柔毛,髓坚实,白色。单叶对生;叶柄长158cm;叶片纸质,长圆状披针形、长圆形、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620cm,宽39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全缘,两面无毛或沿叶脉疏生短柔毛,背面常有腺点;侧脉610对。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长1016cm,宽2025cm,具线形苞片,长37mm;花萼杯状,先端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粉红色,外面被黄褐色短绒毛和不明显的腺点;花冠白色,花冠管细长,长约1cm,先端5裂,裂片卵形,长约5mm;雄蕊4,与花柱同伸出花冠外。果实球形或倒卵形,直径510mm,绿色,成熟时蓝紫色,宿萼红色;花、果期6月至翌年2月。

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m以下的平原,路旁。丘陵。山地林下或溪谷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及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8 性状

性状鉴别:叶微皱折,有的将叶及幼枝切成小段。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细长卵圆形,长520cm,宽39cm;全缘,先端渐尖,基部钝圆,上面棕**、棕黄绿色至暗棕红色,下面色较浅;叶柄长158cm;纸质而脆。气微臭,味稍苦而涩。 以叶大、无柄者为佳。

9 化学成份

叶含大青甙(cvrtophyllin),蜂花醇(melissylalcohol),正二十五烷(npentacosane),γ谷甾醇(γsitosterol),异戊二烯聚合体(isoprene pelymer),半乳糖醇(galactitol),豆甾醇(stimasterol),鞣质及黄酮。 茎含大青酮(cyrtophyllone)A、B、石蚕文森酮(teuvincenone)F,柳杉酚(sugid),无羁萜(friedelin),赪桐二醇烯酮(clerodolone),赪酮甾醇(clerosterol),5, 22 25豆甾三烯3β醇(stigina5, 22, 25trien3βol)。

10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大青叶煎剂在试管内对多种痢疾杆菌均有杀菌作用;试验还表明,不论对呋喃西林、磺胺噻唑、小檗堿敏感或耐药之痢疾杆菌,对大青叶均很敏感。对脑膜炎球菌亦有杀灭作用。对钧端螺旋体波蒙那群、黄疸出血群沃尔登型、六日热型也有杀灭作用。 大青叶临床用于多种病毒感染,但实验室内的抗病毒试验至今未见报告。

2利尿和抗炎作用:大青甙是大青叶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明显的利尿和抗炎作用,大鼠灌胃给药400mg/kg后3小时内排尿量为43±04ml/100g体重;此剂量灌胃对大鼠鸡蛋清性及右旋糖酐性"关节炎"均能减小肿胀程度,作用与对照组保泰松相当。

11 毒性

大青甙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8g/kg;腹腔注射5g/kg。

12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丝,干燥。 饮片性状:为不规则丝状。多皱缩卷曲或破碎。上表面棕**、棕黄绿色至暗棕红色,下表面色较浅。纸质而脆。气微臭,味稍苦而涩。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13 性味

苦;寒

14 归经

胃;心经

15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外感热病热盛烦渴;咽喉肿痛;口疮;黄疸;热毒痢;急性肠炎;痈疽肿毒;衄血;血淋;外伤出血

16 大青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17 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服。

1《医略六书·药性总义》:"无实热者忌。"2《本草从新》:"非心胃热毒勿用。"3《得配本草》:"脾胃虚寒者禁用。"

18 附方

本品叶片较大,《纲目》云:“其茎叶皆深青”,故名大青,诸“青”之名义同此。又因其植株有异臭味,故以诸“屎”或“臭”名之。

19 各家论述

论大青性寒,善解心胃热毒。

1.李时珍:"大青气寒,味微苦咸,能解心胃热毒,不特治伤寒也。朱肱《活人书》治伤寒发赤斑烦痛,有犀角大青汤、大青四物汤,故李象先《指掌赋》云:阳毒则狂斑烦乱,以大青、升麻可回困笃。"(《纲目》)2.缪希雍:"大青禀至阴之气,故味苦、气大寒、无毒。甄权云:大青,臣,味甘,能去大热,治温疫寒热。盖大寒兼苦,其能解散邪热明矣。经曰:大热之气,寒以取之。此之谓也。时行热毒,头痛,大热,口疮,为胃家实热之证,此药乃对病之良药也。"(《本草经疏》)

20 大青的临床应用

《得配本草》:"配好酒治肚皮青黑;佐犀角。栀子,治阳毒发斑。"

21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大青的方剂 泻脾大青汤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方名:泻脾大青汤别名:大青汤组成:大青2两,升麻2两,大黄(锉,炒)2两,生干

犀角大青汤

大青叶玄参甘草升麻黄连黄芩黄柏黑山栀各45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化斑。治伤寒,斑出巳盛,心烦大

大青汤

主治小儿麻疹,毒邪内陷,疹点一出即没者。加减:若大便闭,口干腹胀,身热烦躁者,加大黄(酒炒)。《肘

雪梅丹

uěméidān《医碥》卷七:方名:雪梅丹组成:大青梅、明矾。功效:出涎清痰。主治:咽喉诸肿。用法用

仙露梅

方》卷三:组成:大青梅子3斤,青盐4两,食盐2两,活蜗牛40个(杵烂)。主治:咽喉大症垂危者。用法用

更多用到中药大青的方剂

用到中药大青的中成药 内消瘰疠片

翘50g熟大黄50g玄明粉50g哈壳(煅)50g大青盐50g枳壳50g桔梗50g薄荷脑025g地黄

阑尾消炎片

090处方:金银花100g大青叶100g败酱草100g蒲公英100g大血藤100g川楝子20g大黄

抗腮灵糖浆

石膏、甘草、柴胡加水煎煮二次,合并水煎液,滤过。大黄、牛蒡子、枳壳用60%乙醇渗漉提取。将上述水煎

阑尾消炎丸

处方:金银花50g大青叶50g败酱草50g蒲公英50g鸡血藤50g川楝子10g大黄15g木香15g

新复方大青叶片

方大青叶提取物:取大青叶60kg,羌活15kg,拳参15Kg,金银花30kg,大黄15kg,加水煎

更多用到中药大青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大青 《伤寒附翼》:[卷上]太阳方总论

以治表实,而外邪自解,不必治里虚,而下利自瘳,与大青龙治表里俱实者异矣。要知葛根秉性轻清,赋体浓重,

《伤寒论辑义》:[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麻黄八证。头痛发热恶风。同桂枝症。无汗身疼。同大青龙症。本症。重在发热身疼。无汗而喘。本条不冠伤寒

《证治准绳·伤寒》:[卷六]发斑

生剧者黑十死一生皆用白虎加人参汤一名化斑汤及阿胶大青汤又索氏新书云阳毒病患出斑皆如灸迹指面大青黑并不

《伤寒证治准绳》:[卷六]发斑

生剧者黑十死一生皆用白虎加人参汤一名化斑汤及阿胶大青汤又索氏新书云阳毒病患出斑皆如灸迹指面大青黑并不

《普济方》:[卷一百三十三伤寒门]伤寒发斑(附论)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疾病科属 5 风赤疮痍的症状 6 风赤疮痍的病因病机 7 风赤疮痍的诊断 8 需要与风赤疮痍相鉴别的疾病 9 风赤疮痍的治疗 91 辨证治疗 911 脾肺风热 9111 症状 9112 证候分析 9113 治法 9114 方药治疗 912 风热湿毒壅盛 9121 症状 9122 证候分析 9123 治法 9124 方药治疗 913 风火上攻 9131 症状 9132 证候分析 9133 治法 9134 方药治疗 91341 主方 91342 中成药 914 气阴两虚 915 血虚风燥 92 外治法 93 饮食疗法 10 预防调护 11 预后 12 文献摘要 13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风赤疮痍的方剂 2 治疗风赤疮痍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风赤疮痍 1 拼音

fēng chì chuāng yí

2 英文参考

vesiculated dermatitis of eyeli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windred sor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blepharitis ulcerosa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vesiculated dermatitis of the eyelid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风赤疮痍(windred sore)为病证名[1]。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风赤疮疾(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是指以眼睑皮肤红肿灼痛,起水疱或丘疹,溃后糜烂胶黏,结痂脱落并遗留瘢痕为主要表现的眼病[2]。《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由脾脏风热蕴结,两睑似朱涂而生疮,黑睛端然无染,不治便生翳膜。”

一般认为风赤疮痍与西医的眼睑皮肤炎、眼睑湿疹等相似。此外,也有人认为其与眼部带状疱疹相似。

西医学之眼睑带状疱疹、眼睑皮肤炎、眼睑湿疹、眼睑热性病疱疹等有类似表现者,均属本病范围。

4 疾病科属

眼科

5 风赤疮痍的症状

一般可见眼睑或睑缘红赤起疮及溃烂,痛痒并作[1]。

胞睑皮肤红赤如涂朱砂,痒痛肿胀,起小泡,甚则溃烂化脓,破裂结痂,或仅为红斑疹点。

风赤疮痍的临床表现与睑弦赤烂一样比较复杂,其典型症状是胞睑浮肿痛痒,皮色红赤如涂朱砂,继之,红赤处渗出粘液,生脓疮甚至溃烂。

另一种是胞睑微肿,睑生水泡,成簇的水泡可波及同侧面颊额腮。局部灼热掀痛。水泡基底潮红,但水泡之间不融合。日久水泡内也可灌脓,愈后结痂。

也有睑皮肤红赤糜烂,或生丘疹,日久不愈。渗出粘液,局部作痒难忍者。

上述各种,日久失治皆可侵及黑睛,变生星点云翳等症。

6 风赤疮痍的病因病机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由脾脏风热蕴结,两睑似朱涂而生疮,黑睛端然无染,不治便生翳膜。”

一、脾胃蕴积湿热,复受风邪,风湿热三邪结于胞睑。

二、心经伏火,外受风邪,风火上冲胞睑。

本病之病因虽然也有风湿热三邪合而为病者,但偏于热,风邪化热,风热化火,湿火蒸腾于上,或风火上冲等,病机以火毒上攻胞睑为主,这是与睑弦赤烂不同之处。

7 风赤疮痍的诊断

一、胞睑皮肤红赤如涂朱砂,常伴有痒痛之症。

二、局部水泡、脓泡出现,或水泡、脓泡破溃流水。

临床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胞睑浮肿作痒,皮色红赤如涂朱砂,或出现水泡、脓泡及渗出粘液,水泡溃破结痂脱落,愈后可不留痕迹。

②胞睑浮肿刺痛作痒,继则于同侧面颊额肋出现成簇疱疹,局部焮痛,疱疹基底潮红,日久水泡内可灌脓,终则干燥结痂,愈后留下痕迹,一生不退。

③上述二种,严重时或日久失治均可侵及黑睛、瞳神,变生星点云翳、瞳神干缺症。

8 需要与风赤疮痍相鉴别的疾病

风赤疮痍须与睑弦赤烂相鉴别。虽然两病均在眼睑部发红赤湿烂,但睑弦赤烂的病变局限于眦部睑弦,不波及睑皮肤面。与之相反,风赤疮痍是以眼睑皮肤的病变为主,一般不波及睑弦。

9 风赤疮痍的治疗 91 辨证治疗

风赤疮痍多因脾胃湿热蕴积,外受风热毒邪,内夹心火,上攻胞睑所致。也有因其他眼病或点用药物过敏所致。胞睑红赤焮痛、起脓泡属热毒为犯,皮肤溃烂起水泡属湿热熏蒸,胞睑肿痒为风邪。证虽属风、湿、热毒为犯,但以红痛为主。本病虽由风邪引动,然病发之后,风邪化热化火,故治疗不以祛风为主,而以清热泻火除湿为主。

风赤疮痍治以祛风清热为主[1]。痒甚于痛者,以风邪为重,宜祛风解毒,用五退散加减;痛甚于痒者,以热邪为重,宜清热凉血祛风,用加减四物汤加减[1]。

911 脾肺风热 9111 症状

胞睑肿痒,皮色红赤,少量丘疹,渗出粘液。

9112 证候分析

脾土蕴热,移热于肺,脾肺内热复受风邪引动,上攻胞睑。肿痒为风,脾肺热则睑皮肤红赤,热郁而起丘疹。风热灼烁津液,则变生粘液渗出于外。

9113 治法

清脾肺,佐以除风。

9114 方药治疗

除风清脾饮加减(方解详见沙眼)。

912 风热湿毒壅盛

风赤疮痍·湿热壅盛证(windred sore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congestion and excessiveness)是指湿热壅盛,以眼睑红肿,疱疹,脓疱溃烂浸*,或有胸闷、纳呆,大便干结,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为常见症的风赤疮痍证候[2]。

9121 症状

胞肿红赤掀痛,水泡簇生或生脓泡,甚至溃破糜烂腥臭,渗出粘液。

9122 证候分析

脾胃蕴湿,被风热蒸灼,风湿热毒上攻胞睑,以致红肿掀痛。湿毒盛而致水泡簇生,或生脓泡。邪毒化火则溃烂腥臭,渗出粘液。

9123 治法

祛风除湿,泻火解毒。

9124 方药治疗

除湿汤加减。临床可加土茯苓、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加强清热解毒之力。

方中黄连、黄芩、连翘、玄参、知母清脾胃,泻热毒;元明粉、大黄通腑,泻脾胃积热;荆芥、防风疏散风邪;桔梗、陈皮理气和胃祛湿;生地配合大黄凉血活血消滞。诸药合用,具有泻热清脾、疏风散邪之效。

913 风火上攻

风赤疮痍·风火上攻证(windred sore with pattern of windfire attacking upward)是指风火上攻,以眼睑红赤如涂朱砂,焮热疼痛难忍,水泡簇生,甚而溃烂,或伴发热寒战,舌质红,苔黄燥,脉数有力为常见症的风赤疮痍证候[2]。

9131 症状

胞睑红赤如涂朱砂,掀痛难忍,局部坏疽溃烂。

9132 证候分析

风邪引动心火,风火上攻,搏结于胞睑,病急而重,风胜而肿,火盛而红赤掀痛,风火燔土而胞睑溃烂。

9133 治法

清热泻火解毒。

9134 方药治疗 91341 主方

普济消毒饮(汪昂《医方集解》)加减处方:黄芩12克,黄连9克,连翘9克,板蓝根15克,僵蚕9克,柴胡9克,薄荷6克,玄参15克,赤芍15克,甘草6克,升麻6克,大青叶胞睑红赤如涂朱砂, 痛难忍,局部坏疽溃烂。清热泻火解毒。胞睑肿痒,皮色红赤,少许丘疹,渗出粘液。祛风清热除湿。15克,金银花15克。水煎服,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方中炒牛蒡子、薄荷、炒僵蚕、柴胡疏风;黄芩、升麻、连翘、甘草、马勃、板蓝根有清热泻火解毒之效。

91342 中成药

⑴牛黄解毒丸,口服,每次4片,每日2~3次。

⑵穿心莲片,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

⑶七厘散,每日1~2克和蜂蜜调匀,开水冲服。

⑷严重者用穿心莲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1~2次。或用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静脉滴注。

914 气阴两虚

风赤疮痍·气阴两虚证(windred sore with qiyin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气阴两伤,以眼睑红肿渐减,痂皮剥落,身疲乏力,纳食不馨,大便溏薄,口干欲饮,苔薄,舌红少津,脉细为常见症的风赤疮痍证候[2]。

915 血虚风燥

风赤疮痍·血虚风燥证(windred sore with pattern of winddryness due to b100d deficiency)是指血虚风燥,以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眼睑皮肤粗糙、肥厚、脱屑、干涩瘙痒,舌质淡,脉细无力为常见症的风赤疮痍证候[2]。

92 外治法

1、局部皮肤灼热刺痛:先用龙胆草、苦参、马齿苋适量,洗净煎水外洗患处,再搽炉甘石粉或滑石粉,每日2~3次。局部敷布滑石粉或精制炉甘石粉,可除湿清热。

2、鲜羊蹄草适量,洗净捣烂如泥,外敷。

3、穴位注射:用维生素B1或B12穴位注射,穴位取第四颈椎旁开5分处。

4、如有黑睛星翳,瞳神干缺者,参照有关症型外治疗。

5、如为药物过敏所致者,应停止使用致敏物。

6、青黛散外敷:青黛30克,冰片03克,共研为细粉,用牛胆汁(猪、羊胆汁均可)调成衡糊状。外敷局部皮肤面,每日数次。

93 饮食疗法

⑴水鸭银花汤:水鸭1只,金银花9克,生熟地黄各6克,瘦猪肉120克。将水鸭剖好洗净,与瘦猪肉连同汤料一起放入锅中,煮约的小时,加油盐调味,饮汤吃肉。

⑵黄花菜马齿苋饮:黄花菜、马齿苋各30克,洗净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烧沸后,文火煮30分钟,即可饮用。

⑶其他参照“睑弦赤烂”饮食疗法。

10 预防调护

对风赤疮痍的预防,平素应注意增强体质,精神舒畅,避免过劳、睡眠不足、眼睑外伤等。

发病后的护理也特别重要,尽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及时清除渗液脓液,不宜用水制剂或中药煎剂直接薰洗。避免用手揉搓患部。

治疗上宜采用内、外治相结合,及时用药,防止黑睛及瞳神并发症发生。

11 预后

风赤疮痍包括的西医眼科病种甚多,预后各类型差异很大。如属眼睑带状疱疹,无角膜并发症者,一般作好处理,一周左右可以自愈。一旦侵及角膜则严重影响视力,预后不良。如属眼睑湿疹者,病情缠绵难愈。但若不继发感染,也不会使眼睑溃烂。护理不好,侵及结膜、角膜者,病情加重,治疗更增加困难。如属丹毒,则发展迅速,失治可使局部产生坏疽,一般预后不良。属眼皮肤炎者,失治也可化脓,或侵及睑深层而成睑脓肿。总之,无论哪一种,护理好并及时治疗,是预后好坏之关键。

12 文献摘要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风赤疮痍歌》:“风赤疮痍眦睑生,黑睛端好睑烂红,脾经风热宜急治,久生翳膜遮瞳睛,加减四物汤生地,苦参牛蒡薄荷风,当归赤芍天花粉,连翘荆芥穗川芎。”

板蓝根的叶茎怎么吃

摘要:板蓝根是一味中药,因为具有良好的疗效,所以几乎家家都会常备板蓝根颗粒。不过板蓝根可不是只有制成品,又新鲜的板蓝根还有板蓝根根...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