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剂型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4收藏

传统剂型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传统剂型 1 拼音

chuán tǒng jì xíng

2 英文参考

Traditional dosageform

3 注解

传统剂型是历代(清代以前)中医药学家,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为了发挥中药的最佳疗效,减少毒副作用,便于服用及贮存,根据中药的性能、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其制成一定规格的适宜的制剂形式。主要有汤剂、散剂、丸剂、酒剂、锭剂、胶剂、膏药、茶剂、曲剂、糕剂、露剂、棒剂、线剂、条剂、钉剂,灸熨剂,膏剂、丹剂等。

古籍中的传统剂型 《幼科概论》:不经医对病服药之误论

小儿气血未充实,一生盛衰之基,全在幼时,为其父母者,若不经心护持,大则夭亡,小则遗害终身,此饮食之宜

《外科枢要》:[卷二]论肺疽肺痿(十)

(妇人症见《妇人良方》)夫肺者,五脏之华盖也,处于胸中,主于气,候于皮毛,劳伤气血,腠理不密,外邪所

《女科要旨》:[卷四杂病]金匮方一十九首

小柴胡汤(方见《伤寒论》。)半夏浓朴汤半夏(一斤)浓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苏叶(二两)上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八章·伤寒兼证]第一节·伤寒兼风

(俗称冷伤风。仲景伤寒论名曰中风)因同一感受风寒。寒甚于风者为正伤寒。风重于寒者为冷伤风。冷伤风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八章·伤寒兼证]第十二节·伏暑伤寒

生病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平时有些小的头痛感冒其实是很常见的,我们每天都会发现医院里总是有很多人看病,当然很多人如果病情不是很严重的话不会选择去医院,而是买药吃,而且会买中药,因为中药的副作用小一些,那中药剂型有哪几种?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剂型?

1、中药剂型

(1)汤剂:是最原始、古老的剂型。汤剂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可以大量、综合地用药。可以用多种中药配伍,一大碗中药煎出一大碗汤,一次喝完。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时候吃不下饭,只能喝汤水,就是因为汤水是最容易消化吸收的。而如果把这些药磨成粉全吃了,良药苦口,首先能不能吃下去是个问题。再者,就算吃下去了,能不能消化还是个问题。如果病症复杂、又希望见效快,只能用汤剂。

(2)散剂:是蒸发掉药汤中的水分后干燥而成的,融化之后质地也比较细腻,比较容易吸收,贮存和运输更加方便。

(3)口服液:是过滤了药汤中的固态颗粒,并加入蜂蜜、食用香精等,重在改善口感,适合儿童和吃不下苦药的人服用。因为现在得糖尿病的人多,也有些口服液是无糖的。口服液、散剂都是固定的组方,不便于灵活配伍,主要用于治疗较简单的病症。口服液也有容易吸收的特点,但剂量较小,比汤剂疗效差,但因为增加了加工程序,成本较高、价格较贵。

(4)蜜丸:是将中药磨碎、浸泡、蒸煮后提取其中的浓汁和小颗粒,加蜂蜜制作而成的。蜜丸比自己磨的药粉更精炼,但比药液粗糙,有时候很难吃。

(5)注射液:是不经消化道吸收,适用于食欲不振、消化能力极差、昏迷状态下无法进食的人。

2、自身情况选择

(1)汤剂:吸收快、效果好、便加减

汤剂是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剂型。汤剂具有吸收快、作用迅速、加减灵活、针对性强等特点。如麻黄汤治外感风寒、承气汤泻下实热、独参汤补虚固脱等。

将饮片放在水中煎煮一定时间,然后取汁服用,就成了汤剂。它既可由单味中药煎煮而成,也可由几味、十几味甚至几十味中药配伍组合的复方煎煮而成。

汤剂一般每天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服药后,应少饮茶、少食萝卜,因茶叶、萝卜会降低补益药物特别是参类药物的作用。

(2)中成药:毒性低、剂量准、易携带

中药材经炮制后,除了可以按医师处方要求调配汤剂外,还可以将饮片加工成丸、散、膏、丹以及多种剂型。

丸剂释放药物作用缓慢,但药效长,缓解毒性和刺激性,减弱不良反应。常见的有水丸、蜜丸、糊丸、蜡丸等。近年研制的浓缩丸和滴丸具有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

散剂为粉末状,因表面面积大,易分散吸收,奏效颇快,如活血止痛散、桂林西瓜霜。

膏剂分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的就是常说的膏滋,有滋补功效,如十全大补膏。外用的就是膏药,多适用于外科疮疡或风寒痹痛等病症治疗,如关节镇痛膏、烧伤药膏、狗皮膏。

片剂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服用和携带方便,品种丰富。但因压片中需加入黏合剂,使药物的表面积大减,影响在胃内的崩解和吸收,如刺五加片、银翘解毒片、复方草珊瑚含片。

胶囊剂外观光洁,可掩盖药物不良气味,便于服用。该剂型水溶性好,在胃中药物可迅速分散、释放,显效也快,如速效感冒胶囊、十滴水软胶囊。

颗粒剂是指用药材的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制成的干燥颗粒剂型,可用开水冲服,比较方便,如颈复康颗粒、胃苏颗粒、双黄连颗粒。

(3)选剂型:适合自己才是最好

由于人的体质有虚有实,病情有急有缓,年龄有大有小,时令有冷有热,因此选择的中药剂型也不同。选择剂型要全面考虑,适合自己是总体原则。

如患新病、急病、重病的人可选用汤剂,这是因为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均匀分散在液体中,更便于吸收。急危重症的抢救可选用注射剂。注射剂通过肌肉、静脉途径进入人体,吸收快,作用迅速。慢性病和病后调养者适合用丸剂。常用的蜜丸和水丸在胃肠道中吸收慢,作用缓和,效力持久,携带及服用方便。慢性病及迁延性疾病可选内服膏剂,如雪梨膏等。风湿痛、跌打损伤、皮肤疮疡等症可选外用膏药,也可选用通经活络的药酒。

小儿患者适宜选用颗粒剂、糖浆剂。用开水冲泡即可溶解,服用后吸收较快,有的有甜味。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细辛的别名 5 来源 6 产地 7 性味归经 8 细辛的功效与主治 9 使用禁忌 10 配伍禁忌 11 细辛的化学成分 12 细辛的药理作用 13 组方精选 14 服用细辛期间饮食禁忌 15 细辛中毒 151 不良反应机制 152 细辛中毒的症状 153 治疗 16 细辛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162 来源 163 性状 1631 北细辛 1632 汉城细辛 1633 华细辛 164 鉴别 165 检查 1651 水分 1652 总灰分 1653 酸不溶性灰分 1654 马兜铃酸I 1654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654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654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6544 测定法 166 浸出物 167 含量测定 1671 挥发油 1672 细辛脂素 167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67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67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6724 测定法 168 细辛饮片 1681 炮制 1682 检查 16821 总灰分 1683 鉴别 1684 检查 1685 浸出物 、含量测定 1686 性味与归经 1687 功能与主治 1688 用法与用量 1689 注意 16810 贮藏 169 出处 17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细辛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细辛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细辛 细辛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xì xīn

2 英文参考

Asarum sieboldi Mig, herba asari cum radice [朗道汉英字典]

asari radix,asiasari radix,asiasarum,manchurian wildginger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细辛

细辛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 (Maxim) 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 f seoulense (Nak) CY Cheng et CS Yang 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 的干燥全草[1]。

细辛属辛温解表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细辛的别名

小辛、少辛。

细草、小辛、金盆草、玉香丝、细参、玉番丝、独叶草等。

小辛、少辛、独叶草、金盆草、北细辛[2]。

细草、小辛、金盆草、玉香丝、细参、玉番丝、独叶草[3]。

5 来源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辽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Schm varmandshuricum (Maxim) Kitag 或华细辛A.sieboldii Miq.汉城细辛Asieboldii Miq.varseoulense Nakai的全草[2]。

6 产地

细辛主产东北及陜西等地[2]。

7 性味归经

细辛味辛,性温,有毒;入肺、肾经[2]。

8 细辛的功效与主治

李明珍说:辛、温能散,所以各种风寒、风湿、头痛、痰饮、胸中带气、惊等症,可用本品治疗。口疮喉痹等用它,是因它能散浮热。辛能泄肺,所以风寒咳嗽等症可用它;辛能补肝,所以胆气不足、惊、眼目等症可用它;辛能润燥,所以耳闭、便涩者可用它。

细辛具有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的功效[2]:

细辛治感冒风寒,头痛,鼻塞,风寒湿痹,寒饮喘咳,鼻渊:煎服,15~3g[2]。

细辛煎水含漱治齿痛[2]。

细辛研末醋调敷脐部,治口疮糜烂[2]。

细辛为眼科常用祛风散寒药,具有祛风,散寒止痛,宣通目窍的功效:

(1)用于风寒犯目所致目赤肿痛,白睛紫赤,黑睛翳膜等。常与麻茸、藁本等配伍,如四味大发散。

(2)用于绿风内障、青盲等。本品性善走窜,能开日窍,通玄府,用治绿风内障,常于平肝熄风药中加入本品以开通玄府,如绿风羚羊饮;用治青盲,常于补益肝肾方药中加入本品,以宣通目窍,如用驻景丸加减方中加入细辛、猪脊髓,治疗青盲有较好疗效。

9 使用禁忌

血虚头痛、肺热咳喘、阴虚干咳等忌服细辛[2]。

10 配伍禁忌

细辛反藜芦[2]。

11 细辛的化学成分

细辛含有细辛醚、甲基丁香酚等挥发油。

汉城细辛全草含挥发油,主要成分有:甲基丁香油酚、黄樟醚、细辛醚等[2]。

辽细辛挥发油有蒎烯、樟烯、细辛脑等[2]。

根含左旋细辛脂素、卡枯醇等[2]。

华细辛挥发油含α侧柏烯、月桂烯、α松油醇等[2]。

辽细辛还另含消旋去甲基乌药堿[2]。

12 细辛的药理作用

细辛的药理作用有解热,镇痛,抗炎,镇静,抗惊厥,免疫抑制,增加冠脉流量,抗氧化,抗缺氧,抗细菌真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细辛的挥发油对兔有解热、镇痛作用,并可使人舌的黏膜麻醉,对豚鼠有局麻作用[2]。

细辛挥发油可降压,并拮抗家兔心肌急性缺血[2]。

细辛挥发油可使动物先兴奋,而后抑制,最后呼吸麻痹而死[2]。

细辛醇浸液在体外对金**葡萄球菌,枯草、痢疾及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2]。

细辛醇提物对心血管系统有兴奋肾上腺素能β受体的广泛作用[2]。

甲基丁香油酚对动物静脉注射有麻醉作用,能直接松弛气管平滑肌,能镇咳细辛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2]。

细辛油有免疫抑制作用[2]。

细辛中含抗癌活性成分[2]。

13 组方精选

1、中风(突然倒下,不省人事)。用细辛末吹入鼻中。

2、虚寒呕哕,饮食不下。用细辛(去叶)半两、丁香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一钱,柿蒂汤送下。

3、小儿客忤(按:本病症状是:面青,惊痛,不能说话;或颈项强硬,出现险象;或在夜中忽然惊啼不止)。用细辛、桂心,等分为末,每服少许放入小儿口中。

4、口舌生疮。用细辛、黄连,等分为末,搽患处,漱去涎汁。治小儿口疮,可用醋调细辛末贴敷脐上。

5、牙齿肿痛。口中溃烂,用细辛煎成浓汁,多次漱口,热含冷吐。

6、鼻中息肉。用细辛末时时吹入。

7、耳聋。用细辛末溶在黄蜡中,团成小丸。每棉裹一丸。塞耳中。此方名“聪耳丸”。

14 服用细辛期间饮食禁忌

服用细辛忌吃貍肉和生菜[4]。

15 细辛中毒

细辛属辛温解表药[3]。含有细辛醚、甲基丁香酚等挥发油[3]。药理作用有解热,镇痛,抗炎,镇静,抗惊厥,免疫抑制,增加冠脉流量,抗氧化,抗缺氧,抗细菌真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3]。

服用生细辛及煎煮时间过短都易引起中毒。

151 不良反应机制

细辛的挥发油中的有毒成分,能够先兴奋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最后导致呼吸麻痹致死。服用生细辛及煎煮时间过短都易引起中毒。[3]

152 细辛中毒的症状

细辛中毒症状明显,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瞳孔散大、面色潮红、口渴、脉速、血压升高、颈强直、肌肉震颤,如不及时治疗会出现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四肢抽搐、意识不清、昏迷,最后因呼吸肌麻痹致死。[3]

153 治疗

细辛中毒的治疗要点为[5]:

1催吐、洗胃、导泻等促进毒物排出

用1:4000的高锰酸钾液洗胃;可服用蛋清,乳汁或通用解毒剂;也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1500~2000ml,加入3g维生素C静脉滴入。

2对症治疗

制止惊厥,静脉给苯巴比妥钠03~05g,2~3/d,10%水和氯醛 ,或地西泮10~20mg肌注,还可给安定和安官牛黄丸;尿闭时,导尿或口服氢氯噻嗪50mg,3/d。

16 细辛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细辛

Xixin

ASARI RADIX ET RHIZOMA

162 来源

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Schmidt val.Mandshuricum(Maxim.)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var.seoulense Nakai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干燥根和根茎。前二种习称“辽细辛”。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净地上部分和泥沙,阴干。

163 性状 1631 北细辛

常卷曲成团。根茎横生呈不规则圆柱状,具短分枝,长1~10cm,直径02~04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环形的节,节间长02~03cm,分枝顶端有碗状的茎痕。根细长,密生节上,长10~20cm,直径01cm;表面灰**,平滑或具纵皱纹;有须根和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黄白色或白色。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1632 汉城细辛

根茎直径01~05cm,节间长01~1cm。

1633 华细辛

根茎长5~20cm,直径01~02cm,节间长02~lcm。气味较弱。

164 鉴别

(1)根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部分残存。皮层宽,有众多油细胞散在;外皮层细胞1列,类长方形,木栓化并微木化;内皮层明显,可见凯氏点。中柱鞘细胞1~2层,初生木质部2~4原型。韧皮部束中央可见1~3个明显较其周围韧皮部细胞大的薄壁细胞,但其长径显著小于最大导管直径,或者韧皮部中无明显的大型薄壁细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4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细辛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细辛脂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65 检查 1651 水分

不得过10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  第三法)。

1652 总灰分

不得过12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16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5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1654 马兜铃酸I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VI D)测定。

1654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nm。理论板数按马兜铃酸I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时间(分钟) 流动相A(%) 流动相B(%) 0~10 30~34 70~66 10~18 34~35 66~65 18~20 35~45 65~55 20~30 45 55 30~31 45~53 55~47 31~35 53 47 35~40 53~100 47~ 0 1654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马兜铃酸I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μg的溶液,即得。

1654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中粉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500W,频率40kHz)4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654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马兜铃酸I(C17H11NO7)不得过0001%[6]。

16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Ⅹ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90%。

167 含量测定 1671 挥发油

照挥发油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ⅩD)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20%(ml/g)。

1672 细辛脂素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VID)测定。

167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水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柱温40℃,检测波长为287nm。理论板数按细辛脂素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0。

时间(分钟) 流动相A(%) 流动相B(%) 0~20 50 50 20~26 50→100 50→0 167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细辛脂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167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500W,频率40kHz)45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672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细辛脂素(C17H11O7)不得少于0050%。

168 细辛饮片 1681 炮制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阴干。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根茎呈不规则圆形,外表皮灰棕色,有时可见环形的节。根细,表面灰**,平滑或具纵皱纹。切面黄白色或白色。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1682 检查 16821 总灰分

同药材,不得过80%。

1683 鉴别

(除根横切面外) 同药材。

1684 检查

(马兜铃酸I )同药材。

1685 浸出物 、含量测定

同药材。

1686 性味与归经

辛,温。归心、肺、肾经。

1687 功能与主治

解表散寒[7],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1688 用法与用量

1~3g。散剂每次服05~1g。外用适量。

1689 注意

不宜与藜芦同用。

16810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169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7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蚕沙浸酒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蚕沙浸酒 1 拼音

cán shā jìn jiǔ

2 处方

蚕沙(微炒,捣碎)5升。

3 制法

上用生绢囊贮,以酒1斗5升,浸经7日。

4 功能主治

中风,口面僻,口角涎流。

5 蚕沙浸酒的用法用量

取饮之,35合。令常有酒气,以愈为度。

6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

古籍中的蚕沙浸酒 《本草纲目拾遗》:[卷五草部下]千年健

菔。壮筋骨浸酒,同鉆地风、虎骨、牛膝、甘枸杞、二蚕沙、萆,作理风用。止胃痛。酒磨服《本草纲目拾遗》清

《本草求真》:[上编卷三散剂]平散

燥渴仍属风邪。故辛可以得润。)是以用此炒黄。袋盛浸酒。以去风缓不随。皮肤顽痹。(冠氏曰。醇酒三升。拌

《证类本草》:[卷第二十一中品]原蚕蛾

云∶原蚕屎,一名蚕沙,净收,取晒干,炒令黄,袋盛浸酒,去风,缓诸节不随,皮肤顽痹,腹内宿冷,冷血瘀血

《本草备要》:[鳞介鱼虫部]原蚕砂

中用之)。炒热,熨患处亦良(寇宗曰∶醇酒三升,拌蚕沙五升,蒸热铺暖室席上,令患冷风气痹人以患处就卧,

《丁甘仁医案》:[卷六淋浊案]附∶毒症案

你好!

为散就是做成中药中的散剂,一般分为细末和粗末两种,细末需要切、磨等比较复杂的加工,做成的散剂是比较细的,而粗末则颗粒大一些,像古书上出现的“口父(这是一个字,我打不出来,口字旁一个父)咀”就是这样,意思就是用嘴把药咬成颗粒状则可,说明是一种比较粗的加工。

方七匕是一种用于散剂的计量方法,取药方式为用古代那种铜钱(五铢钱)当勺子去取,当药末盖住钱上的“铢”字而不往下掉时就是一匕。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温肺止流丹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温肺止流丹 1 拼音

wēn fèi zhǐ liú dān

2 处方

诃子3克 甘草3克 桔梗9克 石首鱼脑骨15克(煅过存性,为末)荆芥15克 细辛15克 人参15克

3 功能主治

治鼻渊属肺气虚者。

4 温肺止流丹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5 摘录

《辨证录》卷三

古籍中的温肺止流丹 《辨证录》:[卷之三]鼻渊门(三则)

补,则损伤肺气,而肺金益寒,愈流清涕矣。方用温肺止流丹∶诃子(一钱)甘草(一钱)桔梗(三钱)石首鱼

《疡医大全》:[卷十二颧脸部]鼻渊门主论

散而不用补,则损肺气而肺益寒,愈流清涕矣。用温肺止流丹∶人参、荆芥、细辛各五分,诃子、甘草各一钱,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四十四喘证门]治法

而迟者,治法以东垣参苏温肺汤,调中补气加茱萸汤及丹溪紫金丹,以劫去其寒痰者是也。有内热而外逢寒则发

《类证治裁》:[卷之二哮症论治]附方

附桂心官桂桂枝细辛川椒干姜(各二两)麻油熬,加黄丹,摊贴肺俞。〔散邪〕麻黄汤麻桂杏草〔散寒〕越婢加

《本草求真》:[上编卷三散剂]温散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国家基本药物 4 处方 5 制法 6 功能主治 7 白药的用法用量 8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白药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白药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白药 白药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bái yào

2 英文参考

baiyao

3 国家基本药物

与白药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

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1089 97 云南白药酊 酊剂 30ml 盒 89 中成药部分 1090 97 云南白药酊 酊剂 60ml 盒 169 中成药部分 1091 97 云南白药酊 酊剂 90ml 盒 246 中成药部分 1092 97 云南白药酊 酊剂 120ml 盒 321 中成药部分 1093 97 云南白药胶囊 胶囊剂 025g32粒 盒(瓶) 404 中成药部分 1094 97 云南白药胶囊 胶囊剂 025g16粒 盒(瓶) 207 中成药部分 1095 97 云南白药气雾剂 气雾剂 50g60g 盒 342 中成药部分 1096 97 云南白药气雾剂 气雾剂 85g30g 盒 345 中成药部分 1097 97 云南白药气雾剂 气雾剂 85g60g 盒 345 中成药部分 1098 97 云南白药 散剂 4g 袋 121 中成药部分 1099 97 云南白药膏橡胶 膏剂 65cm10cm 贴 51 中成药部分 1100 97 云南白药膏橡胶 膏剂 10cm14cm 贴 98 中成药部分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处方

黄柏1钱半,黄芩1钱半,当归1钱半,赤芍药1钱半,黄耆1钱半,牡丹皮1钱半,生地黄1钱半,木鳖子仁1钱半,黄连1钱半,地骨皮1钱半,桑白皮1钱半,甘草1钱半,白芷1钱,马蓼稍叶(生者)1钱(火煅过)。

5 制法

上用桐油3两,煎**,滤去滓,再煎油稍熟,入细白板松香1片,慢火煎,须柳枝频频搅匀;却入乳香、没药、虢丹各7钱,煎数沸,出火顷时,以少绵铺于煎滤药滓布上滤过;先用瓦钵满盛清水8分,却滤药于钵水中,将去清水中,如绷面状绷200300度,愈绷愈白,故名白药。常以清水浸,倾于冷地上,用物遮盖,勿令尘入,57日一换水。

6 功能主治

刀斧金刃所伤。

7 白药的用法用量

凡刀斧一应金伤,量伤孔大小取1块填于伤孔中,以白纸护之,随手不疼,1日1换,5日生肉;打损,只敷于油纸上贴之即愈,不须入接筋续骨等剂。

筋断,加杜仲、续断各2钱同煎;收口,加龙骨半钱,碎了煎入药内。

8 摘录

《奇效良方》卷五十六

用到中药白药的方剂 云南白药

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有云南白药的部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

玉液丹

甘草2两,苏薄荷叶1两,乌梅肉1两。制备方法:上药为末,梨汁为丸,龙眼核大。上为极细末。梨汁为丸,

白药子散

宣明论》卷十四《鸡峰》卷五:组成:川升麻1两,白药1两,前胡1两,石膏1两,羚羊角屑、甘草(炙)半

络石煎丸

络石半两,射干半两,川大黄1分,木通1分(锉),白药、川升麻半两,牛蒡子1分,玄参1分,甘草半两,白

胜冰丹

:shèngbīngdān处方:白药子一两半,山豆根、红内消、黄药子、甘草(炙)、黄连,各二两;麝

更多用到中药白药的方剂

用到中药白药的中成药 云南白药

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有云南白药的部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

云南白药胶囊

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另取云南白药对照提取物,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

参苓白术丸

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术对照品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

艾煎丸

1两,高良姜(挫,炒)1两,干姜(炒)1两,赤芍药1两,白芍药1两,吴茱萸(汤洗7遍,炒)1两,蓬

局方牛黄清心丸

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牛黄清心丸中成药的药典标准。别名:牛黄清心丸。大牛黄清心丸(《古今医

更多用到中药白药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白药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白药子

痰解毒(时珍)。附方旧三,新九。天行热病∶白药为末,浆水一盏,冷调二钱服,仰卧少顷,心闷或腹鸣

《证类本草》:[卷第九]白药

白药味辛,温,无毒。主金疮生肌。出原州。唐本注云∶三月苗生,叶似苦苣,四

《普济方》:[卷六十三咽喉门]咽喉肿痛(附论)

治咽喉猝肿痛。龙脑(研一分)犀角(镑)丹砂(研)白药子(各三分)真珠(研)黄(锉)甘草(炙各治咽喉疼

《普济方》:[卷二百九十一瘰门]诸瘰

渐小。不得出风。一月将息。后用补药。人参玄参苦参白药上等分锉焙为粗末。每服一钱匕。水一盏。煎三五沸。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七]二十六种陈藏器余

传统剂型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传统剂型 1 拼音 chuán t...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