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能治什么病 三伏贴别乱贴!小心皮肤起疹、发痒
1 三伏贴是什么
所谓三伏贴是一种药灸的概念,古代用艾草烧,运用烧艾草产生的热能刺激特定穴位,以达到温灸效果,现在则是用中药材贴于特定穴位,进而刺激身体机能、提升气血循环。由于药材具有刺激性,使用不当,可能造成皮肤起疹、红肿、发痒。
2 三伏天治过敏减少变数
季节转换时,气温变化较大,因此很容易影响免疫力,身体也较容易产生不舒服症状,从夏至到处暑这段时间为「三伏天」,这段时间天气虽然炎热,但气温变化相对较为稳定,此时进行药灸治疗,可以减少一些变数。加上古代许多传统市集交易日多在三伏天,古人就趁这时节接受治疗,因此有「三伏贴」这种说法。
3 三伏贴能治什么病
根据中医古籍,小朋友较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三伏贴可以有效改善鼻子过敏、气喘等症状,现在很多人将三伏贴与气喘、过敏联想在一起,事实上,不只呼吸道过敏症,三伏贴对于肠胃虚寒、容易腹胀、腹泻、体质虚寒、容易生理痛的女性,也都有帮助。
4 感冒发烧使用三伏贴要谨慎
使用三伏贴治疗时,医师也可能搭配不同中医用药,患者若感冒、发烧,就要格外谨慎,最好找专业中医师进行全方位诊断,视情况调整治疗策略。
三伏贴主要针对虚寒患者,而人体体质是随外在环境而变化,加上每家医院、诊所的三伏贴药方都不太一样,不要自己随便DIY,那样三伏贴不会发挥效果,反而容易引起皮肤起疹、发痒。
大寒简介
2022年大寒时间: 2022年1月20日 10:38:56 ,农历2021年十二月(小)十八。
2023年大寒时间: 2023年1月20日 16:29:20 ,农历2022年十二月(大)廿九。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谚云:“三九四九冰上走”。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这个时期,铁路、邮电、石油、海上运输等部门要特别注意及早采取预防大风降温、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的措施。农业上要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
大寒物语
斗指癸为大寒,时大寒栗烈已极,故名大寒也。
大寒三候
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所有二十四个节气中的最后一个,开始于每年公历1月20日或21日,太阳移至黄经300°的时候。大寒到来时预示着春天的临近,为了有一个良好的状态来迎接万物复苏的春天,在大寒时节,我们除了忙着置办年货、迎接新年外,还应该注意进补,正如民谚所说:“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
虽说大寒没有小寒冷,但孔明一年里比较寒冷的时节。从近代气象观测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些年份以及一些沿海地区,全年最低气温是出现在大寒节气的。这充分说明大寒时节也是非常冷的,难怪会有“大寒大寒,无风也寒”的民谚。
大寒吃什么好1、大寒应以调补气血、强肝壮肾补阳为主。2、宜用的成药包括六味地黄丸、肾气丸、十全大补丸等。3、宜适当选用的中药材有鹿茸、锁阳、肉苁蓉、马戟天、枸杞、杜仲、川断、黄芪、人参、当归、肉桂、白酒、大枣等。鹿茸锁阳肉苁蓉枸杞子杜仲川断黄芪人参当归肉桂白酒大枣4、日常饮食可选择麻雀肉、猪肉、牛肉、羊肉、鸡肉、獐肉、虾、山药、鹌鹑、圆白菜、胡萝卜、核桃、芝麻、牛奶等。雀肉猪肉牛肉羊肉鸡肉獐肉虾山药鹌鹑圆白菜胡萝卜核桃芝麻牛奶
1、跟小寒时节一样,不宜食用性味过于寒凉的中药材,如金银花、菊花、槐花、薄荷、石斛、西洋参等。金银花菊花槐花薄荷石斛西洋参2、不可过食生冷、寒凉之品,如鸭蛋、鸭血、田螺、螃蟹、香蕉、柿子、柚子、西瓜、梨、苦瓜、冬瓜、荸荠、绿豆、海带、绿茶等。鸭蛋鸭血田螺螃蟹香蕉柿子柚子西瓜梨苦瓜冬瓜荸荠绿豆海带绿茶
◎适宜多吃的御寒食物
天气寒冷时我们是应该多选择些可以生热、保暖的食物呢?营养学家给了我们肯定的答案,并提示说,颜色红润、具有辛辣味及甜味的食物都有这样的效果。
在冬天可多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如辣椒、生姜、胡椒等,它们分别含有辣椒素、芳香性挥发油、胡椒碱等物质,有增强食欲、促进血液循环、驱寒抗冻的作用,还能改善咳嗽、头痛等症状。
红色食物不仅能从视觉上吸引人,刺激食欲,而且从中医学角度分析,这类食物还有非常好的驱寒解乏之功效。更可贵的是,红色食物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自信心、意志力,提神醒脑,补充活力。其中枸杞搭配桂圆肉或生姜,直接冲泡饮用,就能很好的驱寒发热。另外,香甜的红枣也是极佳的驱寒食品。由于气虚而导致手脚冰凉的患者,可以把枣肉和黄芪、大米一起煮制,喝前也可再加入少许白糖,便有很好的益气补虚、健脾养胃的功效。
◎红茶、黑茶最养人
大寒时节,人的新陈代谢减慢,各项生理活动均不是十分活跃,阳较气弱。这时候多喝些红茶或黑茶可以起到扶阳益气的功效,对身体非常有利。
红茶种类繁多,主要有祁红、闵红、川红、粤红等。红茶性味甘温,蛋白质含量较高,具有蓄阳暖腹的作用;红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也丰富,可以帮助人体消除自由基,杀菌抗酸,还能预防心肌梗死。此外,红茶还有去油、清肠胃的功效。冲泡红茶最好用沸水,并加盖保留香气。红茶一天喝2~3次为宜,可根据个人喜好加些水果、黄油、牛奶或鸡蛋等一起冲泡,只是要注意控制糖分和热量的摄入量。
黑茶的主要品种有湘尖、老青茶、边茶、普洱茶和六堡茶等。和陈皮一样,黑茶也是越陈越好。黑茶在存放时可产生近百种酶类,使它具有补气升阳、益肾降浊的作用,能很好地辅助治疗肾炎、糖尿病肾病。黑茶还能帮助肠胃消化肉食和脂肪,并调整糖、脂肪和水的代谢,因此非常适宜在大寒时节饮用。建议,由于黑茶为发酵茶,冲泡时第一杯水应倒掉,不宜饮用。
大寒最应该吃的食物
燕麦
养生功效
燕麦有很好的健脾开胃之功效,这恰好符合大寒时节调养脾胃的需求。另外燕麦还是一种对心血管十分有利的食物,它有助于降低胆固醇,促进血液循环,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
挑食标准
优质的燕麦应呈浅土褐色,颗粒完整,并有淡淡的清香味。
食而有道
燕麦片煮制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
适可而止
40克/次。
补益有方
虾皮燕麦粥
●材料燕麦60克,虾皮、水发紫菜、大米各20克,鸡蛋1个。
●调料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①虾皮洗净;紫菜洗净,撕小片;大米掏净,浸泡30分钟,沥水;鸡蛋磕入碗内打散。
②大米、燕麦入砂锅,加水,大火煮沸,下入虾皮、紫菜,改小火熬至粥稠,加入蛋液、盐、味精搅匀,改大火煮沸即可。
桂圆
养生功效
桂圆不仅可以抵御风寒,还能帮助人体更好地适应春天的生发特性,因此非常适合在大寒时节食用。
挑食标准
上等的桂圆果壳应完整,并呈略有发青的黄褐色,果肉应厚实多汁,果核小,口感香甜。
食而有道
桂圆干同样营养丰富,可以在煮粥时放一些,不权口感好,而且滋补效果极佳。
适可而止
100~150克/次。
补益有方
蜜饯姜枣桂圆
●材料 桂圆肉、红枣各250克。
●调料 蜂蜜、姜汁各适量。
●做法
①桂圆肉、红枣分别洗净。
②锅内放入桂圆、红枣,加适量水,大火烧沸,改小火煮至七成熟,加入姜汁和蜂蜜,搅匀,煮熟,起锅放冷即可。
酸枣仁桂圆粥
●材料 桂圆肉20克,酸枣仁60克,大米100克。
●调料 红糖适量。
●做法
①大米淘净,冷水浸泡30分钟,沥干备用;将酸枣仁炒黄研末。
②砂锅内加水适量,放入大米、桂圆肉、酸枣仁末,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煮至黏稠,加入红糖,煮沸即可。
桂圆莲子红枣糯米粥
●材料 桂圆肉10克,莲子20克,红枣3颗,糯米60克。
●调料 冰糖末适量。
●做法
①莲子洗净,去心;桂圆肉洗净;红枣洗净,去皮、核;糯米淘净。
②锅内放入莲子、桂圆肉、红枣、糯米、500毫升清水,大火烧沸,改用小火煮30分钟,加入冰糖末拌匀即可。
桂圆鸡蛋瘦肉汤
●材料 猪瘦肉100克,鸡蛋1个,桂圆5颗。
●调料 盐适量。
●做法
①鸡蛋洗净;猪瘦肉剔去筋膜,洗净,切片;桂圆去皮。
②锅内倒入适量冷水,放入鸡蛋,中火烧沸,2分钟后关火,捞出鸡蛋,用冷水冲一下,去壳。
③砂锅内倒入适量清水,大火烧沸,放入猪瘦肉片、熟鸡蛋、桂圆肉,汤沸后撇净浮沫,改中火煲1小时。
④加盐调味即可。
大寒养生根本
●濡养脏腑以脾先
大寒时节要格外注重补气养血以及对脏腑的调理,这是因为大寒时节天气仍然十分寒冷,我们的身体既要抵抗严寒,又要蓄存能量为即将到来的春天做准备,所以需要补气血以养脏腑。而大寒为脾所主,因此,要格外注重脾的调养。
脾在我们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主运化、主统血,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其他各脏器都需要靠脾脏来滋养。只有脾功能正常,我们的各个脏器组织才能有充足的营养来维持正常运化。脾胃健康对饮食的重要性在古籍中也是可以教主的,《黄帝内经·素问》中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由于脾胃系统对于我们饮食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水谷精微应用的优先性,我们在饮食保健活动中要率先考虑到对脾胃的调养。这就是为什么进行食疗时,要先食用健脾、护胃、益气的食物以调养脾胃,使之运化健旺,然后再食用食疗的食物。
●干冷天气重护肤
如果调理脾胃内在的,那么对皮肤的保养则是外在的。皮肤是保护人体的一道屏障,它直接与外界接触。大寒进节,天气寒冷而干燥,导致许多人的皮肤因皮脂腺分泌减少而干燥,并且抵抗力明显降低。此时,冬季瘙痒症、皮脂性湿疹、手足皴裂等冬季常见的皮肤病的发病率就会明显上升。这些疾病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生活上的不便和烦恼,同样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
如果已经患有皮肤病,一定要及时就医,而且要给皮肤保暖,避免病情加重。为了更好地改善皮肤状况,患者还可以经常按摩,使皮肤下的毛细血管舒张,从而更好地吸收营养。此外,要注意洗澡时水不宜过热,清洁皮肤要选用碱性小的清洁产品,不要过度操劳;保持良好的心态,忌烟酒,多喝水。另外须注意的是金属制品可能会加剧瘙痒、疼痛等症状,要尽量避免接触。
大寒起居养生
◎被子别太厚,睡觉别蒙头
大寒时节,天气寒冷,很多人为了取暖,睡觉时喜欢盖厚厚的被子,有时还要用被蒙着头,这样做对身体非常的不好。
第一,被子太厚会使人感觉被窝里太热,睡着之后容易蹬被子,导致着凉感冒。第二,被子太厚,压在人身上,会使人醒来后更疲倦,甚至可能导致浑身酸痛。第三,太沉的厚被子使胸部受压近后肺活量降低,容易使人轻微缺氧,导致做噩梦。第四,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被窝里太暖和,新陈代谢就会加快,致使血液黏稠度增加,提高了罹患心血管梗阻的风险。
把头蒙在被子里睡同样不利于健康。首先,被窝里空气流通非常差,会给呼吸造成影响,严重时还可能引发窒息。同时,缺氧还会使大脑、心脏等器官运转不正常,导致头痛头晕、精神萎靡。此外,被窝里有过多的织物碎屑、皮肤碎屑以及致病菌等多种废物,容易诱发各种呼吸道炎症、肺结核等疾病,甚至可导致血管疾病患者发生猝死。
◎预防有害气体中毒
因为冬季人们喜欢待在封闭的室内,所以这个时期非常容易发生有害气体中毒。其中煤气中毒在家庭生活中最为常见。每年冬天都有煤气中毒导致的作废事件发生。
日常生活中,人们想了许多办法来预防煤气中毒。比如安装风斗,既通气又挡风。不过有些方法并不科学,起不到预防的作用。比如用水来“吸煤气”——放盆水或泼些凉水,事实上煤气的主要成分一氧化碳是极难溶于水的。另一些在炉子上放白菜叶、橘子皮的方法也没有科学依据。
科学地预防煤气中毒,首先要做到经常对炉火设备比如烟囱、管道及胶皮管等进行检查,避免堵塞、漏气或倒烟的状况发生。同时一定要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勤通风换气,不要紧闭门窗,窗户上最好能留通风口。睡觉的时候不要开着煤气,另外要避免在没有关闭引擎、车窗紧闭的汽车内睡觉。
一旦有人中毒,应马上把中毒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为他解开领口,并确保其呼吸顺畅。万一发现中毒者呼吸已经停止,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马上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大寒调神养生
◎当心“春节心理病”
大寒是全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之后就是新一年的春天,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一定要巩固好这一年的调养成果,并保持积极愉悦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年。
春节是中国最热闹的节日,此时我们结束了一年的辛劳,可以彻底地放松,和家人一起过一个快乐祥和的新年。不过大家一定要注意以下这三种“春节心理病”。
一、节日心理失调症。有些平时工作状态非常紧张的人,在春节期间并不能像多数人那样享受节日的清闲。因为他们一直处于高压状态,突然清闲下来,便不知道该做什么,进而容易出现抑郁、失落、焦躁等负面情绪。这一类人群主要包括一些在外企、私企工作的白领等。
为了防止出现上述情况,我们应该在节日期间放松自己的头脑,走出工作时那种极度紧张的思维状态,好好享受假期的轻松和欢快。走亲探友、听歌读书、旅游观光等等,都不失为放松休闲的好选择。
二、旅游精神综合征。旅游度假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春节首选,而在旅途中,有人会出现失眠、胸闷、精神紧张等状况,这就是所谓的“旅游精神综合征”。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症状,是因为旅途的颠簸和环境的变化使这些人身心俱疲、难以适应。
要想避免这样的状况,在节日出游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行程不要安排得过满,注意休息。其次,合理调整饮食,适时补充能量,临睡前不妨喝点有助睡眠作用的牛奶。另外,有条件的话可以在睡觉前洗个热水澡,以消除疲劳、放松身心。
三、暴饮暴信,过于放纵。节日朋好友难得聚在一起,食欲和玩性大发的人很容易胡吃海喝,玩得不亦乐乎,可这样往往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害。因此在节日期间,我们应该格外注意适量饮酒、合理饮食、适时休息。
大寒运动养生
◎吞津咽液,补肾健脾
大寒时节的养生关键在养护脾胃,为了取得更好效果,我们可以采用被历代医家所推崇的“吞津养生法。”
所谓“吞津”,就是指吞咽唾液。我们古代的养生学家把唾液放在了和精、血同样重要的地位,认为这三者都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并称唾液“金津玉液”。《黄帝内经》中有这样的记载:“脾归涎,肾归唾”。李时珍则说:“唾精,乃人之精气所化。”
唾液对脾肾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在液为涎”,所谓“涎”,就是指唾液中清稀的部分,有助于消化。经常吞咽唾液,可以减轻脾胃负担,有利于胃消化食物以及脾运送营养,从而起到健脾利胃的作用。而肾则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肾“在液为唾”,所谓“唾”,就是指唾液中浑稠的部分。“津”通“精”,是由于肾精转化而成,不要吐出去,咽下可以滋养肾精。正是因为吞咽唾液能达到健脾利胃、补肾益精的作用,所以养生才会建议大家平时多用“吞津养生法。”
“吞津养生法。”非常容易操作:先柔和地用舌头在口腔内搅动三十六次,要贴着牙床牙面,从上到下,从内到外,这样按摩牙龈对局部血液循环非常有利,可以增加牙龈部位营养和血液的供给。这样应该能渐渐感觉到唾液的产生,不过先不要咽下,等唾液越来越多后,用舌头抵住上颚,使唾液聚焦,然后用唾液洗漱口腔,最后分三次把这些唾液咽下即可。
◎健脾操
功效 调养脾胃,防治消化不良、肠胃炎。
方法
1双腿盘坐在床上,双手掌放在膝盖上,双目微闭,舌舔上腭。
2以腰部为轴,慢慢旋转,旋转时腰部要尽量弯曲,上身前俯。先自右向左旋转30次,再自左向右旋转30次,每旋转1次约25秒钟,全部完成约30分钟左右。
提醒
以上动作每天在睡前做1次。
24 节气表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粟疮 31 湿疮的一种·粟疮 311 病因病机 312 症状 313 治疗 32 眼病的一种·粟疮 321 病因病机 322 症状 323 辨证分型 3231 脾虚湿困证 3232 湿热夹风证 324 治疗 4 西医·粟疮 41 疾病名称 42 英文名称 43 粟疮的别名 44 分类 45 ICD号 46 流行病学 47 黑布拉痒疹的病因 48 发病机制 49 黑布拉痒疹的临床表现 410 黑布拉痒疹的并发症 411 组织病理检查 412 黑布拉痒疹的诊断 413 鉴别诊断 4131 丘疹性荨麻疹 4132 慢性湿疹 4133 疥疮 414 黑布拉痒疹的治疗 4141 全身治疗 4142 局部治疗 4143 其他 4144 中医疗法 415 预后 416 黑布拉痒疹的预防 417 相关药品 418 相关检查 5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粟疮的方剂 2 治疗粟疮的中成药 3 粟疮相关药物 4 古籍中的粟疮 5 治疗粟疮的穴位 1 拼音
sù chuāng
2 英文参考conjunctival follicl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millet sor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follicular conjunctivit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中医·粟疮 31 湿疮的一种·粟疮
粟疮为病证名[1]。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三。又称血风疮(general papular eczema)[2]。是指以遍身生疮,形如粟米,瘙痒无度,抓破时津脂水,浸*成片为主要表现的湿疮[2]。
粟疮相当于西医的丘疹性湿疹,或痒疹之类[1]。
311 病因病机多由表虚,火邪内郁,外受风邪,风火相结,郁阻肌肤而成[1]。
312 症状遍身发疹如粟,色红作痒,搔之成疮[1]。日久耗伤血液,皮肤粗糙,厚如蛇皮[1]。
313 治疗治宜疏风清热[1]。内服防风通圣散;痒甚者服消风散;日久肤如蛇皮者,服皂角苦参丸[1]。外敷二味拔毒散[1]。
32 眼病的一种·粟疮粟疮(millet sore;follicular conjunctivitis)为病证名[1]。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粟疡(见《目经大成》卷二)、睑生粟(见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是指以眼睑内面泡样颗粒丛生,色黄而软,状如粟米为主要表现的眼病[2]。
粟疮相当于西医的滤泡性结膜炎[2]。
321 病因病机粟疮多因脾胃湿热及风毒之邪外乘,壅滞胞睑而成[1]。
322 症状症见眼睑内面发生色黄而软,形如粟米之颗粒,可有沙涩痒痛、流泪不适等症[1]。
粟疡类似西医的滤疱征,可见于沙眼,也可见于其他具有结膜滤泡样改变的疾患[1]。
323 辨证分型 3231 脾虚湿困证粟疮·脾虚湿困证(millet sore with pattern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dampness retention)是指脾虚湿重,以常无明显自觉症状,或涩痒不适;眵少或眵稀色白,睑内颗粒丛生,色黄而软,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或濡为常见症的粟疮证候[2]。
3232 湿热夹风证粟疮·湿热夹风证(millet sore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plicated by wind)是指湿热兼风,以眼痒涩难睁,灼热磨痛,羞明流泪,眼眵黏稠,眼睑轻度肿胀,白睛及睑内红赤较甚,睑内黄白色颗粒丛生,舌红,苔薄黄,脉滑数为常见症的粟疮证候[2]。
324 治疗粟疮治宜清热、除湿、祛风[1]。可内服除风清脾饮加减;或加劆洗法,外点黄连西瓜霜眼药水[1]。
4 西医·粟疮黑布拉痒疹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粟疮”相类似。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粟疮”记载:“粟疮形如粟粒,其色红,搔之愈痒,久而不瘥,亦能消耗血液,肤如蛇皮。”
痒疹(prurigo)是一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黑布拉痒疹是急性痒症的一种急性型。好发于儿童及幼儿。断奶后的婴幼儿最多。黑布拉痒疹(Hebra’s Prurigo,Prurigo Hebra)、成人痒疹、结节性痒疹、冬令痒疹、妊娠痒疹等。临床上以圆顶丘疹、苔藓样结节和瘙痒为特征的皮肤病。据病程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①急性痒疹:丘疹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苔藓、Hebra痒疹、急性单纯性痒疹。②亚急性痒疹:Kogoj亚急性痒疹、Lubz多形性痒疹、Hutchinson痒疹、冬令痒疹、Parier寻常性痒疹、神经官能性表皮剥脱、亚急性单纯痒疹。③慢性痒疹:色素性痒疹、Besnier痒疹、头皮结节性神经性皮炎、疣状角化病、疣状胼胝样湿疹、结节性痒疹。
黑布拉痒疹的治疗以寻找和治疗原发疾病、镇静、抗过敏、止痒原则。
41 疾病名称黑布拉痒疹
42 英文名称Hebra prurigo
43 粟疮的别名Hebra痒疹;粟疮
44 分类皮肤科 > 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 痒疹
45 ICD号I282
46 流行病学急性型黑布拉痒疹多发于10个月至2~3岁小孩,亚急性痒疹好发于中老年妇女。
47 黑布拉痒疹的病因病因尚不清楚。不同病期的痒疹的原因可能不同。急性痒疹常为昆虫叮咬后之一种过敏反应;亚急性痒疹好发于中老年妇女,多和神经精神因素有关;慢性痒疹则可能为特发性或与许多潜在疾患有关。
48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急性痒疹常因昆虫叮咬后出现过敏反应;亚急性痒疹好发于中老年妇女,多和神经精神因素有关;慢性痒疹则可能为特发性或与许多潜在疾患有关。
49 黑布拉痒疹的临床表现1黑布拉痒疹好发于乳儿及1~2岁婴儿,特别是断乳后婴幼儿。
2临床上可分两期
(1)早发期:多发于8~10个月或1~2岁时,初发为风团样红斑,或淡红色扁平小丘疹,时隐时现,反复发作,逐渐增多,散漫全身。
(2)成熟期:多发于2~3岁,早发期皮损愈发愈多,形成典型痒疹结节,为米粒至高粱粒大,淡红、褐黄或似正常皮肤的坚硬小结节,可高出皮面或陷于皮内。长期搔抓可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苔藓化,有可继发湿疹样改变或化脓感染。
3好发于四肢伸侧,尤其以下肢为著,常伴有腹股沟淋巴结炎,但决不化脓。重者皮损遍布全身,常伴有营养不良、消瘦、贫血及胃肠道功能障碍,患儿烦躁不安。
4自觉剧痒,反复发作,青春期可缓解或自愈。
5组织病理:呈一般炎性组织像,无特异改变。
410 黑布拉痒疹的并发症临床上成熟期:长期搔抓可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苔藓化,有可继发湿疹样改变或化脓感染。
411 组织病理检查呈一般炎性组织像,无特异改变。
412 黑布拉痒疹的诊断好发于儿童,四肢伸侧的风团样红斑,或淡红色扁平丘疹或典型的痒疹结节,自觉剧痒,可考虑Hebra痒疹。
413 鉴别诊断黑布拉痒疹需与以下皮肤病相鉴别。
4131 丘疹性荨麻疹早期症状、皮损二者相似,但本病皮疹有中心小疱,坚硬透明,经过较短,不继发苔藓化。
4132 慢性湿疹和长期Hebra痒疹的继发损害有相似之处,但本病有急性湿疹病史,皮肤浸润肥厚、倾向湿润,易反复再发,无一定部位,四肢多见于屈侧,无淋巴结肿大,与年龄季节无关。
4133 疥疮共同居住者易被传染,蔓延迅速。有指缝、手腕、腰围等特殊好发部位。会 典型的疥疮结节。夜间瘙痒剧烈。可查见疥螨。
414 黑布拉痒疹的治疗以寻找和治疗原发疾病、镇静、抗过敏、止痒治疗原则。
4141 全身治疗(1)追寻病因:对伴有胃肠功能障碍或结核患者,应给予相应治疗。限制糖果,补充新鲜蔬菜及水果,对营养不良者宜加强营养。居处宜保持干燥,空气流畅。生活规律,患儿有充足休息。
(2)据病情,酌给钙剂,抗组胺剂,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A等。
4142 局部治疗原则为止痒、消炎、防止继发感染。可参照皮肤瘙痒症治疗。
4143 其他常行全身浴,每周2~3次,最好睡前行之,可使患儿获得良好睡眠。
4144 中医疗法清热解毒,疏风止痒。
方药:荆防方加减。湿重时加薏米仁及车前草,车前子。单方成药可服化毒丸草车前子。单方成药可服化毒丸。
415 预后青春期可缓解或自愈。
416 黑布拉痒疹的预防1去除病因,对伴发病给予相应治疗。限制糖果,补充新鲜蔬菜及水果,对营养不良者宜加强营养。居处宜保持干燥,空气流畅。生活规律,患儿有充足休息。
2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417 相关药品组胺、维生素A
418 相关检查维生素A
5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炒牛蒡子的作用与功效,以及炒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点的功效与作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2、炒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看完你就清楚了3、牛蒡子有什么作用?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牛蒡子是中草药大全中的一种,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果实。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对你有用!
牛蒡子的功效
性味:味辛;苦;性寒。
归经:肺经;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
主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散剂。
外用:适量,煎汤含漱。
来源:牛蒡子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
炮制方法:
1、净制牛蒡子:拣去杂质,筛去泥屑。
2、酒制牛蒡子:《雷公炮炙论》:凡使恶实,采之净拣,勿令有杂质,然后用酒拌蒸,待上有薄白霜重出,用布拭上,然后焙干,别捣如粉用。
3、炒制牛蒡子:取净牛蒡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外面呈微**并略有香气,取出,放凉。
牛蒡子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牛蒡子辛散苦泄,寒能清热,故有疏散风热,宣肺利咽之效,牛蒡子用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常配银花、连翘、荆芥、桔梗等同用,如银翘散;若风热壅盛,咽喉肿痛,热毒较甚者,可与大黄、薄荷、荆芥、防风等同用,如牛蒡汤;若风热咳嗽,痰多不畅者,牛蒡子常配荆芥、桔梗、前胡、甘草。
牛蒡子用于痈肿疮毒,痄腮喉痹。
牛蒡子辛苦性寒,于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能外散风热,内泄其毒,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且性偏滑利,兼可通利二便,故可用治风热外袭,火毒内结,痛肿疮毒,兼有便秘者,牛蒡子常与大黄、芒硝、栀子、连翘、薄荷等同用;牛蒡子配瓜蒌,连翘,天花粉、青皮等同用,又可用治肝郁化火,胃热壅络之乳痈证,如瓜蒌牛蒡汤;该品配玄参、黄芩、黄连、板兰根等同用,牛蒡子还可用治瘟毒发颐、痄腮喉痹等热毒之证,如普济消毒饮。
牛蒡子用于麻疹不透。
牛蒡子清泄透散,能疏散风热,透泄热毒而促使疹子透发,_用治麻疹不透或透而复隐,牛蒡子常配薄荷、荆芥、蝉蜕、紫草等同用,如透疹汤。
牛蒡子的作用
牛蒡子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透疹;宣肺利咽散肿的功效,牛蒡子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或肺热咳嗽、咯痰不畅;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麻疹初期,疹出不畅及风疹瘙痒;疮疡肿毒及痄腮等,牛蒡子生用可润肠通便,热毒咽喉红肿疼痛,兼有热结便秘尤宜;牛蒡子用于热毒疮肿尚未溃者,常与地丁,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配伍。
1、牛蒡子治风壅痰涎多,咽膈不利:牛蒡子(微炒)、荆芥穗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并为末。
食后夜卧,汤点二钱服,当缓取效。
2、牛蒡子治便痈:鼠粘子三钱炒,细末,入蜜一匙,净朴硝一匙,温酒空心服。
(《袖珍方》)
3、牛蒡子治喉痹:牛蒡子六分,马蔺子八分。
上二味捣为散,每空腹以暖水服方寸匕,渐加至一匕半,日再。
4、牛蒡子治吹乳:鼠粘子加麝、酒吞下。
(《袖珍方》)
5、牛蒡子治风热闭塞咽喉,遍身浮肿:牛蒡子一合,半生半熟,杵为末,热酒调下一钱匕。
6、牛蒡子治风龋牙痛:牛蒡子炒,煎水含漱吐之。
(《延年方》)
7、牛蒡子治风热客搏上焦,悬痈肿痛:恶实(炒)、甘草(生)各一两。
上为散,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六分,旋含之,良久咽下。
8、牛蒡子治风热成历节,攻手指作赤肿麻木,甚则攻肩背两膝,遇暑热或大便秘即作:牛蒡子三两(隔纸炒),新豆豉(炒),羌活(去芦)各一两,干生地黄二两半,黄耆一两半(蜜炙)。
上为细末,汤调二钱服,空心食前,日三服。
(《本事方》牛蒡子散)
9、牛蒡子治_疹不起透:牛蒡子(研细)五钱,柽柳煎汤,调下立透。
10、牛蒡子治痰厥头痛:旋覆花一两,牛蒡子一两(微炒)。
上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侯,以腊面茶清调下一钱。
(《圣惠方》)
11、牛蒡子治皮肤风热,遍身生瘾疹:牛蒡子、浮萍等分。
以薄荷汤调下二钱,日二服。
12、牛蒡子治_疹不起透:牛蒡子(研细)五钱,柽柳煎汤,调下立透。
(《本草汇言》)
13、牛蒡子治风肿斑毒作痒:牛蒡子、玄参、僵蚕、薄荷各五钱。
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
14、牛蒡子治风热闭塞咽喉,遍身浮肿:牛蒡子一合,半生半熟,杵为末,热酒调下一钱匕。
(《经验方》)
15、牛蒡子治痰厥头痛:旋覆花一两,牛蒡子一两(微炒)。
上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侯,以腊面茶清调下一钱。
16、牛蒡子治咽膈不利方:牛蒡子(微炒)、荆芥穗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并为末,食后夜卧,汤点二钱服,当缓取效。
(《本草衍义》)。
17、牛蒡子治喉痹方:牛蒡子六分,马蔺子八分。
上二味捣为散,每空腹以暖水服方寸匕,渐加至一匕半,日再。
(《广济方》)。
18、牛蒡子治头痛连睛,并目昏涩不明:牛蒡子、苍耳子、甘菊花各三钱。
水煎服。
19、牛蒡子治便痈:鼠粘子三钱炒,细末,入蜜一匙,净朴硝一匙,温酒空心服。
20、牛蒡子治风热成历节,攻手指作赤肿麻木,甚则攻肩背两膝,遇暑热或大便秘即作:牛蒡子三两(隔纸炒),新豆豉(炒),羌活(去芦)各一两,干生地黄二两半,黄耆一两半(蜜炙)。
上为细末,汤调二钱服,空心食前,日三服。
21、牛蒡子治吹乳:鼠粘子加麝、酒吞下。
22、牛蒡子治头面风热,或颈项痰毒,风热牙痈:牛蒡子、薄荷、荆芥、山栀、丹皮、石斛、元参、夏枯草,水煎服。
23、牛蒡子治风龋牙痛:牛蒡子炒,煎水含漱吐之。
牛蒡子配浮萍,共奏宣散风热,透发疹毒,祛风止痒之妙用,牛蒡子用治外感风热,咽喉肿痛等症,麻疹透发不畅诸症,风热隐疹瘙痒等症。
牛蒡子配山药,一补一清,清补合法,故宣肺气,清肺热,健脾胃,祛痰止咳之力增强,牛蒡子用治脾胃不健,肺气虚弱,痰湿内生,停阻气道,以致胸膈满闷,咳嗽气短,喉中水鸡声,身倦乏力等症,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偏于虚者可用。
牛蒡子配连翘,并走于上,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祛风止痒,宣透疹毒之力增强,牛蒡子用治热聚上焦,以致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咽喉肿痛等症,痈肿疮疡诸症,风热痒疹,斑疹等症。
牛蒡子配玄参,相须为用,解毒利咽之功倍增,牛蒡子用治外感发热所致的咽喉红肿疼痛,如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等。
牛蒡子配甘草,用治肺经风热或肺经郁火,热毒上炎的咽喉肿痛,如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
牛蒡子配薄荷,共奏疏风清热,利咽之功,用治外感风热。
牛蒡子配桔梗,疏风宣肺之力大增,可用治外感风热,咳嗽咯痰不利及咽喉肿痛等症。
牛蒡子泡酒喝的禁忌
第一:牛蒡子的用法以及用量
生活中对于牛蒡子这种药材的使用我们更多的是用来泡酒或者是煎汤服用,用量控制在5克到10克之间。
除此之外,牛蒡子也可以制作成药散使用,操作简单效果也很好。
若是需要将牛蒡子外用,那么常见的就是煎汤之后漱口,对于一些口腔、咽喉方面的疾病有着奇效。
第二:不是和服用牛蒡子的人群
由于服用牛蒡子可以起到润肠的功效,所以说我建议气虚便溏的患者最好不要服用这种中药材,避免大便出现异常情况。
中医名著《本草经疏》中记载,虽然说血热会导致便秘的情况出现,但若是身体是气虚皮肤发白,大便也是出现泄泻的情况,那么不适合服用牛蒡子。
除此之外,痧疹患者不怕泄泻,所以这个时候是可以服用牛蒡子的,但若是痈疽已溃没有便秘症状则不应该服用牛蒡子。
第三:牛蒡子选购方法
牛蒡子在我国的大多数省份都有生长,其中东北的产量是最高的,而浙江所出产的药材质量比较好。
生活中挑选牛蒡子应该选择颗粒大、饱满、颜色清白并且带有明显花纹的,这样的牛蒡子质量才会更好。
生活中所能够购买到的牛蒡子除了人工栽种的之外,也有野生的牛蒡子,大多甚至在荒地、山野路边以及向阳的草地、村镇中。
第四:牛蒡子的鉴别方法
想要更好的避免牛蒡子泡酒喝的禁忌,那么生活中一定要学会如何鉴别牛蒡子。
牛蒡子呈现倒卵形,并且两端是平截的,带有微微的弯度。
药材的外表是灰褐色或者是淡灰褐色,并且覆盖有比较多的细小黑点,同时还有比较明显的纵棱线,生活中我们可以依据这些特征来进行鉴别牛蒡子。
另外,牛蒡子的尖端比较宽,并且带有一个圆环中心则是具有点状突起的花柱痕迹,基部比较狭窄。
牛蒡子质地坚硬,折断之后可以看见两片子叶,颜色是蛋黄白色。
果实闻起来没有臭味,但是种子带有一股特殊的气味,闻起来味苦微辛,时间久了之后会有麻舌感。
一般每年的六月份到八月份是牛蒡子开花的时间,而八月份到十月份是这种药材结果的季节。
第五:牛蒡子的炮制方法
一般情况下,牛蒡子的炮制方法分为净制、炒制以及酒制。
若是净制牛蒡子,那么只需要将药材去掉杂质以及泥屑就可以了;若是将牛蒡子炒制则需要选择干净的牛蒡子放入锅中,小火翻炒到药材微微鼓起,并且外部出现微微的**同时散发出香气,这个时候取出放凉就可以了;若是需要将牛蒡子进行酒制,那么需要将药材挑拣干净不要留下杂质,然后和酒搅拌之后蒸煮上,等到一层薄薄的白霜出现后用布擦拭干净,然后烘焙干最后研磨成粉末就可以了。
牛蒡子的使用方法
生活中我们除了需要了解牛蒡子泡酒喝的禁忌之外,还需要了解这种中药材需要如何进行服用,这样才可以更好的避免不科学服用对身体产生的副作用。
第一:薄荷牛蒡子粥
材料:薄荷、牛蒡子、粳米。
做法:首先需要将牛蒡子清理干净后放入锅中和清水熬煮十五分钟,最后过滤留下药液和粳米煮粥,十分钟后加入薄荷,最后起锅就可以了。
第二:牛蒡子去脂茶
材料:牛蒡子、决明子、桂花。
做法:将牛蒡子、决明子一起和清水煮开,熬煮三分钟之后过滤获得药液,药液则趁热喝桂花一起泡茶,最后直接服用就可以了。
炒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看完你就清楚了1、清热解毒,宣肺透疹,疏散风热,润肠通便。
2、牛蒡子是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也是一味中药,多炒来用,炒至牛蒡子微微鼓起为度。
3、牛蒡子性寒,味辛、苦,归肺经和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宣肺透疹,疏散风热,润肠通便等功效。
对于风热感冒,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麻疹不透,痄腮,热结便秘,疮疡肿毒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据药理研究,牛蒡子还具有利尿,降血糖,抗肿瘤,解热,抗菌,抗肾病等作用,可用于肺炎、真菌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4、牛蒡子药用价值比较高,而且还有滑肠的作用,气虚便溏的患者不能服用。
牛蒡子有什么作用?牛蒡子,中药名。
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呈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长5~7mm,宽2~3mm。
表面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通常中间1~2条较明显。
顶端钝圆,稍宽,顶面有圆环,中间具点状花柱残迹;基部略窄,着生面色较淡。
果皮较硬,子叶2,淡黄白色,富油性。
无臭,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
栽培或野生。
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浙江、四川、湖北、河南、陕西等省,以东北三省产者为佳,俗称“关大力”。
原植物常栽培,或野生于山野、路旁、沟边、荒地、山坡向阳草地。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怕涝,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
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之功效。
属于解表药中发散风热药。
现代研究,牛蒡子还可用于防治糖尿病肾病,牛蒡果实含牛蒡甙经水解生成的牛蒡甙元具有抗癌活性。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寒。
归肺、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消肿、滑肠通便。
临床用名有生牛蒡子、炒牛蒡子。
中医古籍相关论述
《本草发挥》:洁古云:主风肿毒,利咽膈。
吞一粒可出疮疽头。
《主治秘诀》云:辛温,润肺散气。
捣碎用之。
《本草纲目》:消斑疹毒。
《本草经疏》:恶实至秋而成,得天地清凉之气。
《本经》言辛平,藏器兼苦。
升多于降,阳也。
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为散风、除热、解毒之要药。
辛能散结,苦能泄热,热结散则脏气清明,故明目而补中。
风之所伤,卫气必壅,壅则发热,辛凉解散则表气和,风无所留矣,故除风伤。
藏器主风毒肿,诸瘘。
元素主润肺散结气,利咽膈,去皮肤风,通十二经者,悉此意耳。
故用以治瘾疹,痘疮,尤获奇验。
《本草分经》:辛、苦、寒,滑。
泻热散结,宣肺气,清喉理嗽,利二便,行十二经,散诸肿疮毒,腰膝滞气。
现代药理研究
1牛蒡子有抗菌、抗病毒作用。
煎剂和水浸液对金**葡萄球菌、腹股沟表皮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等多种菌群均有抑制作用,并对Epstein-Barr病毒抗原表达有抑制作用。
2牛蒡子有抗肾病变作用。
所含牛蒡甙及甙元对氨基核苷引起的大鼠的肾病变,可抑制尿蛋白排泄增加,改善血清生化指标,显示抗肾病变作用。
另外,牛蒡子甙元对免疫性肾炎也有明显抑制作用。
3牛蒡子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4牛蒡子有抗肿瘤作用。
5牛蒡子有降血糖作用。
6牛蒡子有降眼压作用,本品煎剂25g/kg剂量给家兔灌胃,可使正常家兔眼压轻微下降,但不能阻止水负荷所致的兔眼压升高。
关于炒牛蒡子的作用与功效和炒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点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糖尿病的三多一少是什么?
有的人可能对糖尿病的“三多一少”这个名词不了解,那么,究竟什么是三多一少呢?其实,所谓糖尿病的三多一少,指的就是糖尿病的四种早期症状,具体说来,就是糖尿病早期症状中的“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少”。那么,除了三多一少之外,糖尿病还有什么早期症状呢?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与“三多一少”糖尿病的症状主要是糖、脂肪、蛋白质、水、盐、酸碱代谢紊乱及血管、神经并发症的结果,表现为:1 多尿:是血糖升高,身体努力通过尿液排除糖分的结果;2 多食:身体不能很好地利用糖分的结果;3 多饮:是因为排尿多,身体需要补充丢失的水分的结果;4 体力和体重减少:这是能量不足,脂肪及蛋白质消耗所致。以上四个症状被称为糖尿病的三多一少。5 视力下降:高血糖以及眼科并发症所致;6皮肤瘙痒:高血糖 神经末梢所致,由于尿中有糖,加上泌尿系感染机会增多,外 瘙痒更加明显。糖尿病患者就容易发生疥、痈这些的皮肤感染。7 其它症状:比方说手足麻木,心慌气短,腹泻便秘,尿潴留或者阳萎等,这些都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表现。
糖尿病人三多一少原因
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这个原因要从多尿开始。
糖尿病人由于血糖超过肾糖阈,所以排出的糖多,由于排出糖类要带走大量的水分,所以导致糖尿病患者的尿多,由于排出大量的水分,所以病人感觉口渴,要多喝水,这时,由于糖类大量排出,所以体内能量供应出现问题,就要多吃,多吃的结果又会排出多余的糖,带走大量的水,同时体内的组织细胞开始分解供能,造成体重减轻。
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其中“一少”指的是?
消渴病
消渴病之名称,首见于隋·甄立言《古今录验方》,惜已遗。其内容见于唐·王焘《外台秘要·卷第十一·消中消渴肾消方》。《外台秘要·消中消渴肾消方》云:“《古今录验》论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注:当作有)脂似麸片甜者,皆(注:当作此)是消渴病也;二吃食多,不甚渴,小便少,似有油而数者,此是消中病也;三渴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脚先瘦小,阴痿弱,数小便者,此是肾消病也,特忌房劳。”消渴病,或名消渴证,即后世三消证之分类及症状表现概导源于此。
根据病位、病机及症状之不同,消渴病又有消渴、消中、肾消三消证之称谓,即消渴属肺燥名上消,消中属胃热名中消,肾消属肾虚名下消。
又,消渴病之名称,或首见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司马)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疾,别版本或作“病”,《汉书·司马相如传》正作“病”。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糖尿病科主任仝小林认为,如果根据尿糖或是出现“三多一少”来诊断,会延误大多数糖尿病人的病情。现在所讲的糖尿病,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与消渴症有了很大的不同。糖尿病除了血糖的升高,主要并发症如眼底病变、肾脏病变及糖尿病足等,都是对微小血管的损害。中医习惯上将小血管叫做脉络,将大血管叫做经络。所以,糖尿病的主要损害体现在脉络上,而它对心脑大血管的损害多是间接的,而且只是损害大血管的原因之一。仝小林教授认为,如果中医要给糖尿病命名,叫做“糖络病”更恰当。将糖尿病称为“糖络病”的最大意义就是既着眼于“糖”,又着眼于“络”。这样,从发现糖尿病的那一天起,就会重视疾病对脉络的损伤,着眼于防治因脉络损伤而引发的并发症,做到“有则治疗,无则预防”。
对确立消渴证的学术价值,也由支持的学者。如聂文涛认为,消渴证关注了人体内的一种驱动力,现代心身医学称之为内驱力。也就是身体有高分解的冲动;高分解的结果是消渴。所以,针对消渴的治疗方剂,往往同是对糖尿病、甲亢等疾病有效。这是中医立足于身体体征变化解决疾病的价值所在。聂文涛在《是驯服血糖,不是束缚血糖》一文中指出:中医学强调人体变化是必须有主导力量起作用。也就是谁行“政令”的问题。这种“德”与“位”的关系辨析,也是《易传·系辞上》开篇就讲的。根据这种基本的中医思维,人体胰岛素不敏感状态是因为胰岛素不当令的原因。那么,此时由谁来行“政令”呢?这就是胰高糖素。这说明糖尿病的根本不是合成不足,而是消耗太大。因为胰高血糖素是促进人体物质分解的,而胰岛素是促进人体物质合成的。显然,频发低血糖、相对低血糖或身体局部血糖供应不全都可能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强,从而出现糖尿病。因此,必须避免对血糖的这种 。所以,中医学自《黄帝内经》以来一直注意谷物保护。现高碳水化合物是因已经成为公认的糖尿病患者健康进食方式。
简介
根据临床表现,中国传统医学的消渴病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
消渴是由于阴亏燥热,五脏虚损所导致的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特征的病证。
该病是一种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中医药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中医古籍对消渴有较多记述。消渴病名,最早出自《内经》。如《素问·奇病论》说:"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内经》中约有十四篇,分别对消渴的命名、病因、病机、症状、治则、预后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在病名方面,根据病机及症状的不同,消渴还有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等名谓。在病因方面,《内经》认为五脏不足、情志失调、过食肥甘是消渴的病因,强调了体质因素在消渴发
糖尿病一定有三多一少吗
糖尿病的典型表现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却减少
糖尿病患者不一比都要有所谓“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因为“三多一少”仅是糖尿病典型和较晚期的表现,若以此来诊断糖尿病,不但无助于其早期诊断,而且不利于其慢性并发症的早期防治。“三多一少”是在血糖升高到较高水平,超过肾排糖阈值,出现尿糖时,由于利尿导致多尿,进而因失水导致多饮;又由于糖分从尿液中排出,致使细胞内能量不止而引起饥饿感,表现多食;这一糖代谢障碍使体内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增加最终出现消瘦。
阴囊湿疹病症更是日夜折磨着男性的忍耐力,特殊部位的痒痛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尴尬的情况也总是会出现,
首先是要保持阴囊的卫生,尽量做到天天洗澡让阴囊处于干净卫生的状态,像是白天工作环境潮湿
要避免穿透气不好的牛仔裤和内裤,有的男性一年四季都是牛仔裤不换样
这时候,搭配使用针 立 清,来修复。而且经常喝水,多吃水果蔬菜,这样对于很有帮助
在两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文字的确立、规范和普及,再加上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使古人为我们留下了数量巨大的中医古籍文献,中医药也因此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时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简称《说文》),大约成书于公元100年。许慎是东汉汝南郡召陵人,即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人。《说文》按汉字的形体和偏旁结构,将全书所收的9353个字,“据形系联”,分为540部,首创部首编排法;用“六书”的理论解释文字,确立了六书的体系;保存了篆文的写法系统和汉以前的古训古音,为古文字学、汉语词源学和古音学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是研究先秦古籍和古文字学的典籍,也是学习医古文的重要工具。
《说文》虽然不是医学著作,但是它对中医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说文》共收字9353个,其中重文1163个(即异体字),经初步统计,其中与医药学直接相关的文字将近1300个,如果去掉重文1163个,实际将近占全书收字的六分之一。
其大体分布是:生理方面的有674字,病理方面的有427字,药物方面的有150字,经络及针灸方面的有42字。其中表示病名的有359字,仅“疒”字旁的字就有102个。全书保存了丰富而系统的医药文字资料。
众所周知,两汉时期是中医药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而成书于东汉后期的《说文》一书,从一个侧面展示了那个时期辉煌的医学成就。对今人研究中医药学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从殷墟甲骨文到许慎的《说文解字》,汉字从形成、确立到规范,其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阶段都是在中原完成的,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巨大作用。这充分显示了中原古代文化对华夏文明所做的贡献。
在天气比较寒冷的时候很多人都经常会在睡觉前泡脚,因为睡前泡脚能够让身体立马觉得暖和了不少,所以很多人也就养成了泡脚的习惯,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适宜泡脚的,那么哪些人不适合经常泡脚呢?泡脚的禁忌人群具体都有哪些?
1、六类人不宜泡脚
1儿童
如果孩子的脚不是很凉,就没必要泡脚。人体足弓在儿童时期逐渐形成,此时如果经常用热水泡脚,可能会导致孩子足底的韧带变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维持,长此以往,会增加形成扁平足的风险。
2糖尿病足患者
糖尿病足患者的皮肤比较脆弱,脚部末梢神经对温度不敏感,正常人感觉很烫的水温,他们却感觉不到,所以很容易被烫伤。一旦被烫伤,哪怕是一个很小的水泡,若不及时就医,都可能导致足部感染、溃烂,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截肢。
3静脉曲张患者
静脉曲张的主要病因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脚部温度的升高只会增加局部血流量,不能改变静脉回流的速度,反而可能加重静脉回流负担,导致曲张的静脉进一步扩张,加重下肢充血,使病情加重,很可能把脚越泡越肿,所以千万不要用热水泡脚、泡腿,也不宜用热水袋暖脚或洗桑拿浴。
4足癣等皮肤病患者
很多人误以为泡脚能减轻足癣症状,其实用热水泡脚反而可能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对于皮肤已经破溃的伤口,热水泡脚更是雪上加霜,一定要敞开伤口,干燥通风。足部患有疱疹、湿疹等疾病的患者也不要用热水泡脚,一旦将皮肤弄破,很容易造成感染。
5脚气、脚部外伤患者
患有脚气的人,病情严重到起疱时,就不宜用热水泡脚,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伤口感染。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或皮肤烫伤者也不易泡脚。
6特殊人群泡脚时间长致晕厥
身体健康的人泡脚、泡温泉都没问题,但特殊人群要注意。例如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压、经常头晕的人,都不宜用太热的水泡脚或长时间泡温泉。因为用热水泡脚或泡温泉后,会导致人体血管扩张,全身血液会由重要脏器流向体表,这必将导致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对于有心脏病、低血压的人群来说,就会增加他们发病的危险。
2、泡脚最佳时长
虽然沐足对肩背腰腿关节疼痛、失眠、皮肤瘙痒和咳喘等当季常见病、多发病的保健效果不错,但要注意根据个人体质和疾病控制好浴足时间的时间,一味用热水长时间浸泡对身体健康并没有好处。
很多人喜欢从水很烫泡到水全凉了,甚至有的不停添加热水,持续泡一两个小时,这是错误的做法。
泡脚时间以30-45分钟为宜,每天或隔一天泡一次即可。还有中药热足浴方法:每次足浴前先在水里放入煎煮过的药液(可对水稀释),然后按普通热足浴的方法进行。
但是,特别提醒老年人,泡脚时间要再短一些,因为老人泡得太久,容易引发出汗、心慌等症状。所以,老人每日临睡前泡脚20分钟为佳。
3、泡脚最佳水温
泡脚的水温不宜过热或过凉,一般维持在38℃-43℃为宜。
如果有条件,可以先将脚放入38℃左右的水中,然后让浴水逐渐变热至42℃左右即可保持水温,足浴时水通常要淹过踝部,且要时常搓动。
4、养生泡脚的方法
1、热水泡脚
功效:用热水泡脚,对身体很有好处,特别是在冬天。中医有一个说法,叫作“风寒从脚下生”,冬天天气寒冷,人体更容易出现寒性肌肉酸痛、手脚冰凉以及寒性胃痛等各种不适,坚持用热水泡脚则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解表散寒,缓解手脚冰凉,扩张毛细血管,促进脑部供血。
做法:每晚用40℃至50℃的水泡脚15分钟。泡脚时水要没过脚面,水凉了可再加入热水,使人对温度能慢慢适应,不应一次倒入太烫的水,以免造成低温烫伤。
注意:睡前用热水泡脚特别适合寒证,如平素怕冷、手足凉,伴有慢性腹泄、痛经、冠心病、小便困难等病症。
2、醋水泡脚
功效:经常用醋泡脚可调和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有助于平衡阴阳。使用醋泡脚可加速人体的血液循环,改善身体各部分因为长期不动或者是疲劳而导致的缺氧,增强新陈代谢,改善手脚冰凉情况。长期坚持用醋泡脚,不仅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对于身体的强壮与抵抗能力的增强都有改善作用。
做法:每晚睡前将2500毫升6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倒入盆中,加食醋150毫升浸泡双脚,淹没踝关节。每次浸泡20分钟即可。
注意: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虽然食醋泡脚能够治疗脚气病,但是一定要在脚部没有伤口的时候进行泡脚,避免出现不好的情况哦!
3、花椒泡脚
功效:花椒在中药里归入祛寒类药物,它能祛除湿寒,扶助阳气,利气行水。另外,花椒还有杀菌、消毒、止痛、止痒、消肿等作用。用花椒煎汤泡脚能起到内病外治的作用。天天坚持下去,可起到去病延年之效果。最明显的是可增强对流感病毒或其他传染病的免疫能力。
做法:用花椒煎汤泡洗。每晚睡前先将双脚洗净,再用此汤烫泡。泡脚的时候,最好是按摩脚部,即使你对穴位不了解,也可以全脚部进行揉搓按摩,可有效刺激脚部穴位,起到很好的保健防病作用。
注意:花椒泡脚不宜长期连续进行,感觉原来的病症消失,就应该停止几天,等出现不足症状时再进行,否则可能出现中医古籍中说的“乏气”和“火自水中生”等现象。
4、艾叶泡脚
功效:艾叶泡脚具有驱寒作用,天天用热水泡脚本来就有促进血液循环赶走体内湿寒的功效,况且艾叶能通十二经络,调理阴阳。经络通畅的人,气血就会跟着畅通,而气血健康的人,体内寒气自然也就无处可待。用艾叶水泡脚能有效地祛虚火、寒火,可以治疗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牙龈炎、中耳炎等头面部反复发作的这些与虚火、实火有关的疾病。
做法:取艾叶一小把煮水后泡脚或用纯艾叶做成的清艾条取四分之一,撕碎后放入泡脚桶里,用滚开的水冲泡一会儿,等艾叶泡开后再对一些温水泡脚,泡到全身微微出汗。
注意:在用艾叶水泡脚同时,喝上一杯生姜红枣水即去了寒又不泻气。只要没有明显上火时,每天只用温水泡脚,不要用艾叶水泡脚。
新鲜天麻怎样晒干最好
1、在春冬两季挖新鲜成熟的天麻。
2、尽量不要损伤表皮,刨出来之后,除去天麻的地上茎和根须,把新鲜的天麻用刷子在清水里刷洗干净。
3、然后浸泡在清水或白矾水里,及时去除天麻表面的粗皮。
4、将浸泡洗好的天麻放入盛有清水的锅中,大火煮透,煮到里面没有那个白芯的时候捞出来,或蒸也是可以的。
5、煮好的天麻拿出来沥干水分,放到不锈钢网格或报纸上面,置于太阳底下暴晒,经常翻一翻,天麻完全干透就可以装起来密封干燥保存了。
6、如果是阴天的话,应在阴天晾干一下,然后将天麻压干水分,再用烘干机进行烘干即可。
2
天麻为什么要煮熟再晒
天麻是兰科、天麻属腐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先煮后晒或现蒸后晒都属于中医炮制药材的一种方法,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天麻的药效更好的发挥出来;另一方面煮过的天麻经过高温杀菌,不容易腐烂,晒干后水分含量少,也易于保存。
但要注意的是,煮天麻不要煮太久,以免天麻药效成分流失过多,影响食用价值。
3
天麻可以切片晒干吗
可以。
按照上述方法煮好或蒸好的天麻,可以直接晒干,也可以切成大小均匀的片后进行晒干,一般切片晒干的时间比整个天麻耗时更短,但不要切的过薄,厚度在1-2厘米左右为宜,晒干的过程中会缩水变小块,如果太薄容易粘连在晒具上,破坏天麻的外形。
4
吃天麻的禁忌
1、禁忌人群
天麻性平、味甘,有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的功效,为治疗
三伏贴能治什么病 三伏贴别乱贴!小心皮肤起疹、发痒
本文2023-10-04 17:44:2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7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