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修了《宋史》、《辽史》、《金史》,为何没有给西夏修史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3收藏

元朝修了《宋史》、《辽史》、《金史》,为何没有给西夏修史呢?,第1张

我们现在认为,元朝在历史上做的重要的一大贡献就是修史,它为后代研究中国古代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史料。但在修史上最为遗憾的是没有给西夏王朝修史,使后人研究西夏王朝缺乏史料。这也是人们研究元朝时不断提起的一个话题。元朝作为中原王朝的正统王朝,没有给西夏修史,当时肯定有它的缘由,即使现在看来任何理由都不充分。

一、元朝的蒙古人从来就不承认西夏是一个独立王朝,虽然客观存在。

元朝的列位皇帝很特殊,是大蒙古帝国大汗兼元朝皇帝,而且大汗地位高于皇帝。蒙古帝国是横跨欧亚大陆的超级大帝国,这个帝国除了拥有元朝外,还包括钦察等4个汗国,其中,元朝是其他4个汗国的宗主国。在元朝看来,实际上是蒙古统治者看来,宋、辽、金三个朝代是元朝的正统朝代。西夏党项人在西北建立的是一个地方组织,而且1227被大蒙古国击败后收编,不是一个正式“王朝”。元朝修史是给前朝的正统“王朝”修史,既然西夏不是一个正统“王朝”,当然也就没有必要给西夏修史。

二、蒙古帝国大汗对西夏旧仇宿怨,修史内部争议不休。

想当年,成吉思汗历时23年、6次征战,在最后时刻才取得胜利。不幸的是,在这次征战中,威望很高的成吉思汗受伤并去世,西夏成为元朝蒙古人统治者的心痛。给前朝修“正史”,表示对前朝历史的尊重。欲灭其国,就要灭其史。元朝当然就不想给西夏修史。加之,蒙古人有一个观念,他们只追溯自己的祖先,这就更不可能给西夏修史。元世祖时就有下诏修史的举动,但由于元朝廷内部对于修纂体例、正统性等争执不下,就搁置了。直到元顺帝时才开始启动修史。这时候还有好多争议,为了尽快完成前朝的“正史”,只好搁置争议。这一搁置,留下了历史遗憾,没有一部西夏王朝正史。

三、从西夏王朝的发展历史和社会影响来看,给西夏修一部史也名至实归。

唐末,因平乱有功,881年李思恭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与宋朝。后不愿臣服宋朝,便陆续占领了河西走廊地区。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即夏景宗,西夏正式建国,自称西朝。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最后于西夏保义二年(1227年)被蒙古击败。前期与辽、北宋并立,后期与金朝并立。历经十帝,享国189年。从881年李思恭任定难军节度使起,李氏政权共计346年。在这期间,西夏王朝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文明。可惜,这么一个强大的王朝,竟然没有自己的国史,实为一件憾事。

大蒙古国作为西夏王朝的终结者,有大量的西夏王朝资料流入大蒙古国,存入了后来元朝文库。即使在战乱中资料丢失,原西夏国的史官中仍有人在后朝中从事编史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编写一部史料完备的西夏史,难度并不是太大,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历史就是历史,一去不复返,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

西夏是党项人建立的割据政权,先与北宋、契丹对峙,后与南宋、女真对峙,虽然元朝修史的时候没有它当作正统王朝,但是,作为独立的政权,同样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党项人是西部牧羊人羌的后裔。治水的大禹从舜的手中接过部落首领以后,就把舜的小儿子封到西戎担任羌人的酋长。(见《晋书·姚戈仲》:“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因为舜帝姓姚,这也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后秦开国皇帝姚苌之所以姓姚的原因。就在姚氏家族蓬勃发展的时候,从遥远的中国东北迁来了一支令人生畏的游牧部落,这就是东胡人的后裔鲜卑慕容部,武侠小说《天龙八部》慕容复的先祖们。他们就在首领吐谷浑的率领下,他们征服了青海一带的羌人,占据了这块水草丰美的牧场,并与当地的羌人通婚,最终形成了党项人。

到了隋文帝的时候,党项部落在首领拓跋宁丛的带领下归顺了隋朝,被安置在旭州(今甘肃临潭县境),并先后涌现出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利氏、米擒氏、拓拔氏等八个部落,西夏王朝的建立者李元昊就是属于拓跋氏

由于吐蕃的军事压力,党项人开始了长达180多年的持续内迁,大多数迁到了银州(今陕西米脂县西北)、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西),这一部分被称为夏州部;还有一部分迁到了庆州(今甘肃庆阳县),因庆州位于六盘山以东,所以被称为东山部;还有一小部分迁到了绥州(今陕西绥德县)一带。

唐朝末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大起义。党项人应唐朝统治者之邀,党项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与唐将李克用联军将黄巢逐出了长安。拓跋思恭因平叛有功,被唐朝封为夏州节度使,并赐姓“李”。

至此,党项拓跋氏拥有了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西)、银州(今陕西榆林东南)、绥州(今陕西绥德县)、宥州(今陕西靖边县东)、静州(今陕西米脂县东)等五州之地,握有兵权,成为名副其实的藩镇。

纵观中国历史,但凡中原王朝陷入混乱之际,正是活动于中国边境的游牧民族崛起之际,不管是秦汉之际的匈奴,还是两晋之时的五胡、五代十国混战时候的契丹。赵匡胤建立宋朝以后,党项首领李继捧率氏族投奔宋朝,并将夏、绥、银、宥、静五州献给了宋朝。赵光义因此封李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赐姓赵,允许他们留居开封城,党项族内部由此引起了急剧的分裂。

于是,电视剧中经常上演的一幕出现了:李继捧的弟弟李继迁以乳母病故为由,换上孝服,抬着装有大量武器的棺椁顺利离开了开封城,然后直奔夏州东北150公里以外的地斤泽(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东北),在这块水草丰美的牧场上纠集了2万多人的武装,抗宋自立。

随后,李继迁以降宋为名,击退了归顺宋朝的长兄李继捧,夺走了被李继捧献给宋朝的银、绥二州。北宋被迫无奈只好承认李继迁的政权,封其为银州观察使,并赐姓赵。李继迁采取诈降之计,从兄长手中夺取了银、绥二州,得意忘形的他在接受吐蕃六谷部首领潘罗支投降时,又被潘罗支用暗箭射死。

李继迁死后,儿子李德明被宋朝封为定难军节度使。李德明就是西夏第一任皇帝李元昊的父亲。李元昊在李德明死后,废除了唐朝赐的李姓和宋朝赐的赵姓,改用党项姓“嵬名”;废除了宋朝加封的西平王和辽国加封的平西王封号,改用党项语称”吾祖“,吾祖就是皇帝、单于、可汗的意思;废除了在境内使用的宋朝年号,自立年号为显道。虽然李元昊在六年以后,即公元1038年才称帝,建国号为大夏,但是,早在这个时候,李元昊领导下的党项部落已经具备了一个国家的雏形。

李元昊称帝后,派遣使臣前去宋朝,请求宋朝像承认契丹一样,承认大夏的合法性。宋仁宗无法接受原来称臣的党项人与自己并驾齐驱,下诏削去李元昊的赐姓和官爵,关闭边市,并悬赏捉拿李元昊。李元昊此时羽翼已满,早就看不上宋朝给自己的封赐,连续对宋朝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宋朝对契丹大军无可奈何,想不到在国力、兵力都不如自己的西夏面前也节节败退,只好接受西夏的停战协议:宋夏两国约定,西夏取消帝号,由宋朝册封为夏国王,夏在名义上仍向宋朝称臣,宋朝反过来还要给西夏每年白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对于宋朝来说,等于是花钱买和平,并在名义上是西夏的宗主;对于西夏来说,皇帝的传承仍然取决西夏,跟宋朝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还能坐享岁币和赏赐。

随后,洋洋得意的李元昊不仅错杀了野利皇后的两位叔叔野利旺荣和野利遇乞,还将野利遇乞的妻子,也就是自己的妻婶纳入后宫;不仅如此,李元昊还将太子宁令哥的妻子,也就是自己的儿媳妇也纳入后宫,立为皇帝,上演了西夏版的“新台故事”。

忍无可忍的宁令哥在元宵之夜,趁着李元昊酩酊大醉,闯入了皇宫行刺,将李元昊的鼻子削了下来,就这样,一代枭雄李元昊于1048年正月十六离开了人世,年仅46岁。

西夏王朝于公元1227年被蒙古人灭国,从此消失在中国的 历史 长河中。中国自古有记载 历史 的传统,下个王朝无论如何都会为上个王朝记传,但是唯独西夏王朝神秘的消失了,泱泱二十四史中没有西夏的任何史册。

关于西夏国是怎么被发现的,这里要提到一个人——张澍。

张澍(1776~1847):清代著名文献学家、学术大师,凉州武威县(今武威市凉州区)人。年犹未弱冠,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中乡榜,嘉庆四年(1799)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张澎性格刚直不阿,工作一丝不苟,在公文中与上级争辩是非,因而得罪了不少上级,在仕途中并不顺利。1830年,张澍引疾辞职,结束了仕宦生涯,1832年回到西安,客居城内和乐巷,从此进一步从事学术研究,整理刊印自己的著作,成为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学者。后来患眼疾,最终失明。

1804年的某天,已经回到家乡养病的张澍和一位朋友到清应寺游玩,两人一路谈笑,不觉已走到寺院深处,这时张澍突然看到眼前有一个四面被人用砖泥砌封得严严实实的亭子。

这个亭子为什么要砌封起来呢?

寺里的和尚告诉张澍,这是一个被诅咒的亭子,封在这里已有几百年了。当地流传着一种说法:凡是打开封砖的人,都会遭到可怕的天灾报应。所以几百年来,没人敢靠近这亭子一步,而里面究竟藏着什么,现在已没人知道了。

张澍天生胆大,对民间所谓的报应一说向来不以为然,他向和尚提出要找人来打开砌封看个究竟,还对天发誓说,开封后如有灾祸,全由他一人承担,绝不连累别人。在张澍的一再恳求下,和尚总算答应了。

随着封砖被一点点凿开,一块高大的黑色石碑显露出来。碑身呈半圆形,四周刻忍冬花纹,碑文的正面,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工整的楷体字。当张澍靠近石碑,看清楚上面的文字后,不由得大吃一惊:这些乍看上去好像全都认识的文字,仔细看却没有一个认得。

这究竟是文字还是什么特殊的符号呢?

张澍立刻叫人把亭子四周的封砖全部拆除,虽然这块被诅咒了几个世纪的石碑全部显现出来后,传说中的天灾报应并没有应验,但是接下来所发生的事,却给这位学者带来了更大的震撼。

石碑的另一面刻着汉字,碑文内容大致是修建护国寺感应塔及寺庙的情况,与同类石碑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再往下看,一行小字立即引起了张澍的极大兴趣,建碑的年款一行赫然写着:“天佑民安五年岁次甲戌十五日戊子建”。张澍不知道知道“天佑民安”是什么朝代的年号,他翻遍了所有的书籍,在一本书中找到了宋对西夏的介绍,方知“天佑民安”是西夏年号,碑上刻的奇怪字是西夏文字。

这块石碑就是现在被称作“天下绝碑”的《重修凉州护国寺感应塔碑》(即“西夏碑”),它的发现不仅拉开了西夏学研究的序幕,而且还让一个“被遗忘的王朝”———曾经辉煌一时的西夏,渐渐在世人的面前清晰起来。

关于西夏,有这样一个尴尬的事实,就是国内学者想要研究西夏 历史 ,有一个地方不得不去,那就是俄罗斯科学院的“东方文献研究所”,因为几乎所有现存的西夏文献,都在这里。

俄罗斯人科兹洛夫曾在1909年,1926年三次到访黑水城,并将城中出土的所有文物全部打包运回俄罗斯,据统计,光是科兹洛夫从黑水城盗掘的西夏文献,就有超过8000余种。

西夏是一个很尴尬的朝代,因为在二十四史中,并没有属于西夏单独的史书,有人猜测说是因为成吉思汗当年战死于征战西夏的途中,因此元朝建立后,才没有给西夏立史。

虽然二十四史中没有自己的 历史 记载,但西夏还是在世上留下了许多的痕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西夏文。

清末考古学者张澍就在184年于武威清应寺发现了可有西夏文的石碑,张澍也成为西夏文自西夏灭亡西夏文失传后,第一个将他识别出来的后世学者。

至此,神秘古国西夏在清末,再次出现在人们视野,而西夏被世人所熟知,还要在西夏王陵被发现后。

1938年,德国飞行员乌尔夫在银川拍摄的照片中,就拍摄到了西夏王陵,至此,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西夏王陵进入人们的视野,而随着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者们对西夏王陵的研究日益深入,神秘的西夏再次逐渐解开了面纱。

史籍中对西夏国并非没有记载,只是记载得很少,多出现在于北宋王朝的战争中,而关于西夏的 历史 ,文化,风土人情等则在中原史籍中鲜有记载。

西夏是一个以党项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 历史 上,贺兰山曾见证了党项人的无数辉煌与兴衰,虽然西夏灭亡了,但在漫漫中国 历史 中,西夏仍旧是一颗耀眼的明珠。

元朝脱脱修史时编纂了《宋史》《辽史》《金史》,却独独没有编纂于宋、辽、金同时代的“西夏史”,想必提问者便是据此认定史籍中没有对西夏的记载。实际上,提问者大错特错了!脱脱修史时仅仅是没有将西夏单独列为一朝,并不是没有修“西夏史”。因为西夏一直在宋辽、宋金的夹缝中求生存,只要里子、不要面子,经常对宋、辽、金称臣、接受册封。同时,西夏抵抗蒙古人最为激烈,成吉思汗铁木真便是死于对西夏作战时期。因此,蒙古人对西夏的敌意要远甚于宋、辽、金。脱脱在修史时秉承了蒙古人的这一传统思维,直接否决了西夏的正统王朝资格,把“西夏史”列入了《宋史》之中,著有《宋史·夏国传》,等于是把西夏置于了宋王朝附庸的位置。

换言之,西夏并不是没有史籍记载,而是被元朝人出于政治需要刻意“降格”了。不仅《宋史·夏国传》对西夏有详细的记载,元朝的蒙文史料也有关于“唐古特”的详细记载,而这个所谓“唐古特”就是西夏!因此,西夏自太祖李继迁开始,所有皇帝都有详细的世系, 历史 事件的记载也是非常完备的,并没有提问者所谓“西夏被发现”之说。西夏一直真实存在,自其存在之日起、直到现在,西夏从来没有被 历史 淹没。

提问者想必是把清朝张澍发现西夏文字和西夏史混淆了。实际上,张澍发现西夏文字也并不是首先发现,只不过他作了专门研究、发表了“论文”而已。在张澍之前,西夏文的书籍、石刻等等一直存在,只是因为西夏的灭亡和年代的久远,西夏文成为了“死文字”,无人能够释读。久而久之,西夏文字便被人们淡忘了。而张澍的发现重新启发了人们对于西夏文字的兴趣,开始了新一轮对西夏文字的研究而已。

但是,研究并不顺利,与汉字完全不同的西夏文字很难被全部解读,直到俄国人的一次“盗墓式考古”发生才改变了这一切。晚清时,俄国人科兹洛夫在沙漠中发现了西夏黑水城遗址,并发现了大量西夏文文献。之后,科兹洛夫将这些东西全部运回了俄国。在这批被盗文物之中,有一本《番汉合时掌中珠》,是西夏时期汉文、西夏文的对照字典。有了这把钥匙之后,人们对西夏文字的释读也走上了快车道,大量西夏“死文字”被“复活”。许多淹没在岁月长河中的西夏 历史 也得以重见天日。

提问者显然是一知半解,把西夏 历史 和西夏文字给搞混淆了。西夏并没有消失,元灭夏之后,党项人也并没有真正消失,而是融入到了各民族之中。关于西夏的文字记载更加是一直存在、而且相当完备。即便是西夏文字,也没有消失,仅仅是因为年代久远而成为了“死文字”,被人们逐渐淡忘了而已。

公元1227年被蒙古人满载仇恨的西夏王朝终被灭国,从此消失在中国的 历史 长河中。波斯人在史集中记载,西夏国王和居民全部遭到屠杀。蒙古秘史也记载了西夏王朝的惨烈灭亡:不留子遗,故有此记。中国自古有记载 历史 的传统,下个王朝无论如何都会为上个王朝记传,但是唯独西夏王朝神秘的消失了,泱泱二十四史中没有西夏的任何史册。

1804年,一个叫张澍(shu)的年轻人第一次扣响了隐秘的 历史 之门。张澍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在凉州的清应寺他发现了一个怪异的凉亭,凉亭被砖四面砌封。因为没有任何口传和记载,寺院里的僧人也不知道缘由,只知道亭子已经被封存了好几百年。这激发了张澍的好奇心,虽然遭到阻拦,但是张澍依旧坚持打开砖封,一探究竟。打开凉亭后一块巨大的石碑暴露在了张澍的眼前,石碑的一面是汉字,另一面是一种从未见过的方正字,很像汉字,却没有任何人认识。这种神秘的文字,让他感觉到他在接近一个未知的世界。

张澍在汉字的末尾看到这样一个纪年:天祐民安五年。在张澍的记忆里,正史中所有皇帝的年号,从来没有出现过天祐民安这四个字。难道这是一个没有载入正史的国家么?张澍在《宋史》中找到了这样一段记载:天祐民安元年六月,夏与宋约定绥州附近国界。夏与宋处在同一个时代,两国曾长期征战,夏位于中国西北,宋人称其为西夏。天祐民安正是西夏第四位皇帝的年号,石碑上神秘的文字正是西夏文。《宋史》中的《西夏传》记载,西夏是由党项人建立的国家,党项是一支来自于青藏高原的古老民族。而之后的史学家翻译出了西夏文字,西夏也便从 历史 的长河里发掘了出来。

身在闹市,心向青山

西夏的存在一直都没有疑问啊,西夏不是没有记载,只是没有列入正统王朝,所以二十四史中没有《西夏史》。

公元881年拓跋思恭参与平定黄巢之乱,此后被唐朝授予夏州节度使,封夏国公,赐姓李,这便是西夏王国的起源。

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至1227年被蒙古人所灭,西夏实质上存在了346年。

元朝修史,以辽宋金均为正统,所以有《辽史》《宋史》《金史》,但西夏的 历史 则分布在这三部史书之中。

《辽史》中有《西夏外纪》

《金史》中有《西夏传》

《宋史》中有《夏国传》

至清朝时期,出现了许多西夏专史,比如张鉴的《西夏纪事本末》三十六卷,吴广成的《西夏书事》,周春的《西夏书》十五卷,戴锡章的《西夏纪》二十八卷等,这些都是今人了解西夏 历史 的原始史料。

此外,今日的学者已经能够识别死去数百年的西夏文字,并掌握了其造字规律,这无疑对我们了解西夏的 历史 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不爱看 历史 书的人,大概是从金庸先生小说《天龙八部》里知道西夏国这个国家。

西夏,并不是没有 历史 记载,只是没有像同时期的宋朝、辽朝、金朝那样单独编史,但在同时期的宋史、辽史、金史及当时个人记载的书籍,都记载有西夏。不仅有外族文字记载,而且西夏国有自己的文字西夏文,并已经发现了很多西夏文的书籍和石刻等。还留下大量西夏古迹。最著名的就是西夏王陵,被称为东方的金字塔。还有石窟、庙宇等。

所谓西夏,是在中原的人,自大地认为自己是地球中心,本来人家叫大夏国,因位于中原西北部,所以叫西夏。

按正式的立国时日计算,西夏存国190年(公元1038~1227年);然而若依 历史 实情而言,即如《宋史》所载的“虽未称国而王其土”的夏州政权算起,则是实历347年之久,这就要比起北宋和南宋相加之年还要多出27年了。

西夏国是由藏缅语系的党项民族建立(中国汉族史籍中称其为党项,与其为邻的突厥人、鞑靼、蒙古人则称为唐古特人,笔者认为是属于鲜卑的一支。)

成吉思汗对西夏的征服战争,从1205年至1227年,先后进行过6次。其中在1209年、1217年、1226~1227年的三次大型战争中,蒙古国大军都曾进据贺兰山,包围西夏国都中兴府,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1226~1227年成吉思汗发动的最后一次灭夏战争,西夏百姓“穿凿土石,以避锋镝,免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公元1227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出征途中病死六盘山,其军队遂将亡帅之恨移泄西夏,最后征服西夏,进行了报复行动。

关于西夏, 历史 上不是没有记载,这个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只是说翻开二十四史,里边关于宋,辽,金史都有,唯独就缺了西夏,但是在这几个“史”的后面,是有西夏的记载的,就是《夏国传》,只是做了简单的叙述,并没有把它单独成史。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正史来说的话,如果要记录一个政权王朝的 历史 ,让它单独成史的话,首先,那个政权存在的影响力,包括经济,面积,人口等要达到能够成史的级别,才能写入编史,如果政权过小,人口,面积等指标达不到,就没有单独成史的必要了,就有可能在我们所说的正史上简单的记录了,而且我们现在的二十四史主要就是记录中原王朝和邻近几个较大王朝的 历史 ,那些比较小的地方政权并没有单独记录,比如大理国,也没有单独成史,只是地方史有记录。

西夏作为党项族建立的地方少数民族政权,在整个宋时是和宋辽形成三足鼎立格局的,在抗击成吉思汗的入侵时,西夏是让蒙古人吃尽了苦头的,成吉思汗也是在灭夏的战争中受到箭伤而去世的,所以在蒙古人灭西夏以后,就对西夏进行了疯狂的屠戮,包括西夏的文史典籍都销毁一空,所以,能传下来的典籍也不多,蒙古人除了屠了西夏党项大部分精英外,连西夏的名字都改为宁夏,“安宁西夏”。

元朝建立以后,在修史过程中,由于宋辽是兄弟关系,宋金是君臣关系,所以修史就单独修了宋辽金的三史,西夏只是顺带就过了,你也可以看作是附录。

西夏国后面的发现,是到了清代,一个偶然的事情,就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张澍,他在一次和朋友出游的时候,在一座寺庙发现了一个样子怪异的凉亭,问了寺里的僧人,也说不清凉亭的 历史 ,只知道有几百年了,后来在凉亭后的石碑上一面发现了六个汉字“天佑民安五年”,另一面则是没见过的文字,他依据石碑上的年号查阅了宋史,终于查到了这句话说的是西夏第四位皇帝的年号,石碑上没见过的文字就是西夏文,也就揭开了消失的西夏 历史 的神秘面纱的一角!

研究西夏,找史金波。

提问者真是 历史 爱好者吗?不读书怎么爱好 历史 啊。

西夏国不是没有记载, 历史 资料很多。只是西夏文字失传,没有人认识。

西夏中国封建王朝中最神秘古老的古度,西夏是一个游牧民族统治的文明,但西夏皇族潜心学习汉族文明,并习得精髓,由此创造了灿烂的西夏文明。只可惜因为历史的总总原因,曾经耀眼辉煌的西夏,早已逝去在人们的记忆中。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打开尘封的记忆,穿越千年,一起去探秘西夏王朝。

西夏是党项人建立的政权,党项人属于羌族的一支,被人称为党项羌。在唐朝,吐蕃崛起,挤占了的游牧民族党项人的牧场,打破了党项人平静的游牧生活。党项的首领请求归附大唐,并获得了黄土高原那一带可耕可种的大片的土地,从此党项开始在黄土高原一代生根发芽

在唐朝呵护下,党项迅速发展壮大,到了宋初,新生的宋帝国秣兵历马,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政权的统一。强大的党项族引起了大宋的注意,宋帝国将党项的贵族举族内迁。意识到的危险的党项年轻贵族李继迁毅然决然的带领族人脱离了大宋的控制,也正是此举为开创一个新的国家西夏奠定的了基础。

在脱离大宋王朝控制的过程中,李继迁不幸在一次宋军的偷袭中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和妻子,英雄人物总是悲情的。但是李继迁没有一蹶不振,而是不断的积蓄力量,从惨痛的失败中总结经验

终于李继迁在宋辽战争中找到了机会,克服了宋帝国的经济上的制裁,并以夏州为基础,往西占领了富饶的灵州以及灵州附近的大片区域,为西夏的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继迁的继任者李德明和锋芒毕露的李继迁不同,继承李继迁的位置后韬光养晦,发展经济,积蓄力量,缓和与宋帝国的外交关系。但是披着羊皮的狼总归还是狼,是狼就是要吃肉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李德明发现灵州也就是后来的西平府已经无法承载党项人的未来,果断的派儿子李元昊往西扩张,相继占领了甘凉以及后来做为首都的兴州城等地,基本统一了唐末四分五裂的西北地区。几乎就在同一时刻,辽和宋都册封李德明为夏国王,从一个挣扎在生死存亡关头的民族,数十年间获得两大帝国的封王的称号,党项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为民族领袖的李继迁家族更是扭转乾坤,功莫大焉,为党项人开辟了新的生存天地。

一建国:文治武功

秃发易服:李德明去世后,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夏王李元昊继承王位,极其自负的李元昊继位三天便下令秃,易服。原来在几百年的归附汉族的生活中,党项人早已适应了汉族的发式服饰,元昊为了展示出党项人的个性和民族自信心下令秃发易服。

创造文字:不仅秃发易服,李元昊还十分的注重文化的发展,让当时的党项族大知识分子野利任荣吸取汉字的经验创造自己民族的文字。很难想象在仅仅六年时间,野利任荣闭门造车般的造出了6000多个西夏文字,那是多大的文化工程啊。并且配合推广西夏文还专门设立的藩学院专门教习西夏文字,还有一部叫做藩汉合时掌中珠的字典。为了推广西夏文字,元昊一边以政令的形式强迫官员和仕子学习新文字,一边用新文字翻译佛经,当时的西夏人崇信佛教,印发新文字版的佛经无疑能极大的推广新文字。在一系列政策和手段的推广下,西夏文字在很短的时间里在西夏流行了起来。

建国:李德明担心这个个性十足同时能力强悍的的继承人无比担忧,担忧他给党项人带来深重的灾难。但是历史证明了他的担忧是多余的,李元昊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党项族带上了全新的历史纪元。

营建兴庆府,做为都城。唐朝灿烂的文化对西夏的影响是久远的,包括西夏王朝的姓氏李也会唐朝赐予的。在营建兴庆府之前,李元昊派出了大批的画师到全国各地特别是长安画下汉族人的亭台楼阁和宫殿的样式做为兴庆府房屋建筑的参考。

创造文字,扩建都城,兴修水利,和党项内部的贵族部落首领歃血为盟,攻占河西走廊,恢复丝绸之路。在六年时间,李元昊完成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国家工程。在铺平一切道路之后,公元1038年,西夏和元昊迎来了自己的最辉煌的时刻,称帝。这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党项和他们首领李元昊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烙印。

军事:建国后,宋夏开始有了大规模的军事接触。三川口一战,元昊围城打援,几乎全歼了前来救援延州的一万余名援军,充分的展现了李元昊的军事天才和能力。三川口之后宋朝派出了数十万大军和韩琦,范仲淹,夏竦,元昊并没有害怕,动员全国14岁以上,70岁以下的所有男丁参战。这一战西夏败则亡国,宋败最多丧师失地,因此李元昊明白自己不能败,也败不起。最终,李元昊还是凭借自己的军事能力和对地形的熟悉了解,给宋军来了狠狠的一击。在一个名叫好水川的地方,李元昊触动自己的精锐部队,骑着全身装备冷锻甲的铁鹞子,操着神臂弓的强弩兵,健步如飞的步跋子,几近全灭了宋朝大将任福的所有近两万人的大军。大将任福和他的儿子也力尽殉国。经此一役,宋朝对新兴的西夏已经束手无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边刚刚摆平大宋,那边同是游牧民族出生的辽军又来,而且是由契丹皇帝亲率的十万大军,李元昊又一次发挥了自己的军事天才,坚壁清野,等到辽军人困马乏,李元昊抓住时机一战击溃另一个强大的对手大辽。从此宋辽两国默认了李元昊称帝的事实。书不尽言,元昊军事才能大抵如此,可见一斑。

二后宫丽影

最后干尸被俄罗斯的探险家克兹洛夫在一座

堆满西夏时期文献和文物的佛塔里被发现。

在汉人建立的中原王朝,女人是不允许参政的,在中原王朝几千年的历史中也不过只出了诸如吕后,武则天,慈禧等寥寥几位女性实权的统治者。而西夏由于是少数民族创建的政权,对女人参政的排斥程度并不是很强烈,甚至在西夏190年之间有一半的时间是女人掌握的实权

母凭子贵,西夏的第一个皇后没藏太后凭借着李元昊几岁的儿子谅祚而登上权力的顶峰。但是这位没有政治野心的皇后却离奇的被自己的情人杀了,从而在历史的画卷上画上了自己的句号。但是接下来其他几位登场的女强人可都是狠角色,梁太后在不到20岁的年纪,就帮助15岁的谅祚击败了准备谋反的实权

大臣没藏讹庞。并且在谅祚21岁不幸去世之后,成了西夏大权的真正掌舵者,估算也不会超过26岁年纪。也正因为子幼母壮,梁太后掌握大权的情况下,宋朝借口拯救西夏皇帝发动了宋夏时尚最大的战争,五路伐夏,调动35万大军,20万劳工以及王安石变法以来所有的财政收入,希望能够将西夏从地图上抹去。梁太后出奇的冷静,坚壁清野,亲历前线,大有李元昊之遗风,能够抓住战场上转瞬即逝的战机来扭转乾坤。同时派出小股部队袭击宋军的粮草,使宋军丧失战斗力,这招李继迁,李元昊都玩得很溜。同时面对宋军依靠城堡,步步为营的计策,梁太后抓住时机,趁宋军永乐城尚未建成之机,一战功成,汉人死难十数万。从此西夏长期的笼罩在女人的光环之下,从梁太后,小梁太后,到罗太后无一不散发着少数民族女性统治者的魅力。

三国破

西夏人是悲情的,生不逢时,碰上了势力正盛的蒙古人,而且蒙古人引以为傲的大汗成吉思汗死在了六盘山下。唐古特,蒙古人对西夏的称谓,成吉思汗死前要求屠杀所有唐古特人,在蒸蒸日上的蒙古人的铁蹄之下,唐古特没有能坚持下来。史料记载蒙古人攻破城池后屠杀了包括皇族的所有西夏人,以致存在一百多年的西夏王朝灰飞烟灭,史籍也没有详细的记载,直到清末史学家张澍无意中发现了用西夏文写成的碑文,从此才扣开了这个隐秘世界的大门。当然,西夏的落寞和西夏后期统治者们的荒*无度,土地兼并,骄奢*逸也有极大的关系。

元朝修了《宋史》、《辽史》、《金史》,为何没有给西夏修史呢?

我们现在认为,元朝在历史上做的重要的一大贡献就是修史,它为后代研究中国古代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史料。但在修史上最为遗憾的是没有给西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