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梅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3收藏

白梅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白梅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白梅的别名 24 来源 25 制法 26 性味 27 功能主治 28 白梅的用法用量 29 注意 210 附方 211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白梅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白梅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白梅 1 拼音

bái méi

2 《辞典》:白梅

21 出处

《本草经集注》

22 拼音名

Bái Méi

23 白梅的别名

盐梅(《尚书》),霜梅(《纲目》),白霜梅(《本草便读》)。

24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未成熟果实,经盐渍而成。

25 制法

《齐民要术》:"作白梅法,梅子核初成时摘取,夜以盐汁渍之,昼则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

26 性味

酸涩咸,平。

①《日华子本草》:"暖,无毒。"

②《纲目》:"酸咸,平,无毒。"

③《本草从新》:"酸涩咸,平。"

27 功能主治

治喉痹,泻痢烦渴,梅核膈气,痈疽肿毒,外伤出血。

①陶弘景:"白梅亦应(与乌梅)相似,今人多用白梅和药,以点痣蚀恶肉。"

②《本草拾遗》:"刺在肉中,嚼白梅封之,刺即出。"

③《日华子本草》:"治刀箭(伤),止血,研敷之。"

④《本草图经》:"除痰。"

⑤《本草蒙筌》:"捣烂成膏,敷攻恶毒,治妇人乳痈,拔肉中箭簇;中风紧闭牙关,急宜将肉摩擦。"

⑥《纲目》:"治中风惊痫,喉痹,痰厥僵仆。又治泻痢烦渴,霍乱吐下,下血血崩,功同乌梅。"

28 白梅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噙咽津液或入丸剂。外用:擦牙、捣敷或煅存性研末调敷。

29 注意

《本草从新》:"多食损齿伤筋。"

210 附方

①治喉痹乳蛾:一青梅二十枚(盐十二两,淹五日,取梅汁入明矾三两),桔梗、白芷、防风各二两,猪牙皂角三十条。为细末,拌汁和梅入瓶收之,每用一枚,噙咽津液。凡中风痰厥,牙关不开,用此擦之尤佳。(《纲目》水梅丸)二白梅包生矾末作丸含咽,或纳吞之。(《圣济总录》)

②治霍乱吐利:盐梅煎汤,细细饮之。(《如宜方》)

③治梅核膈气:半青半黄梅子,每个用盐一两,淹一日夜,晒干,又浸又晒,至水尽乃止,用青钱三个,夹二梅,麻线缚定,通装磁罐内,封埋地下,百日取出。每用一枚,含之咽汁,入喉即消。(《龚氏经验方》)

④治痈疽已溃未溃皆可用:盐白梅烧存性,为末,入轻粉少许,香油调涂四围。(《易简方》)

⑤治金疮:烧干梅作炭,捣末之,敷一宿。亦治被打伤。(《千金方》)

211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白梅的方剂 白梅丸

录》卷一二六:白梅丸:处方:白僵蚕不拘多少(直者,炒令**)。制法:上为末,用陈白梅肉捣为丸,如梧

乌梅汤

拼音:wūméitāng处方:白梅(二十九枚)檀香(三两)甘草(四两)盐(五两)炮制:上为细末。功能

盐白梅散

十三引丹溪方:方名:盐白梅散别名:盐梅散组成:盐白梅(烧存性)1钱,明矾(枯)1钱,黄丹(炒)1钱,

梅蜜饮

拼音:méimìyǐn处方:陈白梅陈细茶功能主治:治热痢。用法用量:用蜜、水各半煎服。若冷痢,用生梅

南星皂角白梅散

角白梅散组成:南星7片,皂角14枚(半生半煨),白梅1个,生姜3片,茶芽1撮,葱白2寸。主治:风痰头

更多用到中药白梅的方剂

用到中药白梅的中成药 绿萼点舌丸

Wan标准编号:WS3B243497处方:白梅花450g沉香45g血竭90g乳香(醋炙)90

梅苏丸

御药院方》卷二:方名:梅苏丸组成:乌梅肉1两半,白梅肉1两半,干木瓜1两半,紫苏叶1两半,甘草半两(

羊痫风丸

Wan标准编号:WS3B054891处方:白矾300g郁金120g金礞石(煅)300g全蝎6

安蛔理中汤

g《医宗说约》卷四处方参、术、乌梅、川椒、炮姜、白茯苓、生姜。功能主治蛔厥,手足冷。用法用量水煎服

安蛔丸

拼音:ānhuíwán处方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川椒、乌梅。功能主治理中安蛔。主摘录《金匮翼》卷

更多用到中药白梅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白梅 《本草纲目》:[果部第二十九卷果之一]梅

甘。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青者盐腌曝干为白梅。亦可蜜煎、糖藏,以充果。熟者笮汁晒收为梅酱惟乌

《普济方》:[卷六十咽喉门]喉痹(附论)

及喉痹。大黄(末一分)蜗牛(二七枚)白矾(末)陈白梅皮马勃(各一分)上于五月五日午时。中。治马喉痹。

《证类本草》:[卷第二十三中品]梅实

,用当去核,微熬之。伤寒烦热,水渍饮汁。生梅子及白梅亦应相似,今人多用白梅和药,以点痣,蚀恶肉也。服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南星皂角白梅散南星七片,皂角十四枚,半生半煨,白梅一个,生姜三片,茶芽一撮,葱白二寸,用木器捣碎,

《普济方》:[卷一百十七寒暑湿门]中暑附论

目录 1 拼音 2 增损理中丸的别名 3 处方 4 制法 5 功能主治 6 增损理中丸的用法用量 7 摘录 8 《外台》卷六引《延年方》 81 方名 82 组成 83 功效 84 主治 85 增损理中丸的用法用量 86 制备方法 87 用药禁忌 9 《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五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增损理中丸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外台》卷三引《崔氏方》 101 方名 102 增损理中丸的别名 103 组成 104 主治 105 增损理中丸的用法用量 106 加减 107 制备方法 108 用药禁忌 109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增损理中丸 1 拼音

zēng sǔn lǐ zhōng wán

2 增损理中丸的别名

枳实理中丸(《类证活人书》卷十八)、加减理中丸(《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3 处方

人参60克 白术60克 甘草60克(炙)干姜45克(炮)枳实4枚 茯苓60克

4 制法

上药研末,以蜜和为丸,如弹子大。

5 功能主治

治心中结满,两胁痞塞,胸中气急,厥逆欲绝,心胸高起,手不得近。

6 增损理中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开水送下。

渴者,当加栝楼;下者,当加牡蛎。

7 摘录

《外台秘要》卷三引《崔氏方》

8 《外台》卷六引《延年方》 81 方名

增损理中丸

82 组成

人参6分,白术6分,厚朴6分(炙),茯苓6分,甘草6分(炙),姜屑2分。

83 功效

止泄痢,下气能食。

84 主治

霍乱。

85 增损理中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加至1520丸,水饮送下;以酒送下亦得。

8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87 用药禁忌

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大醋及生冷。

9 《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五 91 方名

增损理中丸

92 组成

人参2两,白术2两,甘草1两5钱,干姜1两5钱,黄芩5钱,枳壳12片。

93 主治

太阴下之,胸痛硬满,诸结胸症。

94 增损理中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沸汤化服。

9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10 《外台》卷三引《崔氏方》 101 方名

增损理中丸

102 增损理中丸的别名

枳实理中丸、加减理中丸

103 组成

人参2两,白术2两,甘草2两(炙),干姜6分(炮),枳实4枚,茯苓2两。

104 主治

时行45日,大下后或不下,皆心中结满,两胁痞塞,胸中气急,厥逆欲绝,心胸高起,手不得近。

105 增损理中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熟水送下,不歇复服。

106 加减

渴者,当加栝楼根2两,不渴除之;下者,当加牡蛎(熬)2两,不下勿用。

107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108 用药禁忌

忌海藻、菘菜、酢物、桃李、雀肉。

109 附注

枳实理中丸(《活人书》卷十八)、加减理中丸(《圣济总录》卷二十五)。本方改作汤剂,名“枳实理中汤”。(见《易简方》)

古籍中的增损理中丸 《仲景伤寒补亡论》:[卷十]不可下四十七条

俱不足。用小建中汤。常氏云。下后心下痞硬。用增损理中丸。又曰。动气在右。不可下。下之则津液内竭。咽

《仲景伤寒补亡论》:[卷十三]结胸二十二条

下之。此作协热利也。常氏云。脉微弱有寒者。可增损理中丸。作结胸者。大小陷胸汤。协热利者。白头翁汤。

《仲景伤寒补亡论》:[卷五]太阳经证治下九十一条

。其脉浮大者。不可不。下之则死。常氏云。可与增损理中丸并蜜丸服。如未效。用黄连七寸。巴豆七粒。二味

《伤寒论辑义》:[卷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汤。以和解之。案汪氏引补亡论。常器之云。可与增损理中丸。如未效。用黄连巴豆。捣如泥。封脐上。灼艾灸

《普济方》:[卷一百四十一伤寒门]伤寒两感(附论)

养胃汤

  来源《万病回春》卷三。

  组成香附 砂仁 木香 枳实(麸炒)各2克 白术(去芦) 茯苓(去皮) 半夏(姜汁炒) 陈皮各3克 白豆蔻(去壳) 藿香 厚朴(姜汁炒)各2克 甘草(炙)06克

  用法上药锉一剂。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食后服。

  主治胸腹痞满。

  加减瘦人心下痞闷,加炒黄连,去半夏;血虚中满,加当归、白芍,去半夏;食积中满,加炒神曲、山楂、麦芽,去白术、半夏;肥人心下痞闷,加苍术;气虚中满,加人参,去半夏;痰膈中满,加瓜蒌仁、贝母、桔梗、竹沥、姜汁,去白术、半夏;脾泄中满,加炒苍术、炒白芍,去半夏。

  来源《女科切要》卷五。

  组成当归 白术 白芍 茯苓 半夏 藿香砂仁 陈皮 神曲 香附

  用法上药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主治妊娠恶阻。

  养胃汤

  方剂别名人参养胃汤(《局方》卷二《淳祜新添方》)。

  药物组成厚朴1两,苍术1两,半夏1两,茯苓半两,人参半两,草果半两,藿香半两,橘红3分,甘草1分。

  处方来源《易简方》。

  方剂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憎寒壮热,头目昏疼,肢体拘急,不间风寒二证,及内外之殊。兼能治四时瘟疫。妊娠疟疾,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头痛恶心,身痛,面色青白,脉弦迟。

  方剂功效温中解表,兼能辟山岚瘴气。

  用法用量上(口服)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乌梅1个,煎至6分,去滓热服。先用厚被盖睡,连进此药数服,加以薄粥热汤之类佐之,令四肢微汗濈濈然,候干,则徐徐去被,谨避外风,自然解散。若先自有汗,亦须温润以和解之。

  养胃汤

  药物组成草果仁5钱,藿香5钱,陈皮7分半,甘草2钱,肉桂2钱。

  处方来源《育婴家秘》卷四。

  方剂主治感寒发疟。

  制备方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加生姜、乌梅,水煎服

目录 1 拼音 2 《续易简方论后集》卷二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蒲黄黑神散的用法用量 25 加减 2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蒲黄黑神散 1 拼音

pú huáng hēi shén sǎn

2 《续易简方论后集》卷二 21 方名

蒲黄黑神散

22 组成

生熟干地黄1两半(熟者须是自蒸9遍,或20余遍,如黑角色,不可经冷水,增秤1两,生者干秤半两),当归(酒浸半日,焙)1两1分,肉桂(去粗皮)1两1分(不见火),干姜(炮)1两1分,白芍药1两,甘草(炙)1两,真蒲黄(白纸衬炒)1两,附子(炮)2钱,黑豆1两半(炒,去皮)。

23 主治

妇人产后血少,或胎死腹中,四肢冷,吐沫,爪甲青黑,或胎衣不下,血晕,口干痞闷,乍寒乍热,四肢浮肿。

24 蒲黄黑神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产后血少,小便调下;胎死腹中,温酒滴服,须臾胎暖自下。

25 加减

产后月内不语,加独活末半钱,温酒调下;水泻不止,加干姜末半钱,清米饮调下;恶痢不止,浓煎**壳汤调下;若遍身疼痛,加黄耆末半钱,温酒调下;血崩不止,加炙艾1块,如鸡子大,煎浓汤调下;呕逆恶心,浓煎人参橘皮汤调下;中风牵搐,加荆芥末半钱,仍煎荆芥汤调下;恶露儿枕,血块刺痛,加玄胡索、京三棱各半钱,酒调下;血渴不止,加蒲黄,煎葛根汤调下;心腹刺痛,加玄胡索末半钱,温酒调下;咳嗽微微汗出,加人参、白术末各半钱,生姜汤调下;小便出血及不出,加琥珀末半钱,煎木通汤调下;鼻衄,煎茅花根汤调下。

2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古籍中的蒲黄黑神散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第四]二十一论并增入十八论

炒焦去皮)上为末,每服一钱匕,空心温酒调下。蒲黄黑神散(此方十八论云。产前、产后一切疾皆治之。)雄

《证治准绳·女科》:[卷之一]治法通论

椒煎汤,熏洗子肠自定。及平居女人,患此亦然。蒲黄黑神散调理室女、妇人风虚劳冷,一切气血之疾,及胎前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一]治法通论

椒煎汤,熏洗子肠自定。及平居女人,患此亦然。蒲黄黑神散调理室女、妇人风虚劳冷,一切气血之疾,及胎前

《中国医籍考》:[卷七十三]方论(五十一)

已愈。遂袖香致谢。并叩其方。惟得异香四神散。蒲黄黑神散。为犀丸而已。固常切慕其全方。竟尔未获。后遇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第五]十八论中治产前后患,蒲黄黑神散功效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猫肉 21 拼音名 22 猫肉的别名 23 来源 24 生境分布 25 功能主治 26 猫肉的用法用量 27 摘录 3 《中华本草》:猫肉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猫肉的别名 35 来源 36 原形态 37 生境分布 38 性味 39 归经 310 功能主治 311 猫肉的用法用量 312 注意 313 附方 314 各家论述 315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猫肉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猫肉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猫肉 1 拼音

māo ròu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猫肉

21 拼音名

Māo Ròu

22 猫肉的别名

家猫

23 来源

食肉目猫科猫Felis ocreata domestica Brisson,以肉入药。

24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

25 功能主治

滋补,袪风,解毒。主治虚劳体瘦,瘰疬,风湿痹痛,溃疡及烫火伤等。

26 猫肉的用法用量

4~8两;外用猫肉炼油涂敷。

2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猫肉

31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32 拼音名

Māo Ròu

33 英文名

Cat as food

34 猫肉的别名

猫、猫貍、家貍、乌圆

35 来源

药材基源:为猫科动物家猫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elis domestica Brisson

采收和储藏:随时杀猫取肉,鲜用。

36 原形态

家猫,体长约为50cm,重23kg。头圆吻短,上唇中央2裂,口周列生2030根刚毛。眼较圆,耳竖立,多呈三角形。瞳孔于阳光下缩成线状,黑暗中扩大成圆形。趾端具锐利而弯曲的爪,爪能伸缩。尾较长,但短于体长。全身被软毛,色泽不一,有白、黑、黄、灰色或双色、三色相杂。我国各地饲养的家猫,绝大多数个体全身被有横纹。

3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性较驯良,爱清洁,善跳跃及攀援。视、听觉灵敏;喜捕鼠类,好食荤腥之物。

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饲养。

38 性味

味甘;酸;性温

39 归经

肝、脾经

310 功能主治

补虚劳;祛风9湿;解毒散结。主虚劳体瘦;风湿痹痛;瘰疬恶疮;溃疡;烧烫伤

311 猫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汤,125250g;或浸酒。外用:适量,烧灰研末敷。

312 注意

湿毒内盛者禁服。

313 附方

①治瘰疬有核、脓血出者:猫貍一物,料理作羹如食法,空心进之。(《补缺肘后方》)②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猫肉适量,煮熟连汤随意吃。(《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314 各家论述

1《纲目》:治劳疰,鼠瘘。

2《本草求真》:补血,治瘩洼,又治瘰疬。

3《四川中药志》:治风湿痹痛,散瘰疬结核,补虚劳,消虫胀,疗汤火伤。

315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猫肉的方剂 圆肉党参炖猫肉

ndùnmāoròu处方:桂圆肉15克党参30克猫肉150~250克制法:将上3味同置盅内,隔水炖熟

痰核瘰疬膏

猪脚爪壳内,煨存性)海藻30克大贝母30克蓖麻子肉15克制法:用麻油120毫升,同上海、贝、麻三味

雌黄芍药丸

,蜀椒1分,恒山虎肾1分,貍肉1分,乌脑1分,斑猫1分,矾石1分,附子1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大红膏

仁家传珍方选》方之大红膏:方名:大红膏组成:蓖麻肉5两(打烂),嫩松香10两,杏仁霜2两,银朱2两

五骨散

骨1两,野猫项骨1两,天雄半两(炮裂,去皮脐),肉苁蓉半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主治:落马

更多用到中药猫肉的方剂

用到中药猫肉的中成药 麝香丸

麝香散、通灵丸组成:麝香半钱(分),全蝎14个,猫儿薄荷14叶(裹麝香、全蝎,瓦上焙干)。主治:耳

四逆散

说研究与临床》(1985;l:35):本方对麻醉猫有显著的升压作用,对心脏泵功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丹参

载丹参有养阴定志,益气解烦是有一定道理的。丹参对猫丘脑后核内脏放电的影响:25~3kg猫19只,

更多用到中药猫肉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猫肉 《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猫

明时珍曰∶本草以猫、貍为一类注解。然貍肉入食,猫肉不佳,亦不入食品,故用之者稀。胡KT《易简方》云

《本草品汇精要》:[续集卷之五兽部]毛虫

毛尿屎(李时珍云)本草以猫貍为一类注解然貍肉入食猫肉不佳亦不入食品故用之者稀质貍身而虎面柔毛而利

《本草求真》:[上编卷七食物]猫

治鼠蛊毒。(鼠不论已溃未溃。服之皆验。蛊毒亦少食猫肉。则蛊不能为害。)头骨则能以治痘疮倒靥。(倒靥用

《药性切用》:[卷之六上兽部]猫胞

治反胃吐食,烧灰用。猫尿∶治虫蚰入耳,滴入即出。猫肉∶治鼠、劳猫涎∶治瘰瘿瘤,亦治鱼骨哽。《药性切用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妙用]补益法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炮制 4 功能主治 5 治中汤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7 《嵩崖尊生》卷六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8 《便览》卷二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治中汤的用法用量 85 加减 9 《易简方》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治中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治中汤 1 拼音

zhì zhōng tāng

2 处方

人参、甘草(炒)、干姜(炮)、白术、青皮(炒)、陈皮(洗去白),各一两。

3 炮制

上为粗末。

4 功能主治

治脾胃不和,饮食减少,短气虚羸而复呕逆,霍乱吐泻,胸痹心痛,逆气短气,中满虚痞,膈塞不通,或大病瘥后,胸中有寒,时加咳唾,并宜服之。

5 治中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中盏,去滓,稍热服,空心,食前。

或霍乱后气虚,未禁热药者,尤宜服之。

6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7 《嵩崖尊生》卷六 71 方名

治中汤

72 组成

苍术、厚朴、半夏、白术、青皮、陈皮、人参、砂仁、炙草。

73 主治

伤食,头痛发热,身不痛。

8 《便览》卷二 81 方名

治中汤

82 组成

人参、甘草(炙)、干姜、白术、青皮、陈皮、半夏各等分,丁香减半。

83 主治

脾胃不和,呕逆霍乱,中满虚痞,或泄泻。

84 治中汤的用法用量

上药每服3钱,水1钟,加生姜3片,煎服。

85 加减

呕吐不已,加藿香,倍加半夏。

9 《易简方》 91 方名

治中汤

92 组成

人参2两,干姜2两,白术2两,甘草2两,橘红2两。

93 主治

霍乱吐泻。及干霍乱心腹作痛,欲吐不吐,欲下不下。

94 治中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干霍乱,欲吐不吐者,先以盐汤少许顿服,候吐出令透,即进此药。

古籍中的治中汤 《伤寒心法要诀》:[卷三]汇方

通脉四逆汤茯苓四逆汤理中汤桂枝人参汤附子理中汤治中汤姜附加葱白通剂,更加尿胆治格阳,加草四逆葱通脉

《医宗金鉴》:[卷四医宗金鉴三十八卷]汇方

茯苓四逆汤 理中汤 桂枝人参汤 附子理中汤 治中汤18姜附加葱白通剂,更加尿胆治格阳,加草四逆

《松峰说疫》:[卷之四·辨疑]辨内伤寒认作瘟疫

食生冷,伤于脾胃所致,故方书名之为内伤寒,而以治中汤温散之。此症多感于夏月,而瘟疫盛行之时与瘟疫甫

《邯郸遗稿》:[卷之三]妊娠

脐下冷痛,滑泻肠鸣,宜理中汤加肉果、砂仁,或用治中汤。治中汤人参白术干姜青皮陈皮甘草因暑烦渴,

《仲景伤寒补亡论》:[卷十七]霍乱二十六条

白梅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白梅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白梅的别名 24 来源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