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手记·名人字画篇·藏家易手流传有绪
收藏手记·名人字画篇·藏家易手流传有绪
黄君坦致张牧石信函 作者收藏
收藏文玩字画,最好是那些流传有绪之品。流传有绪,其保真程度不言而喻。而收藏家的藏品大多流传有绪,从他们手中接盘,风险极小。本人藏有张伯驹等几位名流大家写给张牧石的部分信札就是牧石先生出让给我的,读者或可管中窥豹,一观名人信札所蕴涵的史料价值、收藏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张牧石,字介庵,号邱园,别署月楼外史、月城吟客等。天津人。生于 1928 年。天津市商学院法律系毕业。早年从寿石工先生研习书法、篆刻、倚声诸艺。词学南宋吴梦窗。印由秦汉入以黟山出。书法自甲骨金文、历代碑帖及至晚近诸名家无不涉猎,终成自家面貌。除了专业艺术外,又辅之以京剧、曲艺、舞蹈、武技。曾任东方艺术学院教务长、茂林文化进修学院古典文学教授,现为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书协会员、天津书协理事、天津文史馆馆员。著有《茧梦庐丛书》八种。
张牧石先生作为著名词人和书法篆刻家,与当代名家张伯驹、钱钟书、黄君坦、萧劳、容庚等人交往甚密,时有书信往还。而他们之间的往来书信则无一不是发于心而止于书,不但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更可折射出他们的人生哲学和价值取向,由此亦可看出文人间那种“其淡如水”的友情。
一、张伯驹致张牧石书信
上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初,张伯驹先生(1897—1992)几乎在每年海棠盛开时节都来天津观赏海棠,且在牧石先生家小住一段。在这些年中,两人不断有书信往还。这是张伯驹写给张牧石书信中之一件。信的全文是:“牧石词家:接香港来信,香港大学约去讲学及书画展览,在九月间;海棠时节仍可去津。《戏剧家辞典》须写出生年月,如不记忆,可写现年多少岁,但丁至云传至今并未收到,希更寄。即颂祺。碧拜。二、二十三日。”钤“伯驹”朱文印。
此信透露出三个信息。其一,香港约张伯驹先生讲学并办展览,说明当时由于政治气候的原因,对张老尚不十分重视的情况下,香港人对先生已是十分仰慕。张牧石先生曾对笔者说,那时彩电特别稀少,一次香港朋友给张老送来彩电。张老表情淡漠,并无惊喜之色,亦可看出先生的淡泊。其二,讲到来津看海棠之事。先生来津多在春季,当海棠花怒放时,津门诗人词家张牧石、寇梦碧、陈机峰诸先生陪同张伯驹一道到宁园、人民公园等园林踏春填词,唱和吟咏,数年中张老在天津留下多首典雅含蓄、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其三,张老作为戏剧大家、京剧名票,深受戏剧家推崇。每次来津,津门戏剧界人士都请张老说戏,并当场录音。丁至云等戏剧前辈也亲来拜访,记得丁还请张老为她写过一副嵌名联。
张牧石先生与张老已有数十年的交往。20 世纪 60 年代初,张老任吉林省博物馆副馆长期间,曾邀约京、津、沪等地一些相识的老朋友分别撰写金石、书画、历史、轶闻、风俗、游览、考证、掌故等方面的文言短文,汇为《春游琐谈》,撰者中,张牧石先生乃年纪最轻的一位。因张老来津均住在张牧石先生家中,笔者得以与张老相识,亦有幸得到他给我写的嵌名联和兰花扇面。
二、容庚致张牧石书信
这是容庚先生(1894—1983)1973 年 8 月 6 日写给张牧石的信。张牧石早年从寿石工先生研学篆刻,继又私淑黟山派黄牧甫,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黄牧甫乃晚清与吴昌硕同时的成就卓著的书画篆刻大家。他的刻印特点是,平正中见流动,挺劲中寓秀雅,既无板滞之嫌,也无妄怪之失。张牧石对黄牧甫的作品极为珍爱,但一直未能见到黄的原拓印稿深以为憾。后来,容庚先生从张先生的来信中得知这一情况,主动向张提供黄的原拓印谱。容庚在这封信中对张先生说:“左右搜集黟山印痕深合鄙意。”因黄牧甫在光绪八年(1882 年)和光绪十二年(1887 年)两度来广州,第一次来粤住了近 4 年,第二次来粤,一住便是 14 年,前后在粤 18 年,到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 年)五月才离开广州回安徽。容庚先生作为广东人,对黄牧甫敬佩有加,对黄的艺术成就极为青睐,数十载搜集黄的作品。他在给张的信中坦言:“牧甫游粤多年,遗作甚富,书画篆刻皆有独到处,顾印行甚少,国人不得而见也。弟(指容庚自己)搜罗六十年颇有珍本,然非致力于此。年二十六离家至京,奔走衣食于今。五十余年于黄氏未能发扬光大,心甚歉然。”然后,容在信中慨然坦诚地说道“左右既有同好,兹检奉印谱三种六册、牧甫印稿一册”,印谱“乃选存较精之印,每印盖六七枚,弟至北京分剪得六部,自留一部,以五部赠友人,此乃初印本,与后人集谱残破者不同”。
就在容庚先生发出此信不久,天津的张牧石便收到容庚先生自北京寄来的黄牧甫印谱。这是一套极为珍贵难得的原拓本,拓印凝聚着容庚老人的一片心血和对艺术的挚爱。牧石先生抚摸着印谱那典雅考究的封面,深为容老的真情所动,他抓紧时间,将印谱上的所有印拓全部用毛笔勾拓下来,以备日后临习揣摩,不久又将那套原拓印谱用双挂号寄还给容庚先生。据张先生讲,容老的那套印谱,每方印拓都是细心剪齐后,在日本棉连纸上挖芯后,嵌贴在上面的,其珍爱之心可想而知。
在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是至关重要的。社会上一旦出现“信任危机”,人和人之间相互存有戒心,不仅是道德观念的倒退,也将大大阻碍经济、文化及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进行。从容庚的这封信可以看出,容先生毫无顾虑地将自己心爱的珍品寄给张牧石,张先生备加小心地保护,及时奉还,在他们看来不过是十分正常的事。在这小事的背后,却让今天的人们看到老一辈人那诚实守信的为人和品性。
容庚致张牧石书信 作者收藏
三、黄君坦致张牧石的书信
这是当代著名学者、诗人黄君坦先生(1902—1986)1982 年写给张牧石的一封长信,信中以大量篇幅记述有关诗钟问题,展现文人间在学术上的沟通与坦诚。
诗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也是中国文人的游戏方式,从形式上看,诗钟很像律诗中间的一联,故又叫“两句诗”,因多是七言,故也叫“十四字诗”,福州也有称其为“改诗”的。之所以叫“诗钟”,是因限定在极短的时间内交卷。通常是文人们在一起雅集时,将一个铜钱用线系于竹香上,下承以铜盘,香焚线断,钱落盘中铿然作声,有如钟鸣,以此为构思之限,故名“诗钟”。此举也有师法古人“刻烛赋诗”、“击钵催诗”之意。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天津学人与词家寇梦碧、张牧石、陈机峰三位先生每每促膝于海河岸 边,篝灯小饮,借诗钟遣闷。历时既久,积成千首。张伯驹见之,也和作了若干首。后来,寇、张诸先生从他们所作诗钟中选录数百首,附张伯驹先生和作若干首,汇为一集,定名《七二钟声》,油印后分赠给各地的词友同好,该书寄到君坦先生那里,先生颇为珍惜,遂致函答谢。
黄君坦致张牧石书信(一) 作者收藏
黄君坦致张牧石书信(二) 作者收藏
诗钟,清嘉、道间创于福建,林则徐即喜为之。君坦先生作为福建人,对诗钟缘起和闽派诗钟的特点知之甚明,且每多为之。他在信中谈了许多诗钟方面的知识,如“湘粤诸名士别创粤派诗钟,以数典为工”,“闽派诗钟对于实字推敲甚严”,“对于男女典故姓名亦有限制,不能作公母以”,等等。并在此信中“录旧作咏诗钟诗,略谈闽派诗钟故事”。信最后说,收到张牧石先生寄去的《七二钟声》两册,表示:“谢谢!”“另册已转交平老(即俞平伯先生)。附上旧作《诗社述事诗》数首,略当谈助”,慨叹“丛碧逝世无人作此游戏矣”。
“丛碧”即张伯驹先生。的确,诗钟在这些人眼中不过是“雕虫小技”,但今天的人作起来恐非易事。此诚如张伯驹先生主编的《春游琐谈》所称,诗钟“虽小技,然亦不易工,非失之晦涩,即失之平庸”。
30 年光阴荏苒,寇梦碧、张牧石诸先生沽水之畔的诗钟小聚已成魂山梦影。黄君坦先生的这封长信今人多已不好理解,但他们的风雅韵致却如春帆流霞展现于世人面前。诗钟作为一种文人雅趣,爱好者也不妨像玩“灯谜”一样地玩一玩。
黄君坦致张牧石书信(三) 作者收藏
黄君坦致张牧石书信(四) 作者收藏
四、瞿宣颖写给张牧石的明信片
这是身居上海的瞿宣颖(1894—1968,号蜕园)先生给张牧石的明信片。写于 1965 年 3 月 18 日,内中涉及了文人间交往,尤其是有关“属题”的事宜。
“属”在这里就是“嘱咐”的“嘱”,不当“属于”的“属”讲。旧时文人书画家在其作品上题写上款时大都写成“属”而不写成“嘱”,如“雅属”、“属正”、“属画”等。一些文人请人画一幅表现其赋诗填词一类往事的作品,尔后向多人索题,对方接受主人要求而题咏称“属题”或“属句”。其方式一种是每个人按主人的请求分别题咏,每个人所用纸张的规格大小一致,题写后分头寄给主人,主人统一将其装裱成册页或手卷;另一种是主人将此画事先裱好,留出空处,再请题咏者依次在上面书写。
张牧石先生填词宗南宋词人吴文英。吴文英,号梦窗,其词委婉绮丽,用笔幽邃。张先生汲取梦窗辞美律严的形式之美,自号“梦边”。为表达对吴梦窗的尊崇和对梦窗词的潜心钻研,上世纪 60 年代,他特请张伯驹先生夫人、画家潘素绘《梦边填词图》,广为征题,其方式为上述之第一种,即分别题咏再加以汇集。当时,北京的萧劳、黄君坦、陈云诰,上海的陈兼与,杭州的夏承焘,天津的庐慎之诸先生纷纷应题。书法家吴玉如先生为其题写了引首。瞿蜕园先生与张为词友,接到张的征题函件后,本想立即回信并应邀题咏,但苦于疾病缠身,未能如愿,故在明信片中说:“入春时为药裹所苦,裁复稿迟,尤为负疚,承属题句更须俟诸异日。”但据张先生讲,待其病情稍有好转,即填词一首,是为《竹影摇红》,寄往张先生手中。连同蜕园先生题咏,《梦边填词图》总共得词 50 多家。
瞿蜕园先生的这一明信片还提到:“奉诵词翰并赐镌小印,雅意稠叠,不知何以为报?”所记为张先生为其镌刻名章及诗词往还之事,可谓“君子之交其淡如水”,体现了中国文人传统的交往方式。
瞿宣颖写给张牧石的明信片 作者收藏
最好的收藏是分享,不是占有
这位牧师答应把花送给孩子们。但他同时又劝告孩子们,花只有在花园中才能免于过早凋谢,让他们把花留在花园中,让大家共同欣赏。这样花才能开的更加美丽。牧师在劝告孩子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一个道理,美的东西只有和大家分享才能让它显得更加耀眼夺目。
春花秋日、斜阳草树、琳琅的古董、吹笛的老人。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图画!爱花种树的人没有把草树植在自己家围墙里,而是让大家一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收藏家们没有把古董收藏在保险柜里,而是让大家一起欣赏;老人们不会在紧闭的房间里吹笛,因为他们的情感和快乐需要分享。世界上有太多美丽的事物让我们喜爱。但是美丽需要分享、爱不是占有。只有分享美、分享爱,才能永远有爱和美。
分享美和爱,获得永恒。梵高被那阳光下怒放的向日葵而感动,他决定记录这永恒的美。但是他并没有把向日葵全部据为己有,而是将它们展现在画布上,那著名的《向日葵》显示出非凡的活力,是梵高心灵的写照,他因此获得永恒。莫扎特,这位天才音乐家,有感于一首法国民歌,创作出了《小星星变奏曲》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法国人民并没有向他索取版权费。因为他们知道,美丽的歌曲由于分享而更美丽,他们都得到永恒。
独自占有、只能失去美与永恒。有一个妇人,她有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每逢花开时节,总有许多年轻人来观赏,经常踩坏花园的小径和留下垃圾。那位妇人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就在门外写着:“园里有毒蛇和毒虫,外人进入受伤后果自负!”后来,园里果然没人再来,多年之后,这座美丽的花园真的变成毒蛇横行、杂草荒芜。妇人也只好后悔感叹了。没有分享,美丽难以成为永恒。世界因为分享美丽而精彩和缤纷。我们也从分享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和属于自己的感动。每个人的心都是一座花园,我们不可能独自载遍各种鲜花。唯有分享,不独自占有,我们才可以看到更多,更美的事物。将自己的心爱之物让大家分享,使大家得到美的感动,这才是人生的升华的境界。
分享美,才能拥有永恒,不独自占有,才能有个更加缤纷的世界。
吴利勋博士是澳门地产界杰出的成功人士,他的公司是澳门四大建筑公司之一,为澳门和内地留下了诸多标志性大型建筑;他还是“为大众聚宝,为保护国家文物”的收藏家,为各地博物馆、大学等捐赠数百件文物,为世人献上了难以估量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成为在澳门社会具有“金字招牌”的社团领袖和回馈社会的慈善家。
眼光(一):拚搏濠江,诚以立业
吴利勋博士出生於广东汕尾一个革命之家。祖父吴年裳先生早年投身农民革命运动,支持彭湃领导的海陆丰革命活动;父亲吴丰淦十三岁参加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十六岁参加中国***领导的东江纵队,抗日期间,屡立功勋;大伯父吴丰正亦为东江纵队队员,在开辟罗浮抗日根据地期间,与日寇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二伯父吴禹亦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壮烈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吴利勋博士便出生在这样的革命世家,家族的厚重历史,让他的爱国情怀与生俱来。十岁起,他随家人移居香港,後考入摩利臣山工专学院,修读建筑机械专业。毕业後,他学以致用协助父亲创办了吴淦记建筑有限公司。1974年,澳门知名地产开发商赵善觉开发“佑汉新邨”楼盘,希望能引进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遂邀请吴淦记建筑有限公司来澳门承包“佑汉新邨”的机构施工工程。於是,吴利勋博士随父亲来到澳门。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但是由於当时的华人建筑商不可能直接从澳葡政府手中中标任何工程,吴淦记建筑有限公司一开始便是举步维艰。
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吴利勋博士不但在澳门打下了稳固的根基,在父亲退休後子承父业,将基业发扬光大,成为澳门知名的建筑商人,而且还带领吴淦记建筑有限公司发展成为澳门四大建筑商之一,承建的主要工程有澳门要塞信道的松山隧道口立交桥、建设澳门回归的第一桥——西湾大桥的引桥填海工程、氹仔大潭山开山工程,还有1984年建设的寓艺术於建筑的大型项目氹仔浮雕、丰淦山庄等。特别是位於澳氹大桥旁的巨型浮雕,更是成为澳门的标志建筑。
三十馀年的春华秋实,吴利勋博士成就了事业的辉煌,参与了澳门的建设与发展。他的成就令人赞叹,他成功背後蕴含着的道理更是发人深思。如果言简意赅地概括吴利勋博士成功的原因,只能是:他有一双慧眼。
当投标处於被动,他洞悉到科技的力量,大胆引进新技术,化被动为主动。吴利勋博士随父亲踏入澳门带来施工队伍和建筑机械,一开始便冲击当地以肩挑背驮为施工主体的落後格局。他率先引进先进机械设备和技术,诸如天秤式起重机、滑模式范本装嵌和沉箱式地基技术等,一举改变了澳门建筑以人力为主的单一格局,大大加快了建设速度,填补了机械建筑的空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在佑兴大厦地基工程中,又史无前例地采用沉箱四周灌胶浆以阻挡地下水的办法。吴利勋博士一系列的创新之举,大大推动了澳门建筑业的发展,并逐渐成长为澳门建筑业的“领头羊”。
他的独具慧眼在於他认准了立业和发展的根本——诚信。不论是默默无闻的创业初期,还是声名鹊起的成熟期,他都将信誉作为人生的第一名片、公司的第一生产力。据了解,吴利勋博士曾立下这样的规定:只要公司签订了合同,无论遇到什麽情况,都要保证质量按时完成任务,即使亏本也要履行好合同。有一次,澳门政府拟在路环岛修建养老院,当时他刚到澳门不久,不熟悉葡文,未细细考虑,便以300多万元的工程标价签订了合同。工程开工不久,他发现300多万元的标价远远不够,但他仍然遵守合同按质量完成了这项工程。结果整整亏损了100多万元。有人认为他“傻”,政府的工程可以酌情补偿,可他却不以为然,签了合同就绝不能再讨价还价。
俗话说“难得糊涂,吃亏是福”,吴利勋博士因而在澳门、内地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树立了金字招牌。他自豪地说:“这麽多年来,吴淦记建筑有限公司修建了许多幢大厦和立交桥、码头等,至今没有发生任何质量问题。”正因如此,很多澳门有关建筑方面的社团都盛情邀请他加入,吴利勋博士怀着极大的热情参与其中,他先任澳门地产发展商会会长、澳门建筑机械工程商会永远会长,将自己的智慧与众分享。
眼光(二):用心发掘,变“废”为宝
熟悉吴利勋博士的人,都知道他不仅仅是一位成功的地产商人,更是一位杰出的收藏家,将此联繋起来的仍然是他高人一等的眼光。作为商人的眼光,是洞悉市场、为人处世的精准,而作为收藏家的眼光,则是他民族情怀、艺术审美的深厚。很早,吴利勋博士就跟随父亲从事建筑行业,对古建筑艺术一直情有独锺,自小酷爱蒐罗有保留意义、有欣赏价值的历史文物。从收藏到研究历史,他完全是出自一份热忱和兴趣,他尤其喜欢研究中国的近代史。
在澳门的收藏界、古玩界,吴利勋博士对物件,不避“出身”,不分“门第”的收藏习惯,成为一时美谈。他说:“凡是能见证中华文化历史变迁的东西,哪怕是一片瓦一块砖,我都认为有价值,我的收藏不以市场估价为评判标准。”因而,他的收藏来源极广,收藏物品有出土自建筑地盘、古玩市场、什架摊,当看到祖国的文化艺术遗产流失海外时,他痛心疾首,不惜重金也要把这些艺术品买回来。让吴利勋博士既有别於普通建筑商人,又不同於一般收藏家的是,他可以在从事建筑行业拆卸旧房屋过程的第一时间接触到大量旧东西,将很多被认为毫无价值的“废品”变成宝物。他说:“这些旧东西,看似无价值,却蕴含了我们祖先的文化传统,可追溯逾千年的历史文化,只要稍加修饰,便可以回复原貌,如果我们不好好地珍惜,这些古文化便可能逐渐湮没。”
每次涉及旧屋迁拆时,对於修复保存中华文化的热情都会让吴利勋博士第一个赶到现场,而艺术鉴赏眼光则令他成为旧房里留下的桌椅、茶几、门窗雕刻的伯乐。在一般人眼中的“烂东西”,经过吴利勋博士的把玩、鉴赏,都有可能焕发出艺术的光辉,成为无价之宝。奔走在废墟上“寻宝”,为了防止人为的破坏,对於很多暂时无法携带走的器件,他都会在上面写下一个大大的“留”字,时间一久,次数一多,吴利勋博士慢慢赢得了“留经理”的美名。
似火的热情、厚重的使命、敏锐的眼光、渊博的史识以及工作的方便,让吴利勋博士的办公室变成了一座小型的博物馆。放置的收藏品难以统计,陶瓷工艺品、书画文献、木刻、石雕、鼻烟壶以及象牙、金、银、铜器等应有尽有,墙面、台面、地面,充塞着文房四宝、铜鼓油灯、佩刀铁扇以及房屋地契、字画、圣旨、族谱等,有澳门人的状元捷报、科举试卷、考生入场纸等等,不计其数。走进吴利勋博士的办公室,历史厚重感油然而生,让人很难不发古之幽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收藏 ,有的人收藏娃娃,有的人收藏课外书,有的人收藏贝壳儿……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我的收藏 作文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我的收藏作文1
我家书柜的一本相册里,装满了我从小至今的照片。其中,最珍贵的、一直被我收藏在心底的,是这样一张:照片中的我绽放着灿烂的笑容,双手叉腰、气宇轩昂地站在泰山玉皇顶上……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中的东岳,地处山东泰安境内。去年暑假,我和家人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泰山旅游。为了节省登泰山的体力,我们决定从天外村坐大巴到中天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盘山公路,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抬头仰望,泰山巍然挺立,弯弯曲曲的十八盘,像一根根绸带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周围的树木郁郁葱葱,像一个个坚守岗位、保家卫国的士兵屹立在山头。一阵风吹来,树木传来了“沙沙沙”的响声,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开始爬山了,我身轻如燕、健步如飞,不一会儿就爬完了一排又一排阶梯。但随着我不断向上攀爬,山路越来越陡峭,尽管我拄着登山杖,腿还是酸痛起来,像灌了铅似的沉重不已,每走一步都要耗费好大的力气。看到我累得气喘吁吁,汗水不住地从额头往下滴,爸爸妈妈鼓励我说:“程卿毓,加油!胜利就在眼前!”随着我一步步地向上攀登、一次次地咬牙坚持,一排排阶梯上留下了我坚实的脚印。
正在我豪情满怀继续向上时,一群下山人交谈的话语传入了我的耳朵:“早知道就不来了,越爬越累,还不如在家玩手机来得舒服……”此时,放弃的念头又重新占据了我的脑海,我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耷拉着脑袋,开始嘀咕起来:“离山顶到底还有多远啊”“不远了,小伙子,你可不能做逃兵噢!”一位下山的叔叔带着胜利的喜悦,语气轻松地对我说。是啊!《老人与海》里的主人公桑地亚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我可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怎么能被眼前这点困难打败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爸爸妈妈,我们一起向上爬,不到终点绝不罢休!”我对着同样体力不支的爸爸妈妈说。听到我铿锵的话语,看到我坚定的目光,爸爸妈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快要到峰顶了,我大汗淋漓,露珠般的汗水由脸颊调皮地滚落,我也不知道擦了多少遍,头痛得像要炸裂开,胸口也好像猛地塞进了大团棉花,透不出气来,心跳得嘣嘣响,似乎一张口,那颗热乎乎的心就会一下子从口里跳出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登上了海拔1545米的泰山最高峰——玉皇顶。
霎时间,山顶的景色映入眼帘:远处云雾笼罩着山峰,一丝阳光透过云海映照在树木上人影上,宛如仙境。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望着美丽的风景,吟起诗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人生就像登山,很多时候,遥看目标,似乎高不可攀,其实每向前一步,也就距离目标更近一步,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收获。这也让我在学习上遇到“拦路虎”时,不再退缩,而是全力解决问题。我将登上泰山玉皇顶的照片,放在相册的首页,因为那是我最引以为傲的收藏。
关于我的收藏作文2
作为一名小学生,最爱的事莫过于进文具店,买笔、本子、装饰品之类的东西了。每当我买到一支笔,就巴不得当天作业一大堆多,可以好好写写这支笔。在那么多的钢笔中,我最喜欢这一支。
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弟弟将它送给我的那一刻。
“送给你,别再生气了,妈妈这样对你也是为你好嘛!”弟弟把礼物递给我。
我还在生气,尽管那天是我的生日,尽管有很多客人在场。
就在生日的前一天,我有一道奥数作业不会写,妈妈给我讲了几遍,可最后那遍我还是做错了,妈妈就因为这事发了脾气。
我本以为悲伤生气就这么过去了,可没想到妈妈在生日的当天又提起了这件事,我在所有人面前重重地放下饭碗,把筷子丢在地上,跑上楼。我哭了,把房门关上,躲在被子里对着床大喊:“我蠢,总行了吧!我笨,你满意了吧!”
弟弟跑来安慰我:“你妈妈也不愿意骂你的,你不能太任性了。”他说着把一份礼物递给了我:“送给你,别再生气了,妈妈这样对你也是为你好嘛!”
我看了看这份礼物——一支宝蓝色的钢笔,笔身宝蓝色,闪着光泽,两端和中间分别镶嵌着一圈金**的金属装饰,英雄的标牌刻在中间的金属圈上。拿在手上,沉甸甸的,我知道这是弟弟对我的一片心意。弟弟最了解我,知道我喜欢练字。在盒子的旁边还有一张纸条,上面有一行墨迹未干的字:“不要生气,不要任性,你要懂得父母对你的爱!”
后悔的泪水滴在纸上,染出一道道光晕。是啊!连弟弟都比我懂得更多、更深刻。我是太任性了,妈妈对我严要求是为我好。
我望着弟弟笑了:“谢谢,是你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爱。”
弟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笑容像一张张记事贴,牢牢地贴在了我的记忆里。我将这笑容和这支钢笔一起永久地收藏着。
这一支笔,让我得到了一份珍贵的友谊,也让我懂得了家人对我的爱。我要好好地将它收藏。
关于我的收藏作文3
天很高,带着属于自己的收藏,期待未来……
——题记
人生有喜有忧,在其中也收藏了点滴。也收藏了其中的真谛……
勇敢
每当看见街上骑自行车的人,我都很羡慕他们。于是我就叫爸爸教我,爸爸同意了。
开始练习的时候,自行车老跟我作对,总是摇摇晃晃的。弄得我不小心摔了一跤,好痛啊!爸爸见了,抚我起来,鼓励我加油,你一定行!可是一次、两次、三次……都不行。而且又摔了一跤!爸爸走过来,对我说:“要勇敢面对困难,要经过多次联系才能成功!”
无论何时,遇到困难,勇敢面对,这是我的第一份收藏,我带着它,继续前进……
乐观
我很开心,我交了一位很好的朋友---小翟。
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一个乐观的女孩。考试前,她会鼓励我;只要我有需要,她会帮助我。她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笑呵呵的。我想:是不是乐观带来的阳光
乐观,我的第二份收藏,继续前进……
诚实
曾见过:同学的作业不真实,抄别人的答案;有些同学成绩不真实;骗子的虚伪……这些都是不真实的现象,有些厌倦。所以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永远诚实,我带着它,期待未来……
时至今日,我的盒子装的越来越多。我带着它,一路走,一路收藏,期待未来……
关于我的收藏作文4
渗入我的心,穿入我的肺,透入我的肝。在深邃的记忆中,我珍藏了一份友情。他不但是我的好友,还是我曾经的敌人。
我们又争吵了,他用犀利的语言刺穿我的话语,扎入我的心灵。我的心一颤,手不自觉的握成拳头,手上的青筋霎时爆了出来,但仍无法表达我心头的怒火。头上的帽子也胆怯即将爆发的战斗,机敏的逃逸了。气得我嘴中的舌头打结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骤然瞄见到了他的父亲正在打扫垃圾。我的毒舌的话从嘴里一溜烟的跑出来:“有什么了不起的,你父亲只是一个打扫垃圾的而已。”他的脸色由红变白再变紫。众人的议论声寥寂了,瞬间将目光投向我;须臾,众人又将目光转向他。泪水在他眼中囚系着,譬如一羞涩的少女,迟迟不肯出现。我蔑视而傲然地冷哼一声。他的泪水最终冲破关隘——夺眶而出,顺着他的脸颊流向他的心脏。他转过头,逃跑似的离开了。
放学后,我就把发生的事情抛诸脑后了。他却悲痛地将今天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给他父亲详诉了一遍。他父亲忍着内心的痛楚听完儿子的讲述,化为一声无奈的叹息:“明日,我和你去学校。”
第二日,我们在校门口亦不期而遇,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我们互相等着彼此。他父亲盯着我爸爸,严肃而平静地道:“您儿子,说我只不过是一个扫垃圾的。”又幽幽地道:“没有我们清洁工,那大家都得生活在垃圾堆中。”我爸爸不敢置信的瞪着我厉声道:“这是真的吗”我张了张嘴,亦合上,轻轻地点了一下头。立即就像被太阳晒焉得花儿——低下了不可一世的头。爸爸闭着眼睛深深地长叹一声,脸色如同秋天被霜打过的叶子——黯然失色;盯着我的眼睛如同死神掠夺生命时的残忍与无情。爸爸用颤抖的手指着我:“快,向叔叔和他儿子道歉。”他父亲摆摆手示意不用了。爸爸还是铁青着脸盯着我。我颤颤巍巍地走向他们,略微鞠躬道:“对——不——起,我错了,请求你们原谅。”
两位父亲欣慰地紧紧握住对方的手。我和他也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的收藏是那珍藏的心灵深处的深厚友谊。
关于我的收藏作文5
我有很多收藏,大到一个书包,小到一粒花种子。或许有人会好奇,我没事为什么收藏一粒种子——那的确正好是我童年一段美好的回忆。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爷爷从乡下给我带回来了一小包玫瑰花的种子。我当时很开心,不知因为玫瑰好看,更因为我特别爱吃爷爷给我亲手做的玫瑰花脯,看上去亮晶晶的,吃一口甜滋滋的,邻居家的小朋友都馋哭了!
我满怀希望地种了下去。期待着可以吃到自己做的玫瑰花脯。于是我每天都忙着给他们浇水,施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几朵开了,在夜里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爷爷听到这一消息,赶忙跑来教我做,他教的很开心,我学的也很开心,想着几天后就可以吃了。
在这期间,爷爷还给我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花脯,有桂花的,菊花的,山茶的……但我觉得还是玫瑰的最好吃。
几天后,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吃到了玫瑰花脯,这让我很开心,我兴奋地电话爷爷,爷爷在电话那头,开心的拍手叫好。
可几天后,却得知爷爷突患心脏病……
我拿着手机,呆呆的看着我没吃完的花脯和种出来的玫瑰花,猛地把花脯全塞进自己嘴里:太甜了,甜到发苦……
第二天,我在打扫阳台时,突然发现角落的一盆花并没有开放,我将种子挂出来,打算看着它开花结果,再做成玫瑰花脯,但又一想:算了,反正做出来的再也不是那个味了……
或许把他留着,有时候还可以记起以前和爷爷一起做花脯时的那份回忆,和爷爷做的花脯的味道吧……
我将会把这一段记忆和这一粒种子收藏起来,藏在我的心中。
关于我的收藏作文精选5篇相关 文章 :
★ 关于我的收藏的作文3篇
★ 我的收藏作文
★ 关于我的父亲作文精选5篇
★ 关于爱的作文精选5篇
★ 关于难忘的作文精选5篇
★ 关于我的家长的作文精选5篇
★ 关于痕迹的作文精选5篇
★ 关于自我保护的作文精选5篇
★ 关于邮票的精选作文5篇
★ 关于我爱汉字作文精选5篇
1对宜兴文化遗产感想的作文600字
五千年岁月的洗礼,五千年情感的积淀,五千年智慧的凝聚。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的黄河文明,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韵情怀,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永驻心间。
——题记
当玛雅文明隐没于未知的空间,当古巴比伦王朝终结于漫漫硝烟,当古罗马斗兽场成为永久的遥想,当古埃及金字塔化身为玄妙的谜团……惟有你,依旧昂首挺胸,屹立于世界东方。挺过战火,挺过饥荒,你步伐坚定,意志坚韧,你教我怎能不为你倾心——伟大的中华,伟大的传统,伟大的文化!
但如今,对于你,我在喝彩之时更多了份感伤——熬过了无数的苦难,为何你要在繁縻的花开间独自黯然的凋零呢?为何你要在这和平的年代里缓慢而沉重的迈向终点呢?是为了不成为科技发展的绊脚石,让十三亿中华儿女过上更富裕的日子吗?抑或是,我们这些做儿女的为了追求那份物质的满足而无情的牺牲了你,让你不得不与我们含泪诀别?
2对宜兴文化遗产感想的作文600字五千年岁月的洗礼,五千年情感的积淀,五千年智慧的凝聚。
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的黄河文明,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韵情怀,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永驻心间。 ——题记 当玛雅文明隐没于未知的空间,当古巴比伦王朝终结于漫漫硝烟,当古罗马斗兽场成为永久的遥想,当古埃及金字塔化身为玄妙的谜团……惟有你,依旧昂首挺胸,屹立于世界东方。
挺过战火,挺过饥荒,你步伐坚定,意志坚韧,你教我怎能不为你倾心——伟大的中华,伟大的传统,伟大的文化! 但如今,对于你,我在喝彩之时更多了份感伤——熬过了无数的苦难,为何你要在繁縻的花开间独自黯然的凋零呢?为何你要在这和平的年代里缓慢而沉重的迈向终点呢?是为了不成为科技发展的绊脚石,让十三亿中华儿女过上更富裕的日子吗?抑或是,我们这些做儿女的为了追求那份物质的满足而无情的牺牲了你,让你不得不与我们含泪诀别?。
3关干宜兴文化遗产的作文今天天气很舒适,老师带着我们去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用小三角做出来的仙鹤、福娃、龙虾、孔雀、水壶……五颜六色,非常好看。还有用纸剪出的蝴蝶、竹子;还有用糖做出的马、蛇、龙、小猪、长颈鹿;还有用手工做出来的鲜花戒指、冰激凌娃娃。
用小珠珠穿出来的小球。其中鲜花戒指是最引我注目的,大人戴就把它拧大,小孩戴就把它拧小。
还可以把它拧到铅笔头上,还可以用线绑在戒指的小环上当项链。它真是一个多功能的戒指啊。
观看了这么多的作品,一个个象真的一样让我大开眼界,增长了见识。我很高兴,我想到我不会做,我一下子又难过下来,但是我想到不会做可以学,我以后要好好学,发挥想象,观察力,争取给老师做的一模一样好看。
4小学生作文 描写宜兴的名胜古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皇陵位于临潼区骊山镇东5公里处。经探测,陵有内城和外城,内城为方形,周长2525米; 外城为长方形,周长6294米;陵高76米,为覆斗形,底边为485515米,巍然矗立。
从陵冢向东15公里处是兵马俑坑。兵马俑坑坐西向东,共三个,呈"品"字形。
一号坑在南,最大,深5米,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14260平方米。坑内排成38路队伍,有同真人大小的武士俑6000多个,拖战车的陶马俑24匹,驷乘战车6乘。
武士俑身高18米,神采各异,栩栩如生,身着短衣或铠甲,腿扎行膝,姿态不一,都威武矫健。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端北侧,面积6000平方米,呈曲尺形,由骑兵、距车、步卒、射手混编而成,有兵马俑1000余件,还配有实战的武器。
三号坑位于一号坑的西端北侧,东西长176米,南北宽714米,面积520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形,内有战车一乘,卫士俑68个,似为军旅中的统帅机构,也配备大批武器。
3个俑坑分别组成阵势庞大的步、弩、车、骑4个兵种的队伍。兵马俑坑是研究秦代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艺术及科技的实物资料库。
5关于宜兴古城的作文发一篇我,急用一路过上海、苏州,来到了江苏无锡宜兴。宜兴紧邻太湖西岸,恰好扼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之交界处。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温润,物产丰盈,自古以来就是江南鱼米之乡,是长江金三角西陲的物华天堂、人杰地灵之地。宜兴古城已有四千余年历史,古称荆溪,秦代改称阳羡,晋代改称义兴,宋代改称宜兴并沿用至今。
宜兴素来有“陶都”之名,是紫砂的故乡,出产的紫砂茶壶更是国内外茶壶“发烧友”和收藏家追逐的对象。就其作为“陶都”来说,制陶历史已达五千年之久,其中紫砂陶、均陶、青瓷、精陶、彩陶,被誉为陶瓷艺术的“五朵金花”,风靡天下。古籍有云:“人间珠玉安足取,阳羡溪头一丸土”。正是这宜兴特有的坯土,加上世代相传的一整套手艺、绝活,从而使宜兴紫砂壶成为中华文化艺术园林中的一枝奇葩。特别是丁蜀镇,方圆几十里,家家做坯,处处皆窑。如今在小镇已建立了“陶瓷陈列馆”,这里的陶瓷小商品市场,各种陶瓷产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去宜兴丁蜀,即使不买,也一定要去鉴赏一下那些工艺精湛、造型独特,融汇了纷繁的人文精神而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紫砂工艺品。
妙壶自然还需名茶好水才有用武之地。幸运的宜兴人恰好守着茶山,坐拥金沙之泉,太湖之水。“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太湖水甘甜爽口,更滋润宜兴数万顷茶园,使宜兴成为茶的绿洲。宜兴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享有盛名的古茶区。唐肃宗时,常州刺史李栖筠到宜兴,有个和尚送来“阳羡茶”(又称“阳羡紫笋”),李栖筠会集宾客品饮。“茶圣”陆羽认为阳羡茶“芬芳冠世产”,可以上贡。于是每年采制万两进贡朝廷。唐朝卢同有诗赞叹:“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可以说,所谓“饮茶三绝”——茶美、壶美、水美,恐怕只有宜兴才三者兼得了。
宜兴自然景观一在竹景,宜兴有“竹海”之誉,张渚、湖滏山乡,绿意掩映村舍,山间溪水潺潺,有竹万竿摇青,蔚然成海。提起中国著名的“竹乡”,宜兴是绝不容忽略的。
而宜兴最为妙曼的自然景观是那些遍布于山区的洞穴。这些洞穴不但景色瑰丽,更携带了许多传说和历史遗迹而名扬四海。“船在山中行、浆在天上撑”的善卷洞,俨然一个石雕博物馆,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就在这里同窗共读;张公洞妙在洞中有洞,洞中复有洞中洞,且各洞冷暖相异;慕蠡洞和西施洞奇峰异石、瑰丽多彩,更有范蠡和西施的传说为二洞增色;灵谷洞曲折幽深,淹没百余年后重被发现,洞中许多题咏,与瑰丽的钟乳相映生辉。这些瑰丽的景致,在宜兴谱成一片“洞天世界”。
宜兴这块福地人文荟萃,西晋望族周氏家族就居住于此,周处除三害之后,多少名士曾在宜兴留下他们的屐痕墨迹,其中有六朝文学家陆机撰文、书法家王羲之挥洒的《周孝侯碑铭记》;有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不朽诗篇;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与宜兴也有着不解之缘,他曾几度游历宜兴,并在这里购田讲学,至今宜兴仍存有“东坡书院”。此外,近代著名国画大师徐悲鸿与其父徐达章也是宜兴人氏,现在宜兴建有“徐悲鸿纪念馆”,而其父的《荆溪十景图》也堪称山水画中的绝妙之笔。
如今宜兴已被列为太湖13个风景名胜区之一,即阳羡风景区,游人络绎不绝。古城宜兴,宜观、宜品,如此佳境,此生岂容错过?
6介绍历史文物的作文把它的种子播撒在人们的心中。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这次在洛阳博物馆举行的‘‘秦汉——罗马文明展’'。 来自中国和意大利两国70余家博物馆的489件国宝级的珍贵文物,将再现雄踞世界东西的秦汉、罗马帝国的辉煌文明。他们交相辉映,熠熠生辉。
在历史的长河中秦汉和罗马文明是两种不同的文明,秦汉文明是农耕文明的代表,象征性符号是龙,是东方文明的基础;罗马文明是海洋文明的代表,象征性符号是鹰,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秦汉罗马文物展在新区博物馆一楼展厅,这个展厅是秦汉-罗马文明对比展厅,进入展厅我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入口处两边“庞贝古城”的“断壁”和“长城”的“ 残垣”庞贝古城和长城分别是古罗马和古中国古老又代表性的建筑,两座建筑一白一褐交相辉映,在这个展厅内,代表西方文化的古罗马艺术精品和代表东方文化的秦汉精品文物交相辉映。
7关于名胜古迹的作文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善卷洞 善卷洞与比利时之 洞、法兰西之里昂洞称为世界三大奇洞,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洞景巧夺天工,素有“万古灵迹”、“欲界仙都”之美誉。从古到今,胜景似绣,游人如织,历代名贤雅士、文人墨客留下了一篇篇千古绝唱的诗文石刻。
善卷风景区位于宜兴城西南20公里的螺岩山中,雄伟壮观,奇异天成,分上、中、下三层,宛如一幢石雕大楼,三国时称“石室”。中洞有高达七米的钟乳石笋兀立洞口称砥柱峰,侧立两旁的青狮白象,气势雄伟,维妙维肖。
上洞冬暖夏凉,四季如春,云雾弥漫,称云雾大场。 周围钟乳林立,形成了坐马立羊、喷水乌龙、荷花倒影、白鹤苍鹰等景观,美不胜收。
水洞是一条一百二十米长的地下溪河,水道弯曲、清凉幽深。船行其中,听曲水流声,看灯光倒影,如游人间仙境;转过三弯,眼前豁然开朗。
舍舟登岸,绿荫蔽天,使人神清气爽。出洞处有一座古老的碑亭中耸立着唐代司空李?所书的“碧鲜庵”石碑。
重建的晋代祝英台“读书处”英台书院,院内秀丽古朴典雅的一组园林建筑与怪石林立、竹影摇曳、相互映辉。山上正在恢复的圆通阁,拜斗坛,喜雨亭等景观,并匹配400米缆车和800米滑道。
附近有三国时所立的国山碑称“江南第一碑”,被列为国家保护文物,雄峙山巅,蔚为壮观。 景区内有五千年善卷洞文史馆(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及旅游服务中心,提供阳羡景区一条龙服务。
一座三星级涉外宾馆“螺岩山庄”座落在螺岩山脚,与善卷洞交相辉映。 善卷风景区将集溶洞观光、生态旅游、宗教朝拜、休闲娱乐和陶、茶文化等为一体的螺岩风景区,吸引着四方游客纷至沓来,莫不心旷神怡,叹为观止。
如今的善卷风景区,已以全新的形象展示在游客面前,现形成了洞前是公园,洞中是游园,洞后是乐园和紫砂园的著名旅游胜地。 张公洞 张公洞,又名“庚桑洞”,座落在宜兴县西南湖乡盂峰山中,距县城22公里。
传说二千多年前,有一个叫庚桑楚的老人,不愿为官,隐居于此山而德名,《宜兴县志》引用道书《白龟经》说:“天下福地七十有二,此居五十八,庚桑公治之。 ”又有《六仓子》一书序言中有“庚桑楚来到毗陵盂峰山洞安身修道”的记载。
还有传说道教祖师张道陵和八仙中的张果老,分别在洞中修炼过。因为他们都姓张,洞就由此而得名。
张公洞,面积约3299平方米,游览线路1000米。洞中有洞,洞中套洞,大小共有72个,上下有1500多个台阶,洞中有四季分明的气候。
主要分前后二洞,各有一个大石厅,先小后大,先低后高,先暗后明,下洞叫“海屋大场”,大石厅有一个深不可测的“石海”,穹顶如高山屋脊,周围怪石嶙峋,钟乳、石柱、石笋、石幔、石花琳琅满目。通过大厅步步登高,盘旋无数石阶,便到上洞,上洞名“海王厅”,它宛如一座高大的龙宫,中有平台,相传系宋代县令赵伯淳所筑。
穹顶云雾缭乱,倒挂下无数岩石。如璎珞、琅玕、流苏、玛瑙,五光十色。
两棵古老古松,傲壮挺拔,犹如“龙宫”的两根庭柱;滴水长成的垂岩,形成奇幻的二盏宫灯,晶莹斑烂。溶岩滴水聚成的12平方米鼓形水池,映出“洞中蓝天”。
在海王厅两侧,有许多小洞,上可通天,下可入地,有盘肠洞,七巧洞,鲤鱼戏水,万福来朝,云梯天桥,一线曙光,琼崖望湖等胜景。 其中有一洞顶,倒悬着一块数米见方的岩石,上有依稀可辨的线条,仿佛象个棋盘,所以叫作“棋盘洞”。
《宜兴县志》载:“唐时姚生赏游张公洞,秉烛行十余里,见二道士奕棋,生倦且饥,道士指以旁有青泥为可食,试取咀嚼,甚芳馨。道士曰:尔去,谨无语于世人。
生拜返,密怀其余以示市中人,青泥出洞已坚如石。 贾胡见之,惊曰,此龙食也。
生具述其事,复与俱往寻之,但存巨石,不复得路。”洞最深处有一棵千年古松,枝盛叶茂,形态逼真。
出朝天洞,即盂峰山顶,岩壁上有元杨维祯题“海内奇观”四字,站在山顶远眺,湖光山色,竹海茶园,陶都风貌,历历在目。 1994年,经人民 批准,在张公洞旁恢复了“洞灵观”道教活动场所。
灵谷洞 灵谷洞,座落在宜兴西南石牛山南麓、阳羡茶场境内,距市区30公里。唐代诗人陆龟蒙在宜兴探茶时,发现此洞,曾雇人开凿,因工程艰巨而作罢。
1979年进行查考,经2年开发整理,于1982年7月1日正式开放。 灵谷洞面积8160平方米,游程1113米,内有七个石厅。
第一个石厅,名“灵谷文苑”,厅壁有不少古人遗墨。这里小洞频生,最妙的是40厘米缝中的“蟹洞”。
第二厅名“灵谷舞台”,似见小舞台上演“出塞曲”。 第三石厅最大,名“百川汇海”。
底层洞壑,七条伏道贯通;顶悬石纹,五条天河汇集。第四石厅名深厅,深谷间有一道石幔“瀑布”,高26米,宽7米。
第五石厅名“聚宝”,由岩流聚积的钟乳石,恍如水晶宫殿,泛出珠光宝气。第六厅是“千佛山”,山上长满形形 的石笋,像千尊佛像。
最后一厅名“龙宫”,中有畅饮灵泉的黄龙一条。沿石阶出洞,为石牛山阳羡茶场,洞旁有“灵谷天壁”一景。
宜园 亦园,俗称“公花园”,位在宜兴城内学前巷(今通贞观。
8中国历史文物作文观省文物展有感 大家必然知道,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孕育了中华古文明,是世界上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文物,就是体现古代发展的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直观、了然地看到我国的发展历程;而古代化石,就是回归远古时代的一座桥梁,可以令我们直面地回归到远古时期的世界。在省博物馆就可以了解到这些。 下面请跟我走进省博物馆的展厅。
甲骨文和一个头颅,让我印象很深。甲骨文盛行于殷商时期,就是把字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因为兽骨坚硬,所以多以直折为主,很少圆转。虽然图面性强写法上没有定型,大小不一随意性大,但从可识的文字来看,我觉得可像英文字母了。但一个头颅有什么好稀奇的呢?因为那是一颗五千年前做过开颅手术的头颅!且那个人据说还活了一段时间。这说明古代人也做过开颅手术!
玉器石刻也令我印象深刻。考古发掘表明,我国发现玉石和使用玉器有上万年的历史。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我国第一个玉器高峰时代,即东汉时袁康所说的“玉兵时代”,他在《越绝书》中说:“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至黄帝之时,以玉为兵”。在这个时代人们使用当地所产玉石制成了大量玉器。当时有三个产玉中心:一是南方江浙一带以良渚为文化中心;一是北方辽宁一带以红山文化为中心;一是西北以昆仑山和田玉为中心。据考古学家研究,这个时代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代。每一块玉石都雕琢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古代人没有现在那么好的工具,怎么能雕出比现在还好的玉刻来呢?看来这跟古代人的辛勤劳动有着很大关系。他们太聪明了,太细心了!
在恐龙化石展厅,各地出土的化石尽收眼底:犀利的象牙,高大威猛的恐龙……各样化石令人叹为观止。中国云南禄丰县恐龙山方圆10平方千米的地区,是闻名于世的恐龙之乡。1938年考古学家在这里首次发现完整的恐龙化石,之后陆续挖掘出数十具恐龙化石。经鉴定,其中有24属30多种恐龙,是世界上最原始、最古老、最丰富、最完整的脊椎动物化石群。
在动物标本展厅,各种标本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美丽的长尾鸡,精致的鸵鸟蛋……各式标本让人拍手叫绝。
在艺术石刻展厅,各种的石刻形态各异,细致入微:屹立的佛像,整齐端庄的壁画……各类石刻使人悠然神往。
这次展览使我真正知道了什么叫“美”;让我了解了古人的聪明智慧,历史的伟大; 仿佛让我回到了史前,与古生物零距了。
收藏手记·名人字画篇·藏家易手流传有绪
本文2023-10-04 13:10:4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6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