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萧何典故(一个关于权力与忠诚的故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3收藏

成也萧何败萧何典故(一个关于权力与忠诚的故事),第1张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是一个关于权力与忠诚的故事。萧何是汉朝的一位重要官员,他曾经为汉高祖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了汉朝的重要人物。但是,后来他因为一次忠诚的表现而被夺去了官职,最终死于非命。

萧何的功绩

萧何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重要将领,他曾经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在战争中表现出色,被刘邦赏识,任命他为官员。萧何在政治上也非常有才华,他制定了很多重要的政策,为汉朝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萧何的忠诚

然而,萧何的忠诚却让他失去了官职。当时,汉高祖刘邦病重,他的儿子刘盈即将继位。有人向刘盈建议,让萧何成为太尉,这样就能够掌握大权。但是,刘盈却拒绝了这个建议,他说:“萧何是我父亲的功臣,我不能够让他掌握大权。”

这个决定让萧何失去了官职,他被贬为庶人。萧何非常伤心,但是他没有放弃,他仍然忠诚于汉朝,为汉朝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萧何的悲剧

然而,萧何的忠诚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刘盈继位,成为汉惠帝。汉惠帝非常年轻,他没有经验,他需要依靠重臣来治理国家。当时,汉惠帝身边有两个重要的大臣,一个是萧何,一个是陈平。陈平非常聪明,但是他不忠诚,经常在背后说汉惠帝的坏话。萧何则非常忠诚,他一直为汉惠帝效力。

然而,汉惠帝却不信任萧何,他听信了陈平的话,将萧何贬为庶人。萧何非常伤心,但是他仍然忠诚于汉朝,为汉朝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最终他还是被陈平诬陷,被判处死刑。

结尾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诚是一种美德,但是忠诚也有时会让人付出代价。萧何为汉朝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最终却不得不死于非命。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候会让人失去忠诚,让人变得贪婪和残忍。我们应该学会权衡利弊,保持忠诚和正义的品质,不断追求真理和公正。

陈平(?—公元前178年),生于阳武户牖乡(河南省原阳东南),出身寒微。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大乱,投奔魏玉咎,未被重用。又投奔项羽,不和,又逃出投靠汉高祖刘邦。刘邦与之一谈,即信任有加,成为刘邦重要谋士,献奇计,除危机,助刘邦统一天下。刘邦死,吕后专权,汉处多事之秋,丞相陈平圆滑应变,曲意迎承,稳住汉室统治。内心里却深谋韬晦。吕后一死,陈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诛戮吕氏族人,恢复刘氏天下,延续汉朝统治。

以史为鉴——学习几个历史故事

故事一:刘邦分封

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记》中记录了一段故事。

刘邦登基后,曾与手下大臣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刘邦说:“各位将军不要隐瞒我,都要说出实情,我之所以拥有天下,原因在哪里?”高起、王陵是刘邦手下的忠臣,他们看到刘邦这样说,于是回答道:“皇上您派人去攻城略地,如果攻打下来了就把这个地方赏赐给他,这是懂得与天下人共利益,而项羽却不这样,谁立了功劳就加于迫害,有贤能的人就怀疑他,作战胜利不给胜利者授功,攻取土地却不给别人利益,这就是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

刘邦当时对两个手下的回答有点不以为然,也为表谦虚,就回答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应粮响,我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战必胜,功必取,我不如韩信。

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这才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刘邦的意思是他之所以取得天下,关键是他能任用能人。

但是对于这三个人,刘邦最后对于他们的封赏是毫不吝啬的。

萧何别封为酂侯,张良为封为留侯,韩信被封为楚王。

故事二:韩彭会合

读汉史知道这样一个故事:刘邦和项羽交战,后来项羽收兵退回,刘邦也想退兵,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献计,要刘邦乘项羽兵疲粮尽,索性就消灭他。

刘邦采用了这个计策,于是发兵追赶项羽,到阳夏南面时让部队驻扎下来。

按照事先的部署,齐王韩信、建成侯彭越应该带领自己的部署按照约定日期会合,共同攻击楚军。

但是,约定的时间到了,韩信、彭越却迟迟没有来会合,刘邦只好单独和项羽作战,结果刘邦被项羽打得大败,仓皇逃回营垒,深挖壕堑固守。

刘邦这个时候就问张良,韩信和彭越为什么没有按照事先的约定来会合。

张良告诉刘邦,是因为没有及时封赏这二位将军,想要他们马上来会合,必须先封赏他们。

于是刘邦派使者封给韩信、彭越土地,这时韩信彭越才来会合了,结果合军大败项羽。

故事三:李广未分封

唐初王勃在《腾王阁序》立说:“磋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里面提到的李广,是西汉初期大大有名的人物。

纵观李广的生平,虽然有很多英勇的事迹,但是到死为止都没有被封侯。

而李广的堂弟李蔡,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做到了代国的国相,后来又和卫青一起打匈奴,最后被封为乐安侯,李广的部下很多也封了侯,他们的名声和才干都不如李广。

那么李广为什么没有被封侯呢?

大部分人认为李广没有得到重用,是汉武帝喜欢用自己亲近的人,比如卫青、霍去病等。

李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大概没有人敢和他比肩,是有点像张飞、李逵似的人物。

李广缺的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智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在与匈奴交战70余次侯,他竟然挣不到可以封侯的杀敌之数。

原来封侯与否取决于汉武帝定的一个关键标准——“斩杀敌人的数量”,李蔡及李广的部下都是达到了斩杀敌人的数量后才被封侯的。

汉武帝定的奖励标准是以结果为导向而不是以行为过程为导向,所以才有李广的未分封,李广虽有所不悦,但他本人也无话可说。

故事四:陈平分肉

《史记*陈丞相世家》中,在介绍汉朝丞相陈平的时候写了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乡村里面祭祀社神,陈平做了主刀分祭肉的人,分祭肉的时候分的非常公平,大家都说,陈家的孩子分配祭肉时分的很公平啊。

陈平说,如果让我治理国家,我会像分祭肉一样公平。

后来陈平真的做了汉朝的宰相。

陈平先后参加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王侯叛乱,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

刘邦困守荥阳时,陈平建议捐金数万斤,离间项羽群臣,使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忧愤病死。

高帝六年又建议刘邦伪游云梦,逮捕韩信。

次年,刘邦为匈奴困于平城七天七夜,后采纳陈平计策,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解围。

陈平因功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

他曾说自己的胜利最应该感谢三个人,分别是,并一一指出他们的长处:“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如张亮;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补给口粮,我不如萧何;率百万人,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

但在这三个人的背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人,他为刘邦做了很多让人惊讶的计划。他虽然很少得到刘邦指名道姓的表扬,却成为汉初最重要的官员之一。这个人是。

西汉陈平剧照

陈平早年的经历与韩信相似,都是穷人,他希望靠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做出一番事业。于是带着自己的理想,做出了和韩信一样的选择,投奔了项的集团。所以,项羽前期的人力配置真的让人羡慕。韩信、陈平、英布等人都在项羽帐下。如果他的叔叔项梁死了,也许刘邦的江山就没那么容易建立了。可惜没有假设。项羽继承叔父项梁之后,许多有抱负的人都感到不受重视,陈平就是其中之一。

但与韩信加入刘邦集团的作用不同,陈平早在项羽军中时就开始帮助刘邦。鸿门宴后,刘邦被困咸阳,无法脱身。这个陈平,靠着自己还是项羽的谋士,先把范增调过来,然后建议项羽封天下诸王,同时不要把刘邦困在咸阳,要封到汉中。于是项羽糊里糊涂地听从了陈平的建议,刘邦侥幸逃脱。

从此,加入刘邦集团的陈平如鱼得水,多次帮刘邦出谋划策。其中,他为刘邦设计的最著名的一招就是设置反阴谋,让项羽的首席谋士范增怒不可遏。但刘邦在荥阳城被项羽包围,陈平派人四处放出谣言,声称范增和刘邦已经达成协议,共同对抗项羽。并且借着项羽特使到刘邦处的机会,故意做出范增和刘邦交了好朋友的样子。最终项羽中了圈套,愤然离开了范增。

西汉陈平剧照

之后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但天下仍不太平,刘邦担心韩信反对自己。这时,陈平建议在周琛会见诸侯,趁机活捉韩信,取消他的兵权。然后刘邦北击匈奴,被包围在邓白,陈平献计。通过贿赂自己心爱的妃子,刘邦逃出了重围。

因为陈平扮演了一系列重要的角色,虽然刘邦在汉初对许多大臣都有所怀疑,但他始终信任陈平,没有杀害他的想法。刘邦死后,陈平在汉惠帝、前少帝、后少帝在位期间继续为官。在死后,他联合其他大臣一举击败了吕氏家族的残余势力,建立了汉文帝,并在文帝当政时成为宰相。他成为汉初一系列与刘邦并肩作战的官员中结局较好的官员之一。

我不知道你从哪边看来周勃和陈平是乱臣贼子的,难道是因为这两人诛杀了吕氏后代吗?那我只能说你这是被一些莫名其妙的野史所迷惑了。我们先来说周勃,周勃他是汉朝的开国功臣,而名将周亚夫便是他的儿子。

周勃和汉高祖刘邦都是一个地方的人,周勃他出身贫苦,少年时候曾经以编织芦苇为生,后来更是在人婚娶之时担任吹鼓手。但是周勃他少年时候就有习武的习惯,后来在汉高祖刘邦起义之后,也是跟随在刘邦身旁、忠心耿耿的。在周勃跟随刘邦进入汉中之后,更是被刘邦封为了将军。周勃他的为人是十分的老实敦厚的,因此刘邦也认为周勃是可以担当大任的人。后来周勃在平定燕国之后,汉高祖刘邦去世,他便以列侯的身份去侍奉汉惠帝。后来汉惠帝更是任命周勃去担当太尉。

在吕后死后,吕氏后人因为掌控汉朝的朝中权势,把持朝中大权更是想要逼迫刘氏退位,而周勃身为汉高祖的提携之臣自然不可以放任此事,于是他和丞相陈平一起同谋去诛灭吕氏而拥护刘氏为王。当汉文帝继位之后,周勃更是两次担任丞相。而另一个和周勃共同计谋诛杀吕氏的陈平,他的名声亦是十分有名的。

陈平少年便喜好读书即有大志,更是被当时的人称赞许久。秦末天下诸侯起义,陈平后来投奔项羽门下,但是他在鸿门宴见过刘邦之后,就认为是这之后的天下必是刘邦的,因此陈平就是想要去投奔刘邦。后来经过张良的引荐,陈平在刘邦手下开始做事。在楚汉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又是陈平献策,以此来让项羽一方的高层人物互相怀疑,后来更是让项羽气死了范增。如果你这样认为周勃和陈平二人都是逆臣贼子,那么我想在你眼中的那些人也没有几个是好人了。

陈平生平简介

陈平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一。当他年轻的时候,他喜欢阅读,而且他雄心勃勃。他曾经为村里分过肉,他的父母表扬了他。他感慨地说:“你让平屠天下,就和它一样多肉!”秦二世元年,陈胜起义后,六国贵族也纷纷揭竿而起,陈平的过去受到王维的责难。不久他就死了,入关破秦。三秦定时,汉室减。拜太师,使参,护军。

后来,他担任亚洲将军和警卫军中尉。陈平参加楚汉战争,先后平定异姓诸侯,成为汉武帝刘邦的重要谋士。刘邦被困荥阳时,陈平建议捐出数万斤黄金,离间项羽诸将,致使项羽重要谋士范增忧心忡忡而死。高建议逮捕刘邦,为他的假梦之旅。次年,刘邦在平城困住匈奴七天七夜。采纳了陈平的计划后,他贿赂了单于阏氏来消除隔阂。由于功勋卓著,陈平被封为侯、曲尼侯。

汉高祖死后,以为郎中,傅教惠帝。惠帝六年,以陵为左右丞相。国王的陵墓被免除后,陈平被任命为右丞相。然而,却因为被加封鲁而被剥夺了实权。吕后死后,与邱密谋平息朱禄之乱,立为代王。文帝初,陈平让位给周波,成为左丞相。他因尽忠职守而受到文帝的表扬。不久,周波下台了,陈平成了首相。第二年文死了。屈侯卒,赠侯。

刘邦的得力大臣让吕后死了。为什么陈平没事?

吕后之所以没有杀死陈平,对陈平的评价给了我们启示:

司马迁:“丞相陈年轻时,善巧。当他切肉的时候,他的意思很远。楚魏之间,他死于高第。解决纷争的困难,撼动国家的苦难,往往令人惊讶。鲁皇帝在位以后,很多事情都出了差错。可是,平却出人意料地脱了身,立了祠堂,最后还起了个光荣的名字,叫咸香。岂不是善始善终?不知道怎么办,你能成为这个人吗?”一个“没想到”就能说明,陈平在死亡线上对吕后体贴入微,最后才得以保命,得到好下场!

第一,我没有听从刘邦的命令去杀樊哙。这件事发生在刘邦去世前夕。樊哙,你是谁?刘邦的爱人,汉朝的英雄,还有吕后的妹夫,这么重要,陈平当然知道不能随便杀了他们。因为当时吕后的权力已经很大了,但是是刘邦的命令,必须执行。陈平有所思,决定暂时不听从刘邦的命令杀掉樊哙,而是将樊哙运送到首都Xi安,然后再做打算。

这个决定救了陈平的命。因为在回Xi安的路上,刘邦死了,世界其实是属于吕后的。当听到刘邦死的消息后,他立即跑到鲁的后宫,说明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并表明了他不杀樊哙的决心。

第二,他抓住机会,向投怀送抱,帮助铲除了反叛的刘氏家族,巩固了她的天下。

陈平是怎么死的?

文帝初,陈平让位给周波为左丞相,文帝赏识他的本分。不久,周波下台了,陈平成了首相。文死于孝宗的第二年,得以死得好下场。

“楚河汉界”是指河南省荥阳市黄河南岸广武山上的鸿沟。沟口宽约800米,深达200米,是古代的一处军事要地。西汉初年楚汉相争时,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仅在荥阳一带就爆发了“大战七十,小战四十”,因种种原因项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鸿沟便成了楚汉的边界。现在鸿沟两边还有当年两军对垒的城址,东边是霸王城,西边是汉王城。

据《史记》记载:“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历史就这样使鸿沟成了“楚河汉界”。作为“楚河汉界”的鸿沟,不仅留在了荥阳这座“东方名郡”,留在了中华历史的灿烂进程中,而且也留在了中国象棋的棋盘上,成就了荥阳中国象棋之都的美誉。

陈平(?一公元前178年)  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伟大的谋略家。少时喜读书,有大志,曾为乡里分肉,甚均,父老赞之,他感慨地说:“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

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起义后,六国贵族也纷纷起兵,陈平往事魏王咎。不久受谗亡归项羽,随从入关破秦。刘邦还定三秦时,又间行降汉。拜为都尉,使参乘、典护军。后历任亚将、护军中尉。先后参加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王侯叛乱(见异姓诸侯王)诸役,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刘邦困守荥阳时,陈平建议捐金数万斤,离间项羽群臣,使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忧愤病死。高帝六年(前201)又建议刘邦伪游云梦,逮捕韩信。次年,刘邦为匈奴困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部)七天七夜,后采纳陈平计策,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解围。陈平因功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

汉高祖死后,吕后以陈平为郎中令,傅教惠帝。惠帝六年(前189),与王陵并为左、右丞相。王陵免相后陈平徙为右丞相,但因吕后大封诸吕为王,陈平被削夺实权。吕后死,陈平与太尉周勃合谋平定诸吕之乱,迎立代王为文帝(见汉文帝刘恒)。文帝初,陈平让位周勃,徙为左丞相,因明于职守,受到文帝赞赏。不久周勃罢相,陈平专为丞相。孝文二年死。

公平分肉与治天下  陈平少时,家中十分贫困,可他又偏偏喜欢读书,尤其喜欢黄帝、老子的学说。陈平的哥哥见陈平喜欢交游,便承担了家中的全部劳动,使陈平有时间出外游学。

一年,正逢社祭,人们推举陈平为社庙里的社宰,主持祭社神,为大家分肉。陈平把肉一块块分得十分均匀。为此,地方上的父老乡亲们纷纷赞扬他说;“陈平这孩子分祭肉,分得真好,太称职了!”陈平却感慨地说:“假使我陈平能有机会治理天下,也能像分肉一样恰当、称职。”

声东击西救刘邦  公元前209年,陈胜在大泽乡起义,并立魏咎为魏王。于是,陈平辞别兄长,前往临济投奔魏王。后来又转入项羽手下做谋土。陈平得不到项羽重视,郁郁不得志。他在鸿门宴上见到了刘邦,认为刘邦将来必成大器。

于是,才华横溢的陈平就处于“身在楚营心在汉”的矛盾之中了。正在这时,刘邦被项羽困在咸阳,等于软禁。刘邦问计于张良,可张良也身陷敌营,一筹莫展。这时,他们想到了陈平,张良决定孤注一掷,暗中去找陈平。

没想到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临别,张良直言来访的意图,陈平思考片刻后,说:“要从项羽身边救出刘邦,首先要‘调虎离山 ’,必须让范增离开项羽几天,不然怎么也不行。”

第二天,陈平设计:请项羽给楚怀王上义帝的尊号,送他到郴州去养老,这样项羽就可以此号召天下了。陈平的话,正中项羽的意。不久,范增上朝见项羽,项羽对范增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接着,把陈平的话变成自己的话说了一遍,说是自己想起来的,范增立即附和说:“大王,这事儿还真得解决,宜快不宜迟。而且,这事儿还就得我去。”但范增毕竟也是谋士,临行前向项羽提出三件事,第一件就是不能让刘邦回到汉中,项羽答应后,范增才走。陈平估计范增走远了,就趁着早朝奏上一本说:“刚安定下来,必须节约。现在诸侯们聚集咸阳,每路兵马都不下四万人,军粮的负担极重,若不赶快让诸侯们回国,恐怕老百姓就负担不起了。”

项羽一听,大吃一惊,马上传旨:天下诸侯,路远的给10天期限,路近的给5天期限,在限期内作好回国的准备;唯有刘邦留在咸阳,陪王伴驾。

项羽扣住刘邦,也在陈平的意料之中,陈平趁各路诸侯返国的机会,授意张良,使用声东击西的计策。于是,刘邦依张良之意上表,向项羽请假回故乡沛县省亲。

项羽犹疑不决,张良故意说:“不能叫刘邦回乡取家眷,不然他也许就在沛县称王了。您不如派遣他带着残兵败将回汉中去,再派人去沛县取他的家眷做人质,好教他规规矩矩做人。”

陈平乘机上奏:“陛下既封刘邦为汉王,也已经布告天下,臣民共知,却不让他上任,恐怕不足以取信天下吧。人家也许会说,陛下一登位便说假话,那以后执行法令,也会阳奉阴违了。不如听张良的话,把刘邦的眷属当人质,留在咸阳,遣他回汉中去,这样既可以保全信用,又可以约束刘邦,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项羽想了很久,同意了。刘邦心里欢喜无比,回营后立即拔寨起程。陈平出的声东击西的计策救出了刘邦,不仅保住了刘邦的性命,更为刘邦日后东山再起赢得了良机。

投奔明主施展抱负  公元前205年春,因司马卯背楚降汉,项羽迁怒于陈平。陈平不仅遭到了项羽的责备,而且他出的计谋项羽也不再采纳。陈平觉得自己成了受气包,说不定哪一天项羽还会杀他,尤其是他已看清了项羽是个鲁莽武夫,最终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于是他挂印封金、偷偷地走了。他想起在汉王手下的魏无知是自己的老朋友,不如也去投奔刘邦。

天快黑时,他逃到了黄河边,他请船夫送他过河。陈平上了船,从船舱里又出来了一个船夫。他想这两个人可能是水盗,以为他身上带着珠宝,想图财害命。陈平为人机灵,浑身是计。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他马上脱了衣服,扔在船上,光着上身来帮船夫划船。船夫看他腰间什么也没有,衣服掉在船上也没有什么声音,知道他身上什么贵重东西都没有,也就打消了加害他的念头。一场凶险,竟被他轻而易举地化解了。

陈平经汉将魏无知推荐,面见刘邦。两人纵论天下大事,十分投机。刘邦破例任陈平为都尉,留在身边做参乘(陪他出行,为他驾驭马车的官员),并命他监护三军将校。这一下引起了将领的不满,纷纷说他品行不端,贪图贿赂(也就是后人有时提起的“昧金”“盗嫂”),认为这种人不能信任重用。

刘邦经不住众人再三诋毁陈平,便也心生疑团,召陈平来质问道:“听说你原来是帮助魏王的,后来离开魏王去帮助楚霸王,现在又来帮助我,这怎么不让别人怀疑你的信义呢?”陈平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同样一件有用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作用就不同了。我侍奉魏王,魏王不能用我,我离开他去帮助楚霸王,霸王也不信任我,所以我才来归附大王。我虽然还是我,但用我的人可不一样了。我久慕大王善于用人,所以才不远千里来投奔大王。我什么也没带,来到这儿,所以什么都没有,才接受了人家的礼物。没有钱,我就生活不了,也就办不了事。如果大王听信谗言,不起用我,那么,我收下的那些礼物还没有动用,我可以全部交出来,请大王给我一条生路,让我辞职回家,老死故乡。”寥寥数语,道明了各方的政治优劣,话中有话。

刘邦的疑虑顿消,对陈平倍增好感,并重重地赏赐一番,提升他为护军中尉,专门监督诸将。从此,陈平一心一意为刘邦“六出奇计”夺取天下,成为西汉安邦定国的著名谋臣。

施反间计除敌手  公元前203年,楚汉战争到了最激烈的时刻。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荣阳城内达一年之久,并被断绝了外援和粮草通道。

刘邦向项羽求和,项羽不许,刘邦十分忧虑。这时,陈平献计,让刘邦从仓库中拨出四万斤黄金,买通楚军的一些将领,让这些人散布谣言说:“在项王的部下里,范亚父和钟离昧的功劳最大,但却不能裂土称王。他们已经和汉王约定好了。共同消灭项羽,分占项羽的国土。”这些话传到霸王的耳朵里,使他起了疑心,果然对钟离昧产生了怀疑,以后有重大的事情也就不再跟钟离昧商量了。他甚至怀疑范增私通汉王,对他很不客气。

为了彻底孤立项羽,陈平还要把范增摘掉。为此不惜设计嫁祸于范增。有一天,项羽派使者到刘邦营中,陈平让侍者准备好十分精致的餐具,端进使者房间。使者刚一进屋,就被请到上座,陈平再三问起范增的起居近况,大赞范增,并附耳低声问:“亚父范增有什么吩咐?”使者不解地问道:“我们是霸王派来的,不是亚父派来的。”陈平一听,故作吃惊地说:“我们以为是亚父派来的人呢!”便叫几名小卒撤去上等酒席,随后把使者领至另一间简陋客房,改用粗茶淡饭招待。陈平则满脸不高兴,拂袖而去。使者没想到会受此羞辱,大为气愤。

回到楚营后,把情形一五一十地都告诉了项羽,霸王更加确信范增私通汉王了。这时,范增向项羽建议应该加紧攻城,但是项羽却一反常态.拒不听从。过了几天,范增也知道了外面说他私通汉王的谣言,并且感到项羽已不再信任自己了,于是他就对项羽说:“天下大事已基本定了,希望大王自己好好地干。我年岁大了,身体又不好,请大王准我回家养老吧!”

项羽十分薄情,竟然毫无挽留之意,同意了他的请求,还派人护送他回家乡。范增一路走,一路叹气,吃不下,睡不着,伤心不已。他已经75岁了,哪儿受得了这么大的委屈?到彭城的时候,气得背上生了一个毒瘤,就此一病不起,呜呼哀哉了。项羽手下唯一的一个著名谋臣,竟被陈平略施小计就除掉了。

瞒天过海解荥阳之围  项羽中了陈平的反间计,气死了范增,项羽大怒。公元前203年5月,项羽猛攻荥阳,形势十分危急,陈平就给刘邦献计:“请大王速写一封诈降信给霸王,约他在东门相见。霸王一定会把他的大军布置在东门外,我们再想办法把他在西、北、南各门的卫士引到东门口来,大王就可以从西门冲出去了。”汉王同意了。不一会儿,陈平领着一个貌似汉王的将军纪信来见汉王.说把他化装成汉王的样子出去诈降,吸引敌人把兵力集中围住东门,然后汉王就可以从西门突围了。

次日,天还没亮,汉军便开了东门,陈平差遣二千名妇女,一批一批地从东门出去。南、西、北门的楚兵一听东门外全是美女,便争先恐后地涌向东门。忽然,有人大喊“汉王来了!”大家抬头一看,果然是“汉王”坐在车里,由仪仗队开道:慢慢地走出东门。一直走到楚营近前,霸王才发现坐车出来的不是汉王。真正的汉王则乘着东门一片混乱,已冲出西门,带着陈平、张良、樊哙等人杀开一条血路,已向关中方向逃去了。

计封韩信灭项羽  公元前203年11月,汉军大将韩信在齐地节节胜利,军威大振。而刘邦受伤正屯兵在广武,与楚军相峙,双方处于胶着状态。韩信乘刘邦失利之机,派遣使者来,要求刘邦封他为假王(代理)。刘邦一听,立即勃然大怒,竟当着韩信使者的面破口大骂。“我被困在这里这么久了,天天盼着他到这儿来助我,如今不但不来相助,反而要自立为王!”刚骂到这里,忽然觉得自己在桌案下的脚被人踢了一下,一愣,连忙住口。

原来,陈平、张良二人正坐在汉王身边。二人深知韩信文武全才,又手握重兵,并且远在三齐,刘邦根本没有能力阻止他称王。这件事倘若处置不当,一旦激成兵变,韩信在齐自立为王,与楚、汉成三足鼎立之势,汉军便又树一敌,天下大事谁胜谁败就更难以预料了。所以,陈平才在桌案下用脚尖踢了刘邦一下;刘邦也很精明,连忙改口说:“大丈夫既平定诸侯,要做就做个真王,何必要做什么假王!”于是,顺水推舟地封韩信为齐王,稳住这支十分重要的力量,避免了汉军的分裂。多亏陈平踢了刘邦一下,才封韩信为齐王,韩信从此感恩,无论谁再来劝说他,都不忍忘恩背汉,并最终引大军击楚,为刘邦统一天下起了决定性作用。

8月,双方划定“楚河汉界”。9月,陈平以其谋略家的敏锐洞察力,看到项羽已到了穷途末路了,因此对刘邦说:“现在我们已经占据了大半个天下,而且各路诸侯也都诚心诚意地来依附我们。相反楚军连年作战,疲惫不堪,粮食也快吃光了,这正是上天要我们灭掉楚国的大好时机。我们必须乘此机会把楚灭掉。假如您不抓紧时机去攻打它,就会像人们所说的‘养虎遗患’啊!” 刘邦采纳了陈平的建议,立即发兵攻打项羽。到公元前202年12月,项羽的军队被围在垓下,汉军采取“十面埋伏”之计,击溃项羽,迫使他退至乌江自刎而亡。陈平设计封韩信为齐王,以借力杀项羽,使刘邦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至此,结束了将近四年的楚汉战争。

请君入瓮云梦擒韩信  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登皇帝位,史称汉高祖。封韩信为楚王。不久就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刘邦向诸将征询对此事的意见。诸将都说:“赶紧发兵,活埋这个忘恩负义的小子!”高祖自知这些并不是好主意,就没有吭声。

这时,张良已经借口有病而功成身退了,只有陈平依然是刘邦身边最重要的谋士。刘邦便向陈平请教,陈平开始不肯出主意,直到刘邦再三追问,并说:“我打算派兵前去讨伐他,你看怎么样?”

陈平沉着地反问道:“这次有人上书告发韩信造反的这件事,还有人知道吗?”

刘邦说:“没人知道。”

“那韩信自己知道吗?”

“也不知道。”

陈平低头沉思了一会儿,又问:“陛下的军队比韩信的军队厉害吗?”

刘邦回答:“不见得。”

陈平又问:“陛下手下的战将中,有谁在战场上能敌过韩信?”

刘邦回答:“没有人能敌得过他。”

陈平说:“军队实力不如韩信,将领又不是韩信的对手,现在您反而要出兵去打韩信;一旦引起战争的话。胜负就难以预料了。这样做我真是很为陛下担心啊!”

刘邦一听,十分着急,连忙问有没有什么稳妥的办法。陈平说:“古时,天子常常在全国各地巡行,会见各地的诸侯。南方有一个地方叫云梦泽。陛下装作出游云梦泽,要在陈州会见各路诸侯。陈州在楚地西界,韩信听到天子出游,又到了他的地盘上,他当然会来谒见。当他谒见陛下的时候,您便可以把他抓起来。这样就不用派兵,只需一个武士就足够了。”

刘邦依计行事;韩信果然郊迎在路中央。刘邦便让埋伏下来的武士将韩信捆得结结实实,投入囚车中。后来刘邦把韩信贬为淮阴侯,留居京城,不让他到外地任职,韩信也就不能再有所作为了。陈平的这一计谋,避免了一场战争,消除了再度分裂割据的祸根,维护了新王朝的统一与安定。

献美女图解白登之围  汉朝新建,忙于安抚国内,无暇顾及塞外。这时,长城北面的匈奴就乘机南下。公元前200年冬,警报雪片似地飞入关中,刘邦统率32万骑兵、步兵亲征。刘邦向北行进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时,被匈奴冒顿单于率四十万精锐骑兵包围于白登山(今大同市东面),并且派大兵,分扎在各个重要路口,截住汉兵的后援。高祖登上山头向四面眺望,只见四面八方都有匈奴的骑兵屯驻把守。

当时正值天气严寒,连日雨雪不断。高祖刘邦和将士们都冻得手脚发僵。在被围了3天后,粮食也快吃完了,汉军饥寒交迫,危在旦夕。被围到第7天,陈平忽然又生妙计。他看到冒顿单于对新得的阏氏(单于的王后)十分宠爱,朝夕不离。这次在山下扎营,经常和阏氏一起骑马出出进进,浅笑低语,情深意笃。于是想到冒顿虽能出奇制胜,可也不免被妇人美女所惑,于是就想从阏氏身上打主意。他派遣使臣,乘雾下山。这位阏氏听说有汉军的使者,就悄悄地走到帐篷外面,屏退了左右,召见汉使。汉使向阏氏献上了许多的金银珠宝,并且说是汉皇帝送给阏氏的,另取出一幅图画,说是汉帝请阏氏转给冒顿单于的。

阏氏毕竟是女流之辈,一见到黄金和珠宝,就目眩心迷,爱不释手,便收下了。再打开图画,只见画上绘着一个绝色的美女,不禁起了妒意,便问:“这幅美人图是干什么用的?”

汉使装出一副虔诚的样子,回答说:“汉帝被单于包围,非常愿意罢兵言和。所以把金银珠宝送给您,再请您代他向单于求情,可又怕单于不答应,就准备把国中的第一美人献给单于。因为美人现在不在军中,所以先把她的画像呈上。”

阏氏微怒地说。“这个用不着,赶快拿回去吧!”

汉使说:“汉帝也觉得把美人献给单于,怕会夺了单于对您的宠爱。可是事出无奈;只好如此。如果您能解得了我们的围,那我们当然不会把美人献给单于了,情愿给您多送点儿金银珠宝。”阏氏说:“请你回去告诉汉帝,尽管放心好了。”

说完,将图画交还给使者后,使者就回去了。

阏氏细想,如果汉帝不能突围,就会把美女献给单于,那时我就要受冷落了。于是,她回到后营,就对单于说:“军中得到消息说,汉朝有几十万大军前来救援,只怕明天就会赶到了。”单于问:“有这样的事?”

阏氏回答说:“汉、匈两主不应该互相逼迫得太厉害,现在汉朝皇帝被困在山上,汉人怎么肯就此罢休?自然会拼命相救的。就算你打败了汉人,夺取了他们的城地,也可能会因水土不服,无法长住。万一灭不了汉帝,等救兵一到,内外夹攻,那样我们就不能共享安乐了。”

说到这里,阏氏泪如雨下,呜咽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单于一时也不知怎么办才好了,于是问:“那怎么办呢?”

阏氏说:“汉帝被围了7天,军中没有什么慌乱,想必是有神灵在相助,虽有危险但最终会平安无事的。你又何必违背天命,非得将他赶尽杀绝呢?不如放他一条生路,以免以后有什么灾难降临到咱们头上。”单于将信将疑,可是又怕惹阏氏不高兴,便在第二天,传令把围兵撤走了。陈平用这一妙计,使匈奴退兵,刘邦逃出重围,一场大难消于无形之中。

成也萧何败萧何典故(一个关于权力与忠诚的故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是一个关于权力与忠诚的故事。萧何是汉朝的一位重要官员,他曾经为汉高祖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了汉朝的重要人物...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