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昭通回族姓氏的历史沿革
家庭的发展和演变的结果形成家族,家族宗派林立,凭着不同的文化传统,有的有宗谱记载,还说得出一点
道道;有的即使文化传统积淀深厚,但因战乱、迁徙、流放等原因,致使家族离散,往往由显而贱,家族的历史也就说不清楚了。但是不管怎么说,绝大多数人都知道自己有姓,知道较近几代的迁徙情况。这种社会现象,人们称之为姓氏文化。汉族是中华土地上的泱泱大族,姓氏文化是汉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对国内的兄弟民族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曾产生深远的影响。
回族的先民来自西域,本无姓氏。但是进入到东土以后,为了适应汉族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了便于与汉族各方面的交际与交往,便主动地吸收汉族的姓氏文化,给自己冠上一个汉姓,取上一个汉名,如果不亲见其人,俨然便是中国人。这种姓氏文化的转移,既不背于传统的伊斯兰文化,却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际,不几代,回族先民所取得的汉姓也就约定俗成地成为回族文化的内容之一。到今天,没有姓氏的回族是根本不存在的。
云南有彝族、哈尼族、傣族、壮族、苗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等民族。
1、彝族,分布于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州、玉溪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普洱市和昆明市。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2、哈尼族,分布于红河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玉溪市。东南亚称阿卡族,民族语言为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现代哈尼族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3、傣族,分布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州、普洱市和临沧市。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
4、壮族,分布于文山州、红河州和曲靖市。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5、苗族,分布于文山州、红河州和昭通市。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参考资料:
云南沙甸大部分居民都是回族。
明代时期,朱元璋在征讨云南期间,入滇的士兵中就有大批的江南回族。清朝时期的改土归流,中央就从中原北方各省征调了一批回族士兵驻防云南,至此云南回族遍布云南各地。
沙甸地处云南红河州,个旧、蒙自、开远三市的交汇处,是一个回民集聚乡,大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大小清真寺数个,目前东南亚最大清真寺一沙甸凊真寺建于镇中。
牛干巴
简介:
牛干巴是回族最主要的腌制肉制品,其味道独特、营养丰富,为各族群众所喜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牛干巴这昔日的“富贵菜”也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云南颇有特色的风味食品。
牛干巴的制作工艺简单,取肥壮的牛肉(以黄牛为主)根据人们的口味配盐、花椒、胡椒、八角、草果等 ,用手揉搓待盐味调料入肉后密封,然后取出晾晒而成。制作牛干巴的时节主要为冬季。牛干巴可以煎炒或蒸食,也可加入莲花菜等蔬菜炒,一般不需要再添加盐或其他调料。
由于牛干巴是腌制品,没有经验的人很难凭肉眼识别好坏、真假。因此建议人们在购买时一定要选择清真风味即由回族加工生产的,因为回族食用的牛肉必须是由阿訇宰杀活牛而来,回族忌食用未经阿訇宰杀的牲畜。这就从根本上保证牛干巴原材料无问题。且回族制作牛干巴的工艺比较传统,除上述的花椒等几种调料外,不会再添加其他化学原料。无量牛就是其中于云南的本土品牌。
做法:
1、在制作工艺上,腌制和风干是牛干巴的主要工艺和主流工艺;
2、在历史渊源上,牛干巴在云南回族人民中已有数百年腌制历史,牛干巴来源于云南回族人民,并流传到汉族和其它兄弟民族中间;
3、在民族特性上,牛干巴于回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回族人因伊斯兰教规禁食猪肉,只宰杀牛、羊等作为肉食来源,回族人在牛干巴的制作方面是有着独到的经验的;
4、在地方特点方面,牛干巴主要流传于云南地区,是云南的一种地方食品,并输出到与云南有类似饮食习惯的四川、贵州、重庆等省区;
5、在食用方法上,牛干巴主要采用油炸、煎炒等食用方法。
云南昭通鲁甸回族结婚习俗习惯受伊斯兰宗教影响,具有较浓的宗教色彩。甚至很多方面既是风俗习惯又是宗教信仰。婚俗昭通回族在本民族内的不同姓氏(不同宗)间通婚,与外或随教。族通婚,非伊斯兰教徒的必须履行加入伊斯兰教的仪式,俗称进教。由于大多数回族都是在本民族内联姻,所以构成了现在昭通回族网兜亲的特点。本世纪60年代前盛行姑表亲一一姑妈、嬢嬢家的儿子或姑娘与舅舅姨娘家的女儿或儿子结婚。在70年代前一般是族内各姓氏的同辈间通婚。60年代前有多妻的现象。结婚年龄女的多在18岁前,男的多在20岁前。60年代后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除了必须按伊斯兰教教规请阿訇念。你凯海。证婚外,都要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结婚的年龄女的多在22岁左右,男的多在24岁左右。结婚的形式和内容也因城乡区别和时间的不同而变化。60年代前一般回族间开亲是经媒人介绍,俗称:明媒正娶。60年代后除丁一部分男女青年自由感受外,城乡的多数人仍然是经媒人介绍,只是说亲的礼物有所变化。经媒人介绍后,小伙子在新春正月,五月端五、八月十五等节日要买上一些糕点到未来的岳母家去"送节补。二段时间后,若男方已有了娶亲的准备和要求,就备上一定的钱和东西并将预定的两个结婚日期用红纸书写,请媒人送到女方家,由女方家确定其中一个日期让媒人转交男方家,这叫通信。确定下婚期后,男方作新房、家俱和结婚仪式的准备,女方备办赔嫁的物品,各以经济条件而行。
没有。根据查询云南人口系统官网显示,云南回族的姓有:纳,撒,沙,闪,苏,速,保,哈,保,忽,马,没有有姓周的回族人民。回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中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
云南昭通回族姓氏的历史沿革
本文2023-10-04 16:39:5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7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