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肺气虚用什么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4收藏

脾,肺气虚用什么补?,第1张

脾肺两虚,即脾气不足兼有肺气不足。临床表现面色少华、手足不温、怠倦食少、便溏、咳嗽、短气、痰多,舌淡嫩苔白,脉虚或虚数等证候,出现这种情况就让人们比较困扰。

脾肺气虚吃什么药

人参健脾丸

本品为棕褐色至棕黑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气香,味甜、微苦。适用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

方中人参、茯苓、白术、黄芪益气健脾;山药、陈皮、砂仁健脾和胃;木香理气健脾,调理中焦气机;

酸枣仁、远志安神定志;当归活血养血。诸药共奏健脾益气,和胃止泻之功。

益肺健脾颗粒

本品为淡棕**的颗粒;味甜、微苦。功效为健脾补肺,止咳化痰。用于脾肺气虚所致的慢性支气管炎的缓解期治疗。开水冲服,一次8g,一日3次;小儿酌减。

组成:黄芪、甘草、太子参、陈皮、葡萄糖酸钙、氧化镁、枸橼酸、维生素B1、磷酸氢钙。

附子理中丸

本品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微甜而辛辣。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组成: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辅料为蜂蜜。

以上就是四款治疗脾肺气虚的中成药了,不过在服用中成药前,小编建议大家最好先咨询下医师,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避免出现意外伤害,如果您的情况比较严重,一定要去医院及时就诊,千万不可以耽误,一定要确保身体的健康。

凡同时出现两个以上脏腑病证的称为脏腑兼证。人体是一个整体,脏腑之间在生理上有着互相资生、制约的有机联系。病理上也同样,当某一脏或某一腑发生病变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影响另一脏或另一腑,从而导致病证。脏腑病证之间的相互传变,取决于两脏腑之间的关系。具有表里、生克、乘侮关系的脏腑容易发生传变,反之则较少。

 1)心肺气虚证是心肺两脏气虚、功能减弱所致的病证。多由肺有宿疾,肺气虚弱,影响心脏而致心气虚弱;或高年脏腑亏损,或思虑过度,暗耗心气,进而影响肺脏等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咳喘气短,动则加剧,神疲乏力,面色皖白,自汗,声音低怯,胸闷,痰液清稀,舌淡苔白,脉沉弱或结代。

 病机分析:本证以心肺气虚见心悸咳喘等为特征。心主血脉,心气不足,心失所养,则心悸怔忡;肺主呼吸,肺气虚弱,肃降失职,则咳喘气短,动则加剧;心肺气虚测神疲乏力,面色皖白,自汗,声音低怯;肺气虚,呼吸功能减弱,则胸闷;肺气虚,津液输布障碍,则水湿聚而为痰,故痰液清稀;舌淡苔白,脉沉弱或结代,为心肺两虚,气血运行无力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单纯的心气虚证、肺气虚证辨别。单纯的心气虚证与肺气考试,大网站收集虚证有各自脏器的定位症状,如心气虚证以心悸怔忡为主症;肺气虚证以咳喘乏力等为主症,一般无他脏病证的临床表现。本证除见一般气虚证外,还同时存在心肺两虚的定位症状。

 辨证注意点:有心肺两虚、功能减退的定位症状,以及伴有一般气虚的见症。

 2)肺脾气虚是肺脾两脏气虚,功能减弱所致的病证。多由久病肺气虚弱,影响及脾,导致脾气亦虚;或劳倦伤脾,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肺失所养,而致肺气虚;或其他慢性病影响肺脾两脏等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咳喘不止,短气乏力,痰多稀白,食欲不振,腹胀便塘,声低懒言,面色(白光)白,或面浮足肿,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机分析:本证以肺脾两虚所致的咳喘、纳差、便溏为特征。牌为生疾之源,肺为考,试大网站收集贮疾之器。脾气虚,健运失职,则食欲不振,腹胀便搪;脾虚生湿,湿聚生痰,则痰多稀白,上贮于肺,肺气不利,则咳喘不止;肺脾气虚,则短气乏力,声低懒言,面色(白光)白;肺脾气虚,运化无力,水气泛滥,则面浮足肿;舌淡苔白,脉细弱为气虚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单纯的肺气虚证、脾气虚证相辨别。单纯的肺气虚证以咳喘不止,短气乏力等肺的定位症状为主;脾气虚证以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脾的定位症状为主。本证除了见一般气虚症状外,还同时见肺脾两虚的定位症状。

 辨证注意点:除一般气虚表现外,还有肺脾两虚的见症。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4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肺肾两虚的方剂 2 治疗肺肾两虚的穴位 3 治疗肺肾两虚的中成药 4 肺肾两虚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肺肾两虚 1 拼音

fèi shèn liǎng xū

2 英文参考

deficiency of both the lung and kidney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肺肾两虚泛指肺肾两脏同时出现的虚症。分肺肾阴虚与肺肾气虚两种。多属久病耗损肺肾两脏所致。肺肾气虚可见喘咳、气短、自汗、畏寒、肢冷,或见浮肿。治宜温补脾肾或补肾纳气。肺肾阴虚可见咳嗽、盗汗、五心烦热、痰中带血、潮热、梦遗等症。治宜滋阴降火,肺肾同治[1]。

肺肾同治是一种同时治疗肺阴虚和肾阴虚的方法。症见咳嗽气逆、咳血、音哑、骨蒸潮热、口干、盗汗、遗精、腰酸腿软、身体消瘦、舌红苔少、脉细数等。针灸常选肺俞、太渊、肾俞、复溜(或太溪)等穴,针用补法[1]。

4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定义 4 虚喘·脾肺气虚证的症状 5 证候分析 6 虚喘·脾肺气虚证的治疗 61 针灸治疗 7 关于虚喘 8 关于喘证 9 参考资料 1 拼音

xū chuǎn ·pí fèi qì xū zhèng

2 英文参考

deficient dyspnea with 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 of both spleen and lu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定义

虚喘·脾肺气虚证(deficient dyspnea with 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 of both spleen and lung[1])是指喘病日久,脾肺两虚,以喘促短气,乏力,咳痰稀薄,自汗畏风,面色苍白,食少,食后腹胀不舒,便溏或食后即便,或大便不尽感,肌肉瘦削,舌淡,苔薄腻,脉细弱等为常见症的虚喘证候[2]。

4 虚喘·脾肺气虚证的症状

喘息短促无力,语声低微,自汗心悸,面色㿠白,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少,脉弱[3]。

5 证候分析

肺主气,肺虚则气失所主,故气短而喘、语声低微。肺气虚、卫外不固,则自汗心悸。脾主肌肉四肢,脾虚则神疲乏力、食少便溏。气血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㿠白。舌脉为气虚之象。[3]

6 虚喘·脾肺气虚证的治疗

虚喘·脾肺气虚证治宜补气健脾,益肺定喘[3]。

61 针灸治疗

[3]

选穴:以手太阴肺经穴、背俞穴为主。取脾俞、足三里、肺俞、膏肓、定喘、太渊。

随证配穴:心悸者,加神门、内关。便溏者,加关元、命门。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并加灸。

方义:脾俞、足三里可健脾益气。肺俞、膏肓、定喘三穴相配可平喘理肺。太渊为肺经原穴属土,有益肺平喘作用,起到补土生金的目的。

7 关于虚喘

虚喘(dyspnea of deficiency [4]、deficient dyspnea[1])为病证名[5]。见《丹溪心法·喘》。是指辨证为虚证的喘病[4][1]。

8 关于喘证

喘证为证名。简称喘,亦名喘逆、喘促、喘息。以呼吸急促为临床主症,其发病与肺肾关系密切,盖“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焉。”(见《类证治裁·喘证论治》)。喘证颇多危急病情,须辨证精确,治疗及时。

喘证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严重者每致喘脱。为外感六*,内伤饮食、情志,以及久病体虚所致。其病主要在于肺、肾,亦与肝、脾等脏有关。[6]

喘病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他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出现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状的病证。一般来说,邪气壅肺者为实喘,精气内虚者为虚喘。[3]

喘证大要分为实喘与虚喘两大类,实喘为邪气壅肺,气失宣降,治予祛邪利气[6]。实喘的基本病理属于“清浊相干,气乱于肺。”(见《黄帝内经灵枢·五乱》)如外感六*,水饮痰浊壅阻于肺,使肺气失于宣降,此为实喘。禀赋虚弱或元气亏损,使“肺主气”的功能明显削弱,以致肾不纳气,治予培补摄纳[6]。

实喘以祛除病邪为大法,虚喘当补元摄纳为主。不少患者,久病喘证,元气已损,兼有病邪(痰浊、水饮、气壅)者,属于虚实夹杂之证,治宜兼用扶正与祛邪二法,通常在发病时,先以祛邪为主;邪去大半,则以扶正法为主。喘证发作,每兼咳嗽,亦须喘、咳同治。如喘而声高气粗,喉中痰鸣,声如拽锯者,称之为哮喘,简称为哮。除药物治疗外,亦可配合针、灸、外治和药物穴位电离子透入法。至于虚喘、实喘,又可因为病因、证候、体质等不同情况而分为多种证型。

喘证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不但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且可因其它脏腑病变影响于肺所致。为此必要时需结合辨病,与有关病篇互参,以便全面分析疾病的特点,并掌握其不同的预后转归。[6]

现代医学的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等病,在发生呼吸困难时,可参照治疗。[6]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虚喘的病因 5 虚喘的症状 6 虚喘的分类 61 气虚喘 62 阴虚喘 63 真元耗损喘 64 胃虚喘 7 虚喘的治疗 71 肺虚 711 肺虚型喘证的症状 712 证候分析 713 治法 714 方药治疗肺虚型喘证 715 肺虚型喘证的食疗方法 7151 推荐食材 7152 推荐食疗方 72 肾虚/肺肾两虚 721 肾虚喘证的症状 722 证候分析 723 治法 724 方药治肾虚喘证 725 针灸治疗肺肾两虚型喘证 726 肾虚喘证的食疗方法 7261 推荐食材 7262 推荐食疗方 73 肺脾两虚/脾肺气虚 731 肺脾两虚型喘证的症状 732 证候分析 733 针灸治疗肺脾两虚型喘证 74 正虚喘脱 741 症状 742 证候分析 743 治法 744 食疗方法 7441 推荐食材 7442 推荐食疗方 8 关于喘证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虚喘的穴位 2 治疗虚喘的方剂 3 治疗虚喘的中成药 4 虚喘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虚喘 1 拼音

xū chuǎn

2 英文参考

dyspnea of deficiency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eficient dyspne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虚喘(dyspnea of deficiency [1]、deficient dyspnea[2])为病证名[3]。见《丹溪心法·喘》。是指辨证为虚证的喘病[1][2]。虚喘者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4]。肺虚者操劳后则喘,肾虚者静息时亦苦气息喘促,动则更甚,若心气虚衰,可见喘息持续不已[4]。虚喘治在肺、肾,而尤以肾为主,治予培补摄纳,针对脏腑病机,采用补肺、纳肾、益气、养阴等法[4]。虚实夹杂,下虚上实者,当分清主次,权衡标本,适当处理[4]。

4 虚喘的病因

虚喘因正气虚衰所致[3]。多由年老体弱,喘病久延,或大病后真元耗损,肺脾气虚,肾气不纳,或久服攻伐之药,损伤真气而成[3]。

5 虚喘的症状

《景岳全书·杂证谟·喘促》:“虚喘者,气短而不续,……慌张气怯,声低息短,皇皇然若气欲断,提之若不能升,吞之若不相及,劳动则甚,而惟急促似喘,但得引长一息为快也。”

虚喘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呼吸气短难续,以深吸气为快等[3]。

虚喘者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4]。肺虚者操劳后则喘,肾虚者静息时亦苦气息喘促,动则更甚,若心气虚衰,可见喘息持续不已[4]。

6 虚喘的分类

虚喘中由于病因和见症的不同,又分为气虚喘、阴虚喘、真元耗损喘、胃虚喘等[3]。

61 气虚喘

气虚喘又名气虚喘逆[5]。指肺气或元气不足所致的气喘[5]。《症因脉治》卷二:“气虚喘逆之因,或本元素虚,或大病后、大劳后,失于调养,或过服克削,元气大伤,则气虚喘逆之症作矣。”症见身倦懒怯,言语轻微,久久渐见气不接续,喝喝喘急等[5]。《景岳全书》卷十九:“气虚之喘十居七八,但察其外无风邪,内无实热而喘者,即皆虚喘之证。若脾肺气虚者,不过在中上二焦,化源未亏,其病犹浅,若肝肾气虚,则病出下焦而本末俱病,其病则深。”

《医学纲目·喘》:“若久病气虚而发喘者,宜阿胶、人参、五味补之。”如脾肺气虚,上焦微热微渴而作喘者,宜生脉散,如气虚而无热者,用独参汤;若火燥肺金,上焦热甚,烦渴多汗,宜人参白虎汤[5]。又如人参平肺散、参橘煎、四君子汤、参冬饮、理中汤等均可随证选用[5]。

62 阴虚喘

阴虚喘又名阴虚喘逆[6]。指阴虚阳浮所致的气喘[6]。《丹溪心法·喘》:“阴虚自小腹下火起冲于上喘者,宜降心火、补阴。”《症因脉治·喘症论》:“阴虚喘逆之因:阴血不足,五志厥阳之火,触动冲任之火,自下冲上; 不足,龙雷之火,直冲上焦。”

症见气从小腹直冲于上,喘声重浊,撷肚抬身,乍进乍退,时止时作,或兼潮热、盗汗等[6]。治宜滋阴养血或补益肾精为主[6]。阴血不足者,用四物汤加味; 不足者,用家秘天地煎、家秘肝肾丸等方[6]。

63 真元耗损喘

真元耗损喘指肾虚不能纳气的气喘[7]。多由喘证久延,或大病后元气受伤,真阳虚惫,肾气不能归元,孤阳浮越所致[7]。《医贯·喘》:“真元耗损喘,出于肾气之上奔。其人平日若无病,但觉气喘,非气喘也,乃气不归元也。视其外证,四肢厥逆,面赤而烦躁恶热,似火非火也,乃命门真元之火离其宫而不归也。察其脉,两寸虽浮大而数,两尺微而无力,或似有无为辨耳。”

治疗宜八味丸、安肾丸、养正丹,煎人参生脉散送下[7]。喘稍定后,以大剂参芪补剂加破故纸、阿胶、牛膝等[7]。八味丸加河车为丸吞服亦可[7]。《类证治裁·喘症论治》:“肾阳虚而气脱,孤阳浮越,面赤烦躁,火不归元,七味地黄丸加人参、麦冬。肾不纳气,身动即喘,阴阳枢纽失交,急须镇摄,肾气汤加沉香,从阴引阳,都气丸入青铅,从阳引阴。”

64 胃虚喘

胃虚喘又称胃气虚喘[8]。指胃气虚耗而致气逆不降的气喘[8]。《医学入门·喘》:“胃虚极则气上逆。”

症见抬肩撷肚,喘而不休[8]。多由久病或大病后中气受伤所致[8]。治宜补中气,养胃阴为主,如五味子汤、生脉散加杏仁、陈皮、白术等药[8]。如胃虚有寒者,用理中丸加胡椒等药[8]。

7 虚喘的治疗

虚喘治在肺、肾,而尤以肾为主,治予培补摄纳,针对脏腑病机,采用补肺、纳肾、益气、养阴等法[4]。虚实夹杂,下虚上实者,当分清主次,权衡标本,适当处理[4]。

71 肺虚 711 肺虚型喘证的症状

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或咳呛痰少质粘,烦热口干,咽喉不利,面潮红,舌质淡红或舌红苔剥,脉软弱或细数。[4]

712 证候分析

肺气亏虚,气失所主;或肺阴亏虚,虚火上炎,肺失清肃[9]。

肺虚气失所主,故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肺气不足致咳声低弱。气不化津故咯痰稀白。肺虚卫外不固则自汗、畏风。舌质淡红,脉软弱为肺气虚弱之象。若肺阴不足,虚火上炎则见呛咳痰少质粘,烦热,咽喉不利,面潮红。舌红苔剥,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征。[4]

713 治法

补肺益气养阴[4][9]。

714 方药治疗肺虚型喘证

用生脉散[备注]生脉散(《鲁急千金要方》):人参、麦冬、五味子合补肺汤[备注]补肺汤(《永类钤方》):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紫菀、桑白皮加减。方中人参、黄芪补肺益气;麦冬、熟地补阴;五味子收敛肺气;紫菀、桑白皮化痰清利肺气。若寒痰内盛,可加钟乳石、苏子、款冬花温肺化痰定喘,若肺阴虚甚,可加沙参、玉竹、百合等。[4]

肺虚作喘,病情严重时常与肾虚并见,可配合补肾纳气之紫石英、胡桃肉等。因中气虚弱,脾肺同病,食少便溏、腹中气坠者,又当补脾养肺、益气升陷,用补中益气汤[备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加减。[4]

715 肺虚型喘证的食疗方法

[9]

7151 推荐食材

沙参、麦冬、党参、山药、鲤鱼、黄芪、猪肺、熟地黄等。

7152 推荐食疗方

1.白醋鲤鱼(《食医心镜》):鲤鱼1条,生姜10g,蒜10g,韭菜10g,白醋适量。将鲤鱼去除鳃鳞内脏,洗净,切块,先用植物油煎至焦黄,烹上酱油少许,加糖、黄酒各适量,添水煨至熟烂,收汁后,盛平盘,上浇撒姜、蒜、韭菜碎末和醋少许,即可食用。

2.黄芪炖母鸡(《保健药膳》):生黄芪120g,母鸡1只,佐料适量。将母鸡杀后除毛去内脏,将黄芪放入鸡腹中缝合,置锅中加水及佐料炖熟即成。吃肉喝汤,每日1次。

3.参枣汤(《十药神书》):人参6g,大枣10枚。将人参、大枣洗净,放入锅内,加清水,以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继续煎煮15分钟即可。每日3次,10天为1个疗程。

72 肾虚/肺肾两虚

虚喘·肾阳衰微证(deficient dyspnea with syndrome of kidney yang exhaustion[2])是指肾阳不足,纳气无权,以喘促日久,呼多吸少,稍一活动则喘更甚,呼吸不能接续,神怯,汗出,肢冷,腰酸,夜尿多,面浮,胫肿,精神萎顿,痰多清稀,舌淡,脉沉细无力或弦大而虚等为常见症的虚喘证候[10]。

虚喘·肾阴虚证(deficient dyspnea with syndrome of kidney yin deficiency[2])是指病久肾阴不足,以喘促气急,耳鸣,腰酸,动则喘甚,口干,心烦,手足心热,面赤,潮热,盗汗,尿黄,舌红,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虚喘证候[10]。

721 肾虚喘证的症状

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形瘦神惫,跗肿,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苔淡白或黑润,脉微细或沉弱。或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红少津,脉细数[4][9]。

动则喘甚,气不接续,心悸怔忡,胸闷如窒,不能平卧,痰多而粘,或心烦不寐,唇甲紫绀,舌紫或舌红苔少,脉微疾或结代[11]。

722 证候分析

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失摄纳[9]。

久病肺虚及肾,气失摄纳故见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甚;肾虚精气耗损,则见形瘦神惫;肾阳既衰,卫外之阳不固故汗出;阳气不能温养于外,则肢冷、面青;阳虚气不化水而见跗肿。舌苔淡白、黑润,脉微细、沉弱均为肾阳衰弱之征。若真阴衰竭,阴不敛阳,孤阳上越,气失摄纳,则见喘急面红,咽干,烦躁,足冷,汗出如油,舌红少津,脉细数等戴阳之征。[4]

肾为气之根,肾虚则气失摄纳,故动则喘甚、气不接续。肺气虚弱致胸阳不振,心失所养,则心悸怔忡、胸闷如窒、不能平卧。气虚不能鼓动血脉,瘀血内停,颜面缺荣,故唇甲紫绀。精血不足,虚热内扰,故心烦不寐、痰粘。舌紫为气虚血瘀之象,舌红少苔为精亏血少之征,脉象为肺肾两虚之象。[11]

723 治法

补肾纳气[4]。

补肾纳气,平喘止咳[11]。

724 方药治肾虚喘证

金匮肾气丸[备注]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方论》):桂枝、附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温补肾阳,参蛤散[备注]参蚧散(《严氏济生方》):人参、蛤蚧纳气归肾[4]。若冲气上逆,脐下筑动,气从少腹上奔者加紫石英、磁石、沉香等镇纳之[4]。

肾阴虚可用七味都气丸[备注]七味都气丸(《医宗已任篇》):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五味子合生脉散[备注]生脉散(《鲁急千金要方》):人参、麦冬、五味子以滋阴纳气。如兼戴阳症加龙骨、牡蛎以潜阳。善后调理可常服紫河车粉、紫衣胡桃肉。本证一般以阳气虚者为多见,若阴阳两虚或偏阴虚,应权衡主次治之。[4]

如兼标实,痰浊壅肺,喘咳痰多,气急,胸闷,苔腻,此为“上实下虚”之候,治宜化痰降逆,温肾纳气,用苏气降气汤[备注]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苏子、橘皮、半夏、当归、前胡、厚朴、肉桂、甘草、生姜。如阳虚饮停,上凌心肺,而喘咳心悸或水邪泛滥而肢体浮肿、尿少,舌质淡胖,脉沉细者,可用真武汤[备注]真武汤(《伤寒论》):炮附子、白术、茯苓、芍药、生姜加桂枝、黄芪、防已、葶苈子、万年青根温肾益气行水。痰饮凌心,心阳不振,血脉瘀阻,面、唇、爪甲、舌质青紫者酌加丹参、红花、桃仁、川芎活血化瘀。[4]

若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煽气促,端坐不能平卧,或有痰鸣,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肢冷,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者,为肺气欲竭,心肾阳衰的喘脱危象,急宜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可用参附汤[备注]参附汤(《妇人良方》):人参、熟附子、姜、枣送服黑锡丹[备注]黑锡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黑锡、硫黄、川楝子、葫芦巴、木香、炮附子、肉豆蔻、阳起石、沉香、茴香、肉桂、补骨脂蛤蚧粉。若伴有躁烦内热,口干颧红,汗出粘手,为气阴俱竭,可去附子加麦冬、西洋参、五味子等益气养阴,汗多气逆如龙骨、牡蛎敛汗固脱。[4]

725 针灸治疗肺肾两虚型喘证

[11]

选穴:以手太阴肺经、足少阴肾经穴为主。取定喘、膏肓、肺俞、气海俞、肾俞、太渊、太溪。

随证配穴:心悸怔忡者,加内关、神门。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可加灸法。

方义:定喘、膏肓、肺俞、太渊诸穴如前所述。气海俞、肾俞可固本培元,以纳气平喘。太溪乃肾经原穴,可补肾填精。

726 肾虚喘证的食疗方法

[9]

7261 推荐食材

核桃肉、山药、韭菜、猪腰、蛤蚧、枸杞子、紫河车、冬虫夏草等。

7262 推荐食疗方

1.冬虫夏草蒸鸭(《本草纲目拾遗》):老雄鸭1只(约重2000g)宰杀,去毛、肚杂,纳冬虫夏草15~30g,加适量酱油、酒,如常法蒸烂。每日2次,喝汤食肉,7天为1个疗程。  2.参桃汤(《古今医鉴》):人参6g,胡桃肉2枚,以上二味水煎,加生姜3片、大枣2枚。每晚临睡时服汤并食胡桃肉、人参、大枣。

3.干姜猪肾汤(《肘后方》):干姜90g,猪肾2枚。将猪肾洗净,去臊筋,切细;干姜为末,同入砂锅内,加水煮熟,加少许食盐调味。每日2次,喝汤食肉,7天为1个疗程。

73 肺脾两虚/脾肺气虚

虚喘·脾肺气虚证(deficient dyspnea with 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 of both spleen and lung[2])是指喘病日久,脾肺两虚,以喘促短气,乏力,咳痰稀薄,自汗畏风,面色苍白,食少,食后腹胀不舒,便溏或食后即便,或大便不尽感,肌肉瘦削,舌淡,苔薄腻,脉细弱等为常见症的虚喘证候[10]。

731 肺脾两虚型喘证的症状

喘息短促无力,语声低微,自汗心悸,面色㿠白,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少,脉弱[11]。

732 证候分析

肺主气,肺虚则气失所主,故气短而喘、语声低微。肺气虚、卫外不固,则自汗心悸。脾主肌肉四肢,脾虚则神疲乏力、食少便溏。气血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㿠白。舌脉为气虚之象。[11]

733 针灸治疗肺脾两虚型喘证

[11]

治法:补气健脾,益肺定喘。

选穴:以手太阴肺经穴、背俞穴为主。取脾俞、足三里、肺俞、膏肓、定喘、太渊。

随证配穴:心悸者,加神门、内关。便溏者,加关元、命门。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并加灸。

方义:脾俞、足三里可健脾益气。肺俞、膏肓、定喘三穴相配可平喘理肺。太渊为肺经原穴属土,有益肺平喘作用,起到补土生金的目的。

74 正虚喘脱 741 症状

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扇气促,端坐不能平卧,稍动则咳喘欲绝,或有痰鸣,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肢冷,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9]。

742 证候分析

肺气欲绝,心肾阳衰[9]。

743 治法

扶阳固脱,镇摄肾气[9]。

744 食疗方法

[9]

7441 推荐食材

蛤蚧、羊肉、红参、五味子、鹌鹑蛋、紫河车、冬虫夏草等。

7442 推荐食疗方

1.人参胡桃汤(《济生方》):人参5g,胡桃肉10g,放碗内,加适量清水浸泡40分钟。将碗置锅中隔水蒸炖1小时即成。食用时喝汤吃核桃肉。人参可连用3次,第3次吃时连同人参一并食之。

2.羊肾酒(《验方新编》):羊肾2个,沙蒺藜60g,肉桂60g,*羊藿60g,仙茅60g,薏苡仁60g,白酒1500mL。将沙蒺藜隔纸微炒;*羊藿用铜刀去边毛,用油拌炒;仙茅用淡糯米汁泡去赤油。将所有原料共捣碎,置于瓶中,加酒浸泡,盖好。7日后开取,去渣备用。每次10~20mL,每日1次。

8 关于喘证

喘证为证名。简称喘,亦名喘逆、喘促、喘息。以呼吸急促为临床主症,其发病与肺肾关系密切,盖“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焉。”(见《类证治裁·喘证论治》)。喘证颇多危急病情,须辨证精确,治疗及时。

喘证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严重者每致喘脱。为外感六*,内伤饮食、情志,以及久病体虚所致。其病主要在于肺、肾,亦与肝、脾等脏有关。[4]

喘病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他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出现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状的病证。一般来说,邪气壅肺者为实喘,精气内虚者为虚喘。[11]

喘证大要分为实喘与虚喘两大类,实喘为邪气壅肺,气失宣降,治予祛邪利气[4]。实喘的基本病理属于“清浊相干,气乱于肺。”(见《黄帝内经灵枢·五乱》)如外感六*,水饮痰浊壅阻于肺,使肺气失于宣降,此为实喘。禀赋虚弱或元气亏损,使“肺主气”的功能明显削弱,以致肾不纳气,治予培补摄纳[4]。

实喘以祛除病邪为大法,虚喘当补元摄纳为主。不少患者,久病喘证,元气已损,兼有病邪(痰浊、水饮、气壅)者,属于虚实夹杂之证,治宜兼用扶正与祛邪二法,通常在发病时,先以祛邪为主;邪去大半,则以扶正法为主。喘证发作,每兼咳嗽,亦须喘、咳同治。如喘而声高气粗,喉中痰鸣,声如拽锯者,称之为哮喘,简称为哮。除药物治疗外,亦可配合针、灸、外治和药物穴位电离子透入法。至于虚喘、实喘,又可因为病因、证候、体质等不同情况而分为多种证型。

喘证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不但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且可因其它脏腑病变影响于肺所致。为此必要时需结合辨病,与有关病篇互参,以便全面分析疾病的特点,并掌握其不同的预后转归。[4]

现代医学的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等病,在发生呼吸困难时,可参照治疗。[4]

详见喘证条。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9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定义 4 鼻窒·肺脾气虚证的症状 5 证候分析 6 鼻窒·肺脾气虚证的治疗 61 方药治疗 611 治法 612 方药 613 中成药 62 草药治疗 63 外治法 64 针灸治疗 641 针刺 642 艾灸 65 饮食疗法 66 穴位 67 其他疗法 671 下鼻甲注射法 672 灼烙法 7 关于鼻窒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鼻窒·肺脾气虚证的穴位 2 治疗鼻窒·肺脾气虚证的方剂 3 治疗鼻窒·肺脾气虚证的中成药 4 鼻窒·肺脾气虚证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鼻窒·肺脾气虚证 1 拼音

bí zhì ·fèi pí qì xū zhèng

2 英文参考

nasal obstruction disease with spleenlung qi deficiency patter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鼻窒·肺脾气虚证(nasal obstruction disease with spleenlung qi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肺脾气虚,以鼻塞时轻时重,或呈交替性,涕白而黏,遇寒冷时症状加重,鼻黏膜及鼻甲淡红肿胀,伴倦怠乏力、少气懒言、恶风自汗、咳嗽痰稀、易患感冒、纳差便溏、头重头昏,舌淡苔白,脉浮无力或缓弱等为常见症的鼻窒证候[1]。

4 鼻窒·肺脾气虚证的症状

鼻窒·肺脾气虚证患者鼻塞时轻时重,或呈交替性,涕白而黏,遇寒冷时症状加重,鼻黏膜及鼻甲淡红肿胀,对滴鼻灵、麻黄素类滴鼻液较敏感[1][2]。

全身症状可见头部微胀不适、倦怠乏力、少气懒言、恶风自汗、咳嗽痰稀、易患感冒、纳差便溏、头重头昏,舌淡苔白,脉浮无力或缓弱[1]。

肺气虚者,全身症状可见咳嗽痰稀气短,面色㿠白,舌质淡红,苔白薄,脉缓或浮无力[2]。

脾气虚者,全身症状可见食欲欠佳,大便时溏,体倦乏力,舌质淡,苔白或稍厚,脉缓弱[2]。

亦有全身症状不明显者[2]。

5 证候分析

肺脾气虚,卫气不固,邪滞鼻窍,故鼻塞[2]。

阴阳相对,阳气偏盛对则症状轻,阴气盛时症状重,故鼻塞时轻时重,侧卧上窍通,下窍塞[2]。

证属虚寒,故鼻内肌膜肿胀色淡,流涕清稀[2]。

因于肺脾气虚,卫阳不同,不能抵御外寒,故遇寒时症状加重[2]。

肺气不足则气短[2]。

肺不布津,聚而生痰;肺气上逆,则咳嗽[2]。

气虚则面色咣白[2]。

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或浮无力,均为气虚之证[2]。

脾虚,运化失常,则食欲欠佳,大便时溏[2]。

脾气虚弱,故体倦乏力,舌质淡,苔白或稍厚,脉缓弱[2]。

6 鼻窒·肺脾气虚证的治疗 61 方药治疗 611 治法

补益肺脾,通散鼻窍[2]。

612 方药

补中益气汤(李杲《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加减处方;党参15克,云苓15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柴胡10克,升麻12克,辛夷花10克,白芷10克,五味子12克,甘草6克。水煎服。若咳嗽痰多者,可加杏仁12克、苏梗10克、法夏10克。涕多者,加藿香10克、佩兰10克。鼻塞较甚者,加苍耳子10克、路路通15克。

以肺气虚为主者,宜补肺益气、祛风教寒为主,可选用温肺止流丹[备注]温肺止流丹(《疡医大全》):人参、荆芥、细辛、诃子、甘草、桔梗、鱼脑骨加五味子、白术、黄芪等治疗:温肺止流丹以细辛、荆芥疏散风寒,人参、甘草、诃子补肺敛气,桔梗、鱼脑石散结除涕,加用五味子、白术、黄芪以补气散寒[2]。

以肺气虚为主者,也可用参苏饮[备注]参苏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苏叶、葛根、前胡、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桔梗、枳壳、木香、生姜、大枣加减治疗[2]。

以脾气虚为主者,宜健脾渗湿,祛风通窍,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备注]参苓白术散(《太早惠民和剂局方》):炒扁豆、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淮山药、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炙甘草加石菖蒲、苍耳子、藿香等治疗:参苓白术散以党参、茯苓、白术补脾胃之气,淮山药、炒扁豆、莲子、薏苡仁健脾渗湿,助以石菖蒲、苍耳子、陈皮祛风行气通窍[2]。

613 中成药

补中益气丸,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水蜜丸每次5~10克,水泛丸每次6克,每日2~3次。

陈夏六君子丸,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3次。

62 草药治疗

用棉根20g,丝瓜藤、辛夷花各10g,水煎服或研末冲服,每次10g,每日2次,以益气通络透窍。或可用五爪龙、千斤拔、岗稔根、山白芷、豆豉姜等煎水服,以温补祛寒[2]。

63 外治法

可用辛温通窍,祛见散寒的药物[2]:

1)碧去散或鱼脑石散吹鼻,每天3~4次[2]。

2)鹅不食草(95%)、樟脑(5%),研末和匀,瓶装密封,用时以薄绢包裹药末少许塞鼻,每天换药一次[2]。

3)以草茇、大白南星研末,炒热包裹,温熨囟前[2]。

64 针灸治疗 641 针刺

取迎香、合谷、上星穴。头痛配风池、太阳、印堂、中等 ,留针15 min,每日或隔日1次[2]。

642 艾灸

取穴人中、迎香,风府、百会,肺气虚者配肺俞,太渊,脾虚者配脾俞、胃俞、足三里[2]。灸至局部发热为度,隔日1次[2]。

65 饮食疗法

辛夷花煲鸡蛋:每次可用辛夷花10~20克,鸡蛋2只,加清水适量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饮汤吃蛋。

川草白花婉鱼头:川草3~9克,白芷6~9克,大鱼头 l个,炖服。

66 穴位

用双手中指或食指点压双侧迎香穴、上迎香穴、承泣、四白、风池,每穴点压 l~2分钟。每日2~3次,每次30~60分钟。

67 其他疗法 671 下鼻甲注射法

毛冬青渡注射下鼻甲,按常规表麻后,取毛冬青液2 ml,进行下甲注射,每两天1次,3次为一疗程[2]。注射方法参见下鼻甲注射法条。

672 灼烙法

表麻后用烙铁或高频电刀,蘸上麻油,烧灼下鼻甲,每7—10日灼烙1次,3次为一疗程。本法主要适用于鼻甲肥大,凹凸不平,经他法治疗久而不愈者。

7 关于鼻窒

鼻窒(nasal obstruction disease;chronic rhinitis)为病名[3]。是指以经常性鼻塞为主要表现的鼻病[1]。本病男女老幼均可发生,无季节性和地区性,在受凉受湿后症状更加明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鼻病[2]。

鼻窒一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大暑以行,咳嚏,鼽衄、鼻窒。”《刘河间医学六书·素问玄机原病式》卷一说:“鼻窒,窒塞也。”又说:“但侧卧上窍通利,而下窍闭塞。”指出了鼻窒的主要症状特点[2]。但历代文献有将鼻窒与伤风鼻塞相提并论,互为不分[2]。本词条仅针对慢性鼻塞而言[2]。

鼻窒相当于西医的慢性鼻炎[2]。

详见鼻窒条。

8

定义 : 指心肺两脏气虚,其机能活动减退,以心悸、咳嗽、气喘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证候表现 : 心悸胸闷,咳嗽,气喘,气短,动则尤甚,咯痰清稀,神疲乏力,声低懒言,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苔白,甚者可见口唇青紫,脉弱或结、代。

证候分析

病因: 多因久病咳喘,耗伤肺气,累及于心,致心气不足;或心气不足,导致肺气虚衰;或禀赋不足,年老体虚,劳倦太过,耗伤心肺之气所致。

证候:

①若心气亏虚,鼓动无力,气机不畅,故心悸胸闷;

②肺气亏虚,肃降无权,肺气上逆,故咳嗽,气喘;

③肺气虚,宗气不足,则气短,神疲乏力;

④肺气虚,津液输布无力,水液停聚为痰,故吐痰清稀;

⑤气虚则全身机能减弱,机体供养不足,劳则耗气,故声低懒言,自汗,且活动后诸症加重。

⑥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等为气虚常见之征。

辩证要点 : 心悸、胸闷、咳嗽、气喘与气虚症状共见。

定义 : 指脾气亏虚,心血不足,以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食少、腹胀、便溏及气血两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证候表现 :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眩晕耳鸣,神疲乏力,或见各种慢性出血,血色淡,舌淡嫩,脉弱。

证候分析

病因 : 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气血生化不足,心失血养;或久病失调,思虑过度,暗伤心脾;或慢性失血,气血亏耗,导致心脾气血两虚。

证候:

①脾气亏损,气血生化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

②头面失养,故头晕,面色萎黄;

③脾虚气弱,运化失职,水谷不化,故食欲不振而食少,腹胀,便溏;

④脾气亏虚,摄血无力,血不归经,则见各种慢性出血,血色淡;

⑤倦怠乏力,舌质淡嫩,脉弱,均为气血亏虚之征。

辩证要点 :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食少便溏、慢性出血与气血两虚症状共见。

定义 : 指脾肺两脏气虚,以咳嗽、气喘、食少、腹胀、便溏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证候表现 : 久咳不止,气短而喘,咳声低微,咯痰清稀,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白无华,气短,神疲乏力,声低懒言,或见面浮肢肿,舌淡苔白滑,脉弱。

证候分析

病因 : 多因久病咳喘,耗伤肺气,子病及母,运化失常;或饮食劳倦,脾胃受损,土不生金,累及于肺,宣降失司所致。

证候

①久病咳喘,肺气受损,呼吸功能减弱,宣降失职,故咳嗽气短而喘;

②脾气亏虚,运化失职,故食欲不振,腹胀便溏;

③脾肺气虚,水津不布,聚湿成痰,故咯痰清稀;

④气虚运血无力,肌肤失养,则面白无华;

⑤气虚推动无力,机能活动减退,则气短,神疲乏力,声低懒言;

⑥或脾虚水湿泛滥,则面浮肢肿。

⑦舌淡苔白滑,脉弱为脾肺气虚之征。

辩证要点 : 咳嗽气喘、痰液清稀、食少便溏与气虚症状共见。

相同点 : 二者均可见肺气亏虚、宣降失常的表现,见咳嗽气喘、气短、咯痰清稀等症状。

不同点

心肺气虚证: 兼见心气不足的表现,常见心悸怔忡、胸闷等症状;

脾肺气虚证: 兼见脾虚失运的表现,常见食少、腹胀、便溏等症状。

脾,肺气虚用什么补?

脾肺两虚,即脾气不足兼有肺气不足。临床表现面色少华、手足不温、怠倦食少、便溏、咳嗽、短气、痰多,舌淡嫩苔白,脉虚或虚数等证候,出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