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陵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阴陵泉 31 标准定位 32 取法 33 穴位解剖 34 特异性 35 功效与作用 36 主治病症 37 刺灸法 371 刺法 372 灸法 38 配伍 39 文献摘要 4 阳陵泉 41 标准定位 42 取法 43 穴位解剖 44 特异性 45 功效与作用 46 主治病症 47 刺灸法 471 刺法 472 灸法 48 配伍 49 文献摘要 410 研究进展 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二陵 1 拼音
èr líng
2 概述二陵为阴陵泉、阳陵泉两穴的合称[1][2]。《针经指南·标幽赋》:“二陵、二蹻、二交,似续而交五大。”杨继洲注:“二陵者,阴陵泉、阳陵泉也;二蹻者,阴跻、阳蹻也;二交者,阴交、阳交也。续,接续也。五大者,五体也。言此六穴,递相交接于两手两足并头也。”
3 阴陵泉穴位 阴陵泉 汉语拼音 Yinlingquan 罗马拼音 Yinlingchuan 美国英译名 Spring in Shady Mound 各
国
代
号 中国 SP9 日本 9 法
国 莫兰特氏 RP9 富耶氏 RP9 德国 MP9 英国 Sp9 美国 Sp9
阴陵泉为经穴名(Yī
nlíngquán SP9)[3]。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3]。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五行属水[3][4][5]。阴为阳之对,陵指山陵,泉即水泉,内为阴,穴在胫骨内侧髁下缘陷中,如山陵下之水泉,故名阴陵泉[3]。
31 标准定位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5]。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正坐或仰卧取穴[3]。
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当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凹陷处[4]。一法“取曲膝之横纹尖头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4]。
[3]
[4]
32 取法
正坐屈膝或仰卧位,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约胫骨粗隆下缘平齐处取穴。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正坐或仰卧取穴[3]。
33 穴位解剖阴陵泉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缝匠肌(腱)、半膜肌及半腱肌(腱)、肌。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分布著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有胫神经。皮肤由隐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除隐神经之外,还有与神经伴行的大隐静脉。该静脉正行于该穴的皮下,针刺应注意避开。针穿小腿深筋膜,经胫骨粗隆内侧的缝匠肌、半膜肌及半腱肌等各肌附着处的肌腱,向后经胫骨内侧缘进入膕肌。以上诸肌由股神经、坐骨神经等支配。膝下内动脉,发自膕动脉,向内下方,经胫侧副韧带和胫骨内侧髁之间,参加膝关节网,并发支营养胫骨及附近肌腱。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半腱肌腱→腓肠肌内侧头[3]。
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有胫神经;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深层有胫后动、静脉通过[4]。
34 特异性阴陵泉为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水。
35 功效与作用清利温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
阴陵泉有益肾利湿、行气消肿的作用[3]。
36 主治病症阴陵泉主治脾胃、肝肾及少腹等疾患。如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水肿、黄疸、霍乱吐泻、小便不利或失禁、遗尿、月经不调、痛经、遗精、阳痿、疝瘕、膝痛、脚气等[3]。
现代又多用阴陵泉治疗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腹膜炎、尿失禁、尿潴留、尿路感染、 炎、肠疝痛、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等[3]。
阴陵泉主治腹胀,水肿,黄疸,泄泻,小便不利或失禁,遗精,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膝胫酸痛等[4]。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肾炎,遗精,阳萎;
2消化系统疾病:腹膜炎,消化不良,腹水,肠炎,痢疾;
3妇产科系统疾病: 炎,月经不调;
4其它:失眠,膝关节炎,下肢麻痹。
37 刺灸法 371 刺法一般直刺10~15寸[3][4]。
1直刺10~20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下扩散;
2消肿利水可用子午捣臼法。
372 灸法一般直刺10~15寸;可灸[3]。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4]。
艾炷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38 配伍阴陵泉配三阴交,有温中运脾的作用,主治腹寒。
阴陵泉配水分,有利尿行消肿的作用,主治水肿。
阴陵泉配三阴交、日月、至阳、胆俞、阳纲,有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黄疸。
39 文献摘要《备急千金要方》:阴陵泉、关元,主寒热不节,肾病不可俯仰,气癃尿黄;阴陵泉、阳陵泉,主失禁遗尿不自知;阴陵泉、隐白,主胸中热,暴泄。
《百症赋》:阴陵、水分,去水肿之脐盈。
《针灸大成》:霍乱,阴陵泉、承山、解溪、太白。
4 阳陵泉穴位 阳陵泉 汉语拼音 Yanglingquan 罗马拼音 Yanglingchuan 美国英译名 Spring in the Sunny Hill 各
国
代
号 中国 GB34 日本 34 法
国 莫兰特氏 VB34 富耶氏 VB34 德国 G34 英国 G34 美国 GB34
阳陵
泉为经穴名(Yánglíngquán GB34)[6]。出《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属足少阳胆经[6]。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胆的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五行属土[6][5]。阳为阴之对,外为阳,陵即丘陵,泉即水泉,膝外侧腓骨小头隆起如陵,穴在其下陷中,犹如水泉,故名阳陵泉[6]。
41 标准定位标准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5]。
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屈膝取穴[6]。
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7]。
[6]
[7]
42 取法
正坐屈膝垂足位,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取穴。
阳陵泉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屈膝取穴[6]。
43 穴位解剖阳陵泉穴下皮肤、皮下组织、小腿深筋膜、腓骨长肌、腓骨短肌。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及腓深神经处。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腓总神经在窝上角由坐骨神经分离以后,沿着窝外侧壁到腓骨小头的后下方穿腓骨长肌,分为腓浅、深神经。腓浅神经的肌支支配腓骨长、短肌。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腓骨长肌→趾长伸肌[6]。
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及腓深神经处,并有膝下外侧动、静脉通过[7]。
44 特异性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土;八会穴之筋会。
45 功效与作用舒肝利胆,强健腰膝。
阳陵泉有疏肝利胆、舒筋活络的作用[6]。
46 主治病症阳陵泉主治胆、肝、下肢等疾患。如胸胁支满、胁肋疼痛、呕吐胆汁、寒热往来、头痛腰痛、半身不遂、膝股疼痛、下肢麻木、脚胫酸痛、筋挛、筋软、筋痛、虚劳失精、小便不禁、遗尿、颜面浮肿、小儿惊风等[6]。
现代又多用阳陵泉治疗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高血压、肋间神经痛、舞蹈病、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下肢疼痛、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6]。
阳陵泉主治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便秘,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膝肿痛;以及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等[7]。
1运动系统疾病:膝关节炎及周围软组织疾病,下肢瘫痪,踝扭伤,肩周炎,落枕,腰扭伤,臀部肌肉注射后疼痛;
2消化系统疾病:肝炎,胆结石,胆绞痛,胆道蛔虫症,习惯性便秘;
3其它:高血压病,肋间神经痛。
47 刺灸法 471 刺法一般直刺10~15寸[6]。
直刺1~15寸[7]。
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深刺可透阴陵泉,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下放散。
472 灸法可灸[6]。
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7]。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48 配伍阳陵泉配环跳、风市、委中、悬钟,有活血通络,疏调经脉的作用, 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
阳陵泉配阴陵泉、中脘,有和胃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胁肋痛。
阳陵泉配人中、中冲、太冲,有祛风镇静解痉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
49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胁下支满,呕吐逆,阳陵泉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膝伸不得屈,冷痹脚不仁,偏风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
《针灸大成》:主膝股内外廉不仁,偏风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苦嗌中介然,头面肿。
《类经图翼》:主治偏风,半身不遂,足膝冷痹不仁,无血色,脚气筋挛。
410 研究进展胆囊炎、结石症:据报道针刺阳陵泉可使胆囊收缩。胆总管的规律性收缩,排出胆道造影剂,进入十二指肠。还能促进胆汁分泌,对奥狄括约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对慢性胆囊炎、结石症有治疗效应。
针刺阳陵泉穴能增加胆囊的运动和排空能力,起针后10分钟更为显著,泻法明显[6]。
针刺阳陵泉穴可使胆总管规律性收缩,蠕动增加,缓解奥狄氏括约肌痉挛,胆汁流出量有明显增加[6]。
肝脾脏疼痛:针刺阳陵泉透阴陵泉,治疗肝脾脏疼痛疗效较好,用强 手法,得气后留针10~20分钟,捻转出针。
落枕:针刺阳陵泉,治疗落枕95例,效果很好。
肩关节周围炎:有报道针刺阳陵泉,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6例,效果良好。
目录 1 拼音 2 《鸡峰》卷二十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壅药的用法用量 25 加减 2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壅药 1 拼音
yōng yào
2 《鸡峰》卷二十 21 方名壅药
22 组成人参半两,白蒺藜(去刺)1分,赤茯苓1分,白术1分,莨菪子2钱,白扁豆1分(若无以白豆代之,此别有理),独活2钱,甘草3钱,天南星2钱(生用),半夏1钱半(制略有性)。
23 主治一切壅热不可服凉药者。
24 壅药的用法用量水1盏,磨水沉香少许,荆芥12穗,同煎3钱匕,取8分,去滓,再炼。日3服。
25 加减
惟脏腑秘,口干,呕逆,即加枳实12豆大,黄连1豆大。枳实米泔浸之1宿,用黄连蜜炒焦黑,用此是凡煎药每服之所加者数。
26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古籍中的壅药 《针灸大成》:[卷三]肘后歌少取复溜,热多寒少用间使。或患伤寒热未收,牙关风壅药难投,项强反张目直视,金针用意列缺求。伤寒四肢厥
《医学入门》:[外集·卷七治法]杂治赋寒以热,热之气壅,而昏躁即生。治热病以寒药,因气壅药不及行,故火食不入;治寒以热药,因气壅而热不及行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七针灸直指]肘后歌少取复溜,热多寒少用间使。或患伤寒热未休,牙关风壅药难投。项强反张目直视,金针用意列缺求。伤寒四肢厥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之四]四十八·鹘眼凝睛外障睛是本形欲知根深何处起脑中风热脏中蒸先将针风引风壅药压涂摩血脉行元损只宜从向泄除嗔戒行即平平泻肝汤防
《针灸聚英》:[卷四上]肘后歌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按弦搓摩 1 拼音
àn xián cuō mó
2 注解
按弦搓摩 小儿推拿方法名。操作方法有三种: ①先运八卦,后搓儿手、前臂,经关上、关中、关下,再拿儿手摇动(见《针灸大成》卷十)。 ②左手拿儿手、掌向上,右手大食二指自阳池穴轻轻 ,经三关至曲池,再经六腑至阴池穴,属阳证,关轻腑重;属阴证,腑经关重;再用两手搓摩前臂,最后以左手捏肘,右手捏儿大指,往外摇动(见《厘正 要术》卷三)。 ③用两大指搓儿手与肱之背面各几下,再拿儿手慢慢摇动(见《增图考释推拿法》上卷)。此法能消痰化积,消痞。
古籍中的按弦搓摩 《针灸大成》:[卷十]治小儿诸惊推揉等法,即肺经有病。推三关、肺经各一百,推天河五十,按弦搓摩、运五经各三十,掐五指节三次,虎口、囟门上、口
《小儿推拿广意》:[卷中]脐围七(二百)运八卦分阴阳(五十)揉脐(一百)精宁穴按弦搓摩凤凰单展翅用灯火肚上青筋四盘肠惊。气吼肚膨。饮
《推拿抉微》:[第二集·推拿法]风症门推法
关,肺经,脾土,运八卦,分阴阳,揉脐,向导穴,按弦搓摩,凤凰单展翅,用灯火肚上青筋四。涂蔚生曰∶以上
《小儿推拿广意》:[卷上]脏腑歌重离轻。揉龟尾。脐。推肺经。推外间使。分阴阳。按弦搓摩。小肠有病气来攻。横纹门推可通。用心记取向导穴
《小儿推拿广意》:[卷上]推拿面部次第宋以前:三经 《内经》《难经》《甲乙经》
针灸学早期的经典理论比较驳杂和粗略,但有很多实用的经验疗法。此时期著作理论层面影响力大。
宋以后:《针灸大成》《针灸聚英》《针灸资生经》
明清针灸学著作,理论方面较为成熟和成系统。尤其是手法方面,达到了一个全盛时期,此时期著作临床层面影响力大。现在传统针灸临床实际上是在沿用这一时期的学术成果。
另外在 秘籍网 或者 医书网 里收藏了很多针灸书籍,对针灸有兴趣的可以参考一下
中医灸法循证临床实践指南(超清版)
中医针灸一本通(超清版)
中医针灸健康指南(超清版)
中医针灸证治诀(超清版)
中华奇穴大成-看医学网
中华现代针灸验方荟萃(杜立宽)
中华艺术针灸集(超清版)
中华针灸学(赵尔康)
中国传统实用针灸学(超清版)
中国刺血疗法大全(超清版)
中国头皮针(朱明清)
中国实用刺血疗法(谭德福)
中国实用芒针治疗(杨兆钢)
中国微针疗法(郭长青)
中国手针疗法(王富春)
中国新针灸学汇编(张中和)
中国最新针灸疗法--百病神针
中国梅花针 第二版 钟梅泉
中国特种针法临症全书(尹远平)
中国特种针法全书(冯春祥)
中国特种针法(孙启凤)
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超清版)
中国足针疗法(李家康)
中国针术临床实践(陈积祥)
中国针灸临床治疗学(臧郁文)
中国针灸全图 使用指南(周立群)
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
针法灸法图解(蔺云桂)
针灸七字经(黄荣活)
针灸三法的应用——刺血、燔针、发泡灸(南正九)
针灸三绝(高维滨)
针灸三通法临床应用(贺普仁)
针灸与按摩(辽宁中医学院)
针灸临床取穴图解(北京中医学院编)
针灸临床处方速记口袋书(超清版)
针灸临床妙用
针灸临床妙用(郑其伟)
针灸临床学(孙申田)
针灸临床治疗学(胡武光)
针灸临床治疗歌诀(郭效宗)
针灸临床特色疗法(超清版)
针灸临床笔记(超清版)
针灸临床经验汇集
针灸临床经验辑要(焦国瑞)
针灸临床选要(陈全新)
针灸临床配方手册(于致顺)
针灸临床问答(张学全)
针灸临证精要(阎润茗)
针灸五输穴应用(杨维杰)
针灸从神论治精神疾病(超清版)
针灸保健学(何树槐)
针灸保健防病(张仁)
针灸健身术
针灸健身术(梁保义)
针灸六绝——针灸治疗神经疑难病(高维滨)
针灸减肥速成手册(超清版)
针灸助学歌诀(超清版)
针灸医学宝典(王启才)
针灸医学文摘(林昭庚)
针灸医家治病妙法(一)钟起哲
针灸医案选读(超清版)
针灸医桉与临症备急(张济民)
针灸医籍选译(王顺)
针灸医经选(张吉)
针灸十四经治病概要(熊修五)
针灸十绝招(彭敏)
针灸取穴图解(汉英对照超清版)
针灸取穴纲要(耿恩广)
针灸名医经典医桉(赵寿毛)
针灸名家医案精选导读(赵建新)
针灸名家:陆瘦燕学术经验集(陆焱垚)
针灸名着集成(黄龙祥)
针灸器械应用百问(杨华元)
针灸图说(高清彩图版)
针灸基础理论及方法(王炫燊)
针灸处方学(王岱)
针灸处方指南(朱玉祥)
针灸处方集(阎洪臣)
针灸大全(1958年版)
针灸大成新编(杨继洲)
针灸大成(明)杨继洲
针灸奇法治病术(符文彬)
针灸妇科学研究进展(李复峰)
针灸妙方治百病(王云凯)
针灸子午流注选摘
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池澄清)
针灸学(谷世喆)
针灸学七字歌诀(超清版)
针灸学基础(超清版)
针灸学新论(林昭庚)
针灸学新论(超清版)
针灸学现代研究与应用 (上册)郭长青
针灸学笔记图解(超清版)
针灸学表解(李瑞)
针灸学释难(增订本)李鼎
针灸学(刘冠军)
针灸实验录(申倬彬)
针灸对穴临床经验集(吕景山)
针灸康复学(唐赤蓉)
针灸心传(高立山)
针灸心悟(高立山)
针灸心扉(高立山)
针灸心语(高立山)
针灸意外桉例选析(伦新)
针灸手册(靳瑞)
针灸探微(谢文志)
针灸推拿全书(李学武)
针灸推拿医籍选(李继福)
针灸推拿及经络实用技术(詹文涛)
针灸推拿基础与临床(张立德)
针灸推拿学(严洁)
针灸推拿学(超清版)
针灸推拿应用解剖与临床(严振国)
针灸推拿技术(超清版)
针灸推拿概要(刘茜)
针灸推拿治疗学(周文新)
针灸推拿疗法(张登部)
针灸撷英(高希言)
针灸数据挖掘与临床决策(超清版)
针灸断病法则
针灸新义(祁越)
针灸新医疗法(遵义医学院)
针灸新穴精选(李红阳)
针灸时间治疗学(李磊)
针灸明理与临证(刘冠军)
针灸易学新法(张崇一)
针灸易学(清)李守先
针灸有效点图解(郭效宗)
针灸有效点理论与临床(郭效宗)
针灸有效病症(方幼安)
针灸枢要(陈克勤)
针灸歌诀800首(董明强)
针灸歌诀歌赋259首(蔡文)
针灸歌诀配彩色图谱(高清彩图版)
针灸歌赋处方集解(施震)
针灸歌赋校释(施土生)
针灸歌赋选读(李磊)
针灸歌赋选(宫艳华)
针灸歌赋集成(张应泰)
针灸歌赋集注(王森)
针灸治法与处方歌诀(文碧玲)
针灸治法与处方(超清版)
针灸治疗五官科常见病(超清版)
针灸治疗失眠(超清版)
针灸治疗学(超清版)
针灸治疗学(高清版)
二陵简介
本文2023-10-04 16:02:2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7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