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对外国的称呼
扶桑、倭国-日本
高丽、新罗-朝鲜
安南、交趾、占城-越南
暹罗-泰国
扶南、真腊-柬埔寨
天竺、身毒-印度
波斯-伊朗
大食-阿拉伯帝国
天方-麦加
大秦-罗马帝国
满刺加-马六甲
淡马锡-新加坡
吕宋—菲律宾
南掌—老挝
爪洼-印度尼西亚爪洼岛
苏禄-菲律宾苏禄群岛
椤伽、锡兰-斯里兰卡
榜葛剌-孟加拉国
罗刹、斡罗斯-俄罗斯
大西洋国—西班牙
红毛国、和兰—荷兰
勃泥—文莱
骠国—缅甸
琉球—琉球群岛
溜山—马尔代夫
春秋战国以前,人们几乎都用“蛮”字来概称南方的远古居民,《礼记》就有“南方曰蛮,雕题交趾”的记载,意为刻画额肌,足趾相交。
“蛮”字古时的写法,并不从虫,也并无褒贬之义。后来加入“虫”部,则是寓有南人事奉龙蛇类为图腾之意。南蛮的势力范围很广,部属繁多。长江流域直至越南北部都是南蛮各个部族的活动范围,潮汕地区也不例外。
据南宋郑樵《通志》所载,除防风氏,夏、商的诸侯,没有一个是在江南的。周朝势力较为南展,但也只达到长江流域。而且,楚、吴、越等诸侯国也只不过给周天子一个宗主权,其属下人民仍都是南蛮人。
交趾的读音是 [jiāo zhǐ]
交趾,又名"交_",中国古代地名,位于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今越南北部地方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的行政管理;交趾郡治交趾县即位于今越南河内。后来汉武帝在全国设立十三刺史部时,将包括交趾在内的7个郡分为交趾刺史部,后世称为"交州"。
“交趾”一名在南越国时代之前已有之。交趾名称来源于《礼·王制》曰:南方曰蛮,雕题交趾,雕题是纹脸,交趾注曰“足相向”。《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的解释为:《礼记》称"南方曰蛮,雕题交_"。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曰交_。
“交趾”,本是古代北方中原人在古籍中描述“南蛮”民族风俗的词,后来用于指代南蛮人所居的区域。直到汉代,象郡南部专门辟出一块设“交趾”郡,即今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地区。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_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_,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序文,十三州刺史部的名目为:冀州刺史部、兖州刺史部、青州刺史部、徐州刺史部、扬州刺史部、荆州刺史部、豫州刺史部、益州刺史部、凉州刺史部、幽州刺史部、并州刺史部、交趾刺史部、朔方刺史部。
但是,以西汉末年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簿籍为据的《汉书·地理志》所载一百零三个郡国,在郡国下的注文里,却并没有“属朔方”的,连朔方郡也“属并州”;南海等郡注作“属交州”,不作“属交趾”,显然与《地理志》序文里的十三部不符。序文、注文哪个为准,证以班固之前东汉初年王隆的《汉官解诂》和班固以后东汉末年应劭的《汉官仪》所述及的十三部都与《汉志》序文相同,则序文为是。注文里的制度,是东汉时代的制度,错误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出于班固的疏忽,误以著书时的制度作为西汉制度;一是班固本无此注,而是东汉某一《汉书》读者根据当时制度所作的批注,被后世传抄者误作班固本注。 王莽十二州 西汉末年平帝时,王莽秉政,元始五年(公元5),莽奏改十四部为十二州。这是因为《尚书·尧典》里有“肇十有二州”、“咨十有二牧”二语,王莽泥古,一切制度要以经义为本,所以对州部之制也要以经义更定。十二州名见于扬雄《十二州箴》:
冀州 兖州 青州 徐州 扬州 荆州
豫州 益州 雍州 幽州 并州 交州
冀、兖、青、徐、扬、荆、豫、雍八州采用了《禹贡》的旧名,幽、并二州采用了《职方》的旧名,这十州除雍州外,其它九州也就是西汉的刺史部名。唯西汉改雍曰凉,至是复《禹贡》旧名。西汉改梁曰益,由于汉益州境域远较《禹贡》梁州为广袤,所以袭用了汉名,不再恢复《禹贡》名称。交州虽不见于《禹贡》、《职方》,但《尧典》已见“申命羲叔宅南交”,故王莽即以交为州名,即西汉交趾刺史部。西汉的朔方刺史部至是并入并州;司隶校尉部七郡,至是以三辅并入雍州,以河南、弘农并入豫州,以河东、河内并入冀州。 古今学者有些人认为扬雄只写了“九州箴”,今本《十二州箴》中的后三箴即幽、并、交三箴出自后人的增附、作伪。此说确否尚待进一步论证。即令后三箴的确不是扬雄作品,王莽十二州中有此三州应无可疑。因为三州中幽、并二州见《汉书·王莽传》始建国、天凤中;《后汉书光武帝纪》、《岑彭传》建武初见交趾牧,时光武势力未及荆湘以南,这个交趾牧应为王莽所任用的交州牧,而史家沿用了西汉旧称。
东汉十三部 东汉光武帝初年曾一度恢复西汉十四部制,但不久作出两项更动:建武十一年(公元35),“省朔方牧,并并州”;改称交趾为交州。两项更动刚好都是恢复王莽时代的制度。交趾改称交州之年
百越包含了广东,但分布不止广东一省,而是广泛分布在南方的很多省份。南方的各省的越族人被统称为“百越”,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他们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分为很多支系。
先秦古籍对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的农业定居部落,常统称为“越”。实际上这些“越”并不是单一民族,而是南方众多部落的统称,各有种姓,互不所属。百越包括“吴越”。
分布在今天的浙江,两广,福建等地。而且像今天的泰国人,越南人,等等一些东南亚国家,都与当初的百越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秦始皇当初南征之后,在当地留下了30万军队秦军,而且像今天的泰国人,越南人,等等一些东南亚国家,都与当初的百越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秦始皇当初南征之后,在当地留下了30万军队秦军,后来又迁了些人与当地的越族杂居。
不是单指广东,应该是 福建 湖南中南部 两广,当时是有很多土著部落,文明程度较低,没有建立政权和抵抗的小部落。华夏部落对长江中下游以南各部落的统称,广州属于百越的一部分。当时由于交通不便,各民族之间缺乏了解。华夏部落只知道在长江中下游以南有众多的部落和民族,但具体情况并不知道,于是就统称长江中下游地区为百越地区,众多民族统称为百越组。
趾地区,在先秦时期为百越支下骆越的一部分,范围大致就是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一带。因为天下大乱,谁都想座皇位。自己有个小县城,都可以自立山头。那还不取个一点的名字。
最早的“交趾”说的是南岭以南。秦末社会动荡,南海尉赵佗(河北正定人)在岭南割据一方,并建立了南越国。
中国古籍对外国的称呼
本文2023-10-04 14:27:1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6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