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科普---蜈蚣
中药科普—蜈蚣
一、中药科普
1、别名:天龙、百脚、吴公。
2、药用部分:动物的干燥虫体。
3、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肝经。
4、功效主治: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用于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㖞,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蛇虫咬伤。
5、用法用量:研末。
6、药用贴士:孕妇禁用。
二、认识蜈蚣
形态特征:本品呈扁平长条形,长9~15cm,宽05~1cm。由头部和躯干部组成,全体共22个环节。头部暗红色或红褐色,略有光泽,有头板覆盖,头板近圆形,前端稍突出,两侧贴有颚肢一对,前端两侧有触角一对。
躯干部第一背板与头板同色,其余20个背板为棕绿色或墨绿色,具光泽,自第四背板至第二十背板上常有两条纵沟线;腹部淡**或棕**,皱缩;自第二节起,每节两侧有步足一对:步足**或红褐色,偶有黄白色,呈弯钩形,最末一对步足尾状,故又称尾足,易脱落。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微成。
三、主要价值
药理作用:中药娱蚣的功效有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可以用于小儿惊风,抽摘痘李,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等病。娱蚣性温,味辛,有毒,归肝经。
娱蚣可用于多种肝风内动证,本品有类似全蝎的息风止痉之效,且作用和温燥毒烈之性更强,二者常相须为用,治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等所致接李抽搐,其配伍应用与全蝎相同;还可用于痈肿疮疡,瘰疬痰核等。
本品解毒散结之力强,外敷为主,亦可内服;也可用于风湿顽痹,顽固性偏正头痛,口眼歪斜,有通络止痛之效,用于风湿顽痹还宜与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药物配伍,治顽固性偏正头痛;还宜与祛风、活血、止痛之品同用,治口眼歪斜,宜与祛风、通络药配伍。
蜈蚣辛温有毒,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急慢性惊风、破伤风等痉挛抽搐等症状,常与僵蚕、全蝎等同用。也可用于治疗疮疡肿毒,瘰疬溃烂以及毒蛇咬伤,常与雄黄配伍后外用。也可用于治疗顽固性头部抽掣疼痛以及风湿痹疼,多与天麻、全蝎、川芎等配伍应用。现代研究证明:蜈蚣有镇静、抗惊厥作用。
蜈蚣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味动物药,它味辛,性温;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通络止痛的功能,常用于治疗肝风内动,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痉挛抽搐,以及风湿顽痹、偏正头痛;蜈蚣还有攻毒散结的功效,可用于疮疡肿毒、瘰疬结核、蛇虫咬伤等等。蜈蚣主要含有两种类似蜂毒的成分,及组织胺样物质,还含有溶血性蛋白质。研究表明,蜈蚣具有明显的镇痛、镇静、解痉、抗炎作用;其水浸液对结核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蜈蚣煎剂能改善小鼠的微循环,延长凝血时间,降低血液的黏度;蜈蚣提取物对多种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
蜈蚣是息风止痉药
蜈蚣的功效
药性辛,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1、痉挛抽搐。本品性温,性善走窜,通达内外,搜风定搐力强,与全蝎均为息风要药,两药常同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痉挛抽搐。
2、疮疡肿毒,瘰疬结核。本品以毒攻毒,味辛散结,同雄黄、猪胆汁配伍制膏,外敷恶疮肿毒,效果颇佳。
3、风湿顽痹。本品有良好的通络止痛功效。
4、顽固性头痛。本品搜风,通络止痛,可用治久治不愈之顽固性头痛或偏正头痛,多与天麻、川芎、白僵蚕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5g。研末冲服,每次06~1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忌用。
不良反应:蜈蚣用量过大可引起中毒,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不省人事、心跳缓慢、呼吸困难、体温下降、血压下降等。出现溶血反应时,尿呈酱油色、排黑便、并出现溶血性贫血症状。出现过敏者,全身起过敏性皮疹,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另有服用蜈蚣粉致肝功能损害及急性肾功能衰竭者。蜈蚣中毒原因:一是用量过大,二是过敏体质者出现过敏反应。故应严格掌握用量,注意体质差异,过敏体质者勿用。蜈蚣中毒一般疗法为:早期催吐、洗胃;心动过缓者,可肌注阿托品等;呼吸循环衰竭者,可用中枢兴奋剂、强心及升压药。过敏者,给予抗过敏治疗。中医治疗:内服蜈蚣制剂中毒,可用:茶叶适量,泡水频服;或用风尾草120g,银花90g,甘草60g,水煎服。
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满意
蜈蚣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与作用。下面一起来看看蜈蚣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吧!
蜈蚣的药用功效1、熄风止痉:用于中风中经络之肢体活动不灵、语言障碍,中风中脏腑之人事不知、痰闭抽搐及高热抽搐、小儿惊厥、破伤风、颜面神经麻痹等证都可与僵蚕、全蝎等熄风药同用。
2、通络止痛:用于风湿顽痹,可与防风、独活、威灵仙等祛风、除湿、通络药物同用,治疗久治不愈之顽固性头痛或偏正头痛可与天麻、川芎、白僵蚕等同用。
3、攻毒散结:用于疮疡肿毒、瘰疬结核,同雄黄、猪胆汁配伍制膏外敷恶疮肿毒颇佳,与茶叶共为细末,敷治瘰疬溃烂,与黄连、大黄、生甘草等同用可治毒蛇咬伤。
蜈蚣的药理作用1、抗肿瘤作用:蜈蚣水蛭注射液能使小白鼠的精原细胞发生坏死、消失,说明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对网状内皮细胞机能有增强作用,但长期应用对肝脏有损伤。
2、止痉作用:止痉散(全蝎、蜈蚣)每天1克,连服1、3、9天之后对卡地阿佐、士的宁、纯烟碱的半数惊厥量引起的小鼠惊厥均有对抗作用。
3、抗真菌作用:蜈蚣水侵剂对黄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腹殷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紧密着色芽生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促进免疫作用: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服蜈蚣后血清IgG和E玫瑰花环形成率明显升高,早晚唾液中IgG、IgA均高于正常人P<005、001。
5、化瘀作用:蜈蚣泡酒能治跌打,对于跌打造成瘀血未破、肿痛,用蜈蚣酒擦之,能快速消肿、止痛,同时对毒疮和无名肿毒也有良好效果。
蜈蚣的药用禁忌1、孕妇忌服。
2、《本草衍义》:畏蛞蝓。
3、《纲目》:畏蜘蛛、鸡屎、桑皮、白盐。
4、《本草经疏》:小儿慢惊风,口噤不言,大人温疟非烟岚瘴气所发,心腹积聚非虫结蛇瘕,便毒或脓将溃,咸在所忌。
蜈蚣的配伍应用1、全蝎:全蝎熄风力强,蜈蚣搜风力胜,二者相须为用,同入肝经,熄风止痉倍增,兼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
2、朱砂:朱砂重镇安神,蜈蚣熄风止痉,二药相互为用,心肝并治,祛风止痉,镇静安神,治疗惊痫抽搐、小儿惊风,疗效优佳。
3、甘草:甘草生用,泄火解毒,蜈蚣攻毒散结,二者相须为用,攻补兼施,治疗外科疮疡毒肿,即能取效。
4、钩藤:二药合用,一长于平肝,一长于熄风,相辅相助,具有较强的平肝熄风、祛风活络、解痉止痛之功,常用于肝阳、肝风所引起的顽固性头痛、头面部痉挛抽搐疼痛等病证。
蜈蚣的药用选方1、治风癣:大蜈蚣一两,乌梢蛇二两。共焙研细末,体强者每服一钱,弱者每服五分,日二次,开水下。
2、治蛇咬:白芷一两,雄黄五钱,蜈蚣三条,樟脑三钱。各为极细末。以香油调搽肿处,随干随扫。
3、治下肢慢性溃疡:患部用紫金牛煎洗后,撒上蜈蚣末适量,用药膏覆盖,日换一次,十天为一疗程。
4、治小儿急惊:蜈蚣一条,丹砂、轻粉等分。研匀,乳汁和丸,绿豆大,每岁一丸,乳汁下。
5、治破伤风:蜈蚣头、乌头尖、附子底、蝎梢各等分。为细末。每用一字,或半字,热酒调下。
6、治中风口眼歪斜:蜈蚣一条。焙干研末,猪胆汁调敷患处
7、治惊痫:蜈蚣、全蝎各等分。研细末,每次三至五分,日服二次。
8、治瘰疬溃疮:茶、蜈蚣。二味炙至香熟,捣筛为末,先以甘草汤洗净,敷之。
9、治丹毒瘤:蜈蚣一条,白矾,雷丸一个,百步二钱。秤、同为末。醋调涂之。
10、治蛇头疔:蜈蚣一条,雄黄二钱。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敷。
11、治便毒初起:蜈蚣一条。瓦焙存性,为末,酒调服,取汗即散。
12、治趾疮,甲内恶肉突出不愈:蜈蚣一条。焙研敷之。外以南星末醋和敷四围。
被蜈蚣咬了怎么办小蜈蚣咬伤,仅在局部发生红肿、疼痛。被大蜈蚣咬伤,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癫。有的可见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膻语、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如果被长江流域的红头黑身黄脚蜈蚣咬到手,咬伤处会很快产生剧烈疼痛,一般2个小时内肘关节处开始剧烈疼痛,3个小时腋窝处开始剧烈疼痛,4~5小时胸口隐隐作痛,不过不用担心,一般不会导致致命危险,4天过后症状渐渐消失。
当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蜈蚣越大,螫入时注进毒素越多,中毒症状也更严重。蜈蚣毒液呈酸性,含有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胺样物质和溶血蛋白质。此外尚含酪氨酸、蚁酸、脂肪油、胆固醇等。人被蜈蚣咬伤后可引起局部组织破坏及淋巴管炎,毒液也有致敏作用,有时可引起大面积紫癜。
应急处理
1、蜈蚣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局部应用冷湿敷伤口,亦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有全身症状者直速到医院治。
2、在伤肢上端2~3厘米处,用布带扎紧,每15分钟放松1~2分钟,伤口周围可用冰敷,切开伤处皮肤,用抽吸器或拔火罐等吸出毒液,并选用高锰酸钾液、石灰水冲洗伤口。症状较重者应到医院治疗。
简单治疗
1、用盐肤木的汁液涂擦伤处。
2、用黄草纸卷盐点燃后,从纸卷的另一端将烟灰吹于患处。
3、用氨水或花露水涂抹伤处。
4、用鸡蛋清或雄鸡唾液搽抹伤处。
5、用蜗牛、蛞蝓、蚯蚓身上的粘液搽抹。
6、用清凉油搽抹。
7、用大蒜汁,桑汁拌白盐搽抹。
8、用香烟丝捣烂拌茶油搽抹。
9、用新鲜活蜈蚣捣烂拌茶油抹患处。
10用碱水或葱头切片涂在伤处。
1全蝎的食用方法
2过路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3被蜈蚣咬伤后怎么办
4附子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5蜈蚣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6中药蜈蚣的功效和作用
中药科普---蜈蚣
本文2023-10-04 19:32:0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7573.html