臌胀的鼓胀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4收藏

臌胀的鼓胀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第1张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类似西医学所指的肝硬化腹水,包括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胆汁性、营养不良性等多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腹水。至于其他疾病出现的腹水,如结核性腹膜炎腹水、丝虫病乳糜性腹水、腹腔内晚期恶性肿瘤、慢性缩窄性心包炎、肾病综合征等,符合臌胀特征者,亦可参照本节内容辩证论治,同时结合病情辨病处理。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4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血胀的方剂 2 治疗血胀的穴位 3 治疗血胀的中成药 4 血胀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血胀 1 拼音

xuè zhàng

2 英文参考

hemorrhagic distensio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血胀为病证名[1]。为鼓胀之一[1]。因瘀血停滞所致鼓胀。《世医得效方·胀满》:“烦躁嗽水,迷忽惊狂,痛闷喘息,虚汗厥逆,小便多、大便黑,名血胀。”《医钞类编·胀病门》:“血胀,瘀蓄死血作胀。”《张氏医通·鼓胀》:“蓄血成胀,腹上青紫筋见,或手足有红缕赤痕,小水利、大便黑。金匮下瘀血汤,不应,抵当丸去水蛭,加樗鸡做丸,空腹日进梧子大三丸,血下止后服,轻则散血消胀汤。”《杂病源流犀烛·肿胀源流》:“有因血热而胀者。必喘躁,虚汗,肢厥,溲赤,屎黑而胀。宜人参芎归汤。”

参见鼓胀:

鼓胀为病证名[2]。为腹皮绷急如鼓,中满膨胀疾患的统称[2]。《黄帝内经灵枢·水胀》:“鼓胀,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黄帝内经素问·腹中论》:“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名为鼓胀。”后世文献,鼓、臌相通,鼓胀亦作臌胀[2]。《医林绳墨》卷五:“臌胀者,如鼓之形,外坚中空,击之有声,按之有形,皮肉之急胀,脾肺之大病也。”鼓胀亦泛称蛊胀[2]。《风劳臌膈四大证治·水肿臌胀》:“许学士云,脐腹四肢悉肿者为水,但腹胀四肢不甚肿为蛊……腹皮胀急而光,内空空然如鼓,是矣。俗知谓之蛊胀。”

此病由情志郁结,饮食不节,嗜酒过度,或虫积日久,肝脾受损,气滞血瘀,水湿不行所致[2]。亦有由症瘕、积块发展而成[2]。因病因及证候不同,有气鼓、血鼓、水鼓、虫鼓、食鼓等区分[2]。

治疗宜健脾渗湿、化瘀通络、理气逐水、益肾养肝等法[2]。

4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五子散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7 《医统》卷八十七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五子散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76 用药禁忌 8 《回春》卷三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五子散 五子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wǔ zǐ sǎn

2 处方

白萝卜子15克 紫苏子15克 白芥子15克 山楂子(去核)3克 香附子(去毛)3克

3 制法

共研为末。

4 功能主治

治气膈,膨胀噎食。

5 五子散的用法用量

白开水送服。

6 摘录

《万病回春》卷三

7 《医统》卷八十七 71 方名

五子散

72 组成

火麻仁、紫苏子、松子、杏仁(去皮尖双仁)、蔓菁子(如无,用芝麻代之)各等分。

73 主治

年老体衰,肠脏少津,及风毒燥涩,大便不通。

74 五子散的用法用量

每次服1弹子大,稠蜜水化下;或以粥内食之尤佳,每日1次。如大便秘甚,则频服3次。

75 制备方法

上捣烂,和作一处,如法研烂如泥,用密器贮存。

76 用药禁忌

忌烧炙、煎爆、辛热等物。

8 《回春》卷三 81 方名

五子散

82 组成

白萝卜子5钱,紫苏子5钱,白芥子5钱,山楂子1钱(去核),香附子1钱(去毛)。

83 主治

气膈,鼓胀,噎食。

84 制备方法

上各为细末,合一处,作芥末用。

古籍中的五子散 《万病回春》:[卷之三]翻胃

硝(各五分)上锉一剂,生姜五片,水煎,稍热服。五子散治气膈鼓胀噎食。白萝卜子紫苏子白芥子(各五钱)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八十七]老老余编(下)

,每服一合,日四五次任意多少,以芝麻代麻亦可。五子散治衰老,肠脏少津,及风毒燥涩,大便不通。火麻仁

《杂病广要》:[脏腑类]膈噎

沥半盏,姜汁二、三匙,食前服。)治气膈鼓胀,名五子散,用白芥子、山楂子、香附子、紫苏子、白萝卜子各

《广嗣要语》:广嗣附方

之自能平秘。旧称古今第一种子方。有人世世服此药。子孙蕃衍。遂成村落之说。嘉靖丁亥于广信郑中丞宅。得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八十四螽斯广育]附录广嗣方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胀病的病因病机 5 胀病的分类 6 胀病的辨证分型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胀病的穴位 2 治疗胀病的方剂 3 治疗胀病的中成药 4 胀病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胀病 1 拼音

zhàng bìng

2 英文参考

distending diseas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胀病为病证名[1]。指以腹部胀满为主症的疾患[1]。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五。简称胀[1]。《黄帝内经灵枢·胀论》载有五脏六腑胀病症状[1]。

4 胀病的病因病机

其病多由七情内伤,六*外侵,饮食失节,房劳过度,致脾土受伤,转输失职,清浊相混,隧道壅塞,水湿痰瘀积滞不化而成[1]。

5 胀病的分类

《东医宝鉴·胀满》论胀病有七,即指寒胀、热胀、谷胀、水胀、气胀、血胀、蛊胀等[1]。

6 胀病的辨证分型

胀病有虚实之分[1]。

7

目录 1 拼音 2 《圣惠》卷九十三 21 方名 22 通玄丹的别名 23 组成 24 主治 25 通玄丹的用法用量 26 制备方法 27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通玄丹 1 拼音

tōng xuán dān

2 《圣惠》卷九十三 21 方名

通玄丹

22 通玄丹的别名

麝香丸

23 组成

巴豆1两,油1升,麝香1钱(细研)。

24 主治

小儿(曰襄)痢久不愈,腹多鼓胀,痢如枣花。

25 通玄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2丸,冷水送下。

26 制备方法

先入油于铛内,以急火煎巴豆,看爆出者收之,去皮心,纸裹压去油,入麝香研,以粟米饭为丸,如麻子大。

27 附注

麝香丸(《普济方》卷三九七)。

古籍中的通玄丹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八]利久不止第十一

惠》治小儿曩痢久不瘥,腹多鼓胀,痢如枣花,宜服通玄丹方巴豆(一两)油(一升)麝香(一钱,细研)上件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三]治小儿曩痢诸方

。临治小儿曩痢久不瘥。腹多鼓胀。痢如枣花。宜服通玄丹方。巴豆(一两)油(一升)麝香(一钱细研)上件

《医说》:[卷一三皇历代名医]陶弘景

梁陶弘景贞白先生字通明丹阳人母郝氏梦两天人手执香炉来至其所既而有孕以孝建三年夏至日生幼而警慧博学通

《外科理例》:[卷三]头面赤肿一百

气益增。方悟。始求疮医。原夫此疾古无方论。世俗通为丹瘤。病家恶言时。切恐传染。考之经曰。人身忽经变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七贤集·外科钤(下)外科钤(下)]时毒(四十九)

臌胀的鼓胀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类似西医学所指的肝硬化腹水,包括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胆汁性、营养不良性等多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腹水。至于其他疾...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