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的成就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2收藏

古籍修复的成就,第1张

古籍修复各派绝技

1:蜀派有绝技“借尸还魂”,可以把整个旧书纸更换,让原来的墨迹附着在新的纸张上。可以大大延长书的寿命,但是因为不符合现代修复要求修旧如旧,所以这项绝技已经随蜀派的消失而消失。

2:京派绝技“珠联璧合”,把纸放在锅里和天然碱性溶剂混合,加入颜色后熬成粥状,修补虫蛀的书籍没有任何痕迹,被行业里面成为珠联璧合,此项技艺随着纸浆修补书机的发明。已经继承和代替了古代技艺。是现在最流行的修复方法。

3:津派的绝技是“千波刀”,名如其艺,可以将纸随意劈成需要数量,而且保证原来的墨色、纸质。劈开后还能保证原来纸张厚度,即便是被劈开一千次依然可以如原来,不损伤纸张元气,犹如复制古书。在历史长河中因为此项技艺曾经多次险些外流,所以竹影法师弃艺后,因担心被书画作假人利用,将劈画工具、药物配方等都焚烧。因此津派随千波刀的消失而彻底消亡。现在有些书画修复师傅也会使用劈画,但是最多只能劈开2到5次,劈开后纸会薄,可以利用第2次托表弥补厚度,因为劈开后损伤书画严重,现在用的人也很少。与当年津派1千次都可以保证原来厚度和品质不可同日而语。根据现在书画界的研究,津派可能因为灵活掌握了“借尸还魂”和“珠联璧合”其中的奥妙所以创立了“千波刀”达到津派辉煌的顶峰。

4:杨派、苏派,两者相似度很高,但是在修复过程有明显的不同还是被分成不同的派别。其技艺的代表手法就是“浴火重生”,其手法与修复古画反铅,用白酒烧画方法相似。不同的是古籍修复是为了让纸章修旧如新。彻底消除霉菌而危害书籍的各种生物因素。

古籍修复浆糊

古籍修复里面浆糊被认为是首要机密。各门派不同配方比例不同。修复师傅很忌讳被问到浆糊如何调配。津派的竹影法师在06年时曾专门为北京年轻的古籍修复员,讲解过浆糊的使用。根据当时的场记配方如下。1:明矾,明矾的作用是防止墨迹晕染古代有些书籍印刷时油墨里面添加了面粉,而且明矾本身可以防止霉病。缺点是明矾可以让纸酸化脆弱。

2:蜂蜜:蜂蜜作用是为了降低纸张的膨胀系数,对于点镶、和补虫眼很有作用。也有防止油墨晕染的作用。缺点是延长浆糊风干时间、而且容易招虫子。

3:花椒、桂皮:作用是可以驱虫缺点是容易改变纸张颜色

4:白芨:这个增加粘性,缺点是以后再有人修复时不容易揭裱、北方天气干燥。加多后容易皱缩。天津艺术博物馆基本90%的画都是杨派修复,就有大量皱缩、崩裂等情况因为是按照南方浆糊配方加入过多白芨。所以在北方存放画面无法平整。

在故宫博物院中,收藏了一幅国宝级别的画卷,即《听琴图》。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听琴图》曾一度被当成是赝品,还差点被丢进垃圾桶。后来,一位专家经过研究,才让《听琴图》从“垃圾”变成国宝。究竟这背后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事情还得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说起,当时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事件,即故宫盗宝案。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故宫博物院收集到了大量的证据,使得案件成功被侦破。后来,又因为种种原因,还就留下了一个大箱子,箱子贴上法院封条后,就一直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库房里。一直到1949年,故宫博物院在整理库房时,院长马衡先生就无意中看到了当年大箱子,而且早已落满了厚厚的灰尘。马院长经过一番了解,确定箱子里的东西,是当年法院判定的赝品文物。

如此一来,马院长心里也犯嘀咕了,箱子里的文物,真是都是赝品吗?毕竟,马院长自己就是文物专家,因此他有这样的疑惑也很正常。为了进一步确定这批尘封文物的真伪,马院长决定将它打开看看,同时他还喊来了另外一位文物鉴定专家——朱家溍。在当时,朱家溍的大名在学界内可是响当当的,因为他曾从数百件的走私文物中,一眼就发现了3000多年前商周时期的青铜饶,故此,马院长对朱家溍的鉴定能力也是格外的佩服。

经过一番准备,朱家溍先将箱子上的灰擦拭干净,接着再小心翼翼地取下封条,然后将箱子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件青花瓷和青铜壶,然后将上面的大件拿出来后,下面还有十多件玉器和鼻烟壶。不过让朱家溍眼前一亮的,则是最下面的一件卷轴,长约50多厘米,看起来就像是一卷字画。对朱家溍来说,他自幼就接触过大量的古籍字画,因而对其的真伪鉴定十分有信心。

朱家溍将卷轴打开,发现原来是一幅画,长约140多厘米,而且还是难得的绢本画。此画的内容并不复杂,一共有四个人物,其中一人在树下抚琴,另外三人在旁边聆听。很快,朱家溍就陷入了沉思,因为他在卷首右侧看到了三个字——听琴图,而且还是北宋徽宗标准的瘦金体。另外,在卷首中部还有一首七言绝句的小诗,最后的题名竟然是蔡京。不仅如此,画上还有嘉庆御览之宝等八个印记,可见它曾是嘉庆皇帝的藏品。朱家溍经过深入研究,百分之百确定,画上的“听琴图”三个字是宋徽宗的御批,因此《听琴图》应是北宋的一件真迹。

朱家溍看到《听琴图》之后,暂时也顾不得其他的文物了,于是就立刻找到马院长汇报,并将自己的判断和依据都陈述了一遍,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听琴图》不是赝品,而是一件货真价实的国宝。马院长一听,心里先是激动,然后又有一些疑虑,毕竟他对字画方面不是很精通。于是,马院长就召集了其他专家一起开会讨论,但开会的结果,专家们却对这幅古画的真伪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有的人依然坚持《听琴图》是赝品的观点,理由是宋徽宗的亲笔御批,通常格式都是“什么什么御制”,同时还会画押,但是在《听琴图》上却都没有,而且整个画卷的风格和运笔,也都和宋徽宗传世的其他画卷不相符。但也有一些人却支持朱家溍的观点,理由是宋徽宗当时信奉道教,而《听琴图》所反映出来的风格,就有一种很浓郁的道教文化特点。另外,从画卷的绢本来分析,也不可能是近代以来伪造的,因此综合来看它就是北宋时期的绢本。

一直到现在,对于《听琴图》还有颇多的争议,不过争议的焦点却是作者问题,到底是不是宋徽宗的亲笔画呢?答案还有待研究。不过毋庸置疑的是,《听琴图》确确实实是北宋时期的绢本画,而且现代科技也能做鉴定和证明。因此,《听琴图》最后也还是成了国宝。

对于朱家溍来说,他凭借着自己丰富的学识,以及敏锐独特的观察力和鉴赏力,为国家的文物保护工作,立下了一件奇功,俗话说,“业精于勤荒于嬉”,朱家溍能有如此的成就,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苦心钻研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他的努力,或许《听琴图》早就和其他赝品一样,被扔进了暗无天日的地下仓库中去了。

1、我公司旗下的北京晓云字画装裱工作室成立于2002年,位于北京文化品牌新集中地高碑店新村北里144号,主要从事书画传统手工装裱业务(古籍善本书画揭裱修复)、大型书画展览展示及其书画装裱培训工作。

2、所谓三分画七分裱,还是要找一家做工最好,价钱公道的地方。古旧字画更是要慎重,裱不好的话会缩短画的寿命的。

3、我经常在北京艺饰名苑拿货,已经合作很长时间了,琉璃厂那边鱼龙混杂,个人不推荐。

4、古画从古至今一直都在被复制,只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复制的技术也是趋于逼真化,近几十年的古画复制技术主要是丝网印刷技术,基本可以以假乱真。

古籍修复的成就

古籍修复各派绝技1:蜀派有绝技“借尸还魂”,可以把整个旧书纸更换,让原来的墨迹附着在新的纸张上。可以大大延长书的寿命,但是因为不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