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王陵的庄陵埋葬的是哪位帝王?
庄陵位于寿陵西北,紧靠山脚。庄陵墓主李纯祐为任宗仁孝张子。1193年即位,时年17岁。1194年初金册封为夏国王。
李纯祐是西夏历史上“能循旧章”的“善守”之君,竭力奉行对内安国养民,对外附金和宋的方针。但此时蒙古突起于漠北,严重威胁西夏国的安全。西夏国内上层之间矛盾重重。
1206年,李纯祐的侄子李安全在纯祐母罗太后的支持下,废李纯祐自立为帝,李纯祐在位14年。谥昭简皇帝,庙号桓宗,墓号庄陵。
考古调查称1号陵。陵区坐北朝南,方向南偏东15度。地面建筑基本全部变成废墟。 整个陵园为封闭式外神墙包围,墙外有角台,陵园内从南到北有阙台、碑亭、月城、内城;内城中有献殿、墓道、陵台等建筑。
该陵园的外城已经全部倒塌,呈南北长方形,南北长360米,东西宽250米;南墙正中留有门道,宽约35米, 其余三面封闭,墙体为夯土实心,外表包砌石块,厚度在17米左右。陵园南端外神门内两侧建有东西相对的2座阙台,彼此相距65米,由黄沙质夯土筑成,基底呈正方形,每边长8米,高6米左右。现残存平顶,周围残存板瓦、筒瓦残片以及砖块、褐红泥皮堆积。陵园内共有三座碑亭遗址,其中在东侧有2座,西侧有1座。靠北的一侧东西两座碑亭相对,距离阙台各40米,两碑亭相距65米。西碑亭残存台基约15米,台面边长10米,台面残存铺地砖,台基周围被倒塌的残砖乱瓦及土石填起,堆积呈圆台型,堆积之上及其周围散布大量砖瓦、石碑碎块,还有少量琉璃瓦和槽心瓦残块。东碑亭比西碑亭略高,其他情况与西碑亭类似。东碑亭南侧10米处有1座小碑亭,堆积高约1米,正方形台基,边长约8米,其他残骸与另两座碑亭类似。在碑亭以北约110米处有一处月城遗址,神墙多已倒塌,门址两侧各残存一段较高的墙体。月城的墙体为黄沙土夯筑,夯层厚8至13厘米不等,月城内神道两侧各有两列石像生遗址,间距15米,石像生残块已很难找到。
月城以北为内城遗址,该遗址呈南北长方形,南北长约115米,东西长200米。四面以神墙环绕,南端距离外城137米,东、西、北三面均相距22米左右。墙基宽约3米,黄沙土分段夯筑,残存最高可达4米有余。南神门遗址宽12米,周围有大量砖、瓦以及琉璃瓦、槽心瓦残块。门址两侧墙体加宽,另外3面神墙正中亦辟门,都散见砖瓦,门道畅通。内城墙四个转角处夯土皆残存较多,均有砖瓦等建筑材料散布。在南神门内偏西约30米处有一处献殿遗址,残存台基为东西向长方形,台面长18米,宽12米,其上及周围散见大量砖、瓦、琉璃瓦、槽心瓦、脊饰等建筑材料。从遗址堆积分析,献殿的风格疑似为歇山式殿堂。在献殿之后约5米处为墓道封土,成鱼脊形状隆起,东南低西北高,除砂砾填土外,表面多较大的石块,其末端已经被破坏。墓道封土北端东侧约15米处近距陵台的地方有1处钟虡遗址,仅剩高约4米,底面边长5米的夯土台,其周围散见琉璃瓦等建筑材料陵园内城西北有1处陵台,该陵台距离北墙35米,距离西墙45米,外形呈八角形,分七个层次,每层向内收分,顶部趋尖。陵台夯土周身有椽洞,洞孔随收分成层分布,其孔径10至30厘米不等,陵台周围数布大量青砖、灰瓦及琉璃瓦、糟心瓦等建筑材料。在外神墙的外侧有4处角台,外形呈覆斗型,高约5米。前角台紧靠外神墙,其连线跨越月城中央。台体为底边长4米的夯土筑成,均坍塌严重,周围有砖瓦等建筑材料,后角台在外神墙转角外侧。
三号陵园座落在一片开阔地上,其西南约3公里远处为一号、二号陵,其北约15公里为五号、六号陵,其西约2公里则为四号陵。三号陵园坐北朝南,方向南偏东55度。地面建筑被严重破坏。整座陵园从南到北由角台、阙台、碑亭、月城、内城、献殿、墓道封土、陵台等共同组成。 2000年10月至11月、2001年4月至6月以及2001年9月至10月,考古人员对三号陵园建筑遗址进行了三次大规模考古发掘,揭露面积2万多平方米。
陵园南端左右两侧各有1座阙台遗址,两座遗址东西相距约120米,由纯净黄土筑成。东阙台基部呈方形,边长约8米,高约8米,上部向内收,顶部有一较小的台基,顶部和周围散落有大量建筑残块,经过细致发掘后发现根部已经被掏空。西阙台已剥落成2层圆台形状,台高68米。周围散落砖瓦残块等建筑材料。位于双阙台以北约50米有2座碑亭遗址。碑亭东西相对,间距120米,已经全部被发掘。其中东碑亭台基呈方形,边长215米,夯筑土台,台基四周以扭绳纹长方形砖砌成三级逐渐收缩的台阶,高235米。台而为圆角方形,边长155米,中部为一圆形基址,直径134米,室内直径75米,其外为宽285米的墙基,室内铺方砖、中部残存3个人像石座。周围有大量西夏文碑残块及铜铃铛、甲片等建筑材料。碑亭南面开门,门内有25块方形花纹砖呈方形排列,门外延伸出斜坡式踏道。在西、北两边侧有5座灶坑,灶坑凿穿了台基,内壁坚硬,有很重的烟痕,坑内堆积与台基上部堆积的残块种类相同。发掘物中以建筑用砖最多,数量惊人,却极少见列瓦片。由于破坏烧毁严重,屋顶的建筑风格已无法推测。富有物征的花纹砖,图案达8种以上。粗绳纹砖中部多在凹槽内有1汉字,如李、牛、言、五等汉字姓氏或记号,表明了营建陵园过程中曾有汉族工匠参与。
西碑亭堆积高约3米,表面布满残砖块,其间生有杂草,堆积范围在1000平方米左右。在发掘过后,西碑亭上方加盖了简易保护棚,东碑亭已用砂土封盖。碑亭北侧有一处月城遗址,该遗址呈东西长方形,东西长约130米,南北宽约50米。月城筑于陵城南面,由东墙、南墙、西墙围成,南墙中部辟门,月城东墙、西墙北接陵城的南墙。月城内东部、西部各有两列南北向的石像生基址残迹,两列基址东西间距88米,神道两侧的基址东西间距32米。墙垣夯土版筑,基宽245至255米,夯层厚007至01米,墙体残高多不到1米。
月城北侧为内城遗址,四面用神墙环绕,呈南北长方形,南北长180米,东西宽160米。占地约40亩。神墙中部较窄,靠近转角渐宽大,纯净黄土分段夯筑而成,中部每段约3米,残高约3米,比较平齐,各段如须弥座形状。神墙四处转角皆很高大,类圆柱形,从各转角往神墙两侧,连体圆柱愈来愈矮小,各有5个,共40个。其残存最高达6米以上,最低的3米,发现在转角处5个连体圆柱夯土台周围皆有砖瓦残存。内城四面神墙皆正中辟门,门址宽约12米,地面散布瓦片、脊饰残块等。根据统计,内城坍塌墙体在2002年时已达1891米,约占墙体总长度的278% 。南神门内约25米偏西处有一处献殿遗址。根据考古发掘情况看,可能原为一正方形台基,台面周长65米,直径约20米,堆积厚约1米。台基以纯净黄土垫起,其上及周围残存大量青砖灰瓦及琉璃构件。献殿之后约6米为墓道封土,南北长约42米,呈东南——西北走向,形似鱼脊,以砂石填充。其末端为盗坑,盗坑直径约20米,深约5米。坑内长有若干小树,两侧有土堆。内城西北隅有一处陵台,八角形,高约20米,分7级,每级向内收分。陵台收分处及周围地面散布大量瓦片、瓦当、滴水等建筑材料。夯土台整体形状为塔形,其上露出一个个椽洞,有水平方向的,还有竖斜方向的,证明原来有椽出头。距离陵台较远的四角各有一座角台,其中东南、西南的两座角台已坍塌,西南角尚可分辨认出台基,相距约520米。其连线在双阙台之前,北面的2座角台相距290米。东北角台残高1米多,坍塌严重,只有西北处的角台保存比较完好,残高约5米,但严重风化。北边两角台相距272米。南北联线约460米。夯土台因剥蚀已趋圆柱形,底面周长20米。纯净黄土夯筑,周围散落着大量红褐色板瓦、筒瓦残片。 考古调查称5号陵。五号陵位于六号陵东约500米,整体朝向为南偏东15度。整个陵园布局和建筑构成与六号陵相似,由阙台、碑亭、月城、内城、献殿、陵台、角台、开口式外神墙等部分组成。
陵园最南端有2座阙台,东西相对,间距65米,黄砂土夯筑而成。基底呈方形,边长6米,残高5米多,夯土层中央有数层石块、椽洞共有3层,间距1米,孔径10-15厘米不等,有的洞孔由二根椽洞组成。以1米的高度为分界,夯土台上、下皆向内收缩,周围皆散布有砖块、板瓦、筒瓦、灰槽瓦、琉璃构件等建筑材料。双阙台北侧有3座碑亭,其中西边1座,东边2座南小北大。两座较大的碑亭各距阙台50米,二者相距55米,已经全部清理完毕。碑亭台基呈方形,边沿竖宜,台基边长145米,高15米,黄土夯筑,其中夹有石块,夯层7至10厘米不等。台基皆在内侧有一踏步,斜长35米,宽25米,分作9级台阶,台基之上以方砖砌出方形,边线已不清,共残存边长为36厘米的方砖5块。西亭中心有约2米见方的范围内没有砖,可能原放有石像座。从旁边清理后的堆积物中发现有:陶质板瓦、筒瓦、兽面瓦当、花卉滴水,琉璃筒瓦、脊饰及灰槽瓦、碎残块、人像石座残块等。东碑亭之前约10米有1个小碑亭,未经清理,方形,台基边长约8米,周围堆积物基本上类似已经清理的两座碑亭。在碑亭以北约28米处有一月台遗址,整体形状为东西长方形,长130米,宽50米。墙基宽约2米,月城正中开门,门址两侧各有1个方形土台,已坍塌,范围不清,可能是门阙,在夯层中夹杂着大量石块。沿月城墙基散见板瓦、简瓦、砖、灰槽瓦、滴水等残块,在月城东南部墙基内侧发现有成片的红色堆积层,可能是原墙面涂抹的红色墙皮。靠南墙内侧约有20米长一段,沿墙基底有竖直嵌入的板瓦,可能是原来作排水用的。月城神道两侧各有3列石像生基址,残存大量红砂岩石像生残块,大多风化成为小碎块,基宽约4米,间距16米。
月城北侧为内城,四面环绕的补墙多已坍塌,从遗址上看近似方形,南北长190米,东西宽180米,神墙正中各有神门,南神门址高出地面半米多,宽12米,门址两侧神墙比其他地方的更宽,周围散落着大量建筑材料,其它各门址周围亦散见砖瓦等建筑用材。各转角处略显高大,可能原来建有角楼。南神门内中轴线40米偏西约8米处有一处献殿遗址,已清理,台基为东西长方形,长202米,宽152米,高70厘米,台基边缘向上略有收分,上部为黄沙土夯筑,下部为黄沙土层与砂石层相间夯筑,南部有踏道,斜长35米,宽3米,台基踏道两侧,各有一列基址.地面有石像生残块,基址南北向,南北长10米,东西宽28米,两纵侧砌有长方形砖。献殿清理出的堆积物主要有:长方砖、方形砖和板瓦、筒瓦、灰槽瓦及瓦当、滴水等遗物残块,以筒瓦最多。距献殿约5米处为墓道封土,呈东南-西北走向,但方向摆动不大。宽6至10米,西北端高大,整个墓道封土高度介于05至2米之间,形似鱼脊,主要为砂石土。北端靠近陵台有一半圆形盗坑,直径约6米,深约5米,破坏了陵台南部底边。内城西北处有一陵台,四面坍塌严重,残高约为10米,黄土夯筑,各层夯土之间夹有几层石块,椽洞分布不匀,夯层的厚度在8至13厘米不等。西侧清理的堆积中有砖瓦等建筑用材。从盗坑断面来看,陵台似乎是平地起建的,没有打地基陵台底部的外表覆盖有红泥皮。位于内城墙外约5米处为外神墙遗址,墙基宽17米,沿墙基准砾石,最终连通至内城南墙。外神墙到达东、西、北三神门处,皆向外凸出一个长方形空间,长17米左右,宽12米左右,空地内地面平整,没有其它遗迹现象。外神墙外有4座角台遗址,已经全部坍塌,北面两座角台基址相距340米,南面两座角台相距365米。东南角台还残存大约45米的部分,方形夯土台边长45米,夯土中央有石块,周围散落部分建筑材料,其余三座角台残存均不超过15米。 考古调查称6号陵。六号陵是西夏王陵当中截至2014年唯一一个打开地宫进行发掘的遗址,在发掘的时候该陵址的编号为八号陵。六号陵位于陵区中部偏西,依贺兰山而建,整体朝向为南偏东15度,整个陵园由阙台、碑亭、月城、内城、献殿、墓道、陵台、角台等部分组成。
陵园南端有2座阙台遗址,东西相对,间距为65米,由夯土筑成,基部呈方形,边长9米,高71米,顶部有台基,以土坯砌成,残高13米,台基上及四周散落着大量砖瓦等建筑材料。阙台北侧有2座碑亭遗址,这2处遗址东西相对,东碑亭台基近方形,长22米,宽21米,台基四周以条砖砌成5级逐渐收缩的台阶,高24米,台面长19米,宽18米,台面上有1个圆形基址,地面铺方砖,西侧有斜坡踏步。在东侧碑亭周围发现大量西夏文、汉文碑残块及砖块,但却没有瓦片。西碑亭台基也近似方形,长16米,宽15米,台基四面外壁用碎石纵向砌成,台面铺方砖,以自然扁平石块为柱础。堆积中有大量砖、瓦、鸱吻等建筑材料,东西两侧正中均有斜坡踏道,堆积巾发现有大量西夏文碑残块。碑亭北侧为月城遗址,东西长100米,南北宽45米,正小有门,月城内神道两侧各有两列石像生基址。
月城北侧为内城,呈南北长方形,南北长183米,东西宽134米,神墙基宽3米,分段夯筑,残高5米,南神门正中有门道,宽17米、门道内外均有3条斜坡式踏道,每条宽约3米,用砖镶砌,门址内外散落着大量砖瓦、鸱吻等建筑用材。另外三面神墙正中也有门道,但门道内侧用土坯砌成高4米多的一堵墙,看起来无法通行。位于南神门内偏西位置有一处献殿遗址,台基为东西长方形,高约90厘米,地面以方形花纹砖砌之,残缺不全,底端可见柱础。内城西北处有一座陵台,用黄沙土夯筑,八角形,底面边长12米,高约20米,分成7级,从下至上逐级收缩,原建筑底部外有包砖,其中几层涂有红泥。陡台每层出槽,形状看起来像是浮图。陵台在墓室后部约10米处。该陵园的墓道呈30度斜坡,水平长度49米,墓道东西两壁各有上下二列与墓道相平行的椽洞,相距2米,甬道的基道表面做有草拌泥,但不甚光整,但多已剥蚀,并没有绘制壁画。甬道门前发现有散乱的圆木和朽木板,可能是用于封闭甬道口的。南道两壁绘有武士修番一幅,但大部分已遭破坏。武士像脸面朝甬道口,南道门以北直到墓室全部被盗坑破坏。墓室地面距地表将近25米,墓室分主室和左右配室,中室前宽68米,后宽78米,南北长56米,墓壁和顶部已经被破坏,左右配室宽约2米,长约5米,过道为窿夸顶,墓室下壁有护地板痕迹,空间较小。中室充满淤泥及回填盗坑时的大石块和陵园地面建筑石雕,室内没有发现葬具。该陵园的外神墙距离内神墙约15米,宽约2米,其南端通到碑亭,以石块垒成。此外陵园有4座角台,总共4座,是兆域的标界,基部呈方形,边长6米,高7米,周围散落着建筑材料。 考古调查称7号陵。七号陵在陵区北部,距离五号陵约15公里,在柏油马路以南约200米。陵园大部分为现代住房和场院侵占,破坏严重,陵园建筑仅剩下双阙台、双碑亭、月城、内城的南神墙和西神墙、陵台及西南角台、外神墙的一部分。
位于陵园南端有2座阙台遗址,东西相对,距离70米形、双阙周围皆已坍塌,边长难以测量,高约7米,平顶处攀上顶部,烟台周围散见砖瓦建筑材料。位于双阙台以北约50米,月城以南50米的位置有2处碑亭遗址,皆已经过清理,高2米,台基呈正方形,边长10米,周围残存大量砖、瓦、石碑残块,在清理后发现西夏文残块1265块,汉文碑残块51块。月城位于碑亭北侧,呈东西长方形,东西长125米,南北宽45米,月城内全部被破坏,依稀可辩神道两侧各有2列石像生基址,相距20米。内城位于月城北侧,近似方形,东西长190米,南北宽180米,内城除南神墙、西神墙残存一部分外,其余基本都被破坏,墙宽3米,黄土夯筑而成,夯层厚度为10-12厘米不等。献殿和墓道封土皆己不存在,地面已经成为一片场地。位于内城偏西处有一座陵台,八角形,分作7级,从下至上逐级收缩,出檐结构明显。陵台周围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被改建为场地和库房。从陵园西南部残存有部分外神墙,从其走向看大致为封闭式。残存的外神墙宽约18米,黄土夯筑,但因破坏严重,总宽度和长度皆不已经无法看出,内外神墙相距22米。在陵园的西北角,紧挨外神墙边侧有一处已经坍塌的角台,该角台的位置在月城中部连线的延长线上,由黄土夯筑而成。
在清理东、西碑亭时,共发现西夏文碑残块1265块。其中部分残块经过整理,其上的西夏文可译为:“大白高国护城圣德至缴皇帝寿陵志铭”,史籍记载寿陵为西夏第五代皇帝仁宗仁孝之陵号,可以确定该陵为寿陵。 考古调查称9号陵。九号陵在陵邑宗庙遗址以西约500米,七号陵以北约300米,陵园遭到现代建筑的彻底毁坏,地面建筑仅剩一座毁坏的陵台,夯土仅剩三分之一。
康陵墓主李安全,为仁宗仁孝弟越王仁友之子,崇宗乾顺之孙。西夏桓宗天庆十二年(1205年),与桓宗母罗氏合谋废桓宗自立,改元应天。六月,罗氏为子请封册于金,金册封为夏国王。蒙古多次用兵西夏,并破克夷门,进围中兴府。李安全亲自登城激励将士守御。蒙古兵引黄河水灌城,城中居民淹死极多。李安全遣使乞援于金,金拒绝出兵。李安全只得向蒙古纳女请和,夏金关系趋于破裂。西夏光定元年(1211年)夏齐王遵环废安全自立。同年8月安全死,年42岁,谥静穆皇帝,庙号襄宗,墓号康陵。
1227年,成吉思汗包围兴庆府(银川)长达半年,西夏拼死抵抗,威震四方的成吉思汗竟然在此陷入苦战;最后蒙古军付出惨重的代价,才迫使西夏投降。据说西夏同意投降时,成吉思汗已经去世,却密不发丧以防西夏反悔。西夏献城投降之后,蒙古军按成吉思汗遗命,屠城、灭族,蒙古铁骑所经之处,一片焦土、白骨敝野,包括历代“西夏王陵”也都被蒙古军破坏殆尽。
西夏作为宋辽时期的一个重要的西北地区政权,在辽宋夹缝中共存在了189年。 最后被崛起的蒙古所灭,就连西夏王陵也惨遭蒙古人的破坏。
党项族人在打败吐蕃和回鹘后,李元昊在1038年宣布脱离北宋称帝,西夏国建立。宋辽当然不承认,在经过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等战役大败宋军,又在河曲之战击败辽后,西夏、辽、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势。大败辽之后的李元昊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将儿媳强纳为妾后在1048年被儿子杀死。其后夏毅宗与夏惠宗时期多由母党专权,并与宋多有征战议和,互有胜败,同时开始依附辽;这一时期因为战事频繁,加之对外经贸被中断,因此国力大衰。
1086年3岁的夏崇宗即位后又是母党专政,最后在辽的帮助下才在1099年亲政,并联合辽灭北宋。夏仁宗即位后附金和宋,与南宋获得相互发展空间。夏桓宗即位后,壮大起来的蒙古也不再臣服于金朝,作为与金相好的西夏也成为蒙古进攻的目标,两次进攻西夏。 夏襄宗即位后成吉思汗第三次攻打西夏,金见死不救,西夏转过头来依附蒙古开始攻金,夏神宗也延续附蒙抗金之策,但在1216被蒙古找到借口攻击。1223年即位的夏献宗在认清蒙古的狼子野心后联金抗蒙,但被蒙古大败,最后夏献宗同意蒙军条件投降,蒙古撤军 。1226年蒙古又找个借口攻西夏,河西走廊全数沦陷 ,并兵围中兴府 。1227夏末帝在中兴府被围半年后投降蒙古,西夏灭亡。
在李元昊建国后,就将祖父李继迁、父亲李德明迁葬于贺兰山东麓,此后的各西夏皇帝也安葬于此。但是在西夏灭亡时,蒙古士兵在将领的授意下对西夏王陵进行报复性破坏,将王陵掘地三尺后焚烧,规模宏大的王陵群成为一堆堆土包。 新中国成立后一度以为这些是唐朝的陵墓,直到1972年宁夏文物考古工作者进行抢救性挖掘时,才确认这是西夏王陵。如果不是蒙古的肆意破环,遗留下来的物件将会使人们更加了解西夏的文化历史。
中国名胜古迹峨眉山 、青城山 、四姑娘山、二郎山(四川) 凤凰山 北固山 笔架山 八仙桌子山 巴颜喀拉山 大孤山
寒山 贺兰山 梁山 灵山 崂山 腊山国家森林公园 普陀山 栖霞山 莫干山 蒙山 钟山 金山 玉龙雪山 医巫闾山 雁荡山 西山 天平山 金佛山、缙云山、宝顶山、北山(重庆) 长白山(吉林)千佛山、泰山Mount Tai(山东)衡山(湖南) 云龙山、北固山、茅山(江苏)骊山、宝塔山、句容宝华山 华山(陕西) 龙王山 、龙泉山、天台山(浙江) 盘山(天津)
齐云山 、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Mount Huang黄山(安徽)鸡公山、嵩山(河南) 北武当山、灵空山、 五台山、恒山(山西)武当山(湖北) 香炉山(贵州)五指山(海南)庐山、井冈山(江西) 西湖 、 无锡蠡园、无锡梅园、 无锡吟园、无锡鼋头渚
蓬莱阁、“神山圣湖”(浙江)故宫the Palace Museum、天 坛 temple of heaven—an imperial sacreficial altar in Beijing、the Great Wall中国万里长城、Forbidden city in Beijing北京故宫 Peking man site at ZhouKouDian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Jiuzhaigou valley scenic and historic interest area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the mountain resort in Chengde city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承德外八庙)summer palace in Beijing北京颐和园、人民广场、大观院、大观园、八大岭(北京)寄畅园 虎丘 黄龙寺 黄浦江 镇江白居寺 包公祠
趵突泉公园 北戴河
本溪水洞 冰峪风景区
采石矶 藏北草原 长岛 长江三峡---瞿塘峡、长江三峡---巫峡、长江三峡---西陵峡、
长江三峡---小三峡、(重庆) 常州天宁寺
巢湖 成吉思汗陵
大连圣亚海洋世界 大明湖
大昭寺 稻城
淀山湖风景区 东方明珠电视塔
东丽湖温泉度假区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
都江堰 独乐寺 杜甫草堂 福陵(东陵)
古格王朝遗址
海宝塔 海螺沟风景区蓟县白塔 剑门蜀道
金石滩 景阳岗
净月潭 镜泊湖 九乡风景区 MtEmei scenic area, including Leshan giant buddha scenic area峨眉山—乐山大佛
灵谷寺 灵岩寺
刘家峡 六和塔
龙池风景区 龙华寺
龙门石窟 泸沽湖
路南石林风景区 旅顺口
米亚罗风景区
明孝陵漠河 内蒙古草原
南京长江大桥 南通狼山风景区
南温泉 怒江大峡谷 青岛栈桥
青海湖 秋霞圃
曲阜三孔 三门峡 沙坡头旅游区
少林寺 沈阳故宫
十里秦淮 石窟寺佛像
蜀南竹海 松花湖 松花江
松花江雾凇岛 塔尔寺 太平湖
太阳岛 腾冲火山地热风景区 天池桐城文庙
外滩 望江楼
微山湖 伪皇宫及八大部
卧龙自然保护区 乌苏里江
五大连池 武侯祠 西湖
西双版纳 西夏王陵风景区
锡惠公园 逍遥津
兴城海滨 兴凯湖
玄武湖 鸭绿江
雅鲁河桥 罨画池 燕子矶
扬州个园 扬州瘦西湖
杨村“小世界” 野象谷
阴山古刹 迎江寺
玉佛寺 豫园 扎龙自然保护区
扎什伦布寺 札兰屯
昭君墓 昭陵(北陵) 赵州桥
镇江南郊风景区 中山陵周庄 朱家角镇 珠穆朗玛峰the 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orer秦始皇陵兵马俑坑Imperial palace of the Ming and Qin Dynasties,Mogao caves敦煌莫高窟 Potala palace, Lhasa拉萨布达拉宫Lushan National Park庐山风景名胜区ancient city of Ping Yao平遥古城
西夏王陵又称西夏皇陵、西夏皇室陵墓,是西夏历代帝王陵以及皇家陵墓。
西夏王陵又称西夏皇陵、西夏皇室陵墓,是西夏历代帝王陵以及皇家陵墓。
西夏王陵又称西夏皇陵、西夏皇室陵墓,是西夏历代帝王陵以及皇家陵墓。分别位于市区东郊约15公里的贺兰山小滚钟口;101省道边的白音权达;南郊离银川30余公里的鹏茜公路边。其中保存完整的有“太祖”(李继迁)“太宗”(李德明)的祖陵和“桓宗”(李纯祐)“襄宗”(李安全)“神宗”(李遵顼)“献宗”(李德旺)“末帝”(李睍)的五座帝陵。
官方资料显示,九座帝陵中,只有神宗李遵顼和献宗李德旺的陵墓没有找到,而末帝李睍没有陵墓,其余七座帝陵都在贺兰山有迹可循。
一个民族在无数英雄的奉献中走向伟大,这是一个被遗忘的传奇,这是一个绚烂而悲壮的中国故事——《神秘的西夏》。
2015年央视大型记录片10集《神秘的西夏》,是以电视纪录片的形式对西夏文化最全面、最综合的一次展现。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由党项人(一支来自于青藏高原的古老民族)在西北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的封建王朝。公元1038年,元昊在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建国,国名大夏,意译为大白高国,称为西夏。公元1227年,西夏被蒙古所灭,西夏历经有十个皇帝,西夏王朝总共存在189年。
1908年,俄罗斯人科兹洛夫在中国西北的黑水城(今内蒙古额济纳)寻得10箱文物运往俄罗斯,从此打开了一个神秘王朝的大门,这里简直就是一座埋藏了八百年之久的地下图书馆。 陌生的文字,精美的佛像,绚丽的绘画,不计其数的典籍文献。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汉学家发现这些文献出自古代中国一个叫西夏的王朝。 无数神秘的符号各种奇特的形象,一本带有西夏文和汉文互照的字典《番汉合时掌中珠》,一本法令文书《天盛律令》,一个来自中古时代——西夏文明,这个古老的文明吸引着全世界的关注。
一个德国飞行员飞过贺兰山下,拍下了矗立着很多的白色大土堆,这就是西夏王陵。
现存的《鸱chi 吻》如此巨大的物件,王陵的地面建筑瘰是多么的辉煌?《铜牛》 让人惊叹西夏冶炼技术之发达,为什么这个曾经强盛繁荣文明的民族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呢?被蒙古人灭亡的唐古特就是西夏,在元朝曾帮辽宋金修史,中国人有作史的传统,但是泱泱二十四史中,唯独没有西夏史的任何记载,蒙古与西夏又存在怎样的深仇大恨呢?
现今在四川甘孜州丹巴县、康定等耸立着数以百计的碉楼,被誉为世界建筑奇迹,在青藏高原的东南,四川省甘孜地区,生活着一群自称为“木雅”的人。他们住着高大直立的碉楼,穿着独一无二的服装,说着别人听不懂的木雅语。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木雅”被称为 “弥药”。唐代的史料记载,弥药人就是党项人。一千多年前, 党项人 在最辉煌的时候,曾经建立过一个将近两百年的国家,史称 西夏 。
在青藏高原的漠水白河上是党项人的族源之地,神圣的白色是高原的主色调,后由鲜卑人建立了吐谷浑王国,党项人不得不面临一次大迁徒,最大的拓跋部落迁徒到河曲,吐番人又在青藏高原上盛及一时,党项人在夹缝中生存。
公元618年,大唐统一了经历四百年战乱的中国,唐太宗李世民以"自古皆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夷夏一家,在中国历史上这是一个影响深远的统治理念,党项人积极主动的归附大唐,唐太宗以开放包容平等的 羁縻政策 接纳这些游牧民族,并封拓跋赤辞为都督,赐”李“姓,并效忠大唐,第二次大迁徙,唐帝国给予他们新的家园——黄土高原,一块孕育了西夏文明的神奇的土地。在随后两百年的时间里,向中原文明学习,大唐给给予了生存空间和以博大的文明滋养着这个民族,党项人也从游牧走向文明的台阶。
起义的黄巢攻陷长安,帝国危在旦夕,党项道领拓跋思恭感恩大唐,救之,最终恢复长安,唐僖宗封他为北疆四州节度使——夏州。此后唐帝国灭亡,宋帝国建立,宋帝国想收归夏州管理权,让党项人迁都汴梁。
拓跋大首领堂弟李继迁,他说”虎不可离于山,鱼不可脱于渊“,不愿迁徙,逃至地斤泽,一直不被宋帝国接受,他开始聚拢人心,积蓄力量,反判朝廷。
15年的时间李继迁卧薪尝胆多次跟宋帝国发生战争,恢复了祖先的基业,拿下灵州建立西平府,开始向河西走廊扩张,攻战凉州时,被诈降的部落杀死,儿子李德明即位,李德明善文,韬光养晦之策略,与宋辽交好进行贸易,各种风俗文明在这里碰撞。儿子”李元昊“出生,这一年宋辽两国达成和解就是著名的"澶渊之盟"。李元昊将是未来不可多得的西夏王。
公元1032年,党项人的领袖李德明离世,儿子元昊继承国王之位。新国王元昊下令,所有党项人必须秃发,而且抛弃丝绸衣服改穿皮毛,还戴巨大耳环,拓跋氏在唐代被赐皇姓”李“,在宋代姓”赵“,拓跋氏从此改姓"嵬" 他本人叫兀卒。
而后他自制蕃书和野利仁荣(党项贵族重臣,学识渊博,熟悉历史)用短短4年时间以汉字为基础创造文字达6千字(汇编12卷),并创建了很多典章制度,创建蕃学院推广文字、学习教育,翻译典籍(汉文、佛经、儒家典籍等)。
在圣彼得堡《东方文献研究所》保留着一份珍贵古代文献《文海》党项人的文字字典,被称为西夏文或蕃文,文字形体方正、笔画繁冗、结构仿汉字,但又有特点,不拘一格,是一种表义文字,分单体字和合体字。
李元昊在兴州(今银川)找画师去唐长安和宋汴梁绘制建筑风格,以唐宋风格为基础融合党项人传统建筑风格,以唐玄宗建造的兴庆宫而得名, 兴建一座兴庆府 ,这是除长安城以外西北地区最大的城池。
后李元昊攻战控制河西走廊恢复昔日宁静。 李元昊扩建文字、修建都城、兴修水利、攻占河西走廊,他用6年时间完成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国家工程。公元1038年-1227年34岁的他身穿白袍称帝, 国号 "大白高国",统一了四分五裂的西北地区,仿宋朝设立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吧等官僚机构。
党项人起源于青藏高原,在黄土高原崛起壮大,经过300多年,终于完成了中国的局部统一,建立自己的国家,被称为“西夏”。
在党项民族的一首史诗中,歌颂了一位神勇的帝王, 他带领无敌的军队,开疆拓土。史诗中描绘的这个帝王是否有迹可寻,他究竟是谁呢? 党项人崛起的秘决”审时度势,以攻制敌“。
元昊称帝必须得到宋辽两国的承认,只能以武力取胜,才被认可。他的的谋士张元(宋人)为施展才能,助元昊实现心愿。宋夏之战,然宋朝重文轻武,将军以文人担任,而元昊善长游击战,可随机应变,他是一个军事天才,共发生三次大战,在“三川口”“好水川”伏击战大败宋军,宋军从此兵力损失惨重,再无力跟西夏抗衡,元昊以武力取胜宋辽两国,从此宋辽夏三国鼎立。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西夏帝国,在元昊(为女人被太子所杀)之后,有几十年的时间被女人统治着。在中国历史上,这是极其罕见的现象。西夏的女人拥有与男人一样的天空。《天盛律令》法律赋于西夏女人主宰自我命运自由的权利,恋爱自由。
先后皇帝谅祚(没藏太后掌权)主持建立《承天寺塔》——谅祚妻子梁氏(第二任太后,胆识过人统领军队大败宋神宗的五路伐夏军队,尊党项文化)梁氏兄弟掌权——儿子秉常与梁氏侄女结婚小梁氏(掌权13年 个性跋扈 好战)秉常尊儒家文化——儿子乾顺 —— 李仁孝在位54年,西夏达到鼎盛时期,罗皇后入住后宫,佛教徒精通汉文化,翻译佛经《译经图》—— 儿子纯佑被母亲罗太后和侄子李安全策划所杀(成为史上一大迷案)
今武威(凉州)西夏博物馆内,有个镇馆之宝《感通塔碑》,正反面用汉文和西夏文记录了大梁太后重修凉州感通塔的盛况,在张掖市有座西夏小梁太后修建的大型寺庙——大佛寺,见证了河西走廊数千年的风雨,卧佛依然身躯伟岸。
唐卡是一种在丝绸上进行的佛教绘画创作的艺术,即是艺术品也是信仰在俗事的一种寄托。
李仁孝在位54年的文化建设,见证并推动西夏文化变革的斡首冲(熟读五经、精通蕃汉文化、毕生致力于西夏与汉文化的交流融合,儒学大师),仁孝大力推广儒家文化,推行科举制度,封孔字为文宣帝,西夏开创了尊孔为帝的先河,建造武威文庙,一部西夏法典《天盛改旧定新律令》(《天盛律令》)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第用少数民族文化刊行的王朝法典。
一本带有西夏文和汉文互照的字典工具书《 番汉合时掌中珠》 收集了天文地理、社会风俗 、日常生活等九大类词汇,仅有的一部保存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源自中原王朝的印刷术是推广西夏文化的重要手段,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木活字印本,最早的木活字和泥活字印本都出现在西夏, 再次确认了中国作为活字印刷术的最早发明权 , 西夏一个将近一千年前的王朝捍卫了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权,在印刷领域西夏人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在今宁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鎏金铜牛》重达188公斤铜牛,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西夏从游牧文化走向农耕文化的标志。西夏文书法、西夏文瓷器、西夏文泥版画、西夏文铜象棋、《犁耕图》《踏碓图》粮食加工场景,酿酒蒸馏器,锻铁图中的双木扇风箱,足以说明西夏的农耕文化的繁荣。
西夏仅仅用了150多年的时间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在河西走廊上,党项人、汉人、吐蕃人、回鹘人、契丹人各民族在文化上彼此影响、相互吸收,最终形成了多来源、多层次的西夏文化。在不断在与汉文化的学习中,最终融入了中华文明的大家庭。
公元1162年, 蒙古高原上各个游牧部族之间征战不休, 一个前所未有的征服者出现在蒙古高原上:铁木真(成吉思汗),在当时的西夏,贵族和官员们普遍奢靡成风,这些纵情声色的精英们根本想不到,远在漠北草原,成吉思汗将会决定整个国家未来的命运。
成吉思汗从未停止过西征的脚步,他希望西夏成为战争的一部分,但为一件事两国结下恩怨。成吉思汗之前西征时曾向西夏借兵,党顶人拒绝了成吉思汗的要求并饥笑侮辱使者和大汗,不再遵守与蒙古的约定,开始与金国攻打蒙古。
这次成吉思汗恨党顶人背信弃义,他以复仇而来,直接攻击西北重镇黑水城,抵达最后一道防线灵州,包围西夏都城。然而这是一个充满血性的民族,他们选择了最后的抗争,年迈的国相高良惠新自领兵,全民作战,然而即使留下最后一滴血,上天也没有帮助在死亡挣扎的党项人,这时中兴府突然地震,灾难让西夏彻底陷入绝境。
公元1227年,西夏末帝李现在投降后被杀,在中华大地上存在了190年的西夏灭亡。
然而,西夏末帝李现愿意投降,要求一个月的时间准备,今天没有人知道党顶人在这一个月时间里做了什么?据考古学家推测保护党顶王室血脉应该是最重要的事。
就在蒙古大军围攻中兴府的时间里,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成吉思汗突然驾崩了,最终死在了征服西夏的战场上,这也是蒙古大军对西夏深恶痛绝的原因之一,这无疑是对蒙古大军巨大的打击,成吉思汗留下遗言,把党顶人全部消灭掉。然而党项人有可能利用这最后的机会逃亡,在国相高良惠的主持下一部分党顶精英逃出中兴府。
在北京居庸关是长城沿线的要塞,在居庸关云台券洞的石壁上,刻有六种文字,其中一种就是西夏文,云台券是元代建筑,为什么有西夏文呢?元史中记载,这项工程的主持者叫高智耀(高良惠孙子),原来西夏灭亡后,一部分党项精英选择了为元朝效力。
历史终究没有忘记西夏王朝,他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这是西夏的荣耀,也是中华文明不能忘怀的荣耀。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党项人也未曾消失,他们以另一种形式融入到了中华的血脉之中,今天的中华大地上遍布他们的影子。
1972年6月,兰州军区某部正在宁夏贺兰山下修筑一个小型军用飞机场。十几天之后,几个战士在挖掘工程地基的时候,意外的挖出了十几件古老的陶制品。它们当中有几个破碎的陶罐,还有一些形状较为规则的方砖。部队首长看过后,命令战士们立即停止工程挖掘,将这一情况迅速报告给宁夏博物馆。宁夏博物馆的考古人员来到距离银川市40公里的工程现场,对现场的保护做了必要的安排,同时开始进行抢救性挖掘。墓室中发现了一些武士像等巧夺天工的工笔壁画,同时还出土了一些古代精巧的工艺品及方砖等陶制品,方砖之上布满了一个个方块文字及花纹,经过考古人员仔细的研究和测定,认为这是一个古代西夏时期的陵墓。考古人员在这里时共发现有高大墓冢的陵墓15座,并按调查顺序进行了首次编号,终于认定这些雄伟的建筑正是西夏皇家陵墓。
考古人员对西夏王陵进行了科学的考察和研究,共清理了一座帝王陵、四座陪葬墓、四个碑亭及一个献殿遗址。考古工作者对陵区进行了多次全面系统的调查与测绘调查,不断发现新的大小不等的陵墓。发现的陵墓由15座增加到70多座,后又增加到近百座、二百余座,截至1999年共发现帝陵9座、陪葬墓253座,其规模与河南巩县宋陵、北京明十三陵相当。专家证实,还有一些尚未发现的和由于贺兰山山洪等自然因素而消失的并不在少数,因此其真实数量应当更多。东西5公里,南北10多公里,总面积50多平方公里,如此之大的皇家陵园在中国实属罕见。在精确的坐标图上,人们还惊奇地发现,九座帝王陵组成一个北斗星图案,陪葬墓也都是按星象布局排列。考古工作者从中发现了一些很珍贵的西夏文物。这些文物中有西夏文字,有反映西夏人游牧生活和市井生活的绘画,有各式各样的雕塑作品,有“开元通宝”、“淳化通宝”、“至道通宝”、“天禧通宝”、“大观通宝”等各个时期的流通钱币,有各类铜器、陶棋子等文物。这当中出土了大量造型独特的石雕和泥塑。这些文物的发现为研究西夏文明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实物。2000年4月 结束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评选活动,西夏王陵的调查与发掘以其具有的重大的科学价值和意义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榜上有名。 在三号陵的外围发掘中,除筒瓦、石像生残块等建筑构件外,还有铜铎、铜带扣、铜兽面饰和铜节约各1件。
在六号陵的中室,发现遗物有钢针、带环铁钉、钢泡饰、铜甲片和瓷片等;配室中发现零散的铜甲片、铜泡饰、铜铃、瓷片、竹雕、盔形铁揣和绕金银饰等。由于六号陵早年经过大规模盗掘,后期也遭到了盗扰,出土遗物不多,位置紊乱,但这些遗物都是首次出土。
在第177号陪葬墓的墓室中,出土有鎏金铜牛、 铁狗等金属制品,还有石马等石雕。在第78号陪葬墓中,出土有石狗等石雕。在第182号陪葬墓中,发现开元通宝、样符通宝、天圣元宝、皇宋通宝、熙宁通宝等钱币。墓室内还发现绿釉罐和白瓷碗残片,残碎铜片、铜块,残断银丝、银帽铁钉等。 在陵邑遗址第二部分中,共出土建筑构件、瓷器、陶器、泥塑、石刻及铜、铁器等编号文物近300件。,其中出土白瓷瓶1件(经过复原),白瓷钵1件(经过复原),白瓷高足碗多件(经过复原,已残),白瓷平底碗多件(经过复原,已残),白瓷小碗数件,白瓷盆1件,青釉牡丹纹碗多片残片,青釉葵纹碗1件(经过复原),灰釉碗残片数件,酱釉小盘1件,泥塑碎块若干,石碑残块若干。
(图册文物资源来源: ) 1972年起,宁夏考古研究机构对西夏王陵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其中包括七号陵及六号陵地宫。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六号陵地宫被回填。由于回填土未夯实,使回填土因雨水浸泡下陷形成了一个大的积水坑,雨水连年浸泡使墓室和墓道均出现了坍塌。
1988年1月13日,西夏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8月1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没有确切证据支持除七号陵之外其他帝陵的归属问题的情况下,西夏王陵景区根据部分考古学家的推测,直接以昭穆次序依次将一号陵至九号陵分别定为裕陵、嘉陵、泰陵、安陵、献陵、显陵、寿陵、庄陵、康陵,并围绕三号陵“泰陵”建立了景区的主要设施。
1998年9月23日,西夏博物馆在西夏陵区内东侧建成,以展示西夏陵区出土文物及介绍西夏历史概况为主要内容,自2011年来全年开馆。
1999年10月下旬,朱镕基总理视察西夏陵,对开放的三号陵园文物保护和旅游设施建设表示了特别关注,经国家计委拨出1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三号陵园的抢救保护和环境整治。为贯彻朱镕基总理指示精神,落实国家文物局批准的《西夏陵文物保护总体规划》。
2000年,中国拨专款1000万元对三号陵进行清理发掘和保护。2000年7月,应自治区领导邀请,在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文保司司长杨志军率领下,宿白、谢辰生、徐苹芳、黄景略、张忠培、蒋忠义、吴家安、付清远10人组成的专家组,来银川审议西夏《3号陵园建筑遗存加固维修设计方案》和《3号陵园建筑遗存清理发掘计划》,国家文物局委托敦煌研究院负责实施加固维修工程,宁夏考古所负责发掘清理工作,并组成加固维修队伍和考古队伍,签订工作协议,由自治区与银川市文物管理部门主持进行施工,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委派蒋忠义到现场指导清理考古发掘工作、付清远指导加固维修工程。
2000年8月,两项工程同时开工,之后完成清理考古发掘报告和加固维修工程报告,并以此作为示范,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计划安排其它陵墓的抢救考古清理和加固维修等保护工作,落实《西夏陵保护规划》中确定抢救保护任务,达到规划中的理想目标。此本考古发掘报告,就是规划中的一项工作成果。
三号陵园是用探方法进行考古发掘,月城和陵城采取统一布方,第一个探方坐标点设定在月城的东南角,探方号采用四位数,其前两位为探方的纵坐标(从南向北),后两位数为探方的横坐标(从东向西),如T0101即设定东南角的第一个探方,从东向西的第16探方,编为T0116。每个探方面积为10X10 米,方向为150度,与陵园方向一致,探方边与陵城墙走向基本一致,这样发掘的范围和遗迹都很方整一致。另外对分散的单体建筑,如四个角台、两个阙台、两个碑亭,由于离月城和陵城的探方网较远,只好按遗址单独布方编号,其中东西碑亭是以前发掘的,探方号仍沿用以前的编号,即T1~T10。
2003年5月19日,位于保护区范围内的84号陪葬墓被宁夏平吉堡农场的职工用推土机推平,遭受严重破坏,已经无法恢复原貌。当地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当即对施工负责人和司机共3人进行刑事拘留。
2006年,西夏王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列入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同年,由于长时间风化,西夏陵出现大面积坍塌危险, 中国加大了对西夏王陵的保护力度。
200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通过了敦煌研究院设计的《西夏陵六号陵抢救性保护工程施工方案》,并着手对六号陵施以保护措施。一号、二号、四号陵开通马车旅游线路。2012年,西夏王陵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4年,西夏王陵景区将位于陵区最南端的一号、二号陵遗址完全对外开放。
西夏王陵的庄陵埋葬的是哪位帝王?
本文2023-10-04 18:42:5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7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