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足阳明胃经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3收藏

中医基础理论: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足阳明胃经,第1张

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相交于承浆穴,返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上关穴,沿发际,至额前。

 分支:自大迎穴前方下行至人迎穴,沿喉咙向下,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

 直行者: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二寸),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穴。

 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经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考试大网站收集而后下行,沿大腿前侧,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

 分支:自膝下三寸处(足三里穴)分出,下行至中趾外侧端。

 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

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个能治百病的医生

但,这个医生需要有力气才能治病

因此,只要我们把力气养足,大多数的疾病都能自我修复

整体养生观  以自然之理  养自然之根

人体是一台精密机器

只要我们掌握如何使用?

如何保养?如何自我修复的规律?

就可以延长这台机器的使用寿命

中医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分为12条经络运行

人的12条经络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是怎么样工作的?

每一个时辰都有一条经络出来值班当头。

经络是人体经脉与络脉的总称。

1、12条经络对应的时辰

手太阴—肺经      (  3 —  5点)

手阳明—大肠经  ( 5 —  7点)

手少阳—三焦经  (21—23点)

手太阳—小肠经  (13—15点)

足太阴—脾经      ( 9 —11点)

足厥阴—肝经      ( 1 —  3点)

足少阴—肾经      (17—19点)

手厥阴—心包经 (19--21点)

足阳明—胃经        ( 7 —  9点)

足少阳—胆经        (23—  1点)

足太阳—膀胱经    (15—17点)

2、  经络走向:

手三阴经  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  从手走头

足三阴经  从足走腹胸

足三阳经  从头到足

五脏:  心、  肝、  脾、    肺、    肾

六腑:小肠、  胆、  胃、  大肠、  膀胱、三焦

三焦:上焦    中焦  下焦

上焦:指体腔胸脯以上:(心、肺)

中焦:指胸脯与肚脐之间:(脾、胃、肝、胆)

下焦:肚脐以下:(小肠、大肠、肾、膀胱)

3、经络在人体上的分布

阳经均分布在头部:

督脉(正中间)

膀胱经(正中旁开)

胆经、三焦经(侧头部)

胃经、大肠经、小肠经(面部)

经络在背部的分布:

督脉(后背正中线)

膀胱经第一侧线(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膀胱经第二侧线(后正中线旁开3寸)

经络在胸腹部的分布:

任脉(胸部、腹部前正中线)

肾经(胸部正中旁开2寸、腹部正中旁开05寸)

胃经(胸部正中旁开4寸、腹部正中旁开2寸)

脾经(胸部正中旁开6寸、腹部正中旁开4寸)

1、手太阴—肺经

肺为相傅之官,容易感冒拍肺经

肺主气,调节呼吸,助心行血

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外和皮毛

开窍于鼻,与大肠互为表里。

1)肺经的循行

从胸走手,起于胸部中府穴,止于手大拇指甲角少商穴。

  2)与肺经相关器官

    鼻、咽喉、皮肤、支气管、肺

3)肺经不通引起的症状

    怕风、容易出汗、伤风感冒、鼻塞、流鼻涕、咽喉痛、咳嗽气喘、皮肤干皱、无光泽、头发脱落、胸部胀痛、支气管哮喘、背部肩部酸痛、四肢末端麻木。

4)肺经的主要穴位

中府穴:胸闷咳嗽中府收。

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  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尺泽穴:

  肺热,孩子肺炎泻尺泽穴。

  在肋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孔最穴:治疗咳嗽最灵。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上,

腕横纹上7寸处。

列缺穴:颈椎,感冒拍列缺穴。

在前臂桡侧处,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太渊穴:肺气虚弱、咳喘太渊首选。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少商穴:咽喉痛第一穴,

用刺血法治疗急性咽炎最灵。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脚01寸。

2、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经的功能

  大肠传导之官,人要无病,肠要干净。大肠负责排泄人体大部分废物从而确保人体内环境的清洁通畅。

大肠经的循行

从手走头,起于手食指甲角旁的商阳

止于鼻子旁的迎香穴。

大肠经相关的器官

  齿、肩、皮肤、鼻、咽喉、大肠

大肠经不通引起的症状

出现津液失调而导致牙痛、咽喉肿痛、流鼻涕、鼻血、长暗疮、肩痛、上肢痛、肠鸣、便秘、手足怕冷、头痛、指痛、体热、口干等症状。

  大肠经的主要穴位

合谷穴:痛症第一穴,凡是身体上的一切痛症都可以按、刺激这个穴位止痛,“头面问题合谷收”。(注:孕妇不能按这个穴位,会导致流产)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髁骨桡侧的中点处。

手三里穴:肩周炎首选穴。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

下2寸处。

曲池穴:大肠炎症热症泻曲池。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连线中点。

肩髃穴:肩周炎、手臂痛、手不举首选穴。

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迎香穴:鼻炎 鼻塞按迎香穴。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未完,待续。

   

《黄帝内经》中的《灵枢·逆顺肥瘦》有这样一段话,清晰描述了十二经脉在人体循行方向:

“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原文中的“脏”指的是“胸”,这段话阐述了十二经脉循行方向的四条规律:

(1)手三阴经分别起于胸中,走向手指末端,交于手三阳经;

胸中的脏有肺、心和心包,对应的三条阴经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手三阴经从胸,沿着手臂的内侧循行到手指末端。

(2)手三阳经均起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交于足三阳经;

手的三条阳经,是从手指的末端向头面部循行。因为手三阴经从胸走手,到了手指端要终止,下接的是手三阳经,手三阳经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都是从手指末端沿着手臂的外侧,向头面部循行的,此处的头指的是头面部,而到了头面部,手三阳经也要终止。

(3)足三阳经分别起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于足三阴经;

足的三条阳经分别是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经。这三条阳经从头面部向足趾末端循行,此处的足指的是足趾端,到了足趾端之后,足三阳经也要终止,终止以后向下相交的是足的三条阴经。

(4)足三阴经分别起于足趾,走向腹腔、胸腔,交于手三阴经。

足的三条阴经分别为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的三条阴经需要从足向腹部循行,最后,足三阴经再向上行,从腹到胸,到胸中去与手三阴经相交。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灵枢·营卫生会》)的循环路径。

人体经络系统中的十二条经脉的合称。又称“十二经”或“十二正经”。包括: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八脉中的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

其中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

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

带脉起于胁下,环行腰间一周。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腿股内侧上行,

至咽喉与任脉会合。阳维脉起于足跗外侧,沿腿膝外侧上行,至项后与督脉会合。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踵阳跷

脉会合。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伴足

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沿足太阳经上额,于项后会合足少阳经。

十二经脉气血充盛有余时,则渗注于奇经八脉,蓄以备用。

十二经脉是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将人体内外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十二经脉由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组成。其中手三阴经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包括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

命名原则:

内为阴,外为阳:阴阳理论贯穿于整个中医理论,经络系统亦以阴、阳来命名。其分布于肢体内侧面的经脉为阴经,分布于肢体外侧面的经脉为阳经。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相互之间具有相对应的表里相合关系,即肢体内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太阴、厥阴、少阴。

肢体外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阳明、少阳、太阳。脏为阴,腑为阳:内脏“藏精气而不泻”者为脏,为阴,“传化物而不藏”者称腑,为阳。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一阳经分别隶属于一腑,各经都以脏腑命名。

上为手,下为足:分布于上肢的经脉,在经脉名称之前冠以“手”字;分布于下肢的经脉,在经脉名称之前冠以“足”字。

中医基础理论: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足阳明胃经

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