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解释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5收藏

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解释,第1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在一个云淡风轻的夜晚,我来到了江西的黄沙岭。走在黄沙岭的路上,只见月光十分的明亮,我便抬起头仰望天空,感受着微风给我带来的美好感觉。停在枝头上的鸟儿都被我的脚步声惊醒了,纷纷从树枝上扑棱棱地飞起,引起树枝摇曳。这棵小树好似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在风中甩动着她那飘逸的长发,真是美极了!在这明月高照的夜晚,微风吹拂,传来了阵阵蝉鸣声,如同一个乐团演奏出了一首首悠扬,高亢的乐曲。清风姑娘千里迢迢地送来了一股浓浓的稻花香味,我使劲地嗅了几口,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我隐隐约约听到前面草丛中传来的一阵若有若无的蛙叫声,使我觉得他们仿佛在争说着丰年。

我翘首遥望远方,只见天边只有七八颗星星闪烁着动人的光芒,好象在朝我眨眼睛呢!这时,我感到凉风习习,衣服欲湿未湿,原来,这里已经飘起雨点了,还好雨不算很大,很舒服。我记得,从前我熟悉的一家建在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现在却要七转八绕、过很多小桥之后才忽然见到。

这句诗的意思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原诗: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出处: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

诗歌赏析

诗人准确把握戍边将士跃动的心律,又赋之以恰当的色彩和光线,使诗歌艺术画面的气象恢宏开阔,情调悲凉壮美,意境深邃高远,鲜明地体现出生活在盛唐时代人们所共有的精神特征。

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此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此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该词下片给人们展示了蝉鸣、鹊啼、蛙叫、人声。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更衬托出夏夜的寂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扩展资料:

如果说词的上阕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绘,那么下阕却显然是以波澜变幻、柳荫路曲取胜了。由于上阕结尾构思和音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

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意思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一、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三、出处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扩展资料:

赏析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 “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赏析一

这首词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上饶县西,风景优美,所谓“溪山一片画图开”(辛弃疾《鹧鸪天 黄沙道中即事》)。辛弃疾在其附近建有书堂,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辛弃疾在南宋曾做到封疆大吏,但他那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终于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在任湖南转运副使期间,他曾奏进《论盗贼札子》,为民请命,历数百姓“嗷嗷痛苦之状”,指出“官逼民反”的事实,大声疾呼朝廷要“以惠养元元为意”。他在罢官闲居以前就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遂以稼轩名,自号稼轩居士。而长期的农村闲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农村,和农民建立了较深的感情,以至农村的一事一物都引起他极大的兴趣。因而他对农民的疾苦很关切:“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浣溪沙》)风调雨顺,老百姓不致饿肚子了,他也感到很高兴。在这些农村词中,辛弃疾是把和平宁静的农村同污浊倾轧的“市朝”对立起来的。“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清平乐 题上卢桥》)他在官场里遭受排挤,而在农村可以得到暂时的慰藉,寻求精神的寄托。正如他的朋友陆游说的那样:“农家农家乐复乐,不比市朝争夺恶”(《岳池农家》)。正是在这种复杂感情的促使下,辛弃疾才写出了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样轻快活泼的农村词,也只有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和思想抱负,我们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这类词的妙处。

这首《西江月》写的是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所经历的一个片段。在一个晴朗的江南夏夜,月光皎洁,照耀如同白昼,栖息在绿树枝杈上的乌鹊,以为曙光照临了,“呀呀”地惊飞而起,从这一枝跳到那一枝,弄得树枝还籁籁作响呢!当它发现自己判断错误时,才在另一根树枝上停息下来。清风徐来,树枝轻摇,惊得沉睡的夏蝉也在深夜里鸣叫起来。就在这醉人的晴朗月夜,我们的词人踽踽独行于黄沙道中,耳听着蝉鸣鹊叫,鼻闻着稻花的馥郁芳香,水国的骄子们似乎很理解我们词人欢悦的心情,于是为他奏起了欢快的交响曲。就从这青蛙的一片合唱声中,我们的词人已听到了丰收的消息。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词人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触觉到的,都是令人心旷神怡的,他全部身心都沉浸在江南夏夜的舒适之中,于是情不自禁地翘首遥望天际,那里只有稀疏的几颗星星挂在蔚蓝的天幕上。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何况是江南的盛夏天气呢!不知什么时候,忽然飘来几片浮云,恶作剧似地洒下几点雨来。这突来的阵雨打破了词人的雅兴,使他不得不匆匆急步,躲避这夜来的飞雨。急于赶路,不暇四顾,路到溪桥一转弯,猛然抬头,嘿!一爿熟识的茅店就出现在土地庙的树林边。这简直是一幅优美动人、饶有情趣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它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这幅江南山村月夜图,作者是运用哪些艺术手段来表现的呢?

首先在词调的选择上,作者选用了易于表现活泼欢快情绪的小令《西江月》。《西江月》词,为双调,五十字,上下阕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厌韵。这首《西江月》的“蝉”“年”“前”“边”四字都在平声“先”韵内,而结句的“片”“见”两字虽属仄声,但在词韵中也属同部。这样平仄韵同部互协,可以增加词的声情之美,而这两个仄韵字都安排在上下阕的结句上,声调短促,戛然而止,使整首词更显得和谐有力。《西江月》每句字数大致整齐,为六、六、七、六句式。上下阕开头两个六字句,易于对偶。这首《西江月》上下阕开头两句对偶都很工稳。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关于“别枝”的解释问题。据我所看到的,大致有三种解释:一种是释“别”为“离开”,这里又有两种细微的不同说法,一是说月光“离别了树枝”,一是说乌鹊“离开枝头”;第二种是释“别枝”为“斜出的树枝”;第三种是释“别枝”为“另一枝”。我认为第三种解释是比较好的。因为“明月”两句对仗十分工稳。“明月”对“清风”,都是自然景象,真可谓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惊鹊”对“鸣蝉”,“惊”“鸣”都是动词,而且都有使动的意思,“鹊”“蝉”皆属能飞善鸣的动物;“别枝”对“半夜”,“枝”“夜”都是名词,“半”在这里作形容词用,“别”亦应是形容词,若作动词,则与“半夜”不对偶。再说,词的下阕开头两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数量词对数量词,名词对名词,方位词对方位词,对仗非常工整。怎么能够设想,精通词学的辛弃疾会在同一首词的对偶处出现不对偶的现象呢?其实,这里的“别枝”,与唐代方干《寓居郝氏林亭》诗之“蝉曳残声过别枝”中的“别枝”是一个意思。苏轼的“月明惊鹊未安枝”(见《次韵蒋颖叔》《杭州牡丹……》两诗),周邦彦的“月皎惊乌栖不定”(《蝶恋花 早行》),说的也是明月使鹊惊起,不能安栖,意境也是相同的。

其次,是作者采用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映的表现手法。明月、清风、稻花、星雨、茅店、溪桥,原都是无情物,而惊鹊、鸣蝉、青蛙,自然也不会有人的感情。但对这些客观景物的描写,却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和心情。对于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来说,他所看到、听到、嗅到、触到、感觉到的一切,都是令人心情舒畅、欢欣鼓舞的。整首词的中心是“说丰年”,而着重表现的是作者因年丰而引起的欢快情绪。词的上阕着重于“面”的渲染,一、二两句静中有动,而偏重于静境的描绘,鹊惊、蝉鸣,则愈益显出环境的幽静;三、四两句动静交混,而着重于动静的点染,蛙声一片,稻香一片,都是为了突出“说丰年”三字。上阕对“面”的渲染,已形成欢快喜悦的氛围。词的下阕则着重于“点”的刻画。作者选取了夜行途中一个带有戏剧性的特写镜头,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这个妙趣横生的小插曲,使全词声情为之一扬。词的下阕一、三两句写静,二、四两句写动,而一、二句的“四二”句式,节奏轻快,跌宕起伏,末句的“转”字、“忽”字,更使作者的喜悦心情跃然纸上。夜来飞雨,并没有使作者懊恼、扫兴,相反,更增加了词人的兴致。有的同志认为“七八个星天外”是“写云层之密”,只是从云层里透漏出来七八个星星。但从整首词看,这样解释则缺乏情致。这一句是和词的首句相照应的,写的正是“月明星稀”的实景。黄遵宪《早行》诗:“东方欲明未明色,北斗三点两点星。”写的也是这种情景。如果云层很厚很密,那么酝酿时间必然较长,星星只能透漏出七八个,那么月亮定是黯淡无光了,这样作者思想上必然早有防雨的准备,这与上阕所描写的悠然恬适的心境是不相称的。再说,作者经常来往于黄沙道中,对沿途景物非常熟悉,如早有准备,那结句的“忽”字就无着落。盛夏时节,天气多变,刚才还是月明星稀,清风徐徐,想不到刹那间飞来几片乌云,接着撒下“两三点雨”,作者猝不及防,不暇思索而匆忙躲雨,及至“路转溪桥”,“旧时茅居”才蓦然出现在眼前。“忽”字在这里用得是很传神的。所以我说这是“夜来飞雨”,是盛夏的阵雨。如果是未雨绸缪,大雨将至,那就未免有点大煞风景了,而与整首词轻快活泼的情调也不和谐。五代卢延让《松寺》诗云:“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唐李山甫《寒食》诗亦云:“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辛弃疾在遣词用字上显然是受了他们的影响,但不能据此断定“七八个星”是由“云层之密”所致。

再次,全词用语明白如话,而又灵活多变,这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轻快活泼的情调。辛词好用典,好发议论,但这首小词,作者一不用典,二不发议论,而是采用白描的手法,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实地描写出来,清新活泼,摇曳多姿,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使人读来感到异常亲切自然。应该说,像辛弃疾《西江月》这样描写农村风光的抒情小词,在整个古典词中是不可多得的。(张忠纲)

赏析二

《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读前半片,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明月别枝惊鹊”句的“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这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诗的妙处。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桥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全在“别”字,它暗示鹊和枝对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稻花”二句说明季节是在夏天。在全首中这两句产生的印象最为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都写活了。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变动了。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正在愁雨,走过溪桥,路转了方向,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这时的快乐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那两句诗所说的。词题原为《夜行黄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最后两句才见出有人在夜行。这两句对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写夜行了。先藏锋不露,到最后才一针见血,收尾便有画龙点睛之妙。这种技巧是值得学习的。

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通常叫做景),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简称情)。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艺术的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那些情节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四面伸张,伸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会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我们说中国的诗词运用语言精炼,指的就是这种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的暗示性。(朱光潜)

1 描写黄沙的诗句

1、黄沙百战穿金甲(唐·王昌龄·《从军行》)

2、白草黄沙野色分(元·王冕·《即事 其二》)

3、渺渺黄沙天万里(元·王冕·《漫兴 其三》)

4、碧水黄沙(宋·李祁·《点绛唇》)

5、望望尽黄沙(元·王冕·《漫兴 其四》)

6、惟见黄沙白云起(唐·刘商·《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

7、恶风卷地吹黄沙(宋·陆游·《塞上曲》)

8、黄沙北战穿金甲(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9、问黄沙飞镞(宋·张榘·《水龙吟》)

10、朝见马岭黄沙合(隋·卢思道·《从军行》)

11、数里黄沙行客路(唐·周朴·《春日秦国怀古》)

12、黄沙白雾昼常昏(宋·陆游·《闵雨》)

13、路傍死卧黄沙人(唐·李昂·《从军行》)

14、黄沙吹酒旗(宋·王安石·《送裴如晦即席分题三首》)

15、白草黄沙(宋·蒋兴祖女·《减字木兰花 题雄州驿》)

16、直为黄沙暗如漆(唐·骆宾王·《畴昔篇》)

17、烟里黄沙遮不住(清·周济·《蝶恋花》)

18、黄沙万里白草枯(唐·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

19、今旦卧死黄沙中(南北朝·吴均·《行路难》)

20、黄沙扬暮霭(宋·文天祥·《杜架阁》)

2 有关于黄沙的诗句

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黄沙(一)

春风吹尽东南笋,一夜崛起万层楼。

塞北却是黄沙起,我志天山于战舟。

黄沙(二)

风吹黄沙纷飞舞,大江滔滔尽东流。

壮士尚未老退去,将军铁马蹄不停。

黄沙(三)

江南澹水情,大漠黄沙悲。

戈壁英雄剑,楼阁美人泪。

黄沙(四)

铁马蹄尘北,黄沙敢停不?

君且看天山,多少忠魂骨。

黄沙(五)

少年情切切, 黄沙路漫漫。

壮志冲云霄, 大势决胜败。

3 关于沙的诗句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白马篇魏晋曹植

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唐岑参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发白马唐李白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马诗唐李贺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咏怀古迹唐杜甫

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缚戎人唐白居易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蓟中作唐高适

北上登蓟牛C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塞上唐高适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燕歌行唐高适

大漠风沙里,长城雨雪边。--信安王幕府诗唐高适

身逐塞鸿来万里,手披荒草看孤坟。擒生绝漠经胡雪,怀旧长沙哭楚云。--送李将军唐刘长卿

草上孤城白,沙翻大漠黄。秋风起边雁,一一向潇湘。--边上唐齐己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从军行唐王昌龄

日暮沙漠陲,力战烟尘里。--从军行唐王维

十年通大漠,万里出长平。寒日生戈剑,阴云摇旆旌。--横吹曲辞·出塞唐沈佺期

漠漠沙堤烟,堤西雉子斑。--故城曲唐温庭筠

广漠杳无穷,孤城四面空。马行高碛上,日堕迥沙中。--边城晚望唐许棠

誓将绝沙漠,悠然去玉门。--出塞唐虞世南

绝漠蓬将断,华筵槿正荣。--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唐崔日用

关头落月横西岭,塞下凝云断北荒。漠漠边尘飞众鸟,昏昏朔气聚群羊。--从军行唐崔融

大漠羽书飞,长城未解围。--早春边城怀归唐崔湜

建牙连朔漠,飞骑入胡城。--送崔融唐戴叔伦

绝漠秋山在,阳关旧路通。--横吹曲辞·出塞唐耿湋

阴风吼大漠,火号出不得。--古塞下曲四首唐贯休

鼓角雄山野,龙蛇入战场。流膏润沙漠,溅血染锋铓。--平胡唐李隆基

大漠行

唐崔湜

单于犯蓟壖,骠骑略萧边。南山木叶飞下地,北海蓬根乱上天。科斗连营太原道,鱼丽合阵武威川。

三军遥倚仗,万里相驰逐。旌旆悠悠静瀚源,鼙鼓喧喧动卢谷。

穷徼上幽陵,吁嗟倦寝兴。马蹄冻溜石,胡毳暖生冰。云沙泱漭天光闭,河塞阴沉海色凝。

崆峒异国谁能托,萧索边心常不乐。近见行人畏白龙,遥闻公主愁黄鹤。

阳春半,岐路间,瑶台苑,玉门关。百花芳树红将歇,二月兰皋绿未还。阵云不散鱼龙水,雨雪犹飞鸿雁山。

山嶂连绵不可极,路远辛勤梦颜色。北堂萱草不寄来,东园桃李长相忆。

汉将纷纭攻战盈,胡寇萧条幽朔清。韩君拜节偏知远,

郑吉驱旌坐见迎。

火绝烟沉右西极,谷静山空左北平。但使将军能百战,不须天子筑长城。

4 与黄沙有关的诗词有哪些

1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唐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2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唐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3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 隋 卢思道《从军行》

4 昔时抽心耀白日,今旦卧死黄沙中。——南北朝 吴均《行路难》

5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唐 张谓《代北州老翁答》

6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唐 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

7 江涛簸岸黄沙走,云雪埋山苍兕吼。——唐 杜甫《复阴》

8 漫漫复凄凄,黄沙暮渐迷。——唐 王建《塞上》

9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宋 蒋氏女《减字木兰花·朝云横渡》

10 烽火连营家万里,漠漠黄沙吹雾。——宋 吴泳《贺新凉/贺新郎》

11 渺渺黄沙天万里,壮心未解说风波。——元 王冕《漫兴 其三》

12 白草黄沙野色分,古今愁恨满乾坤。——元 王冕《即事 其二》

13 短帽障赤日,烈风吹黄沙。——宋 陆游《鼓楼铺醉歌》

14 黄沙白雾昼常昏,嗣岁丰凶讵易论。——宋 陆游《闵雨》

15 见说黄沙接五原,飘零只影向南辕。——宋 文天祥《和中斋韵》

参考资料

诗词名句:/chaxun/shiju/%E9%BB%84%E6%B2%99

5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句大意尽量简略点,

西 江 月 原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译文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叫稻花飘香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听得阵阵田蛙歌唱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滴滴细雨酒落山前过去的小客店还在村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辛弃疾曾两次罢官,隐居在上饶(今属江西省)的带湖,前后将近二十年这首词是词人在隐居时期里写的,词牌下原有小题:“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就是黄沙岭,在上饶西部词中描写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上片写的大约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词人在夜行中见到、听到这一切,他内心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这些描写在艺术上也是很动人的从一方面看,词人正是用农村夏夜里特有的声音——蝉鸣、鹊啼、蛙叫、人声来渲染欢乐的气氛;从另一方面看,这些声音又全都是从夜行人的听觉中反映出来的,他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这正是寓静于动的写法,能够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下片写的是后半夜的景象: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说来也巧,当他急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边不用说,词人这时的心情是何等欣慰呀!这首词上片写景其实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词人本意所在,也是词的意趣所在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是不容易体会到的。

6 描写“沙子”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沙子”的诗句有:

1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2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3 鼓角雄山野,龙蛇入战场。流膏润沙漠,溅血染锋铓

4 关头落月横西岭,塞下凝云断北荒。漠漠边尘飞众鸟,昏昏朔气聚群羊。

5 广漠杳无穷,孤城四面空。马行高碛上,日堕迥沙中。

6 建牙连朔漠,飞骑入胡城。

7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8 绝漠蓬将断,华筵槿正荣。

9 绝漠秋山在,阳关旧路通。

10 漠漠沙堤烟,堤西雉子斑。

11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12 原文:

《从军行》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3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气魄宏伟的边塞诗。青海湖上乌云密布,皑皑雪山顿时变暗,战士在塞外孤城上还想望着遥远的玉门关。在黄沙漫漫的战场上,他们虽然身经百战,铠甲磨穿,但不打败敌人是决不回乡的。

青海 : 指青海湖。

穿 : 磨破。

金甲 : 铠甲的美称。

楼兰 : 汉代西域国名,这里借指敌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原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

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④鸣蝉:蝉叫声。

⑤旧时:往日。

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⑦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⑧见:同“现”,显现,出现。

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解释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