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有哪些热门旅游路线值得推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1收藏

苏州有哪些热门旅游路线值得推荐?,第1张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带着家人朋友一起领略苏州的精彩,以下我整理的苏州必游八大景点,值得一游,才不枉此行哦!

一、留园

二、七里山塘

三、博物馆

四、拙政园

五、狮子园林

六、平江路

七、同里古镇

八、周庄古镇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们该如何走线路最好哈,可参考如下路线哦!

留园-七里山塘-博物馆-拙政园-狮子园林-平江路-同里古镇-周庄古镇,从时间/路程等方面综合来看可这么走呦!

以下是各个景区的详细介绍攻略。

一、留园

留园,曾名"东园"、"寒碧山庄",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留园路338号,南临留园路,北至半边街,东邻市汽车客运集团有限公司,西为绣花弄,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始建,其后多有荒废易主,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留园,其后不断修缮整治。

📍地址: 苏州市姑苏区阊门外留园路338号

🚗交通攻略:

公交

以下路线请到留园站下车,下车即到。游1路、85路、317路、933路以下路线请到留园路站下车,沿广济南路向南走30米至留园路后向西走约300米。夜5路、7路、34路、36路、44路、64路、70路、85路大站快车、85路、161路、304路、315路、317路、318路、406路、415路、522路、800路、921路

地铁乘地铁二号线,石路站下车从1号出口出站,沿广济南路向北走50米至留园路后向西走约300米。

⏰开放时间:07:30-17:00开放

门票:旺季

门票价格:55元/人次

时间:4月、5月、7月、8月、9月、10月

淡季

门票价格:45元/人次

时间:1月、2月、3月、6月、11月、12月

建议游玩时间:全天

景点介绍留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合称中国四大名园,园内亭台楼阁、奇石曲廊,加上满园的绿意和一汪碧水池塘,一步一景,景致很是秀气。在这里,可以体会一种园林山水之间的平淡气息。留园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当时称“东园”。清乾隆末年被刘恕所得,扩建后改名“寒碧山庄”,时称“刘园”。清光绪初年,官绅盛康买下此园,改名为“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小池塘)见长,围绕小池塘分布着可亭、远翠阁、曲溪楼等;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有佳晴喜雨快雪之亭、林泉耆硕之馆、冠云楼等十数处建筑小品,号称“留园三宝”的冠云峰(太湖石)、楠木殿和鱼化石都在东部。

客户游玩体验留园,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必去之园。 初冬时节逛园林,别有意境。园林叶子变得色彩斑斓;游客少;遇到落雪,那就更美如画了。 留园形态各异的太湖石峰是看点,庭院错落相连,镂空木窗透出季节的色彩,水池幽静,亭台楼阁,山林野趣,尽显苏州园林之美。 冬季实行淡季门票价,需网上预约入园。 景色

必看贴士

1、请从正规渠道购买门票,请勿相信黄牛及野导。2、若游客因景区闸机误检票,而实际并未入园,需要退订,需出示景区“已检票”退款申请单后方可核实是否可退。3、门票当天有效,出园后再入园,需再次购票。4、景区严禁带宠物入园,请严格遵守!

二、七里山塘

七里山塘是唐宝历二年(825年),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称为"山塘街",山塘河和山塘街长约七里,叫"七里山塘"。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古城西北

🚗交通:

地铁: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山塘街站2公交:山塘街站:7路、34路、40路、46路、304路、317路、318路、406路、415路、522路、921路、949路、970路、980路、9037路、好行1号线、夜5路、游5路

门票:免费开放;古街免费开放,内部景点另收费

⏰开放时间:全年 08:00-21:00(最晚入园20:30)

景点介绍山塘街因山塘河而命名。唐宝历元年(825年),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对苏州城外西北河道进行疏浚,利用自然河浜开挖成直河(由阊门外护城河直达虎丘山麓),称山塘河,便于行舟。又把挖出泥土填堆成长堤,长堤宽阔成路,也直通虎丘,当时虎丘称武丘,山上有武丘寺,故诗人笔下直称为武丘寺路,后人称“白公堤”,堤长七华里,又称七里山塘。因介于阊门闹市与名胜虎丘之间,逐渐成为繁华的旅游商业街。

客户游玩体验一条山塘街,半座姑苏城。离开虎丘,绕过修路,从虎阜桥下到山塘街。沿河而行,去游览这七里山塘的风光,感受江南的生活。来到山塘,怎么能不来这里,古镇的日夜迥然不同,夕阳西下时,古镇开始活了过来,人流如织,各种烟火气,喜欢这里的风景,还不错还可以。

三、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204号,成立于1960年1月1日,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府。2006年10月6日,由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本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本馆占地面积约10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0余平方米,加上太平天国忠王府,总建筑面积达26500平方米,是收藏、展示、研究、传播苏州历史、文化、艺术的地方性综合性博物馆。

📍地址:苏州市东北街204号

🚗交通:

市内公交:游游1路 夜2路 游2路 游5路 50路 55路 178路 202路 262路 309路 518路 529路 811路 923路等可直接到达。2自驾,导航“南普陀寺”即可

门票:免费   入园需知

1、苏州博物馆自2008年5月18日起向社会免费开放。为确保文物安全和参观秩序,营造馆内良好环境,本馆实行实名制分时预约参观制度。未预约的个人和团队不再提供电话预约及排队入馆方式。2、个人可提前七天登录苏州博物馆官方网站、苏博官方微信公众号、苏州博物馆全预约小程序、苏州旅游总入口微信公众号或文化苏州云微信公众号进行参观预约。如未提前预约且参观当日仍有余票时,观众可在当日进行预约。为充分预留时间进行信息核查,保障观众顺利入馆,苏州博物馆当日预约截止时间设定为停止入馆时间前20分钟(16:00停止入馆,15:40即停止预约)。每张有效身份证件每天限定预约一次,单个账号最多实名预约6人(每个人的姓名和有效证件号码均需填写)。3、60周岁以上老人、12米以下儿童、残障人士、现役军人、荣誉献血个人、苏博会员、文博单位工作人员均可凭本人有效证件由“预约团队入馆通道和绿色通道”入馆(疫情防控期间,暂时取消绿色通道),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残障人士、离休干部、120米以下儿童还可有一名看护人员陪同入馆。疫情防控期间,特殊人群需进行实名登记,陪同人员均需提前进行实名预约。4、预约成功后,请凭预约号码及有效证件在入口处接受核查,经核实后按时按序由“预约个人入馆通道”入馆。若未在预约时段正负15分钟内到馆,则视为无效,谢谢合作。若核查信息时需寄存物品,则须再次排队入馆。先寄存,后排队。5、友情提醒:预约最后一个时间段的观众(15:00-15:40)务必于16:00之前入馆,16:00后将停止入馆。6、凡衣衫不整和穿着拖鞋者(海绵、塑料、棉布等材质及无后帮)、携带宠物、携带易燃易爆、酒类液体及危险品者,谢绝入馆参观。博物馆内温度常年约为20摄氏度,请注意衣着适宜。7、苏州博物馆古籍图书馆每周二至周日9:00-16:30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读者持有效身份证件(包括居民身份证、港澳台同胞暂住证或通行证、外籍人士护照以及军官证、士兵证)入馆阅览。

⏰开放时间:全年 周二至周日 09:00-17:00(最晚入园16:00) 周一 不开放;中国法定节假日 09:00-17:00(最晚入园16:00);苏州博物馆遇有重大活动或重要设备设施维修保养时,可根据需要临时闭馆,届时将告示公众

建议游玩时间:3-6小时

景点介绍

苏州博物馆本馆占地面积约10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0余平方米。馆区以中央大厅为中心,中央大厅南侧为主入口、庭院及艺术品商店,中央大厅北侧为主庭院,分布有湖面凉亭和假山等园林景观。中央大厅东侧由东廊连接为紫藤园和现代艺术厅及忠王府。中央大厅西侧由西廊连接为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四个常设展厅。

客户游玩体验

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北街204号,成立于1960年,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府。2006年10月6日,由贝律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本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本馆占地面积10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0余平方米,加上太平天国忠王府,总面积26500平方米,是收藏、展示、研究、传播苏州历史、文化、艺术的地方性综合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风格很有特色,既有现代风格,又具中国特色。

、拙政园(5A景区)

拙政园,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距今(2022年)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拙政园几度分合,或为"私人"宅园,或做"金屋"藏娇,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许多诱人探寻的遗迹和典故。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178号

🚗交通:

苏州火车站至拙政园:

方案一:火车站出站口向西步行75米到达火车站北广场西,乘坐40路到达北园新村,向西步行约300米到拙政园。

方案二:火车站出站口向西步行75米到达火车站北广场西,乘坐游5路到达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向东步行约500米到拙政园。

方案三:火车站出站口向北步行130米到达火车站北广场,乘坐529路到达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向东步行约500米到拙政园。

汽车北站至拙政园:

方案一:汽车北站出站口乘坐529路到达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向东步行约500米到拙政园。

方案二:汽车北站出站口乘坐55路到达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向东步行约500米到拙政园。

方案三:汽车北站出站口乘坐游5路到达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向东步行约500米到拙政园。

汽车南站至拙政园:

方案一:汽车南站出站口乘坐529路到达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向东步行约500米到拙政园。

方案二:汽车南站出站口乘坐811路到达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向东步行约500米到拙政园。

方案三:汽车南站向西步行700米到达南环新村站,乘坐55路到达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向东步行约500米到拙政园。

门票:淡季 70元/位(1月、2月、3月、6月、11月、12月)旺季 80元/位(4月、5月、7月、8月、9月、10月)

⏰开放时间:3月1日-11月15日 07:30-17:30(停止售票17:00);11月16日-次年2月28日 07:30-17:00(停止售票16:30)

建议游玩时间:整天

景点介绍拙政园是苏州有名的园林,全园以水为中心,萦绕错落有致的假山及精致的庭院建筑,花木并茂。这一江南园林典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整个园林的设计十分精巧,游览起来可以说是“一步一景”,处处体现着江南水乡的韵味。园中小径曲折,从一重重门廊、镂空图案的石墙,到每个亭子、每扇窗户都不雷同,而且与树木花草搭配得恰到好处,构成一幅幅如画般的风景,你可以花上很多时间来摄影。全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各具特色,尤其中花园基本保持明代园林朴素自然的风格,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可以细细游玩。而东花园更加开阔,西花园建筑精美,在拙政园南端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国内的园林专题博物馆。

客户游玩体验来过多次拙政园,不同季节,每次来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江南烟雨,漫步园林美景,心旷神怡,听雨楼阁,人在画中游,江南出美女,一游解千秋,超赞!每一次来拙政园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一年四季季季不同,虽然来过很多次了,也非常的熟悉,作为江南四大名园,非常值得打卡。

五、狮子园林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属于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狮子林同时又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狮子林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亩,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

📍地址: 苏州市姑苏区园林路23号

🚗交通攻略:

交通线路:518、 112、 55、 262、 202 、游2 、50东线、50西线 、游5南线、811、529、游1、游5北线、游1北线、游1南线、309。

狮子林市内交通:从火车站和汽车北站到狮子林只有3公里,坐出租车很方便;也可坐5路(东线)和2路公交车至狮子林站下车;由汽车南站和轮船码头抵苏的游客可乘1路、101路、102路公交车至观前街换乘313路或5路(东线)到狮子林。

⏰开放时间: 07:30-17:30

门票:旺季门票价格:55元/人次

时间:4月、5月、7月、8月、9月、10月

淡季门票价格:45元/人次

时间:1月、2月、3月、6月、11月、12月

建议游玩时间:全天

景点介绍狮子林与拙政园、留园、沧浪亭合称为“苏州四大名园”。狮子林虽然小,但园内的假山群很出名,这些怪石形似起舞的群狮,而且假山与假山间连通犹如迷宫,你可以数石狮子、钻石头迷宫体验捉迷藏的乐趣。园林中央为池塘和假山,有狮子峰、含晖、吐月等怪石名峰,还有真趣亭、修竹阁、见山楼等建筑环绕池塘,登上见山楼可尽览园内山水。园林西部的土山之上有问梅阁,阁内桌椅、吊顶、窗纹都是梅花形,阁前遍植梅树,每年2月盛开。园内还有长廊环绕,长廊的墙壁中嵌有宋代四大名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的书法碑及南宋文天祥《梅花诗》的碑刻作品。

客户游玩体验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属于苏州四大明园之一。狮子林同时又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狮子林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亩,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部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 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园中 ,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性价比 景色 趣味

必看贴士

1、自2019年4月27日起,狮子林开始实行分时预约制度,不再提供现场预约和购票,未提前预约的游客将不能入园游览。预约截止时间为前一天24时。2、在园内钻假山很有趣,但也很容易迷路,其实进入假山群只要顺同一个方向,保持一直往左拐或往右拐,就容易走出来了。3、园内有面向散客的免费讲解服务,但指定时间才会有,届时具体可询问园内工作人员。4、若游客因景区闸机误检票,而实际并未入园,需要退订,需出示景区“已检票”退款申请单后方可核实是否可退。

、平江路

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是一条沿河的小路,其河名为平江河。平江路历史街区是苏州古城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区域,堪称古城缩影。对照南宋《平江图 》及明末《苏州府城内水道总图》,平江路基本延续了唐宋以来的城坊格局,并保持着活力。

📍地址:苏州市平江区平江路

🚗交通攻略:地铁1号线,公交2号路,89路到相门站下车

紧邻苏州博物馆、拙政园。可步行约10分钟即到。

⏰开放时间:全天24小时开放

门票:免费

不用预约,无特殊要求,直接去就可以了。

景点介绍平江路历史街区在拙政园以南,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古街区。它与西边的观前街仅一巷之隔,却有与其截然不同的清静古朴气息。在这里随便逛逛,边看建筑边吃小食,十分惬意。整个街区以平江路为中心,东西两侧有悬桥巷、大儒巷、卫道观前、中张家巷、大新桥巷等小巷,尤其东边还保留了多条水巷。街区内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很有江南水城的特色。街区留住了街巷的旧貌,哪怕是改造而成的酒吧、纪念品店、咖啡馆也不张扬,看起来好似民居。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这里的老宅,白墙灰瓦、木制门窗,淡雅而有韵味。

客户游玩体验

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 景色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只有在这条历史悠久的古街水巷,才能真实体会到小桥流水,姑苏人家。因为有了河,这路便如同在水面上漾着,而河水,便成了街道的血脉..而河道小巷各处的老宅,故居,改建的博物馆,是让这片街区充满了人文历史感,值得一遍又一遍的探索寻味。 趣味 🍵在这条集传统和现代文化于一身的平江路上,有着各式各样的特色小店,无论餐饮,书店,传统手工艺品,无不蕴涵着属于姑苏古城的个性和文化气息,让每一个过路的游人行人,驻足停留观赏品鉴..河街两边鳞次栉比的江南民居,很多上了年纪的老房子,外墙已经斑驳,墙上的蔓草凌霄花,攀上了格子花窗,在秋风中摇曳,好似在低诉着平江路上的前世今生。 🍵更有散落在小巷子里的评弹馆,昆曲馆,真是曲美不怕巷子深,清茶一杯,琵琶声声,吴侬软语,柔软了时光~~

六、同里古镇

同里镇,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同里旧称“富土”,唐初改为“铜里”,宋时将旧名拆字为“同里”。始建于宋代,截至2015年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中国水乡文化古镇。同里镇位于苏州市吴江区,距苏州市市区18公里,距上海80公里 。同里面积33公顷,为五个湖泊环抱,由49座桥连接,网状河流将镇区分割成七个岛。古镇镇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宋元明清桥保存完好。1982年成为江苏省最早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1998年水乡古镇和退思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地址: 苏州市姑苏区阊门外留园路338号

🚗交通攻略:

旅游客车

◎上海八万人体育场(上海旅游集散中心)——同里 时间:9:25

◎上海中兴路长途客运总站——同里 时间:每小时一班

◎苏州火车站——同里 20分钟一班 ◎苏州汽车北站——同里 每小时一班

自驾游

1、 上海出发:沪苏浙高速(A9高速)—到同里出口下—苏同黎公路(全程约60分钟);

2、 杭州出发:苏嘉杭高速—吴江或同里出口下(全程约120分钟);

3、 南京出发:沪宁高速—苏嘉杭高速—吴江或同里出口下(全程约150分钟);旅游客及自驾游车辆一律停放东停车场,游客可乘坐电瓶车入古镇区。

苏州方向:

1)吴中区汽车站-同里 同里的旅游专线巴士,20分钟一班;

2)苏州汽车南站-同里苏州到同里中巴,30分钟一班;

3)苏州汽车北站-同里 苏州到同里高中档客车,流水线发车;

4)苏州汽车火车站-同里 苏州火车站广场有大巴(车上写着“苏州旅游交通”的字样),每天7:15-17:15之间有班车直接至同里。

⏰开放时间:全年 08:00-17:15(最晚入园17:00)

门票:1、同里古镇门票:门市价 100元

2、高考考生优惠票:门市价 100元

3、同里古镇+肖甸湖套票:门市价 120元

4、同里古镇+五福水上游套票:门市价 170元

建议游玩时间:4-5小时

景点介绍江南水乡同里古镇位于苏州吴江,周围被湖泊围绕,网状的河流将小镇分割成七个岛,古镇上几乎家家邻水,有很多狭窄的小巷和明清老建筑,平日里游客并不太多,有种安静祥和的感觉。夜晚时灯光沿着房檐亮起,美轮美奂。古镇游览区面积并不大,一般都步行游览,另外还可以付费乘坐人力三轮车游览。

客户游玩体验

同里古镇始建于宋代,是江南六大名镇之一。这里历史悠久、水乡韵味浓郁,家家户户的水相连,家家户户都有船,被称为“东方威尼斯”。资料上说,全镇有15条河流,有49座桥,居民分别居住在7个小岛上,真正的“青风水道舟马,小桥流水人家”。

必看贴士

凭门票每个景点只能参观一次,不能重复参观。2 退思园可夜游,时间为18:45-20:30,晚上可单独购买夜游票50元。

八、周庄古镇

史载于1086年的古镇周庄,位于上海、苏州、杭州之间。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地址: 苏州市昆山市周庄镇全福路43号

🚗交通攻略:

客车

苏州汽车北站有旅游专线车发往周庄。

昆山汽车站,有旅游专线和公交车可以直达周庄。嘉兴汽车北站有发往周庄的汽车。

自驾

上海

1 A9高速—从金泽下高速—走大约4公里的318国道—转金商公里—到商塌在转商周公路—周庄2 上海市区出发—延安高架路-沪清平高速公路入城段(A9公路)—中春路-沪青平公路(318国道,经青浦、朱家角)—大观园—商塌—周庄,全程70公里。

浙江

沪杭高速公路嘉兴出口—苏嘉公路—平望—沪青平公路—北库—金家坝-—周庄,全程71公里。

昆山高速公路昆山出口-昆周公路—锦溪—周庄,全程38公里。

苏州1 苏虹机场路—周巷—昆周公路—大市—锦溪—周庄,全程71公里。2 苏州—苏嘉公路—吴江市区—松北公路—平望—沪青平公路—北库—金家坝—周庄。

公交周庄区域261路。

⏰开放时间:07:30-21:00

门票:日游门票100元/人,夜游门票80元/人。

建议游玩时间:3-5小时

景点介绍周庄是江南闻名于世的水乡古镇,镇上水路纵横,明清老建筑依河而建,画家陈逸飞笔下的双桥刻画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温柔,古镇南边的南湖开阔美丽。夜晚周庄亮了灯,又别有一番意境。客户游玩体验一场秋雨一场寒,深秋初冬向来静语无声,水乡漫步,船橹轻摇,听时光在耳边缓缓流淌。人间向晚,炊烟正暖,一定要去江南住上几日,把生活写进水乡深秋初冬的温婉里。周庄古镇,四季皆景,美不胜收~

必看贴士

周庄日游门票可免费办理门票成像业务,成像后可在3日内凭此门票不限次数进入景区。2从周庄镇上乘坐三轮车到古镇门口的话需要讲明路线和价格,有时候会出现车夫带着游客转古镇一圈然后加价的情况。3环镇水上游和景区内的摇橹船游不是同一项活动,环镇水上游在景区售票处买票或购买联票,景区内摇橹船需前往码头买票乘船。

以上推荐的8个景点都是非常适合拍照打卡的,姐妹们可以穿漂亮的衣服去哦~分分钟拍出大片。这几个是去苏州必游玩的景点哦。

古籍的版本类型 自从图书产生以来,特别是自从版印图籍产生以来,从内容、性质、形式等方面派生出许多版本类型和版本称谓。主要有:稿本、写本、抄本、刻本、活字印本、官刻本、坊刻本、私宅刻本、家刻本、自刻本、监刻本、经厂本、内府刻本、藩府刻本、殿本、局本、聚珍本、套印本、百衲本、书帕本、巾箱本、袖珍本、初刻本、重刻本、翻刻本、影刻本、重修本、递修本、朱蓝印本、四库底本、毛抄本。 稿本 古书版本著录中运用稿本概念大约有三种情况,一是指手稿本,二是指清稿本,三是指修改稿本。手稿本指的是由作者自己亲笔书写的自己的作品,判断这个极不容易,没有绝对把握,不敢运用手稿本的概念。清稿本指的是誊清的书本。誊清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由作者自己誊清,这在实际上应该归入手稿本;另一种是由别人誊清,实际上这已不具备稿本性质。故对清稿本概念的运用要特别慎重,不能以今度古,把现代人关于稿子的概念硬加在古稿本的头上去。修改稿本指的是在誊清的本子上又由作者亲笔加以修改。这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自己誊清后自己又作修订,这在实际上又应归于手稿本;一种是别人誊清后作者亲笔加以修订,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可用修改稿本的概念。这三种概念在通常的古书著录中都见有人运用,但在实践上并不十分确切,且容易造成混乱。国家图书馆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只用“稿本”一个概念,将作者亲笔书写、誊清、修改的情况,通通包容在“稿本”概念里边。而对由别人誊清的书本,则以“写本”或“抄本”称之;别人誊清作者自己亲笔修改的书本,则仍以“写本”或“抄本”称之,紧接着于其后注明某某校改。 写本 写本是相对于稿本、抄本和印本的名称。在古书版本著录中,凡运用写本概念,大约也有三种情况。一是时代早。唐以前,书籍生产都靠手写传抄,无所谓刻本印本,故统称为写本。人唐以后,刻本书渐行,至宋而盛。然唐宋所处的时代仍是较早,故唐宋时期手写传抄的书籍,仍称为写本。元以后传抄的书籍,便以抄本名之了。二是地位高。无论时代早晚,印本书是否盛行,一书的传抄凡出自名流学者之手,往往也要以写本名之,而不称其为抄本。三是涉及宗教。凡是抄写佛经、道经,抄写者常是为了还愿或做功德,有对宗教的崇信和虔诚包容在里边,故只称其为写经,而绝不称为抄经。至于早期写经生抄写的经卷,虽不是为了自己还愿做功德,而是为了佛门的善男信女们买去还愿,但由于其抄写时代早,也只能以写本名之。至于自己著作,自己抄写流传,那就不论其时代早晚,地位高低,便一律以稿本名之了。 抄本 在古书版本著录中,抄本的称谓经常应用,经常出现。除了写本、稿本之外,凡依据某种底本而再行传写者,均可以抄本名之。 刻本 刻本,亦称刊本、椠本、镌本,均指雕版印刷而成的书本。中国雕版印刷术发明很早,唐代已有雕版印刷的书籍流行。五代已由政府指令国子监校刻《九经》及《经典释文》。至宋代,雕版印刷的书籍大兴,旁及辽、金、西夏;直至元、明、清,前后盛行1000余年。在发展过程中,因时代不同,又有宋、辽、西夏、金、蒙古、元、明、清刻本的不同称谓;因地域不同,又有浙刻本、蜀刻本、闽刻本等不同称谓:具体细分,又有杭州本、越州本、婺州本、衢州本、潭州本、赣州本、池州本、建阳本、麻沙本、崇化本、平水本、眉山本等不同称谓;因出资和主刻性质不同,又有官刻本、私刻本、家刻本、自刻本、坊刻本等不同称谓;具体区分,又有内府本、监本、府州军本、仓台本、计台本、殿司郎局本、公使库本、郡斋郡庠本、兴文署本、广成局本、行中书省本、各路儒学本、书院本、司礼监本、经厂本、藩府本、布政司本、廉访司本、殿本、局本等不同称谓;因刻版形态不同,又有大字本、小字本、书帕本、巾箱本、袖珍本等不同称谓;因版印技术不同,又有墨印本、朱印本、蓝印本、套印本等不同称谓;因版印早晚不同,又有初刻本、复刻本、初印本、后印本、重修本、递修本等不同称谓。总之,什么时代、什么地区、什么单位、什么部门刻的书本,就可题为某某时代、某某地区、某某单位、某某部门刻本。 活字印本 用活字排版印刷的书本,均称活字印本。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平民毕昇首先发明了泥活字。南宋的周必大,蒙古太宗十三年至海迷失后三年(1241-1250)时期的姚枢,清道光十二年(1832)的李瑶、二十四年(1844)的翟金生,都曾依据毕昇泥活字印书的原理,自制泥活字,实践并光大了泥活字印书的创举。元大德年间(1297-1307),农学家王祯又制成了木活字,并印刷《旌德县志》。此后,木活字发展较快,非但有汉文木活字,还有西夏文、回鹘文木活字。进入明、清,木活字书普遍流行,江南各省的祠堂常用木活字排印宗谱。还出现了串乡走镇专为人排印家谱的谱匠。明崇祯十一年(1638)以后,北京朝廷发行的“邸报”,也改用木活字排印。清代无论官署、私宅、坊肆,木活字印书更为普遍。规模最大的是乾隆时期用木活字排印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凡134种。金属活字包括铜、锡、铅活字,其中以铜活字印书较多。明朝弘治、正德时期无锡华、安两家的铜活字印书最有名,清雍正年间内府用铜活字排印的《古今图书集成》,是规模最大的金属活字印刷工程。著录活字印本,就要根据不同材料的活字,采取不同的著录称谓,如泥活字印本、木活字印本、铜活字印本等。 官刻本 官刻本是指清及清以前历代出公帑或由国家某种机构、单位主持雕印的书本。中国雕版印书始自唐朝。自五代起,始由国子监校刻经书,开官刻本之先河。两宋国子监、中央各部、院、司、局、殿,地方各府、州、县、军官署,各府、州、县学,各地仓台、计台、公使库;元代兴文署、广成局、中书省、行中书省、各路儒学、各地书院;明代两京国子监、中央各部、院,内府各监,各藩府,各布政使司,各府、州、县衙署,各级各地学校;清代武英殿、内府各监、中央各部、地方各级行政、文化机构、各省官书局等,凡由这些单位出资或主持刻印的书,均可称为官刻本。但在著录实践中,历来不采用“官刻本”这种称谓,而是将其分解,具体著录。国子监刻的书就称为国子监本,公使库刻的书就称为公使库刻本,经厂刻的书就称为经厂刻本,武英殿刻的书就称为武英殿刻本等。 坊刻本 坊刻本指唐至清历代各地书坊刻印的书本。书商编刻图书并经营书业的书坊,唐代已经出现,至两宋而兴盛。北宋的开封、南宋的杭州,都开有很多书坊、书斋、书轩、书林、书堂、书肆、书棚、经籍铺、纸马铺等。四川、两湖、江、浙、皖、赣、闽,尤其是福建建阳的崇化、麻沙等,也都有很多书坊。元代四川书坊衰落,山西平阳(今临汾)书坊兴起,福建书坊继续发展。明代南北两京,苏州、扬州、杭州、徽州、常熟、建阳,仍是书坊林立。清代书坊遍布全国各地,但有的已是单纯经销并不编刻图书了。所有历代这些书坊刻印的书,都可以称为坊刻本。但在版本著录的实践上,一般不使用坊刻本这个称谓,而是分解之后具体著录,如唐刻《陀罗尼经咒》,便著录为“唐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刻本”,《十七史》便著录为“明毛氏汲古阁刻本”等。 私宅刻本 私宅刻本指历代私家出资或主持刻印的书本。私宅家塾刻书的性质,与书坊刻书不尽相同。书坊刻书以出售营利为主要目的,私宅、家塾刻书多出于对圣贤、先辈、师友的崇尚,要推广某种思想和学说。明、清私宅刻书,有时也为了传布某些罕见的版本。但在版本著录实践上,一般并不使用私宅刻本这个称谓,而是分解之后具体著录。如宋黄善夫家塾之敬室所刻的《史记》,便著录为“宋黄善夫家塾刻本”;宋蔡梦弼东塾刻印的《史记》,便著录为“宋蔡梦弼东塾刻本”;宋蔡琪家塾之敬室刻印的《汉书集注》,便著录为“宋蔡琪家塾刻本”;南宋廖莹中世彩堂刻印的《韩柳集》,便著录为“宋廖莹中世彩堂刻本”;元代天历间褒贤世家家塾刻印的《范文正公集》,便著录为“元天历褒贤世家家塾岁寒堂刻本”。 家刻本 家刻本指历代自家出资或主持刻印的自己家人著作的书本。家刻本与私刻本性质不同。家刻本的实施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出资委托书坊,按自家满意的版式行款刻印;一种是自备木板,召雇刻印良工上门,让他们按自家的意愿设计行款版式刻印。这两种方式雕刻的书版都归自家所有,自家收藏。故古书雕版处与藏版处不全都一致。家刻本多为家族中晚辈实施,故校勘刻印一般都比较好。 自刻本 自刻本指历代由作者自己出资或主持刻印的自撰的书本。从出资的角度看,与家刻本性质近似;从所刻书的作者看,则与家刻本绝然不同。家刻本的作者范围限在本家族中,自刻本的作者仅指作者自己。自刻本始自五代和凝。《旧五代史·和凝传》说他平生为文章,长于短歌艳曲,尤好声誉。有集百卷,自篆于版,模印数百帙,分惠于人。五代以后,历代都有自刻本行世。自刻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作者自己委托书坊或召雇雕印工匠,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版式行款,施刀镌印;一种是不但自己出资,还要自己写样上板,然后委托书坊或召雇工匠刻印。所以自刻本一般都校勘精审,刻印精良,若是作者自己手写上版,就更为珍贵。清代郑板桥号称诗、书、画三绝,他自己写样上版雕印的自著《板桥集》,堪称艺术珍品。 监刻本 监刻本亦简称监本,指历代国子监刻印的书本。国子监,亦称国子学,简称“国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国子监刻书始于五代,后唐朝长兴三年(932),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事田敏等校定九经,刻版印售。到后周太祖广顺三年(953),《九经》全部刻完,前后历时21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国子监祭酒尹拙奏请兵部尚书张昭、太常卿田敏同校勘《经典释文》,刻板印行。宋代国子监的刻书规模和刻印范围,都比五代时要大得多。景德二年(1005),距建国仅40余年,经、传、正义皆经过校勘,刻板印行。所集书籍版片10万余块。到北宋末年,正史亦由国子监全部校刻行世。南宋国子监所刻的书并非都是本监所雕,很多是本监校勘后下各地镂版。如《七经正义》、《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诸书,都是由杭州镂版进呈。宋代国子监除主刻正经、正史外,还以医方一字差误,其害匪轻,故重要医籍也由国子监分官详校,镂版颁行。如《脉经》、《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补注本草》、《图经本草》等,宋代国子监都曾校刻行世。元代的中央刻书机构是兴文署和广成局,属秘书监,不属国子监,故无监本之称。明代南京、北京都设有国子监,刻书数量甚多。清代纂修校刻书籍多数在武英殿。清代国子监仅刻过极少的书。对于历代国子监所刻的书,均可著录为各时代的国子监刻本。 经厂本 经厂本专指明代经厂所刻印的书本。经厂是司礼监所属的机构,专管经书印版及印成书籍、佛经、道藏、蕃经等。经厂设掌司4员或六七员。经厂规模随着司礼监的权限及规模的扩大而扩大。洪武时内府有刊字匠150名,每二年一班;裱褙匠312名,印刷匠58名,一年一班。嘉靖十年(1531),调整精简过内府匠役,实留12255名,著为定额。其中司礼监占有1583名。而专事书籍刻印者为:笺纸匠62名,裱褙匠293名,摺配匠189名,裁历匠80名,刷印匠134名,笔匠48名,黑墨匠77名,画匠76名,刊字匠315名。总为1274名。据极不完全统计,明代司礼监经厂前后刻印的经、史、子书、祖训、圣训,以及《四书》、《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神童诗》等内书堂课本,达168种。经厂本特点是开本大,印纸精,行格疏,字体大,粗黑口,铺陈考究。但由于出自内宦之手,校勘不精,故不为学人所珍重。 内府刻本 内府刻本这个称谓很不科学,很不确切。但历代相沿,版本著录和行文中又常出现这个提法。唐代有内府之役,它是指划归五府三卫和东宫三府三卫管辖的折冲府,下设若干监,分管内廷庶务。所谓内府刻本,并不专指由内务府各监所刻的书本。实际上,历来在运用内府刻本这个称谓时,其概念都是指中央各部院衙署和内廷各部门所刻的书本。或者说是指官刻本中,属中央国家机关所刻的那一部分书。所以在使用这个称谓时要特别谨慎,凡能考出具体刻书单位者,均应具体著录,不能轻易使用内府刻本这个称谓。 藩府刻本 藩府刻本指明代各藩王府所刻印的书本。明代270余年中,皇诸子受封为王的先后共有62人。受封并且建藩者,共50人。其中有的因获罪夺爵,有的无子封除,只有28个王府与明朝相始终。它们分布在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等诸布政行省。 殿本 殿本专指清代武英殿所刻印的书本。武英殿在今北京故宫博物院西华门内迤北。据《宸垣识略》记载,武英殿崇阶九级,环绕御河,跨石桥三,前为门三。内殿宇二重,前贮书版。北为浴德堂,即修书处。 局本 局本指清代各省官书局所刻印的书本。清代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之后,以曾国藩创立的江南书局为起端,先后有淮南书局、苏州书局、浙江书局、崇文书局、思贤书局、江西书局、存古书局、皇华书局、福州书局、广雅书局、云南书局、山西书局等相继建立。这些官书局是清代以前历朝所没有的。在晚清的半个多世纪中,这些官书局刻印过不少书,还联合协作刻印过一些书,如五局合刻《二十四史》等。有些书校勘精审,刻印精良。像浙江官书局校刻的《二十二子》,金陵书局张文虎校刻的《史记》,就都很有名。在清末的文化事业上,起过一定推动作用。在版本著录上则分别具体称为某书局刻本。 聚珍本 聚珍本亦称聚珍版。指清乾隆时武英殿用木活字排版印刷的书本。 套印本 套印本指数种颜色套印的书本。中国传统的套印技术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初期阶段是在一块雕好的版片上刷上不同颜色敷印,所以称为敷彩印法。此法起于何时,很难详考。元至元六年(1340),中兴路江陵(今湖北荆州)资福寺刻的无闻和尚《金刚经注解》,其经文及卷尾无闻和尚注经图中的灵芝等,均用朱色刷印,注文用墨色刷印。表明14世纪中叶,中国已经有了敷彩印刷的作品,而且迄今仍流存于世。 在套色印刷的启发、推动下,将这种技术继续深化,施于版画,恒版印刷技术出现了。“饾版”是将彩色画稿按不同颜色分别勾摹下来,每色刻成一小块木板,犹如饾饤,故称饾版。然后逐色依次套印或叠印,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彩色图画。这样印出的作品颜色的深浅浓淡、阴阳向背,几与原作无异。在饾版技术兴起的同时,拱花技法也出现了。“拱花”是用凹凸两版嵌合压印,令纸面拱起花纹,使翎毛、山水凸现在纸面上,看去更富立体感,更具真实性。像胡正言的《十竹斋笺谱》、吴发祥的《萝轩变古笺谱》,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所有上述这些套印出来的书,都可称为套印本。且几色套印,就称几色套印本。惟朱墨两色套印,国家图书馆习惯上著录为“套印本”,其他各方面的人习惯上多称为“朱墨套印本”。 百衲本 百衲本,是用同一种书的不同版片拼印或用一种书的不同版本拼配起来的书本。这是个借喻性的版本称谓。衲,原义补缀。百衲,指用零星材料集成一套完整的东西。王隐《晋书》说“董威辇于市,得残缯辄为衣,号曰百衲衣”。蔡绦《铁围山丛谈》说“唐济公者号善琴,乃自聚灵材为之,曰百衲琴”。蔡君谟《画锦堂记》说“每字作一纸,裁截布列,连成碑形,谓之百衲碑”。足见“百衲”具有杂拼之义。故用同一种书的不同版片拼印,或用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拼配而成的书本,也就名为“百衲本”了。 书帕本 明代官员上任或奉旨归京,官员朋友之间例以一书一帕相馈赠,当时将这种书就称为“书帕本”。清初顾炎武《日知录》引证《金台纪闻》评论元、明刻书优劣说:“元时州县皆有学田,所入谓之学租,以供师生饩廪,余则刻书。工程浩大者,则数处合力为之,故雠校刻画颇有精者。明洪武初年,将此项学租皆收归国子学,故县学、书院缺乏余资,刻书已不精审。隆庆、万历间,承嘉靖余风,皆喜刻书。但大率刻而不校,甚或妄加删削,以之馈遗当道官员,附之一帕,故有一书一帕之称,是为书帕本。”可见书帕本是明代例行官样礼品,只注意表面装潢,不注重文字内容。 巾箱本 巾箱本,指古时开本极小可以装在巾箱里的书本。巾箱是古时装头巾的小箧。《北堂书钞》卷一百三十五“王母巾箱”条引《汉武内传》,说帝见王母巾箱中有一卷小书,盛以紫锦之囊。晋葛洪《西京杂记》后序说:“洪家遭火,书籍殆尽,惟有抄本二卷在巾箱中,常以自随,故得犹在。”《南史·齐·衡阳王均》说他“手自细书《五经》为一卷,置于巾箱中,以备遗忘。……诸王闻而争效,为巾箱《五经》”。南宋戴埴《鼠璞》说:“今之刊印小册,谓巾箱本,起于南齐衡阳王(萧均)手写《五经》置巾箱中。”可见无论是手写本书,还是刻印本书,只要是开本较小,于随身携带的巾箱小箧中能够装下,就都可以称为巾箱本。在实践上,与袖珍本概念极难区分。 袖珍本 袖珍本亦指开本较小,便于随身携带的书本。其取义,盖因其开本极小,可藏于怀袖中携带。清代内府刻书集中在武英殿进行。历年雕印经、史所用版片极多,这当中有不少裁截下来的小块木料或版片。“高宗以校镌经、史,卷帙浩繁,梨枣解材,不令遗弃,仿古人巾箱之式,刻袖珍版书。”后世将当时遵照高宗旨意,于乾隆三十年(1765)用零材短板刻成的小版框小开本的《古香斋十种》,就称为袖珍本。直到今天,对小开本书仍常以袖珍名之。 初刻本 凡第一次镌刻的书均可称为初刻本。 重刻本 重刻本是相对于原刻本而言的。凡确知一书是重刻于某本,方可称为重刻本。然其情况复杂,与初刻本相关,没有确切的把握,不能随便运用重刻本的概念。且重刻与翻刻(覆刻)意义相近,容易混淆。重刻本就是将经过校勘的底本重新雕刻,其行款版式可与原底本同,也可以不同。翻刻虽也是重刻,但翻刻则是依底本原式照翻,非但行款字数一仍其旧,甚至讳字、刻工姓氏也照样翻雕。所以在运用重刻本称谓时,一方面要注意它是重刻某本,一方面还要注意它是否为翻刻。 翻刻本 翻刻本也称覆刻本。 影刻本 影刻本是以某一版本为底本,逐叶覆纸,将原底本的边栏界行、版口鱼尾、行款字数等,毫不改变地照样描摹或双勾下来,然后将描摹好的书叶逐一上版镌雕。这样雕印出来的书,因为版样是影摹下来的,对于那个原底本来说,就称为影刻本。影刻本书多发生在影刻宋元本书上。因为宋元本书传至明末清初,已属罕见。为了保存传本,流布久远,便常常采用这种影刻的办法。由于它能保持原底本的风貌,故历来为藏书家和版本家所珍重。 重修本 重修本也称为修补本或修补版。古书版片由于多用梨、枣等硬木,故可流传使用上百年乃至几百年。其间由于屡经刷印或遭受其他灾害,又很容易造成版片的缺损,所以再要进行刷印时,对其中缺损的版片就得重新加以修补。用这种修补过的旧版片刷印的书,在版本著录中就称为“×朝××年××人刻×朝××年重修本”。经过修补的版片,因为时代、刻工、技术的不同,呈现出来的版框、版心及字体风格等,与未经修补的就不尽相同,甚至墨色也显得不同。所有这些都是比较容易鉴别的。 重修本运用在家乘、地志等书时,要特别注意其另外的含义。中国地志之书浩如烟海。每换一任或几任地方官,就常常重修一次该地的方志,载入风土民情、山川地理、物产资源、名胜古迹、建置沿革、地亩四至、先贤仕宦、历朝贡举等新内容,以便掌握该地情况,实施封建管理。但有时因初修不久,有时因财力不敷,没有必要或没有能力另纂新志时,也常常修补旧志版片,或在旧版片的相应内容下增刻新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分别著录:只是修补旧版重新刷印的,应著录“×朝××年刻××年重修本”;若是在旧版本相应内容下增刻了新的内容,就得著录为“×朝××年刻××年增修本”。在著录志书重修本和增修本时,还要特别注意志书书名前所冠的纂修时代,这是极易发生混乱的地方。就是在版本著录为“重修”或“增修”的两种情况下,其志书书名前所冠的纂修时代,都只能是原来纂修的时代。若是志书书名前已明确冠有“重修”字样,则这里的重修决非重新修补版片之义,而是此志已经重新纂修之义。 递修本 凡一书版片经过两次及两次以上修补而重新刷印出来的书本,均可称为×朝××年刻×朝××年递修本。这种递修重印的古书在现存的中国古籍中为数还不少。有名的如南宋两浙东路茶盐司所刻的《六经正义》,多数到南宋末年和元朝初年,就曾两次递修重印过。又如南宋绍兴年间蜀中眉山地区所刻的《眉山七史》,其版片元代以后递有修补。明洪武年间版片移入南京国子监,一直到正德、嘉靖、万历时,还曾修补重印。到清代顺、康、雍、乾时,这套版片还存贮于江南布政使司衙门库中,嘉庆时才毁于火。明南京国子监刻的《玉海》,其版片自正德、嘉靖以后即屡经递修。万历十六年(1588)赵用贤、康熙三十六年(1697)李振玉、乾隆三年(1738)熊木,都曾修补重印。所有这些都是典型的递修本。 朱蓝印本 朱蓝印本,是指古代书版雕完,在正式刷印之前常要试印,以检查是否有错字和着墨是否均匀,以便进行修整。这时使用的颜色常用红或蓝色,目的在于醒目,便于发现版面上的问题。此种试印的书,红颜色者,就称××刻朱印本;蓝颜色者就称××刻蓝印本。这种印本因为是新版初试,字画清晰,刀法剔透,初印精美,加上印数少,传世罕,历为版本家和藏书家所看重。 四库底本 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是卷帙浩繁的大丛书,共收3507种,79337卷。在开馆纂修前及整个纂修过程中,广征天下遗书,故从全国各地进献的图籍数以万计。书到北京,全都送到翰林院点收,加盖翰林院关防,以备选用。有人将这些都称为四库底本,这是不对的。确切的概念,四库底本指的是被《四库全书》收入而作为誊抄底本的那些书,而不是指进过翰林院,钤有翰林院关防,实际却未被《四库全书》录入的书。

很多人爱好书画,但往往缺乏书画保护常识,或因不注意收藏,致使书画被鼠咬虫蛀,受潮霉变;或因终年悬挂,长期风化,使纸张变质,作品神韵大减。对于名家书画,我们如能爱而护之,就可使这些艺术品延年益寿。下面介绍家里收藏书法字画的一些比较实用保存方法,请欣赏。

1要防鼠咬虫蛀、潮湿霉烂。对于名贵书画,当然应当注意珍藏。可以制作长筒形专用布袋收藏,腾空悬挂,既防鼠咬,又防潮湿。如收藏在书画箱内,箱子应放在干燥地方。收藏的书画,每年要检查几次,选晴朗干燥天气,将书画一件件挂起,吹去潮气后再收起。册页也需一面面翻开,使潮气散失。切忌将书画放在阳光下曝晒,否则会使纸张翘起,画面颜色变淡失神。

如发现书画已遭鼠咬虫蛀,洞小者托裱时可以修补;洞大者或损坏过甚者,能否补救需经裱工检查。受潮霉烂的书画,展开时要特别小心,防止破碎。受潮不久的,展开后应从反面晒干或吹干,然后起裱。霉烂变色者,一般难以重裱,即使请画家加色,也将失去本来面目。

2正确处理书画表面尘垢。有些人用于布或刷子揩擦书画上的积尘。这种方法欠妥。因为干布或刷毛的质地较硬,用力揩擦会损伤纸张,并且揩拭时的压力可使一部分微尘钻嵌进纸张孔隙中,效果适得其反。正确的方法是将书画平铺在桌上,用鸡毛帚轻轻拂尘,可保书画无损;下垂轴上的灰尘如难拂尽,则可用长软毛刷轻刷。

3书画不宜长期暴露悬挂。有些人将书画从大年初一挂到年终三十,甚至几年不换,长期风吹日照,使书画发生风化,久而久之,使纸质发脆,容易破碎,饰色画面也黯然失色,缺乏光泽;严重者托纸难揭,无法重裱。但是书画主要是供布置环境,便于欣赏,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即是不长期暴露悬挂。可先将书画托裱好,四周用绫或绢镶边,再根据书画大小配上镜框,这样就可避免其被风化和灰尘污染。

苏州一位藏友用三张折扇面托裱后用绫挖嵌如屏条,再配以红木镜框,时久不风化,也很古朴雅致。也有人将面积接近的小件书画十张左右,叠在一起安放在一个特制的镜框架内,可以经常从镜框反面翻上翻下,互相更换,这是一种别出心裁的保护方法,既可常年悬挂,又可防止其风化。

对于书画如何防虫蛀,一位收藏家推荐了一个特别的方法——他用来存放书画的柜子全部用樟木“衬里”,“效果和樟脑球一样,都是防虫的,而且养护更全面,也不会让书画留下樟脑球的气味。”

对很多爱书的人来说,家中都有不少曾爱不释手的书,扔掉不舍得,但如何保存也让他们颇为困扰。下面来听听几位业内人士,他们对家庭如何藏书给读者的支招。

线装书比现代书更好保存

一直以为,线装的古籍善本是文物,颇为珍贵,也是比较难以保存的。但西安古旧书店的张鸣经理告诉记者,其实线装古籍善本相比现代书籍,还属于相对容易保存的一类:“线装书的寿命在千年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保存得宜,线装书至少能保存千年,相较之下,现代书籍的寿命只有三百年。因为古代线装书所用的纸张都是纯天然的材料制成的,而现代的造纸技术中会加入很多化学原料,如荧光剂等,所以现代书籍反而不如线装书容易保存。稍微有点年头的现代书籍就会出现书页泛黄,纸张脆弱的情况,所以说,现代书籍的保存也不能忽视。”这也是北京同雅文化印刷定制图书产品的特点,采用宣纸水墨为印刷材质,保存持久,更利于文化传承。

张鸣经理还说,除了放樟脑球等方法,也可在旧书中夹带晒干的灵香草。灵香草是一种名贵的药材和天然香料,其干品是防虫防蛀的佳品。也可以用特制香樟木、楠木书柜保存旧书,此外还可用烟叶,将烟叶晒干后用纱布包好放在书柜、书箱的角落里。而一位名叫“小八娃娃”的网友在网上分享了她的存书之道,就是将晒干的薰衣草洒在书页中,“不但能防虫,还会给书页增添一种别样的香气。而在图书摆放时,精装书、平装书可直放,书脊朝外,便于查找。摆放时,如一层未装满,可放一个书档,以免书松散歪斜,造成书背弯曲、书页卷曲。线装书书体较轻,不宜直放。”

古老的晒书日是一个好传统

读者郑先生打来电话,说他从小就爱看小人书,并通过各种渠道收藏了大量小人书。但由于工作繁忙,他没时间仔细打理这些书籍,只能放在床底下。他告诉记者,他收藏了五百本小人书,有很多现在看来都非常珍贵,以前空闲时他会把小人书取出来翻看,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但近日由于工作繁忙,他花在小人书上的时间越来越少,部分小人书受潮或损坏。郑先生希望自己能将小人书作为一项文化收藏继续下去,于是向记者咨询收藏和保存小人书的相关知识。

其实不光是郑先生,记者周围很多人都反映过类似情况,因为收藏于图书馆、档案馆中的图书,都有专人管理,存放条件也相对较好,而个人收藏的家庭图书如何保存呢?西安古旧书店的张鸣经理介绍说,藏书其实最重要的几点就是要防水、防火、防尘、防虫蛀、防鼠咬。而西大图书馆工作的商女士告诉记者,家庭里收藏图书的时候,在书柜里放些樟脑球可以防虫,樟脑球最好用纸包起来,以免挥发过快。书柜要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如果书籍受潮,可以把图书装在塑料袋里,放到冰箱冷冻室中冻上几个小时,然后把书拿出来,再搁到室内通风处吹干,这样就可使受潮的图书基本恢复原貌。

据悉,古代的农历六月初六,是传统的晒书日。每到这天,若天气好,读书人就要拿出自家的藏书放到太阳下晒晒。商女士告诉记者,现代人虽然忘记了晒书日,但对家庭图书而言,藏于箱底秘不示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家庭图书慢慢进行的潜在变化人们不能及时得知,等发现问题已为时太晚。所以,尽管没有晒书日,对家庭图书都要间隔地挂晾一段时间。挂晾的时候注意除尘,用鸡毛掸轻轻扫一下书面。或用开到低风档的吸尘器一边用软毛刷扫书面,一边用吸尘器吸尘。

苏州有哪些热门旅游路线值得推荐?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带着家人朋友一起领略苏州的精彩,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