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是少数民族,为什么他们的姓氏全部是汉族的姓氏
汉人不断地进入西南地区与壮族交流和通婚加上清末的官员在壮族地区有了家庭,逐渐的他们就有了汉族的姓氏。
壮族旧称“僮族”他们的人口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里最多的,接近1700万。宋代第一次出现“僮人”的称呼,从元明开始,壮族被称为“僮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翻译为“僮族”。
1965年10月12日,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提议,在征求壮族人民的同意下,国务院的正式批准将”僮族“改为“壮族”,成立了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主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高度汉的汉裔民族。秦朝建立后,占领该地区的南越国王赵佗积极聚集了当地的壮族部队,并开辟了当地的壮族势力开启了壮族汉化的大门。
从那以后,汉族一直向西南延伸,将壮族和汉族的整合加速了, 壮族有自己的语言,而且根据汉字发明了自己的文字。但是,由于壮族在历史上从未形成自己的政权系统,因此壮文也难以统一,并且渗透率也不高。此外,与汉族的紧密联系使壮族成为西南地区汉化程度最高的少数民族,而壮文和壮语则在进一步下降。
壮族最初没有姓氏,朝廷中的地方官员开始使用自己的姓氏来命名领土,并在汉字的影响下开发了汉族城堡,到清末平原地区的大多数壮族人与汉人的文化和语言上的已经没有区别,并且壮族人基本上掌握了汉字,包括姓氏。在清末期,韦,覃,陆,陆,罗,蓝,雷,农,廖,莫,庞,梁,李是壮族的主要大姓。
壮族是文山州的土著民族。据史籍记载,壮族先民属古代的滇濮,是句町濮人的后裔。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文山州的多处出土文物、洞穴遗址和崖画证实,这一片古老的土地,早就是壮族先民生息的摇篮。商周时代前,壮族先民就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稻作文化。壮族称稻田为“那”,壮族人民热恋“那”,把自己世代定居村落美称为“那勒”(船型田)、“那弘”(王、皇田)等,仅文山州以“那”命名的村落就有518个。
壮族先民早期曾经历母系氏族社会,壮语称“乜弘”制时代;随后经历父系氏族社会,壮语称“布弘”制时代;继“布弘”制后又经历“布版”寨老制社会。春秋战国时文山州属楚之牂牁;汉时受诏封在今广南县立为句町国;唐代属岭南道、僚子部;宋至元代属广南西路;明至清代属云南行省广南府。由于历史的发展和居地各异,造成壮族称谓多达30多种,语言也有差异,壮语分为南、北两大方言区。文山州的壮族可分为侬、沙、土三大支系,侬支系和土支系操南部方言,沙支系操北部方言,现有人口993591人(2003年)。
文山州壮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底蕴丰厚。自古以来,壮族人民在水头及河滨泽畔建寨而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积淀了一套丰富完备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集其精萃有:崇拜并保护森林的“生态文化”;以稻作生产维系民族生存的“那文化”;承传文化古籍的“麽文化”;创造并承传至今的“铜鼓文化”;人神共娱的“节日文化”;以歌代言的“歌圩文化”;以壮锦为特色的“服饰文化”;用糯米加工的“美食文化”等。
铜鼓文化:文山壮族古籍记载,先民早在“乜弘”制时代就冶炼铜铸铜器了。今壮族人民仍承传祭祀铜鼓、跳铜鼓舞等活动。壮族对太阳、蛙、鸟、“额”神、天地水、葫芦、水牛、铜鼓等崇拜,在铜鼓上有纹饰记载。铜鼓的生产、流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生产出的铜鼓,虽有异族争夺、交易和承传使用的历史过程,但是,铜鼓是壮族历史文化的载体之一。文山全州共发现铜鼓138面,位居云南之首。而且,铜鼓分类中的8个类型,在文山州内均有发现,这不仅在云南省,而且在全中国以及东南亚诸国都是绝无仅有的。经专家论证:“云南文山极有可能是世界铜鼓起源地之一。”
歌圩文化:壮族人民是伴歌而生,踏歌而逝的民族。**婚后怀孕,有古朴的安胎歌;怕流产,有神秘的保胎歌;婴儿出世,有祝福歌;小孩学说话,先教优美动听的儿歌;平凡的生活对话,语言如歌;谈情说爱,有深情依依的情歌;节庆酒宴,有荡激山河的对歌;寿终,要以歌送葬。每个人的一生都沐浴在诗歌的海洋里。年逢三月花街、陇端街,有数千人参加赶街对歌活动。
壮族以生产稻谷维系民族的生存繁衍,千百年来,造就了壮族人民开放、宽容、坚韧、好客的性格。
壮族是我国历史上人数比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少数民族。于是有细心的小伙伴发现,在广西同一个姓氏里面,有的人是壮族,有的人是汉族。这是因为在我国5000多年的历史中,曾经发生过几次民族大融合的现象,让很多少数民族逐渐汉化,甚至生活习惯跟汉族差不多,这其中就有壮族,壮族通过跟汉族的通婚而繁衍后代,所以他们的姓氏里面既有壮族又有汉族。
一、社会演变的结果因为通婚的结果,所以让广西人的姓氏里面既有壮族也有汉族。而且很多时候,因为是两个民族的通婚,所以生下的孩子具有不同民族的血统,但还是登记备案为壮族。历史上纯正血统的壮族人也会被帝王赐予姓氏,而这个姓氏一般都是汉姓。这样的话,壮族的很多百姓都会跟随着这个首领的姓氏。另一方面壮族是没有文字的,只是后来改革开放后汉字的传播让他们开始使用汉字,这也让他们的姓氏里面,就成为汉族的姓氏。
二、壮族名字的由来其实壮族在这之前并不叫做壮族,而是周总理在1956年的时候,经过跟壮族人民的商议,最终决定将该民族更名为壮族。壮族的历史往前追溯可以到秦汉时期的百越族人,他们那个时候还是氏族部落,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曾经安排人去那边进行平定,所以百越国成为秦国的一部分,而那个时候的百越人是没有姓氏的,即使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记载,百越人的贵族也是没有姓氏的,后来他们就用汉族人的姓氏。
三、壮族的历史意义很多人认为壮族虽然人多但是影响力非常小,是一个不统一的民族。但其实这是对壮族人的误解。我觉得我们要理解壮族,壮族虽然受到越南文化的影响,但是他没有被完全越南化,也足以证明壮族文化是有可取之处的。
版本不一样,有很多种说法。
有人认为,第一批进入广西,并在广西扎根的是一批亡国的秦军精锐。就如同我们村这样的,说我们是壮族,是因为我们扎根久了,习惯了壮语。新中国成立后,因为我们说壮语,就划归了壮族,但其实我们村的族谱上记载着我们的老祖先是山东白马县人(不过据查古代山东没有白马县,只有湖南属地有过白马县一说),是有品的小官,能文能武。他押运贵重物品走水路上京,遇风浪船翻了,货物沉入江底,皇帝怪罪他,把他全家流放到广西边疆。个人感觉真实可靠,毕竟祖先都是记录辉煌一面给后人的。一旦把不光彩的事迹记录下来,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记清事实,以便寻根。我们村的男人天生都有个习惯,喜欢把手负于背后走路,这是古代文人一贯的走路方式,深入骨髓,从然隐于山野,世代难以更改。但以前本地人不懂,一直笑话我们村的男人说,这村人祖先咋来的,就爱咋走!因为来广西时,老祖先全家人是被反绑着手由官兵押解来的。
我们村是周围是大村子,经历几个朝代更替,隐于山野,繁衍不息,也有些人离村到周围大山去另起炉灶,开辟了新的村子。每逢祭祖,也有派代表回村拜祭。
中国近代的许多战役,我们村都有人参战,昆仑关纪念碑上的阵亡名单,也有我们村的男人。
壮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其次有100多万壮族分布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其他分布在贵州省、广东省、海南省、湖南省和四川省。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人口的流动和工作的需要,其他各省区也都有壮族。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在10万年前~6万年前其先民就生活在岭南。长期以来,壮族祖先在炎热多雨、瘴气弥漫的岭南,为开发祖国的南疆,付出了很多的血汗;后来又和岭南的汉族、瑶族等12个民族共同开发祖国的南垂,最终将岭南打扮得处处是桂林山水、峒峒是阳朔风光。早在商代,壮族就已经踏入文明社会。商代初年,壮族祖先就向刚成立的商王朝进贡珠玑、玳瑁、象齿、翠羽、文犀、菌鹤(孔雀)、短狗(宠物狗)等。从商代到春秋战国时期,壮族在岭南建立了西瓯方国和骆越方国,并进入奴隶社会。唐代是壮族奴隶制瓦解和领主制萌发的转换期,宋代领主制基本形成,元代以土司制固定之,壮族的封建制得以发展。近现代,壮族社会的发展基本和内地同步。
壮族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民族,几千年来,在长期的劳动中,壮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这就是稻作文化、纺织文化、干栏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歌圩文化、花山文化、铜鼓文化、大石铲文化、南珠文化等等。稻作文化是其中的主旋律,它对其他文化的形成起了基础作用。壮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中华民族文化是一棵永不凋谢的大树,作为主流文化的汉文化便是这棵大树的主干,少数民族文化则是中华民族文化大树繁茂的枝叶,壮族文化是枝叶中粗壮繁茂的一枝。
壮、布壮,原是壮族自称。在汉文史书中译写为“撞”、“徸”等,读音“壮”,最早见于宋代文献中。新中国成立后统一写为“僮”。
1965年10月12日,根据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提议,并征得壮族人民的同意,由国务院正式批准,把僮族的“僮”改为强壮的“壮”字。
首先,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伟大融合导致了许多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和汉族相融合以及本土化。 不仅是壮族,而且其他民族也因为思想文化,语言交流,工作和生活交往,婚姻和等因素的影响,相同的姓氏分成了不同的民族。
其次,“壮”这个名字创建于1965年,由周总理提出,最后在壮族同意后正式命名。 但是,在历史上,壮族同胞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他们的祖先是秦汉时期住在百越的人,后来,秦始皇统一后,他们还派人到那里进行平定与管理。
当时,壮族人仍然属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氏族部落,而这些南部沿海地区的人被称为“百越人”。 最后,他们都成了秦的一部分。
那时,百越人没有任何姓氏和名字。 只有拥有***身份的人才会有名,也没有姓。 在这方面,司马迁在他的书中记录了一些贵族或百越酋长, 他们在这个时候都没有姓。 因此,壮族采用汉族姓氏。
还有就是,两个民族的人结婚后,这两个种族的后代虽然是不同民族的混血,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将其民族选择登记为壮族,所以相同的姓氏中有汉族也有壮族。
纯正的壮族人,在历史上有时候会被朝廷赐姓,赐姓一般为汉姓氏,这样的话,很多的百姓也就随着首领的姓氏了。壮族的文字其实是解放后才有的,而之前的古老文字缺水没有传承下来。这就导致了他们很多时候都是用汉字的,用本民族文字的时候很少,这也就导致了他们的姓氏就成为了汉族的姓氏。
壮族是少数民族,为什么他们的姓氏全部是汉族的姓氏
本文2023-10-04 16:21:0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7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