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仙境界分布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4收藏

中国古代神仙境界分布,第1张

神仙境界之说到唐宋五代时的钟吕内丹学崛起,又有了一个更为具体的划分。《钟吕传道集》记载了他们的基本观点:纯阴而无阳者,鬼也;纯阳而无阴者,仙也;阴阳相杂者,人也。”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们认为修炼乃是炼尽阴质而获纯阳之体。由于各种机缘的不同,他们又提出仙的五个层次,以作为成仙证真之阶。在《钟吕传道集》中这五个层次的划分是:

鬼仙

鬼仙状态为:修持之人,不悟大道,而欲于速成,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神识内守,一志不散。定中以出阴神,故曰鬼仙。

人仙

人仙状态为: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清心苦志,终世不移。五行之气互交互合,形质且固,八邪之疫不能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地仙

地仙状态为:法天地升降之理,取日月生成之数。先要识龙虎,次要配坎离。辨水源清浊,分气候早晚,收真一,察二仪,列三才,分四象,别五运,定六气,聚七宝,序八卦,行九州,五行颠倒,气传子母而液行夫妇也。三田反复,烧成丹药,永镇下田。炼形住世,而得长生不死,以作陆地神仙,故曰地仙。

神仙

神仙状态为:抽铅添汞而金精炼形,玉液还丹;炼形成气而五气朝元,三阳聚顶。功满忘形,胎仙自化,阴尽阳纯,身外有身。脱质升仙,超凡入圣,谢绝尘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天仙

天仙状态为:道上有功,而人间有行,受天书以返洞天,是曰天仙。

这五等仙人实际是根据修炼境界的不同而划分出来的,我们可以看到,人仙仍还是多安少病,意即还会患病,地仙才是长生不死;神仙方得阴尽阳纯,超凡入圣;天仙才功行圆满,受天书以返洞天。这些虽然是宗教性的描述,但从其表述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又有不少修炼状态的普遍标准,与前代相比已是明显地强化了理性色彩。

明清以后,随着内炼经验积累日趋丰富,内炼技术的表述也应用较为直白的口语,因此,这一时期对仙有五等”的观念进一步细化,并且几乎完全剥离了其宗教色彩,而主要地采取了身心修炼的内在标准。

其最有代表性的论述当推伍柳派,在《仙佛合宗》中仙仍被分为五等,最次为鬼仙。在此之上的人仙、地仙、神仙、天仙则为修炼至不同境界的生命结果,标志着不同境界的生命状态:

人仙

大修行人能采取肾中真精阳气,配合心中本性元神,宰运呼吸而为小周天之火候,薰蒸补助,补得元气充满,如十六岁纯阳之体者,此炼精已成气者也。气足于下田,须不用超脱,离下而居中。但能守在下田,即是长生不死之果,而名曰人仙。人仙者,不离于人者也,此不过初机小成之果耳。

地仙

地仙者,从人仙而用功不已,造一阶者。精已化气,则采取此气而服食之,*根除矣,出离欲界矣,无气绝之生死,仙行于陆地。犹有重浊凡质者,故不离于地者也。

神仙

从此以进,自一月至十月,行大周天之火。以不息为息,炼气化神,神合矣,是名神仙。无呼吸之气,而入水不溺,又名水仙。神仙不离于神者也,由中田以证果。

天仙

于此火足神全,神气大定,则出阳神。出阳神,则为神通变化。炼其能变化之神而还虚合道,则曰天仙。天仙体同天之清虚合德,同天之无极合道。

在内丹养生一派兴起之初,钟离权虽然提出仙有五等之说,吕洞宾则认为鬼仙固不可求矣,天仙亦未敢望矣。这实际说明钟吕内丹学主要探讨的是人仙、地仙和神仙的修炼问题。因而,修人仙,便是小成法,亦称小乘安乐延年法。修地仙,是中成法,亦称中乘长生不死法。

修神仙,为大成法,亦称大乘超凡入圣法。天仙虽然未敢望,但毕竟也是超凡入圣之列,只是较神仙更高一个等次,却不是普通人可以通过修炼而达到的。但到明清之际,成仙得道越来越摆脱宗教信仰的轨道,而还原为现实可循的修证目标,并认为只按照内炼各阶段按部就班地层层越迁,即可把渺茫难求的生命理想化为实际的身心改变,由此进入自由的生命境界。

1、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在中国民间的影响极大,祭祀玉皇的仪式往往超越了三清的规格。传说其诞辰为夏历正月初九。

在中国神话历史中,玉皇大帝的名号是比较晚出现,原为古代昊天上帝,到宋朝时,由宋真宗为高上玉帝加尊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为极尊贵特殊的大道圣尊,是众神佛之领袖。

2、月老

月下老人以红绳相系男女,确定男女姻缘,体现了唐朝人对爱情与婚姻“前世注定今生缘”的认知态度。对于从前那种结婚一定要讲求门当户对的观念来说,月老的婚姻观念显然有了很大的进步。

3、嫦娥

嫦娥,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仙女,“嫦娥奔月”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嫦娥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

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衍化成多个故事版本。“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据西汉著作《淮南子》中说,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从西五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4、七仙女

七仙女,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七位女神的总称。有时也单独指七姊妹中最小的七妹。七仙的起源:一是天文崇拜,与女宿扶筐七星、昴宿七星、牛宿织女三星、女宿婺女四星等有关。二是由于秦汉时的登仙思想,而产生的羽人形象。

民间一般称呼这七姐妹为:大仙女、二仙女、三仙女、四仙女、五仙女、六仙女、七仙女(私配董永)。

5、电母

电母又称闪电娘娘,是中国神话传说中雷公的助手闪电女神,主要掌管闪电。除了一般职务之外,据说当雷公跟电母吵架的时候,天上也会雷电交加。电母是中国民间信仰和道教所尊奉的女神之一。

古人对打雷这种自然现象不十分了解,因此逐渐演化出一系列有关传说。 古人的理念中,雷是惩罚罪恶之神,人如果做了坏事或违背誓言,就有可能遭五雷轰顶死去。

-玉皇大帝

-月老

-嫦娥

-七仙女

-电母

这本书名叫《六韬》,是一本兵书,更是一本奇书。但是这本书不是《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留下的,而是历史上真正的姜子牙留下的。《封神演义》中,姜子牙作为元始天尊的徒弟,从一开始就是神仙,后期也只是为了帮助真龙天子夺得天下才下山的,他写的书被称为天书再正常不过了。但是这本被发掘出来,不敢被公布的书,却是历史上的那位姜子牙写的。

姜子牙被周文王赏识的时候,已经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但是他的学识却十分渊博。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于排兵布阵、战法也有自己的一番心得。他一生辅佐了六位君王,最后去世时已经有139岁的高龄了。对于他所写的《六韬》一直被人广为传颂,但是后期,居然有人说这本书是假的,是不存在的。

但是打他们脸的事情发生了,在山东的一个古墓中,出土的大批量竹简中,就发现了一本《六韬》。因为这个古墓是汉朝的墓,所以说这本书在汉朝时期,还被广为流传。当时这本书出土时,在场的专家曾经传阅过,纷纷觉得这本书非常的宝贵。

因为其中不仅仅记录了兵法相关的东西,更是记载了一些天文地理,还有一些其他的理论知识。至于为什么不敢公布,那是因为其中记载了理论太过晦涩难懂,加上和历史流传的版本冲突很大,又因为其中包含着些许阴谋论,所以不宜公开。

人能修成神 仙 神 仙都是由人修炼成的真的有 但一般看不见 他们不想让人看见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万物。“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神仙以济世度人为宗旨。故道教徒既信道德,又拜神仙。道教信奉的最高尊神是“三清”,其次为玉皇等四御,再次则为众天神。其他分司不同职责的神仙,老百姓最熟悉的有风、雨、雷、电、水、火诸神,以及财神、灶神、城隍、土地等

关于神仙的种类,归纳起来,约分五种:

====《钟吕传道集》论"仙有五等"=====

钟曰:“法有三成者,小成、中成、大成之不同也。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不等,皆是仙也。鬼仙不离于鬼,人仙不离于人,地仙不离于地,神仙不离于神,天仙不离于天。”

吕曰:“所谓鬼仙者,何也?”

钟曰:“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阴中超脱,神象不明,鬼关无姓,三山无名。虽不轮回,又难返蓬瀛。终无所归,止于投胎就舍而已。”

吕曰:“是此鬼仙,行何术、用何功而致如此?”

钟曰:“修持之人,始也不悟大道,而欲于速成。形如搞木,心若死灰,神识内守,一志不散。定中以出阴神,乃清灵之鬼,非纯阳之仙。以其一志阴灵不散,故曰鬼仙。虽曰仙,其实鬼也。古今崇释之徒,用功到此,乃曰得道,诚可笑也。”

吕曰:“所谓人仙者,何也。”

钟曰:“人仙者,五仙之下二也。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信心苦志,终世不移。五行之气,误交误会,形质且固,八邪之疫不能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吕曰:“是此人仙,何术、何功而致如此?”

钟曰;“修持之人,始也或闻大道。孽重福薄,一切魔难而改初心,止于小成。云法有功,终身不能改移,四时不能变换。如绝五味者,岂知有六气,忘七情者,岂知有十戒。行漱咽者,哈吐纳之为错。著采补者,笑清静以为愚。好即物以夺天地之气者,不肯休粮。好存想而采日月之精者,不肯导引。孤坐闭息,安知有自然。屈体劳形,不识于无为。采阴、取妇人之气,与缩金龟者不同。养阳、食女子之乳,与炼丹者不同。以类推究,不一可胜数。然而皆是道也,不能全于大道,止于大道中一法一术功成安乐延年而已,放曰人仙。更有一等,而悦于须臾,厌于持久,用功不谨,错时乱日,反成疾病,而不得延年者,世亦多矣。”

吕曰:“所谓地仙者,何也?”

钟曰:“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于小成之法。不可见功,唯以长生住世,而不死于人间者也。”

吕曰:“地仙如何下手?”

钟曰:“始也法天地升降之理,取日月生成之数。身中用年月,日中用时刻。先要识龙虎,次要配坎离。辨水源清浊,分气候早晚。收真一,察二仪,列三才,分四象,别五运,定六气,聚七宝,序八卦,行九洲。五行颠倒,气传于母而液行夫妇也。三田反复,烧成丹药,永镇压下田,炼形住世而得长生不死,以作陆地神仙,故曰地仙。”

吕曰:“所谓神仙者,何也?”

钟曰:“神仙者,以地仙厌居尘世,用功不已,关节相连,抽铅添汞而金精炼顶。玉液还丹,炼形成气而五气朝元,三阳聚顶。功满忘形,胎仙自化。阴尽阳纯,身外有身。脱质升仙,超凡入圣。谢绝尘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吕曰:“所谓天仙者,何也?”

钟曰:“地仙厌居尘世,用功不已,而得超脱,乃曰神仙。地仙厌居三岛而传道人间,道上有功,而人间有行,功行满足,受天书以返洞天,是曰天仙。既为天仙,若以厌居洞天,效职以为仙官:下曰水官,中曰地官,上曰天官。于天地有大功,于今古有大行。官官升迁,历任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阳天,而返三清虚无自然之界。”

神仙品次

[编辑本段]

道教认为修道有先后之序,成仙有高下之分,所以道教神仙亦有品位层次之分。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就将神仙分为六等: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并称:“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理万民录也,给助六合之不足也。”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引《仙经》将神仙分为三等:天仙、地仙、尸解仙。称:“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又把神仙分为七阶:玉清、上清、太极、太清、九宫、洞天、太阴。而北周的《无上密要》则从得道成仙的层次出发,将神仙分为:得鬼官道人、得地仙道人、得地真道人、得九宫道人、得太清道人、得太极道人、得上清道人、得玉清道人。其中“得鬼官道人”为人死后的仙鬼安排,表明死后也有升仙的希望与机遇,从而说明南北朝时已有“鬼仙”的说法。唐时的《天隐子》又将神仙分为五类,称:在人称人仙,在地称地仙,在天称天仙,在水称水仙,能神通变化者称神仙。宋张君房《云笈七签`道教三洞宗元》“三清”条目中则将神仙分为九品,称:“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圣,三九二十七位也。”九仙为:上仙、高仙、太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灵仙、至仙。真、圣之号亦以上、高、太、玄、天、真、神、灵、至为次第。这与《太真科》的分类方法大致相同。总之,关于仙品的分类方法很多,后来《仙术秘库》对其加以归纳总结,称“法有三乘,仙分五等”,其五等仙为: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基本上奠定了神仙品位的基础。

一.天仙品位

亦称“仙人”、“飞仙”、“大罗金仙”。指居于天府、能举行飞升的神仙。《天仙品》:

“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抱扑子内篇、论仙》与《仙术秘库》均其列为第一等。《墉城集仙录》将升天之仙分为九等:第一上仙、第二次仙、第三太上真人、第四飞天真人、第五灵仙、第六真人、第七灵人、第八飞仙、第九仙人。若从修炼角度上看,天仙为修证之最上一成,修炼之最上乘。丹道中所指的“炼虚合道”的大成景界。届时神光普照,化身万千;一得永得,一证永证,神通恢阔,法力无边。天地闭时而不同闭;天地开时,开辟度人。

二.神仙品位

亦称“仙人”、“真人”,统称“仙真”。指长生不死、修炼得道的人。道经曰:“炼形为气,名曰真人。”“得本元气,故曰炼形为气,正性无伪,故曰真人。”庄子曰:“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登高不憟,入水不濡,入活不热“,”“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其寝不梦,其觉不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淮南子曰:“莫生莫死,莫虚莫盈,是谓真人。”从修炼角度上看,神仙为修炼之上成。丹道上讲为炼神还虚的乳哺阶段。此时炼形化炁,胎仙自化,阳神已成,脱质升举。即运用大周天之火候,以炁合神,神炁为一,心无生灭,息无出入。重浊之形,化为轻清之炁;纯阳之体,尽为神通万化。届时体变纯阳,阳神已成,具有神通万化之功能。

三.地仙品位

道教仙人谱系的一种,为无神通力之仙。据《天隐子》记载,在地为地仙。《仙经》云: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地仙在道教神仙谱系中属于中等仙人。据《仙术秘库》载,地仙有神仙之才,无神仙之分。得长生不死,而作陆地游闲之仙,为仙品中之中乘。《秘要经》认为:“立三百善功,可得存为地仙,居五岳洞府之中。”从修炼角度上看,地仙为修炼之中成。丹道上讲指完成炼炁化神的胎养阶段。此时能够在长寿的基础上证到长生,但是尚无神通变化可言,因而只能在地上行走。此时仍有呼吸和饮食,形质未能全部化为轻清。但修炼至此,容光焕发,步履轻疾,寿増无量。

四.人仙品位

道教仙人谱系的一种,为形体坚固、长生住世的人。《钟吕传道集》:“人仙者五仙之下而也,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信心苦志,终世不移,无行之气,误交误合,形质且固,八邪之疫,不能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又称:“修持之人,始也或闻大道,业重福薄,一切魔难,遂改初心,止于小成,行法有功,终身不能改移,四时不能变换。如绝五味者,其知有六气;忘七情者,岂知有十戒;行漱咽者,贻吐纳之训错;著采补者,笑清静以为愚;好即物以夺天地之气者,不肯休粮;好存想采日月之精者,不肯导引;孤坐闭息,安知有自然;屈体劳形,不识于无为;采阴取妇人之气,与缩金龟者,不同;养阳食女子之乳,与炼丹者不同。以类推究,不可胜数,然而皆是道也。不能全于大道,止于大道中一法一术,功成安乐延年而已,故曰人仙。”《金丹真传`序》曰:“补完气血,复成乾体,复得外药,结成内丹,此人仙也。”《武术汇宗》:“有从下关用功者,不使真气泄于阳关,保守元气,镇守下田,不悟移鼎换炉之法,而安长生不老之果,或延寿于数百年,或延寿于数千年,久而不死,谓之人仙。”从修炼角度上看,人仙为修炼之下成。丹道上讲指炼精化炁的筑基阶段。此时修炼之人,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恒久有成,可以延年益寿,返老还童,肉体坚固,长寿不老。其方法有:绝谷、忘情、纳津、吐纳、持静、持戒、存想、采日精月华、导引、闭息、自然、无为等功法,若能信心苦志,坚守不移,足可保命固形,安乐延年,但有形之躯最终必坏。

五.鬼仙品位

又称“灵鬼”。指修道者未能炼至纯阳,死后出阴神,乃为鬼仙。《钟吕传道集》:“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阴中超脱,神像不明,鬼关无姓,三山无名,虽不人轮回,又难返蓬瀛,终无所归,止于投胎夺舌而已。”又称:“修持之人,不悟大道,而欲速成,形如槁木.心若紫灰,神识内守,一志不散,定中出阴神,乃清灵之鬼,非纯阳之仙,以其一志阴灵不散,故曰鬼仙,虽曰仙,其实鬼也。”《武术汇宗》:“一味闭目寂坐,冥心寂照,则静中寻静,悟人顽空寂灭矣.而未灭尽定,只炼得一个强定之阴神,到气尽时,阴神一出.便为灵鬼,谓之鬼仙。”从修炼角度上看,鬼仙为修炼之最下乘。丹道上讲指仅仅限于基础的性功修炼阶段。修证之时.身如槁木.心同死灰,神意内守,悟人顽空。到撒手了结之时,定中能出阴神,阴神属于清灵之鬼,而非纯阳之仙。在修炼之时,有人年事已高,肉体衰朽,或者环境困难,无从保障,今生修成已无望,乃用此法,可出阴神,以为下辈子继续修证.同样属干鬼仙。此法有:投胎、夺舍、借尸、转世等。

主要神仙

三清尊神

上清灵宝天尊 玉清元始天尊 太清道德天尊

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认为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因此“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体系中位为最尊,《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说:“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据《云簋七籖》和《道法会元》等道书记载,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无元,其气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宝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气元黄,仙道升真境,灵宝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气玄白;人道升仙境,道 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种民天,即三界之上,灾所不及四种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宝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宝尊(道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云簋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据《集说诠真》引《读书纪数略》云:“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时,道教的三清尊神还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经”的神化。《云簋七籖》卷六《三洞经教部》说:“《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根据《道法会元》卷一《清微道法枢纽》关于清微神位的记载;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经部,太玄辅之,传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灵福玉雇大道君,代表洞玄经部,太平辅之,传灵宝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灵玄老君代表洞神经部,太清辅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贯三洞,传道德派和正一派。

玉皇大帝(玉皇无妻,玉皇并非像一般小说中所说,西王母为其妻)

玉皇大帝,居于太微玉清宫,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究其名号,据《玉帝圣号同异考》说:“玉帝圣号,崇自牿劫前,中古复尊上,重称赞耳。世主好道,感玄恩,各就所见闻,所皈重,随其彰著,敬上诸神之号,以定称谓。玉帝有四:一太微玉帝,汉武帝上太微垣星主号也,二梵天玉帝,汉宣帝上天市垣帝主号也,三焰华少微玉帝,汉哀帝上先天定位号也;四紫微玉帝,汉光帝上后乾号也。皆非此玉帝。此玉帝号昊天金阀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是帝宰诸天,永不毁沦。”宄其信仰,缘于古代宗教,古时即有支配日、月、风、雨等自然变化和人间祸福、生死、寿天吉凶等人生命运的最高神“帝”和“上帝”的说法。西周以后又称“皇天”、“昊天”、“天帝”等。南朝时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已有“玉皇道君”、“高上玉帝”的称呼,排列在玉清三元宫右第十一和第十九的位置。隋唐时,“玉皇”信仰普遍盛行,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梦仙》诗中就有“仰谒玉皇帝,稽首前至诚”的诗句。诗人元稹《以州宅夸乐天》一诗中亦有“我是玉皇香案史”之句。大约在唐宋之际成书的重要道经《高上玉皇本行集经》详细叙述了玉皇的出身和来历:很久以前,有个光严妙乐国,国王净德和王后宝月光老年无子,于是令道士举行祈祷,后梦太上道君抱一婴儿赐予王后,梦醒后而有孕。怀胎一年,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生于王宫。太子长大后继承位,不久舍国去普明香严山中修道,功成超度。经过三千劫始证金仙。又超过亿劫,始证玉帝。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7年)八年(1105年),尊玉皇上帝圣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政和(1111—1118年)六年(1116年),又尊玉皇尊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

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地位极高,神权最大。道经中称其居住昊天金阀弥罗天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统御诸天,综领万圣,主宰宇宙,开化万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万物,济度群生,权衡三界,统御万灵,而无量度人,为天界至尊之神,万天帝王。简而言之,道教认为:玉皇总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间),十方(四方、四维、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饿鬼的一切阴阳祸福

楼主想升天吗?看这些没用的 还不如看看《黄帝内经》。在养生时,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真成仙了!

估计楼主要被楼上的气晕了吧!他们居然给你推荐现代奇幻小说,无语中。。。。看你这么信道,给你推荐点吧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洞真部本文类,六十一卷

2,1417,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直音,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3,1425,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洞真部本文类,五卷,李嘉谋注

4,1452,无上内秘真藏经,洞真部本文类,十卷

5,1496,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真经,洞真部本文类,五卷

6,1512,上清大洞真经,洞真部本文类,六卷

7,1556,大洞玉经,洞真部本文类,二卷

8,1576,太上三十六部真经,洞真部本文类,六卷

9,1608,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经,洞真部本文类,十卷

10,1695,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洞真部本文类,三卷

11,1709,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校正本),洞真部本文类,三卷

12,1745,高上玉皇本行经髓,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13,1748,高上玉皇心印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14,1748,高上玉皇胎息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15,1749,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16,1758,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17,1762,太上说朝天谢雷真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18,1768,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19,1772,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20,1773,三光注龄资福延寿妙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21,1773,太上长生延寿集福德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22,1774,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洞真部本文类,三卷

23,1799,太上诸天灵书度命妙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24,1806,元始天尊说升天得道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25,1806,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26,1808,太上九天延祥涤恶四圣妙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27,1812,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28,1815,元始天尊说梓童帝君应验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29,1816,元始天尊说梓童帝君本愿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30,1820,元始八威龙文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31,1821,黄帝阴符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32,1822,混元阳符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33,1822,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34,1832,太上开明天地本真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35,1833,太上玄都妙本清静身心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36,1835,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洞真部本文类,三卷

37,1845,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38,1851,太上升玄三一融神变化妙经,洞真部本文类,二卷

39,1855,太上导引三光九变妙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40,1858,太上导引三光宝真妙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41,1860,太上修真体元妙道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42,1867,玉清元始玄黄九光真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43,1868,元始天尊说十一曜大消灾神咒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44,1870,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45,1872,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46,1873,太乙元真保命长生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47,1874,太上元始天尊证果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48,1874,太上元始天尊说续命妙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49,1874,洞真太极北帝紫微神咒妙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50,1878,太上说六甲直符保胎护命妙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当然了,还有好多,你参见《正统道藏》吧。

中国古代神仙境界分布

神仙境界之说到唐宋五代时的钟吕内丹学崛起,又有了一个更为具体的划分。《钟吕传道集》记载了他们的基本观点:纯阴而无阳者,鬼也;纯阳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