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字的来历?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3收藏

郭字的来历?,第1张

郭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任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东周初年的虢序为郭姓得姓始祖。

最初的发源地当是今天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先秦两汉时期,郭姓族人繁衍之地仍以山西、陕西、河南为主,“太原”郡望在这一时期形成,并成为后来郭姓人繁衍播迁的主要支源。现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形成了川豫晋甘为中心的郭姓聚集区。在近600年间,郭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向西、向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郭姓起源有二 后世源远流长

这个十分有名的姓氏,是从三千年前的周朝王室分支出来的,追本溯源,也是最为光彩的黄帝姬姓后裔。关于郭姓的来源,唐人所著的《姓纂》一书很明白地记载说:“周文王季弟虢叔,封于虢,或曰郭公,因以为氏。望出太原、华阴、冯翊。”另外,《公羊传》也指出:“虢,谓之郭,声之转也。”

郭隗 史上放光芒

然而,《姓氏考略》一书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郭氏的历史还要更早,同时指出他们是以郭字的字义为氏。该书是这样说的:“夏有郭支,见抱朴子,商有郭崇,见三一经,此郭氏之始。风俗通,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这么说来,郭姓是早在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的,而他们的得姓,是由于“氏天居者”,因为郭字原本是代表外城或四周及外部的意思,换言之,郭姓的始祖是由于居住于外城才会以郭为姓的。

以上两种对于郭姓姓源的考证,都是言之成理,所以都被历代的学者所同时采认,也就是说,大家一向认为郭姓至少有两种源流,较早的一支由于“氏于居者”而得姓,出现于周初的一支,则分自姬姓后裔太原郡的虢叔西虢,改号为郭,支子以郭为氏的郭。后世的郭姓人,不管是系出那一支,都可以当“源远流长”四个字而无愧。

头一位在历史上大放光芒的郭姓杰出人物是郭隗,他以让燕昭王“筑台而师之”,为燕国召来许多奇人异士,终于使得燕国富强的故事,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传诵不绝。

郭子仪 忠义好榜样

郭子仪三个字,多年来在民间更是童叟皆知,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的丰功传绩和八子七婿的显赫故事。

这位深受人们敬仰的盖世英雄,是唐代的华州郑人,崭露头角于唐玄宗之时,然后一手平定几乎倾覆唐室的安史之乱,又在唐代时奇迹般地以数十骑说退来犯的回纥数十万兵,身系唐室的安危20年,凭着他手里的兵权,大可“取而代之”,而他却始终忠心耿耿,为后世塑造了忠义大臣的好榜样。难怪人们一谈到“郭令公”或“郭汾阳”,都会如此必恭必敬了。

丁氏源自五支 炎帝后裔居多

丁氏,一直是一个阵容庞大的家族, 过去的两三千年来,参加这个大家族的组成份子,至少在五支以上。

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丁姓的始见,大致是在3100年以前的周武王伐纣之时。《姓氏考略》上所记载的:“太公金匮,武王伐纣,丁侯不朝,丁姓始此。”明白指出了当时就已经有以丁为姓的诸侯。不过,古籍中对于这位丁侯的来龙去脉,大多语焉不详,所以到目前为止,大家只能知道丁氏的具有悠久历史,却一直无从探知最原始的丁氏的家世源流。

第二支丁氏,就有详实的源流可考了。依照《姓纂》和《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等书的记载,他们是姜太公的后裔,发源于现在的山东省境内,其家族渊源,还可以远远地追溯到上古的炎帝神农氏,是最为道地、最为光彩的黄炎子孙。三书都是这样认为的:“齐太公生—��7���1�90�60�及��1�90�,支孙以谥为姓”。这一支丁氏,实际上也是后世丁氏之族的中坚份子。汉代以后,虽然陆续有三批人马投入这个大家族的阵容,但千百年来的丁姓人,绝大多数都是来自这一支,算起来都是源自姜太公的炎帝后裔。

到了三国鼎立时期,位于江南的东吴,开始出现了第三支丁氏,那便是孙权之孙的被改姓为丁。这一段渊源,明载于《江表传》,是这样说的:“孙权因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换言之,后世的丁姓人之中,也有一部份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因为孙氏正是传自周文王的第八子康叔。

此后,丁氏的阵容越来越是庞大,先后加入了两支新的生力军:一支改自于氏,一支则由来华定居的西域人所改。关于这两支丁氏的加入,都是有具体的证据可为依凭的,包括《枫窗小牍》所记载的:“宋有无赖子于庆欲依丁谓,一老儒教其改姓丁,后果得意”,以及明载于《杨士奇东里文集》的:“丁鹤年,其先西域人,西域人多名丁,既入中原,因以为姓。”

由此看来,现在遍布于世界每一处地方的丁氏之族,至少是有五个系统的。第一支是丁侯之后,第二支是丁—��7���1�90�60�及��1�90�之后,第三支出自孙匡,第四支出于庆之后,第五支则为西域人的改姓。丁氏,真可以说是一个集英聚锐的姓氏。

从丁氏组织庞大和复杂的情形,还可以提示世人这样一个观念,那就是同姓的男女,不一定就绝对不可通婚,而不同姓的人,也不一定就必然适宜彼此联姻。这一点,《中华姓府》指出:“礼,同姓不婚,莫不知之,而同姓可婚,异姓或不可婚,则知者少矣。以丁姓而言,于及西域人所改者,同可婚也;以孙姓而言,孙改之丁,孙丁虽异,则不可婚。是结婚者,宜究祖姓之源,免铸错误。”

如此说来,年轻男女在决定自己的终身大事时,还真得先行了解自己姓氏的来龙去脉,免得无意之间铸成错误,而贻患后代子孙呢!

丁氏自从在汉、晋之际大放异彩之后,这一份光辉,就此千百年传留了下来,历史上的每一个朝代,丁氏都是人材辈出,而于清代登峰造极。

清代的丁氏,出过传名千古的国家栋梁之才,更出过功在传统文化的了不起学者,丁宝桢、丁日昌、丁敬、丁申、丁丙、丁取忠,无一不是满缀着晶莹光华的名字。

丁日昌,在光绪年间更是大名鼎鼎,不但作到江苏巡抚的方面大臣,以所历皆有名绩而著称,而且,曾经辅佐曾国藩,仿造西洋的火器和船舶最力,对于中国的现代化,献力不少。

郭是简繁同体,郭的繁体字就是:郭

一、郭的释义:

1、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2、物体周围的边或框。

3、姓。

二、郭的组词:

城郭、耳郭、东郭、傅郭

郭邑、尺郭、水郭、贾郭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郭,齐之郭氏虚。善善,不能进;恶恶,不能退,是以亡国也。

白话版《说文解字》:郭,在齐国境内已被灭亡的丘墟。喜欢善良,却不能进举;憎恨丑恶,却不能贬退,因此亡国。字形采用“邑”作边旁。

三、相关组词:

1、城郭[chéng guō] 

城墙(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泛指城市。

2、耳郭[ěr guō] 

外耳的一部分,主要由软骨构成,有收集声波的作用。也叫耳廓。

3、东郭[dōng guō] 

复姓。

4、傅郭[fù guō] 

指靠近外城。

5、尺郭[chǐ guō] 

古代神话中的怪物名。

郭姓主要有三大起源,一是源自黄帝的后裔禺虢,他的儿子在夏朝时期建立了郭国,最终百姓也就以国为姓。二是源自周武王的叔叔虢仲的后裔,因为虢郭同音,所以太原郭姓就形成了。三是源自地名,古代的“郭”指的就是城墙外的一道加筑墙,居住在城外的就以郭为姓。

郭姓起源和来历

1 源自禺虢

黄帝和第四个妃子嫫母生下了两个儿子,分别叫做苍林和禺阳,其中禺阳又被称为“禺虢”,被封于任地做王,建立了任姓氏族,后来禺虢的后裔子孙在夏朝时期又建立了郭国,因为“郭”“虢”同音,最终将都城定于山东聊城一带,直到后来被齐国所灭,子孙也就以国为姓,其中郭偃在中山形成了中山郭姓。

2 源自虢仲

商朝被灭之后,周武王姬发就将他的叔叔赐封于西虢,人称“西虢公”,后来被秦国所灭,于是原居住在西虢的居民和他的子孙后代也就以虢为姓,而古时候“虢”通“郭”,在周定王继位后,虢序又被封于山西省太原,于是这时按照皇帝的旨意将“虢”改为“郭”,最终建立了郭国,史称“郭公”,而他的子孙也发展成了现代的太原郭氏一族。

3 源自地名

在古时候,“郭”字其实是指城墙外的另一道加筑的墙,也就表示城外的意思,所以当时很多居住在城外的百姓都以“郭”为姓,而之后更是以“南郭”“北郭”等来表示居于城镇不同方向的居民,最终这批居民子孙后代也就以郭为姓了,这种情况频繁发生在秦朝时期的北方地区。

4 源自少数民族改姓

与赵姓起源和来历一样,郭姓中也有部分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其中包含了蒙古族、满族以及回族等,最为典型的就是回族的郭姓始祖是一位西域波斯人,在当时他的原名叫做伊本·库斯·德广贡·纳姆,后来按照音译将姓氏改为了汉姓郭,因为库斯和“郭氏”相近,于是他将名字改为了郭广德,最终他的子孙就传承了郭姓,在现代泉州和惠安地区的回族郭姓族人就是他的后代。

郭字的来历?

郭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任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东周初年的虢序为郭姓得姓始祖。最初的发源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