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法名和法号的区别
一、定义不同
法名,指皈依佛教或者信奉道教者所特取的名字。佛教称法号,戒名,或法讳,道教称道号或尊号。即出家众于剃度仪式或入观仪式举行过后,或在家众于归依三宝 、或投入三清门下时还有受戒时,或生前未归依、受戒的在家人殁后于葬仪时,由禅师或者道长授予的名号。
法号,又称道号,道教中一般道号都为某某子或者是某某某道人,用来显示自身特点。
二、数量不同
道家法名:只有唯一一个。
道家法号:可以有多个。
三、赐予的人不同
法名:
法名即道名,是恩师根据自己的门派传承字辈给弟子们取的的名字,保留原姓,中间的字必须是派系传承用字,后面的字可以随心取,师父们取法名;
如果弟子们原来的姓加名就两个字时,只要在姓和名中间加上派系用字,如果原来的名字是三个字的情况下,一是去掉名字的第一个字,然后加上派系用字,也有按照徒弟们命理五行中所缺进行起法名,以此达到平衡。
每个门派都有自己的传承字辈谱系,代代相传,法名必须是拜师后,师父赐给弟子们的。
俗家弟子(居士),办理皈依证,拜师后,皈依恩师亦会赐给法名,皈依证书上会载明门派、俗名、法名等事项。
法号:
法号又称道号,是修道者自己根据自身特点给自己取的别号,道教中一般道号都为某某子或者是某某某道人。比如“纯阳子”、重阳子、玄诚道人等。
-法名
-法号
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道士指甘心皈依于道教,并且一生都舍去一切追求道的人。但是,正如前面所言,道教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制约,在宗教化的过程中实际上被异化了,神仙成了道、老子的代言人,因此神仙信仰(追求成为不老不死的人类)便成为道教徒最为直接、最原始的追逐对象。崇敬神仙即为崇道,反之亦然。可以说,道士生活中的一切都与道教的这一神仙崇拜的特点密切相关。他们因信仰神仙而皈依道门,而修道的目的则是为了跳脱轮回成为不老不死的神仙(与佛教的成佛相接近,前者重今生成就,后者重灵魂成就。)这个难度可想而知,加之历史演变,执政者的政策,道教内部教派开始分裂不同,各派道士所崇拜、敬奉的神仙便有所侧重,比如丹鼎派道士重修炼故较为崇信仙,符篆派道士则重祈禳故较为崇信神,但不管如何,所信奉的都不外是神仙。因此,鉴于神仙崇拜在道士的宗教信仰中具有根本的意义,故道教又常被称为神仙道教或仙道,注重生者,今生成就,而道士也常被称为羽人、羽土、羽客等。 道士在生活上经济上都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视抛家弃子而出家为罪过,是逃避责任。以慈、俭、让三字为指导,品行端正,致虚守静,不易被物欲所迷惑,修心养性,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为人谦虚温和但不软弱,抱元守一头脑灵活,大多道士学习武术兼修医术,度己度人,每天研习《玄门早晚课》、《道德经》、《庄经》等道教典籍,文学素养及个人涵养都是相当出色。我承认道门中人确实有些心术不正、拜金之徒,但世间此类鼠辈亦不在少数,指责别人之前先看看自己,不要抬起手抽自己嘴巴。道心可御人心,人心可化道心,道心至虚,人心至实,道心至公,人心至私,人心有假而多变,道心至真而唯一。
道士的宗教信仰既然在于神仙,那么他们所信仰的神仙究竟是怎么来的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由于道教系多神崇拜性质的宗教,这便决定了道士们信奉的神仙极其众多,作为至高天尊的三清尊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以及三天君和五老君等尊神,到包括四御(玉皇大帝、天皇大帝、北极大帝、后土皇地祗)、三官(天官、地官、水官)、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河岳山川诸大神,以及灵官(十天灵官、九地灵官、水府灵官、五百灵官等,皆系高功法师作道场时供9区使的小神,同时又司巡察世界,济世护法)、太岁功曹、城隍土地之属、瘟疫诸神、人鬼之神(包括各姓祖先、历代圣哲贤才、忠孝义烈之士等)、人体四时五行诸神,还有诸仙真,统统在信奉之列,由此而构成了道教所特有的名目繁多而庞杂不一的神仙系统。所谓神仙,便是对这一系统中众多信奉对象的统称。然而,如果细致区分,神与仙又有所不同。神一般指那些天地未分之时的先天真圣,如三清、四御、南辰北斗诸星君等,仙则指天地开辟以后得道成仙的仙真以及地方神灵。神,由于是先天而存在的,并且有玉帝的封诰,所以能在神仙世界里担任或大或小的官职,故而也能得到道土们的祭祀;而仙由于是后天得道(或修炼而成,或经神仙点化而成)而成仙的,仅能长生不死,享有高度自治权,在神仙世界中不问世事,专逍遥自在,所以一般不为道士们所祭祀。
道士们所崇信的神仙的来源,概而言之,一是直接对传统文化继承而来的,二是(有部分是)民族共同推举出来的,而这二者又常常是相辅相成的。所谓继承,就是将上古时期的各种神灵和神话传说中的一些人物统统承继过来,重新给个名号(比如盘古是元始天尊),成为道教诸神。比如在自然中产生的雨神、土地神、岳神、雷公、水神和日月星辰诸神等天地神祗,以及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女娲、三皇五帝、大禹、九天玄女、西王母、东王公等人物,便都被道教吸收,或原封不动,或略微包装,成为道教神仙系统中的成员。所谓推举,这和中华民族的主流意识儒家的观念“聪明正直,死后为神”有关,将历史上的一些古圣先贤(对人类历史做过巨大贡献或者道德品质极为高尚的这一类人),也包括帝王将相、文化名流或技艺能手,如周文王、周武王、老聃、扁鹊、鲁班等,以及道教中的著名人物和古代仙人,如张天师、左慈、葛玄、陆修静、孙思邈、吕洞宾、陈抟、王重阳、丘处机等著名道士及赤松子、容成子、彭祖、广成子等的仙人,其中有少数将一些为圣贤升华为神仙。继承来的多为先天之神或既有之神,而造出来的则多为后天之仙真或仙化之人。前者属于神之范畴,后者属于叫仙之范畴。道士们热烈地信仰着神仙,也热烈地敬信着神仙,随着道教的发展,神仙的数额也越来越大。不但冥冥之中有神,各路仙人往来不绝于天地之间,就连人自身躯体的每个部位,也有一位神仙,如《上清黄庭内景经》便认为人体中有八大宿卫,又有禀自然之道气的24位真人。而《老子中经》则详细地描述了存在于人体中的55位神仙的具体所处位置、职能,以及与人体之外神祗如何一一相对的情况。尽管这样,道士们创造出这些神仙,并非是将他们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而是按照区分高低尊卑及职能划分的原则,使他们各处其位,各司其职,组成一个庞大而有序的神仙谱系,从而使神仙世界亦如理想社会那样,整饬(chì斥)有序,和谐统一。当然,在道教初创时,这个神仙谱系还是相当简单的,神仙们的位置也往往不确定,处于显要位置的尊神只有黄帝和老子(后宋,黄帝的尊神位置渐渐丧失,而老子则凭借他是《道德经》的作者,始终居于神仙谱系中最高尊神的行列之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道教的发展,而道教神仙谱系的建构也在此时初具规模。北魏高道寇谦之除了主尊太上老君外,还提出了三十六天宫均有宫主(神仙)的谱系,已相当可观。南朝名道陶弘景在神仙谱系的建构上,所费心力最大,所产生的影响也最大。他在《真灵位业图》中,将神仙世界划分为7个层次,每一层都有一位主神仙居于中位,其余诸神仙分列于左、右位或特意留置的散仙、女仙之位,使得在当时能搜罗到的近700名各类神仙秩序井然地各就各位,组成一个既庞大而又整饬的神仙阵容。如第一层,元始天尊居中位,左右分列着五灵七明混生高上道君、东明高上虚皇道君、紫虚高上元皇道君、洞虚三元太明上皇道君等。又如第三层,太极金阙帝君居中位,左右排列着黄帝、尧、舜、禹、孔子、尹喜、庄子、安期生、葛玄等由历史贤圣演变而成的仙人。像陶弘景这样精心整理出一个道教神仙谱系,在道教史上还是首见,但他所列示的这一谱系并非是神仙谱系的最终形态。
事实上,道教的神仙世界素来是开放性的。道教教义向人们许诺,任何人只要修炼得道即可跻身仙界,位列仙班。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道士,使他们树立起修道理想,并坚信只要精诚修炼,即可实现理想目标,羽化成仙,从而依其阶次而升入相应层次的天界。所以,道教神仙谱系在陶弘景之后仍不断扩充,不过发展到宋代,道教神仙谱系便定型为10层结构,定编的主神也不再变动,显示着道教神仙谱系的建构已基本完成。其结构特点是这样的:最高层是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第二层是四御;第三层是日月五星诸神;第四层为四方之神,即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神;第五层为历代传经诸名法师,如玄中大法师、灵宝三师、三天大法师等;第六层是雷公、电母、龙王、风伯、雨师等;第七层是五岳神、诸山神以及各洞天福地仙官;第八层是北阴酆(fēng 封)都大帝、水府扶桑大帝及所属诸神;第九层是各种功曹、使者、金童、玉女、香官、仙吏等;第十层为城隍、土地、社神及门神、财神、灶神等。
可以看出,道教神仙谱系本身是一个高度自由开放的系统,世间万事万物几乎都可以在勤修的条件下化作神仙,并在神仙谱系中获得一席之位。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一庞大而又开放的神仙谱系,可以在两方面对道士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可以强化道士们的宗教信仰及其感情,使他们虔诚地匍伏在神仙的脚下,过敬畏不已而尊崇不止的宗教生活;这种生话带有神秘感,在神圣的体验中又渗入了恐惧和敬畏的成分。因为有这样一个庞大而又分工明细的神仙队伍的存在,所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神仙在暗中监控着,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因言行失慎而获罪受罚,轻则减去修道之功和阳寿,重则接受惩罚。其次,又能激励道士们的修道信心,使他们时时铭记着自己的修道目标,窥视着神仙世界的门户,渴望着有朝一日的仙化,从而位列仙班,逍遥自在。
道士作为一种宗教角色,是随着道教的产生而出现的。没有道教,便没有道士的存在;离开道教发展的历史景观,便不会看清道士的宗教面目。所以,我们先简要地介绍一下道教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概况,以及道土是如何随着这一过程而诞生和他们的宗教信仰的特点。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初步形成于上古轩辕黄帝(前2717—前2599年)时期,正式建立于东汉末年祖天师张陵(34年—156年)立教,以黄帝为始祖、老子为道祖、张陵为教祖。道历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
“道教”这个词在中国古籍中出现的很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们都将自己所讲的思想学说称之为“道”,如关于治理天下的叫“治国之道”,关于个人道德修养的叫“修身之道”。如果用这些学说主张去教育别人,便叫做“道教”,如《墨子》一书中就有“先王之道教”、“儒者以为道教”的说法。但是,这里的“道教”与后来的作为宗教名称的“道教”完全是两码事。作为宗教名称的道教,首见于《老子想尔注》,《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三书是道教信仰和理论形成的标志。它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对近代世界也有着不可小窥的影响性。
许地山在考察道教产生过程后指出:“巫觋(xí席)道与方术预备了道教的实行方面,老庄哲学预备了道教的思想根鹏。到三张三葛出世,道教便建立成为具体的宗教。”明确地指出了道教产生与原始巫之风、神仙方术、道家哲学的密切关系。事实上,道教的创立与谶(chèn 衬)纬神学、黄老思想也有密切的关系。总之,道教和道士的诞生是多种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及相应的社会心理因素相互作用极为复杂的结果。上古时期,人们对日月星辰、河海山岳和祖先甚为崇敬,视为神灵,对它们进行祭祀和祈祷,形成了原始宗教和巫术。巫就是在这种鬼神信仰的氛围中产生的专门从事交通鬼神、传达神意而为民祈福禳灾的宗教职业者,在远古部落社会,政祭本是合一,国家大事便先由大巫事先卜筮以向天帝请求解疑答惑。(大巫是担任上帝与下帝之间媒介任务的人,掌国家祭祀。在上古乃至商代,巫都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轩辕黄帝出战之时,都要请巫咸作筮。国家政事大小,都要征得他们的同意。如果他们不同意,即使其它统治者同意了,事情还是不行。典型的神权统治时期。)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巫在政治生活、民众生活中仍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上古时期原始宗教和民间巫术中的鬼神信仰思想以及相应的一系列仪式,比如上古祭祀中的“斋”、“醮”(jiào 叫)仪式,以及天神、地祗、人鬼等观念等,后来基本上都为道教、道士所完整的吸收、继承。后世道教神灵系统的建构和道教法事活动中对斋醮、符篆和其它祈禳术,以及道士的修炼方术等,都从巫史文化、鬼神信仰、民俗传统、方技术数,以及黄老之学、易学、诸子中的儒家、墨家、道家、岐黄、阴阳、神仙等学说中接受了许多现成的东西,以致人们可以从道士身上看到一些上古巫觋的遗风流韵。因此,道教的创立产生与上古时期的各种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流派有着十分密切的文化亲缘关系。
神仙观念的起源亦甚为久远,洪荒时代有之,直至战国时期,已广为流布,深入人心,不死、升天成为当时帝王与贵族仰幕和追求的共同目标。所谓神仙方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鼓吹和传授长生成仙之术的术士。这些方士千万百计地搜求和行使奇方异术,来满足一些人长生不死的愿望,以便得宠于贵族,诸侯,帝王们。秦始皇和汉武帝就十分宠信神仙方术,网罗了不少方士在身边;来帮助他们实现长生成仙的梦想;方士们所行使的方术很多,诸如炼丹采药、服食养生、祭祀鬼神、祈禳禁咒以及祠灶、谷道、侯神、望气、导引、烧炼、却老方、按摩方等,无所不用其极,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炼丹采药。由于这些神仙方术还非常零散,不成系气候,为了更加扩大其影响,一些方士便利用战国时齐人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他们的方术,形成了所谓方仙道,而这些方士便被称为神仙家。方仙道对道教的创立产生了最为有力的影响,方士们的神仙信仰和求仙之术逐渐被道士们所取其精华的吸收。所以,道士们所奉行的修炼方术实际上就是由神仙方术影响变异,而道士则是方士的复杂版本的最终进化。在汉代,方士之称与道士之称通用,这固然表明一种混淆,但也更表明道教、道士与神仙方术、神仙家之间的非常密切的吸收同化的关系。
在道教的形成过程中,汉代的黄老道也起了极大的作用。黄老学说本是起源于战国时期稷下道家学者的一种思想学说,其特点是主张清静无为,
尊轩辕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汉初文、景时期以黄老清静无为之术治天下;一时黄老思想盛行,学者蜂起,其中亦包括许多神仙方士。由于黄老思想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神秘主义的色彩,而这些治黄老之学的神仙方士们又以神仙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解释黄老学说,便使得黄老之学与神仙方术、方仙道合流,逐渐形成了以敬奉老子为神明的黄老道,并成为道教的前身。
除此而外,儒家、墨家以及佛家的思想也受到了道教相当大的影响。道教在创始过程中对儒家思想亦作了一些吸收,儒教吸收了经汉代道家以图谶观点和阴阳五行学说改造过了的儒家经学思想,如在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老子想尔注》中便有强调忠孝仁义、讲求阴阳灾异的内容。另外,墨家天志明鬼和民众之道的主张也为道教的创立开辟了以神道设教的蹊径,而墨家的尚侠精神也融入了那些创设道教的先驱及一些高道的心理结构之中,而且在时代的变迁中,在戒律礼仪方面也受到了道教的影响,成立都有所帮助。
张道陵在云锦山上修炼仙丹,听说是三年才可以把九天神丹可以炼成,并在炼成之日可以看见龙虎。于是张道陵在修炼九天神丹居住的山被称为龙虎山,而龙虎山也一夜成名。后来,张道陵听说属地特别适合传教,因为当地人民风淳朴,在这里传教的话没有太多困难,非常容易。张道陵是谁?他的三大法宝现在在哪里?
01
一天夜里,正当张道陵睡觉时,突然看到太上老君从天而来,太上老君对张道陵说,最近蜀地有人想要谋害当地黎明百姓,你一定要想尽办法来救助这里的百姓,这是一件立功德的大事,如果你救助这里的百姓,我可以提拔你成仙,张道陵有点心动,太上老君又赐予他三大法宝,分别是“正一盟威符箓”、“三五斩邪雌雄剑”和“阳平治都功印”。
02
“正一盟威符箓,这是一本书,它又被称为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宝心,因为太是最大最高地位,上指的是太上老君,因为这是太上老君赠与的法宝之一,三者大概指的就是天、地、人三者吧!这个法宝寓意较深。为当时的危难百姓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可是当张天使救助了百姓之后,功德圆满准备升天时,他把书留在了宝岛,而太上老君赠与的这本书便一直流传在世,供人们提升知识。三五斩邪雌雄剑:顾名思义,这是两把神剑 这个剑的形状好像生铜,并且剑柄有五节相连。
03
剑身上面密密麻麻貌似刻的有秘法符文。更重要的是这个剑的重量有八十一两,也是寓意为太上老君。传他救助人民说这个雌剑在戒鬼井内,以此用来震慑妖魔鬼怪,雄剑则作为张道陵的传承信物。雄雌剑两个相互配合,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两个剑随后一直在传承下去。
阳平治都功印:在治理过属地之后,阳平治都功印就成为张道陵的身份象征,据说,阳平治都功印大概有七分厚,长约一寸半,方行的功印,张天师在道教中发号施令时,就用阳平治都功印来作为号令鬼神的法令,它跟着剑一直被保留在宝岛。
张道陵可谓是一生中做到了最好,他先前传播道教,随后帮助蜀地斩妖除魔,获得了升为仙人的资格,从此作为一个逍遥自在的人。他凭着太上老君赐予的法宝,帮助一方人民的逃过了一劫。可谓是救国救民,我们先不说他的做法是为了自己的一私之利,但是他的勇敢值得我们赞颂。现在我们了解到了正一盟威符箓”、“三五斩邪雌雄剑”和“阳平治都功印传这三个法宝流传于世,而且大多都在宝岛。
道家法名和法号的区别
本文2023-10-04 15:48:3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7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